悦读人生

标题: 夜间列车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小看客    时间: 2013-5-22 20:09
标题: 夜间列车 - 书评
  《夜间列车》内容简介:美丽的周日夜晚,一名年轻女子裸身死在自家寓所,头部中了三枪。死者是警察局长的千金,拥有美貌、财富,以及深爱着她的教授男友,她是最不可能自杀的人,(谁能朝自己脑袋连打三枪么?)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5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kikizh    时间: 2013-7-25 09:27
  这是一个看似复杂、层层剥茧的悬疑故事,但真相却是形而上的虚无。
  以为懂得了真相,却用笔写不出来。
  天堂症候群?
  以为看懂了点评,但实质仍很迷惑。
  也许只有整天混迹江湖的人,才会艰难地求生。
  太完美的人,终究遭遇我们所认为的不幸。
  而这其实也只是小说而已!
作者: 失心疯    时间: 2013-8-17 03:18
  我一直在努力不把自己的书评写得像故事梗概一样,可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想劝诫读者一句话:“不要相信腰封神马的!!!!啊 啊 啊”
  简单点说,主人公是个女警探调查一个关于她老上司的美丽女儿的自杀案件,其中穿插一些个人的悲惨童年以及血泪罗曼史。
  生硬的结局把我看开头那种惊喜都压制下去了,冷邦邦的,糟糕透了,书的描写在我看来犯了虎头蛇尾的错误,寥寥几笔把尾巴结了。名不副实吧。
  但是有一点还是值得表扬的,就是书中对于警察这个群体和两性之间的心理刻画得比较有新意。
  他在书中将警察比喻成一类种族主义者,男人的暴力性和热爱谋杀的癖好方面的描写入木三分。
  如果你想研究这些,那你可以选择这本荒诞的小说。
  还有,最后我想说,不能控制自己的女人真可怕。
作者: 日本大    时间: 2013-8-26 14:20
  文/鹿鸣之什
  
    
  
    女警官迈克·胡里罕受命调查警察局长女儿珍妮弗·罗克威尔之死,渐渐陷入谜团。珍妮弗事业有成、爱情幸福、身材苗条、容貌姣好,似乎没什么理由厌世自绝。但是,迈克没发现任何他杀的可能性,只好转而寻找珍妮弗自杀的动机。表面上,似乎一切都有迹可循:珍妮弗在死亡之前服用过精神类药物,珍妮弗在工作中搞砸了实验数据。可是,经过调查,迈克发现,这些都不能成为珍妮弗自杀的缘由……
  
    看到这里,你可能以为《夜间列车》是一部迷雾重重的犯罪小说。但是,如果你真这么以为,肯定会失望而归。英国小说家马丁·埃米斯总喜欢写一些表面上充斥着血腥悬疑内容,内里夹带“形而上学私货”的古怪小说。具体到《夜间列车》,迈克调查的最后,恍悟让珍妮弗走入死亡的,是虚无——看到这里,恐怕不少犯罪小说迷要撕书了。
  
    “夜间列车”,是一个微妙的象征。夜间列车经常在迈克的公寓楼下驶过;《夜间列车》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迈克在心情低落时听它。小说第二部分开头
  
    有一段话:“自杀是一列夜车,载着你向黑暗加速而去……我必须让这列夜车慢下来。我必须让这种鸟事停止”。自杀如夜间列车,是威胁,也是安慰。夜车在迈克的公寓楼下驶过,暗示着自杀的念头也有时刻侵袭她的可能。因此,珍妮弗之死的调查,会让迈克感到有什么东西闯入了她的身体。“这个闯进我体内的人就是珍妮弗·罗克威尔,她正试图向我揭露我不想看见的东西。”
  
    从各方面看,迈克都是一名失败者:幼年被父亲性侵犯、酗酒成瘾、有几段失败的恋情、长期工作而积攒下的暴躁和抑郁,但她活了下来。调查珍妮弗的死因,也是迈克解开自己生存秘密的过程。
  
    安排让珍妮弗当一个天文学家,埃米斯是有理由的。小说借珍妮弗的上司、天文学家邓辛格之口说:“在大型望远镜出现之前,宇宙就只有你的生存空间那么大。而现在,我们总算明白了我们的处境是多么脆弱和孤立无助。”
  
    是的,当人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上帝的创造时,他们对自己的生存怀抱必然的信心。可当他们发现自己只是随机的造物,而非神的选择时,便陷入悲观彷徨。迈克在最后悟到,珍妮弗死亡的原因或许是“天堂症候群”:珍妮弗拥有完美的爱情、事业、身体,但这一切放在宇宙的尺度中,又是多么渺小。所谓完美,终究逃不开人之为人的沉重肉身。人类终其一生,也无法接近天堂。迈克说:“珍妮弗长得很美,但有多美?无论如何,都只是一张人脸。有愚笨的耳朵,乱七八糟的毛发,可笑的鼻孔,湿漉漉的眼睛和嘴巴,还长有白色的骨头。”当人发现自身的限制,也就发现了自己的孤独。当人类感到,无论多么趋近于完美,最终都逃不开命定的局限时,也就感到生命的无望,于是他们便采用最极端的方式消除这无望的念头。但是,谁能懂这最深刻的绝望呢?所以为了给父亲一个安慰,珍妮弗才精心计划了一系列“自杀警告”,让父亲以为她确实如假装的那样,情绪抑郁、感情不谐、事业不顺。
  
    而迈克,以及许多的失败者,或许是因为一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这让他们的求生意志反而更加坚定,于是他们才挣扎着继续活下去。
  
    因此,想读一部通俗小说的读者必然会在结尾落入失望,在一一推翻所有可能性后,小说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简单的结论。我想这是埃米斯后现代的技巧和玩笑,他在语言和叙事上采用一种直接、冷硬的风格,将它塑造得太像一部简易的犯罪小说了,以至于骗过了最老到的读者。毫无疑问,迈克是那种粗鲁的、本能的、头脑简单的家伙,谁也不会想到,她居然是一位哲学家。懂得了埃米斯的玩笑后再阅读这本小说,就会发现它处处显出思考者的沉静。这就是严肃小说的魅力,它不是简单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告诉读者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人性中最幽微隐秘的地方。
  
    性、死亡、天文学这三个元素在埃米斯的小说中反复出现。《隐情》的主角理查,同样是一位天文学家。在《夜间列车》中,邓辛格向读者普及了“暗物质”、“视相”、“800亿年的心跳”等天文概念。《钱》里面塞尔夫的自杀,《伦敦场地》中女主角精心策划的他杀性自杀,也包括《夜间列车》中珍妮弗的自杀,都离不开性的因素。性是人繁衍的方式,也能带来某种最接近天堂的感觉,但埃米斯小说里的性早已与爱分离,带着绝望的色彩,更彰显了人的孤独。人类拥有了越来越广阔的视界,心灵却难以承受更多的负累,这是讽刺人的自大还是哀叹人的脆弱?
  
    埃米斯的小说多涉及死亡,这让我想到英国另一个同样著名的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和埃米斯简洁、冷硬、粗粝的语言风格迥异,麦克尤恩的语言绵长、细致、繁复。他的许多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在极端环境下面临的道德选择,而这个极端环境总是离不开死亡。通过研究这些人物的心理,麦克尤恩探讨“人究竟应该如何对自己负责”这一严肃命题。《追日》中,麦克尤恩安排中年不得志的科学家别尔德通过一次意外,让研究出巨大科技成果的年轻竞争者死去,而自己则坐享其成。他的小说充满道德暧昧的迷障,我想这也是人性最真实的体现。麦克尤恩用文字的解剖刀,冷静地向读者揭示出他们的自大与局限。当他们以为自己得偿所愿时,麦克尤恩却如上帝般在高空中暗笑。
  
    严肃小说家书写死亡,旨在关注人应当如何通过死亡认识自己的存在。虽然埃米斯的文字直白简练,但这依然无法扫除文本的暧昧带来的迷雾。珍妮弗的自杀是形而上的死亡,小说也如夜间列车,只留给读者一声呼啸的背影,继而便驶入黑暗。
                               ——2012年12月19日《都市时报》
作者: Louisi    时间: 2013-9-4 18:00
  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一口气读下去,是因为和珍妮弗的老爸一样,我太想弄清楚像珍妮弗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爱情顺遂、家境优越、正值芳华的女人为什么选择了自杀,而且是朝头部开了三枪……
  看到最后,我也不是百分百地清楚我要找的答案,心里只是一味想着“天堂症候群”这几个字?
  难道生活太美满也会让人得病?难道苦难和挫折真的是获取存在感的必需?就像读完了《局外人》,无故的自杀和他杀让你在震惊的同时,又将存在这个大悲剧的触须深入到你的内心,迫使你面对它,思考它。
  不被认知的快乐易得却又经不起考验和推敲;被认知的快乐持久、丰润却又太难得。埃米斯想把种种对生与死的思考都写进去,零零碎碎的点遍布全书,只是可能他自己也被这种繁复和魔障困住了,都没有深入下去,没能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答案,和一条可行的路。
  下一步,我们该做些什么?
作者: 毛毛    时间: 2013-9-5 21:35
  先前读到《时间之箭》的时候,去查了一下这个小马丁的资料。
  他还有个挺有名的老埃米斯的爹。
  
  看过一场用倒叙手法拍成的电影,只有一词可以形容:惊恐。
  读《时间之箭》时,多少受些影响。但除了惊恐,却又多来一层意味:悲凉。
  你会觉得,世间一切,甚至生死,都与你无关。
  你是个多余的活着。
  
  生死,便成了《夜车》的主题。
  她什么都有,有当局长的爹,有钱,长得好看,有一个斯文的爱她的男朋友,她有什么想不开的?
  但开场,她死了,这么一个白富美,干吗要死呢?
  况且,她脑袋上中了三枪。
  三枪!
  有自杀的人能忍着可自己脑袋连开三枪?
  真相是什么?
  
  小埃当然要给人一个真相。
  但真相不重要。
  如果重要,这就不是小埃,而是东野圭吾了。
  但真相,却让人倍绝难过。
  人活着,人死去,二者之间,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