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皓明 1985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士。1989年赴美国。起初供职于印第安纳大学概念与认知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ncept and Cognition);后转入该校比较文学系就读。其间获“德国之心”(Heart of Germany)奖学金,赴柏林自由大学留学。1993年由印第安纳大学授文科硕士(M.A.)。同年入耶鲁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4夏及1995年夏两度获马科希卡德基金(Max Kade Fund)资助,先后赴德國海德伯格大学与图宾根大学进修。1999-2000年间获“德意志学术交流服务基金”(DAAD)资助,再赴柏林自由大学从事研究。2001年从耶鲁毕业,授博士。博士论文为《废名和里尔克作品中童年经验的转化》。撰写博士论文期间曾获《中國时報》“青年学者奖”。毕业后敎授于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和卫斯理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2003年起任敎于凡萨学院(Vassar College)至今。2001-2007年期间,获卫斯理及凡萨学院赞助,多次赴德从事研究。近年来在国内的学术活动包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学术讲座。
治学范围包括18世纪德意志文学和哲学、德意志观念论和德意志以及英吉利浪漫主义,莱纳马利亚里尔克与以斯拉庞德的现代德文与英文诗歌,古希腊罗马竖琴诗歌,欧洲现代哲学和批评理论,中国中古文学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已出版书籍包括里尔克《杜伊諾哀歌》的翻译和简注(沈阳:辽敎,2005。台湾版:台北:商务,2005),侯世达(Douglas R. Hofstadter)《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Braid)的翻译(北京:商务,1996)。自1990年代中期起在《读书》等国内中文刊物上发表二十余篇批评西方文学与哲学的文章、中文电影影评、中文新诗研究以及当代中国文化批判。此外还有数篇外文学术论文发表,分别讨论伽达默尔、废名、周作人以及庞德等,分布于《思辨哲学学报》(The Journal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与《泰东》(Asia Major)等学术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