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民国的气质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书虫百变    时间: 2013-6-18 23:00
标题: 民国的气质 - 书评
  本书讲述了晚清、民国年间七位美好、高洁的女性秋瑾、吕碧城、张幼仪、宋清如、张可、朱梅馥、张充和的传奇人生。秋瑾本是聪慧能文、端庄贤淑的大家闺秀,奈何家国不幸,以一双缠过的小脚去国离乡,奔走救亡,直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2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初心    时间: 2013-7-21 14:51
  距离看这本书很长时间了,自己一直是可以把一本书看很多次的人,无奈中间借人之后弄丢了。一直想去再买一本。这是看书这么多年来,最爱的一本书。书里的那些女人,她们的身边如有一道光芒在指引今日女子前进。对于爱情对于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社会,以此自勉。
作者: duoduo    时间: 2013-7-23 08:13
  《民国的气质》和《民国的底气》是我近来读到最像教科书的书。果然也是大学冠名的出版社。
  
  自从毕业,我已经很久没碰这样的书,不论从装帧设计,还是文章编排,它们似乎都不是奔着畅销与受欢迎的路子去的。
  
  即便如此,我仍买来,读下。
  
  
  
  一、一笑低头意已倾
  
  前三章(秋瑾,吕碧城,张幼仪)不谈,来谈下宋清如。
  
  不久前,才和朋友聊起过朱生豪,本以为宋清如只是情书的对象,都没有想过她是什么样的。
  
  诗人。
  
  女诗人。
  
  也许在现在看来,是最不靠谱的职业。
  
  但宋清如诗情横溢,幸好是在民国那个年代,幸好她遇到的是惜才的朱生豪。
  
  
  
  为了支持他的事业,宋清如放弃了写作。
  
  放弃是什么意思?就是放弃自己心爱的、有天赋的才能。
  
  越是有才华的人,越是珍视自己的才华,不人云亦云。但人生没有给予她更多的选择,在翻译莎士比亚这样的巨作面前,她唯有放下纸笔,拿起柴米,从女文青变身全职主妇。
  
  
  
  他们的爱情故事,我没有写他们的婚姻,原因是好的婚姻一定是和爱情同在的,因为爱,才能做到心甘情愿地放弃,去奔赴另一种使命。
  
  朱生豪是个极端浪漫的人,反而宋清如矜持端庄,所以即使浪漫再轻飘,爱情还是稳固的,能在乱世中存活的。
  
  
  
  朱生豪说:中国不会产生甚么大的文学家艺术家,事实上还是因为中国人太不浪漫,务实到心理卑琐的地方,因此情感与想象,两俱缺乏。
  
  后一句我是同意的。特别现在,几乎到了耻于谈理想、谈梦想的地步,一切唯金钱现实为要。
  
  
  
  才女的后半生,被划为某分子遭到批判。
  
  而她依然从容淡定,宽宏豁达(170页语),平定后于1997年离世。
  
  在他们合葬的墓碑上,写着一段后来广为传颂的话,他们的浪漫可见一斑——
  
  ”要是我们两人一起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如今,他们一起长眠在此,终于得到梦想中的安宁与守护。
  
  
  
  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才华算什么,名利又算什么,不过是平凡人在乱世中的浮沉,
  
  旁人的喜欢,显得那么轻,——那是他们一世的命运,颠沛,相聚,波折,圆满,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
  
  
  
  也许你仍不太懂得宋清如是什么样的人,那也容易,文如其人,上诗来见:
  
  而风浪是永远不停地吹荡,
  
  浮萍不清楚自己的飘荡,
  
  忘记了吧,
  
  春天已经轻轻地流过,
  
  深夜里埋了流莺的讴唱。
  
  
  二. 几生修得梅花福
  
  隔了很久,才来写第二篇。
  
  书页一一翻过去,你会发现,人生有时无常到没有任何轨迹可循。
  
  
  
  很多人用完美形容张可。
  
  我喜欢的正是骨子里散发的真正的淑女气质。
  
  永远宠辱不惊,永远具备爱和美德。
  
  外表朴素,内心清明。
  
  而一旦你拥有这样的内在,外表及气质上的清丽也随之而来。
  
  
  
  要说淑女表白,还真是闻所未闻。
  
  而张可说“我喜欢王元化,他是个真诚的人“,其惊人的坦率,对我而言,不啻阿珩之于蚩尤那一句。
  
  我见过很多有才华的人,他们往往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的才华,竭尽全力施展,——那当然也会获得一些倾慕;
  
  而作者说到张可,用了”和婉隐忍“”清醒慧黠“,竟比高谈阔论有力得多。
  
  
  
  特殊的历史时期,王元化受到严酷的审查隔离。
  
  ”他是一个为了精神生活而生的人,丰富高雅的精神生活才是他真正渴求的,他被确诊为心因性精神病,正是源于他精神世界的坍塌。“
  
  
  
  前两天,我还在说文艺,那些轻飘的理解,在重大的人生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不过,但凡有一点入门,就能明白对文人来讲,上面这一句意味着什么,它可以令你在几十年后,几百年后,读之心碎。
  
  
  
  而心碎、眼泪,这些太文艺,现实中没有奢侈的时间酝酿。
  
  张可悉心照顾着王元化的身体,更为他带来了精神食粮。
  
  那些隐喻的,深邃的文学,给予病人最温存的安慰。
  
  
  
  几经磨难,王元化奇迹般地康复,而张可于1979年忽然中风,从此听写具废。
  
  上一篇的宋清如是主动放下了纸和笔,这一篇的张可却是”被“失去了读写能力(我当然这么理解)。
  
  而张可什么样?
  
  在经历过多少次无妄起落之后,再次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终于在拥有赤子之心后,换变成一个需要王元化照顾的”孩子“。
  
  
  
  学生们有时来做客,看到张可,常常慨叹:
  
  现在你到哪里找这样气分的女孩子来?
  
  ——这是我听到的对一个女人最高的评价。
  
  
  
  当人生的风云渐渐散去,对心怡的人,是要奉上喜欢,倾慕,还是赞叹?
  
  似乎它们都太轻了。
  
  不如用这一段话来结尾:
  
  一切消逝的,不过是象征;那不美满的,在这里完成;
  
  不可言喻的,在这里实行;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
  
  ——《浮士德》
  
  三、彩蝶随意到天涯
  
  有时我放下书本会想,即便拥有这些永恒的气质,却没能有一个静好的岁月与人生,是因为什么呢?
  
  所幸,在书籍的最后一章,终于等来了一位能自由挥洒永恒气质的女性,她的名字是张充和。
  
  
  
  合肥张家四姐妹的故事,流传天下。
  
  张充和无疑是最受命运垂青的一个。
  
  
  
  但凡你看到一个性格活泼烂漫的女生,必定是由于生长环境如是,令她保有一种灵魂的纯真。
  
  越是长大,这种气质越难得。
  
  唯有从小生成,根本从未接触过不美的事情,那她的清丽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是一个女孩子最好的成长故事。
  
  识字,文学,戏剧(这里着重是昆曲),尽是诗情画意。
  
  
  
  文艺上的天分,惊动了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他大喊:这个学生我要了。——都说伯乐难有,哪知伯乐更急于寻觅千里马呢。
  
  可是校规决定单科零分的学生,是不准录取的。
  
  胡适只好跑去找数学评卷老师,请对方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卷子上找出几分。不料复判之后,仍是零蛋。
  
  胡适和校务委员会要求,终于破格录取。
  
  
  
  毕业之后,再去回想:大学,到底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
  
  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可用到的有百分之几呢?
  
  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习环境,你接触到顶尖的学科人,受到优秀学氛的熏陶,在发展个性的同时,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战乱时,她在一个佛堂里静静写小楷。
  
  多年之后,她的字被赞为“美丽得可以下酒”(董桥语)。
  
  
  
  我特别喜欢书中一段话,可以作为文眼来解释:
  
  从小习惯了独处,耐得住寂寞,诗曲琴画中培养了一种清贵性情,自由独立,同时又拥有智慧、理性的头脑,这样的女性,很难想象会选择一份粘滞的感情。更何况那个时代也给了她们高飞的机会,她们合该有一份更加自由明朗的生涯,而不在这个世间险恶的泥泞里痴缠。
  
  稍微改动几个字,让它符合现今的时代,那么就可得题目中的“永恒”了。
  
  懂得享受一个人的时间,在各种美好中培养起清贵独立的气质;喜欢并拥有明朗愉悦的感情生活;在现实中理想、诗意地栖居。
  
  
  
  张充和从小性格活泼,在其后的岁月里逐渐变得沉稳、洒脱,那是对文学艺术耳濡目染的结果。
  
  三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渡此生。
  
  也许这才是一位才女想要的人生。生活时常是喧嚣的,现实时时有无常作祟,一个人可以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心性与修养。
  
  几回大梦大醒,几番物是人非,只有那一笼翠竹和繁茂花草,可以象征植种人不变的初心。
  
  
  
  你若问我,现实中真的会有这么理想化的人物存在吗?
  
  我会回答,有的。理想化的人物生存在理想化的内心里,当一个人足够纯净虔诚,她可以抵抗任何世事侵袭,连时间也要缴械投降。
  
  而那个她,只会轻轻地挥挥衣袖,根本无意于此。
  
  
  
  希望更多人可以拥有永恒的气质。它们未必会让别人觉得你幸福,它们会让你自己觉得幸福~
作者: 蝶舞惊    时间: 2013-7-23 08:55
        好久好久没有静下心来看过一本书了,也好久好久没有写过一篇书评了。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写过什么书评,不过都是学生时代的读后感。
         在我决定认认真真塌下心来看书后,第一本书,便是这个《民国的气质》。一开始,只是在当当上因为俞敏洪推荐,只是被气质两个字所吸引,并没有报什么太大的希望。没有想到,这本书会给我带来心灵上的各种震撼,让我不断地思考,该去做一个怎样的女子。
         也许,我真的有些孤陋寡闻了,书中除了秋瑾,另外列出的六位女子,我连听说过都没有。但是,却被他们的故事所吸引,为之慨叹。因为没有了解,真的不敢多做评价,就算是能憋出只言片语,也不过时引用作者笔下的文字。
         翻开书页,就被序言中,作者细腻温婉的笔触所吸引。只是致力于让美好的人物和思想流传,很单纯,很简单的写作动机,在这个纷繁的社会中,如此难得。我不知道作者看了多少关于这些女子的传记,进行了怎样的研究,如何从浩瀚的史海中截取的书中人物的片段,将细碎的故事妥善的串联起来。真的觉得自己词语太过匮乏,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无法描绘读书中的浮想联翩,描绘自己心灵所受的震撼。
        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文艺女青年,可是,太久太久没有静下心来写些什么,看些什么了,总是觉得在这个嘈杂混乱的世界中,容不下一颗读书的心。
        读完这本书,认真思索,该做一个怎样的女子,也许,宁静,温婉,坚韧,大气,独立,浩瀚,所有美好的词语,都可以堆砌其中吧。热爱生命中的每一缕阳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美好,永远保持一种淡泊的心态,在怎样的尘世间,都能守护住内心的安然,承受住风浪。
        就把这本书当做敲门砖好了,认认真真的静下心来去看书,不管做怎样的女子,所谓的气质,必须是从书本中汲取的养分,只有那些静静的,沉默的文字,才能使人的灵魂深处得到安宁。
作者: 荼茶    时间: 2013-7-31 08:09
  这本书是卓越特价活动时买下的,封面装帧并不精美,拿到手后,断断续续翻了几天才把它读完。书中介绍了七个生于民国时代的女子,身上的气质无一相同,却有相通之处。前面的几位有离经叛道、特立独行的感觉,后面的都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吧,放弃了身上具备成为一代才女的机会,老老实实地做成功男人背后默默付出的女子。
  七位女子之中,我偏向吕碧城,读了她觉得上天可以如此厚爱一个女子到那种程度,可一切也是跟她自身的性格不无关系。更难得的是看尽繁华后的淡然,参悟,不为财富声望所累,只为取得内心的一亩安宁。我到人间只此回,淡淡的一句带过了传奇的一生。
  最后,分享我读此书最大的感触——有才气有气质的女子是不愁嫁的,剩到五十岁也可以自己活的很好。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