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喜欢你是寂静的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粉晶乖乖    时间: 2012-9-20 11:36
标题: 喜欢你是寂静的 - 书评
  1、豪华精装典藏版,独具收藏价值,人手一册读徽因;
  2、最翔实完备、最具文字美感,最精致最唯美最诗意的林徽因生平记述。
  3、随书附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经典作品集》,从文字直抵其心灵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小腹黑$    时间: 2012-10-24 14:08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林徽因,真正了解她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虽然是传记,我总算是理清了他们几人之间的感情
      徐志摩大林徽因12岁,但是却喜欢上她了,在伦敦,我个人认为这也算是在一起过的,或者说暧昧过。但是当时的徐志摩是有妻室的人,为了让自己不做更加越轨的事情,他还请他的妻子过来陪读,刚好那时林徽因回国了,就在这么一瞬间徐志摩知道了自己真正在乎的是谁,于是跟妻子摊牌离婚。不巧,林徽因回国后结识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两人坠入爱河,徐志摩欲哭无泪。林徽因并不欣赏徐志摩对妻子的抛弃,因为她自己的母亲正是被自己的父亲所抛弃。而梁思成大林徽因3岁,也算是美好的年龄。后来,徐志摩遇到了已婚的陆小曼,陆小曼离婚与徐志摩结婚,他们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被舆论的压力。陆小曼能花钱,让徐志摩不停的工作。女人爱花钱,男人为自己的女人挣钱,这些我都能理解,我不能理解的是,徐志摩飞机失事后陆小曼却不认尸,这是多么狠心的人才能干出的事啊!
      当然他们几位好友当中,有位叫金岳霖的人,他原本是徐志摩的朋友,为徐志摩的二婚当证人,可见金和徐的感情之深厚。理所当然的,金岳霖认识了林徽因,同时也喜欢上她,当他向她表白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林徽因对他也有同样的感觉。后来林徽因把一切都告诉了梁思成,梁思成像大哥哥一样安慰她,给她选择的机会,当然林没有放弃与梁多年的感情,他们夫妻二人与金岳霖仍旧是好朋友。
      在他们的感情中还有一个人叫林洙,林洙比他们的儿子梁从诫4岁,与林徽因一见如故,林徽因去世几年后于梁思成结为夫妇。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徐志摩是个浪漫的人,为爱而生,第一任妻子是父母之命,并没有感情,为了林徽因离婚,后来爱上陆小曼也愿意承受各方面的压力。

来自: 豆瓣
作者: 不夜影$    时间: 2012-10-24 14:08
  我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命题,即《左传》中提出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通俗的说,立德就是讲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这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至高标准,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古人,而且都是男性,假如把时间放在近代,参选的人男女平等,那么有一个人的呼声必定会很高,她就是林徽因。这是我读完《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转》之后最大的感受,这本传记不同于其他林徽因传记之处,是作者虽然也是从诗写起,但功夫却在诗外。他笔下的林徽因不仅仅是个有气质的才女,更是会做人、能做事、学问深的大师;她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传世诗篇,更有国徽、英雄纪念碑这些国之重器的设计,以及对中国古建筑的系统研究;她的世界里不仅仅有传奇爱情,更有爱国情怀与民族风骨;她就像四月天洒落人间的雨,在适宜的时刻诗意的存在,却又润物无声。
  
  作为能被胡适誉为“中国第一才女”、无可争议的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林徽因成为那个时代“世间最好的女子”不是没有道理的。正如一件艺术品的灵魂与卖点有着天壤之别一样,世俗给一个名人贴上的标签与她真实的境界也并不一致。很多人关注林徽因是她的作诗与情感,而在我看来,她被人尊敬之处更在于做人与情操,当年风华绝代、才貌双全的她,在不乏旷世才子的众多追求者之中,几经思量选择了梁思成,真心相伴、携手终生、矢志不渝,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如果说这仅是她的个人私事,那么作为一个瞩目的公众人物,林徽因也是出众并能服众的,她几乎当时那个时代文化沙龙的主要主持者,某种程度上的精神领袖,清华建筑学系的草创者……前辈如泰戈尔、梁启超等对其赏识有加、同辈胡适、冰心等对其不吝赞语、晚辈如萧乾等更是感念其平易近人的风范,她在那个时代被公认为人美、有才、好人缘,同时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战乱年代,林徽因几经辗转选择了坚守国内,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不离不弃、奉献一生。感情路上她懂得爱与被爱,知足、珍惜、坚定,步步丰盈;人生路上她懂得大义与牺牲,铿锵、哀艳、笃定,令人钦佩,这样的奇女子与其说她长的漂亮,倒不如说她活的漂亮。
  
  做人做事做学问,是终身奋斗的事情,林徽因所做的努力正是实践了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写下“你是人间四月天”这样的传世佳作,是她的才气;留在濒临败亡的祖国共存亡,是她的骨气;病体沉疴之时仍为保存北京的古建筑力争,是她的勇气,这样的人怎能不感怀于后世、成为民族之脊梁。
  
  读完这本传记,写下这篇文字,恰逢“七七事变”七十五周年祭,阵阵凄厉的警报声响彻城市上空,令人不禁遥想当年国难,更加钦佩林徽因等前辈的选择,正是有了这些坚守的精英和前方浴血的将士,才让我们这个民族有了不亡的理由与希望,作为后世之人,我们不仅要铭记国耻,更要不忘国士,知耻才能后勇,敬士才能图强。

来自: 豆瓣
作者: xun$    时间: 2012-10-24 14:08
  文字极美,一个女人该如何样的走完一生才对,或者她是对的。只是那里去找个梁思成呢,呵呵。只是可惜,这样的传记一定不是很根本的徽英,能够感受出来,这个与之本身的她是有些偏差的。至少这个传记里不是活生生的她,有些可惜。

来自: 豆瓣
作者: 仟玖零$    时间: 2012-10-24 14:08
          王臣的文字是美的,只是为人物作传过于感性了,三步一感慨,五步一抒情,呵护倍至地为林徽因镀上一层华光,固令她显得妙人世无双,却弱化了传记的根本,也隔断了读者透过文字表述来探寻她内心世界的通道。难有触动,因为凡是会引人感慨的地方,作者都已经替你感慨过了,他的情感太浓烈,已经令读者的情感无处安放。
          举例:“林徽因与林洙的相识,是缘。后来,林洙在林徽因去世七年,与梁思成相知相爱并结合,亦是缘。许在林洙心中,能在那世间最好的女子离别之后,替她照顾梁思成,亦是一种亲密和荣耀。
          纵使,林洙不能超越林徽因在梁思成心中的地位,但那种与梁林夫妇终生不绝的关联,在林洙的心里,势必已是极美好的,极珍贵的,充盈一生并永值得怀念的。”
          “最”“极”“势必”,作者总爱用如此不留余地的词。有时简单的一句话,非要用层层修饰来点缀不可,初看觉得精美,多了就显得矫情了,而且这类主观抒情,实在是过多了……
          看得出作者作此传是很用心的,每个章节都精心斟酌,也收录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有用资料,所以我并不后悔购买此书。只是读期间让我有感触的往往是那些引用的林徽因身边之人的表述或文字,可见人物传记还是要由人物本身所联系的丰富的人事来支撑,而不是华美精致的文字雕塑。
  
  

来自: 豆瓣
作者: 我爱读$    时间: 2012-10-24 14:08
  极致笔墨写出的极致人生
                                
  编辑在一个群里问:“有人喜欢林徽因吗?”
  我第一个跳出来说:“我非常喜欢!”
  民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艰难、混乱、进取、维新,许多的人和许多的事纷纷扰扰,也许真是应了那句话:“乱世出英雄”!民国时期涌现了好多英雄豪杰,更令人沉醉的是也造就了许多的奇女子,林徽因绝对算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很多书上、网络上都有林徽因的介绍,不管男女,不管褒贬,但大家对她的美貌与才情却是一致公认。一个女子,长得美是上天的眷顾;才情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努力;幸福的婚姻与浪费的爱情则是每个女子都心心念念的渴望,哪怕拥有这其一,已是幸运,但她林徽因则仿佛占全了女子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好,林徽因是美女,连冰心都说她“俏”;林徽因是才女,建筑、文学、戏剧、绘画、翻译,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全才;林徽因受尽男子宠爱,丈夫梁思成对她百般恩爱,诗人徐志摩对她倾心恋慕,哲学泰斗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林徽因,一个极致女子,堪堪走出了一个极致人生,让后人无限怀想和感慨。
  网络上曾有新时代好女人的标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貌美有才学的女子一般很难忍受贫寒,但林徽因一个大家闺秀,官宦家的儿媳,才貌俱佳却能在困境中游走而不失本色。有人评价说,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又是她;旧时呕心校稿,创作灵感,相夫教子是她;新社会献计献策,保护文物,大声疾呼也是她。
   以前也看过关于林徽因的书和电影,按着时间顺序,很庄重严肃地一一写来,读时,不免正襟危坐,心里盛满庄严与肃穆。这次拿到这本《喜欢你是寂静的》的林徽因的传记,风格确实迥然不同。打开封套,封面是纯洁如雪的白,正中间是规规矩矩的七个大字:喜欢你是寂静的。下面是林徽因的头像和四个黑体字——林徽因传,不知怎么的给人一种优雅与清丽的感觉。再下面是几个字:王臣作品。这个名字有点陌生,我首先翻开目录,不知出于职业敏感还是对文字的直觉,只看那第一章的概括,就有了阅读的冲动,小章节的题目每个却只有两个字,接着翻下去,发现全文七章,每章都是根据该章内容总结出的人生感悟。小节的题目虽简单却落笔精准带着一种清绝。打开正文,断句,叙事的风格既有亦舒的那种凄凉和果断,也有安妮宝贝的那种悲凉。不知怎么的,读来觉得不仅仅是在看传记,还是在看诗,在读散文,在吟诵宋词。这种风格和已经逝去的民国融合成了一种怀旧,恰恰符合了林徽因的美,林徽因的才。靠在床头读来有淡淡的伤感,有弥漫的怀念,有一种慢慢洇开的情愫在纸页翻动间酝酿。
  一气读下来,不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终于忍不住去百度上查了作者其人。在读的时候,总觉得这样一种细腻、婉转的情怀应该是女子写就的,没想到一查之下,才发现作者是位先生,虽然是80后却已经出了两部长篇小说,若干传记。李清照、朱淑真都被他描述过。那么多书,每本书的名字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被人称为“男版安妮宝贝”。虽然我自己不是认同这个称呼,总觉得他们在句式上可能有一点相像,但王臣的文字刚纯净些,更美好些,充满了对美和爱的向往和赞颂。
  或许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写出这样的传记,这样的女子!
  

来自: 豆瓣
作者: 我读$    时间: 2012-10-24 14:08
  注:原文节选,很喜欢的一段
  
  浮世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愈来愈稀,愈来愈薄。即便要令你相信世间果真有如此高洁之人,亦很困难。但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真真就是那杀伐危险的年代当中最特殊的存在。
    林金二人生情一事,犹似酷烈考验。不想金岳霖若松、梁思成如竹、林徽因似梅,果断地将这世间终极复杂难辨之男女情事整理得疏疏朗朗,清清透透。这不是常人可轻易具备的品格。令人痴赞。此事之后,三人友谊终生不断,深阔绵长。
    在这以后,虽因世道变迁,两家人皆几次颠沛移居,却又都总尽量比邻做伴,患难相扶。因三人知道,这世间芸芸众生,可与之对谈引为友人者极为难得,而可称为知己的人更是难觅。
    抗战时期,生活艰辛,国难家难,实无甚可乐之事。这一段时间,之于一个疾病缠身的弱质女子,不可谓不是巨大挑战。也因此,林徽因常常郁郁寡欢。梁思成是内敛沉默之人,难出巧言。此时,极具智慧又有好口才的金岳霖,便成为林徽因重要的精神支柱。
    林徽因曾在写与友人的信中这样描述金岳霖:“我们亲爱的老金,于他具有特色,富于表现力的英语能力和丰富的幽默感,以及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处变不惊的本领,总是在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为朋友们保留着一片温暖的笑。”林徽因甚至说,金岳霖的笑,在某种程度上帮她熬过了战争。
    鲁迅先生说得极是: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金岳霖身体好,长寿。因此,他这一生陆续送走了许多同辈友人,当中自然包括早逝于他的林徽因和梁思成。据说,在林徽因离世之后,有一年,金岳霖在北京饭店宴请亲朋。而那一日在旁人眼里实在寻常,金岳霖亦未言明所庆贺之事为何。直到众人齐聚之后,金岳霖方才开口:“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
    不知何故,读书读到这个细节,酸楚盈心。
    在梁林夫妇二人先后作古之后,金岳霖与他们的子女相处依然极好。甚至,金岳霖晚年一直与梁从诫同住。而梁从诫也一如幼时那般,唤他“金爸”。两人相依,直至金岳霖去世。逝世之后,梁从诫亦将他与父母葬于一处。自成圆满。
    有如斯知己。

来自: 豆瓣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