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坦白说,亲爱的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书虫百变    时间: 2012-10-29 16:37
标题: 坦白说,亲爱的 - 书评
  全书收录文章百余,谈书,谈香港,谈电影,谈流行文化,也谈性。视角依然刁钻,题目依然语不惊人死不休。对于不熟悉的读者,此书可谓迈克刻薄、淫荡以及贱的集中展示,或许,有的人会读得高潮迭起,舒服得直哼哼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3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昔情难$    时间: 2012-11-8 18:13
  读着读着,我渐渐意识到作者的取向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作者的视角很独特,虽然像服装品牌、电影、张爱玲的小说、美食等话题普通男人也常会议论,但是文字里不会流露出如此浓厚的师奶味,尤其是那种适可而止的小讽刺,极像一位兰心蕙质的文雅女士的坏笑。
  
  因为印象里作者为达明作了很优秀的歌词,还翻译了断背山等电影字幕,文字修养极高属于“现代汉语江湖里面的顶尖高手”,所以买来书看。这样的话,不能不说是有很大的失望了。这就像初中时期的少女,因为爱慕学长篮球打得极帅而交往,又感慨起平凡的世界竟与篮球场差别如此之大。
  
  没错儿,整本书中确实点缀着不少佳句,但,体育健将在庸常的生活中不也会有些闪亮的瞬间吗?
  
  p.s.如果你不想买这本书的话,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这本书收录了好多时评,是作者对一件事的评论,而至于这件事具体是肿么回事儿,作者当然不会专门再为您叙述一遍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madrug$    时间: 2012-11-8 18:13
   老实说在这样的心情下并没有什么好的状态去写书评,但是一看到这个拟好的题目就隐约感到了治愈的气息。好吧农历2011年的最后一个周末,劳烦林迈克大人屈驾,好叫我这里蓬荜生辉一些。
  
  一个深受张爱玲腐蚀的人,自然不要指望他能有什么敦厚。张小姐那份玲珑剔透就算不学去七分,精怪灵巧总是必然的。不是说他的人——从微博的头像上判断他该算七尺正男——是他的字。他的字可以有很多方法去比喻,随便捡一个来说,好似一条清冽的冬日小溪。当然得是不结冰的。够冷,够清,够巧,够灵。
  他要讲点学术的东西给你听,也不会拿一顶学士帽扣上,手中再握几张学位证书,先唬住了你,仿佛这样便可保证所吐之言皆有证书证明。他总是嬉笑着,当然你想用嬉皮笑脸来形容我也是十分同意的,轻巧地拈起一片翻给你看,配上解说,寥寥数言,已然详尽。没有证书也不必怀疑他的真伪,因为他本人对所要经受铅粉烙印的文字十分地小心,唯恐有任何疏漏,颜面不保。有他本人先行这么惶恐了,后来的读者便可放心大胆端坐下来,张口便食。
  
  他看上去很谦虚,总以惴惴之感来掩饰自己。这是典型的以退为守。每次他一口一个不自量力又或无能之辈的时候我都在心里默默地奚落:又犯贱了。诚然,他的谦虚是诚恳的,但他的过分自谦就敬请忽略吧。一个对自己没有几分赞许的人够胆各路撩拨?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调侃过了,最后奉上一张谦和的笑脸:我只是随便写写,小的不才,不必计较。教你尽管生气,却不好落拳。当然,他这是客气的。他的客气一般只肯施舍给他生活中的朋友或是他真心觉得有可取之处的人和物。
  他真要不客气的时候对方就有的受了。刻薄,没有错。谁被用这种攻术攻击都不见得好过,何况对方还是文字界翻云覆雨的大师,刻薄这项技能一般都是在文字的基础上运用的。他对绝不欣赏的事情下手是狠的,当然不要指望脏字这等低端武器,杀人于无形才是上乘。刻薄中带着诙谐,对方真是求死不得。最残酷的死刑莫过于微笑着枪毙你吧?
  
  但他又很聪明。攻击的理由必然是十分确立的,无论哪个来看了都不至于义愤填膺愤然加入到对方的行列里去,操起机枪来对付他。我又想,这跟性格也是有关的。文字灵巧的人想必生活里也并不十分在意油盐酱醋,一根葱都要争得你死我活。唯有十分看不过眼的,才舍得动用自己珍爱的文字架起炮筒去理论个明白。但若对方反击了(假设),我猜他也未必会再多嘴继续回应,除非对方对于先前的攻击有不明白的,可勉强做一个解释。
  只是最近微博上热议的港人与内地人就内地乘客在地铁上食用食物引发骂架一事,他倒是多费了几个轮回。作为一个内地人,我却是能理解的。破坏了地铁禁食的规矩,事不算大,但是联想到近年种种矛盾,一触即发,自然不可收拾。题外的一句话是,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不破坏人家的规矩,那么等到他们来破坏我们的规矩的时候我们便可以挺直了腰板教训他们了。(以和为贵!!)
  
  林迈克还有一点是十分值得八卦的。字字必GAY并不是什么卖点,更妙的是他书里的线索简直值得按图索骥去翻一翻。我们不必单从娱记小报的滩头上去零星打捞一点半点线索,何况更多时候那都是经过发酵泡发的不辨面目的都不可算证据的资料,但迈克提供的自然就不同了。我们首先要相信他对同类中人的敏感度,其次要相信妄加揣测不是他的作风。从他那里得来的教诲,便是大胆假设,小心论证。使我本就不平息的八卦的心思,愈发的活络。
  
  笔耕不辍的前提自然要览博识众,不然没得柴烧。虽然每每戏言借书看影趣事,却不难推测平常若没有这些积累,则何来言之有物。他对文字,有怜护,有崇仰。毕生所赖都只是文字,感情自然大不相同,比恋人更坚固,比爱情更忠贞吧。
  
  这不是他最好的一本书,也被许多人诟病为投机取巧,或者刻薄无趣。大抵因这本书太琐碎,写成的时间跨度又大,虽篇目众多,却有许多是绕着一个话题展开的,例如我留意过,足足有十一篇是专程为了《色。戒》(原谅不会打出中间那个点)而作。作为作者来说,这有点任性了。但是我原谅他,既然他那么贱。
  
  好了。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书,不妨读上几篇。如果觉得不知所言,便不必再续了,因为后面也是同样的风格。
  如果觉得还算饶有兴趣,恭请阅至最后。应该不会珍藏,但起码胜过流水白文太多。

来自: 豆瓣
作者: 小愚先$    时间: 2012-11-8 18:13
          《坦白说,亲爱的》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名字,多么温情甜蜜的一句话啊,六个字加一个标点就把恋人间那种坦诚而亲密的感受透彻的表达出来。后来上豆瓣查阅内容简介,原来是本杂文集,书籍、电影、香港、两性无所不谈。
  
          于是抱着对此书的美好想象和憧憬下了订单,待收到书后便迫不及待的翻阅,越读越觉得上当,豆瓣上说此书“视角依然刁钻,题目依然语不惊人死不休。对于不熟悉的读者,此书可谓迈克刻薄、淫荡以及贱的集中展示,或许有的人会读得高潮迭起,舒服得直哼哼,有的人激起一身鸡皮疙瘩,掷书而去。”我就属于后者。
  
          “文章围绕通俗文化、饮食文化、情色文化和张爱玲发挥,亦涉美艺、消费、旅行及时事八卦种种范畴。”——本书号称有百余篇章,但每篇只有几百字,我一篇日志或博客都比你的篇幅长啊;你要是短小精悍也行,可是就唠叨来唠叨去就那么几句话不嫌罗嗦吗?
  
          香港写专栏这么简单的吗?还是因为那里生活节奏快的原因导致大家跟本没时间看长篇大论?但即便大家没时间,你也不能糊弄人啊,总共就几百字,却有三分之二都是修饰词,百余篇文章里,光《色戒》就写了十几篇,搞基的又十几篇,裸露八卦事件又十几篇,佯装谈内地文化的又十几篇,关于张爱玲的又十几篇,剩下不知所云的十几篇……把名字换成《坦白说,情爱的》或许会更适合,无非是激情和基情的“集大成之作”。
  
          一开始我还强行让自己一句一句看下去,三分之一后就大段大段的看,三分之二后就一目十行的看,到最后几乎是瞄几个关键词就翻下一篇,不是用几个文言词就是造几个比喻句就是有内涵啊亲,不是弄几个生僻的繁体字就是有文化啊亲。
  
          都说香港是文化沙漠,近年来大批香港作者出书反攻内地,似乎要以实际行动破除这个魔咒,目前看来除了满足大部分内地读者的好奇心,想通过这些执笔者的视线窥探香港面貌之外,很少有含金量充足的作品出现,之前林夕的《原来你非不快乐》也是让我看的一头雾水的作品,盛名之下也并非全是精品,有些自说自话在博客里说说就算了。
  
          据说作者“作品结集已出版十余种,迄今仍遭诺贝尔评审团冷落”。没有看过的那些作品不作评价,但若是像本书一样,套用小沈阳在《不差钱》里的一句台词:哎呀妈呀,要是这样都能出书,那我也行。
  
          坦白说,亲爱的,我不喜欢。

来自: 豆瓣
作者: 婆辣$    时间: 2012-11-8 18:13
  坦白说,这本书不是很合我的口味。好吧,不是谁错,磁场不合的错。
  作者书里的那些生活那些他的小乐趣,与我都毫无瓜葛。尤其是作者是采取粤语写作的方式,时不时要换一下语言再去阅读才能读懂,实在很烦扰啊~~

来自: 豆瓣
作者: 夕烟写$    时间: 2012-11-8 18:13
      名字起得挺好,温和休闲,甚至有纯洁的意味,与这本书的基调很不相符。读完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为什么会在豆瓣这么热。不过我也一般不会对书打很差的评价,我总是觉得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可能是我感悟不深,还是不轻易针砭,我总是怀着热爱的心情对待书的。
     翻的第一页看到梁文道说“他绝对是当今华文世界最bitchy的男作家。什么叫做bitchy?意思大概是美丽、性感、淫荡、三八、刻薄、绝,还有贱。”隐隐就觉得这样一本书应该不是我的菜了,无外乎名人,绯闻,某些禁忌话题的插科打诨。
     果然,虽然我承认,听他讲风月场,听他讲情色,八卦和张爱玲,是轻松的,新奇的,仿佛有一种感官的快感,可能私底下,每个人的身体里总是有这样一个小恶魔,淫荡,刻薄,偷窥,八卦,见不得人好。可是,除了这些呢,我想即使是作者本人,还是规矩地遵循着现实的规则。
     用了很多粤语,文字并不舒服,于我而言,甚至算不得流畅,我看得不算投入和仔细,反而一直断断续续,关注耳边的音乐。(王若琳的音乐不错)这样一本书,可能出版在香港更适合吧,总觉得不是内地的菜。说到底,香港像极了这样一本书,轻松的,快餐式的,戏谑的,同性异性的流言,乳房裸体的直呼其名,不要沉重的思考,乏味的思辨,轻松娱乐就好了。仔细想想,香港似乎一直是这样的调调,当然对于工作还是很认真,但是除此之外关注的总是“娱乐性”,所以香港电影好像也一直不是我的菜。(当然,除了那些用生命和尊严拍的片子)。
       偶尔的句子还是骂得很爽,但是除了置之一笑,再无其他。唯一让我满心欢喜的是陈丹青的一段话“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游戏的,豁达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同感,我一直觉得好玩的人都是聪明人。

来自: 豆瓣
作者: Hours$    时间: 2012-11-8 18:13
  迈克的身份背景结构知识和大陆的一些写小资情调的作家不同。《坦白说,亲爱的》篇幅短小,却余味无穷,实乃休闲家居八卦谈资之上品。他的聪明与真诚是相匹配的,建议读一读。
  迈克在书中毫不吝啬对张爱玲的喜爱,以此为发轫,勾勒出了一个文艺青年骨子里执着而点着小火苗的温馨图画。
  他时而俏皮乖巧遵循形式逻辑的书写范式,时而冷峻清晰满足内心需求的小小聪明,都是轻薄嬉笑生活的调剂品。
  他最早的一本散文随笔《采花贼的地图》,写他80年代后去欧洲游走的所见所闻,不似典型的游记,是因为文采携裹着轻巧同行,没有呼之欲出的价值输入。
  《坦白说,亲爱的》笔触更加成熟,游刃于文字间的功力更是大增,没有峥嵘耸立的硬伤,所有评论发乎情,点到即止。

来自: 豆瓣
作者: 赛宁$    时间: 2012-11-8 18:13
  聪明绝对是天生的,努力不来,努力而来的所谓聪明,反而更容易暴露愚蠢。写作也是一样,千把字的闲聊随笔,能写好的都是聪明人,硬撑死扛去写的,文字里总有股潮汲汲的汗臭味,像是举着杠铃讲笑话,又或者,像气喘吁吁的调情,喷到脸上热哄哄的大气,总叫人忍不住觉得很可怜。
  
  关于本书的作者——既然我要提起这本书,自然是喜欢本书作者的了,否则,我把这本书告诉大家做什么,找骂?——梁文道兄说得好:谁是迈克?让我这么说吧,他绝对是当今华文世界最bitchy的男作家。什么叫做bitchy?意思大概是美丽、性感、淫荡、三八、刻薄、绝,还有贱。诶……我倒是一直在美剧里听到这个单词的,一般说来,黑人兄弟把这个词说得越坚决,代表他越喜欢那个家伙。我们也可以在看完本书以后大骂一声:bitchy!如果迈克不介意的话。也无所谓啦,他介意又能怎么样?
  
  如今我们的阅读胃口怕是被微博这东西倒了灶,长过140个字符的,读起来都会有些吃力,现在人人都像流氓,5分钟就要有个高潮。这样的阅读习惯到底是对还是错?应该是对的吧。阅读如果不以爽为目的,那花几十块钱买本书傻看做什么?一切读起来不爽的文字,作者都是在耍流氓。而聪明人写的聪明随笔,即使长过140个字,倒也能叫人肝肠寸寸断,高潮密密来,这就是本书的好处了,那是个聪明的老男人,闪着狡黠的眼睛,斜靠在桌子的对面讲些俏皮话,桌子底下的那只锃亮的皮鞋,又不断触碰我们的脚踝,你说他有意吧,他可什么都没做,你说他无心吧,那话里话外的又是什么意思,叫人心痒难耐。bitchy!
  
  本书第59页,作者写道:“年过半百,还乐此不疲以第一人称描写‘我’硬如石头的阳具,不听主人命令喜欢勃起就勃起,不是垂垂老矣的意淫是什么?恕我用老饼声气呻吟:这种伎俩,与上世纪中透过第一人称女性书写发泄同志感性的依达,本质上有什么分别?”这是在骂村上春树。咸湿的话题在作者笔下显得那么自然,这种老流氓的气质在聪明与淡定以及从容的配合下,竟然也显得迷人。紧接着的一页,作者又写:几个妙龄少女不乖乖在家里专心发育,结伴到荒山野岭看风景……既押韵又干脆,隐约透露着一股子淫荡的味道,但这种味道又淡到不能说的程度,就像是我们听到“苍井空”的名字不能紧跟着“哦”一声一样,一“哦”,说的人就不淫荡了,反而“哦”的人很下贱。bitchy!这叫什么事嘛。
  
  作为一个广东语系的老男人,迈克的文字有一种老式粤剧(大戏)的陈旧味道,读起来有点邵氏电影的斑驳,但人家讲的又是最近很新潮的事,男人老成了精都是件麻烦事,就像谢霆锋的老爸,虽然没见过迈克的模样,但总觉得他会像谢霆锋的老爸,身边要给他配个嫩模才妥帖。本书作者迈克的另外一本书《狐狸尾巴》也很值得读一读。男人老了,要多点聪明防身,才压得住bitchy的气质越来越浓。
  

来自: 豆瓣
作者: sony$    时间: 2012-11-8 18:13
  看过介绍说此书语言犀利,视角刁钻。 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读完,但初读几十页,好像看见郭德纲,我开始想评价为愤青,可是阅读越失去愤青的味道。假如我一面读着不抱怨社会,一面读着这本书,我想我会毫不犹豫的丢掉此书,www.360zxkf.com虽然现实是需要披露的,但我们还是要活在阳光下,生活需要积极一些;某些社会现象是该遭到嘲讽,可是却觉得文字有点直......

来自: 豆瓣
作者: sogdia$    时间: 2012-11-8 18:13
  迈克的书实在适合睡前读,篇幅得当,随时可以停顿入梦,内容正好,情与色都摇曳生姿。即便刻薄地插科打诨抖机灵,都慵懒得仿似将醒未醒,是诤言,也是絮语,是严词,亦如撒娇,爱怎么看随便你。
  
  世间不乏爱慕光影与文字的人,但爱慕到戏我不分,以此为业肆意游荡者,大概就不多了。看迈克的文字,你根本猜不出这人的年纪,仿佛从来没有年轻过,他自言,“连糊涂时也太清醒,活该的不着飞来艳福”;又好像永远不老,话说看履历也早已是阅世无数之人,但文字却日日如一日,游戏人间,爱慕繁华,贪恋情色,抵死缠绵。
  
  前段时间看到廖一梅在一篇文章里说,新戏《柔软》里易装癖的设计师有现实原型,叫樊其辉,这位设计师曾经一段时间每周二到一个酒吧化身为歌女“碧浪达”,享受他生命里自由的两个小时,自顾自地唱歌,还讲尖刻心酸的笑话,在这部新戏里,廖一梅借这位设计师之口说:“人生是没得选择的,我的命运便是一星期做两个小时的女人,可是,我比你们幸运,我的人生里至少有两个小时是属于我自己的,你们难道不偷偷地渴望能有这样的两个小时,卸下你们的面具,摆脱所谓的成功和正常,为所欲为,做一个真的自己,或者做一个幻想中的自己?你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你们真可怜!”廖一梅说,在舞台上,这位设计师一直笑到最后,但现实中真实的结局,却是《柔软》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前两天,樊其辉在家中自杀身亡。
  
  谁读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吸口凉气。一个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肯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感到窒息和无望是一定的,而这些,这并非同性恋、易装癖独有,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不愿拿来分享的秘密,只要你愿意发现,如果你可以承担,否则,就请接受投降招安的命运吧,不要自怨自艾。在这个意义上,Quentin Crisp果决勇敢,迈克落落大方。
  
  我们生活的今天,沟通工具无比发达,与此相辉映的,是交流能力的严重萎缩,于是,流言四起,八卦横行,说与被说之间,宣泄与施虐,暴露与隐匿,人人自危。迈克坦白说:“从此醒悟杜绝鼠辈抓小辫子的唯一方法,是光明磊落公开身份。”(第27页)的确,公开亦如何?依然每日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面对流转无常的光阴,人仿若挡车无功的螳螂,不如做点别的吧。认真念书、卖力工作、看看电影、谈情说爱、交欢调情、阳光下散步、雨中奔跑、与陌生人迎面微笑、愤怒时一声吼,哭一场,痛快笑,忘情歌唱,不耍流氓,尽量不伤害别人,安分守己,自得其乐。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做不到?看看那些以身说法的杰出人士,亦是好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2-11-8 18:13
  作者的目光除了大量地集中于张爱玲的作品《色戒》外,特别是对汤唯主演的电影更集中了大量笔墨,虽然自我感觉没什么头巾气,但也实在接受不了总将目光集中“两个基本点”及下三路。硬着头皮,忍着反味,看完了这本书,最终,“坦白说,我很冒火”,为了买它,更为了居然读完它,或许是我的口味实在与香港流行相关很远。将它与小宝的作品相较,小宝也尖刻,也偶而冒出两个略带色彩的小段子,不过那只是个调味品而已,若把这色彩变成了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坦白说,这就如喧宾夺主的陪客,不但主人无法容忍,其他客人大概也会冒火。

来自: 豆瓣
作者: Love、$    时间: 2012-11-8 18:13
  看过介绍说此书语言犀利,视角刁钻。
  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读完,但初读几十页,好像看见郭德纲,我开始想评价为愤青,可是阅读越失去愤青的味道。假如我一面读着不抱怨社会,一面读着这本书,我想我会毫不犹豫的丢掉此书,虽然现实是需要披露的,但我们还是要活在阳光下,生活需要积极一些;某些社会现象是该遭到嘲讽,可是却觉得文字有点直白,失去了一些文字该有的意境。继续拜读,不要浪费书钱……

来自: 豆瓣
作者: 叶落随$    时间: 2012-11-8 18:13
      说实话,我看的书不多,一直喜欢的就那几本古典文学被我翻来覆去地读,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豆瓣的书评,想和时代接接轨。
    之前抱着猎奇的心理想好好体会传说中犀利的讽刺、辛辣的文风,通篇读下来却基本没多少共鸣,感觉就像在看一个激进派写的日记。可能是在各种杂志、网络上已经看了太多类似的言论,已然麻木了。写的的确是事实,可是事实如此又能怎么样呢,写出来痛快痛快自己而已,建议那些还想读的旅人可以买一本路上打发时间,认真读的话还是算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你好,$    时间: 2012-11-8 18:13
  在书城散文区的小角落里找到了这本书,不免诧异了,这哪是散文类的书啊,这本书完全可以放在儿童启蒙教育读物区的好不好。
  
  很多人说迈克天生艳骨盛气临人,但我觉得他咿咿呀呀的一个主题能写2、3篇,看起来特小家子气。
  
  俗话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我散文看的不多,不敢出什么大气。不过实话实说,我真是喜欢他那刻薄尖酸的口气,透着一股让人鼻塞瞬间就疏通的猛劲!

来自: 豆瓣
作者: 胖的不$    时间: 2012-11-8 18:13
  上来一股潮流,香港的一些写字作词的人都爱把自己纸篓里的残片捡起来装进信封寄到内地,随便按个时间先后排排就算一本书。哪怕那纸上的褶皱让字看不清楚。
  
  上次林夕的《曾经》就已经让我失望到想吐,以为这次能有点不同,尽管所有广西师大出版社给出的介绍和评价都真的让人觉得会不同,但没想到又被活生生强奸了一回。
  
  不是能发几句哲理性的感慨,能写几行华丽的辞藻就能这么嚣张的结集出书让无辜的读者花钱吃没营养的一餐。
  
  书中除了作者本人对张爱玲近乎性幻想的膜拜推崇,对村上春树的冷嘲热讽,再有就是同志、八卦、小吃、名牌。
  
  这就是全部的香港。香港从来都是文化贫瘠的城市,现在却有这么多人想拿这些肤浅低俗的生活态度作为文化的一种强行占领内地的书架,打着和谐的旗号模糊文化的概念,捞内地的金,虐内地的年轻人。
  
  一个香港人,一个长期浸淫在铜臭欲海里的人,在内地读者面前大谈张爱玲,汉字,好吧,可以忍。那你连刊在香港人才看才关心的杂志上的专栏文也收进来给内地读者看,不觉得对内地读者有失尊重么?这就像一个只会说粤语的员工跟北京籍的老板做汇报,说的都是鸡毛蒜皮毫无见地还喋喋不休。你觉得老板会不会发火?
  
  看看从林夕到迈克,所谓的评论所谓的文章除了扒拉别人碗里的饭,然后像自己是食客一样大放厥词以外还有什么?
  
  不是只有香港有艺人,不是只有八卦可以写。但我想这些香港的所谓文人除此之外也乏善可陈,无笔可落,无话可说。
  
  这本毫无营养价值为负的书居然在豆瓣得到高分,如果打分的人真的都看过,那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长大这么大根本没看过好书。
  
  
  这是我有生以来写过的最坏的一篇读后感。因为我再也没读过这么差的书。
  不是说港台没有好作者了。马世芳就很好。因为他是真的资深的乐迷,他也真的写得出细腻精致的好文,并且他的文章质量好的也还是大多数,目前的文集都能给人带来音乐方面的深入经验,就算是快餐,也是有营养的。
  而同时买的,广西师大出版的另一本小宝的《老而不死是为贼》,我已然没有勇气看了。
  
  广西师大出版社以后要再给香港媒体人行方便,起码在介绍里,写明白这是一本香港各种专栏散文集,与悦读无关。
  
  没文化就是没文化,越装越露怯。
  

来自: 豆瓣
作者: 天堂浪$    时间: 2012-11-8 18:13
  冲着豆瓣7.8分的好评买来这本书,想放在办公室里面看,发现看不进去,于是拿到厕所里面,在大号的时候看。结果更悲催,自己感觉总有些东西拉不干净,很不爽,就是广告上说的那样:尿频,尿急,尿不净……
  随便翻了几页就垫在马桶边上那堆书的最下面。
  哥只有办公室跟家里厕所是读书的地方——不能说书不好,是哥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读它。

来自: 豆瓣
作者: ninja$    时间: 2012-11-8 18:13
  作为专栏文章的结集,迈克的《坦白说,亲爱的》中的文章略显芜杂,在整体上不若《影印本》、《男界》、《性文本》、《书啊,书!》、《艳遇》《同场加映》带给读者一气呵成的一体感,然而那种淋漓感还是一脉相承的。迈克形容林奕华专栏文字特色的“快、狠、准”———另一个说法是“见血封喉”———完全可以拿来形容他自己。
  
    专栏文字无疑都是在“自己的园地”莳花种草,好的专栏作家都是栽种人无我有的名花异卉的园丁,迈克的专栏尤其打上他自己的“私家”标志,这点同为专栏作家的小宝看得很清楚,他说:“他下笔只说有趣的私见,无空泛的公论。”确实是这样。面对同样的社会版和娱乐版内容,迈克总能找到独特的私家切入角度,侃侃道来,机智、伶俐、明亮而且刻薄。《错失商机》谈报纸社会版的闹剧“杨门女将大闹香江”,他在报上看到女主角每回出入境都挽着胶袋,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为G ucci和H erm es公司的宣传人员错失商机感到痛心疾首:“有什么好得过帮助她们一只皮袋,今季最新的设计也好经典的凯莉袋和宝金袋也好,肯定获得比隧道口的广告板或地铁月台的灯箱更高的收视率,也比以六甚至七位数字酬劳请女明星当代言人划算。”他这样评论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年过半百,还乐此不疲以第一人称描写‘我’硬如石头的阳具,不听主人命令喜欢勃起就勃起,不是垂垂老矣的意淫是什么?恕我用老饼声气呻吟:这种伎俩,与上世纪中透过第一人称女性书写发泄同志感情的依达,本质上有什么分别?”卫兰举办演唱会,冷血的媒体大肆嘲笑她的体型不合潮流,迈克看出“瘦身腐蚀集体意识,纤体肆意荼毒心灵,已经超越惨烈境界,有上位幻想的型男索女,个个视脂肪为途上的荆棘,不管身长身短,目标定在九十二磅,面珠稍为圆润,即刻化身沉默的羔羊,争相报名任由汉尼拔狂噬。”他谈时尚潮流的势利:“塑料黑框眼镜镶起了名模的脸,大家争相效法,集体忘记那正是讨厌的老处女教师的注册商标。”而文化人的势利只有更加猖狂,“王安忆登上流行榜,半句上海话不会说的(编按:指香港文化人)跟着‘即便’,就像稿费是以笔画计算的,‘便’比‘使’值钱一点点。”面对越来越肤浅的时尚、越来越粗俗的名利圈、越来越堕落的品位、逢高拜见低踩的娱乐媒体,大概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成为大快人心的解毒剂。
  
    刻薄恶毒的另一面是风骚入骨的火辣和佻亻达,在这方面,迈克认第二,小宝不敢认第一。《坦白说,亲爱的》的一些篇目承继的正是他的性学三书(《性文本》、《男界》、《假性经》)那种剑走偏锋、踩情欲钢丝的绝技:《性向成疑》、《同志之吻》、《半裸猛男》、《三百人行》、《戛纳处女》和《处女与处女膜》等题目已经语不惊人死不休,更加轰动的是《脱掉裤子》、《打格仔》、《毛风起浪》、《毛忠信》,连起来几乎就是“三级片”的儿童不宜镜头,我可以想见迈克一气呵成写完这几篇文章标题时一脸坏笑的样子。是让道学家皱眉的题目,然而题目邪归邪,内容却无比的严肃和正经。《打格仔》讽刺港人(事实上是华人)保守的身体意识:“香港人日以继夜怕被人看亏本,把对地皮的寸金尺土评估方式,悉数过户到人皮。这种扭曲的心理,除了根植长期锱铢必较造成的吝啬性格,恐怕也源于对身体的无知与误解。一具本来应该用来享受感官的外壳浸在羞耻里,渐渐沦为有市有价的商品,摸一摸固然要收费,看两眼也不能白白便宜你。”《毛风起浪》说的是中国人意识里的阴毛过敏症,反而日本人没有这种困扰,任睇唔嬲,对身体充满自信,“我怀疑与该国的风吕(浴室)文化有直接关系,自幼习惯在公共场所赤身露体,阅人无数也被阅无数,脱得轻于鸿毛,对躯体的态度自然而健康。”这当然是迈克的想当然之语,泡澡堂曾经也是中国一些地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可这样事实也从来没有培养出对身体“自然而健康”的态度,估计还是长期以来对身体持一种不健康的态度的结果,日久天长,内化成一种扭曲的反应,身体和性成为见不得光的丑事。这在华人电影里有着最为触目的表现,每当到了要展示身体的场景,我们看到的不是遮遮掩掩、闪闪缩缩,就是扭扭捏捏,从来难得一见坦荡荡地袒露的情景。更可怕的是,女明星一脱衣服更是万劫不复,要像舒淇一般以坚韧毅力将脱回的衣服一件件穿回才能脱离苦海逃出生天。迈克的bitchy(梁文道形容迈克的用语,意谓美丽、性感、淫荡、三八、刻薄、绝,还有贱),不过是以采花贼本色的性、俗、达来反对一本正经的陈腐、保守的价值和道德观的花枪而已。
  
    《坦白说,亲爱的》当然不只有指东打西的刻薄恶毒和描绘风月的机智诙谐,作者不时更会坦荡荡地露出狐狸尾巴。比如对于张爱玲,他的死穴,他毫无愧色地宣称“大大话话当了起码二十年张氏文字工厂的搬运工人,在法律许可情形下能够抄的几乎都抄过了”,《坦白说,亲爱的》全部文章共一百二十多篇,与张爱玲直接间接相关的竟然占了二十七篇!比起陈子善打捞张爱玲遗失在时间荒原的点点滴滴的痴心情长,迈克在张爱玲的花园采得百花酿自家蜜的致敬同样可观,书中《垂乳女》、《以乳取人》、《有奶便是娘》和《撞奶》几篇谈张爱玲小说中的乳房描写,印证“张从不理会性别政治正不正确,但求一针见血”,角度之刁,几乎要让张爱玲大跌眼镜,读过之后,或许又会拍案叫绝。而由《色,戒》改编成电影的事,迈克竟兴致勃勃地写了十多篇短文(据我所知,还有几篇没收入本书),由小说之好、演员人选、电影改编的高明与犯驳之处,娓娓说来,头头是道,读罢真叫我这样粗心的读者和影迷暗叫一声惭愧,似乎不但书要重读,电影也要重看,才能窥到他心细如尘之下的机智和妙趣。最好的张迷是怎样的?迈克算最好的示范。
  
    《包和饱》对港人“包”、“饱”两字不分大加挞伐,《我条片》对新晋导演将自己的电影作品说成“我条片”的灾难性说法表态,显示了以文字为宗教的迈克对文字少见的严肃和认真。而书末的几篇文章,《人靓衫靓》谈松田优作,《偷渡客》和《花开一枝,话分三头》和《谁是钟汉翘?》谈任白,文字平实,然而叫人动容,掩不住他对他和她们的一往情深。谁说采花贼就一定到处留情?或许见惯了太多的浮花浪蕊,他反而更能钟情于自家花园一角的白百合,自有一种风情,永远绽放清芬。
  
    后记:写毕此文,查迈克在《中国报》“随便登台”专栏的文字,赫然发现,《垂 乳 女》、《以 乳 取人》、《有 奶 便是 娘》和《撞奶》几篇文字原来是由三篇专栏文字拆分重组而成。你知道原来三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吗?《不容忽视》、《一直不瘦下来》和《一针见血》———平平无奇,收入书中时,作者作了“丰乳术”,采花贼化腐朽为神奇的文字魔术,实在叫人叹为观止。
  
  

来自: 豆瓣
作者: 读书敏$    时间: 2012-11-8 18:13
  晚明人
  顾文豪
  
  实话说,迈克生错了时代。他最该生活在晚明,和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和王思任游满井,陪陈继儒考证古董,或是跟着袁家三兄弟东游西晃。好繁华,好精舍,好鲜衣美食,好骏马华灯,兼以梨园鼓吹,书蠹诗魔,天下十分风流,迈克独赏三分,落笔成文,字字妙品。
  
  不过迈克终究不得不无奈的活在这个寡淡无聊的年代,连繁华也只是粗鄙的繁华。早年学工艺美术,现在香港煮字疗饥,撰写报纸副刊,耽溺声色吟咏,据说为人温文尔雅,下笔却极尽尖酸刻薄之能事。看似公允实则毫无人味的废话,他不写;堂皇正大曼衍不止的宏论,他也不写;虎着脸教训人的刻板聒噪,他更不写。
  
  他是另类物语家,出其不意地摆弄玩耍文字,煞尾处让读者眼开目明,乐翻了花;他是风月鉴赏人,同志迈克最爱手捧“假性经”给世人普法弘道,谈的虽是风月,细想足以勾得出风云,谈性说命之间不使人生污秽心,反倒催人照见自己;他更是祖师奶奶的义务宣传员,举凡关于张爱玲的一言一语,他都看作天大之事,其文心之深密灵慧,祖师奶奶活转来,想必也要收他做及门弟子的吧。
  此前至多在小圈子里声名兜转的迈克,这回一口气在内地出版了两本书,《坦白说,亲爱的》和《狐狸尾巴》。前者是专栏结集,当得起鲁迅说的“花边文学”,谈书,谈香港,谈电影,谈流行文化,也谈性,视角依然刁钻,语气仍旧促狭;后者为游历之书,尼斯、柏林、布拉格,鸿爪所过,以不同的心情留下不一样的文字注解,花花世界的冷眼观光客,对己守口如瓶,下笔肆无忌惮,是一圈心灵走光的蛛丝马迹。
  
  就我自己的口味,更喜欢《坦白说》。初看书名,陡然一惊——谁起得出这么好的名字?待晃到目录,更是坐翻,“催情剂”、“包和饱”、“不敏”尤有可说,“三百人行”、“春树开花”、“多少狠”徒呼奈何,直到“一屁股”、“毛风起浪”、“你奶奶,我奶奶”,幸亏有所扶持,不然定要跌倒。迈克的书就是这样,喜欢的,一上来就意乱情迷,高潮迭起,不喜欢的,激起一身鸡皮疙瘩,掷书而去,破口大骂。
  
  起标题尚属小技。迈克挑话题的眼光才是一流,准、毒、狠,一字不缺。单以电影《色,戒》为例,他就抉发出十几则话头。譬如关于女主角的遴选,当日据说呼声最高者为舒淇、巩俐和章子怡。迈克以为,若尊重原著,临阵心软的业余女间谍初登场尚在念书,论年龄,“三十出头的舒淇也嫌太成熟,遑论已过四十的巩俐”。若仅此一条,未免小觑迈克。够狠的他接着提醒读者,原著中女间谍一开始还是未经人道的处子,曲线怎能夸张,日后假戏真做,“胸部越来越高”,而历经两个寒暑的专心发育,为拿下对手,“简直需要提溜着两只乳房在他跟前晃”,张爱玲循规蹈矩指点女主角身形变化,迈克顺势一枪刺来,“承受对白的假如是舒淇,恐怕会引起一阵窃笑,换上巩俐呢,必定灾难性哄堂大笑”。绝倒!
  
  以小见大最是迈克本事。《色,戒》电影中女主角需要唱一段颇具江南风情的“弹词”,寻常人或以为这是影片出彩处,孰料迈克绝不宽贷,原著里的广东女突然亮出苏州口音,老奸巨猾的易先生怎会不起疑心?读者歆服之余,迈克道出这小小改动之后的深在原因,“我不是不知道上海在国际受落,而张爱玲又是上海的代表”,“一般没有闲情也没有智慧分辨青红皂白的受众,心目中已经搭建了猎奇色彩的上海主题公园”,这样的《色,戒》不过是“十里洋场布景板的工程”而已。
  
  嬉笑怒骂的迈克正经起来,照样教人感动。他是文字紧张大师,对字词乱用的现象尤为不满,慨叹香港人“包饱不分”;为后辈创办文学杂志《字花》写推介,字字有心有情,鼓励年轻人在政经当道的大都会从事文字工作,犹如“参与一种与时代贴错门神的外围赌博”,孜孜不倦中终会“有朝一日开出属于自己的花”;读査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不免回念往日时光,自惭“大气候轰烈,但是个人活得糊涂”,加之写稿题材冷门、才华限制、策略欠缺,一筹莫展成了当时唯一在《信报》长期写稿却从未被考虑开专栏的“没有神主牌的游魂野鬼”,自嘲中读得出他为人的耿直与不肯随人俯仰,“不愿意吃社交饭”;对吃香一时的海派风,迈克如此批评:“文化人的势利只有更加猖狂,王安忆登上流行榜,一句上海话也不会说的跟着‘既便’,就像稿费是以笔划计的,‘既’比‘使’值钱一点点”。
  
  香港寸土寸金,媒体版面亦然。迈克每日操持500字专栏,一亩园地打理得精致齐整。世间文章,一路靠学养,一路靠品性,比起学养的贫困,品性的贫困更要不得。迈克的文字,芽甲一新,精彩八面,端赖他玩世出世的心态品性。卖文过活,亦写文自娱,如此才不致为专栏所伤,相反兴会淋漓,如晚明文人,短章小品,无一不妙,难得还清水出尘,惊艳莫名。
  

来自: 豆瓣
作者: 瘦猪$    时间: 2012-11-8 18:13
  “我一直认为市井的趣味从来不欠缺,问题是有闲情发掘的人不多。”香港不讲究反三俗,我一直喜欢香港电影的搞笑、无厘头风格。但很少有人像迈克那样,吃饭不研究菜谱,反而去发掘“味道”与“味之道”作为饭馆名字时的微妙区别。香港有雅人,比如近来只在传统艺术里打转转儿的董桥,可毕竟俗人多,“狗仔队”,就是香港人引进并发扬光大的。我个人爱读不避俗俚的文字,烟火气浓,人生便振奋;一味清谈,令人胸闷头痛。这些日子,我左手毛尖右手刘瑜,前边放下小宝,后面就赶紧拿起迈克,连写书评也沾上了他们的毛病,能讽刺两处绝不讽刺一处。
  
  迈克也这样。比如他借饭馆名字谈论两岸三地的文学期刊,内地《书城》“只是圈起了一块荒废的地皮”,台湾《印刻》“不外是一滴冲淡了的西洋墨水”,而香港的《字花》不仅名字“明艳俏丽”,且肯于“把玩根植民间的文字”。迈克的论断是否准确先不说,至少,他这一本书倒全是“根植民间”,浑然一个现代城市人的全权代表,细致、矫情、挑剔、追着流行文化且战且评,还带着一点知识分子的“惯病”:时不时地“形而上”一下。
  
  比如评论多数人都有出门旅游带本书来消磨时间的习惯。迈克以为选书与选美相似,“既要有娱乐性,又要耐看。”说它是衡量专栏好坏的标准也对。迈克专栏当在“好”的楼上,为了不给编辑小姐添麻烦,粗口、情色类的例子我就不举了,话说张爱玲的姑姑惯写“狠好”、“狠高兴”,张爱玲纠正不过来想了个法子说,这样写就把自己归入周瘦鸥那一伙了,姑姑听了“果然改了”。为什么呢,原来周瘦鸥早落伍了,才女的姑姑当然不甘。迈克这才露出他的打击目标:城市文化潮流。排比句中的例子这个写得最好玩:“塑料黑框眼睛镶起了名模的脸,大家争相效仿,集体忘记那正是讨厌的老处女教师的注册商标。”但最“狠”在后面:“文化人的势利只有更加猖狂,王安忆登上流行榜,半句上海话也不会说的跟着‘即便’,就像稿费是以笔画计算的,‘便’比‘使’值钱一点点。”呜呼!到底是文化人,讽刺起文化人来一针见血!
  
  写专栏、书评和影评越来越不招待见了如今。尤其是影评,说好挨骂说孬也挨骂,电影、影评人、读者的关系好像老笑话里的驴、小孩与老人、路人,总之难弄。书评好些,毕竟读书的没看电影的多;专栏更好,好得都没人看了。你看报纸看专栏?除非你酷爱某作者,像找分类广告一样,属于特殊需求。专栏能判断一张报纸的品味,报纸当然是花边新闻越多销售就越多,但花边新闻亦可化作花边文学,迈克专写花边,于花边里知人论世,可作功德一件,佛法中不是有将美女看出骷髅真相的“白骨观”么?
  
  于是乎,饮食男女(还有男男)、流行文化、书籍电影等等,被迈克概括为几百字的专栏,附送迈克的拈花一笑,你知道的,那就是迈克的独家观点独家写法独家揭秘,就是迈克所言的“把豆腐干耕耘成三星餐馆”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这么说吧,香港或上海、北京,凡在大城市你的举目所见,即是迈克所见,但迈克比你多一点的是他的敏锐与直抵命根的本事。你看完书会感叹,你是城市的享受者、观光客和建筑工人,迈克则是观察者、检讨者(检讨城市文化得失)。于是于是乎,你成了迈克的读者,迈克成了作者。
  
  读书与写作,不仅在迈克极不情愿承认是文化沙漠的香港,在任何地方都大同小异,有点追求的人也从不把身家性命搭在这种前途渺茫的职业里,最多算个好爱吧。并且迈克有些扩大化倾向,他认为从事文字工作-----这工作范围可大了去了------“有如参与一种与时代贴错门神的外围赌博”,盼的是“冰冷的电脑,有朝一日开出属于自己的花”。“贴错门神”的赌徒总是有的,但不一定“表错情”,我知道在内地就有几个作者,与迈克差不多,用专栏、书评影评养活自己。虽然迈克们“迄今仍遭诺贝尔评审团冷落”,但他们以此立身存道,痛并快乐着,他们可以坦白地宣布,亲爱的,花已经开了,是晚饭花。而迈克的书名《坦白说,亲爱的》另有深意,我佩服得“狠”。至于深意何在,读了便知。
  
  

来自: 豆瓣
作者: 小楼$    时间: 2012-11-8 18:13
  1.没错,迈克作品(广西师大)简体版的封面设计,仍由陆智昌担纲。
  
  2.请放心,迈克作品接着会陆续出版简体版,以不太慢的速度。是否全集?我回头问问老天爷再告诉你。
  
  3.关于××。此次率先出版的《狐狸尾巴》与《坦白说,亲爱的》,前者保持完璧之身,除作者自己重新订正了个别字句,编辑方面只是因为印制效果原因,删去了一张图片。该图为几本外文图书的静物照片,据模糊效果判断,应该不属于色情暴力之类违禁读物。
      坦白说,是的,破了功,删了文章,一篇而已。因谈论某作家书被废一事,犹豫再三,我认怂了,好在作者没有怪罪,在此谢过。此外,一两处加引号护之,其他无编辑特殊处理。
  
  3.关于修订。坦白说原书中,作者用了不少粤语的字词及俗语,这部分内容恐怕会令不懂粤语的读者摸不着头脑。原拟书前加“广东话常用字词简表”,以为对照;作者在校订清样时,主动将大部分粤语俗语(谚语、成语及口头禅)改为干净清爽的国语,部分不宜改写的词句加注说明,个别无关大局的字词则保留下来,也保留了另一番味道。
  
  4.作者行文造句自有独一份用心,在不影响阅读的前提下,保留了部分“不符合常规用法”的词句。
  
  5.后续作品,其编辑方针应该会与这两本书保持一致,欢迎大家指正。
  
  6.写到一半,下去领《狐狸尾巴》样书,心思走开,就此罢手。(写满六条,向六哥致敬)
  

来自: 豆瓣
作者: Alber     时间: 2013-7-26 13:23
  douban的好评写的极其催人买入
  但却是我实在看不下去,送人的一本
  错,是我非要送人的一本
  其实他写了香港生活 茶餐厅 湾仔
  村上春树 看过的电影
  按说我应该是喜欢的
  起初看得时候
  我也是喜欢的
  但越读越不对劲
  是他的语言风格我不太喜欢
  讽的不明所以
  我想这是很香港的说话方式
  里面倒是大肆运用了四字
  但见功力
  不见文笔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