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西班牙披肩之谜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书虫    时间: 2013-6-2 18:51
标题: 西班牙披肩之谜 - 书评
  埃勒里与探长父亲的挚友马克林法官同行,前往西班牙岬附近的海滨小屋避暑,一抵达便发现手脚被绑、受伤昏厥的女子,她是西班牙岬主人的千金萝萨·高德弗雷,这是一桩绑架案吗?
  消息传回高德弗雷家之后,萝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61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Honey     时间: 2013-7-20 18:46
  国名系列的最后一部,可以看出整个故事从结构,构思,逻辑性来说都有些强弩之末的感觉。可能从此本书开始,QUEEN的思绪就进入了一个痛苦的转型期了。虽然五点的排除法依旧精彩,但是已经有点像QUEEN第二阶段的好莱坞式的故事感觉了。
作者: 政法国    时间: 2013-7-23 02:47
  奎因兄弟是两个用逻辑写书的人,作为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奎因的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将用缜密逻辑解决谜题的风格推到了极致,特别是他们的挑战读者环节,虽然牺牲了一定的文学性,但却第一次将侦探小说的作者和读者的不公平最大化的拉近。在奎因这里,侦探再也不会简单拿着一些让读者目瞪口呆的证据就断定凶手是谁了(这时读者往往会带着一些疑惑地翻回之前的段落,仔细找找这些部分是不是自己给落下了,结果最后才发现这是小说作者设置给他的侦探的特权)。
  这部作品的谜题设计本身并非一流,不过最后一个段落将马克林法官排除的部分就很好地体现了奎因的特色,即用逻辑将嫌疑人排除的只剩一个————那个人就是凶手,这种排除连奎因最亲近的人也不能例外,比如他的教父对他宠爱有加的马克林大法官。在逻辑面前,他连他熟悉的人性也不会信任。而对于证据的把握则不一定要在挑战读者之前就完成,典型的例子如《希腊棺材之谜》中通过设套诱捕真凶才成功地将凶手逼入了死角。
作者: 德盛全    时间: 2013-7-25 13:29
  本作是国名系列的最后一本,标志着奎因第一时期的终结。以我个人的观点看来,以这部作品作为奎因第一时期的收官作,让我觉得颇为遗憾。对于奎因第一时期的最后一部作品,我期待的是一部大气磅礴,能够为这一时期奎因的风格做一番总结的大作。然而看完“西班牙披肩之谜”之后,我实在难以抑制自己的失望之情。
  “西班牙披肩之谜”讲述的是一场发生在海边大宅的凶杀案,倘若不是因为死者是赤身裸体的话,这将是一场再寻常不过的谋杀案。这场原本十分单纯(不算死者是赤身裸体这一点)的谋杀案,却由于死者的“恶棍”身份及其与周围的人纷繁复杂的关系而变得错综复杂。从死者与周遭的人盘根错节的关系这点来看,这更像是阿婆笔下的一场谋杀案,死者的品质之坏让周围的人个个都有谋杀之嫌。在“西班牙披肩之谜”中,奎因花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对死者和其他人之间不为人知的隐秘关系的调查过程,相信对于有较多侦探小说阅读经验的读者而言,应该能看出这大部分调查情节都是奎因用来做误导之用的,它们对于介绍案件的前因后果毫无疑问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案件的实际侦破而言,它们几乎不起任何关键作用。就像埃勒里在小说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人人一开始都说实话的话,那么一切该多简单。“西班牙披肩之谜”的真正核心是死者的裸身之谜,埃勒里正是想通了这一点,才真正确定了凶手的身份。至于这个真凶的身份,恐怕是奎因第一时期作品中最没有意外性的一个了,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少包括我在内的读者对这部作品的印象分大跌。去除那些略显老套的误导情节,本作的核心诡计其实只有裸尸这一个,核心诡计的分量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整个案子缺乏吸引力,即使最后埃勒里的解说依然严谨和精彩,但由于诡计的薄弱使得案件解说这一全书的精华也不似以往的作品那样充实和饱满,逻辑的魅力也因此失色不少。
  核心诡计分量不足,误导情节老套而又过于冗长,凶手的意料之中,这三点可说是“西班牙披肩之谜”最大的硬伤,让我无法给这部作品三星以上的评价。抛开结构太过冗长这点,其实本作仍然不失为一部情节离奇,解答合理的优秀推理作品,但或许是我对于这部阶段性收官作品的过分期待而产生的巨大落差感,使得我放大了它的缺点而难以对它说好。也许这就是生活,本就不该期望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个完美的结局,存在一些些遗憾,才更能让我们牢记那些美好事物最精彩的地方吧!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