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一座城池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大道说书    时间: 2012-9-18 14:16
标题: 一座城池 - 书评
  小说描写“我”、“健叔”、“王超”等一群不羁青年在大学时光里海阔天空的“光辉岁月”。
  从学校肄业的“我”因为一次群架事件,和朋友“健叔”从上海逃到了一个城镇。健叔是高我一年的同学,我们住在长江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0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扒在丛$    时间: 2012-10-21 14:29
    十月的秋天,我从一座城市去了另外一座城市,在火车上看完了韩寒的<一座城池>,这应该是他所有作品中写的水平最一般的了,用李海鹏的话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文字上也无可玩味,只有些小聪明。
    
    但重要的是,他仍就描摹了一个世界,关于青春与怀念,时常让回忆夹杂其中,与现实相互交错,有时你根本分不清,毕竟那些都是年少时的想像,每个人都有过的青春呓语,从这个方面来说,我可能已不在是当初那个少年了,我错过了读这本书的年纪。
    
    我喜欢那成大段大段的胡思乱想,比如有墙的那片森林,我总想起去年张家界的黑樟脑,你永远只能远远的看着,想像那里所有的美好,还有和小C去大海边通明的二四十层楼,和永久妹妹牵手奔跑在一个慌乱的晚上,平行交错的铁轨,所有的故事都是那么离奇。
  
  不过,时光的味道还是有的,他说这世界是多么无聊,那些相爱的人最终全部消失在岁月里,没有了下文,多么的残忍,可回头想想,生活就是这样,相遇然后离开,能永远在一起的,基本只有你自己,这个世界无聊到你得变得有趣才能好好活下去。

来自: 豆瓣
作者: Lyn$    时间: 2012-10-21 14:29
  
                                           脑淫
                                                     ——《一座城池》
     生活就像是碾死了一只猫一样没有任何改变地坚决前行。
  
  一、
     昨日逛同学宿舍就无意间看到了《一座城池》,记忆中似乎听过几个朋友说韩寒的这部作品还不错,索性就顺手拿走借阅。趴在笔记本前,打发着周末一个人的无聊时光。241页,这是算是我的恶癖吧,看本小说我习惯地会去翻最后一页,看个页数或者直接结尾的几句话。光阴荏苒,何必苦苦熬着等结局。不过这次我只是看到了文章最后斜体的“全书完”,就收住了往上瞟的眼,开始了韩寒城池的扫荡。全书看的很快,笑一笑,看一看,一天就那么看完了。留下最深记忆的也就是结尾的场景和一句话。过了一晚,突然觉得看书不能这样,总要写点东西或者留点东西之类的,就是书被撕烂了一角,也会让我知道:哦,这本我好像看过。
     重新拿起那本书,打开了城门,我慢慢地记着文摘。
     我回头一望,城门已关。
  二、
     “晚上则完全是一个黑洞,虽然你背着身子,向前迈着脚步,却感觉后背被什么东西吸着,每一步都是退向后方。大荣公寓是我惟一能看见的有灯的建筑,我的脸正向着它,走的每一步也是无比坚决,但感觉离它的距离渐渐遥远。突然间,仿佛穿过了空气中的什么障碍,大荣公寓出现在了眼前一百米的地方,脚步也终于变的实在了。进了房间,我看向远处,什么都看不见。”这是书中“我”从长江旅馆搬到大荣公寓后的一次夜晚的慢步。而“我”是与健叔在一次荒诞的群架中因为设想伤害了他人的“涉嫌逃犯”,汇合在这座城池,开始自己的“逃难”过程。这是“我”第一次在大荣公寓旁的夜行。
     “我只是很疑惑,我感觉自己走得是相反的方向,却没想到走到了出发的地方。我没多想,因为这次实在是走了太多路,所以我倒下就睡了。”这是“我”的第二次大荣公寓的步行。为什么相反的方向却走到了出发的地方?人生下来就要走,当然有些不幸的人生下来就残疾了,但是他们也必须像其他人一样不停地往前走,这不是一种命令,而是一种天性,因为看着远处或者踏在一条路上,你总会经不起眼睛里,脑海里那一边的诱惑。你出发了,你看到了,你听到了,你疲惫了,你又看到了,有多少人走到了远方,而可怕的是又有谁走到了开始的出发地。这是个圆圈,这是个圈套,这是个泡沫,而这已经没有结果,或许在梦中又开始上路。
   三、  
     “世界上真是有很多人没有安全感,而且想来人应该大抵上都是这样的。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要把这些所谓的安全感托付在一些身外之物上,”
     “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不牢靠,我们生存所必需的阳光和温度都来自一个距离我们亿万公里远的大火球。也不知道这个火球什么时候会灭掉——它孤零零地挂在天上,并不像放在桌上那样让人感觉放心踏实。它灭了,我们也灭了。
  我的太阳公公啊。”
     “我想说的是,以前很多常常不由自主浮现在我意识里的事情,现在已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了。”
  
  
      人本就颤颤咧咧地走向死亡,而人是善忘的生物。
  
      有人就有谎言,因为这样,人才能活得更久。
  四、
     “我觉得有的时候,所谓“人世间爱情”这件事都是一样的,甚至感情都是一样的。某些感情充沛的人只是用一辈子将其证明了二十遍而已。至于这种“一样”究竟是怎么样的,天知道。”
     “人间的事情莫不过于此,用一个瞬间来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多年时间来慢慢拷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东西。”
     “我想有一个人在我面前,严肃地看着我,听我说我所想到的一些东西,哪怕这些是臆想,但也可能是真实的东西。我时常觉得,我眼前所看见的都是虚幻的东西,而指引我去的,都是真实的东西。”
  
  
  ——你到底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孩?
  ——嗯。。。。。。。。不知道。
      给我一个真实的女孩吧。
  
  五、
      本文的中“我”在和健叔、王超谈论大荣公寓的闹鬼现象时,说到了一个时空论,而我在看完了全书,第二次看到这段时,头脑中似乎就像是城池中的那座化工厂彻底的爆炸了。
     “空间是固定的,而时间是抽象的。就是说,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有不同的事物和我们分享着不同的时间。”
  “而时间其实是一个静止不动的东西。只是我们误解了时间的意义,让时间不断向前移动。空间的固定和时间的静止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静态。好比我在某个时间看见了之前发生的事情,而其实在我们看来,是因为那件事情留下了太多强烈的精神力量,让它能够长时间地停留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个交叉里。而与此同时,在我们看见以前发生的事情正感觉到恐惧的时候,那件事情在那些事物的那个时间里,正在真切地发生着。无论是战争或是谋杀或是交通事故,因为一个人或者很多人地精神在瞬间释放了,也就是说,他们死了,但又不是正常死的,所以留下强烈的讯号。”
     “这些讯号有时候异常地强烈,但是他不能做出任何事情,他只能借助在他出现的那个无限个时间里的无限个事物中以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某些事情。这取决于那讯号是否强烈到可以控制在同一个空间里而不同的时间里的另外一个生物。”
       
      这让我的脑中不断闪现那些相似的场景:
  1.文中“我”那个经常做起的不断奔跑在北方和俄国交界的梦,双车道和载着氢弹的军车,平顶的火车道,有着极昼的太阳公公,以及刚认识的姑娘。而文章最后的城市爆炸,我奔跑向人多的地方到远离市中心、双车道和驶向爆炸的军车、现实交错的铁路、黑夜、以及“永久女孩”
  2.和C女孩来到二十九楼的楼道,C女孩害怕地抱住了“我”的后背;
    在城市爆炸中,奔跑与“永久女孩”:“忽然,我感觉身上暖了很多,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体温。我转身,在她耳边说:
  “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
  3.夜晚步行的树林与斜墙;在打给C女孩电话的思绪
     
     。。。。。。。
  
      这一切场景就像是电影样划过,看似没有头绪地前进着,但是却似乎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总感觉在茫然中发生了很多真切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却不是真的,它们清楚地存在于我的记忆里,毫无疑问保存着每一个细节,却无从知道它们发生的具体时间”
  
      就这样在第二次的书中,我彻底地迷失了时间,迷失了现实与梦境,在城池大小的空间中忐忑不安。这是死亡后强烈的讯号吗?这是空间与时间的交叉点吗?这一切难道只是我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在把静止的时间在不断又不断地推进,而一切都不过是颠倒的发生或分崩离析的梦?这能改变另一个时间下的生物吗?“我”能拯救第二个梦中的全人类吗?
  
      这,难道一切都不存在吗?
  
  
     在二十九楼的楼道上,“我”对因害怕而抱着“我”后背的C女孩说到:
  “没什么怕的,世界上存在的东西都不可怕的,你只是怕自己的想法而已。”
  
      在文中“我”追究过安全感的问题,最后学校里的人都说——你个傻逼,安全感当然是安全套了。
  “现在想来,这个答案似乎是没错的。我们总是在找问题的答案,且问题总是有很多正解,可生物好像只想得到惟一的一个,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这些那些的答案,我们只是翘首盼望一个问题的结果。”
  
      我想在头脑爆炸后蘑菇云上,我还是没有任何的答案。一切都被炸的消失无影,只有那个蘑菇云,或许也会很快消失。
  但我似乎得到了个结果:脑淫。忘了是在哪本书上看到这个词。这个结果得的也挺快,就是在第一次看完了《一座城池》后,笑着合上了书,突然脑子里就蹦出了这个词。
  一座城池的脑淫,似乎发生了什么,但一切却又什么都没发生。
  
      第二次看完想来,竟笑不出,只是感觉到一丝无奈和迷茫,嘴角里也只能生生地蹦出个“脑淫”。
  
  六、
      韩寒是个善良的人,即使整本书可能杂卷着社会的种种侧面,而“我”也从跑向城外到听着“永久女孩”的转身跑向城内。也总会有很美丽的结尾,这也是我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
  
    “忽然,我感觉身上暖了很多,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体温。我转身,在她耳边说:
    “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 ”
  
     无论怎样,在脑淫的城池里,除了结果,我们还可以得到很多的答案。
  
  
  
                                                                    2012/9/16 秋
  

来自: 豆瓣
作者: ov3r,$    时间: 2012-10-21 14:29
           我忘了我是怎么会想起这本书,我忘了我当时读这本书时是什么心情,我忘了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冲动的少年,我忘了我已不再喜欢看书,我忘了那些年这本书那些故事这么深刻。
          一如小说里面的健叔,王超和主角,他们荒诞又有趣的小日子,琐碎但却是种真实的梦想,每个人都有在里面真实的倒影,其实我们在寻找青春,寻找那个故事里的小c,那个傻傻愿意跟着你被你骗的女生,那个即使你生命中流淌多少年仍旧无法将她从你脑海里磨灭的影子,那个只存在在你生命的记忆。即使现实中我们不曾遇到那么吻合的一个人,但我们还是愿意将她和心目中的烙印重叠。
          那些年的我们,单车足球切尔西阿根廷,那时的我们,狂妄易怒多愁善感。
            可是,天知道我是多么的怀念那些年,那些人。
        

来自: 豆瓣
作者: 夫宝$    时间: 2012-10-21 14:29
  这本书已经断断续续的看看过了3次。第一次写评论。
  其实看书真的要看看客的心情。在我高兴的时候,我会被里面的故事逗得哈哈大笑,看到健哥连续3次的残疾,看到主角做的警局的梦。
  尽管很清楚他想映射的那些沉痛的东西,却还是哈哈笑。
  因为我心情好。
  写这篇东西是我第三次看完,在心情并不好的时候。
  然后整本书被动的被盖上了一层黑暗的纱。
  在黑色的背景下,几个大男孩经历着他们荒诞的黑色的故事。在这本不太平的社会中摸爬滚打。
  其实,即使健哥没有真的捅那一刀,他们没有离开家乡来到这座城池,一切仍然会如期发生。因为这样的人这样的性格。终究会聚在一起去闯过这样的经历。因为这群心中不安的人们早晚会相遇,然后想遇到知己一样的去珍惜这些和自己一样没有安全的朋友。
  
  故事开始便有了火灾和爆炸,却又以爆炸和大火结束。
  恍然间觉得这本书更多的是在写那些怎么也摆脱不了的黑夜。
  和那些在黑夜笼罩下的不安的心。
  
  在这无尽黑暗和火光笼罩的黑暗中,人们在匆忙的奔跑着,为了安全,为了抢夺。然后在火光的背景下,牵着我的那一刻在我眼中像极了单纯的小C的永久妹妹从后面抱住了我。
  我轻轻的问,你是害怕么?还是别的什么。

来自: 豆瓣
作者: 鹿磬闻$    时间: 2012-10-21 14:29
    16岁读这本书的时候,眼前世界还不似今日这般开阔。
  
    沉默的少年少女,深埋在因为考试而按月分隔的一方时间天空。
  
    让人产生昏迷幻觉的数学符号和断句残篇难以承载过多苛求。
  
    笑容溺死在被批改和激励追赶的分分秒秒日日月月。
  
    今日回忆彼时彼刻看完这本书时的隐秘暧昧心情,像是整理旧物忽
  
  然翻出隔年相簿,措手不及。
  
    只是不住地边微笑边感叹。
  
    韩寒。韩寒。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535页,这两个字赫然在目。
  
  
  
    原本就意义不同的存在,变成一个顽固的安慰。“精神领袖”这种
  
  帽子会把距离扯远,在我心里,像所有偏执的年轻人那样,他一直做
  
  着那个摩托车后座啦飞驰的少年。还带着不忧愁的脸,还是那不仓皇
  
  的眼。
  
  
  
    一些靠谱或不靠谱的朋友,一两个曾经经过生命的姑娘。少时回忆
  
  里难以忘记的一些人和事。他的调子是这样的,轻快地侃着旧年里那
  
  些或痛快淋漓或不堪回首的自己们。却让听众猜不到远在天边的未
  
  来。
  
    可是谁不是这样的呢,我们迷惘地等待迷惘地奔走,在城市或者乡
  
  村流离,命运有时会把人遣返故地,也有时流放异乡。
  
  
    别人的爱情好比盘桓白鸟,自己的却直如断线纸鹞。
  
    兄弟一个个有了选择,自己也即将决定为着什么付出所有。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高中再向同学复述这个故事,脑海中关于书中污染和爆炸的情节变
  
  成一个几近壮烈的背景,在那样一些狼狈的青春里,遇到骑着“永久
  
  牌”的女孩,和兄弟合计着并不灿烂的明天。  
  
  
    这是狂乱还是浪漫。
  
  
    原来文字图景曾让人向往过的平直叙述会慢慢自行封存和沉淀,封
  
  存之后,记忆古久而铭刻更深;沉淀之后,本应珍惜的情愫离析而
  
  出。
  
  
  
     刻在电线杆上面的三个字。隐晦却甜蜜的情话。
  
     车子行进,目的地若隐若现。到底血液里奔涌的自由还剩下多少,
  
  恐怕世界迟早会抛来平庸的任务,收走这些放任的自我。但还好叛逆
  
  几近完成。
  
  
     红尘不会轻易颠倒,离合都在即刻。我不会为这些流泪,只是麻木
  
  寥落的罅隙,想到自己从未真正热血过的青春岁月,长时间无法从过
  
  去和未来的争执里分身而退,自习课,握笔听着钟表声词穷失语。
  
  
  
     少年老矣,遇到挑战和质疑,但16岁的我,和20岁的我早已达成协
  
  议,既然从来没有动摇过追随支持老韩子的笃志,我们爱那飞驰少年
  
  的麻袋圣衣,爱他错乱青春的鼻青脸肿,爱那个滴水结冰的温度,爱
  
  如许悲苦如许喜乐,爱那些颠三倒四桀骜跋扈,当然更会一直爱光阴
  
  洒在他脸上的青色胡渣。

来自: 豆瓣
作者: trista$    时间: 2012-10-21 14:29
  偶然的机会看了一本老书,一座城池。起初各种嘲讽看得我常常忍俊不禁,而后又因作者的各种假想云里雾里,最后突然有种莫名的悲凉。也许生命就是在这种虚虚实实中慢慢消融,也许还来不及判断真假就已经失去了判断的能力。最后的最后,有一点温暖,就是小C抑或永久妹,虽很微渺,却实实让作者有了感觉。

来自: 豆瓣
作者: Lee$    时间: 2012-10-21 14:29
  这本书讲述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琐事,正是由于过分的巧合以及未预料到,才使这些事更加有趣吸引人。    健叔的深沉老道,王超的冲劲和讲义气以及我的奇妙而丰富的幻想,都很吸引人。另外,盆腔炎,c等人物形象也刻画的生动饱满,性格鲜明。    韩寒的语言很有特点,故事描写的也很有新意,笑了好多次。    推荐。

来自: 豆瓣
作者: 流光$    时间: 2012-10-21 14:29
  初中看的,看完这本后就再也没看过韩寒的小说。
  
  因为这本垃圾直接Destroy了我对韩寒小说的兴趣。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垃圾!

来自: 豆瓣
作者: 胡小易$    时间: 2012-10-21 14:29
  前言:
  本来一篇读后感是不应该有什么狗屁前言的,但是作者想要它有,于是也就有了。
  我现在的这段时间是我一生中可以说的最为关键的时候。其他同龄人都在光洁明亮的<虽然我们学习的教室算不上光洁,更谈不上明亮。但是每次想起,的确在我的心中是这种形象.>
  这几个月很多时候都在很迷茫的度过,这是很不正常的。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迷茫的话:不要说追求和梦想了,甚至连事情都做不好了。但是这几个月可以说改变了我很多,我也因此发现了一个秘诀:如果你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彷徨的话,那你就看书吧!~前人会用他们的言行和行动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这段时间我为自己选了几本书:
  《李纯:我奋斗了十八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韩寒:一座城池》
  《ZAC:网络营销实战密码》
  《李宗吾:厚黑学》
  《新手学C#》
  让我们从韩寒的这本:《一座城池》开始谈起:
                            
  当初选择《一座城池》这本书的时候,我主要是看了韩寒他自己说这部书是他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我想韩寒这么屌,他说的肯定没错。于是我就在当当买了这本书。
  这是韩寒迄今最满意的作品,一部代表他文学创作最高水准的里程碑式著作。描写“我”、“健叔 《一座城池》封面”、“王超”等一群不羁青年在大学时光里海阔天空的“光辉岁月”。从学校肄业的“我”因为一次群架事件,和朋友“健叔”从上海逃到了一个城镇。健叔是高我一年的同学,我们住在长江旅馆里,整日在这个城市里闲晃。后来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王超,从此,王超和他的桑塔纳就和我们混在了一起。我们跟着王超去他的学校看姑娘,无意中参与了一次行为艺术,这让我忆起了自杀身亡的同桌和他短暂的爱情。我们仍然在这个城市里闲晃着。我不时做着我的奇特的梦,想着我曾经的女朋友。
  
  此文文笔犀利,延续了韩寒一贯的风格。轻松,幽默,写实,说的文雅点就是:骂人不带脏字还可以叫旁听的人笑起来,这就是韩寒的风格。
  在这个小小的城,散落无数青春。
  在这个小小的城,四方构成了根。
  我在扉页下写了如下的话:
  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朋友主动和我交谈。
  没有一个人与我谈及理想。
  几个月
  我有得是时间
  没人记得我
  我被整个世界遗忘或者说选择性遗忘
  作为回报
  我像一条狗一样在学习:软文营销,论坛营销,社区化营销。网络营销我能够接触的都接触。顺便还了解了主流建站程序:
  博客类:wp,zblog,emlog,pjblog。
  Cms类:phpcms,dedecms,动易,帝国cms
  论坛类:bbsmax,discuz!,phpwind
  网店类:shopex
  我可以说:如果按我原来的性格,我根本不可能做成这么多事,很多时候成功者之所以是成功者,因为他们把不能成功的因素去除了而已。
  冷酷的现实。
  人情冷暖现在也明澈如镜。
  这个阶段我一无所有,除了学习的斗志。
  在未来,我将拥有一切!
  这个社会被他们叫做社会主义社会,我如此笃信并践行我所接受的东西。
  由一个想法单纯的积极向上的青年
  变成一个厚黑的人
  我的信仰被击碎。
  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在社会上打拼
  之后都遍体鳞伤
  我也如此
  所不同的是
  他们会把自己是如何遍体鳞伤的经验告诉自己的子女
  而我不会
  我会告诉我的后代
  你去闯吧!
  我开始发现,我所接受的教育在这个社会是行不通的!
  是扯淡!
  这是一件非常可悲而且可怕的事情!
  更为可怕的是:
  整整一代人,两代人都是如此
  接受最扯淡的教育
  品味最现实的社会
  最后
  分享一句话:
  欲为诸佛龙象
  先做终生牛马
  除非注明,胡小易博客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文地址: http://www.jingzhouseo.com/suiyu/1002.html

来自: 豆瓣
作者: zcy$    时间: 2012-10-21 14:29
         其实看完一本书,有些时候你会忘了自己看过什么,甚至连大意、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有时候都总结不出来。韩寒的这本书,用一种看起来荒诞的生活荒诞的视角看待了原本很苍白很狗血的现实。
      可是在这些现实中,不免还是看到生活中的难以磨灭的吸引人继续活下去并且获得更精彩的东西。书中的主人公的女朋友C的单纯,“我来那个了”“电视上都是蓝色的”,不禁让我心中一喜。被她的单纯所深深吸引,如果我是男性,那么我一定也会喜欢那样的女生,青涩、可爱更有勇敢,和主人公一起“过夜”,让他对她负责,在电线杆上写上大笨蛋,多么可爱!甚至在最后当一座城池陷入混乱的时候,主人公借着这个机会给她打了电话,如此看来在他心中,她一定存在着相当的位置。
     “我觉得,面对这么喜欢我的一个人,我必须不喜欢她,要不就太不偶像了”这深深地触动了我,如此相似,我们往往不会爱上爱我们的人,因为如此的姿态才会让我们获得自尊与如此带来不可撼动的安全感。而一当发现当初那个号码再也打不通的时候,那种失落和反差,瞬间就会提醒自己,原来一切都是一个人的事情。
      因此在充满各种荒诞的一座城中,还是有那么些东西让我们始终值得守候和坚持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冷月$    时间: 2012-10-21 14:29
    就觉得这文章很讽刺:后面的车把宝马撞进坑里了,大家欢呼雀跃;赶着前面的人去看,人山人海的,结果就是着火了,自行车丢了就去吓小偷;小旅馆的钟至少比大饭店的气派……
    还很搞笑:开车把自己开吐了;电风扇的摇头按下去,大家对着电风扇直摇头……
    韩寒的文章有韩寒的特色,有些东西我很赞同。但有些东西似乎就不是那么有道理了。总之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来自: 豆瓣
作者: 入殓师$    时间: 2012-10-21 14:29
  昨天把《一座城池》看完了,或许现实生活在作者眼中就是这么的荒诞,灾难会毫无征兆的发生,对时空感的怀疑一直存在,对于曾经的人除了记忆没有感情,日子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张推着一张过……下一刻也许有转机也许更糟也许只是无聊的痛痒……不痛快的荒诞不彻底的质疑。或许值得评说但我不喜欢。

来自: 豆瓣
作者: 悄悄不$    时间: 2012-10-21 14:29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池。笔锋犀利,不错的书。韩寒写的很真实,看了意气风发。叔说:"义演也要出场费的,你没当过歌星吗?"
  
  我说:"怕什么,风头早过去了。你以为咱们警察真那么关心破案啊,大部分案子都是顺便破的,比如说抓住一个街上偷东西的,结果审出来杀了人。一般杀人的案子都是这么破的。"
  
  警官说:"按照你的表现,你估计要拘留十五天,食宿费按照每天两百来算,就是三千,然后管理费是两百,教育费是一千,总共四千二左右。"
  我惊讶道:"这么贵,怎么比罚款还贵!"
  警官说:"这没有办法,我们这里就是这么规定的。"
  我说:"那拘留有没有什么优惠?"
  警官说:"这我要打个电话问一下领导。"
  警官说着就打了一个电话,几句后挂了,对我说:"这个活动的优惠不是很多,因为毕竟是你要吃住十五天,这些都是成本,按照前台价格,可以给你八折,管理费我们可以不收,但是教育费不能便宜。"
  我问:"为什么教育费不能便宜?"
  我签完了字。
  警官不耐烦地说:"废话,你见过学费能打折的吗?"
  
  
  
  医生说:"我们这里的医生都很有医德的。如果来的人已经不能讲话了,肯定三分钟里就过来了;不能站着的,大概五分钟到;像你这种还能站着讲话的,等一等又何妨呢,就当在等救护车吧。"
  
  
  
  群众们心急如焚啊。的确是,作为一个人,一辈子能看到几次消防车灭火啊。
  果然,楼下开始有抱怨了:"这消防车怎么还不来,再不来,这火灭了怎么办?"
  
  
  
  这是一场人类和时间的较量,也是一场人类和大自然的较量,我们的消防官兵们必须争分夺秒,晚一步,火就自己灭了-我仿佛都能听到大家的心跳。
  
  
  
   这人(王超)在进大学之前充满了追求,现在也是充满了追求,只是两者稍微有点区别。在高中的时候,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飞机驾驶员,后来考到工业大学的地质勘探专业,传来传去,他的高中同学都以为他将要去挖煤。这和理想绝对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差别。在大学里经过了三年,现在的追求要比原来多很多:宣传部的部长、文艺部的部花、模特队的队宝、垒球队的主力、新开快餐店的实习小妹、学校礼品店的服务员…都是他的追求对象。
  
  

来自: 豆瓣
作者: 日来日$    时间: 2012-10-21 14:29
  
          背景很长……
          晚上,和朋友短信聊天。起因是梵高的向日葵。她讲起,本来想买封面是梵高的向日葵的笔记本,但是它太大了。我回复,很喜欢梵高的画,特别喜欢。
          朋友:“……学类型片的时候说故事原型的在创造,当时理解但是现在才明白这是个很棒的技术,就像哈利在五年级考了一年级学的让东西飞起来的咒语。”
          我:“我喜欢前几部,但又不是很清楚从哪里开始就不那么喜欢了,也许是从《火焰杯》开始,爱情滋生,人也长大了,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要顾虑的太多。自己也长大了。我甚至现在都还没看最后一部,也没看电影。说起来真怀念迷HP那时候,第五部中文上架的时候,一帮人大中午放学后还跑文轩去,又没钱买。”
          朋友:“我也觉得从那个时候开始那本书变了,但是还是挺喜欢的,好像没有别的书能让我这么激动。那天和另外几个人怎么也想不起来魁地奇里面有个球叫什么了,后来想起是鬼飞球,高兴得像片子剪好了一样。”
          我:“我觉得罗琳的主题有问题,本来可以超越《指环王》。《指环王》就是另一个世界,现实生活中很多无法解决又让人伤感的问题都被很妙地淡化了。那么有趣的虚构世界可惜后来被毁了。不过也实在难免,不能阻止他们长大。那些童年错过HP的人很可怜,那些小时候看过却不迷的人很可悲。”
          还聊到泛滥成灾的穿越偶像婚姻之类的小说,朋友:“嗯,他们的规则很奇怪,读者没精力看人物塑造,就想看意淫的剧情……”
          我:“我刚刚随手把《一座城池》抽出来看了几页,对韩寒的搞笑好像有点不一样的理解了。突然感觉他很像一个认识的人,十分像。”
          朋友:“我比较喜欢《百年孤独》的幽默。”
          朋友:“我看过他的短篇小说集,没有《百年孤独》那么好看,但是有那种神韵了。”
          我:“开始相信他会写出传世之作了。”
         
          啰嗦了如此之多,主要目的在于提醒注意一点,以上对话所涉及的那些人物、作品、时期,梵高被认为是疯子,《哈利波特》《指环王》《百年孤独》都是幻想小说的经典大作,更年轻的时候无知却快乐。所有这些的共同点在于,非现实。因而带有一种歇斯底里的意味。这种歇斯底里为艺术家所经常表现,尤其是现代派,突出的比如达利、毕加索。王小波也属于这一类。
         
          只先后看过韩寒的《三重门》《一座城池》,印象都不深,可以换句话说,也就是,给的评价并没有多高,几乎没有被触动。他的形象构成反而更多的是来自舆论和媒体,印象中,不过是一个大肆叫嚣种种不满、轻蔑的年轻人,智慧得到哪去?这种人才能激起整个社会的轩然大波,集结党羽。合情合理。韩寒的价值在这种肤浅的表面轰动之中被低估了。
          《三重门》很容易被理解成主要反映一个叛逆少年对教育体制的反抗之类——很久之前,没有仔细看,好像大家都这么解读。《一座城池》,就记得很搞笑了,几乎是一本《笑话大全》。
          这次深夜重读《一座城池》却有了重大发现。
          韩寒自己把《一座城池》形容为“一部快速而缓慢幽默着忧伤的小说”。
          先说主题,因为重点想要讨论的不是这个。如上文所言,这个主题在各种形式的艺术里很常见,却难以概括,表现不好,因为这个主题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模糊性,想了想,决定选取这个词——归属感。少数人找不到生活的归属感,好像从来没有醒来,真正的生活过。原因大概错综复杂,没有人能说清吧。难道真的是生活本身的问题,还是说其实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说,生活,对于每个人都应该是适合的,没有“火星人”一说——没错,他们与大众确乎差异明显——然而明摆着,大家都是地球人,这种流离失所之感是否仅仅是因为很难找到一种能使他们产生归属感的东西,终其一生也枉费,所以进而否定了生活?
          没有生活的归属感,只能歇斯底里。
          我们来看看语言风格,这就是我想提出来的,正是韩寒的价值之突出所在。
          这里很奇怪,比如音乐,存在古典、摇滚、电子、蓝调、流行等等众多风格之分,味道各异;再比如美术,也有古典、印象、现代、涂鸦、漫画等等的划分。很多艺术类别在表现上都分成各有千秋的许多风格,然而在文学上,这种区分很模糊,甚至少得可怜,比较突出的大概也就古典、传统、意识流、嬉皮、诗体语言——如纳博科夫的《洛丽塔》——这些了吧,即便仔细寻找也能发现一些颇具特色的表达方式,但大体都很难造成强烈的冲击感。而体裁的不同,起不了明显作用,“秋风萧瑟”可以出现在小说、戏剧、散文、诗歌,任何文学体裁里面,它们并不带来不同的语言风格,仅仅是视觉和内容的区别。
          当然,在语言创新方面,文学不同于其他视觉、听觉的艺术,由于自身的原因,必然受到更多的限制,难以有所突破。
          “今天,我很难过。”
          “阴沉沉的天,像一块用旧了的肮脏抹布,使我本就沮丧的心更加难过,透不过气来。”
          “该死的天,该死的黑烟呛死人,该死的菜市场吵得我头皮发麻,市井小民的俗气卑劣也叫我受不了啦。”
          这就是三种不同的说话方式,聊以窥见一斑,也许作为例证而言不充分,只能敬请原谅我的笨拙了。
          无论刻意为之,抑或仅仅出于下意识的习性,我觉得韩寒在提供一种新的语言风格,那就是往死里搞笑,笑死人不偿命。搞笑并非难事,然而要做到把整个故事当一个很长很长的笑话来讲,而且不是笼统的黑色幽默,要求在每一处细节也不失笑点,这就需要极为天才了。
          这显而易见是一种个性、好笑、癫狂、疼痛的风格,一种艺术,将文学的美感扩大化了。韩寒精于此道。可以设想,倘若他放弃这种讲诉方式,未必就比别人更擅长写故事。好比文学界的达利,以怪诞表现怪诞。
          这种歇斯底里的搞笑,正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而这个主题的其他作品绝大多数仍然依赖着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细节描写的传统方式来体现。推而广之,是不是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精挑细选一种最贴切的语言和形式,而不单单局限于通过内容本身来体现?
          当然,一种风格的横空出世大概不可能仅凭一人之力——灵光乍现,这种荒诞嬉皮的语言由来已久,并且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一切以娱乐大众为宗旨,很多搞笑是空洞无物而拙劣的,这种讨人喜欢的手段似乎已经露出用滥了的端倪。
          我曾经觉得,王小波在这方面的造诣也许无人能超越,现今看来,韩寒是站在巨人的肩上了。《一座城池》的风格是王小波的后现代版,文字更加粗陋,情节更加荒唐,更加爆笑,相比之下,王小波唯一的优势似乎就只剩下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了。
          这种怪诞的风格,才是符合现实的,任何一个清醒的人面对这荒唐的世界还能抱以别种态度吗?
          最后还想扯一扯故事的结尾。“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全书就此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出奇制胜。小说一开始导致整个事件的那个人到底死没死最终也没有交代,也不展开人物的命运,其实,这些并不重要,无论发生怎样的后果,除了对于个人的意义以外,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怪诞不会就此终止。而怪诞是小说的唯一主题,其他的都可以被忽略。他进行到这里,写下了最想说的一句话,再往后只能是添油加醋,这是他的聪明之处。
          这种没有结局的结局,将故事本身淡化到最不起眼的地位,而将读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到语言的铺展过程,将主题烘托得淋漓尽致。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把情节抬到了阅读的最高目的。一如朋友所说“好故事应该只有一种结局。”人物性格决定了其在面临一种危局时将作出怎样的选择,这两个条件叙述得很充分的话,结局就是水到渠成的。譬如,《时时刻刻》里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弗吉妮亚.伍尔芙构思《戴洛维夫人》时神经质地叨念:“她将死掉,她将死掉。”
         
          给评分的时候,甚至自己都没有预想到会给出四颗星如此之高的评价。之所以扣掉一颗星,是因为觉得这本书本来可以写得更好,而并非针对他的能力。有些书,只给了三星,却已经达到上限,即使让作者再努把力,也不可能把它修改得更好,这就是它的命了,这样的作者资质平平。
          王小波留下了《黄金时代》,如果韩寒将来写出一本文学界的“黄金地带”的传世之作也并非不可期待的事。

来自: 豆瓣
作者: 绿萝花$    时间: 2012-10-21 14:29
  《一座城池》是韩寒迄今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直至今天才发现,《一座城池》是对我意义最大的一本书
  
  这本书在刚上架的时候我就买来看了、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盆腔炎和老处女的故事
  
  同桌的跳楼、盆腔炎的悲伤、老处女散播的流言
  
  记忆犹新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一些关于自己的流言、
  
  让我又回头看了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深刻的几章
  
  从同桌的出现、到最后发现老处女流产
  
  现在想想书里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不知道是说自己命运戏剧化还是说书里的情节太过逼真
  
  面对流言蜚语、我选择保持缄默
  
  因为我相信有一天我会是一份礼物
  
  即使我已经不是处女、但我至始至终自尊自爱自强
  
  面对好友的盘问、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她每天跟我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她最了解我
  
  她比我还要费解那些流言蜚语是怎么出来的
  
  我选择沉默、在工作时间在网上找来这本书又看了看
  
  发现有很多我曾经忽略的东西、现在对我来说很重要
  
  莫非是孔子说的 学而时习之 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喜欢文章里那个在小旅馆里挂世界时钟的老太太
  
  可爱至极、
  
  也行这些文字算不上什么书评、
  
  但是是我发自内心写的
  
  借用书里的一句话、流言比流产要可怕的多、
  
  我面对流言无能为力、唯有更加保护自己、珍爱自己
  
  心里的无奈无处发泄、只有上这里来发泄发泄
  
  如果自己都无法面对那些流言、那岂不是要被虚幻的东西所打败
  
  还有一句、看见的不一定是真的、真的不一定被看见

来自: 豆瓣
作者: 悟饭$    时间: 2012-10-21 14:29
  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记得这个情节:一女的去扒一个只剩下内裤的落魄男,结果发现是伪ck而愤愤离去,却没人管那ok男的死活,ok男不ok。
  其实读韩寒的书不需要那么认真,也不需要反复去研究作者想要暗讽什么,我认为韩寒是个简单的人,他不喜欢复杂,当然他的作品也不会复杂,在《通稿2003》中他也跳看过这种类似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中猜作者意图的无聊行为,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但不能否认有很多意图是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的,读者往往比作者想的多。
  其实我们的生活已经够复杂了,所以我希望在阅读韩寒这种简单的作者时尽量少想,别让自己把自己陷下去。

来自: 豆瓣
作者: eVanes$    时间: 2012-10-21 14:29
  有些事情就是這麼不可說清
  很多很多你一直念念叨叨的人,她離開了,或者,你離開了,即使再漠不關心,也還是無法關上心
  我不知道這一本書在別人的思考里會成了什麽模樣
  他在我腦細胞的滋養下,也許早已脫離正軌,與原作者的想法背道而馳了吧
  我稱這些為偏思
  我讀到的是關於城池,關於愛人
  在一個地方,或現實或內心,關於流連忘返,不過是留戀忘返

来自: 豆瓣
作者: 夏$    时间: 2012-10-21 14:29
     《城池》里过的是一种荒诞离奇的生活,但是现实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都在一座城池里,无法逃离,面对这个离奇的社会、教育、人性,我们“觉得自己被这个社会戏弄了,所以我们应该继续戏弄这个社会的别人”。
      全书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总是用一个瞬间很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很多年的时间来拷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东西。 我想大多数的我们都是如此。

来自: 豆瓣
作者: 楚格奢$    时间: 2012-10-21 14:29
  很多小技巧的穿插应用,
  韩寒的惯用风格。
  我觉得从写作的角度来讲,
  这样挺讨巧的,
  一来让自己写得方便,
  桥段拼接,
  二来可以把每个片段都写得深刻,
  没有瞻前顾后的顾虑。
  不过他的灵机一动的才气还是天生的,
  厉害。
  看得不够深入,
  一下午读完,
  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值得玩味的,
  不错,
  挺轻松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恶虎岗$    时间: 2012-10-21 14:29
  看过的第二本韩寒的书,第一印象是好能说........(对不起了),这本书让我觉得韩寒好厉害啊......要看问我借

来自: 豆瓣
作者: 零下一$    时间: 2012-10-21 14:29
  我很喜欢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把整个世界缩影到这座城池里,男人,女人和无数傻X在这个舞台上碰撞。和三重门相比,结尾那样温柔的爱情也让我有些小小感动。说实话,书中C女孩也让我有些小小憧憬----天真傻傻的女孩。我很喜欢

来自: 豆瓣
作者: Isis$    时间: 2012-10-21 14:29
  08年暑假的一篇读书笔记。
  
   I have been a fan for Han Han since I was in primary school. It is normal that one’s taste of reading changes as time passes by. However, I remain passionate about reading Han’s work through all these years. There simply is something I can tune in to what he is talking about. It seems even as if his books accompany me as I grow up.     
  Han Han is commonly known as a post 80s writer with a strong personality. Besides the title of “a writer”, he now is also a successful speed racer in Shanghai as well as an amateur singer having released an album. He is successful according to both standards concerning possession and fame. What’s more, he is only 26 years old. Towards him, people’s attitude can be extreme: either like him or hate him. I think what results in this is, again, his strong character in the courage to speak up.
       Up to now, Han has published 11 books including San Chong Men, Ling Xia Yi Du, Xiang Shao Nian La Fei Chi, Du, Tong Gao 2003, Chang An Luan, Han Han Wu Nian, Jiu Zhe Me Piao Lai Piao Qu, The Ideal City, Guang Rong Ri and Za De Wen. I have read most of these writings and I am among the witness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Han-style writing.
       The book I read in this summer holiday is The Ideal City. The hand-written prologue of Han himself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book already reveals to us how simple this book can be: This fast and slow, humorous-sad fiction, is sheer enough to be without a preface.
       As I read through the book, I was dragged into a half-surreal world. It tells a story about the everyday life of two hoboes. There is no certain plot but a chaotic life of they two seemingly without a beginning nor an end. It might seem boring or meaningless. Yet something offbeat often arises from the very simple narrations that make the reader feel stunning.
       Read between the lines, I am surrounded by the typical Han Style. He is very good at narrating simple events in everyday life and then via normal logic, reason out seemingly absurd results. This is his way of showing irony to some problems of the society which annoy him. It is indeed Han-style humour.
       The following are some brilliant excerpts from the book. From these excerpts, we can see more clearly the style of Han’s writing.
       “About committing suicide, a schoolmate of mine who was a law major thought the only significance of it was that it is the only activity that you can kill someone without being sentenced to be killed by law.”
       “Because after the explosion, most of the citizens had come to witness it and after they came back, shops and houses were found ransacked. People were feeling surprised—who’s so calm as NOT to see the marvelous explosion?! Who’s so free as to steal things?!” This narration made me laugh so hard. It is obviously preposterous. Yet it has the power to make people think about some acquainted scenarios in our daily life. Aren’t we also doing things that are ridiculous while we have totally no awareness of it?
       In a situation where one of the heroes is fined and put into jail by the policeman and he asks if there can be an discount for the fine, the police should say: “you can have an 80% discount, as well as a RMB1000 cash voucher which you can use when you are here again, but this voucher cannot be converted into cash.” I immediately relised the place this situation happens most – in the supermarkets and some other consumer place. As we can see, this is a tactic of Han to express his irony. In this way, his dissatisfaction with today’s Chinese policemen is so obvious that suffice it to say that much.
       In another situation, the policeman asks the hero for tuition for the “jail education”. The hero is surprised at how expensive it is while the policeman explains: “this is not included in the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our education here is expensive because it is point-to-point taught by high-quality teachers, all of whom are with a professor title. We even have foreign teachers.” Similar to the last paragraph, this time the writing shows Han’s irony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Undoubtedly,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s today. Students are pressured by the non-stop desire of getting into high-ranking schools. Schools are continuously having an arm race of “hard power” and “soft ware” so as not to be eliminated by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t is doomed to be a long-lasting controversial issue in our country. It is an issue dealing with the extremely large population and especially low citizen quality.
       As the plot develops, the hero is increasingly put into a dilemma by the policeman. Since he has no money, he is not allowed by the policeman to stay in the prison. However, in order to ship him off to where he came from, train fare is needed. Thus, the hero is forced to dig coal in exchange for the fare. At this point, readers are reminded of what? Obviously, the typical dark-minded Chinese mine owners who always exploit cheap labour of the coal miners.
       Though the above is merely an excerpt of the book, we can already appreciate Han’s style of writing from it. Through a single situation, he can describe many different things to implicitly reflect those happen in real life situation.
       As a post 80 writer, Han is inevitably being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well-known writers of his age. They include Guo Jingming, Zhang Yueran, Li Shasha… He appreciates the words said by Zhang Ailing, “Get famous as early as possible”, and he did does so. After getting enough fame, as well as money, it seems he has become more interested in what he likes and what he really wants to do. The result is he goes on to the autodrome to chase his dreams.
       Han han is no longer comparing himself with people of his age, or with writers. Because he is, for he believes, the unique one.
  

来自: 豆瓣
作者: 云水散$    时间: 2012-10-21 14:29
         以韩寒的才气,写一部中篇有余,但驾驭一部长篇还显不足。这《一座城池》里面就不乏拼凑的情节、无味的对白,其象征意义也有点云里雾里。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小说里面那堵围墙是什么意思?

来自: 豆瓣
作者: 片月三$    时间: 2012-10-21 14:29
  开始看这本书,完全是个偶然,正好某个下班时刻,挤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拨打了N个朋友手机却没人可以排解我的无聊与烦闷的时候,才想到用手机点出来这本韩寒最为满意的小说来看。看这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坐车时间,当然韩寒的作品还是一如既往的给力,很快的让我度过拥挤时间不说,也让这几个无聊的晚上有了很好的消遣。
  
  虽然消遣是我的一大目的,但是还是忍不住还要来这里感叹几句。《城池》还是韩寒那种风格,沉着冷静的笔调,充满讥讽意味的幽默故事。读着书中的故事不断会忍住不住笑出来,而读完后,闭上眼睛去回味的时候就会感觉一个个可怖的现实,那些其实是你实实在在的经历过的。(当我是废话)
  
  一开始就上场“打电话场面”,无良的小贩,差劲的小灵通信号,昂贵的话费,然后再出来那句经典的“这是火车站”。然后接着剧情发展跑出来的东北大块头的的哥,一句“不说的便宜,能把你骗上车么?”让人汗颜!钉子户“长江一号”旅社登场,“不是为了挣钱,就是要与旁边酒店竞争”单纯的目的让人感动,而后慷慨对“我”和“健叔”帮助更是意想不到。当然另一位主角“王超”以再次摧残“健叔粉”粉墨登场,故事开始进入正题。
  
  

来自: 豆瓣
作者: Leo$    时间: 2012-10-21 14:29
    从三重门看起,韩寒的每一本书都是必读,比课本要及时的多。之前是喜欢他的直率,后来是喜欢他的天马行空。
    写完三重门,他直接说明,这本书是模仿钱老的围城,一点不做作,也可能是自觉很容易看出来 早点给自己个台阶下 ,但是我总是欣赏这种性格---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装 不作。
  后来的长安乱光荣日一座城池都被批判为空洞无内容,这一点我很奇怪 ,明明是一本书,白纸黑字,怎么就没内容了呢。其中有些内容我还觉得很好,如果说是觉得没有意义,那除了工具书 什么是有意义的呢。
    我的理解,对于文字来说,读者的感受就是意义,就算他胡扯一通,既没有暗喻以前或是讽刺当下,那也是意义,那也需要想象力。不是谁都能扯得出的。
    所以,不是个人崇拜也不是自我标榜,单纯的欣赏和喜欢。
    遥想四年前我傻乎乎的随大流去参加学生会的选拔,学长问我喜欢看谁的书,我说韩寒,结果被刷掉,而且被讽刺为没头脑。旁边说喜欢余秋雨的同学顺利过关。为此我着实伤心了一阵子,但是后来我听说一个喜欢郭敬明的人也进了那个部,我就顿时释然了。
    后来的后来 我经历很多事情明白,其实我不需要接受所有人的认可,因为我看不上他们,就自然没有必要自降身份去与他们为伍。
    大侠都是一个人,小罗罗才爱扎堆。
     
    

来自: 豆瓣
作者: 若你遇$    时间: 2012-10-21 14:29
  随性的文笔,看似简单却在诉说着现实的残酷和黑暗。  我喜欢那种真实的幽默,无忧无虑的快乐。  我喜欢韩寒,仅此而已。

来自: 豆瓣
作者: 扒在丛$    时间: 2012-10-21 14:29
             整个故事快读完的时候,一篇又一篇,我以为都是发生在韩寒身上的事,后来看到大学二字,我才知道我脑残发作了,我怎么把小说当成回忆录了。
  
        反正如果这么看也未必不可,学生时代的那些美好的青春在书中都详尽地描写了,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在他的笔下都是那么可人,让人去留恋,让人去怀念,那段岁月总之,就这么远去了,无论我们多么不甘心,多么亲切的呼唤他,他也决不会看你一眼。。。
  
        当我拾起这本书来,一股时光的味道奔流而来,我被这漫妙的时光击倒了,恩,读着故事,静静的躺着,什么也不用想,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又回来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绞带zz$    时间: 2012-10-21 14:29
      现《一座城池》是在家门口的一家书店。书店除了经营杂志外,还有一些旧书出售,不经意的翻到了这本保存得还算完好的书,三块钱拿下。
  
      后来一直断断续续的看着。自从大学毕业以后,就很难耐心看完一本书了。前几天,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午后,又把它拿出来,不知不觉竟然看完了。
  
     故事开端,有点像一个梦。因为梦,我们往往不记得如何做起,而这个“缓慢、忧伤、纯粹、幽默”的故事,就在一片迷茫中开始了。
  
     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地方,它描述的人或事,放到哪个城市,都觉得如此相熟。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其中。“我”和健叔,是逃犯,逃到了这个有些荒芜、有些杂乱的地方。我可以说是一个极具反讽精神的人,而健叔则是格外倒霉,我们碰上了一个官二代,三人在一莫名其妙的房子租住下来,旁边有待拆的私房,有小旅馆,有大学。我一面回忆着过去的种种,一面和他们展开了奇妙、荒诞又有点悲伤的旅程。强盗逻辑的警察、攀附权贵的名媛、行为艺术大学生、围观汽车掉壕沟的人群、化工厂爆炸后打砸抢的人们、清纯的女生,大家的面孔太鲜活了,我感觉我就在他们当中生活,也许我也是他们的一分子。
  
     书中有着这样的情节,“我一直往树林的深处走……走到了天黑,还是走在树林里。正想这一堵墙,横在了我面前。我伸手触摸着,想如果能翻过去,那势必可以穿行。可是我发现自己无处下脚……”
  
     “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不牢靠,我们生存所必需的阳光和温度都来自一个距离我们亿万公里远的大火球。也不知道这个火球什么时候会灭掉——它孤零零地挂在天上,并不像放在桌上那样让人感觉放心塌实。它灭了,我们也灭了。”
  
    没有依靠,没有信仰,就活着而活着。
  
    反观我们现实的世界,何尝不是这样。也许我们的内心世界,有小小的信仰,有丁点的温暖,也或者大家不会去考虑狗屁理想的问题,只活在当下。但,我们竟然连某些基本的东西都丢掉了,且不以为耻。亦或者,根本没人去在乎。who cares?哀莫大于心死。
  
    我们的生活变得荒诞起来,像一曲魔幻现实主义的舞曲,迷乱、颓废、张扬,大家都信誓旦旦,但很少有人能找到来时的方向。我们内心的不安、惶恐被太平粉饰了,只有灾难来临时,他才会释放。但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真正的灾难来临,所以我们只能活在这座城池中,无法逃离。
  
  

来自: 豆瓣
作者: 杨流$    时间: 2012-10-21 14:29
      高一时候,看得较快,印象不深。
    但有一句话:真正的安全感来自自内心的安宁。很有道理。
    结尾处也颇有隐喻之感,略带揭露劣根性的意思。
    别的真的连人物情节都已忘光。
  
    不过,这也没什么。
  
  
  

来自: 豆瓣
作者: 仁奇葛$    时间: 2012-10-21 14:29
  今晚在人艺的实验室剧场里看了《一座城池》的话剧。
  刚才看了原著的简介,发现话剧的改动还是蛮大的,所以这不算是个书评吧,只是有些感慨罢了。
  嘻嘻哈哈,虽然读不出什么深刻的东西,但就我的欣赏水平,我感觉还是不错的,演员都很养眼,在这样的周末能看看话剧的生活估计以后也不会很多了。
  是个很小的剧场,离演员很近,感觉我小声说话都能被演员听到似的。在我的旁边就是音响和灯光老师,有时候走神往侧面看,还经常和他们四目相对。。。呃。。。
  整个过程我都很陶醉在这种文艺范的气氛里,觉得这样的生活很不错。
  回来的路上问一起看话剧的同学,一个纯粹的理工科学生,他说这就是无聊!!!!!还劝我们以后不要看韩寒了,突然觉得他说的还蛮有道理的~~~
  “郭德纲是俗,但是韩寒属于无聊”,大概是我们太闲了吧,总喜欢庸人自扰,生活没有目标,每天沉浸在爱情的伤感当中,以为在自己的小情绪发点感慨,舞文弄墨就是文艺了。我们太懒了,太怕麻烦了,好多现实的东西把我们吓的已经不敢迈出第一步。房价太贵,难道就是我们找不到好工作,挣不到钱的借口吗?我们总说即使挣得太多也买不起房子,那就不去挣钱了吗?你以为你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其实未必。
  有些事是水到渠成的,想的太远,太窄只会让自己没有信心活下去。
  话剧没什么不好,但也没有羡慕和向往的必要,它只是生活的调剂,这个我已然走在路上的人生之路也许就是我最好的选择,没必要羡慕,没必要忧愁,如果再让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与当初不同的路吗???
  也许现在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糟

来自: 豆瓣
作者: 欧豆桑$    时间: 2012-10-21 14:29
  十段
  
  【1】
  
  我无所事事的厉害,所以感觉到时间的拖泥带水,但是奇怪的是,它虽然来得缓慢,但是去得飞快。当我回头看看的时候,已经记不得昨天做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昨天没有做什么事情。
  
  摘录理由:忧伤的鬼打墙
  
  【2】
  
  世界上真是有很多人没有安全感,而且想来人应该大抵上都是这样。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要把这些所谓的安全感全托付在一些身外之物上,比如房子或者在银行的存款。这地球是如此不可靠地悬在宇宙中,地震、战争、经济崩溃等等会随时把我们的身外之物夺走。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随时要失去的东西能给人带来安全感。
  
  摘录理由:问天问地问神马
  
  【3】
  
  无论你是个多么崇高的人,得到一笔横财总是比得到自己的劳动所得要高兴很多。
  
  摘录理由:没什么特别的理由。
  
  【4】
  
  流传是比流产更可怕的事情。
  
  摘录理由:如果你曾经身陷过流言和流产这两件事情,你就明白理由了。
  
  【5】
  
  在奇异的生活里,我们学会了一种奇异的本领,那本领就是不回忆。我们如同优秀青年那样只往前看,虽然我们的目光比较短浅,只看见了今天之后的一天。
  
  摘录理由:试图说点哲理,结果最后一句还是鬼打墙。
  
  【6】
  
  什么叫社交名媛,就是看见街上任何一个超过五千元的包就能准确知道它价格的姑娘。这个女人的爱好就是在周末将自己打扮得光鲜,出入各种虚伪无聊的派对,认识各种伪上流社会的人物,然后不知是进行社交还是射交,最后在半夜时候坐奔驰回家。所以,我明白了,原来社交名媛就是打车去坐车回的意思。
  
  摘录理由:就是喜欢恶趣味和下半身的段子。
  
  【7】
  
  那些明明都是下流的人,为什么凑到一起就叫上流社会了呢?
  
  摘录理由:你说这是为神马?
  
  【8】
  
  自己被这个社会戏弄了,所以必须继续戏弄这个社会的别人。
  
  摘录理由:现实。
  
  【9】
  
  天色已经全黑了。我发现这个城市的电力瘫痪了。街上没有路灯,碰巧的是,今天还没有星星和月亮。这时候,我发现,其实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漆黑并不是漆一样的黑。这是一个难得的没有人类杰作——电力和自然杰作——星月的晚上,但是我们却能看见。在灰色的夜色里,人类的建筑其实才是最黑的东西。
  
  摘录理由:这是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段,还有什么比人类本身更邪恶更巨大的城?
  
  【10】
  
  人世间的事情莫过于此,用一个瞬间来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多年的时间来慢慢拷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东西。
  
  摘录理由:为神马?
  
  <完>

来自: 豆瓣
作者: LISHEN$    时间: 2012-10-21 14:29
  非常喜欢的书之一.很早以前看过,自认为很精彩,韩寒的黑色幽默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至.最近却常常看到别人说这本书不知所云.无奈.
  感觉就像是你说你看到个超级大美女,可别人看过后却说她是凤姐的双胞胎妹妹- -, (韩少我真的不是故意拿它跟凤妹比的T T) 所以我现在正好无聊所以赶快来评个五星

来自: 豆瓣
作者: 豪哥开$    时间: 2012-10-21 14:29
  一座城池写的让人很紧张,为什么紧张呢,因为小说虽说是写的诙谐幽默,但是中间穿插着不少灾难,还有离奇但又预示着什么的梦境,主人公和配角过去与现在的穿梭,回忆与现实、理想与现实、吹牛逼与现实的不断交映,让人心里很紧张,很有张力,然而韩寒用他特有的幽默,让这段张力又不至于过大。
  其实文章的结尾让人很摸不着头脑,配角们的结局没有交代,主人公的结局没有交代,没有一个喜剧或者悲剧的终结,没有爱情的归属,甚至小说有些内容让我勿以为这是一部科幻小说,科幻到最后竟然离奇到最高点后戛然而止,“我”怎么了,“永久妹妹”怎么了?韩寒都没有交代,这种开命题的小说让我很头疼,因为我这个人真的很直觉,“直觉”用韩寒的话说就是“不用脑子”。
  文中的小C是我挺感兴趣的女孩子,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子(从文中她来月经的时间来算,她也就12、3岁,妇产科没白实习),为什么对“我”这么一个毫无前途又爱吹牛逼的主人公(当时在上大学)爱的死去活来,不离不弃,最后又为什么不了了之。后来想想,我突然发现我也有过这么一段时间,一个女孩,2了吧基(这里绝对是褒义),就是喜欢你喜欢的不行,也说不上喜欢你什么,我真的挺欣赏这样的女孩子,虽然最后她们的命运总是充当男孩子成熟的阶梯,而跟男主角的最后完美结局毫无关系,但我觉得她们真的很伟大。
  韩寒还有一个观点我挺欣赏的,“如同C一样。人世间的事情莫过于此,用一个瞬间来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多年时间来慢慢拷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东西”。我们虽然抓住了很多个瞬间,但总是被一句“你到底喜欢我什么,咱们还不够了解”而扼杀了后面“拷问”的过程。
  几只鸡被雄哥玩成了世界和平的行为艺术,这座城池的骚乱被韩寒玩成了艺术,我们内心的动荡,压力与张力又是什么艺术,谁又玩的转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globe$    时间: 2012-10-21 14:29
  贯穿全书的是对社会现象的诙谐,看到后面有点儿张爱玲的风格了。
  没有故事和主旨,当散文随便看看即可。
  --------------------------------------------------------------------------------------------------------------------------------------------------------------------------------------------------------

来自: 豆瓣
作者: 3.5英    时间: 2012-10-21 14:29
   这一切都源于我昨天头疼了一天,晚上又因为没有柴静的面对面,琢磨这应该找本书来读,因为这几天老看《怪诞行为学》和《单向街》都太理性了,长时间阅读的感觉跟做一道永远也解不出答案的数学题一样,或者更形象地说是一道连参考答案都看不懂的数学题,所以总想找本小说看看,于是我瞄上了已经落了灰了《一座城池》。
  
  
        起因是这样的,我初一是在网上看的这本书。后来到了高中,有了卓越,我的第一笔订单就是买了《一座城池》,因为我觉得出于对作者的尊重,我也不能原谅自己免费阅读了人家辛辛苦苦并且有著作权的东西,当然,这仅限于一些特定的范围,我对电影的看法就不一样,我宁愿花花一夜的时间去下一部电影,也不愿意精心打扮去市中心跟几十,几百的陌生人一起一同品味一部电影但给我们的感受。我觉得只有话剧这样的东西适合集体观看,因为演员和观众的气氛可以互相传递,值得我们一起去笑,一起去愤怒,像图书,电影,明明应该一个人看更有感觉一些,我在这头把电影院点了,荧幕里的人依然笑着,闹着,就算荧幕也着了,他们还笑着,直到熄灭的一刹那,他们还是灿烂的笑着。而一堆手捧爆米花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去看同一部电影,在这之中,有些人的理解能力只能到看着荧幕里演员的搞笑动作而哈哈大笑,爆米花撒的满地都是,而有的人甚至能完全理解导演的意图。这样的两群人看似矛盾尖锐,但为何没有打起来呢?原因很简单,后者往往拥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能够容忍前者的举动,好在这样的容忍几年也没有几次,因为电影院也没有什么好电影,真正的好电影也到不了电影院。喜欢电影的人就算再去电影院之后,也会找个盗版在家里认认真真再看上几遍的,我感觉,只有穿着裤衩,喝着啤酒,在家里独自对着电脑屏幕3个小时的人才能理解对一个电影有自己的理解。
  
  
        中国导演总是在抱怨票房不好,盗版太多,但如果你的正版盘能和你的电影一起上映,也60块一张,我倒觉得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收益,他们总是怕这样做会让盗版更猖獗,可我觉得,真正不想花60块去电影院的人你让他找不到盗版可看,他就索性不看了,你不是一样没有收益么?当然他们不会倾听我的声音,否则我就不会坐在电脑前喋喋不休的抱怨了。
  
  
        我记得我初一的时候就没大看懂此书,所以也就看过就过了,高中再买来也就没看。刚刚把它又看了一遍,当然其中夹杂着彭帅的比赛,结果一样是个失望的结局。没有影响我读书的情绪。我很能理解我初一是如何把这样一部作品当成笑话读的,那时的我就好像把爆米花撒了一地的观影者。尤其是当读到“健叔的眼睛被温度计炸了去医院”和“姑娘,你盆腔炎好点了没”这两个段落的时候。我当时甚至把这两个段落改成了两个笑话,给我认识的说,似乎我的爆米花直接散在了他们精心打扮过的衣服上,但他们也并没有生气,居然捡起散在身上的爆米花,开心的吃了下去。并问我说叫我再跟他们撒点儿......
  
  
        我真的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一个穿着裤衩儿喝着啤酒的人讥讽我,让我清醒清醒,这直接导致了我对《光荣日》的不屑.....我曾一度认为他只是个时代的嘲笑者,再利用别人的久久未曾宣泄的情感赚取钞票,以继续他的嘲笑。而今天我多半这带着愧疚阅读完此书的,并且再也没有笑出来,这本书是06年出版的,写的似乎是千禧年左右的事儿,前后一算,故事至今也有10年了,而直到今天,书中的桥段仍在不断上演,有批判家说:韩寒的小说是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的,所以他只能是过眼烟云不会成为经典。我也认同这样的说法,可遗憾的是,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本身就没有了时代性。这让我想到94年何勇喊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垃圾场,吃进去的是文化,拉出来的是思想。”和“如今的钟鼓楼和以前不一样了”的时候,我曾一度认为何勇以至魔岩三杰都是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因为直到今天,上至老者,下至天天泡夜店的孩子,都在喊着:老北京没了。可我现在明白,并非是他们具有时代的前瞻性,而是我们的时代本身就失去了时代性。
  
  
        一座城池的结尾里没有“你能发光,你应该飞在我前面”的感动,而是在一切看似凌乱的故事情节中突然一刀切断,然后告诉你,全文终。其实我觉得,到最后,故事情节已经不重要了,每一位用心的读者早就陷入了对自己的思考,而拿着爆米花的无知者也已经带着笑话早早离席了。
  
  
        人类对未知的东西总是带有一丝恐惧的,我曾经无畏,因为无知者无畏,而现在我深陷恐惧,因为我总觉的有种“弱智儿童欢乐多”的悲凉的围绕着我,我觉得我以后做什么都要小心一点,以免成为无谓的无知者,等到老了之后,因为自己当时的无知,和对后果的未知而深陷恐惧。
  

来自: 豆瓣
作者: 昔丶拉$    时间: 2012-10-21 14:29
  这本书包含了这个世界人性的丑恶,人都有善恶,包括长江旅馆的大妈,最后“我”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去烧了隔壁的大酒店,单纯只有“凤凰女孩”应为她敢去爱一个大家认为是神经病的男孩,因为她只爱自己所爱。

来自: 豆瓣
作者: 周纳斯$    时间: 2012-10-21 14:29
      一座城池让人看到了不少关于中国社会的现状。同是80后的我自认没有韩寒这般有社会责任感,正如大多数人一样,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却没有做什么,因为不能做什么,这是一种无奈。
      无奈的时候,我们也就只能是顺应时势,逆来顺受了。责任感,使命感等等的什么东西,其实都是自己强加跟自己的吧。中国那么多的有志之士,反正自己不会是其中的一员而已。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民,用网络流行词汇形容的话就是屁民,能做多少真正有用的事情呢?我只祈求自己能够安安稳稳地生活下去就够了。
      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希望,起码在中国是这样。我并不太认同上帝所说的关于人类七宗罪或者是佛家说言的七情六欲,我们这些人民的生存态度也就是“活着”这俩字这么简单,难道这么艰难地活着还要背负如此不必要的罪名吗?
      韩寒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他的文字能够得到很多人的阅读。有时候我不明白文字的感染力究竟是共鸣,还是不明,我相信那个耐心看到这里的人会明白所谓的经典有时候是因为共鸣,有时候却会是因为不明。因为不明,大家会把文字拿出来讨论,研究,也许就是这样子。原本并不起眼,甚至不知所云的文字在经过无数人的分析研究之后,变得光芒万丈,当然我并不是在说韩寒的文字是如此。韩寒的文字的确很“草根”,就如他自己承认的那样,他很了解中国社会的特色,我党的特色。我也应该是因为如此,他得到了很多的“共鸣”吧。

来自: 豆瓣
作者: 已注小$    时间: 2012-10-21 14:29
  他的小说本身是一种存在,如果是你在阅读它,那它就是一种正在发生在你眼前的现在的事件,而不是那种仿佛曾经存在过的故事,它是正在经历你的眼睛与其它感官的人与事,他们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名无姓的,有的只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并不算复杂的变化。你知道他们只是些小人物,活在极为有限的容易被忽略的空间里,如果把他们放回到现实生活里,他们会像水滴落入海中一样,转眼就消失了踪迹,悄无声息。

来自: 豆瓣
作者: 9号$    时间: 2012-10-21 14:29
        1.我和健叔的身份
       我们都是逃犯,逃避着我们犯下的错,生活在焦灼恐惧之中,并将其放大,放大……然而我们所焦灼的又是什么,恐惧的又是什么?读这本书的时候,旁观的我们甚至会觉得健叔的焦灼和恐惧有点可笑。但想想,我们何尝不是这样。而那陌生的另一座城池正是我们为逃避现实而陷入的另一种窘境。这使我感到“逃避”是多么的劳神,又多么的于事无补;勇敢一点,豁出去一点,一个懂得“担当”的人往往比总是“逃避”的人反而活得轻松。
     2.小C
          我曾是一个小C,单纯的“爱”着一个人,虽然会找出种种喜欢那个人的理由,但只有自己知道,我只是喜欢自己的一个想法。这种爱傻傻的,执着的,很粘人,拼命地将其演绎的轰轰烈烈,自己则像一个不怕牺牲的勇士……但这一切,其实都是在欣赏着自己,怜惜着自己,……自己……小C的“爱”是不成熟的。而那个对小C表现出酷酷的样子的“我”,则表现出对待“被爱”时的不成熟。
      年轻的我们大都是在“自恋”,也大都不大懂得什么是“爱”。其实现在的我依然对爱的认识很模糊,如果真的要找出一种让我很肯定的称之为“爱”的情感,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爸妈的爱。
     3.生存
      生存可以是一种挣扎,也可以是一种奋斗。怀着“混”的心境,就只能挣扎;坦然的活着,才可以充满力量去奋斗。所以“逃犯”注定挣扎。
      对于“我”和“健叔”在挣扎过程中的“幸运事件”,我并不觉得戏剧化,反而觉得生命并不那么脆弱,即便是挣扎着活着,但依然可以活着,这倒使我更加有勇气走出家人的庇佑而独立生活。无论是“天佑”还是“奋斗”都能支持我们的心脏继续跳动,所以,我们有理由在生活中勇敢一些!

来自: 豆瓣
作者: 黯夜放$    时间: 2012-10-21 14:29
      怪诞,嘲讽。。刚看完觉得有点混乱,没有思路,但阅读时绝对是完全陷进书中一座城池里的环境,心随“我”走,和“我”一起用似乎一切都无所谓的随意的嘲弄的口气来看待社会中的种种。太多太多的社会弊端和黑暗,一针见血的指出的同时又借助“我”轻松的口吻给人以希望。。。
     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经典,很多语句可以笑死你,呵呵,语言和思想都是那么让人拍案叫好!
     这是一座城池,它不是天使之城,也不是地狱,它是那么实在,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缩影。。。
     留给人思考的太多太多,对社会的批判可以无限扩大。。

来自: 豆瓣
作者: 喵小莫$    时间: 2012-10-21 14:29
  高中时在朋友的书堆里发现的,从那时起开始喜欢韩寒。这本不论什么时候翻开,都会让我忘记不快,沉浸在他的世界里...

来自: 豆瓣
作者: 已注小$    时间: 2012-10-21 14:29
  忽然,我感觉身上温暖了很多,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体温。
  我转身,在她耳边说:“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

来自: 豆瓣
作者: ☆琉璃$    时间: 2012-10-21 14:29
  书中不贬出现种种现实中出现了事物,值的去品味,也值得去思考,大多以回忆形式出现,也值的我门去回忆我们的回忆,     一名文艺青年的现实主义...............................

来自: 豆瓣
作者: soulso$    时间: 2012-10-21 14:29
  前些日子回国,无意间在书柜里瞥到这本书,名字熟悉,内容却全然不记得。于是又拿起来读,熟悉的故事,却像读一本新书。
  没有读懂的没有消化的,是让读者发木的,犯困的,记不住的,让作者孤独的。
  
  一次爆炸,三次描写。韩寒在大家不经意间揭示本书亮点:关于时间与空间,因为人们集中的、强力的意志,同一个空间所发生的事情,会在不同时间重现。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带给读者很多梦境感。令人惊慌不安的城市,危机四伏。其实他并没有夸张,也省的被指责’夸张‘,本来只有的一次爆炸,在书中被描写了三次。比如文中一开始,大家都骑自行车去看热闹,回来时却惊讶 是谁抢了商店?这么好看的热闹不看。文中最后又描写大家哄抢商店的情景。同一批人顺序的所做所为,是人。最漂亮的讽刺,连鲁迅的笔都暗了。还有一次爆炸是对于公寓由来的描写。
  
  再如,当他和C从大楼里下来的时候,发现电梯停在29层,是围观的人或者跳楼的人的意志吧,跳楼的场面总是重现,重现;
  第一次爆炸路上湿答答的女人,被偷了自行车,她的名字改成了‘凤凰妹妹’。
  
  第一次读,觉得他像《草样年华》,像《围成》,讽刺得犀利
  第二次读,觉得他就是《一座城池》,无可替代,讽刺的就像一只大的不能再大的手,抡起来‘pia’的一声糊在脸上,几分钟,几个小时,你呼吸不了也逃不开。
  
  可能是读者的注意力被韩寒诙谐的故事带走了,被神秘的树林带走了。韩寒害羞的描写,东拉西扯,只是生活的添加剂,其实只是为满足他自己。
  
  树林是什么?我觉得树林并不代表什么。只是他潜意识里帮自己弄没了第一赌墙,或者是众人的精神力。他探索,冒险,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还想尝试从高处跳下。最终呢?无非是一片树林,又一堵墙。事物,世界,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人们对未知的事物冠以神秘一词并加以恐惧。
  
  
  拥有好基本功和天赋的文人是好文人
  拥有天马般想象力的创作人是伟大的创作人
  韩寒已是我心中当代成功人的论据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魔鬼祈$    时间: 2012-10-21 14:29
  看完之后没有什么可深思的,语言诙谐,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让人读起来自然放松。适合初、高中人的读书口味,可以丰富一下无聊的业余生活...

来自: 豆瓣
作者: Alin$    时间: 2012-10-21 14:29
  像韩寒一贯的风格,有点讽刺、有点黑色幽默、有点虚无、又有点荒诞不经,很“现代主义”,又像《长安乱》似的有点“解构”。说不清读这种小说的感觉,可能只能跟着感觉走,时而大笑,时而无力,时而无奈。总之,读来看看,准不坏!

来自: 豆瓣
作者: Sukie_$    时间: 2012-10-21 14:29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很讨厌这个书名,什么意思嘛~
  
  
    好,回归主题。
  没有铺天盖地的忧郁,没有华丽优雅的语言,韩寒是文字王国里独行的骑士。他的文笔永远犀利尖锐,带着戏谑调侃的味道,却能坦坦荡荡的浮于纸页,排成一种气势,化作心灵深处独一无二的风景。
  文中是那个叛逆的男孩眼中迷离的的世界,有点混乱,有点压抑,又隐隐约约闪烁着一种纯真很温暖。他用黑色幽默描绘世界的伤口,又用乐观的丝线将伤口缝合。城是完整的城,但却不完美,因为城墙上刻着长长的伤疤。而这也是最真实的生活,像一只汲水的轱辘,重复单调的轮回,演绎灰色的快乐。
    每个人眼中都有一座城,它们千差万别,却拥有同样的无奈。

来自: 豆瓣
作者: 雨之希$    时间: 2012-10-21 14:29
  怎么说呢 韩寒还是韩寒 没变 欣慰ing 他的作品 反正老师看了要咬人,太可怜了,有点像钱钟书,但钱是不露痕迹的骂人,韩寒则是指着鼻子骂!犀利的言语,以及可爱的比喻,尤其韩寒貌似喜欢“屎”这个形象。。。嘿嘿

来自: 豆瓣
作者: 疲惫。$    时间: 2012-10-21 14:29
  我喜欢韩寒,他的书,他的博客,他现在出版了独唱团,销量第一,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他,说他这,说他那,说他连自己家乡上海都不热爱,我想那些人先看看自己,现在这个社会有几个人敢说真话,而韩寒把社会不好的现象反映出来了,通过小说,通过看起来很好笑的语句,他把别人不敢说的都说了,说的都是实话    我对他这一句话印象特深刻,中国孩子撒谎都是从作文开始的,真实的作文永远不是高分,于是韩寒选择不上,开始现在的写作,开始塞车,开始得冠军,开始演第一部电影··一切的一切是他自己拼搏来的,他是中国入选时代周刊的两个人之一,他敢说,敢做,我想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缺少的    一座城池真的很好看

来自: 豆瓣
作者: 一笑懸$    时间: 2012-10-21 14:29
                       
         雖然之前從未看過韓寒出版的任何一本書,但是長期關注他的博客,覺得韓少倒真是當今社會難得始終保持獨立思考,“坐懷不亂”的新青年。心中也是好生佩服。
         於是乎,乘著剛從香港回家休息的這段時間(前段時間真是生活淡出了個鳥來),挑了個愜意的夏日前夜,獨自一人晃晃悠悠走過自己前十八年一直生活的小城,去書店翻些書來看,也算是打發打發時間。
         路過家裡附近的公園,晚飯后的時光,悠閒的小城市民把公園的草坪,娛樂設施圍了個水泄不通,又一次深切感受到了,祖國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密度的龐大。公園的空地上,圍了一圈人,似乎是有外地來的打工者在唱戲賣藝,還有很多當街的小吃攤,低成本的兒童遊戲癱……讓我這個離家半年的人頓時“瞠目結舌”。
         馬路上的大聲叫喊,小巷里停滿了的私家車,不時走過打扮妖豔的女子,破敗骯髒的街道……感到陌生的城市。
        
         翻到《一座城池》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古代軍事.武俠小說里類似襄陽這樣的城池,很有古典武俠之風,感覺上也很酷。當然,書裡的內容不是發生在一座古代的城池,而是發生在以現當代富有中國背景的一座城市。
         故事的主基調當然是很荒誕的,語言也是一貫的“韓式風趣”:帶點不明顯的諷刺,讓你覺得荒唐卻又“總是那麼一回事兒”,愛搞些文字遊戲,這恰恰是我喜歡的風格。荒誕的故事背景,荒誕的人物,荒誕的情節,荒誕的對話,是不是卻又總是讓你有點似曾相識?那座城市,是不是像你所生活的城市呢:沒有電話柄的公用電話亭,黑心的小店主和計程車司機,城市里的釘子戶,廉價租房,蠻橫的警察醫生……原來這些看似荒誕的場景只是我們真實生活的誇張寫真!
        而那些人物也忠於現實:書中的“我”顯然是本書中最具有韓寒本人風格的人嘍(當然不盡是),但是似乎與健叔,王超相比,人物個性卻不是那麼強烈,究其原因是“我”同屬作為事情的經歷著,從寫作出來的效果里,就帶了“我”很強的主觀色彩,這也算是“第一人稱”小說的一大特點吧。所以本書的人物刻畫就以“我”眼中最常見的健叔和王超為主。健叔,因為長得顯老,所以稱之為叔,哈哈,我們生活中不總是有些頗老相的男生嗎?而王超,不過是中國那麼多普通大學生中的一個,讀的是城市的工業大學,混蕩,無所事事,心眼兒卻不壞。這些人物相信每個同年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能找到類似的原型呢。而那些小配角,C,行為青年,“永久妹妹”等,也是性格誇大后的真實人物啊。所以說來,小說的人物也真是典型的要命。
         而這些時時刻刻在我們生命中的人物和故事,卻被用誇張的手法描繪,用荒誕的墨色勾勒,也就讓我們在一時間難以領略,感到無比熟悉而有陌生,真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呢!
  雖是這樣說,本書的細節內容卻也是不容易被人長久記住的,而精彩之處卻恰恰在那些細微之處的對話和描寫。閱完之後,掩面長思,卻也只留一本書的風格在腦海,那些讓你吃吃發笑的精彩段落已然不見了。也許有些書是不需要被你記住細枝末節的,只需寫下個“閱”字,一切感受躍然上心頭。
         如果要我寫一句話給這本書,我想我會寫:所謂真實,盡顯荒誕。
         正如書中一座城池的爆破,我們的人生也在所生活的城池悄然爆破。
  

来自: 豆瓣
作者: andyba$    时间: 2012-10-21 14:29
         读韩寒的小说,最直接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荒诞,但又荒诞得那么让人感觉真实,比如《一座城池》里的故事。
         无所事事的少年,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经历着平凡琐碎的人生,日子一天天地流淌,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有心血来潮的志向和一成不变的猥琐每天都在不断发酵,这难道不就是我们的青春吗?
         其实日子本来就是应该如此平凡的,或许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太多“伟大”,听到了太多关于“人类”和“解放”的豪言壮语,所以在小时候我们总是感觉日子过得让人厌倦,但当帷幕连同伪饰随着时间的洗涤一同揭开,美丽的气泡碎了,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贫困,但信仰的天空没有旗帜飘扬,或许每个时代的青春都是关于一个理想从产生到破灭、从伟大到平凡以至平庸的故事,又或许当气泡碎掉的时候,我们并不惋惜,只是怅惘,关于未来和人生之类的“大话”,我们都还没想明白,都还说不清。
         坦然地接受这种平凡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破碎之后还要经营,但愿我们抬头仰望天空,还能给自己一个感动的理由,如同小说后从慵懒的睡梦中醒来的少年,还要梦想明天的好运。

来自: 豆瓣
作者: Optimu$    时间: 2012-10-21 14:29
  此书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强烈抨击黑暗的社会!!!此外还具有一定的语言艺术,也是本书的一大得点!!!

来自: 豆瓣
作者: 余一$    时间: 2012-10-21 14:29
  这本书是韩寒写的书里唯一读过三遍的书,韩寒写的书,大多数在看的时候一笑而过,当然也有发人深思的地方。但却不深刻,这本书是我觉得韩寒写的最有深度的一本书,每次看的感触都会不一样。真的,只有自己去买书看了才能体会吧。在网上阅读只是走马观花没有深刻理解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别易$    时间: 2012-10-21 14:29
  一座妄想的悲伤之城——评韩寒的《一座城池》
  文/别易
    最近在重新回味韩寒的书,首先拿起来的就是这本《一座城池》。这是韩寒的书开始变得“虚拟”的转折,如果说从《长安乱》开始,韩寒的书开始变得“离奇”开始,那么《一座城池》便是开始了虚拟化的城市和人生。
    故事的开始,是从一场莫名其妙的逃亡开始的,我和大学时代的朋友“健叔”一起因为被人花钱请去打群架在混乱之中看到对方有人倒地,而自己方只有他们两个热手中有刀,便开始逃亡了过程。
    两个在逃亡的过程之中来到了一座城市,在这座城市之中“我”和健叔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大学生王超,而王超则成为了我们一行的第三个人,三个人一起在这座城市的周边郊区荒凉地带的一个叫做大荣公寓的地方租住了下来,开始了各种看似荒唐实则讽刺的故事。
    故事的最后,发生了一场毫无人性的暴乱,而在暴乱之中,“我”和故事之中健叔所喜欢的“永久妹妹”一起避难,却突然想起之前的女友C。
    整个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结束了。
    这本小说带有韩寒一贯的黑色幽默的语言,在诙谐之中批判现实之中的一些现象,如扫黄等社会敏感话题都在本书之中一一被揭露,而故事的情节发展也有着一如等待戈多般的感觉。在享受着缓慢情节发展的时候我们在书之中看到了韩寒自己的影子,那个叛逆不羁的少年。
    而这本小说的缺点或者说是我们眼中的不足则也是很多的,首先相比于一本故事完整情节紧凑的小说来看,《一座城池》的情节发展过于缓慢,导致了一些在阅读上面给人的松散感觉,而这样的小说通常是叫人无法集中精神阅读的,这是本书最大的一个不足。第二点则是由韩寒小说本身的特点所组成的,在《长安乱》之中我们就看到了韩寒开始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来创作小说,而在本书之中则更加成熟化的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而将我们读者不断的代入故事之前的“我”和健叔的大学时代甚至是更早的时候,而这些时候所发生的故事在现在这个点上来看则是起到了细化故事情节的作用,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韩寒小说所独有的黑色幽默又将这样的一种本该是充满淡淡忧伤的回忆打碎,使得这几段回忆看似毫无意义,只是起到了一个填充故事情节的作用。
    从以上两点来看,其实韩寒的小说还是有着许多需要改变的地方的,但因为这样毫无改动的纯正文字,他才是韩寒,才是我们心目中的那个叛逆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而这本小说也可以算是韩寒的又一部代表作了。
    《一座城池》所刻画出来的,不过是一座妄想的悲伤之城。在这座城池之中,充满了韩寒式独特的黑色幽默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而在故事最后因为爆炸而引起的一场爆炸则是作者韩寒打破自己的束缚的一种表现,能够更加真实的将人性的黑暗面展现出来的一个动作描写,而正是这样的一个描写叫这座城池彻底变成了我们心目之中的悲伤城池。幸好在故事的最后,有一个女孩像C一样在“我”的身边,而庞大的维护治安的车队也已经慢慢的朝着混乱的城市逝去。
    你注定还要在这座城池之中奔跑么?那就和作者韩寒一起奔跑吧,逃离这座充满了悲伤的城市。
  
  

来自: 豆瓣
作者: 壳牌橘$    时间: 2012-10-21 14:29
  韩寒的书看过一些,但上一本已经是遥远的《毒》,再遇一座城池时,发现他的文笔真是变化了。虽然变化成什么样我还说不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幽默依然,犀利更甚。

来自: 豆瓣
作者: 太阳蛋$    时间: 2012-10-21 14:29
   小说描写“我”、“健叔”、“王超”等一群不羁青年在大学时光里海阔天空的“光辉岁月”。
  
  还有阿雄,永久妹妹,C,老太太,
  
  印象深刻:学校里维修电脑,被警察追而逃到了上海的长江旅馆,健叔遇见艺术家阿雄和永久妹妹,偷了两只鸡,王超开桑塔纳载着我和健叔去重庆饭店吃饭的晚上,卖暖炉给老头的事,火烧楼下小卖部的晚上,健叔和阿雄要开网站赚广告费,大荣公寓对面的围墙,最后全城哄乱....
  
  1.提及到了一首歌:而现在,就算时针都停摆,就算生命像尘埃...<忽然之间>
  2.每一个旮旯
  3.政府的政策我理解  首当其冲
  4.其实对你是一次洗礼,是思想的升华,你却是社会的渣滓,是不稳定的因素,你的思想就会得到教育
  5.众人皆睡我清醒,长使英雄泪满襟
  6.也没有暗恋对象,也没精神偶像
  7.社交名媛
  ........
  

来自: 豆瓣
作者: ellie$    时间: 2012-10-21 14:29
  不是我不想给一个满分,实在是,韩寒脚步太快,姐姐我已经逐渐跟不上了!《一座城池》还勉强看了,《他的国》我简直...唉,翻不下去。人和人的差距咋恁大呢?想当初小初中的时候多喜欢他的书啊,《零下一度》我差不多可以背出来了,咋混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啊!博客倒是可以一看,可惜姐姐没有那么与时俱进,不知道他说的什么事,看完了也没有头绪出来...

来自: 豆瓣
作者: summer$    时间: 2012-10-21 14:29
  上一次看韩寒的书可能还是高中的时候,从第一次看他写的《杯中窥人》到《三重门》,再到《零下一度》,感慨于一个如此年轻的人怎么能写出这么成熟的文字,从他知道了上海,知道了松江二中,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可能就像有人说的那样,80后读着韩寒长大,喜欢他的叛逆,却还是做着父母的好孩子,人永远都是那么矛盾,向往的往往是一种与自己迥异的生活,若给自己的一个机会,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现在的自己。
  四年大学两年研究生生活,早已不习惯在睡前看一些文字了,也很少看韩寒的小说,看到的也只是他的博客,看下来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只是觉得最后描写的景象让我想起了新疆暴乱,感觉很像,难道他有先知吗?还是这一切都可以预想,就像玛雅预言一样,所有的事情都冥冥之中有定数,我们只能顺着轨迹蜗行。
  有一句话很有感触,是主人公在最后想起小C的时候的感受:
  人世间的事情莫过于此,用一个瞬间来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多年时间来慢慢拷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东西。
  或许喜欢只需要一个瞬间,但是忘却却需要一生。

来自: 豆瓣
作者: 宏$    时间: 2012-10-21 14:29
       小镇,青年。
     地理上临近都市、外滩,历史上比邻乡村、农田。
     韩寒是一个小镇青年,我认为他写出了真实的感受。
     荒诞吗?也许生活原来就是这么荒诞的。
     全文时时刻刻讽刺种种非义非理的社会规则,一个市井大妈版的尖酸刻薄,韩寒写的时候会开心吗自然吗身心舒畅吗?
     保持异议,韩寒其实不过在保存本我和良知罢了。
     值得回味的是第一人称wo对C的记忆。
     “中学时期,小三岁”“崇拜——喜欢”“我只是好奇,并没有喜欢你”“她是我处过的最漂亮的姑娘”“一起去瞎逛吧”“很长一段时间没联系,很长很长了”  
      文末,“很多人追哪怕有男友”,“喜欢艺术家”,“身材更好”的XX大学校花贴在身上,wo的脑海里怎么还是浮现出C的印象?
     
     

来自: 豆瓣
作者: ╯坏    时间: 2012-10-21 14:29
  韩寒的作品只看过《三重门》,所以是不是《一座城池》是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不知道,但作者自己觉得最喜欢,那就够了。我个人感觉《城池》比《三重门》还是成熟很多的,至少笔锋更加犀利,玩弄起文字来也更加顺畅,而且更贴近现实,更深刻地反映现代人的扭曲的生活。          看看韩寒的书让我想起另一位80后的少年作家郭敬明,只看过《梦里花落知多少》,也不记得《幻城》是看没看完了。还记得那会全班女生传阅《梦里》,因为个个都说熬夜看到三四点,抵不住诱惑也千辛万苦借来看,因为想尝尝彻夜读小说的滋味,所以尽管有很多时间,还是非得在一个晚上看完才睡。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口口声声说活在自己的世界,可是影响我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她们都说看得泪流满面,用掉好几包面纸,搞得几天眼睛浮肿,这点我倒真还学不来。觉得他笔下的故事比韩叙述的小人物的故事要惨烈很多,可是仅此而已,讲述很惨烈的故事并不就是显得青春很残酷,而叙述小人物的故事,也许就是我们每天发生的故事,也许平淡无奇,但是犀利的笔锋写出来的就能让人赤裸裸地看见生活的残酷。一句话,故事的残酷没有文字的残酷来得直击人心。

来自: 豆瓣
作者: 夏冰儿$    时间: 2012-10-21 14:29
  韩寒的书
  
  06年出版的
  
  扉页上写着:
  
  购于07.03.02,瀚文书店
  
  
  
  几天前收拾房间
  
  在一堆旮旯里找到的
  
  买了2年多了
  
  居然今天才看完
  
  一气呵成
  
  
  
  很喜欢封面的设计
  
  设计者署名:80零。小贾
  
  我在想
  
  应该是80后的某位姓贾的同仁?
  
  嗯
  
  很有味道的设计
  
  将来我出书了
  
  也让他设计来着
  
  哈哈
  
  
  
  韩寒
  
  自从《三重门》后
  
  名声大震
  
  他是遇上好时机了
  
  
  
  网络发达
  
  头脑也渐趋发达的今日
  
  写好书的人多了去了
  
  
  
  只是
  
  物以稀为贵
  
  所以
  
  韩寒那时才会火
  
  
  
  但
  
  无可否认的
  
  他的字
  
  曾经带给我新奇的感觉
  
  
  
  犀利
  
  幽默
  
  讽刺
  
  等等
  
  
  
  一座城池
  
  每个人心中
  
  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池
  
  自己幻想中的城池
  
  
  
  我也有那么一座城池
  
  里面盛着的
  
  是
  
  亲情
  
  友情
  
  爱情
  
  
  
  心灵的国度
  
  
  
  然而
  
  可悲的是
  
  除了看的时候爆笑
  
  我竟然不知道
  
  韩寒要表达的是什么
  
  直到结尾
  
  我仍然不知所云
  
  
  
  难道
  
  是我修炼还不够?
  
  
  
  maybe......
  
  
  
  
  
  
  
  
  
  
  
  
  
  
  
  

来自: 豆瓣
作者: 鬼苏三$    时间: 2012-10-21 14:29
  无法给出评价,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都无法定位。
  还行,于是给出个最模糊选项。
  
  一座城池,整本书写到很多个地点。重庆饭馆,救死扶伤的医院,火灾现场,蹩脚酒吧,某工业大学(我甚至不知道他何故定在工业大学)。等等。
  
  看着看着想起卡夫卡的《城堡》,不过韩寒的笔力还是幼稚了些,那些怪诞笨拙和拼凑。
  
  舍友说,看了不到二十页,还是合起来吧,不想看到太现实的现实或者勾起对现实的正视。
  
  混混沌沌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下去吧。

来自: 豆瓣
作者: 风中的$    时间: 2012-10-21 14:29
  生活就像生育,很不容易。同时生活又是喜剧,处处充满了乐趣。一座城池,一路飞驰。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方式。  文章写的很随意,没有主线,却环环相扣,逗人发笑的同时,又引人沉思。  三个人的混沌生活,租房子睡觉看电视,没有目标没有钱,不去想未来也不问从前。无所事事,却总想干一番大事。  或许,这就是生活。未来,只是尚未到来。而我们要做的,也只是等待。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急不来,也回不去。人生的最后,没有结果,有的,只是被结果。每个人的最后,只有死路一条。而去死的路,却可以有很多条。你选择不了你的生死,但你可以选你的路。不同的生活,便是那不同的路。而韩寒要写的,或许也只是一种生活,一条坚持自我的路。  -  看完这书,才发现。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原来很多事情,可以这样理解。  你猜不透文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像你猜不透韩寒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文中的生活如此艰辛,文中的“我们”却如此开心。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经历,不一样的看法便有了不一样的心情。就像文中的主人公,可以没有女人没有钱,但只要还活着,就等于拥有一切。  很多东西,只是看法不同。就像上帝站着就是God,上帝倒着就是Dog。上帝与狗,也只是位置不同。  一座城池。  写的却并非只是一座。  火车站老板的蛮横,长江旅馆大妈与酒店的抗挣,杂货铺围观火灾的人群,重庆饭店,大荣公寓,那绕不出去的森林与围墙,还有那反复却不得解的古怪梦境。这些的这些,看似那样的稀奇,想想却又是那样的实际。  阿雄,健叔,永久妹妹...文中的某个人似乎并不只是某个人,更是某类人。笑过之后,总能从中看到很多社会的影子。  文章的最后,城市因为一场大爆炸而陷入了混乱。大家并没有去救人于水火,却纷纷乘火打劫。大家似乎并不关心炸掉了什么,而只在乎自己抢到了什么。人们跑的跑,抢的抢,自顾自。  虽有些夸张,却更显讽刺。  一座城池,一段故事。而城市再好,也只在尘世。那里出了乱,可以来这里。可人心出了乱,心又该去哪里?  又或许,这就是作者想要描述的生活。看似井井有条,却悬于荒乱之中。

来自: 豆瓣
作者: 路西法$    时间: 2012-10-21 14:29
  《一座城池》继《长安乱》的大卖之后,少了古香。并且恶搞的精神更加透彻。故事显得有点后现代。至少在捋顺条理的时候发现很难理顺。发生了很多热闹的事,失火,爆炸,飞机失事,人心丧狂,好多小事只要被闲的无聊的大众参与进来,都能酿成大事。而所谓的社会隐患,其实只不过是人心所致。比如王朝的灭亡,我们责怪在祸水身上。里头的“我”是一个并不有为的普通人,结识了被迫颓废的健叔,因为一场无奈的事故双双逃跑,又结识了自愿颓废的王超。三个颓废的人演绎着看破世态炎凉的荒诞故事。因为荒诞,所以有很多穿越,不管得到什么,“我”总带着不安全感。到了冬天只不断添加短袖御寒。看一些大小热闹,压抑回忆,而努力深沉。
  “我”的回忆里有一个叫C的姑娘,她单纯得让所有在她身边的人都能快乐。可是这个姑娘现在只能在回忆里。因为人长大以后就不再单纯。而行乐的方式也得变换。健叔和王超都各自的YY里取乐。而“我”时常出现错觉,在别人的快乐之外,稍微清醒,曾经发现了一面墙,后来又消失了。“我”找不到真实的方向。
  里头的艺术家和只爱艺术家的凤凰妹妹是亮点。一个很正经地做匪夷所思的事,一个很认真地那个爱匪夷所思的人。在正常人眼里,这一对怀惴纯真的神雕侠侣不但是嘲笑的对象,更是鄙薄的对象。而这些正常人,在大火里叫好,在大爆炸里疯抢,理直气壮地贯彻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古训。人人有理,却彼此失真。
  “我”在这座城里,一面拼命看不起纯真的C,一面又沉迷于纯真的回忆,极力压抑,但是总解脱不开对美好的向往。城墙透明,只能把回忆当成向往,或者抹灭回忆。这里有一个关于时间轴的概念。“我”和健叔因为一场无辜的群殴而逃逸,当时发生了一场很大的爆炸。故事到最后,也是发生了爆炸。时间在反复,文里也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对于“我”来说,一段经历可能只是一刹那,他进入一个城,关闭自己,时常梦到城外的事,急促地回忆。爆炸是个开始,可是小说就此结束。韩寒的小说基本上没有正常的结尾,最后他感到的只是一丝温暖。这丝温暖能把带到哪里无从得知,只是凤凰妹妹和C在这一刻统一了起来。
  一场爆炸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结束。开始和结束之间,就像C和凤凰妹妹的分离和统一,如果按照最后那队军人的行进方向,势必走回爆炸的现场,而相反,则可以逃远。
  回不去的,因为正是从那里逃出来,逃走,则会逃到最初的开始,正如大爆炸发生的那一刻。如果C不走向世俗,则会像凤凰妹妹那样喜欢艺术家。

来自: 豆瓣
作者: ┛暮想$    时间: 2012-10-21 14:29
  韩寒80后文学领袖扛鼎之作。无论韩寒自己,和那些天天情啊爱的小P孩认为如何,一座城池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都应该是肯定的。   魔幻的写实,尖锐的讽刺,超越天才的空间想象力,充满魔力的叙事魅力。   这部小说具有一切优秀小说所必须有的特征。   中国文坛30年,有一韩寒足已。

来自: 豆瓣
作者: 大智若$    时间: 2012-10-21 14:29
  这是一本幽默着忧伤的小说,同时也让我知道了现实就是荒谬的,一切完美和太平盛世都是人为的粉饰出来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B!tch_$    时间: 2012-10-21 14:29
  说这本书是小说,觉得也不能算,小说的主题不明显,通本读完还是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者什么样的内容。可能想写的东西太多了,导致了小说变得很杂。
  喜欢的是故事里的某些章节,很幽默,读了多次还是让我开怀一笑。
  所以还是推荐吧。

来自: 豆瓣
作者: 神秘猎$    时间: 2012-10-21 14:29
  之前就是很喜欢读韩寒的书,有很多的觉悟在里面。最喜欢的是长安乱,其次是这本一座城池。来到葫芦岛上学后我发现原来这座城池就是葫芦岛-。-虽说没有上海的冷漠锋利,但这种典型的中国落后地区小市民聚集地,环境污染首当其冲的城市与书中的城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希望韩寒能写出更好的书,希望这样的城池只有一座

来自: 豆瓣
作者: Tsunam$    时间: 2012-10-21 14:29
  《一座城池》的结尾处看得我昏天黑地的,脑子始终沉浸在我所在的城市也发生了爆炸的幻想中,可窗外那个阳光明媚呦。所以我便自以为是的开始意味了,想想这个现状,还能怎样?
  
  市政府突然爆炸了,城市混乱了,不就是说现有的一切规则已不复存在,过了今晚一切将重新开始。因为社会就是一个新的秩序的开始,那不正是一个个将入或刚入社会的人要面对的么,对于每个成长的人来说都显得太突然,但却要马上被动的做出选择,而去向就是哥仨的三例:
  王超跑向了市政府,因为他爹就是公安局长,他必定会依靠关系走自己的路。
  健叔跑向了阿雄,因为他是创业青年,他那坎坷的命运意味着他要靠自己的努力走自己的路。
  我先以为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所以去了市中心,而那里的人已经处在混乱无序的状态,这并不适合自己,所以就离开了大多数人,跑向了无人的地方。我总去的那片树林,说明我一直处在一种迷茫的状态中,我想起了C说明我还是向往单纯的美好,最后和偶然遇见的“永久妹妹”走到了一起,说明我选择了随遇而安的路。
  一个看似不羁的故事,却太让人回味了,那辆桑塔纳,楼下的小卖铺都指涉了生活的依靠,当依靠都不存在时,就只能做出选择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蘑菇君$    时间: 2012-10-21 14:29
  一片灰白黑的城市里我居然能看到他们就活在我的隔壁,走在我的旁边.奔跑在我的前面.我自行车链条掉了的时候他们笑嘻嘻的从旁边骑过去...当他们开着车消失在夕阳中.我发现不是我追不上们.而是我的脚蹬子掉了.
  
  我也想把文字按照我的心情和内心的颜色表达出来.可是看过的书少.念过的书白学.背过的课文记不住.苍白无力.流水.无味...最简单的排版都做不好.看了让人疲惫.这样的东西还有什么吸引力呢,不喜欢用感叹号.不喜欢用惊叹号.我实在是无法有那么多种心情

来自: 豆瓣
作者: 完全饮$    时间: 2012-10-21 14:29
  蝉声大概是叫一整个白天,晚饭之前会停一下,接着再叫,直至深夜静止。
      我发现每到暑期无所事事之时就会怀念起那座城池的故事,继而找出来翻看,思想反复觉得百无聊赖之时也总浮现出健叔、王超、“我”坐在老旧的桑塔纳在路上奔驰,去往重庆饭店,工业大学,见识荒谬的行为艺术,调侃着虚渺无边的谰语。这样他们的城池就和我的城池完美融合。
      至少在这个时刻我的意识告诉我:讨论有无意义于生活来说丝毫无意义。在暑期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会占据我大脑大部分用来回想的部分,包括气味,声音甚至是小说里的情与节。思考用菲林支撑起的故事的好处在于,无论悲喜只于心中动容或极乐忘形,不伤及眼前的一根寒毛。无所谓意义无所谓无意义的事比如说,我们现在听的某首歌再过几个年头势必会勾起回忆而起了伤感,到那时听或不听就是你的权利了。而大部分人的伤感惯性会驱使你去听,最好能留下几滴泪,这就完美了这整个过程。
     娱乐再无穷但本质雷同,矛盾渐进就已是沉沦。
     这几日却是一直突兀的梦到旧人,那些旧人有的已离了我的城池,有的已不属于任何一座城池。但无论是哪般都以真的是旧了,旧的已落上了或薄或厚的尘土。让我再思起忆起就要沾染上一身客尘,于己无益。怕是世事提醒我太过无情与自私,为了不惊扰我的神经学会了不回忆的本领,让我梦到丰富的剧情。那天的梦里,我们不分新旧身份相差无几多,我们千辛万苦,兜兜转转终于艰难回合。亲爱的你却黑色风褛,满脸风雪,我在梦里拥抱了你,这个实则不属于任何地方的你。那一刻你身上的风雪俱化,我却在那一刻明了是在造梦,风雪归途的感觉添了异样。
     那座城池中
     “我”看见最远的地平线处被烧得通红。
      “我”说:难道是从火车上看到的那家炼油厂烧起来了?
       健叔说:笨蛋,那是夕阳。
    八月要来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晴空$    时间: 2012-10-21 14:29
  郭小超的新书,看着封面真的挺文学~正如大家所评价的一样,《一座城池》是低龄者的狂欢,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社会现象,毕业找工作,包二奶,中国人的本性等,韩寒是一个时代的愤青,和广大群众愤的都一样,喜欢他的语言风格,也许我喜欢用文化上“流氓”来形容,呵呵,当然这个词对于我而言还是个褒义词,如果把哲学上的著作比作是一块五花肉,文学上的则是这其中的调料,而像韩寒,郭敬明,安意如这些80后的潮流作家,则是盘边必不可少的点缀,而这一切构成了我最爱的红烧肉,嘿嘿,请见谅,我刚吃完饭,联想能力仅限于此

来自: 豆瓣
作者: {,仝$    时间: 2012-10-21 14:29
  一座城池看过来,韩寒所要表达的,我想他个人也不清楚,他只是写,把他这些年来的感悟写出来,这些感悟无法用言语来述说,只能把它们穿插在这个有些沉重的故事里面,人性中丑陋,中国现实社会中不均衡,一些年轻人的盲目,一些官员的腐败,一些社会的病态,在他的这部新书里都表露了出来。看过了,明白了,很沉重,很沉重,像心里某个一直坚守的东西一下坍塌,那个城堡垮了,像他书里最后那一声巨大的爆炸。将人性中所有的丑陋释放出来的爆炸,只剩下茫无目的的奔跑,想逃避,逃避生活,逃避这个病态的社会。语言很简洁,大多时候让我感觉到是在看剧本。处处有感悟,不能不说很有思想,但可惜的是,我能很快想到曾经在别处也看到过惊人相似的手法。讽刺的幽默感很强,有时候让我感觉非常有力度,但一直看下去之后,就会发现,所有的机智与幽默却浅薄地像浮在水面上的一层油腻。通篇读完,韩寒要做的还是在娱乐大众,但能够做到这一点已属不易。娱乐大众,实属不易,这话在理。因为许多以娱乐大众为己任的人往往没有娱乐,而是糊弄了大众。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大众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钞票在人家手里捏着,买不买可由不得作者。

来自: 豆瓣
作者: 凌乱之$    时间: 2012-10-21 14:29
  
  《一座城池》不是一个故事,所以可以开头不明朗,结尾依旧模糊。它只是一些碎片,仿佛是不完整的拼图,拼到最后也不能看清楚全局的样子,理不清整体的脉络,它虽然是不完整的,但是你可以大概看个究竟,那座城池,大概就是那么一个样子。
  去打架了么?去了。
  打了么?有人打了,有人没打。
  谁打的?不知道。
  那个倒在地上的人真的挨刀子了还是装的?他死了没有?不知道。
  从荒诞中,作者开始了旅程。打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没有人知道。好在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和健叔从上海逃跑,跑进了一座城池。
  荒诞的在河边淋雨的姑娘,荒诞的不断出现的围墙,荒诞的梦境……姑娘是谁,她想不想跳河,她跑到哪里去了?城池到底有没有围墙,为什么走来走去终于又回到大荣公寓?为什么反复出现那样的梦境?没有解释,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谜。
  健叔的名字里有“健”字,可是他并不健康,从脚到手到眼睛。他们三个想办网站赚钱,最后希望落空,忙活半天还不如去骗一个老头买电暖气。他们想找女朋友,可是健叔仅仅停留在暗恋,而作者停留在怀念。或许我们都是有理想的,无论高低贵贱,然而理想总是不容易实现,我们开始妥协,妥协到麻木,麻木之后嘲笑自己的理想,嘲笑完了就嘲笑别人的理想。阿雄,我相信他真的想让大家保护动植物,热爱地球,可是大家只是热爱看他的笑话。我们小的时候说保护地球会招来老师的赞扬,长大之后说保护地球别人会说你有病吧你。也许理想只是童话的一部分,小时候说说还可以被当作童言无忌,长大后只能被当作傻逼。
  泼水灭火的老太婆仿佛小说中的大侠出手不凡,可是心地单纯的人都不能融入社会的主流。社会的主流是看客,谁打搅了看客的心情,谁就是众矢之的。开桑塔纳冲过结冰的桥的片断是最典型的,“被社会戏弄的人也愿意看着别人被社会戏弄”,大家都在看热闹,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看呢?我们看工厂爆炸,我们看小卖部着火,议论着“宝马妹妹”“永久妹妹”等的种种轶事奇闻,编造着“盆腔炎”的流言,我们大肆咀嚼着别人的痛苦以满足自己的胃口,以此度过无聊的光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世界就是以强凌弱。打架的时候,对方三十人,我们十人所以不敢动手。我们可以肆意欺骗老实的男排。我们可以欺骗想买暖气的老头。我们可以从阿雄那里抢下两只鸡。我们可以装作黑社会震慑小饭馆的老板娘。我们面对修车的师傅及他的儿子又只得乖乖掏钱。
  大爆炸后,城池一片混乱。难道真如荀子所说人性本恶?难道所有的人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平时遵纪守法只因为顾及警察以及各个店铺的各个保安?难道我们内心都是如此真诚地希望不劳而获,从内心里热爱抢银行抢婚纱店甚至连买西瓜的卡车都不放过?
  盆腔炎、男排、C、……他们都是善良单纯的人,或者说,是傻。所以他们都没有好下场,这世界容不下善良,“自谦自卑之人必被高举”,是的,他们被高举,然后被狠狠地摔下。当年,作者曾经戏谑他们,以强者的姿态俯视他们。如今长大,不知这感情是否有变化。在最后,在奔跑中,作者在怀念C,在肮脏的乱世中,在四散奔逃的人群中怀念C,怀念当初单纯的美好,怀念自己亲手摔碎的美丽水晶。是不是必须这样:每个人都要怀着纯洁美好的感情仰望上苍,然后低下头,仍然换回世俗的模样面对世俗的生活?
  于是四顾茫然,于是只有奔跑。奔向何方?这座城池毁灭了,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城池。我们不是隐士,不会躲在无人的海边,造一座房子,每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必然要生活在这些城池中,必然要面对世上种种丑恶的嘴脸。所以必须奔跑,在奔跑中才能觉得安全。于是更加茫然,于是继续奔跑,不知奔向何方。
  

来自: 豆瓣
作者: 缇缇结$    时间: 2012-10-21 14:29
  其实没看出什么道道,不过给了5星。无他,看书就是要看得高兴。如果有一本书能让我手不释卷,一口气把它看完,那就是值了,而这本就是。

来自: 豆瓣
作者: 喜子$    时间: 2012-10-21 14:29
  “当然,漂亮是相对的。比如你总能觉得这个服务员或者那个纺织工很漂亮而很少觉得那些漂亮的空姐很漂亮一样。这说明只要降低标准,世界就变得多么美好。”——选自韩寒的《一座城池》。
  
  
  
  如果你能降低自己对文字的鉴赏标准,那么韩寒的书偶尔也会变得有那么一些味道了。同时韩寒那种怎么钻牛角尖都能把些社会现象描写的颇具逗笑搞怪的姿态,而且看似其辩驳能力有板有眼的,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一派胡言,无非是找些噱头颇众人之彩,而短口相声没什么两眼。所以韩寒的文字只能称之为小品文了。
  
  
  
  不过韩寒对社会的了解有些入木三分之感,而且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将那些荒诞幽默在更荒诞的调侃里,可见其犀利的笔刀篆刻现实态的那份拿捏自如的功力。小说的开头部分还是非常吸引我的,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经历,同感而倍显亲近之态,只不过主人公似乎有些懦弱,所以才会被别人砍去四十元人民币;而我的经历是坐火车坐过了站,下车在一个陌生城市的出站口,急急忙找到一个公共电话,场景是车站出口左侧,一张桌子,摆着一个电话,两大男人悠闲地坐在其后,其中一个将脚架在桌的空挡处,我没都想就拿起电话拨通亲人的号码,报告现况(大约两分钟),而后挂了电话问多少钱(其中韩寒这句描写特有意思“我马上把逃出来的两张一块钱收进钱包”),和我当时的情况相仿,我估摸着最多霸道一点也就2、3块,可对方用剔着牙签的嘴吊儿郎当的说道:二十。(比韩寒描写的敲诈要少二十,夸大现实的荒诞手法更具震撼力)当时我一听到这个数字,欺诈了,这不明白着敲诈吗,我也狠狠地说到:怎么可能,最多也就两三块。而对方又继续吊儿郎当说:两三块,那好啊,你就别给钱了。他那架势就像在威胁你,你该不给么,要给就给二十。我脑子里立刻窜出黑帮两个字,我想要是不给,估计他们要杀人啦。我想的很坏,不过当时的我带着一副深紫色墨镜也和黑帮没什么,我迅速反应过来,挺起胸,哼的一声走人,头也不回,强作镇定,还在偷听后方是不是有拥堵追杀的气势,可我走远了也没有什么人跟过来,这才放下心,呀,惊叹了一下,自己才是强盗,打了一次免费电话……
  
  
  
  这就是小说开头所描写的火车站敲诈案带给我的时光倒流的回想感悟,感觉真好。而这也是小说的基调,其实整部小说呈现的场景都是类似开头这样调侃而幽默的回旋曲,只是内容更多元化,通过几次爆炸事件,再窜插一些梦境和回忆,就将一部145千字的小说给弄了出来,换取了更多的生活钱财,没什么不好,正如韩寒自我的辩解“我的小说主人公基本上没干什么事,就这么混混沌沌过着。这就是生活。为什么一定要高于生活?”。是,韩寒呈现就是他眼中所观测到得社会倒影,在利用球体放大镜或者哈哈镜将它们映照出其本身扭曲的姿态,用随意调侃的笔调,反复唱诵着落魄、苦闷、无所依的那种混忙的世界。在通过他自身独特的解读来带给阅读者逗乐的情调,就像如今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紧迫感需要通过更多荒谬的笑点来解脱人与人之间那一丝丝的紧张感一样,这是社会趋势所然,它们拥有其存在的价值以及价码。
  
  
  
  所以,如果你生活也苦闷了,不如找个乐子来开心一下也没啥不好,生活嘛,就是这么过着。你有点钱有点时间,那么就去买一本,让生活消遣一下也无妨。
  
  
  
  另附:开篇的一个用扭扭歪歪的毛笔写的序言,还是竖排的里,不过毛笔字好像都这样——“这部快速而缓慢的,幽默着忧伤的小说。纯粹的是不需要言多余的预言的。”——也够幽默和简洁意概。
  

来自: 豆瓣
作者: う遗忘$    时间: 2012-10-21 14:29
  从开始读就觉得一切都像是幻觉,有时候美妙,有时候刺激,有时候梦里充满了黑色的幽默和悲伤,这些幻觉又总像现实,鄙视着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总又在失去中寻找幻想,总在这样没有太阳的幻想里,迷失在自己最熟悉的梦里,梦的角落里。累了,就醒了,可梦还在现实里继续,就像是一座城池,总想看清那边是什么,围着这城池走着,却总能看见熟悉的回忆。原来这座城池是圆的,总能留下梦的脚印。

来自: 豆瓣
作者: 右手是$    时间: 2012-10-21 14:29
      我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读韩寒的书,到现在已经十一年了。那时候还是《零下一度》《三重门》。当时就对这个叛逆的还有点帅的男生迷住了,当然之所以点燃我热情的也是他那激烈反对应试教育以及他那的种种传奇行为。之后随着自己的成熟,对他也不再是盲目的喜爱,开始会理性地看待他的作品,而不只是看个心里痛快。
      他的作品我是肯定不会错过的,所以我也是在第一时间买了这本《一座城池》,不夸张的说,是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一部韩寒的作品。
      韩寒的书总会有或多或少让人读不懂的情节,我觉得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候了,所以对于《一座城池》来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座城池。我也觉得这是韩寒的伟大之处,他创造的不只是一座城池,而是不可计数的。他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去猜测,去幻想,去建造一座自己的城池。
      这本书我读了大约三遍,每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那些怪异的梦,以及令人费解的人物关系,我最后终于在某一刻有了顿悟。说是顿悟,其实也不然,而且自己悟出来的也未必是这座城池的真正样子,只是自己的那座城池不再朦胧,而徐徐铺展开来。我想更深层次地分析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建造的这座城池,有了温情,有了爱,虽然可能它并不真正存在。但是我愿意这么相信。我相信书中主人公是爱着C的,要不然不会在整个城市乱成一团即将毁灭的时候突然想到C,给她打电话,希望她此刻在自己的身边。这让我想到莫文蔚的《忽然之间》...
                        忽然之间 天昏地暗
              世界可以忽然什么都没有...
  我想这是一种爱,埋藏在心底,不曾察觉。我还相信“永久”就是C,在这个即将毁灭的城市和故事主人公相遇在街口的女孩。她和C一样,会说:“你什么都知道。”她也会说“胡说。”以及在最后的那一个拥抱。让我深深相信这就是C。
      不管这是不是这座城池的真相,但是我愿意相信这样温情的结局。至少在曾经的年月,温暖了我。这就是我的城池。
  
  

来自: 豆瓣
作者: 放久的$    时间: 2012-10-21 14:29
  在最新一期的《格言》上看到韩寒的IN语,于是这两天拿出这本书又重读了一次,记得上一次看的时候,还没上大学,而现在大四,将近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
  
  远久的上一次阅读,在我脑中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一点东西,除了当时读后的第一感觉——这本书到底想表达什么?我没读懂!
  
  这次重读后,现在脑中留下以下的东西:
  
  “我觉得安全感来自心的安宁。”
  书中“我”在谈到自己曾有一个女朋友很想要有个自己的窝,她觉得窝给她以安全感。“我”发表了这一看法。
  
  ——我也一度在想关于“安全感”的问题。曾今有一次寝室熄灯躺在床上,感慨自己很没安全感,泪星在眼窝里打转,觉得世界上没有比我还可怜的人了。L很不耐烦地说了声,别以为只有你才有这种感觉,只是你一直说出来而已。现在想想,安全感这东西,可能很多人都缺吧,只是有些人不吱声说自己缺。不过说也奇怪,最近不大会感慨自己没安全感了,让生活丰实些,哪有空想这些呢?
  
  
  “在不是冬天的时候,我会想念冬,因为只有冬这个季节,才会让人感受到一下子进入一个温暖的地方的感觉。”
  
  ——我很不喜欢冬天,觉得太冷了。现在放寒假在家里,家在乡下,气温尤其低,整个人就像被冻住一样,不喜欢动,从床旁走到书桌前都没勇气,觉得就那么坐在书桌前,太冷了。看了这句话,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冬也有冬的好呀!
  
  
  “可以用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的前面部分曲子,套入七言绝句提高背诗效率。”
  ——这真是韩寒的一个重大发现,看到这部分内容时,我忍不住笑出了声,想象着书中提到的“日照香炉生紫烟”,“不及汪伦送我情”被代进曲子中唱出来的感觉……
  
  看完后,脑中留下了以下几个疑问:
  
  1、近尾声的时候,提到了《明天会更好》这首歌,这难道象征着现实的明天会更好?但它是用破旧的机器播放的,而且据“我”觉得这磁带也是盗版的,到最后,电力耗尽,这首歌也停播了。这意味着什么呢?对明天的担忧?
  
  2、C象征着什么呢?“永久妹妹”象征着什么呢?这样一个与“永久妹妹”并肩一起跑的结尾,是什么意思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还是£$    时间: 2012-10-21 14:29
  韩寒可以把很通俗的语言写的很幽默,把很平常的故事写的很滑稽,甚至有点无稽,所以乍一看好象又什么都没写。韩寒,很有文采,但毕竟年轻,以他现在的阅历写的书情节不是很完美,期待韩寒更好的作品。

来自: 豆瓣
作者: 我本英$    时间: 2012-10-21 14:29
      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写得太好了。
    韩寒的语言精彩不用质疑。他一如既往的,不用情节来吸引人。看似混乱,但从中我得到很大感触。仿佛心灵的诉说。
    若你真的仔细去感受的话。我相信你得到的不只是欢笑,还有淡淡的感伤。

来自: 豆瓣
作者: 落落$    时间: 2012-10-21 14:29
    上高中的时候崇拜韩寒,大学直至毕业后,越来越感觉他们这类人(郭敬明等)的文章很幼稚,只是堆砌一堆华丽的词藻,能好好说的话就是不好好说,用一些奇怪的形容词形容不该形容的东西。偶尔看到这本书是从学生那,我是大学老师,学生们也是20岁左右的孩子。刚开始看时,还以为是贯着韩寒的名字的盗版书,现在才知道真的事他写的。可能使我老了的缘故,不喜欢看这种肤浅的调侃的书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蓝然$    时间: 2012-10-21 14:29
  不想再赘述书籍介绍中的那些话了,只是想写点关于我个人的看法。记得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在自己的高三的时候,然后和同桌一起看着并且在安静的自习教室大声的笑出来,惹得大家一致的鄙夷的眼光还有郁闷的表情,可是我们却仍旧很开心。因为书中的一些情节是简单生活中的事实的放大或者是夸张版,一些我们在生活中遇不到或者是不敢做的事情在小说中韩寒却以一种他惯有的诙谐写了出来,然后我们大声的笑,笑完了以后发现自己甚至笑的哭了出来了。
  这当然只是韩寒系列小说中的一本,而且也不是正统或者是主流所推崇的之类的,但还是觉得当初在笑过以后,还是发现了点什么。

来自: 豆瓣
作者: sasn$    时间: 2012-10-21 14:29
  杂论的场景,出乎意料的事情发展,好笑的情节,印象深刻的是叔坐在轮椅上,颤巍巍的说‘人生……’球突然踢过来,正好把叔和轮椅砸倒了,叔被扶起来后,接着说“好无常’看到后大笑不止,笑过之后又觉得很有道理。

来自: 豆瓣
作者: 送煤气$    时间: 2012-10-21 14:29
  我第一次知道  原来只要是有名了的人 随便写点什么 都可以出书
     这本书  真的是  我被它打败
   我没看懂···

来自: 豆瓣
作者: sunarm$    时间: 2012-10-21 14:29
  不知道我买的是不是翻版书,在豆瓣找不到,书名是《韩寒作品集第一季》,包括了四部作品:《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一座城池》。
  
  前三部看得比较吐血。记得朋友说上课偷偷看《像少年啦飞驰》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不知为何自己看得压抑,笑过越觉心痛...不能否认作者是个天才,但作品却孤鹜和偏执难以认同,在下每看几页就不得不停下来去回想自己所坚持观点,否则就会沉浸在他所刻画的世界中消沉...
  
  《一座城池》相对是部好作品,毒性没那么大,副作用少,虚幻的故事和调侃的笔触,怨气少了,情节也变得圆滑,让人真正感到幽默的构思,故事也开始说着些美好的事,感觉就像夜深的时候听朋友说着絮絮叨叨的话,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话语中隐约感到他对过去的曾经因为孤高伤害过的自己和别人的一丝反思...
  

来自: 豆瓣
作者: 铅笔沫$    时间: 2012-10-21 14:29
    最近狂看韩寒的书!比如一座城池,发现这孙子还是不错的,在他的书中看不见故事,却同样感同身受,莫名其妙的感同身受,书中只是有些情绪和他自创的名言名句,以及无稽遛受的哪一段从青少年到青年的时间,在无聊中给无聊找个出口!
    他想王小波人样自考人生,理智清醒的诉说那些事情是愚蠢的,那些是更愚蠢的!明智是不可能的!除非没来过这个世界!而王小波则是用故事和手段告诉你,那段充满激情的日子是多么不正常!但下场却又多么的牛逼,他像石康一样,坦诚的管泡妞叫泡妞!虽然书里面他一个也没泡到,但也未必比石康的操蛋好多少,石康太孙子了,他能把男女之间的关系提纯到只剩下性!然后到最后最后了!再玩一个假纯情!太他妈孙子了!
    一座城池!又是一部时间到了大家全消停了的书!虽然故事少,基本上可以说是用片段来支撑的!尾声是不了了之,是时间到了!前后都没有一点延展的地方,留下的遐想都是空白!没有任何启迪!

来自: 豆瓣
作者: schumi$    时间: 2012-10-21 14:29
  首先  这个名字就很不错   含沙射影   我看来   所谓一座城池就是书里的那座大学   然后就是主人公生活的那个城市。在这座城池里   我们在迷茫中迷失了自己   找不到爱  找不到生存的意义。非常喜欢这本书   就像三重门一样   在我看过  笑过之后  尝到真正的苦味

来自: 豆瓣
作者: ares$    时间: 2012-10-21 14:29
  毫无疑问这是我最喜欢的韩寒的一本书
  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弥漫书中的不羁的生活态度
  情节一如序言所言
  快速而缓慢
  幽默而忧伤
  虽然全文贯穿下来不太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但多处强烈的讽刺着实给人不小震撼
  
  残留的问题如下:
  1、梦的解析
  许多梦境不得其意,如果不是纯粹为了搞笑或轻松气氛
  2、时空错乱
  看到别人有持这个观点
  个人觉得有一定道理
  但还尚未理顺
  书中出现三次爆炸
  其实 是同一次
  C和永久女孩是同一个人
  或至少是某种意味上的同一个人
  3、墙的含义
  大荣公寓外的那片森林和神秘的墙
  颇有神秘色彩
  是在影射社会现实
  还是别的什么
  
  

来自: 豆瓣
作者: 莫失莫$    时间: 2012-10-21 14:29
  这部书还挺逗的,中间有写到一段他们三人要去一个地方,是下雪天,三人倒车,可那里的坡有很多雪,车总是往下滑,然后不断用车去敲一户人家的门,撞了很多次,可那车还是往下滑,顿时,三人脸都紫了,可还是很无奈看着又去敲那家的门.然后那户人家出来人嚷了一句,说今天都好多人敲过门了.读到这里,我笑的不行......       不过,有些地方我还是读不懂,但总体读着还行.韩寒的书都还挺幽默的,他很有幽默细胞.他的书中在运用比喻时就会用.....好比...,这和钱钟书相似

来自: 豆瓣
作者: 猫斯拉$    时间: 2012-10-21 14:29
  如果用一种动物形容韩寒这个人,大概就是乌鸦。
  
  站在电线或树梢上冷着眼打量这个城市的鸟,也许他并不是天生漆黑,也许他雪白过、如赤子般澄澈过,但现在他全羽乌黑鸣声嘶哑,调侃嘲讽于城池之上,却无法真正远离,真正置身事外。
  
  这是这座城赋予他的宿命,也是我们每个人的。
  
  这城里有鬼打墙般的诅咒,不管你跑到哪里,一圈一圈的兜着圈子,无数遍回到原地。
  
  1.城里的女人
  
  城里的女人不是老虎,猛于虎。有热爱LV、PRADA、FENDI的社交名媛;有为房出嫁的赶婚MM;有被混乱的是非搅碎爱情的“盆腔炎”;有固守保守的“永久妹妹”;有小C,每每想起她的单纯美好,遗憾、怀念、焦躁等情绪遍泛滥开去。
  
  女人们在追寻着各自的幸福,幸福是什么?也许首先与安全感有关,然而: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要把这些所谓的安全感托付在一些身外之物上,比如房子或者在银行的存款。这地球是如此不可靠地悬在宇宙之中,地震、战争、经济崩溃等会随时把我们的身外之物夺走。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随时要失去的东西能带给人安全感。”
  
  
  2.城里的卫士
  
  城里的卫士有对大钳子,他们挥舞着它耀武扬威,他们每天不辞辛劳的逮捕着那些可以逮捕的人,他们常恶语相向,有时却语重心长得让你为自己选一条出路。只是事关金钱时他们面露怒色,而后悄悄跟你说可以打折。
  
  
  3.城里的天使
  
  白色的,懒散的,打着麻将,天使看了太多死亡,就觉得廉价了。天使说“没写着免费救死扶伤啊!”。怪不得这世界越趋世俗只认铜臭,想吃免费的午餐哪怕是最后的?休想!天使都说了,你的命还是得自己来买单。
  
  
  4.城里的死亡
  
  一直看不上同桌,看不上他或佯装或天然的淳朴,侧头就撞见那些自己得不到却被他享有的虚无,忍不住捉弄,忍不住残忍起来。是非曲直无人关心,八卦消息永远为人津津乐道。
  
  同桌死了,体育特长生的他从十楼上一跃而下,砸到教室顶棚上,哗啦啦落了一地灰。
  
  虽然并未站上楼顶推他走向死亡,但那些私语窃笑的舆声里却也听到了自己可怕的回音。
  
  
  4.城里的娱乐活动
  
  “报纸上说,城市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民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去图书馆看书或去博物馆餐馆,以前泛滥的嫖娼现象因为社会风气的好转而得到了根本的扭转。
  
  这篇报道很有前瞻性,因为市图书馆和博物馆还没落成。当然也能理解为市民们按捺不住期盼的心情,纷纷自带书籍在图书馆工地上阅读,或者在博物馆工地上参观施工过程中挖到的一些文物。”
  
  
  5.城里的事儿
  
  城里似乎只有两件事儿是重要的,一个是热闹,一个是看热闹。化工厂爆炸了,楼下小卖部着火了,围观等待哪辆倒霉车会在雪天翻进阴沟,好似布好陷阱等待猎物的老猎手。
  
  城里的人说我是好人,这不是我干的,我就是路过看看。
  
  然后这些良民在没有外在约束的时刻会突变成野兽,撕扯争抢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6.城里的因果
  
  挣到抢得后还未来得及享用战果,便被别人再次抢夺;你骗了人家两只鸡,到头来吐得连鸡汤都不剩;你吃了人家的霸王餐,遇到黑吃黑的修车霸,势必乖乖奉上银子还要笑脸相迎。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乌鸦总是敢于挑战,被禁被讽被警告,什么都堵不住他的笔。
  身在城里,身不由己,还由着谁呢?
  
  
  在最后的天空里盘旋。
  

来自: 豆瓣
作者: ellis$    时间: 2012-10-21 14:29
  这本书应该是高二看完的,看的过程中,除了笑还是笑。
  对里面的内容有一种莫名的共鸣。
  我能体会到作者在写这作品的感受。
  因为我同样拥有,甚至刻骨铭心。
  我们有过向往,也有过彷徨。
  但至少我们也同样做过这样的白日梦。
  为了我们的理想,为了我们的责任,我不只一次问过我自己是不是与文中的我有共通的地方。
  但仔细想想,并不完全是。我只是我而已。
  并不是文中的我。
  我能体会只是一种青春的味道,一种我自己也不可以概括的感觉。
  我不想说在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
  但有的时候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能。
  可现在要做的并不是要立刻找回自己,而是我要恢复自己的信心。
  曾经的我可以找不回,但是未来的我是怎么样的才是重要的。
  过去只可以用来怀念,但是重要的是如何面对现在和美好的将来。

来自: 豆瓣
作者: wy5151$    时间: 2012-10-21 14:29
  着书刚出的时候,
  我当年年轻,
  立马买了本盗版,
  认认真真地看了一个晚上.
  似懂非懂
  甚至一度以为因为自己买了盗版书,所以没印结局
  
  现在<他的国>都出了大半年了
  我前几天才刚刚看过
  
  突然特别怀念这个以前很喜欢的作家
  就又翻出<一座城池>看了一遍
  
  看完以后没什么感觉,
  看第一遍时觉得有意思的,再看第二遍的时候已经觉得没那么有意思了
  看第一遍时觉得迷糊的,在第二遍中已经有点慢慢能领悟到它的那一点讽刺了
  
  有的时候觉得身为读者是一种挺可怜的身份
  就拿韩寒来说吧
  他从前到现在,总是说自己是随心所欲玩文字的,
  他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但是作为读者呢?尤其是他的书迷
  对待他文字的那种认真,甚至说是虔诚
  这种反差是相当大的
  
  是可怜么?
  有点吧,毕竟总觉得自己眼巴巴的瞅着人家不稀罕的
  是可悲么?
  也算不上吧,毕竟是自己喜欢,坚持的事情。
  
  什么事情都不适合深究,
  想得多了自然就容易钻牛角尖
  给自己找不痛快。
  
  但是读书人,又有几个能想得开的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咕噜咕$    时间: 2012-10-21 14:29
  这本书......没有结局。
  的确是韩寒的风格,但是并不是我想要的风格。
  那当然,作者都按读者想要的风格去写,要岂不是要活活把他累死·~~哈哈
  
  额.....这本书,算还好啦~~~有空可以看看~~

来自: 豆瓣
作者: aspiRe$    时间: 2012-10-21 14:29
  总觉得看着看着就分不清个现实与虚幻
  关于他们的公寓后面那片林子,我莫名的很喜欢这段描写
  也许会感到纠结甚至荒诞 但是这种游离的感觉正是逃避压力所需要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jepeux$    时间: 2012-10-21 14:29
     出国不过两个月,总觉得自己还那样惦记着中国,总是觉得自己挺爱国的,可是真读到这样的文字才觉得,原来我对中国已经没有切肤之痛了。
     在中国,每天都发生的荒诞是可以让人每天都有能生出讽刺的,这确实是不同寻常的生活。《一座城池》看得出来,不是精心写出来的东西。但是在这样戏剧化的生活中,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作者写出这样的东西,并且有读者喜欢,确实不会很难。
      现在这些离我好远啊!

来自: 豆瓣
作者: 一夜之$    时间: 2012-10-21 14:29
      从来没有读过韩寒的任何文字。直到前一阵机缘巧合看了这本书。刚翻几页才明白了韩寒为什么会经久不衰的玄妙。很对年轻人的口味,很对市场的口味。几乎从头笑到尾。看《明朝那些事》时也没笑成如此。后来讲给朋友听,朋友也从头乐到尾。结尾还不错,但不是每个人都看得懂,有些故弄玄虚。答案不到最后一刻,没人知道。

来自: 豆瓣
作者: 自然卷$    时间: 2012-10-21 14:29
    刚看笑到不行``特别是健叔  很生活的一个小人物. 还有就是里面那个被误会的漂亮女孩让我心疼` 小时候喜欢张扬 结果让嫉妒的人害了 到处说她不是处了  直到跟个误打误撞的男人结了婚 所有人才知道真相 虽然她的事只是个小片段 但我可以想象到 顶着那么大压力过一辈子 以为找到真爱 其实只是那男人 一时的冲动  美女就是这样 虽然很多人喜欢 可真正把你看成比自己还重的却没有.

来自: 豆瓣
作者: 火星人$    时间: 2012-10-21 14:29
  剧情里面的画面不讲究,有些破败,有些黑暗有点凄凉。
  
  同样也能看到他还在讽刺社会。
  
  但是,确实有点牛逼,说不出来的感觉。

来自: 豆瓣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