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从地球到月球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道说书    时间: 2013-5-29 20:09
标题: 从地球到月球 - 书评
  一八六……年,一个史无前例的科学试验轰动了全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炮兵们在巴尔的摩成立了“大炮俱乐部”,它的会员们奕然想起要和月球-是呀,和月球!一建立联系,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大炮俱乐部主席巴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89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肯肯和    时间: 2013-8-13 01:19
         在昔人智未辟,天然擅权,积山长波,皆足为阻。递有刳木剡木之智,乃胎交通;而桨而帆,日益衍进。惟遥望重洋,水天相接,则犹魄悸体栗,谢不敏也。既而驱铁使汽,车舰风驰,人治日张,天行自逊,五州同室,交贻文明,以成今日之世界。然造化不仁,限制是乐,山水之险,虽失其力,复有吸力空气,束缚群生,使难越雷池一步,以与诸星球人类相交际。沉沦黑狱,耳窒目朦,夔以相欺,日颂至德,斯固造物所乐,而人类所羞者矣。然人类者,有希望进步之生物也,故其一部分,略得光明,犹不知餍,发大希望,思斥吸力,胜空气,泠然神行,无有障碍。若培伦氏,实以其尚武之精神,写此希望之进化者也。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既莳厥种,乃亦有秋。尔后殖民星球,旅行月界,虽贩夫稚子,必然夷然视之,习不为诧。据理以推,有固然也。如是,则虽地球之大同可期,而星球之战祸又起。呜呼!琼孙之“福地”,弥尔之“乐园”,遍觅尘球,竟成幻想;冥冥黄族,可以兴矣。
  
    培伦者,名查理士,美国硕儒也。学术既覃,理想复富。
  
    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经以科学,纬以人情。离合悲欢,谈故涉险,均综错其中。间杂讥弹,亦复谭言微中。十九世纪时之说月界者,允以是为巨擘矣。然因比事属词,必洽学理,非徒摭山川动植,侈为诡辩者比。故当觥觥大谈之际,或不免微露遁辞,人智有涯,天则甚奥,无如何也。至小说家积习,多借女性之魔力,以增读者之美感,此书独借三雄,自成组织,绝无一女子厕足其间,而仍光怪陆离,不感寂寞,尤为超俗。
  
    盖胪陈科学,常人厌之,阅不终篇,辄欲睡去,强人所难,势必然矣。惟假小说之能力,被优孟之衣冠,则虽析理谭玄,亦能浸淫脑筋,不生厌倦。彼纤儿俗子,《山海经》,《三国志》诸书,未尝梦见,而亦能津津然识长股,奇肱之域,道周郎,葛亮之名者,实《镜花缘》及《三国演义》之赐也。故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我国说部,若言情谈故刺时志怪者,架栋汗牛,而独于科学小说,乃如麟角。智识荒隘,此实一端。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月界旅行》原书,为日本井上勤氏译本,凡二十八章,例若杂记。今截长补短,得十四回。初拟译以俗语,稍逸读者之思索,然纯用俗语,复嫌冗繁,因参用文言,以省篇页。
  
    其措辞无味,不适于我国人者,删易少许。体杂言庞之讥,知难幸免。书名原属《自地球至月球在九十七小时二十分间》意,今亦简略之曰《月界旅行》。
  
     癸卯新秋,译者识于日本古江户之旅舍。
                                                                                              ————鲁迅《月界旅行·辨言》
作者: Death     时间: 2013-8-25 17:26
  凡尔纳,这是我的科幻开端,可以说他的书老掉了牙,《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从地球到月球》……这些书恐怕都是耳熟能详的了,就算不是科幻迷,也一定会看过其中之一二,乃至全部吧,在此,我特地把它们加入我的“读过的书”里,只是为了纪念一下早期的科幻情结……
  
  笔者语:那时候看的时候,已经把诸如潜艇技术,登月技术,飞机技术都实现了,就没有一点前瞻性的新奇感了,纯当小说来看了……
作者: 30214    时间: 2013-8-25 18:41
  从地球到月球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早在约150年前就预料到了我们会登上月球,而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地球人亲密接触过月球,比作品中还少,我想凡尔纳算得上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海底两万里》中不也是与现在的发明了潜水艇很相似吗)虽然在作品中描述的所谓的火箭(就是大炮)在现在看来有许多问题,如此大的加速度没有任何措施是非常危险的,在大气层中以如此大的速度会产生大量的热将那个大炮弹烧化,而且他们也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在太空中会有高温,低温宇宙射线等许多危险的因素,这些都是致命的,而且就连如何再返回地球也没做任何准备,只是想任利用那个大炮把必要的生活物资再打上去......但是就当时的时代看来,考虑到大炮的大小,炮弹的形状、火药、氧气、食物、时间(那个以十分之一秒计时的表)等问题已经是做的非常全面了,而且请剑桥天文台对这次试验做了可行性分析以及提出了一些意见,并且在里面加了许多数据,就更有说服力了(提一个小小的意见: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里面的数据,使用的不是国际单位制,希望在翻译的时候在后面用括号将其注上,使读者有更直观的感受,不需要自己再去算。)现如今那些航天英雄以及那些科研人
  员令我们如此敬仰,那在一个半世纪前,科技还很落后的年代,作者凭借他那天才般的想想,更令我刮目相看。故事发生在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和平的钟声替代了大炮声,那些大炮的发明家不得不从使自己残疾的昔日战场上回来,加入了一个在巴尔的摩的大炮俱乐部,面对和平,他们不会再去发明和改进大炮,也更不会再去打仗和开炮了,无所事事的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月球,拉开了对月球探索的序幕,全世界的人们都关注他们,给了他们极大的帮助,作者可能也想说明只有在和平的年代才能更好的发展。当然也希望大家有胆量,开始他们只想向月球开炮,而不是载人航天,是一个大胆的法国人,想出这个想坐进“炮弹车厢”做月球旅行的方案,在被人我们看来这不亚于天方夜谭,但在当时却引起了更大的轰动,全世界更加关注了,计划也有了些变化,经过耐心的等待,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最后炮弹发射上去了,可惜是由于一些小插曲,导致了最后的失败。顺便说一下,文中提到的佛罗里达洲的坦帕城已经不是像文中描述得那样,现在是一个很繁华的大城市了,前几天的NFL杯赛的总决赛(亚利桑那红雀对匹兹堡钢人)的比赛就是在那里举行。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