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野蛮生长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角落有故事    时间: 2013-6-13 14:12
标题: 野蛮生长 - 书评
  “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纵横生意江湖20年来,第一次系统梳理出书。
  三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前公司时代发展到公司时代,21世纪后又进入创富时代,冯仑是一个亲历者,他所创办的万通公司也伴随着其他民营企业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4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朝雾之    时间: 2013-7-23 10:34
  这本书是作者对自己创办的企业过程的一个总结,总结了万通从合伙人形式的创业,到商人模式地“分家”,从带有“原罪”地疯狂扩张,到有节制、有计划地前进。
  
  作者透过自己创业的过程,还阐述了自己关于人、事、物的思考。对人:作者对王石钦佩和羡慕,对牟其中惋惜和尊敬;对事:作者对昔日合伙人之间“分家”赞同与支持,对企业的“原罪”总结和反思,对公益事业积极响应;对物:作者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政府、政治的关系看得很明白,对自己企业和自己的定位比较低调,对钱,看得很开,只要不缺小钱就是幸福,对女人,从自己的角度认为女人在目前的企业处于补充和辅助作用,也分析了往日女人在各种企业中发展所起的作用。
  
  其实,生活就是在慢慢理解自己周围的人、事、物,只不过有些人理解得深,认识得也全面;有些人理解得浅,认识不够周全而已;还有一些人,懂得总结和记录,他们将自己关于人、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记录了下来。
作者: 无非    时间: 2013-7-24 00:50
    《野蛮生长》是一个好书名,与王朔的《动物凶猛》一样妙,冯仑有一种特别的睿智和幽默,拿捏有度,点到为止,化解了描写商业书特有的血与泪,争与斗,脏与臭,这种难得的结合让它不仅有个好书名,内容也还不错。但说实话,封面,的确扎人,个人觉得把那一整张人像删掉,在封面中间安静躺着黑体“野蛮生长”四字会更好。
    据说冯仑是段子高手,这本书也说了很多故事和例子,每一个故事深挖下去都能成为一个生动的素材,研究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史的人可以借鉴。那是一个充满冒险,让人好奇的时代。理想主义渐退,市场经济兴起,各路英雄碰撞,挣扎于各自的理想与现实。
    冯仑并没有一段接一段说自己如何创业,如何辛苦,经历如何复杂,他特地分成很多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下讲自己的经历,体会,心得,我尤其看重他总结的句子,或者说是他的真心流露,的确都是真知灼见,比如“伟大是熬出来的”跟“我过的很辛苦”同样都是说创业和做人,但表达的效果能一样吗?
    文字浅白,通俗地让人完全不用花心思理解,这类书并不需要苛求语言的文学性和优美性,只要把故事讲好,把道理说透就好。后者显然冯仑做到了。
    那我们还可以在这本书看到什么呢?我想更多的是,它已经不自觉地颠覆了我们对商人的传统看法,商人不仅为利,也为民,不仅有手段,也有理想,以冯仑、王石等为成员的企业家显现出了难得的坚守。
    他谈工商企业,要关注环境,关注弱势群体,关注财富合法性与道德;他谈投资,要投资时间、人才、还有今天。
    他看趋势,认为要把别人的历史当做我们的今天和未来,要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去做逻辑研究和推演,用直觉和经验去感知;还有管理的五大悖论:变革与稳定,集权与分权,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利润最大化和社会责任,破和立。
    他谈钱,钱有是非,触到雷池即死,所以支出的和收入的每一笔钱都要明明白白,想好是非问题再做,我们都要管好自己的信用钱包。
    他谈关系,中国人的问题永远不是事实问题,而是形式问题,是面子问题,面子大过天,但有时候“熟人的成本”会增大你的支出,关系的效果与规模呈反比,“宁挖一口井,不打十个坑”。
    他谈伟大,一个有价值男人的一生,是践志的过程,是雕刻自己的一生,你要做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你要争的一定是别人不争的。伟大在于管理自己,不是领导别人,取决于时间和伙伴。
    我还想引用书中那位留学生对王石的评价“透出世俗化的正直,不同于官场宣扬的道德、学者的清高。这种正直是经历生活种种诱惑的结果 ”,完美的概括,我们都可以看出冯仑对王石的崇拜,这样一个人也的确前无古人,能够舍弃利,能做到”君子三变“,如果他出来选个市长或省长,估计没什么难度;至于牟其中,算是奇人,对他我并不了解,不论是非。
    他谈幸福,一个人能做到不算小钱、不算时间、不讲是非就幸福、自由了 ;他把女人更多地是注重作用和影响,却并没有注意到情感部分,当然这是我们不恩给你千秋的地方;他说死亡时人生的导师和朋友绝对是金玉良言。
    有些事冯仑并没有深入细谈,比如政商关系,比如四通,虽然他并没有义务细谈。我也理解有些事谈下去就会触到红线,
    无论如何,这本书还是让我对于商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在此之前,”无商不奸“还是深得我心,但现在,我会更愿意去倾听这些所谓”奸人“的声音,至于他们的成败是非奸恶,时间会证明。在这一野蛮生长中所产生的所有问题,都需要一个冯仑一再提到的制度去解决,这是给我最大的启示。这个时代是幸运的,仍幸存着一些有理想的企业家,这体制压得人喘不过气,仍有一些人在野蛮生长。
作者: sweety    时间: 2013-7-29 11:31
  很少有一本页数在300多页的书会让我在一周时间内,陆陆续续的读完到他的最后一页的,对于这本野蛮生长,我想说作者着实为一位无所畏惧,也没有太多畏惧的思想家,他们这一代人的成功是不易的,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都需要寻找同伴同行,而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优秀的人走在一起,注定会成就他们的伟大。
作者: 胖哥哥    时间: 2013-7-30 11:51
                                          认真熬,等天明!
                                 ——《野蛮生长》读后感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冯仑客串了自己。当成东青在饭桌上痛说自己的创业时满街找电线杆贴小广告,冯仑随口接了一个段子,说创业时应具备做买卖的素质——低头弯腰下跪是基本功夫,小姐心态,寡妇待遇,妇联追求。哈,是他一贯的幽默精辟。当然影片结尾像奥斯卡颁奖一样闪现出一堆成功企业家时,冯仑也毫不意外地出现在其中。
  
        《野蛮生长》(冯仑,2007年,中信出版社)一书中关于创业的思想,猪头哥在《做事还得要点“轴”》(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004424/)一文中已经说过了其三要素:选好方向,找好搭档,专注下去。
  
        冯仑善于自省,虽然大人物都是从小人物熬出来的,但“熬”的过程中承认失败,主动收缩,专注于一个方向是极其难得的。按他的说法就是“守正出奇”——不要老想着弄热闹事,要控制住基本面。一个人老是出奇,奇多了就成了邪,要以正合以奇胜,并拿了王石和曾经红极一时的牟其中作对比,牟其中个性里就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老想折腾出“热闹”来,而王石于事于己都能“守”得住,所以结局也大相径庭。
  
        除了说事,冯仑对如何投资人脉的分析很细致:
     
        在精力和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分散投资多个人,还不如重点投资某个人,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
  
        在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人是10-30-60。什么意思呢?
  
        当你遇到危难时,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每天都可想一遍,谁能够借钱给你?就算把亲戚、朋友、父母都加上,真到了那时候能张嘴借钱的对象也不超过10人。
     
        再一层就属于经常打交道的,做过点事的朋友,大概不超过30人,这30人还包括前面说的那10人。
  
        最外一圈是所谓的熟人,就是大概知根知底,了解他的背景,但可能很长时间都没见的那种“朋友”。最多也就是60个,这60个还包括了前面说的30个。
  
        所以人这一生,真正需要花精力去了解的人,其实很少,不超过60个。只要把这60个人维护好了,足够一生所用。不需要像有些人一天到晚在外晃悠,到了关键时候,一个能顶上来的朋友都没有。投资人的聪明之处就是重点做极个别人的长期投资,他可能得到的回报要大大高于泛泛之交。
  
  
        理想就像入夜熬一锅高汤,咕嘟咕嘟地炖着,将坚持、忍耐、痛苦、兴奋和无助等等感受投下去,把里面的“内容”炖烂了,等到天明揭盖一看——最后精华留了下来,这才是最美味的瞬间。
  
        带图完整版请见: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49091&do=blog&quickforward=1&id=696714
  
作者: zpk    时间: 2013-8-2 14:02
  一本不错的书,拖了两个月断断续续才看完,和着其他两本书一共被图书馆收了17.4元的超期管理费。
  冯仑很实在很实诚地写下了这本书,这是我佩服他的地方。毫不忌讳地道出了他个人与万通与伙伴的历史纠葛。饱受争议的中国企业家“原罪”、万通六君子、合伙与散伙、商场恩怨与纠葛、人情世故、爱情与女人等等。如读野史般刺激满足感官YY,又能比心灵鸡汤更励志与戳中心窝,读来收获真的很不小。
  向冯仑致敬与感谢,这大概就是典型的西安人吧,实诚得可爱。所以前天看《中国合伙人》时还特意为他的客串出场鼓掌!
作者: 流云亭    时间: 2013-8-4 08:23
    作为地产界萌芽生长到“野蛮发展”的经历者,冯仑的作品确实给让人体验了地产乃至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和处境;了解了这批时代造就的企业家的内心想法。真实、性情、有原则、有手腕、有思想这是我从文中对冯仑产生的直观感觉。说实话,最近读的这三本书中,《金融的逻辑》读起来别扭,《叫魂:1769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读起来艰辛;倒是冯总的书读起来颇为畅快。董明珠的《棋行天下》让人不禁佩服董的能力、事业心和执着精神。冯的书则更为宏观些,背景环境的不同、职位身份的不同、经理人和老总的注重点确实还是有所区别啊。
    讲几点读来印象特别深刻的内容。
    关于“原罪”
    如果不是冯仑仔细说明这个问题,我还真以为“原罪”就是指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的不守法、不合规的操作。现在看来,确实是当时的体制、环境所决定的。资金的成本导致不得不从事高盈利、边缘性的行业和行为,而控股金融企业的方式更产生了“庞氏骗局”等违法行为。虽然现在的投融资渠道还是不畅通,但是随着创业板的开通及暴利诱惑,间接带动了一系列的天使、VC、PE等一整套投资行业,这确实让创业的速度、成功率大大加快了。
    关于金钱
    冯仑的几个观点虽然已不新鲜,但是他写来确实是别有趣味。“三个钱包”、“赚的三笔钱”、“挣钱、看钱、花钱”等等均颇为形象。
    而关于一些似是而非的钱,冯仑这个老江湖确实处理的非常好。既不故作清高也不违反原则,几次处理这类事件都非常有艺术性。利用回扣来压低价格既提高对方交易积极性又降低公司成本;将未经过股东大会的股权分红暂存董事会既不显得不合群也不担心违法;以分红方式给出事的人资金,不会担心法律上的问题;以个人方式给出事的钱并确定合法用途,而不是以公司名义借对方钱,既不会担心有大量坏账,也不会有法律上的纠纷。(王石也是个老江湖,给出事的人钱是让他用于自首路费的lol)关于人心和钱心的问题,企业的发展最终是要服务于消费者,但是面对投资人确实是要摸透对方的心理啊。“谋人钱财的难度仅次于夺人贞操”。
    关于面子
      至于面子问题,自从看了吴思的《血酬定理》和《潜规则》以后。我觉得这个问题倒是可以这么理解。卖别人面子主要是买的两类东西:一是对方潜在的经济回报。对方能给予的回报越多,卖的面子就越大,不同身份的人自然得卖不同的面子,一个人身份地位发生变化,能卖的面子也会发生变化。第二个是对方不侵害自身的保障。对方对自身的侵害权利越大,越需要卖对方的面子。买卖双方都要对这个利害关系进行评估,卖的面子远远低于对方所能造成的回报或损害,对不起,你这个也太不给面子了,你买到的东西自然会大打折扣。如果差的实在离谱,对方还会觉得你藐视看轻了自己,更会体现出自身的能力来强调自己面子的重要性。而对方需要卖的面子远远高于其所能造成的回报或损害,太过分了,你这个简直是登鼻子上脸了,老子干不了,你找别人去卖这个面子去。所以说,双方在不同信息条件下对交易内容进行评估,最终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程度是最合理的情况。当然也有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其中获得了超额的收益,同样也有由于双方分歧过大而不能成交的局面。
    企业制度和企业领导人
    关于女人、关于贪官、关于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关于死亡这些冯总都有非常个人化、深入的思考。归根到底都是关于企业正规化建设发展的问题。而在企业领导人方面,冯总不吝对王石的赞美之词,以及深入叙述了牟其中的经历。说不上一正一反,确实让人从侧面了解了不同的企业家风格啊。
    坦率的说,这本书和《棋行天下》一样,读起来真实、感性,让人觉得很爽。
作者: 高二雄    时间: 2013-8-18 12:07
  #每月一本励志书# 此书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多年前阅读过,还很怀念TA。该书除了企业经营,还涉及投资、管理、幸福、金钱、关系和伟大等主题,思想非常深刻,故成为“智慧周末”读书系统里推出第四本书,值得强烈推荐!
作者: 荒城    时间: 2013-8-22 04:43
     看的挺快的一本书。写的很流畅易懂,本来就是口述加整理的。
  
    大学时候看到吴晓波的《大败局》和《激荡三十年》,看完之后无比激动,荡气回肠,草莽时代,回旋着功成名就,锒铛入狱,披荆斩棘,大江大海等各种味道,甚至很羡慕他们有那样一个时代,可以尽情去挥洒自己的努力,激情,聪明才智,即使最后是失败的身影。
     
     我想冯仑用这样一个名字,可能是因为改革之初,大环境不完善,各路英雄如同武侠里的江湖好汉,各显身手,打拼自己的一片天地。
  
     时代远比人强。有段时间,我总是抱怨大环境变得越来越差,自己想做点什么事情都是各种阻力,各种利益剥削。后来突然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自怨自艾了,你生活在这个时代,99。999999%的可能性是你无法改变这个时代。人需要适应这个时代,顺着他的路走,他要往东,逆生长的结果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不是妥协,这算是大环境下努力依据自己内心的渴望,寻求最好实现的途经。有些东西,骂归骂,但是不要成为自己的借口,这点自己需要反省。
  
     还有王石和牟其中。牟其中在那个年代俨然江湖老大,罐头换飞机,搞卫星生意,凿开喜马拉雅山成一个缺口改善西南气候,天马行空,执行也到位,真能希望有本传记可以了解更多。王石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近观其微博,心态真好,去哈佛游学,每天就发发所观察到的什么树,有什么特点,去过的地方比如建筑有什么讲究。是一种比较淡定,稳重,舒服的心态。我差的十万八千里。
  
     冯仑在书里面说王石一开始文笔也不好,但是坚持写,后来就好多了。冯仑的文笔确实是一般般。看来我以后上豆瓣要多加注意了,这也是一种修炼。
     
     
作者: Hedy     时间: 2013-8-23 04:28
  这本书不像其他一本正经的正传,或商业理论,而是赤裸裸地显示中国式民企的发展道路和中国式生意的经验.
  其中之一就是面子理论,和对方做生意,是让对方挣钱,不仅要送钱,而且要把面子作足,才能达到名利双收.
  在很多中国式民企中大多是奉行的是这一套,和朋友做生意,尤其是这样.
  故做好人,才能做好生意.
作者: gqyjlu    时间: 2013-8-26 04:15
  身为一个有点逼格的人,我是特别讨厌那些整个封面都是一张大脸的自传性质的书。
  但是火车上实在是有逼格的书看不下去呀,于是就翻同来哥们带的这本书。
  不过一翻就喜欢上了,讲的都是些暗黑但又温存的道理。打小儿受的教育都是些非黑既白的概念化的道理,拿这书可以好好彻底收拾收拾。
  看这书,就好像是听有文化,但也江湖气十足,手段够硬够野,也混的足够大见的足够多的那些前辈在讲道理,讲大白话道理。
  但这些道理你自己不一定能悟出来,但一定能听明白
作者: 易秋    时间: 2013-8-29 05:13
       不麻辣,不深刻,不性情,就不是冯仑。这个评价真是滴水不漏,对于冯仑的描述非常准确完整。初识冯仑先生还是在优米的在路上:感觉这人非常平和慈善,不会天昏地暗的讲大道理,但是他说的真知灼见能让我听进去,带着文学气质的幽默,给人以启迪。才慢慢发现,中国的房地产老板都很有智慧,像万科的王石、SOHO的潘石屹、华远的任志强、万达的王健林,都是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阅历,有着过人的智慧。而冯仑就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一共讲了5个方面:原罪、钱、企业家、女人、死亡,用冯氏风格婉婉道来,收获良多。很多东西分析地非常彻底,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的确,智慧来源于经历和感悟,这也是冯仑成功的原因。这五个方面都可以用在在初创的企业家上,有关于企业的原罪--发展悖论和体制环境、如何处理“钱”、企业家的成败所能学到的东西、如何对待女人以及企业的兴或亡。而对于这些经验,我们自然需要更为透彻的去理解,但终究知易行难,我们要做的是把它付诸于实践,才是最终为我们所用的根本。
       要想做成一个企业, 原罪的意识必须牢记,对于体制环境的把握要绝对准确,那些事情该做,那些不该做,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为了暴利而以身试法但又抱着侥幸心理,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像Google公司的信条:Don't be evil(不作恶),这就是对于原罪的理解,最终做到服务于用户而符合体制环境,企业的价值观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如果最终为了利润打破了这种平衡,那么企业必然不会长久,更不会是一个卓越的公司;让我觉得最为深刻的是冯仑先生对于钱的理解,大大超乎我的想象,这是一种大彻大悟之后的境界,相较于我的片面幼稚的想法,的确高明了千百倍。“挣钱是本事,花钱是艺术”,相当犀利的见解! “3个钱包”:第一个就是你所拥有的资产,第二个是你的信用,第三个是心里感觉。做一个好的企业,是要放大第二个钱包,调整第三个钱包,守住第一个钱包。而一般人都死死盯着第一个钱包不眨眼,而不知道 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钱包,第三个钱包的作用是调整心理预期和实际的风险控制,不让自己处于高风险的地方,让心理钱包总是很平衡,一个企业能做到如此,那么这个企业必将蓬勃发展。放眼中国企业,相信大众都是鼠目寸光吧,试着将目光放长远,诚信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死亡,一个不愿面对的词语,但冯仑给它以丰富饱满的形象--一个看不见的朋友,不知死,焉知生?于是这位看不到的朋友将会和你在一起,尽管别人看不到,但你能感觉得到它的存在。死亡是人生的朋友,也是人生的导师,因为站在终点回望通向终点的道路,会有很多感悟。只有在死的问题上有充分的思考,人生的终极道路才能在生的过程中更精彩地展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即是争,就像免费的是最贵的。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明白了这才是企业的智慧之道;而索罗斯,他曾经有个经营哲学叫市场心,说的实际上就是人心。财的聚散有个“心”在里面,心和人有关,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最终都是先研究人心和制度,反过来才能驾驭金钱。 借用伟人的一个句式,公字当头,私也就在其中了,这才是最高尚、最真实、最可效仿的情操,王石等出色的企业家也都是如此,大公居前,但小私也不放弃,最终以大公的追求完成了小私的满足;伟大在于管理自己,不是领导别人。最终说到底,就是对于人性的理解,理解人的内心、制度、自我的人生态度,都是人性的表现。
       反复去体会这样的思想,相信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冯氏智慧:麻辣、深刻,性情,感触良多。我想,把这些感悟的思维和经历与年轻人分享,就是卓越的企业家的贡献了,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吧。
  
作者: 大人物    时间: 2013-8-30 08:41
  总结:
          作为第一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与我们分享他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这本书条理性非常好,每一点都介绍的很充分,没读一章就犹如吃一顿饱餐。书中谈管理、关系、伟大、幸福,这四部分感觉很赞。伟大就是管理自己,熟人关系的误区,伟大的力量:理想、合作伙伴,影响幸福的因素:欲望、自由、道德、信仰。经历过沉浮后的睿智见解。
  摘抄:
  1、        原罪
  不完善的市场政策导致的必然结果
  每次危机都有利益的权衡,不敢牺牲就没有胜利
  顺天应人,守正出奇
  2、        合伙人
  未来方向的分歧,合伙人的散伙,为理想,不为金钱
  3、        流变
  不同时代企业家的特点
  1)        干部子弟2)有抱负的人3)行业中的领袖
  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也推动着中国的进步
  4、        投资
  投资自己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5、        管理
  管理自己比管理别人更重要
  6、        金钱
  想挣钱去美国,想看钱去欧洲,想花钱去亚洲
  招商的三个条件:Ⅰ、钱不被剥夺Ⅱ、能挣钱Ⅲ、有风险时可以随时撤走
  花钱的艺术:Ⅰ、花钱与幸福的平衡Ⅱ、管理好欲望Ⅲ、私利与公益的平衡
  总结:钱的本质,钱的是非,钱的管理,花钱的艺术,作者对钱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很不错的总结
  7、        政商关系
  政商关系的三个层次:Ⅰ、企业与体制Ⅱ、企业家与政治家Ⅲ、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
  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
  中国政商关系,美国商政关系,台湾政商融合
  8、        关系
  熟人往往能满足你片刻的虚荣心,但会导致你不必要的交往,花了时间精力,同时又导致你过度的成本支出。
  所以交真朋友。
  熟人关系是超越制度而且破坏制度的,生人文化,担保制度。
  熟人多的公司,执行力度不好。(马云辞马哲)
  公司培养忠诚文化,是缺乏安全感的体现。
  最可靠的也是最危险的。
  民营企业进步的最终标志,就是老板消灭身边最后一个对他忠诚的人,让所有员工忠诚公司,忠诚体制,这会使员工更幸福。
  10——30——60,把握好一生中每天精力的分配,不做人情的奴隶。
  总结:
  什么是面子?见证人,适于者,接受者。
  熟人的成本,忠诚的成本,最后结论:短期有利,长期不利。
  关系网的规模,越大证明这个人越没能力,处理好10——30——60关系就足够了。
  9、        伟大
  人生两个重要时间:
  15——20岁立志,决定你想做成什么样的人?
  20——25岁扎堆交友,刚进入社会,你跟什么人在一起会决定你的一生。
  理想可以转化为男人乐观主义的精神和无限的毅力。
  痛苦是伟大的养料,有烂事来了,就又伟大了一点。
  一个有价值男人的一生,是践志的过程,以及找到志向相投朋友的过程。
  凡是伟大的事不可能是令人舒服的,高瞻远瞩,胸怀坦荡,自强不息,含辛茹苦,克己奉公,没有一个是让感觉器官舒服的事;纸醉金迷,花天酒地,吃喝嫖赌,都是让器官快乐的事。
  柳传志:我什么都不要,但是我要领导你们的权利。
  走向伟大的方法: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
  总结:
  志大才必高:理想会转换成乐观
  伟大的状态:自由,创造,荒诞
  伟大的基因:大道理留给自己,小道理留给别人
  伟大是管理自己:
  伟大的力量:理想,合作伙伴
  10、        企业公民
  责任边界适当,公益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公益不能只是领导人的冲动。
  11、        企业家(上)王石
  伟大是管理自己的最好体现。
  我要做的是登上山顶,一切与之无关的活动都不做。
  万科超过25%利润的项目不做。
  不做老板,注重培养经理人团队和公司制度。
  05年,总资产才达到200万。
  透出世俗化的正直,不同于官场宣扬的道德和学者的清高,这种正直是经历生活种种诱惑的结果。
  总结:自律的模范。
  12、        企业家(下)牟其中
  不要试图超越制度,做制度之内的事
  13、        历史
  放在历史长河中审视自己。
  14、        幸福
  宗教就是要你管理欲望,降低欲望,就会幸福。
  不算小钱,不算时间,不算是非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自我的认定和道德的认定高度融合
  有信仰快乐才会持续
  总结:
  幸福与欲望(***)、幸福与自由(**)、幸福与道德(*)、幸福与信仰(***)
  15、        女人
  女性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四个阶段:支配作用、控制作用、从属于补充作用、合伙作用。
  贪官的泡妞模式:时间长,用情深,愧疚感;因为特殊身份,容易进入主动女人的陷阱。
  16、        死亡
  生前就为自己的死亡做好准备
  公司高度制度化、遗嘱(财产安排)、葬礼计划、个人相关事情(继承计划)
  
作者: sdhjl2    时间: 2013-8-31 00:43
     看后主要还是想说说牟其中的事,因为在王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中也读到过牟其中的商业史当然没有冯总这么近距离观察,读后感就还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当时的年代这些草莽商人靠批文靠请示通过粗放大胆(外贸,投资,生产都涉及)的经营方式先得到了名声后期再玩资本游戏(及唐万新都是后期是放不开手了),冯总一直在讨论原罪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入市与出市的问题,制度之下既要钻洞子发展又不能完全靠漏洞或技巧存活发展是一个关于放弃的问题,无论是安然事件还是法国兴业银行事件都说明每个时代都有漏洞存在,但是制度的完善就是为了减少此类事件单另一方面太多的制度又降低了效率,从思科,GE,IBM的的发展看无论技术还是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一种递进博弈的结果。
     
     关于钱:实体资产和资金,可预支的钱,能感知的钱,挣钱看美国,守钱看欧洲,花钱看亚洲,借钱的艺术与方法
    ,关于女人:李萍待我情深似海,党对我恩重如山@成克杰,爱也是错爱,三十四的女商人对官员是最危险的
作者: 南飞    时间: 2013-9-3 12:53
      “资本家的工作岗位,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流氓无产阶级的生活习气,士大夫的精神享受;喜欢坐小车,看小报,听小曲;崇尚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运用幽默、洒脱的语言风格,冯仑将自己作为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了读者面前。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小故事,一串串发人深省的小感悟交织在一起,折射出冯仑经生活多年洗礼而沉淀下来的思想与智慧。
      一本好书,最重要的并不是书的写作形式,而是书本中作者的思想与智慧。伟大的作者往往拥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能够在纷繁的现象中看透事物的本质,站在较高的层面阐述对这件事的见解与感悟。而这一能力与作者的身份并没有关系,即并不是说,只有学者才能贡献智慧。当然,伟大的学者确实是人类智慧的重要贡献者。他们不仅对事物拥有着超长的洞察力,还拥有强大的思维归纳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能把自己的“洞见”,转换成为规范化、系统化的学术文献,即不仅说出一个道理,还能把他说清楚、说完整。然而,除了学者以外,还有很多人,拥有者强大的“洞察力”,但由于能力的限制,无法像学者那样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而只能通过隐喻、类比等方式加以阐述,但只要拥有见解、思想、智慧,也可以说是一本好书。
  冯仑就是属于后一种作者。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冯拥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与独特的思维方式,虽然无法想学者一样系统地表达思想,但通过书中的故事、比喻、感悟,冯将自己多年的见解,沉淀的智慧向世人娓娓道来。读罢,我从书中看到的最重要的思想,概括就是“成功企业家的素养”,这也是让王石、冯仑等人成功的最重要品质。
      首先就是专注与自律。专注意味着心无旁骛,朝着内心指引的方向前进,在不断的摸索与积累中获得提升,以体验达到某一成就或境界后的发自内心的愉悦与成就感。就像“卖油翁”一般竟然一种“无我”的境界,专心将油倒入壶中,完事转身离去,留下“无他,唯手熟尔”的淡定与洒脱。这也正是支撑王石、冯仑等人在浮躁的企业界专注本行本业的动力。这种专注,需要的是一颗强大的内心:无论怎样时过境迁,桑海桑田,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与最初的梦想。当然,这种专注还需要自律的支持。正如冯仑所说,管理者应该先从管理自身开始。就如王石一般,事无巨细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按照既定的计划与安排形式,决不为“沿途的美景”所动,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自己与时间的主人。
      其次就是理性。这里的理性主要是指制度理性与道德理性。所谓制度理性,就是放弃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与幻想,克服男人心中征服与控制的欲望。企业家要相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带领部下冲锋陷阵,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固然英雄豪迈,临危之际扭转乾坤力挽狂澜固然英明神武,但当企业家的生命走到尽头之时,企业也如它的创始人一样油灯枯竭。只有在企业中建立起完善的制度,让企业脱离任何一个个人都能运转自如,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王道。所以王石会说:“我的成功就是让别人不再需要我”,吉姆科林斯会说:“企业不仅需要报时者,更需要造钟人”。所谓的道德理性,就是不仅要坚守道德的“底线”,还要把握遵守道德的“底限”。企业家应该是良好的社会公民,社会准则的遵守者与良好社会风气的创造者,“修桥补路、乐善好施”确实应该是成功企业家的标准,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企业能够获得绩效,完成作为一企业的使命的前提下。任何有损于企业正常经营的乐善好施,都会成为损害企业这一实体的毒瘤。企业家应克服“行善的诱惑”,既要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又要防止过度的投入损害企业的经营能力。
      中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身处社会转型的浪潮之中,作为对旧有体制与规则的冲击者与破坏者,天生带有一股子草莽之气。他们不安于现状,渴望通过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财富改变个人与国家的命运;他们筚路褴褛,勇猛果敢,开创了后辈仰慕的基业;然而,“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流氓无产阶级的生活习气”又使他们中的部分人目光短浅,或是沉浸在个人英雄主义的幻景之中,“大口喝酒,大秤分金银”,亦或是“兔死狗烹”,能共苦却不能同甘,陷入壮大、内斗、分家的“太平天国似的死局”。只有将目光放远,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王者”,才能在乱世中生存下来。这么看,王石、冯仑、柳传志等,即使不是一统天下的“太祖”,亦非意气用事的草寇。
  
作者: yanggw    时间: 2013-9-7 23:01
  冯仑对企业、理想的见解十分独到,通读一遍收益颇多,尤其是对理想、时间与金钱方面的认识。
  作者其实可以写得更深刻,他的见解十分独到,200多页容纳这么多内容略显单薄,一碰到敏感点就一笔带过。接下来的目标是再看一遍,然后拜读他的《理想丰满》和王石的《道路与梦想》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