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类人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角落有故事    时间: 2013-5-29 20:04
标题: 类人 - 书评
  类人工厂总工程师正值事业巅峰,却在一次神秘的演习后突然归隐乡间。数十年后,一名警官销毁了一个假造指纹的类人女子,与该女子的男友——一名黑客结仇。某日,当这名警官的未婚妻前去探望久居太空球中的爷爷时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84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夏亦幻    时间: 2013-8-6 22:13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让我比较失望的书。
  在说明白之前,我想我们有一个共识,即科幻文学也应该遵循起码的行文写作逻辑,再简单点儿说,就是需要有清楚的前因后果。
  可惜《类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逻辑问题上——
  
  在故事的设定中,人类终于掌握了将基本元素通过某种手段加工成DNA、进而培育成“人类”的技术。而这种并不是由传统意义上的两性生殖繁育出来的人类则被称为“类人”,在人类社会中被视为某种财产(连死亡也不能称之为死亡,叫做“销毁”),可以被买卖销售,让人不禁想起了奴隶制的渣滓。
  也许看了上面这段描述的你,会自然地感到愤怒,我把这个故事设定同友人家人交流的时候,他们也都表示了不能理解。
  然而在这本小说中,“所有的哪怕是最重视平等的政府或者组织都同意限制类人(大意)”。我不得不说这种设定略微挑战了我的世界观,因为哪怕就目前我们、甚至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受到的教育来看,他们都应该算作算作人类,而人类,自然是生而平等的。
  而进一步追根溯源,再去思考生产“类人”的目的,就不禁让人更加疑惑了:
  故事设定发生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人类生产“类人”作为仆人。
  就当当时的社会已经足够发达到能够解决所有人的就业问题了(很明显,根据书中的描述,这并没有实现,巨大的贫富差距依然存在),但是一个如此发达的社会,为什么不生产更加智慧而且便于控制维护的机器人来承担这种仆人的义务?(书中的描述,已经出现了高度智能化,具有独立人格的AI)。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生产类人的目的似乎都让人难以理解——如果是按照故事中间的一个小段落,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替换器官之类的,倒也勉强可以说通。不过书中也同时说明了还存在单独的人造各种器官。
  这么想来,我实在无法说服自己接受这个故事前提设定。
  而在这种“无法接受”下,后面因为这个荒诞设定而衍生出来的发展都未免让人觉得有些怪异。
  
  然后提几点自己不太喜欢的叙述描写方式:
  第一章前的资料引言(这倒是个不错的排篇布局手法)讲述了中国取名的新标准:然而这个标准在后面除了略微迷惑了一下主角是何不疑偷出来的“类人”孩子之外,完全没有用处。此外,这种取名方式首先我个人就不喜欢,其次也完全没有杜绝标准中所提到的重名问题,再次也没有提到明显重名率更高的外国人名字是如何解决的,最后,哪怕是如今,我们也完全没有迁就电脑而改变我们一贯给孩子取名的原则,何况在完全独立人格化的AI都出现了、高度发达的未来?
  所以说,这个设定简直不能叫做鸡肋……是连鸡肋都算不上的冗杂设定,如果应用奥卡姆剃刀原理,实在是应该剔除的部分。我以为如果仅仅是为了做主角身份的烟雾弹,倒不如直接让他姓母姓,后面略微提一下即可。
  然后是司马林达的戏份。
  怎么说……我认为这个占据了半本书篇幅、甚至作为副线的故事非常无趣……
  或者说,这完全是可以单门拎出来作为独立篇章的主线的好设定,它的逻辑线与合理程度都大大大于类人这条故事主线。然而不知道作者为了什么,把它压缩进这个故事中,作为一个不那么出彩、甚至又可以算是很冗余的副线。
  而且最后“上帝”降临于是拯救了类人的桥段也实在是让我……司马林达这个人作者完全可以写得更出彩并且更合理,可惜大概是囿于篇幅与主线的限制,反而做得不伦不类。
  
  然后还有一些小问题。
  性爱描写虽然跟某些主流文学相比不算多,而且也算是跟类人重要的特点设定有关,但是还是让人看起来很不舒服。不过这大概是现在主流写作的倾向吧?其实我觉得删去一些会让人觉得好过多了。
  何不疑假肚子的问题,我得一直告诉自己“这是科幻,他们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厉害的程度”才能说服自己——而调换婴儿的具体方法,依然没有特别的说明。不过不是推理小说,也不能要求这么多了。
  还有非常让人无语的宇何剑鸣跟齐洪德刚的关系,我只能绝望地概括为“他杀了他的未婚妻,他杀了他的未婚妻,最后他们在一起了。”虽然我赞同大刘关于科幻小说中人物可以趋于元素化样板化、主要推动科技设定与故事发展的描写,但是这也太……
  
  总结起来说,我认为《类人》如果非要写,也许缩成五千至一万字左右的短篇比较好。
  而关于蜂群与上帝的理论,倒是可以做一个非常好的长篇科幻小说题材。
作者: 十一维    时间: 2013-8-13 01:12
  
      这是王晋康关于新人类的系列小说,以基因技术为着入点,描绘了惊心动魄的种种未来。
      在《类人》和《豹人》里,王晋康对人类基因的正统性进行拷问,振聋发聩。在《癌人》里,癌人远超普通人类的生命力让人畏惧。在《海人》里,海豚人的社会模式引人思考。正如王晋康所说“但愿这几篇小说能够让读者稍微抬一下目光”,基因技术已经不是科幻,不太遥远的未来,现实或许更为惊心动魄。人类将走向哪里?我们不得不思考了。
      这是王晋康早几年的作品,从整体上看并不是很成熟。几个概念如果融合在一部长篇里,设定一个更好的故事框架,估计要比现在精彩的多。四部小说,四种未来,但构思稍显雷同,难免乏味。从故事情节上看,王晋康的叙事技巧还没有像后来的《与吾同在》里那样娴熟,比较平淡。语言上过于朴实,但通俗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总体来说,这不是非常优秀的一个系列,但可以看出王晋康写作技巧的成长。中国科幻需要更多王老师这样的人。
  
作者: 我住你    时间: 2013-8-24 20:57
  读王晋康的《新人类系列》
  从目前所读的《癌人》《类人》《豹人》三部来看,我确实佩服作者的想像力跟对新科技带来的社会伦理争论这方面的思考。但是看这三部作品的心情从一开始的惊奇到后来变得有些乏味。为什么会乏味?因为这三部可以说有些创意的雷同了:均是人代替“上帝”完成造“人”的工作。而所探讨的也都为“‘人’这种集合了自然界所有巧合与奇迹的高等生物,被像制造其他产品一样的制造出来,或者对人类进行深层次的改造是否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人是否冒犯了‘上帝’,被制造出来的‘人’是否属于人以及我们该如何面对生物科技对于‘人’本身的冲击。
  《癌人》讲的是克隆,作者对细节都描写的很详细但是不得不说不够严谨。正如文中为于“癌人”这一被创造出来的“人”所安排的最大威胁以及作用---器官移植,由这一点来说,文中所用的克隆细胞均为“海拉细胞”这同一种,按照其最后生长的状态来看,每一个“癌人”基本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其血型已经各种DNA,RNA之类数据也相同,那文中所提到将“癌人”作为活的“器官工厂”来创造经济价值就不合理了。毕竟器官移植需要除了血型之王各种数据都要配合,所以“癌人”只可以说是为很少数人能提供器官,这就远远不能成为大规模“生产”癌人的动机,文中的一大矛盾以及动机就不存在了。
  《类人》中说一种由机器生产出来的和人一模一样的产品“类人”作为低等人类被推向市场销售,就如同很久以前的黑人奴隶一样,只不过这里是作为佣人,但是不难看出仍是被按照奴隶对待的。书中其实很好的暗示了人类意识中一直存在的优越感跟迫害同类的欲望。可以说是侧面对人性进行了拷问。但是文中还是存在着破绽:一个刚生产出来的“类人”都是婴儿,在此时候就被买走而最后作为了佣人,也就是说买“类人”的人要负担起养育,教育这个类人婴儿的任务,先不说为一个佣人付出这么大这么多年的精力是否符合购买人的经济利益跟家庭需求,仅仅从“人”这个角度来说,看着一个婴儿在自己的照料与教育下逐渐成长,最后这种近乎父母的购买者能不能再把这个成人的类人当做佣人使唤?最后,在接受着跟人一样教育的类人,又为什么安心的自觉低人一等?兢兢业业为人类服务不知反抗?这几个问题作者并没有在文中说明,也为此书留下了很大的破绽。
  《豹人》所说的基因技术,同样是人对“上帝”的挑战---通过在人的基因序列中加入其他动物的基因以使得人类在速度,体力,力量等其他方面更加优秀。看到此都不觉乏味了吧?三本几乎相同主旨的书,确实不想多说了。
  总得来说,新人类系列说的是未来科技发展对于人类进化的思考,但是我觉得除了从人挑战上帝来修改创造新人类这一方面来写,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如对太空探索造成的太空人与地球人的分化,或者过度的养尊处优令人类机能退化等这些来写未来的新人类,也不至于读到最后觉得如此单调乏味。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