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小牲口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书虫百变
时间:
2012-9-18 14:13
标题:
小牲口 - 书评
《小牲口》故事背景发生在北京的一所普通中学,主人公耿穗穗是个普通的十二岁女孩,作者用近乎残酷的写实笔法,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初中生的成长轨迹。 耿穗穗是个简单的女孩子,她有着十二岁小女生常有的小毛病,比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9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小米$
时间:
2012-10-20 12:10
只读到第五页,我已经是泪流满面
从没有一本书让我有这么大的共鸣
我的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三前的经历,交杂在一起,与这本书有着太多的相似。我的初中也是就读于一所社区中学,我所在的初中也有一个傻子。我曾经也受过全班的欺负。我也是因为喜欢上了一个男生,事情变得无法控制。
其实长大后,除了一些细节,大多不愉快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淡忘。升到高中,步入到大学的大门,换到一个新环境后,会有大量的人与事分散我的经历,让我忘记年少的不愉快。只是有一点,在那个最重要的年龄段,在那个性格养成的最重要的年龄段,经历了种种事情的我,变得敏感,小心翼翼。很多事情,至今我都无法克服我自己,无法战胜我自己。
但不管怎样,我总算是摇摇摆摆的长大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卫斯西$
时间:
2012-10-20 12:10
微博里鹦鹉史航推荐此书给大一新生,我想我是看晚了。我一般不会买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小说,这样的小说即使一万个史航推荐,我也只会找电子书来看。像我这样的恶民,其实挺多的。因为没有找到电子书,又因要买别的书的机缘巧合,我买了它,并在睡前和起床前的小段时间将其看完。
青春文学通常值得看两次,一次是正值青春,一次是青春已逝。前后两次观感往往截然相反。诸如《致我们终将远逝的青春》《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花开半夏》此类以及郭敬明的一系列作品,都是遥不可及的青春体验,对其中的精神营养,不需予以置评。
《小牲口》让我想起儿时读到的一本儿童文学《非法智慧》其中的几个章节,类似校园暴力的描写我至今仍印象深刻。我倒不愿意直面这样的情节描述,只是它们让我想起了很多我自己的青春,所以我才愿意写下这些话。
很多人沉迷青春文学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内容与自己现有生活完全不沾边,二是反之。前者提供意淫素材,后者提供怀念凭据。此书于我基本上属于后者。《小牲口》中的灰色地带,其实描写得有些可怕过头,我相信每个初中都逃不过这些委屈苦闷眼泪慌张,但多数回头想起可轻描淡写一笑而过,少数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人生。十二三岁的孩子品性还未成形,对他们的评价只能是暂时的。耿穗穗也无辜,也可恶。渴望得到肯定与被爱的孩子,很容易得到与期望恰恰相反的待遇。他们太诚惶诚恐,太害怕被抛弃所以卑微迎合,她被信任的人背叛,也背叛信任的人,放低姿态时间久了,就很难再高起来。
这里被踩在脚下的孩子,如同被割掉喉咙,失去反抗辩解的本能。世上最痛苦的事情是无法表达,喜悦无法表达,痛苦无法表达。耿穗穗在父母陪伴下向班主任反映情况,但她的语言没有任何力量,她甚至讲不清她究竟遭受了什么。这是她的痛苦,也是她的悲哀。
艺术必定是高于生活的,它要将事实刻画得更鲜血淋淋才更容易引起警醒。阅读过程中我一直以为宋斯文脑海中的嘎巴嘎巴声会引发他最终的爆发与反抗,但是作者给他的爆发却是死亡。他死了,他的冷漠妈妈表现得太有人情味了,反倒不真实。结局李大伟的萎,耿穗穗与赵博的和好,来得突然来得刻意,我不喜欢这种刻意的逆转。不是说要矫情地将悲伤气氛渲染到底,而是即便要圆满,也要考虑伤口愈合的程度和时间。
阅读中我频频想起我自己,想起我的初中,想起很多类似李大伟张扬陈静郭婷之人做的类似之事,都是孩子而已,如今一笑置之。
来自:
豆瓣
作者:
贝贝+$
时间:
2012-10-20 12:10
大概几个月前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黑客与画家》,其实就是那个大牛的吐槽文集,相当愤青。当中就有说到学校生活,是相当鄙夷啊。如果说这本小说是情感上上的宣泄的话,那么那本书就是理论上的详细分析了,所以,我被说服了。
实验室大老板给我们讲座,说文革的时候让他到农村去插队,他虽然不确定自己一定会回去,但是他相信他和周围的农民不是一样的人,这就是他的信念。
小学生最可怜,处在学校生活的初期,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所以书里面的悲剧不可避免,怒其不争的是太苛责人了。《蝇王》,还有之前看过有部电影就是讲小孩的暴力的。
相比来说,大人的世界是相对好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请把我$
时间:
2012-10-20 12:10
网上找不到全本,也没条件看实体的,也不想折腾了,这本书就放下吧。
说句实话,这么残忍和血淋淋的现实架构在小学生身上,真的挺震撼。
这些勾心斗角,欺负弱者,人性的邪恶,如果是放在职场,官场,成人的世界,可能就没那么有反差,有对比,有震撼了。人们对于社会上的种种勾心斗角似已习以为常了。但在我们的印象中,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美好的,不会有这么多邪恶的想法的。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也那么势力了,那么世俗了的时候,是不是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心,信念崩塌了呢?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蝇王。也是借助一群孩子在荒岛上本性爆发的故事警醒这个世界的邪恶。
所以我就想,这本小牲口是不是也在说,人性本恶?
是的,或许是的。这些小孩好像天生就知道怎么欺负人,怎么排挤人,怎么让人难堪,怎么争夺权力,怎么上位。
那个原本单纯的女主角叫啥名我忘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在一点一点的学会反击,学会报复。丢掉了自己的纯真。
所以,你也可以说,这本书实在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就是因为我们社会的这个大环境给了我们太多邪恶的反面教材,让我们觉得【如果不像他们一样邪恶,就会无法生存,就会被人欺负,要早点学会这些手段。】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我真心不知道。或许最后作者找到了点什么东西,让这个世界变得不那么糟糕,让这群孩子又恢复了和谐。
我相信,世界上是有这么些东西存在的,即使我没看到结局,但我就是要固执地相信作者或是人类,有着美好的内心。
来自:
豆瓣
作者:
晓走$
时间:
2012-10-20 12:10
作者冷静地叙述一切,让自己完全置身事外。然而耿穗穗的遭遇,若没有亲身经历过,怎么能够写得如此抽丝拨茧,一针针地扎下去?
成年人会因为身份阶层金钱权利等等原因而选择交往的对象,孩子应该无论彼此地相互玩耍,因为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简单的,没有被物欲的世界熏染的。如果年少已经开始恃强凌弱,博爱真的只能成为乌托邦的专用词汇了。
这样的故事在真实生活中到底占多大比重?恐怕不是最普遍的,但也绝不会是极端特殊的。青春期的孩子,敏感纤细,大多不会把这样的经历说给长辈,这并不代表没有发生过。 同样花一样年纪的同学啊,你有什么权力践踏我的尊严?你又怎么舍得语言和拳脚并用将残忍伤害一刀刀地刻在我青春的纪念碑上?
来自:
豆瓣
作者:
Hey!
时间:
2012-10-20 12:10
如果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当我为人母的时候,我想我会觉得很不解,因为那时我一定已经忘记了,像宋斯文或者郭婷这类人一直存在在我整个初中三年时光。
一开始,我连对他们的注意都不曾有。后来,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总是要把他(她)的书包扔到垃圾桶,不明白为什么总是不反抗,甚至连泪水都没有,从来不会去告诉老师,从来不告诉家长。我记得她的书包总是被扔在垃圾桶,我记得她走路总是努力延边走,我记得她从来不说话不和别人在一起,不做作业不举手不抬头,可是她还是和我们在一起了整整三年,我都忘记了她叫什么。
谁都知道,初中学生暴力是必定存在的,如果你不是那个百里挑一或者千里挑一被他们欺负的人,那么你就该庆幸,至于被欺负的人怎么怎么可怜,你完全不会在意不曾在意,甚至有时候会成为嬉笑的一份子。
我不知道叛逆那几年,我对妈妈说了多少谎,忘记了收到多少情书,不记得谁偷偷打电话到我家,也记不起我有没有和别人接吻过。我只记得,初中真的很洒脱,翘课也好,顶撞老师也好,永远坐在最后排也好,或者是上课只会传纸条。
青春原来是残忍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小七小$
时间:
2012-10-20 12:10
我开始是在手机上看这本书,那天晚上我放下手机后,静默地看着漆黑的天花板,希望在黑夜里找到那一丝光明。
第二天我就在当当上买了这本书,但买回来后迟迟鼓不起勇气看完。
我不知道我怕什么,各种杂乱的想法在脑中挥之不去,这个真实到残忍的故事,秒杀了我对校园暴力的认识。原来,心灵暴力,比任何暴力都可怕。
在耿穗穗看来,她是一个好学生,她应该在同学与老师的羡慕及宠溺中度过自己的初中生涯,可就因为任何初中生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喜欢一个人,被朋友出卖,被同学嘲笑,被李大伟他们侮辱、孤立,被老师放弃。这些接踵而来的都是一个十一二岁女孩所要面对的。
她想到过反抗,我也曾替她握紧拳头,可是,她没有,她不敢正面反抗他们,怕招来更加变本加厉的灾难。她选择忍受,屈辱的忍受。
她不敢去学校,对母亲大吵大闹,但晚上躺在妈妈的怀里流着泪幸福的睡去了。她希望天永远不要亮,因为天亮之后,她的天就黑了。
妈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有的父母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眼中的大事真的会是大事。
当耿穗穗以为老师会是她的堡垒的时候,换来的只有成长。班主任刘福,在班上象征性的批评了李大伟一伙,又给了李大伟一个职务,认为他会改邪归正;女老师马燕,耿穗穗把她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什么事都给她说,但对马燕来说,耿穗穗只是自己无聊时的聊天工具;校长,耿穗穗鼓起所有勇气去向校长告状出了办公室的门,她就忘了那个胆怯的小女孩是谁。
社会上所有的力量都无法关注到这群小孩子身上,认为他们能有什么事。但错误是无法挽回的。宋斯文的跳楼,让这些所谓的大人无所适从,惊慌失措。他们无法想像一个初中生为什么会跳楼,就因为和同学之间的不和谐?
是的。大人,看到过很多社会上的阴暗面,甚至自己就在做这些事情,他们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可初中生,正是在分辨丑与美、善与恶的年纪,一些事情,在他们看来是无法解决的。
宋斯文得想自己的办法。
他的办法有点极端。
但这是他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在宋斯文跳楼之前,李大伟因为“强奸未遂”被学校处分。初一(二)班的孩子和他们的班主任刘福看着荷韵儿的父亲冲进教室捉住李大伟就揍,看着“李大伟政权”瞬间被推翻。李大伟,初一(二)班的班霸,欺负的耿穗穗不敢上学,逼得宋斯文跳楼的坏学生,也只是个孩子而已。他在大人面前,显得那么渺小,那么不可抵抗。
等到耿穗穗升到初二,所有的事貌似都尘埃落定:刘福退休换了个年轻漂亮有活力的新班主任;李大伟离开了;全班的学生都选择忘记了宋斯文这个同学;而她,在一次走错教室的时候,可以面对赵博,还能相视大笑。一切都显得很青春。
但我知道,耿穗穗的笑,不再和刚开学时一样了,她的笑变味了。她学会了伪装。
《小牲口》这本书,残忍的撕开了青春外面那层华美的装饰,把人们选择遗忘的东西强行摆在面前。
我敢说,这本书可以拯救世界。
来自:
豆瓣
作者:
特立独$
时间:
2012-10-20 12:10
突然想起几年前看过一本书,叫做《小牲口》。书呢,就在“附近”,只不过像“平时”一样,已经很难找到了。于是就百度了一下。竟然发现好多人都有过像耿惠惠一样的经历。细细想一下,我们的身边也曾经或多或少的有过耿惠惠,宋斯文;或者也曾经成为过耿惠惠和宋斯文。 在此,首先我为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校园冷暴力而庆幸,再而我为我曾经或多或少参与过这样的校园冷暴力而感到羞愧。
首先,先大概交代一下剧情{耿穗穗喜欢上了一个坏学生,当同学赵博知道她喜欢另外一个男孩时,潜意识里受到了伤害,联合同学去加倍报复她。小说脱胎于1985年出生的丁丁中学时的私人日记,丁丁从初一起就将不愉快的遭遇记在日记里,耿穗穗的原型来自她自己,最初是为了“泄愤,只想解恨,写出那些干坏事的孩子的邪恶。”}
当然小说里的邪恶远远不止于此,小说里的受害者也远远不止于此。也当然我所说的校园冷暴力也不是狭隘的指因为这些少男少女的感情触动引发的事情。 还记得曾经的班上谁谁是“假大闺女吗”?!谁谁是“傻子”吗?!谁谁是...?! 当年的我们或有意或无意的去取笑和孤立伤害的那些人,我们可曾去想过他们心里有多么的痛苦,他们又是多么的恨那些压迫他们的人和那些对他们的遭遇或无动于衷,或带着玩闹的样子参与的那些“同学”。
记得《小牲口》这本书真的不算太长,但是当时我真的看了很久(虽然我这个人一向很懒,但是通常看一本书的时候还是会速战速决的),因为太残酷,也因为一种于心不忍。被那些“坏学生”欺负的人,向父母得不到理解的哭诉,被老师不闻不问的求助,被周遭的人变本加厉的羞辱,他们有多少时间一个人在世界的一个无人的角独自哭泣,独自愤怒。 但是回到集体的时候,仍是存着幻想,幻想着“坏学生”们突然变成“好人”了,所以谄媚的讨好的笑着,然而结果却是越来越糟糕。
“大清早”的,不太清醒,也写不出太多了,反正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或许作者想传达的是被校园冷暴力的是小牲口,然而那些冷暴力的制造者才是真正的牲口,那些没有在牲口们最晦涩的年代里给予过帮助的父母,老师其实也只是大牲口罢了。
其实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乏黑暗,即使是在最神圣的地方的最纯洁的人之间。
来自:
豆瓣
作者:
IloveO$
时间:
2012-10-20 12:10
虽然书中有一些情节我没有经历过,但我知道有过甚至正在经历这些的同学不在少数,也许当初,在我的同学中,就有人经历过这些.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属于耿穗穗、李大伟、宋斯文、郭婷……,而是属于书中未提到的大部分同学,同时也是作为旁观者的同学们.旁观者清,也许旁观的同学们知道孰是孰非,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站出来,而是一再沉默.连老师家长都在沉默,更可况年少无知的我们呢?没有人打破沉默,于是我们就沉默到底.许多年后,当我们成为家长老师时,当我们在社会中面对相似的情况时,我们会沉默吗?我们会想起当初自己的沉默吗? 此时,我只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来自:
豆瓣
作者:
fat-An$
时间:
2012-10-20 12:10
花了一小时看完。但整个晚上都在想这本书,整晚,甚至睡觉都在想。
因为,我在书里看到了自己。别误会,我不是耿穗穗,我也不是郭婷,我没那么悲惨。当然,我不是陈静,这是我最讨厌的一个角色,有着所有最讨人厌的好学生的特点,虚伪,自私,利用人。我也不是李大伟和张扬,我没有那么嚣张。
我是谁?我是书里没有名字的一个角色,我没有被任何人欺负,也没有欺负任何人,我只是旁观,我看着班上的同学被欺负,我从来都什么都没有做,甚至附和过一两句。
人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冷漠和自私的?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吧。初中时我成绩不好不坏,老师不讨厌我不喜欢我,我就是这样尴尬的一个角色。很奇怪,小学的所有老师几乎都喜欢我,高中时我成绩好了,老师也都喜欢我,可是这所有的喜欢都没有初中老师的冷落和无视对我的影响大。我的初中老师和这个班主任很像,又不像。她喜欢班上的好学生,讨厌坏学生,对我这种不好不坏的,直接无视。那时班上被欺负的很惨的一个女孩子,她不喜欢,我记得有次班上有个班主任喜欢的男生扇了这个女生一巴掌,女孩去告状,班主任竟然没做什么,只是让那个男生象征性的道了歉。还要多过分?昨天我看完这本书后,我突然好想联系这个女生,我想问她,你会原谅那些欺负你的人和班主任吗?后来觉得这是揭人伤疤,还是算了吧。但如果是我,我不会原谅。高考完后班主任在我们群里的通告说让我们把自己考上哪里短信告诉她,我无视了这个通告,我为什么要告诉她,她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对学生们造成的伤害,即使是不在意的忽视。因为这个,我永远不想原谅她,永远不想再见她。
来自:
豆瓣
作者:
BoBi.L$
时间:
2012-10-20 12:10
这本书是在蛮久之前看的了.
非常有意思.
让我想去很多青葱往事.
我建议不单单是我们即将步入.正在经历.或者才经历不久的人看.
也是一本可以跟家长分享的书.
让他们了解我们当下这个世界.
也是挺富教育意义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涟年—$
时间:
2012-10-20 12:10
初一那时候,我依旧按照小学的模式来生活
小学那个没有朋友,孤芳自赏的模式
加上住宿........
最后沦落到万人嫌....被人整
有一次上铺的女生把一只死蟑螂放在我的床上
有一次同宿舍的女生在我的沐浴露加料
。。。。。。。
后来不知道什么事
我改变了..
以前总觉得别人不好,都是别人的错
但,反过来想想
我确实很讨人嫌...
我开始将所有错都归于自己身上..
人缘也变好了......
但是我活的很累。。。
然后
我转学了。。
开始戴面具做人了
然后一切都好了........
不累也不烦
友谊:就是知道你带着 面具 ,不揭穿你,还既往如故的和你在一起
真友谊:以上模式相互性...
来自:
豆瓣
作者:
Fiona.$
时间:
2012-10-20 12:10
几天前偶然在友人家翻出了这本书,昨夜花了几小时看完,越看心口越堵得慌。今天在网上搜索《小牲口》,看到“残酷青春”四个字,才恍然,难道这个被归类为暴力美学?不不不,我不能认同,倘若这样,刻板印象将先入为主地侵蚀掉你对它的一切印象。我以为,《小牲口》更像是80后的一步内心成长史。至少表面上,这是一本适合长大了的80后看的小书,而不是给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阅读的,因为他们的生活需要经历,然后沉淀,然后才是思考和旁观。
我从小到大都是优等生,而且是老师和家长眼中优的不能再优的孩子,但从主人公那个懦弱胆小缺乏父母有力支撑的孩子身上,我竟然也恍惚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
我和耿穗穗都是敏感的孩子,从小都在姥姥家长大。我小时候没有被玩伴欺负,因为我几乎不出去玩,没有什么玩伴,所以不会像耿穗穗那样被小朋友欺负,而欺负后又没有人给她出头。上学时,我是强势的,但却依然多情而敏感。成长的内心体验,那些发生过的哪怕再小的细节,被欺骗、被嘲弄、被欺负,在孩子的心中都像一座大山,好在,我比耿穗穗勇敢,我翻越了。无论那些经历,给长大的心灵留下了什么。
我和耿穗穗都是爱检讨的好孩子。我们都相信人的纯真和善良,在任何“逆境”中都希望自己能完美,获得美好的评价,满足小小的虚荣心,为此,我们经常把错误都归咎于自己的不当,轻易原谅别人的无知和愚蠢。
我们都体验或眼见过老师或者大人口中的“坏孩子”,尽管我们无法那时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那么放肆那么坏,但我们都清楚,我们不是一类人,即便现在我们更加宽容了,我们依然不是一类人。
《小牲口》是一代过来人的对久压心口的某种情绪的总结,我们总希望抒发以后能够畅快的呼吸,但往往,却又一次撕裂了伤口。但看完本书我想说的和丁丁在后记中提到的一句话类似,究竟是谁让这些孩子误入歧途?成人社会该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做怎样的引导,又负怎样的责任?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有一点要记住,无论几岁,孩子自己,是不会把自己当做孩子的,他们在事情当中,在大人们介入之前,只要主角是孩子自己,他们永远就是那个世界的主宰。而大人们,决不能把孩子的诉求当做是小孩子的无理取闹,因为孩子,可不单纯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惜。$
时间:
2012-10-20 12:10
它的内容吸引我,可是它的文笔不怎样。试着读到(5),内心又有点疑惑,80年代中期就有那样的男生了吗,很少有一见到就骂别人是变性人和满口脏话的男生吧,现在当然有另当别论。
来自:
豆瓣
作者:
亢蒙$
时间:
2012-10-20 12:10
这本书可以看作是既现实又梦幻的校园文学。它现实是因为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学校园的残酷和黑暗是确实存在的,而它的梦幻则因为真正的生活里苦难不会这么轻易结束——往往会继续扩大化。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勾起了很多上学时期的往事。暴力、邪恶和狠毒是永恒的校园三大元素,没有一个学生没有经历过这三种充斥在学校的恶魔般的气体。也许中学时代的老师觉得校园一片和美,同学们个个都是乳臭未干。殊不知即便是小学,和女生上床下课把男生胳膊撅折了的大有人在。我们的校园文学往往只关注不痛不痒的所谓早恋和青春期的迷茫、彷徨。也许那些傻逼作者在书写那些傻逼小说时还处于臆想的少年少女稚嫩的小心灵中,在他们把这些软塌塌的书籍放到书架上时,离他们最近的那所学校里可能刚刚有个孩子在厕所被殴打得肋骨插穿了肺。
作者丁丁长得很漂亮,不知道上学期间有没有被坏孩子捏过小屁屁。
2010年11月10日
来自:
豆瓣
作者:
甜品女$
时间:
2012-10-20 12:10
看到这个书名,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不美?不友善?甚至还有一点暴力倾向?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很久没有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了,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时停顿一下,吸入足够氧气以保证心脏有力气支持下一章节的阅读,但我仍然要说,这是迄今为止我所读过的最真实的青春小说。
故事发生在北京的一所普通中学,主人公耿穗穗是个普通的12岁女孩,有着12岁小女生常有的特点,比如爱虚荣、好幻想之类。耿穗穗又是一个敏感脆弱的女孩子,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她曾满怀热情,掏心掏肺地希望成为大家的朋友,结果却被朋友出卖,被同学孤立,并经历了残酷的校园暴力事件。在校园暴力中,耿穗穗是受害者,但也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著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说:“校园暴力是一种可以传染的‘病毒’…… 孩子非常容易从受害者变成害人者,因为他们既想摆脱困境却又常常是非不明。”在《小牲口》里,就存在这种受害者和害人者的角色转换。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暴力是对肉体的伤害,更是对精神的伤害——挖苦、讽刺、嘲笑、谩骂、隐私被议论……这类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将孩子的自尊心摧毁,甚至同学的一句否定就足以让他们的世界日月无光。
我想,书名叫《小牲口》不仅仅是因为同学以“鸡”、“狗”来称呼耿穗穗,也不仅仅是因为耿穗穗在心里把骂她的同学叫成“狗”或者“猪”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么像横冲直撞的“小牲口”啊,他们精力充沛、无所畏惧,而他们懵懂得又不太明了善恶的界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温暖的‘小牲口’”,丁丁说。
初一(二)班的“好”“坏”学生阵营泾渭分明,陈静、白雪和耿穗穗都属于初一(二)班的好学生行列,但因为陈静把耿穗穗对张扬有好感的事情曝出来,耿穗穗在好学生阵营就无法待下去了,她被一帮“坏小子”骂为“鸡”,这里,而她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来自:
豆瓣
作者:
~Thorn$
时间:
2012-10-20 12:10
看过这本书,我有些庆幸,庆幸我所在的学校没有这般勾心斗角,没有这般血腥与恐怖。当初是充满期望读这本书的,因为这名字——我想知道初中生活是如何的。曾几何时,我期望我可以有耿穗穗那样的纯真,也期望有那样一个好同桌……但,现实不可能是完美的。小牲口,简单的封面,简单的名字,谁能知道我们简单中的无助
来自:
豆瓣
作者:
☆$
时间:
2012-10-20 12:10
我们是人,但也是牲口。而那些小小的却有着一副残忍面孔的,叫做小牲口。
前天晚上睡不着,肚子很饿,可是看看腿上的肉,想想算了,还是不吃了。想起去菜园坝买了很多书,还有几本没看,就挑着看看吧。然后拿着一本鲜红皮的书躺在了床上,那本书就叫《小牲口》。
我一口气看完了,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甚至怀疑那本书写得是我。照着我的人生在写。
那本书写的是校园暴力,也可以说是当代孩子的缩影,在书里我看到了我自己,看到了小学的同学,看到了初中的,高中的。一个个生硬的嘴脸,最后我哭了,我以为我忘记了那些苦,但其实我全都记得。
小时候的我,瘦瘦的,脏脏的,有很严重的鼻炎,总是拖着长长的鼻涕。也许因为这样,我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别人欺负的对象,而且我没有朋友。到了学前班,我有朋友了,但是只有一个,而且班上的人都不让她和我玩儿,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甚至不了解我,不知道我的内心就扼杀了我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权利。
小学我以为会变好,但当我走进1年级6班开始我就知道我错了,那里面坐的几乎全是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孩子,他们穿着干干净净的衣裳,梳着好看的发髻,谈笑着。我迟到了,在他们的注目礼下我坐在教室最靠边的位置上。一直心不在焉。我在那时候就有点怨,为什么妈妈要送我来这种学校。堆满有钱人的学校。
然后我的噩梦开始了,这六年,让我生不如死。没人理我,没人愿意和我说话,我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想些天马行空的事。记得我以前说过一个小插曲,我一个人站在走廊边看着楼下的人群,这时候同班的一个女孩儿过来问我要不要一起去跳绳,我当时真是受宠若惊,想忙不迭的答应,可是她突然从头到尾审视了我一遍,最后吐出一句“算了。"然后我又只能看着楼下的人来人往。
我曾经想把希望给予老师,可是那是不行的,我从不做家庭作业,成绩总是在及格的边缘。为什么?我想我是想得到他们的注意,让他们知道有我这么一个人。可是他们对我更加不屑了。每个人都用鄙视的眼光看着我,我有时候真想住在一个洞里,像蜗牛一样,不用被别人注视。有一次我不晓得因为什么原因被叫去办公室罚站,站在班主任的桌子前哭得泣不成声,然后班主任说让我站开,他要批改作业。我就站开,站在隔壁班的老师桌子前,不一会儿那老师来了。看我一眼,使劲把我往边上一拨。然后说“让开!啧啧。”做出一副很脏的样子。我现在都记得她的嘴脸。
我总是被班上的男生打,而班上的女生都无视我。可是我和书里的女主角不同,我从来都不是软弱的人,他们打我,我一开始都是忍受,最后受不了了,就和他们对打,可是每次老师都对他们过错轻描淡写,对我严厉批判。要知道是他们先来打我的丫。这些都没什么,我挨得过。
可是女生的心眼让我实在佩服,六年级,我被选入合唱队,其他班的孩子不认识我。就那么突然的我有了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突然不理我了,然后在一次活动里我听见了,听见我们班合唱队另外一个女孩儿对她说“你不要和她耍,她有病,要遭传染。”我瞪大了眼睛,才发现,原来从小学开始女孩儿就有了心眼儿。真可怕。
我过着这样的生活,文具总是不见,书包老是被画花,板凳也老是有钉子。可是我还是挺过来了,因为有小天使,有两个旋儿。他们也许并不会知道他们对我来说多重要。就像从乌云里射出来的阳光,我感激不尽。
如果不是那件事我也许还会那么自欺欺人的过着。那件事我说了很多遍了,就是老师搞什么全班最讨厌的人不记名投票,我上榜了,第二名,也是榜上唯一的女生。老师让我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我什么都说不出,只是很伤心的哭了。直到下课都还在哭。在这里我要谢谢一个男孩儿,那是我那时候的同桌,好像外号叫圆明园?他还安慰我说,他没有投我。在这里谢谢他。虽然他早就不记得了。呵呵。
后来我知道,原来小天使投了我。我摸不清她的心态。我也忘记我投了谁。反正除了那个说我坏话的女孩儿其他的我都不讨厌,只是非要写三个就随便写了。但是我清楚其他人写我都是真心的。
那段时间压力很大,家里继父和继父的孩子对我很糟糕,每天我都生不如死。从那时候我就开始计划我的死亡计划。我看了很多资料,试过很多方法,他们说脑充血会死,我睡觉的时候就倒吊着,可是吊着掉着居然睡着了。他们说割腕会死,我就把小刀藏在被窝里使劲儿割,藏在书包里,因为我不上体育课,那时候我也割,可是只是划破皮的流血,总是割不到血管,可能我怕疼吧。最后总结出,还是煤气死比较好,那时候我很无知,妈妈送我到门口就又进去睡了,我观察了很多天,一般我妈要9点多钟才起来,所以我有两个半小时去中毒,我悄悄走到厨房,吧通风口都封起来,然后打开煤气。静静坐在地上,很高兴的想,我终于要死了。真是说不出来的快乐,当时真是一心想死,而不是想那些失恋了的随便喊喊而已。我当时只有11岁。小孩子的脑筋很死,想死就是想死,无论如何都要死。
我记得当时闭上眼,觉得眼前落英缤纷,鸟语花香,有一条小河,那儿就是天堂,我在那里有很多朋友,我们一起丢手绢,一起捉迷藏,想着想着我就笑了,我开始回忆我短短的人生。我突然想起一个画面。那时候我在学校擦桌子,还没有加入合唱队,我从来不敢在别人面前唱歌,四下无人我就唱起歌来,巧的是居然和书里的女主角唱得一样。多拉A梦的主题曲。
“如果我有仙女棒,变大变小表漂亮。还要变个都是漫画巧克力和玩具的家;如果我有机器猫,我要叫他小叮当,竹蜻蜓和时空...”
然后我们班一个班花级的人物冷不防的出现在我面前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说“呀!你还唱歌丫?!啧。”然后走开了。本来我是笑得很开心的在唱可是我的表情一瞬间黯淡下来,边流泪边擦着桌子。没有任何人看见。
大概过了半小时,我的头脑已经迷糊。突然,门响了,我妈居然起来了,这是怎么我都想不到了,她吓坏了,我锁了门,她打不开,我叔叔直接一脚踹开。然后给我一耳光。美誉其名是为了散毒气,其实我知道他很气,气我这样害得他不得不把自己厨房的门踢烂。然后我姐姐出来了,插着手站在门边,用冷冷的眼光看着我说“要死自己去外头死。”
这就是那次自杀的经过,后来我们搬出来了,我不去学校了,考试也是一个人考的。后来后来,我们反反复复,出去又回来,总之,现在家里人对我不错,只是有时候我会看见那些笑脸一转过去就变得面无表情。
上了初中大家都懂事了,没人欺负我了,甚至他们根本不会猜到我有这么一段历史。我尽量让自己笑得很开心,没心没肺的笑。
我之所以说我总是能看透别人的想法,知道为什么么。因为我看多了,我小时候做过最多的事就是看别人,不说话就那么看着,有时候看到,两个好朋友在座位上聊得很开,结果另一个到了厕所就狂说那个的坏话。看到班上的调皮大王,也就是经常打我那个,一副落寞的表情,其实我知道他和我一样,所以我不恨他,我知道他也只是想得到别人的注意,对他我更多的是怜悯。我看到一个平时很阔绰的人有一天偷了我的钢笔,我没有要回来,在这个小小的圈子里,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烦恼,他们虽然单纯可是也很复杂,因为我从来没有加入那些圈子所以总是一副坐看苍生的表情,他们的烦恼我看到了,可是大人们却看不到。
看多了,难免身心疲惫,我不是圣母,只是懒得参与这些东西。
我说我保证没对任何人产生阴暗的想法,没嫉妒过任何人,如果讨厌那个人我就不会和他来往。坏话,当着那个人的面我也是这么说得,不会背地里小动作。可是没人相信,每个人总是以那些想法去猜测别人。人本善良,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善良的,只是每个人都这么猜来猜去,最后大家都有所保留了。
所以很多人说我装,装纯洁,装高尚。我不懂,这有什么好装的。我从来没认为我纯洁,我高尚。我只是做我想做的。错了么?我看见初中被欺负的女孩,就像看见我自己。我怜悯她,我希望她振作起来,我烦那些混混,拿着父母的钱来浪费时间,我也烦那些满脑子只有化妆品和恋爱的女孩儿,难道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忙着说别人坏话,忙着打这个,打那个?
我看到了一群群小牲口,可以说他们残忍,没想法。也可以说他们可怜,随时会死去。
我觉得好像我也听到了羔羊的哀嚎。
最后我发现我们都是狭隘的,被圈在一个并不宽敞的围城里,彼此猜疑。可我们从不知道,世界那么大。而自己只在一个小小的围城里。那扇门是开着的,却没人出去。
来自:
豆瓣
作者:
Romand$
时间:
2012-10-20 12:10
从没感觉生存是如此难受的事情
像是被扔进了缝隙
拼命挣扎的少年
灵魂被别人嘲笑的感觉
小牲口里有真实的缩影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懵懵懂懂 不明是非的年代
站在角落嘲笑 或是被嘲笑在角落里
每一种都痛苦
经年之后 当初的一切将会是多么令人后悔
来自:
豆瓣
作者:
lilicy$
时间:
2012-10-20 12:10
这本书写的是小时候,可是女孩长大了还是会被男人欺负。。。。连抢个出租,到超市排个队都会。。。要是身边有个人高马大的男人这些事就诡异的不会发生。尤其是在中国这种欺软怕硬从来没有过绅士但常出土匪的国家。真想弄个万人坑,把那些势力的欺软怕硬的贱男贱狗们都埋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弗侬小$
时间:
2012-10-20 12:10
师姐在秃头和尚的大力支持下 完成了这部让我看完了有点挠心的作品
丁丁姐不愧是戏文的
以前看过日本的各种青春残酷作品 动漫 电影 小说
没想到我们的祖国不仅与时俱进 反而超越了 niubility啊
直接幼齿严酷了 ……
看了有一年多了 现在想起来印象最让我深刻是那个小胖子 宋什么文
杯具的造型
杯具的母亲
杯具的结局
华丽的一跃而下
来自:
豆瓣
作者:
枚里$
时间:
2012-10-20 12:10
还没看这本书,但是光看简介就觉得害怕。很早以前就发现小学教室里孩子们不自知的残酷。高中的一场讨论之后也开始相信“人性本恶”。于是对于小说、电影里的好老师、好父母,对于后天良知教育分外感激。
从前的理想就是当个温暖爱心强大的小学老师。
现在只是害怕。面对这种天然的残酷以至残暴,我觉得我没有力量没有方法去想着改变它们,以至无法面对。
什么时候能颤巍巍但却眼神坚定地翻开这样的书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AlisOn$
时间:
2012-10-20 12:10
读这本书已有一余年。还记得当时的感觉,定定地坐在沙发上,不能言语。
许多人看见校园暴力,都不屑地说,啊啊,怎么都不反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懦弱造成的。
我想,在这一切之前,穗穗都是这是这样想的,我一定会反抗到底!
但是,她毕竟是个小孩,不孰轻重,不知道哪样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在这个小小的社会里,她看到了,真理无用,邪恶当道,谁的拳头大就是胜者。
她不会像赵博一样,像泥鳅一样。
她千万个希望,自己能举起拳头,打败他们。
但是,她又十分担心,自己肯定打不过,到时被欺负得更厉害。
她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想要的。
于是,她尝试想这个社会的规则靠拢,对李大伟媚笑。
于是,她选择逃避。牺牲了自己的尊严。尊严又算什么呢?!
其实,她只需要有个人能聆听她,鼓励她,哪怕一句,她的拳头便有了勇气。
但谁又能同情她呢?明白她的心情呢?知道之后又不会对她失望叹气呢?
她也害怕别人知道后,自己仅存的一点儿自尊也失去了。
于是,在自己微小的空间,执着地保留着自己的尊严。
希望有人理解却害怕无比的矛盾心情。
就像每一个受害的孩子,有着自己的方式,选择了自杀,选择了逃避。
像我,当时,选择了逃避。后来,乱打乱撞地,打败了别人。
想起了朋友一句话,对于学校**那帮女生,你若要反抗,一就打败她们,否则就要被她们拍裸照。
代价太高昂,孩子畏惧了。
那就是,这个社会。
其实,说到底,孩子需要一个聆听他,明白他,看得起自己的人。
但是却害怕要放下自己仅存的一丝自尊。
于是,他需要一个人,在那个人面前自己能夺回最后的自尊。
那就是,自杀的原因。孩子们的“反抗”。
来自:
豆瓣
作者:
笑面三$
时间:
2012-10-20 12:10
人生中总是有些记忆是不敢面对不敢回忆的,不是因为回忆本身不堪,而是因为回忆中的那段自己的形象连自己都不能接受。
在孩子成长到青少年这段时间中,由于心智还没完全成熟,荒唐事是无法避免的,互相伤害是大多数记忆的主题。挖的话大书特书的题材会非常多,但古今中外写这类题材的作者写青少年或青年的题材要远远比孩提时代要多得多,原因就是很难。
要描写过往的自己,就要面对那个时候的自己,你怎样描写自己,就意味着你怎样看待自己。读者一眼就能看出你对自己的评价是否是真实的公正的,是否经过粉饰,是否在YY,这对作者来说不仅需要勇气,还要有自省精神。其实这个世界上真的敢切开自己的内核呈现给世界看,并还能让所有的人都不觉得里面肮脏的人并不多,做到的人都不朽了。
反过头来人生的最初经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本来是一张白纸染上颜色都是被迫的身不由己的。所以小说的主角往往被写着写着就会和作者合二为一,不停的辩白和伸冤,无法跳出这段文字,在某个高度上来做建构。就这样一部小说一点点变成发泄过往的怨气的工具。
对于《小牲口》我只想说一点,在人际关系的描述中,陈静和白雪的关系描述成虚伪,马燕和荷韵儿说成串通,描述荷韵儿的词是老练。更不要提作者对李大伟,张扬等等人的描述。作者借陈静的口对张扬的定位。看不到作者对除自己以外的人物有温暖善意的描述,至少荷韵儿不曾伤害她吧。其实这样的定位可以从侧面看见一个势力的小心眼的嫉妒的耿耿于怀的小女孩的形象,除了年龄小跟一般的女人并无二致。当然有人说赵博阿,赵博当然是个例外,那或多或少出自小女孩对骑士王子的幻想。
在结尾宋斯文死亡后,有这样的描写“有的人是因为坚强,有的人是因为运气好。”耿穗穗的妈妈回答。
也许是真的坚强,才能在擦了当年不堪的屁股后,通过这样的话求得心灵上的平衡,可以无害到最后。
想起自己的小时候,自闭3年过,自杀也想过,也曾觉得是那么冤枉无辜,但在这些之外我还是能会回忆起一些快乐,好玩的事,一些人的笑脸,我那些不经大脑的话。真的不幸也罢,自怨自艾自以为是也罢,那些都不曾是我生活的全部,但却是深深烙印在生命中的印记,也是今天站在你面前的我的一部分,无法更改的一部分,我希望能永远死去的一部分。
来自:
豆瓣
作者:
月小羽$
时间:
2012-10-20 12:10
“小孩是,一秒钟以前还可以和你一起玩一起笑,下一秒就翻脸恨死你。
小孩是,别人打你的时候他也跟着一起打你尽管他根本不认识你。
小孩是,最冷酷无情,最学不会原谅。
小孩是,杀了人也可以无罪释放。”
小孩都是恶魔,他们没有道德观念不用遵守太多法律不承担任何责任,大人们轻易地原谅他们,因此他们得寸进尺。
我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想让大家回顾下自己年少时的校园生活。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以及一些多少有些大胆的内容,因为作为一本校园文学作品,(但确切的来说更像是一部回忆录+和谐结尾)它的主流不是积极向上的,不是宣扬光明,而是揭露黑暗。
在图书馆好奇地抽出这书时,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情,就文笔而言或许比我们大一年的作者并未能像大作家一般炉火纯青,但这书的内容远远高于任何语言的修饰。
昨夜读的时候,不得不勾起我的回忆。在我的小学和初中,大家的相处模式和书里描写的相似度也挺高的。
初二时,班级的一个平时作风很正派的男同学莫名其妙被不相识的高年级学生追打,最后落得个被抽嘴巴的下场。或许那个打人的仅仅只是认错了人……这件事对我来说很震撼,感觉自己处在一种不安全不确定的环境里,随时都会因为莫须有甚至没有理由被其他人欺负和威胁。 还有一次是发生在校外的殴斗,涉及了班中一男生,然后又是他姐姐——校外人士(号称帮派)的报复。我不知道事情是怎么了解的,但我很庆幸这与我无关。
初一的时候,我坐在教室的阳台上,在操场上玩的高年级男生莫名其妙地把排球砸在我身上。我依稀记得理由是坐在我旁边的女生是他喜欢的小姑娘,但最近却和他在闹别扭。于是,我成了牺牲品。
太多的莫名其妙和莫须有了。班级里平日还很乖的女生参与了多次拗分,还被查出来。现在想来这许多事都透着一股荒谬和无知。但好在我并不是个坏学生,也不是个软弱的人。我会尽己所能的反抗,我并不害怕和所谓的差生坏学生相处,甚至还能和他们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
回过头看看我的妹妹,她沉迷于奥特曼的打斗技巧,动不动就采取暴力行动,也开始了小学时期的早恋,情至深处黯然神伤多次落泪。相比当年的我们而言,她更加脆弱无知,也更得家人的宠溺,在外婆那系的大家庭里理所当然地让别人为她牺牲。像我妹妹那样90后的校园或许比我们的更为荒谬和物质无知。
来自:
豆瓣
作者:
蘑菇斯$
时间:
2012-10-20 12:10
翻开这本第三人称叙述的日记…满眼熟悉到可怕的桥段。
在无知无畏中我走过了那段扭曲而又动人的岁月。
一切都是乱糟糟的没有头绪,走一步算一步的坦然是如今怎么也召唤不回的豁达了。
面前摊开的『小牲口』里…
当日那些勇敢与彷徨,美好与失望。暧昧与荒凉。
不可抑制地又缠绕在一起,依然一团乱麻。
唯有一个出口,告诉我:
你是幸运的。
世界那么荒芜,时间那么残忍,我们别无选择,唯有成长。
『小牲口…不是谁的姓名』
她们不相信她们的宝贝会干那么恐怖的事情。
随身带着唇膏,
随身带着擦手油,
随身带着一包一包的面巾纸,
没有人会带卷纸。
还有些女生化妆,
一半学生染发,
一半学生扎耳洞。
这样的描述亲近又遥远。
是我曾作为一个旁观者窥伺到的一隅,青春的面貌远不止这样而已。
彼时的我,是否真的年轻?
我没有唇膏没有擦手油从来只带一卷一卷的手纸感冒的时候擤鼻涕的声音满教室回荡。
我除非合唱团演出不会化妆更不会染发害怕扎耳洞。
我是个模范好学生,乖得让所有人放心。
可谁知道我的内心曾经无数次的出轨和放肆过。
这样的装扮在我眼中是不屑的,内心却小有向往。
我是幸运的,把持住了这样的妄想,却也失去了不良的青春。
『老师……好』
难道他没有年轻过吗?
他不知道小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小孩是,一秒钟以前还可以和你一起玩一起笑,
下一秒就翻脸恨死你。
小孩是,别人打你的时候他也跟着一起打你,
尽管他根本不认识你。
小孩是,最冷酷无情,最学不会原谅。
小孩是,杀了人也可以无罪释放。
老师……好。
拖沓而烦躁的声声问好。
有几次是真心?!
或者根本不容我们去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是否单纯和初衷是否真心。
这是我们不得不墨守的成规。
我是幸运的,我不曾有理由去找老师告状。
受欺负的话,找老师有用么?
你太小看那些小牲口了!
『小妈妈』
——“醒了?”
——“妈妈,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谁需要我?”
——“你妈啊。”
——“我就是想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需要我。
没有别人,要是别人对我好,我也对别人好。
可是没有别人。所以我只对你好!”
——“……”
——“你怎么不说话?”
——“我无话可说啊,我怎么让别人像我一样,只喜欢你一个?
全世界都不换地只喜欢你一个?”
——“妈妈,小妈妈…我再也不对别人好了。”
妈妈笑了……
整本日记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耿穗穗的小妈妈。
这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啊…
在家长会上睡觉,中途醒来发现老头还在胡言乱语会倒头儿继续睡。
女儿向她哭诉着在学校的遭遇,她手足无措的找不出解决办法更不懂得如何安慰。
因为她在单位的集体中亦是不受欢迎的角色。
除了太喜欢睡觉这一点,她简直就是个作家。像所有作家一样,高傲而倔强地冷漠着。
她爱女儿,但不知道如何表达,只会说她不懂事不争气。
女儿疏远她跟她冷战,她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办。
她一切都不知道,只知道她永远爱女儿。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也有这样一个小妈妈。
永远爱我。
『那些暧昧不明的笑与泪』
耿穗穗哭了,她哭得太早了。她不知道她将来还要哭很多次很多次,她不知道她在初一(二)班的回忆将会被泪水淹没,而她的眼泪将会像泥水一样浑浊肮脏。
赵博是初一(二)班里第一个注意耿穗穗,第一个跟她说话,第一个骂她,第一个被她瞪,第一个让她哭,第一个让她笑的人。
耿穗穗用炙热的眼光看着张扬,没有留意到赵博此刻正看着她。赵博看她的眼神,已经不能用炙热形容,它像被火烧得噼啪作响的铁球。他看她的模样就像是要把这火球朝他脸上扔过来。
赵博欺负耿穗穗只因为他的发型。这是什么鬼理由。
可那些暧昧不明的笑与泪又需要什么理由呢?
这样的欺负与被欺负是甜蜜的。
纯情的暧昧,无关爱恨。
即使口上骂着并不动听的词组,内心却欢喜着。
因为知道总有这么个人,每天每天的盯着你看。
只为了发掘可以欺负你骂你嘲笑你的地方。
他们的故事如果停在那个动人的画面该多好。
如同我们一样,做一辈子的朋友,彼此欺负着直到终老。
我是幸运的,远方的那个人依然会在欺负我的下一秒说我想你。
『大人才是人』
耿穗穗渴望成为大人。大人们都是懂事明理的,是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做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会抓住一个小女孩的辫子没完没了揪个不停,不会当面说你的坏话,不会有时间整天盯着你,不会无赖无耻无法无天地哈哈大笑,不会不屑规矩和纪律,最重要的好处是大人不用去上学!
即时大人再老奸巨猾,阴险复杂,龌龊肮脏。
耿穗穗也不担心,因为那都是背地里的勾当,大人不会在光天化日里露出本来面目,他们装得很像人。
大人必须遵守成人法则。在她眼里,成人的世界就是一个金色的池塘,她真想不顾一切跳进去。
大人才是人,小孩算什么人?
我是幸运的,现在看起来像个大人像个人不是么?
『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么』
嘎巴嘎巴嘎巴嘎巴嘎巴嘎巴。
宋斯文的脑中,
这样的声音怎么也停不下来。
他没有办法。
他必须想办法让它停止。
于是他选择了一场毁灭。
是谁说在这没有爱的世界里,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
是谁一个垂直下落完美诠释了这绝绝佳句。
是谁一手编导了这场终将毁灭的青春。
这是一些十二岁的孩子们无法回答的问题。
这是一些二十岁的我同样无法回答的问题。
也许长大后我们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
也许不可以。
但无论怎样……我们别无选择,唯有成长。
这样的成长像一场场不退的高烧,它让我们变得滚烫变得眩晕,变得忘了到底要往哪里去。
这样的成长像一道道丑陋的疤痕,它让我们变得疼痛变得麻木,变得忘了结痂本不是根治。
这样的成长像一出出混乱的话剧,它让我们变得烦躁变得迷茫,变得忘了需要编排和谢幕。
只有断断续续登场的小牲口们竭尽青春去砸自己的场,
只因为他们并非科班出身,演技笨拙。
只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唯有成长可以结束这样的自作自受。
那一段荒凉的青春是否已经过去?
现在的我是否已经完成成长?
不管怎样…我都会继续磕磕绊绊地走下去,高昂着头,即使摔倒也微笑着站起来。
然后对自己说:你是幸运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mena$
时间:
2012-10-20 12:10
很多人都说这本书好,好在哪里呢?——因为真实。它真的那么真实吗?——不见得,它的“真实”有点过。
我承认看这本书时,很容易将其中的人物和我初中时的同学对上号儿。但陈大伟们真的那么可恶吗,张扬们真的那么趋炎附势吗,赵博们真的那么会拍老师吗匹吗,不为人知的同学——甲乙丙丁真的那么懦弱那么麻木吗?不一定吧。
十几岁的年纪,大家都称它为花季雨季,初中生活给我留下的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同学之间更多的是打打闹闹,更多的是想穗穗刚进中学时赵博与穗穗之间的默契嬉闹。那时并没有初一(二)班那样的沉重和黑暗。
也许文学作品的精髓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吧。这本书确实它高于生活了,不得不说他对中学的“黑暗”描写有点过。
PS:不纯洁的说一句,也许是作者在中学时经历过某些陈大伟们似的打击,心理一直愤愤不平,那出来写本书,“写死”他们以出一口恶气吧。
来自:
豆瓣
作者:
Lasia$
时间:
2012-10-20 12:10
我还当什么事呢。。。
当时看到书背面那么多大牌人物的举荐,还真以为青少年中,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惊天动地的事情。于是对它产生了兴趣。
小牲口。。小牲口。
真是挺逗的。
读到它的时候,已经又过了一年。
看到大家的书评,无不联系自身,通过看书,联想到了自己。联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那么,为了没有白白慨叹一番,我也试着回忆一下儿。
我一直认为,“青春岁月”是那么的美好,只有蓝天、白云、热闹的每天,单纯、快乐。可能这只不过是我看了太多文艺作品所想象出来的,被灌输的。
其实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同样有那样的事情。就是有一个女同学,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被别人欺负。而且,班主任同样难辞其咎。那个老头,虽然没有那么大的肚子,仍然一肚子抱怨,他把对社会的不满,毫无保留、歇斯底里的抛给了我们这些小牲口。他还以为我们是树洞呢。就是他默默纵容,甚至暗中鼓励其他同学这样或者那样说她的。初中的最后一年,那个人开始不上学了。或者是断断续续的上学,没人注意到这一点。我也是后来才听说的。“精神分裂症”在班里突然成了禁语。当同学用它当对骂语汇时,竟被老师喝止了。真是的,我有时想。这不是不打自招么。(现在回忆的话,我觉得我们班似乎出过各种各样的事件,让老师头疼不已。但是我知道的,寥寥无几。)
她的症状就是,俩眼发直,经常询问身边的同学别人是不是在笑她。我们有时也觉得她有点可怕。不过发展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已经快毕业了。
很多年以后,那时偶尔会搭理那人的同学,回忆起她来,也没有半点同情。她说,这人就是有病。特不正常,而且忘恩负义。
嗯,要不怎么有句话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呢。
我们呢,虽然没有主动欺负过她,但是我们都在看着呢。我们都在听着呢,我们都在乐着呢。我们没有因为别人欺负她就可怜了她。对于别人欺负她,我那时觉得那根本不叫“欺负”。我可能就像书里描写的张扬一样,大部分时间头脑是空白的,什么都没想。因为我根本想不起来我初中都在想些什么事情。我不像现在这么明辨是非(?)。即使我现在明辨是非了(?),我想,她又有什么可值得维护的呢。那些小事,就那么一点一点的把她埋了起来,不见天日。可是,那些事不也正是她自己的所作所为么。
无论如何,我还是觉得那段日子无比的美好。
回过头来说说这书。我觉得作者一直试图用一种冷酷的笔触写这书。好像这样能体现出他的真实感来。所以我一直以为后面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有什么无比恐怖的事情,可是这个无比恐怖的事情好像被作者写砸了。跟她前面的铺垫相比,什么打入地狱了,什么哭了无数次了,没有呼应上。我一直在为迎接最后的恐怖而作着心理准备= =
好像主人公受伤害最大的一次就是拔河比赛那次。可是我觉得她描写得很不到位,至少我觉得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而且模模糊糊。可能作者回想起那件事太激动了,也可能太恐惧了太愤怒了,反倒语无伦次起来,描写的不集中,视角很乱,分散了太多,这都削弱了她的描写,没有应有的震撼力。也许她谁都想顾到,谁都想写写,以表达她的控诉之情。但是,效果不太好。我觉得面对那次对她伤害最大的事情,我可能就和所有看热闹的同学是一样的,看过之后就作鸟兽散了。但是对当事人的伤害是那么的大。这也是这本书厉害的地方,它是那么真实,真实到你知道自己是故事里的谁。
从写作基本功上来说,。。。这书有一些驴唇不对马嘴的句子。大概也可算真实的一个侧面。很真实。大部分细节都比较真实,尤其是和耿穗穗相关的情节,我觉得作者可能是有真情实感的。(但是宋斯文那块儿,尤其是他最后的结局实在有点儿假。)还有耿穗穗的妈妈,对学校教育是那么不屑一顾。而自己对教育好孩子也没有什么办法。这种家长实在是大有人在。呵呵。所以他们往往只能自食其果,自找麻烦。学校的老师呢,更是什么好都不教。(当然不单是老师本身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制度问题)
而且我觉得作者人为地把这个痛苦的过程大大缩短了,这么多“血雨腥风”,只经历了一年。来年就化作了一片莺歌燕舞。这应该是不可能的吧。
但是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大牌文化名流都说看了小牲口很震撼呢?他们仿佛从来不知道我们这些小牲口一天到晚过着非人的日子。他们只有看了这书的时候才稍微感叹。难道他们小时候没当过小牲口?难道他们生而为人?生而道貌岸然?生而是这个文明社会(并且维护文明社会)的一员?难道他们不知道校园枪击事件?难道他们不是沉默的大多数?
真正让我觉得震撼的是这个才对吧。= =
我觉得,这个,是到什么时候也是避免不了的。你可以避而不谈它,但你不可能不知道它真真切切的存在着,在每一个年代,在每一个校园,在每一个小牲口聚集的地方。热闹凄惨地上演着。
我看着书侧封上作者近照,仿佛跟随她一起回到了她的初中时代,看了那一段风景。
来自:
豆瓣
作者:
小酒杯$
时间:
2012-10-20 12:10
读了一本描写初一学生校园暴力的小说《小牲口》。作者的后记这样开始:“写作初衷很简单,只想解恨,写他们的邪恶,也想着写出来或许就能从中解脱。”
浏览了一下读者书评,基本分为两类,一类不相信初一的学生会这么残暴,一类认为写出了自己痛苦的回忆。我摘录了两条:
反方:“我真的不知道书里写的是不是真的。我只能庆幸我的中学生活还算是美好。不知道这些孩子以后为人父母,再回想起这段时光会是怎样?”
正方:“谁敢说这不真实,谁敢说他夸张,那是因为你们没有经历过这种残酷,你们或许没有见过这种事,你们也可能就是那站在一旁陪笑的一员。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是一生也抹不掉的印记,影响一生的梦魇。也许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回忆并不像书中描写得那么过分,但作者绝不是危言耸听。在那个塑造人生观的阶段,我们心中的确有很多困惑。”
我是站在正方的,我很喜欢作者的一个观点:社会关注校园暴力,更多的是去关注那些干坏事的孩子们,关注他们如何步入歧途,谁造成他们冰冷的心?他们有个性,他们有故事,他们需要保护,应该给他们机会,因为他们只是孩子。
而那些被伤害的孩子呢?却被大家忽略了,他们永远没有机会去治愈心灵的伤口,永远也不可能原谅伤害他的人,不管他长得多么老,那伤痕始终在他身上,一辈子提醒他是一个被损害过的人,一个不完整的人。
因为是小孩子的暴力,所以像小孩子一样没有逻辑,莫名其妙。
小孩是,一秒钟以前还可以和你一起玩一起笑,下一秒就翻脸恨死你。
小孩是,别人打你的时候他也跟着一起打你,尽管他根本不认识你。
小孩是,最冷酷无情,最学不会原谅。
小孩是,杀了人也可以无罪释放。
即使大人再老奸巨猾,阴险复杂,龌龊肮脏,那也都是背地里的勾当,大人不会在光天化日里露出本来面目,他们装的很像人,他们遵守成人法则。
大人才是人,小孩算什么人?
这本书很琐碎,很真实,很残酷。它否定了很多成年人对初中校园的想象。我想总结一下:
对老师的话:老师常常讨好那种坏学生,因为不想惹这些小牲口,他们会给坏学生一个职务,一个信任,希望他抓住机会变好。可是书中的坏学生李大伟有了职位后更加变本加厉,随时可以让看着不顺眼的学生站一个上午,随时把女生椅子上的螺丝钉卸掉看她们摔个四脚朝天。
对家长的话:亲爱的家长们,千万别存有侥幸心理,别把孩子送进一个都是坏孩子的班级,别以为他们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别以为只要你的孩子意志力够坚定,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他就可以自保,别低估了别人孩子的意志力。
我喜欢这个结局,没有任何粉饰,可以说是暴力解决了暴力,而不是哪个神一样的人拯救了李大伟的灵魂,我也伤心这个结局,因为校园里有太多小牲口,他们不会接受任何人的拯救,可是他们残害了很多善良软弱的小孩子。
关于择校,这个不公平到让人怒发冲冠的话题,我终于明白,家长择校择的是一个成长环境。学校越差,你的孩子碰到小牲口的几率就越多,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一些不入流的中学充斥满了小牲口,而没有能力给孩子择校的家长,除了叹息还能做什么?
我看书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要叫《小牲口》,不叫《小畜生》?别人回答我,小畜生其实有时候是昵称,还是小牲口更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情绪。哦~~原来如此!
想对作者丁丁说:忘了那些小牲口吧!从写完这本书开始
来自:
豆瓣
作者:
比雳蹦$
时间:
2012-10-20 12:10
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挺不容易的,现在习惯下载电子书到手机上慢慢看.谁想不是格式不对就是什么显示也没有,光下这本书就让我愤愤的放弃了N次.终于顽强的奉献上了无数条热帖后,在某网站下到咯.刚好是在晚上,立刻毙掉电脑钻进被窝里看.爱看书可真是遗传我爸爸...
小牲口正如它的名字是一本很cult的书,我也发现书中的情节就像是自己的学生时代,竟然同学连名字都是一样一样的,难道高中大家都是这样度过的?那为什么一起上学时还有好学生或者说是有本事的,所感受的不同,亦是它代表着最中基层.搞不懂,反正我也犯过同样二的想法.
书中描写的事物,细致入微的就像昨天自己刚刚发生过的,现在还心有余悸.看着他就像看着自己也是这么混沌的成长起来.
时境变迁,那些恨过的,喜欢过的,拍过的,疯过的,出卖过的等等,现在看起来他们其实很干脆.
补充,尽管书的封面被指责抄袭 岩井俊二《鬼汤》.并不影响书的内容.
来自:
豆瓣
作者:
改名叫$
时间:
2012-10-20 12:10
我很不喜欢这个书,虽然我曾经热烈地盼望着读它.
首先我首肯的是,初中生活确实如书中所写,乌烟瘴气一塌糊涂,那些自以为很棒的男孩子全都标榜着做人渣.
但是,只有在淤泥里高洁地坚持自我的人才有资格去指责,才有资格去书写,才有资格谈什么伤害和原谅.
但是穗穗严格意义上来讲,也是一滩烂泥,我看不出这个女孩子有什么地方干净纯良.她只不过不如害了她的泥黑,她自己也绝对不是白的.
从入学开始,她就已经看到这个班的环境,她前后左右就没有一个干净的孩子。不要以为初中生骂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直到现在我都认为那是人渣!穗穗并没有反抗这个环境,也没有觉得这个环境很脏,她很快就融入进去,活得还挺滋润。和赵博顶嘴的那时候,她不是觉得一切很美好吗?
书写得很口语化,那些对白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小女流氓的对白集子。
是说我活了20来年,越来越搞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描写高尚情感和理想主义的就被叫做“装B”,而越是脏越是下三滥越是书面语里无法放台面的就是好,就是生活化?
我觉得书写终究还算是件高贵的事,一个书写的人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直接反应在作品里。所以作者首先应该是站在一个高度,无论写的是多肮脏多讽刺的事,自己的心态该摆摆正。
穗穗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她得到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她喜欢上的是污水,她自己想要融入污水,她不够脏,被污水嫌弃,她还好意思哭?!
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这个书看得我极其失望、恶心。我自己的初中生活也绝对谈不上美好,所以我才开始认为我和可能和这作品有共鸣,但我失望了。
我没看出这个孩子的敏感和羞涩,我只看出了她的怯懦和虚荣,还有眼界不怎么高,心地也好不到哪儿去。
也不过是个满脑子恋爱的,只想着自己利益的小女生。
王尔德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有的人却仰望星空。
我认为只有仰望星空的人才配书写,但穗穗不是仰望星空的那个人,作者也不是。
他们都仅仅是在阴沟,看阴沟,被老鼠啃了,在哀号哭泣求得怜悯。
同类的作品,拜托先看看日本的电视剧《人间失格》吧,再不行,那本轻小说《糖果子弹》也比这个书强。
至少都是三观正确的人写的文字,看起来不恶心。
来自:
豆瓣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2-10-20 12:10
如果《小牲口》拍成影视作品……
选一首歌给她
许巍的《少年》
"我依然看到那些少年
站在九月新学期操场
仰望着天空清澈的眼神
向着无限的未来
时间已过去多少年
如今的你们在哪里
经历着什么样的故事
什么样的幸福伤痛"
来自:
豆瓣
作者:
夏天娃$
时间:
2012-10-20 12:10
虽然我手指不由自主点了推荐。但其实我希望所有人都别看这本书。
看的时候我的心里一阵一阵发冷。
全身手脚被束缚般的无能为力。
一不小心回忆起颜色惨淡灰暗无力的童年。
想要什么却又诺诺不敢言。心里默默的念想然后在内心安静的失望偷偷流眼泪的记忆。一件一件沉淀在心底成为黑暗沼泽的一部分。
每个星期四可以去小小的图书馆借书。
但是课间看书的时候书常常会被残忍的拍落,落上几只脚印。
莫名被中伤,被告状。
大人是不会来保护你的。他们总是以为你是没有完整思维能力的生物。总是以为你们还小,你们的矛盾不过是小孩子无足轻重的打闹,青春期的骚动。
但孩子确实是最最残忍的生物。
他们满脸天真说出最最直接的语言。
我喜欢成人的世界。即使虚伪但是有粉饰的和平。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我永远不想回到童年。
写下这些言不及义的话。好像还是没能表达我的想法。
来自:
豆瓣
作者:
寒波微$
时间:
2012-10-20 12:10
书中的人,其实也是我的一个部分,出生于86年,这样的一切都发生过这我的周围,虽然我只是一个独立于黑白两圈之外的学生,或者说在黑白两群人里游刃有余而安心学习的家伙,但是我很清楚在那些中学的岁月里周围的一些人,按照生物圈里的角色都干过一些什么事情。。。灰色的记忆有时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有的时候却不会,就像被割过的伤口即使复原了还是会有疤痕
来自:
豆瓣
作者:
已注小$
时间:
2012-10-20 12:10
作者冷静地叙述一切,让自己完全置身事外。
然而耿穗穗的遭遇,若没有亲身经历过,怎么能够写得如此抽丝拨茧,一针针地扎下去?
成年人会因为身份阶层金钱权利等等原因而选择交往的对象,孩子应该无论彼此地相互玩耍,因为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简单的,没有被物欲的世界熏染的。
如果年少已经开始恃强凌弱,博爱真的只能成为乌托邦的专用词汇了。
这样的故事在真实生活中到底占多大比重?恐怕不是最普遍的,但也绝不会是极端特殊的。青春期的孩子,敏感纤细,大多不会把这样的经历说给长辈,这并不代表没有发生过。
同样花一样年纪的同学啊,你有什么权力践踏我的尊严?你又怎么舍得语言和拳脚并用将残忍伤害一刀刀地刻在我青春的纪念碑上?
来自:
豆瓣
作者:
踮起脚$
时间:
2012-10-20 12:10
过程还不错 真实的同学和老师
就是搞不懂
干吗又是自杀
那个智障女的死法只能说无厘头
真实的故事应该是
再大的凌辱 他们都会活下来
然后 看起来很正常的长大
貌似 周围这样的人不少
来自:
豆瓣
作者:
Pt$
时间:
2012-10-20 12:10
我只是想说丁丁比我大不了几岁
为什么要这么残忍的把我们初中的生活写的那么的...那么的黑暗
我们就没好的,阳光的生活吗
小牲口
确实写的只是牲口的事情
来自:
豆瓣
作者:
周寶是$
时间:
2012-10-20 12:10
这两天总是翻来覆去想起一个初中同学。是个男孩儿。还记得他叫什么名字。但这里不提也罢。
说起来我俩其实小学就是同学。我在一班他在二班。但小孩子交际的范围往往是很窄的。所以对他我也从来都没什么印象。大概四年级的某一天。来我们班上课的美术老师把他提溜了过来。当着我们全班的面极为凶狠地大声训他。其实他并不服气。但一米八几的美术老师对他来说就像山一样。所以即便他多么倔强却还是忍不住眼泪直往下掉。青黄色的鼻涕一直挂在嘴边。想来那竟然是我如今唯一记得的色彩。有时我也会想。如果当时我把我那皱巴巴有肥皂香味的手绢递上去借他揩一揩那像毛毛虫一样鲜艳的鼻涕的话。后来的他会不会没那么讨厌我。然而我也只是想一想。
升初中的考试失败得很彻底。数学的最后一道应用题卡死了我。监考老师不见了。我看见所有脑袋在我前面窃窃私语相互交流。而我可怜的小同桌却跟我一样不幸。全年级保送去全市最好的中学的名额只有两个。所以我清楚地知道即便我答出了应用题拿了满分也没法儿跟老师的宠儿较真儿。但对那时的我来说。只要离开那间小学。只要不再和那些小孩做同学。什么都是好的。
珠海市第九中学只存在了两年。准确地说是九个月。因为升上初二的那一年。我已经穿上了一中洁白的校服。钻进了崭新的课室。享受着珠海一中吉大分校学生的称谓。
那个男孩儿。依然在我隔壁班。但早已不再像小学时那样默默无闻。胆小的学生甚至害怕提起他的名字。成为一中分校前的九中。是名副其实的垃圾学校。虽然只有一个年级四个班。加起来不过130个学生。然而问题学生却占了一大半。总有人满不在乎地染了黄毛叼着香烟。总有人在校门口等着跟前来挑衅的外校学生干架。总有人对着年轻女老师恶言相向直到老师哭着跑走。嗯。这就是我就读的第九中学。第一次。我毫不费力就考到了全校第一。毫不费力成为了老师的宠儿。毫不费力成为了在我看来比班长还要牛逼的学习委员。然而和耿穗穗不一样的是。我不爱和好学生做朋友。我的那些好姐妹。谈恋爱偷看哥哥的毛片和外校的女生打架。我的那些好姐妹。没有办法高中毕业混迹珠海所有酒吧啪丸堕胎或者成为男人的情妇。我的那些好姐妹。多年后再见已无法相认。大概我只记得她们曾经羞涩的笑脸和干净的眼泪。大概是我已经成为了好学生而她们看着我的脸就像对孩子那样宽容地笑。
然而即便这样。即便我有这样的好姐妹给我撑腰。也依然无法阻止那些男孩儿们砸落在我身上的拳头。无法阻止他们喷向我的无情的不屑的唾沫。这其中最讨厌我的。就是那个男孩儿。挂着青鼻涕的男孩儿。他一直比我矮大半个头。但一旦接触到他的眼神。我就像吃了神速缩小药。不仅身体急速萎缩。连灵魂也跟着哆嗦。就像耿穗穗一样。每次见到他我都只能把头深深埋进桌椅。仿佛那里才是最坚固的堡垒。然而这样并不能阻止他的恶言相向。只能让他变本加厉。初二开始。我停止了长高。却无法控制肥肉的滋生。这更成为了他的把柄。每一个课间。只要见到他溜进我们班来找他的死党弟兄。我都会像没穿衣服一样难堪。一步也不敢移动。生怕他嘲笑我那开始紧绷的校服裤子。
马燕跟耿穗穗开玩笑说李大伟这样欺负她是不是因为喜欢她的时候。耿穗穗惊吓得一直摆手。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感受。因为好姐妹也聚在一起分析过他这样捉弄我难道是因为喜欢我。但只有我清楚知道他那绝不是“喜欢”这样美好的情感。那真的就只是没来由的憎恨。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男孩儿在这个年纪都会这样讨厌一个女孩儿。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能怪我命数不好。撞上了这个无恶不作的小混混。让他的脚印在我无辜的脸上践踏了两年。
耿穗穗最后反抗了。而且反抗的时候所有救兵都同时出现了。赵博终于清醒的呐喊。荷韵儿气疯了的老爸。宋斯文和郭婷的死。宋妈妈疯狂的菜刀。让李大伟的时代终于结束。让小牲口们终于摇摇摆摆开始行走。留下身后一地血迹。
我最后也反抗了。当那个男孩儿终于对我下手。一脚揣中我肚子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滂沱而且无法控制。这是我第一次当着他面哭成这样。我无法理解我的小腿比他的大腿还粗这件事对他到底是多么无礼的冒犯。这样的事情当成笑话消遣一下我真的无所谓。但他还是没有放过我。拳头落在我的胳膊上。背上。狠狠用力。我哭着叫喊然后脆弱地反抗。用手胡乱拍打他不停踢过来的小腿。没有人前来阻止。四周一片安静。于是突然响起的上课铃是如此刺耳。他飞也似地逃跑。我追了出去。站在走廊上哭得没了力气。他跑回班门口扭头看我的时候愣了一下。然后一个闪电伴随着一道惊雷。天空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下课后。他扒在教室门口偷偷看我。从此。除了偶尔忍不住的低声嘲笑。他似乎再也没找过我的麻烦。
再后来。初中岁月匆匆结束。很多孩子无法继续校园生活。我也再没有见过他。也没有办法好好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如此讨厌我。让他不能放过我。耿穗穗最幸福的地方。是她还有赵博。虽然这个臭小子很丢脸地弃她而去。但到最后他还是站在初一二班的门口认真地听耿穗穗傻笑。那个放烟火的夜晚。耿穗穗的儿歌一定让他万分后悔曾经的离开吧。他怎么没有发现从一开始到最后。他的眼睛只能够停留在她身上呢。这个傻小子。
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那个男孩儿。虽然我依然肥胖。但那场大雨后。已经学会了勇敢。
来自:
豆瓣
作者:
路飞$
时间:
2012-10-20 12:10
这个故事发生在初中时代,故事内容很真实,在学校经常会有类似的暴力事件。而老师的做法也是批评,说服教育,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以至于有些孩子明明受到欺负却不敢向老师或者家长倾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
本书受到许多名人的极力推荐,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本好书。讲述的内容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应该很贴近生活,但是又有些戏剧化,好像商业电影一样,又不是那么真实。作者丁丁,母亲又是大学文学系的教师,为什么会纵容丁丁在文中加入大量骂人的语言?例如:傻逼、操性的难听的词汇真是五花八门,还有加入了与性有关的肮脏文字!!难道叙述那些坏学生必须要用这些口语吗??现实的残酷应该用语言来形容、表达,用上那些文字才叫贴近生活吗??或许有些别的用意,但是我不能理解。只觉得故事内容很好,这种书如果给学校的学生看不知道会是什么后果,会不会出现在考试中加入贴近生活的脏话,我真实不大了解现在文学作品的风格了。
对于情节来说,女主角一开始显得很单纯、天真,还算善良,但是随着认识到第一个同学开始,就脏话不断;故事发展到中间的时候经常会被欺负的没个人样,也没有同学站出来帮忙,女主角自己也不争气,只是一味的逃避,没有选择面对,到最后发展到了老实的同学都开始欺负人了。而老师也是视而不见,孩子又不肯告诉家长,家长的教育又存在问题,不是忙着打麻将就是只在乎赚钱。这本书如果是为了让孩子看清事实、让家长多关心一下孩子、让老师多一分敬业精神,可能就不是那么糟糕的结果了。
我认为女主角受到欺负的时候应该向恶势力挑战,哪怕没有人帮忙也不应该逃避,和《流星花园》的女主角不同。而且,当别的同学受到欺负的时候,明明是看到自己的影子,却还在幸灾落祸。真怕这本书会带来反效果,给年轻读者带来学校不好的印象。
最后我对这本书很不满意的地方除了脏话连篇,就是主角不争气,老师、家长教育的漏洞等。虽然最后结果还算好,但类似的事情要是再次发生,女主角还是不会从容的面对,悲剧可能会再次发生吧?
来自:
豆瓣
作者:
V妹来
时间:
2012-10-20 12:10
很黑暗~很黑暗~
这个是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反应
回想自己的初中生活还是非常的美好的
至少没有遭遇过校园暴力
尽管他们是确实肯定存在的
勾起很多回忆的书
还是可以看看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遥遥的$
时间:
2012-10-20 12:10
长假总是读书的最好时候,《小牲口》是我在春节期间读的一本印象深刻的书,它是一本描写初中校园暴力的小说,应该是作者的自述小说吧。
看这样一本书是有一点痛苦的,我心里一直充满着愤怒、痛心、伤感、压抑,但又有着强烈的共鸣。有一些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感觉让我在看很多片段的时候总有一种别样的心情。有时候看着看着就陷入到对自己中学生活的回忆中去,想起了那些小坎坷、小波折,又庆幸那个时候,大多数日子里我是整日没心没肺的快乐着的。很多次想要扔下不看了,因为主人公,那个懦弱的女孩子太让人怒其不争,但几分钟、十几分钟之后我又忍不住拾起之前被我愤懑的扔到沙发上的《小牲口》。最后还是坚持着看完了,甚至在白天去家具城买家具的途中我还在不停地看,一度觉得头晕恶心,不得不停止。最近坐车看书总有恶心的感觉。
非常推荐的一本书。
来自:
豆瓣
作者:
遥遥的$
时间:
2012-10-20 12:10
长假总是读书的最好时候,《小牲口》是我在春节期间读的一本印象深刻的书,它是一本描写初中校园暴力的小说,应该是作者的自述小说吧。
看这样一本书是有一点痛苦的,我心里一直充满着愤怒、痛心、伤感、压抑,但又有着强烈的共鸣。有一些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感觉让我在看很多片段的时候总有一种别样的心情。有时候看着看着就陷入到对自己中学生活的回忆中去,想起了那些小坎坷、小波折,又庆幸那个时候,大多数日子里我是整日没心没肺的快乐着的。很多次想要扔下不看了,因为主人公,那个懦弱的女孩子太让人怒其不争,但几分钟、十几分钟之后我又忍不住拾起之前被我愤懑的扔到沙发上的《小牲口》。最后还是坚持着看完了,甚至在白天去家具城买家具的途中我还在不停地看,一度觉得头晕恶心,不得不停止。最近坐车看书总有恶心的感觉。
非常推荐的一本书。
来自:
豆瓣
作者:
我叫张$
时间:
2012-10-20 12:10
卓越上根据我的买书状况,推荐了这本,不知道为什么,,
一次在图书馆碰到,就借下了
看完了,才明白了孩子身上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可怕的,可爱的,毫无芥蒂的,,,事情
正因为是孩子,他们不懂责任,不懂别人身上的疼,所以尽可能地,让你的孩子留在阳光下面吧
自己没有那样的经历,不知是不是该庆幸,我相信那都是真的,那个年纪是最最危险的。。他已经长大,不相信自己是个孩子,虽然他所做的一切都证明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她想活得像电视里的大人一样风风火火。。。
可是,,却,衍生出了这么多,这么多,,,
来自:
豆瓣
作者:
lovewi$
时间:
2012-10-20 12:10
我喜欢这本书,非常喜欢。
上一本读过的青春文学还是孙睿的“草样年华”,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这一回青春一把,触动不小。许久没有读过让人这么疼的文字了,蓝天白云,晃晃悠悠的,一个个小人儿裹着加了薄荷绿的金边儿,甩开了身后的夕阳,就直勾勾的朝你走来。比贞子可怕,鬼如果不具备了鬼的外形,是最可怕的。
丁丁的“小牲口”讲的是13岁的孩子们。我的年龄除以二,还富裕些。我们的十三岁,是懵懂,是连自己渴望什么都不清楚的青涩。而他们,会不打紧的对同桌说:“你的毛儿片借我看看。”我定义下,这就是代沟了。我们看他们,嘴永远呈O型,他们看我们,可能要嘴角上扬呈不屑状,用吃饭时磊磊总提到的一句话:“面对他们,我们OUT了。”
校园暴力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而丁丁把暴力扩展到广义上: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暴力。各位趾高气昂的说“我没有对任何人施加过肢体上的暴力”,那么精神上的呢?鄙视,不屑,冷漠,面对受害者的不公正我们无动于衷,嫉妒心,恶语诋毁,搬弄是非,混淆视听。。。你做过吗?一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的人,理智上是清醒的。鉴于这一点,希特勒理智的明白自己在杀人;而这也些13岁的孩子们,他们不知道。
或许他们从来没有预想过,自己的算不上大恶的行为会导致人的死亡,精神上的崩溃。他们的无知酿造了悲剧,他们的年龄却为他们开罪。导致悲剧,这还不是最悲的,那最最让人心痛的,是悲剧之后的遗忘和悲剧制造者对自己身份的不认同;还有蒙住了双眼的教育工作者及父母。
这本书没有谴责,有的只是无奈。
从事教育的,为人父母的,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是记,这里狂推荐下。
来自:
豆瓣
作者:
鱼罐头$
时间:
2012-10-20 12:10
之所以只是回忆,是因为我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思考,也是因为我现在依然残酷青春,只不过残酷的方式方法比较从前更五迷三道,嚣张跋扈。
最近很迷恋校内网,有事没事就上去看看,无意看到同学和丁丁的闲聊。原来她们是朋友,再加上史航老师的缘故,我想起了这本只看过简介就不想再看的书,决定买来读读。(之所以很快就买来了,还因为当时我有一张美廉美500大块的购物卡,集体大采购时,我顺手把这本书拿下了)
先说说史航的问题。在一次苦口婆心的谈话中,他提到过一个85年的女孩,疯狂过,滥情过,萎靡不振过,但现在心态积极向上生活阳光闪烁事业迈大步般的蹭蹭往前走,说到事业,他强调这个女孩现在写东西,做电影做电视。看到丁丁的简介,我不由将史航说的那个女孩与她靠齐,不管对错我已经将二人完全融为一体了。当时史航完全是将这个女孩当作模范讲给我听,耐心开导我的顽固不化,但我只详细问了她的年龄,得出还是比我大一点的结论后,抛之脑后了。
看书中后记时,开始有一点不甘。那些人名都离我不遥远,如果我愿意,完全可以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我都没抓住。老鼠说你要努力啊努力,我说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好。我想他已经绝望了。
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我,为什么史航的名字总是排在最后呢?福娃动画的ID短片,他在最后一个出现,出现时间最短;搜城记的ID他又是最后一个出现;丁丁坦言他是最帮助她的人,可不论在推荐人还是推荐语录中,他还是最后一个出现,仿佛史航就等同于“悄悄闪现”,不过我愿意说他是压轴好戏。(青蛙,原谅我偷偷的编排你)
言归正传,说说《小牲口》
这是一本一看就知道是年轻作者写的书,并不是因为她的题材内容,单从越写越娴熟的笔法就能推断出作者的成长历程。我不得不承认,刚开始的几十页真是难肯,实在找不出什么好看的地方,但只要坚持下去,还是能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耿惠惠遭遇的事情,虽然我从来没有经历过,但或看或做(再次原谅我)儿时的世界中到处都是耿惠惠和耿惠惠的影子。她爱面子,懦弱,自卑,窝里横,记仇儿,她有时候像个战士,越战越勇,越战越有手段,越有心机,有时候她又被虫咬了的皮球,怎么搋也搋不起来,只会弄打气人一手滑石粉。学校中这样的小孩太多了,每个班里都要有那么一两个是集体欺负对象,到底他们做错了什么,几乎一件也想不起来,但这种人总会被大家挖出来,哪怕就像耿惠惠这样,好不容易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也会被人挖出来,仿佛他们生来头顶上就顶着一团阴云,时刻告诉大家我这里可以解渴。这种小孩子往往很可怜,他们不是因为生性懦弱,就是因为张一张欠揍的脸,走到哪失败到哪。记得我初中时,班里就有一个类似郭婷的女生。全班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她,即便是最好最乖的同学见了她都要骂骂咧咧。她邋遢、神经质、学习差、神神叨叨,就像从精神病医院跑出来的。男生们骂她打她调戏她,把她的铅笔盒书包丢掉,用一只手就轻易将她推到,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用一手轻易的解开她的胸罩,这是男生对待好看可爱女生的招数,与这种讨厌的可怜虫无关。当时班中有两个女生并列班花,(她们至今都是很好的朋友)男生们分成两派对她们挑挑拣拣划在自己门下(堪称集体意淫),以一个班中帅男为首的淫乱少年们,每天将这两个女生追的团团转,把她们按在地上用红色水彩笔给她们涂红嘴唇和红脸蛋,全班不论男生女生都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男生是因为肾上腺素分泌过盛,女生是打骨子里的羡慕与嫉妒。
小时候虽然我没受过欺负,但总感到无限孤独。从幼儿园开始这种孤单就伴随着我,始终没有离开。因为奶奶能照看我,当时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又不是很大,我只在奶奶住院的期间上过三个月幼儿园。在幼儿园,我像丢了魂的木偶,坐立行走怎么也找不到调调。因为我太乖了,老师很喜欢我,让我发玩具,发画笔,做老师的小帮手。没想到我出入“社会”,就轻而易举的当上了好孩子,做多少坏事老师都觉得是别人致使的不可磨灭的好孩子。但我总是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没有小朋友愿意和我玩,是因为我想一个人待着的时间太多了。每次小朋友兴高采烈的来邀请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只能让自己显得很孤高,甚至虚情假意,当我真的想找个人说话时,却发现身边什么人都没有,直到现在都是如此,我的朋友很少,我很不想这样,大实话。
《小牲口》写的有点过,但还挺真的。这是正在上初二的妹妹看完后的第一句也是唯一一句评价,到底是过还是真,只有自己读过才知道(广告做的不错)。在《小牲口》里你可以找到你认识的很多人,可能有你的同桌,你的班主任,还有你自己。
最后按那个肥的流油的班主任老头的话说,“最好的朋友还得是初中”,我坚决相信这句话,但高中有时候也能有一两知己,这也是大实话。
一切与鱼塘有关:HTTP://fish_Ponds315.tianya.cn
来自:
豆瓣
作者:
梁蹦蹦$
时间:
2012-10-20 12:10
最近读完小牲口,颇有一些感受。只是我的故事比她的更有戏剧性,我也曾经是那些小牲口中的一头。我的“痞子学校”里的混混们大多比较“高级”,他们才没有闲工夫欺负自己班的同学,他们还是讲江湖义气的,他们只在外面做点“大的”,于是他们一个接一个被送工读了,像“李大伟”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学校有2种结局,不是被其他大混混打死了就是被“慈爱”的老师送到工读去了。。。我是如何在那种地方survive的呢?我当时有点彪悍,颇有初生猫仔不怕虎的气势。我当年的老师也是一个“刘福”一般的胖子,不过换成了一个女胖子,她不喜欢我,因为我不会向她告别人的小状,我也不给她通风报信不给她做狗腿子,她气的牙根痒痒,经常骂我“姑息养奸”,但是她拿我没辙,没了我,她的班就没人撑腰了,没人给她拿年级第一了,没人做校级优秀团员了。。。我在那个学校里学会了嬉皮笑脸,学会了北京最纯正的口音,学会了最难听的骂人话。。。我和老师对着干,有一次还把音乐老师气哭了,她哭得样子很扭曲,我觉得自己对不起这样一个离婚的中年妇女,后来我觉得很后悔,我想向她道歉,我躲在树丛里看她,想像一只猴子一样窜出来站在她的面前,但是我的脚麻木了,我走不动也跳不出来,我没有向任何人道歉,我只是心里一遍一遍的演练着道歉。。。不过那些真的是很遥远的记忆了,如果不努力回忆,我可能就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但我忘不了我前桌抽屉里的污糟的棒球棍,忘不了那些扭曲的下巴向上的脸(这个动作我也很精通,一做大家就乐得肚子痛),忘不了游泳池对面那网吧上巨大的烧焦的黑洞。。。
小牲口唤起我诸多回忆,那些已经埋藏在泥土里的充斥着汗水和血迹的记忆,小牲口无情的挖掘着这些记忆。我觉得主人公真的很傻很傻,她就像一只萎缩的刺猬,连保护自己都变得艰难却还伤害着其他的人。
这个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候,今天是明天是后天还是,永远是。我也曾经被人欺负,被人骑在身上,被人莫名其妙的扇一个耳光,我也哭过,但是克制我的泪水。我不愿意别人看到我的脆弱。尽管如此,我很珍惜我曾经所走过的路,上过的学,是她们教会我要学会如何彪悍的面对人生,如何坚强的面对敌人。
我一直是一个不招人待见的孩子,不知道如何讨好别人,说出的话也硬邦邦的横冲直撞。像我这样的孩子,总是在刚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就被人逮个正着,而其他那些老师眼里的乖孩子经常是一直不停在说话也没有人看见。所谓不打勤的,不打懒得,专打不长眼的,我就属于那种不长眼的,不会迎合别人也不想迎合别人。
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次都竭尽全力的去做一件事情,但是却得不到应有的结果,我的市场策略似乎永远是" pay more for less" ,我真的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survive。。。我也许昨天是个小牲口,今天还应该是一个小牲口,明天更应该是一个小牲口,保持彪悍才是survive的先决条件。这个世界本来是牲口的世界,肉体的折磨在心灵的折磨面前只会显得不堪一击。人们总是很矫情的给青春冠以“残酷”二字,其实根本不只是青春才残酷,以后的日子只会更加残酷。
每个人都是小牲口,每个人都能在“小牲口”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不仅仅只是我们这一代人。
来自:
豆瓣
作者:
铁皮鼓$
时间:
2012-10-20 12:10
我本来觉得我不是耿穗穗这样的人。
但在现在的工作中,生活中,我又常常觉得我太是了。
这本书我是几个小时内看完的,看到凌晨一点。飞快地合上书本,睡觉。睡不着。太残酷。
太真实。
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其实都有这样的烙印,只是大家为了继续得宠而必须掩盖。如果我们现在有勇气揭这个疤,当年就不是那样的孩子了。是那样的孩子也就没有这个疤了。矛盾。没有逻辑。
希望这本书真正的读者是家长,是老师,是象长大了仍然过着耿穗穗生活的家长、老师
最近读的两本书,一本小牲口,一本消失的女儿,让我不敢去要一个小孩
来自:
豆瓣
作者:
Little$
时间:
2012-10-20 12:10
读《小牲口》这本书的时候,情绪很复杂,这是一本让你想要再三回味,但又不敢多看的书。时常感觉它简直真实到可怕,简直就是我初中时期的自传。我实在可以轻易地就将其中的人和我的初中同学对上号。
那些孩子们,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言语,耿穗穗遭人嘲骂时的情况,和曾经的我是何等的相似。孩子们还稚嫩的声音说出的,是何等不堪入耳的语言,带着并不响亮的声浪,就这么排山倒海,劈头盖脸地朝你打来。而如耿穗穗如我,当时却没有一点勇气去反驳,只能在脑海中想象着自己的复仇,紧握着拳头,呼吸急促,或是憧憬自己转学后能重塑“宠儿”的形象。下课时不敢离开座位,仿佛这是自己最安全的堡垒。黏在课桌上,在只属于自己的领地里,才不会受到侵犯。
为什么当时不敢去反驳?用现在一当红女明星的名言来回答,就是当时“太傻太天真”,天真傻气地认为只要不去理睬,他们自然会失去兴趣,渐渐就不会再骂了;或者也曾天真傻气地向老师告过状,但可惜的是,在孩子的世界里,成人也有管不了的时候,况且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只不过是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确,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是骂两句,只不过是在一颗还稚嫩的心上划上了伤痕,只不过是早早教会了孩子去怀疑,去憎恨。
但这些经历无论你是14岁,24岁还是34岁,当记忆袭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切依旧是如此真实,真实得可怕,好像发生在昨天,一回头就能再度栽进那个痛苦深渊。记得那时候的我,每天除了上厕所,做操,很少离开座位,很少走动,怎么走路都觉得姿势不对,怎么都觉得这样更进一步使我显得臃肿,笨拙,感觉的到教室后面那些人的眼光,私语的窃笑,脸上永远耷拉着一样的表情,呆板,木讷,我知道这样会让我显得很难看,但真的无法想象怎样 才能让自己变得好看些。
耿穗穗在小学没有朋友,进初中时她想让自己变成宠儿,没想到却沦落到这样一个乱班,并且被人欺负,遭人耻笑。耿穗穗是这样一个善良,单纯的孩子,她从小就一直孤独着,她一直追求着快乐,友谊,却一直与此无缘,不知道这些东西的滋味。和她略有些不同的是,我的童年和小学都是快乐的,但很不幸,初中迎接我的班级确实这样一个令我至今都觉得有点后怕的班级,比小说里的初一(2)班好不了多少,只是我自认还比不上耿穗穗,起码我没她有向校长告发并且最终打倒李大伟的勇敢行为。我对当时的班主任都没什么话可讲,只记得一次次地迟到,一次次地做值日,她还会反过说我不会做人,和同学相处的不好。可是从来没有人教过我如何和同学好好相处,在我跨出一步之前,他们已经抢先鄙视了我,我连机会都没有了。我不像耿穗穗那样是因为喜欢上了某个流氓男生而惹火上身,一开始是因为我的外貌,后来更是某个无聊同桌的无理取闹,彻底让我成了大家嘴里的“名人”。
玩笑,又是孩子天真的玩笑。在大人口中永远都是如此。他们不知道,看似天真的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冷眼旁观,幸灾乐祸,他们不知道,受伤害的孩子们除了继续期待“时间会冲淡一切”这句名言的兑现意外,还是迷茫着,没有一点办法。
孩子终究是孩子,即使伤害了别人,却依然付不起责任。出了事以后,无论是平时多么无畏地欺负别人的孩子,也会害怕,他们畏畏缩缩地站在一边,期待有个大人给他们解释,有个大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孩子总是不懂事的,孩子总是会害怕的。
新的世纪来临,耿穗穗班里不见了两个孩子,青春的鲜血将孩子们之间的灰色地带染红,也将原来的问号拉直成了感叹号。他们班的问题最终解决了。
初三开始了,分班了,孩子们被逼着去学习了,我们班散了。
想起一首歌词,“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有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已经过去了快3年了,我也已经是个重点高中的学生,如今看着从前班级的QQ群里,那些孩子们继续缅怀他们的初中美好岁月,我继续一言不发,因为即使到了现在,这个班级里,少了我多了我依然不会有任何人在意。只是有时会暗自窃笑,初中生活真有他们所怀念的那么美好吗?也许是这些孩子的高中生活都过得不好,记忆总是会骗人的,会将曾经不美的岁月美化成一段繁花似锦,洒满阳光与朝气的美丽青春。
有时候在想,初中4年我学到了什么,或是耿穗穗的故事告诉了我什么?我只能说,在普通中学,尤其是比较混乱的学校或班级里,总是会有这么几个人注定要遭受这样的命运,他们往往是外表不好看,人有点内向自卑,或者是家庭条件不好,又或者是太善良,太天真。这些孩子凭自己的力量,也许真的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大概只能把这当成一种试炼吧,走进中学校门的时候是个懵懂的孩子,走出了初中校门,自己可以对自己说,我曾经历过风雨,我已懂得天真与自我保护之间如何平衡。但这样的残酷青春,熬过去了就过去了,出了中学的门还是一条好汉,熬不过去,也许身在其中就已经毁灭。在这一点上,也许无数有此经历的人像我一样,庆幸自己不是宋斯文或者郭婷。但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的学校,有多少个宋斯文和郭婷已经在她们青春之花还未完全开放的时候,已经过早凋零了呢?没有人会知道。
再者,我会一辈子记住的就是,将来我的孩子,我绝对不会让她去像我初中那样的学校读书,就像书中所写“千万别存有侥幸心理,别把孩子送到一个都是坏孩子的班级,别以为他们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别以为你的孩子意志够坚定,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他就可以自保,别低估了别人孩子的意志力。”
残酷的青春,在许多成年人眼中依然不可思议,十三四岁的年纪,应该是如含苞待放的蓓蕾般鲜嫩欲滴,而不是像我或是耿穗穗所见的,已经不知被哪一种风刮过,过早凋零。
最后想起套用《双城记》中的名句来形容这个依然使人无法猜透的年纪:
这是最好的年纪。兼有剩余的童真与青春的朝气,在旁人看来无忧无虑,满载欢乐。
这是最坏的年纪。兼有未脱的稚气与年少的轻狂,从自己的眼里望去,灰色,依然没有尽头。
来自:
豆瓣
作者:
muji-
时间:
2012-10-20 12:10
一边看一边时不时得掉眼泪
我一直很排斥标榜八零后
但是不能否认
我们的青春其实大同小异
好孩子暗恋过坏孩子
坏孩子暗恋过好孩子
只是我真的很庆幸
作为成绩出众的坏孩子和叛逆不羁的好孩子
我没有经历如此的残忍
回想初中那个时候
最大的痛苦好像来自于半明不暗的幼稚恋情
等有一日终于长大
回头看
只希望我的存在也曾让某些人在那个时刻更快乐
来自:
豆瓣
作者:
yaleon$
时间:
2012-10-20 12:10
作为一个70年代末期出生的大人,我很少关注80后的作品。一方面是出于成人的固有观念,觉得他们都是些小屁孩儿能写出什么有内容的东西呀。另一方面是出于嫉妒,嫉妒他们所受到的关注,这是我们这些70后不曾得到过的,似乎我们还不曾年轻就被岁月抛弃了。
看《小牲口》纯属偶然,之前只是想找本东西来打发睡前的时间,没想到一看就收不住了,看到最后一页时已是凌晨。
想不到在我们这批人踏出校门以后,身后的那间教室还在一遍一遍上演着相同的剧目。那些互相打闹、谩骂的欢声笑语,那些无助的眼泪和彼此憎恨的目光,以及初恋的美好与煎熬。
我的初中时代不像耿穗穗的那样残酷,总的来说它是美好的,尤其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它充满了甜滋滋的味道。
耿穗穗的初中生活也是从美好开始的,是从新鲜、喜悦和决心做一个好学生开始的。穗穗的苦难开始于她那矇矇眬眬的对异性的美好感情。她喜欢张扬,不因为他学习好,不因为他心肠好,甚至不因为他长得好,只因为他流了两行眼泪。或许就是这一刻,张扬的两行眼泪把耿穗穗变成了一个女孩,一个真正的女孩,她打开心扉来接这些泪水,以为是在迎接另一个敞开的心扉。然而那些泪水却不是流给她看的,或许张扬之所以会在她面前流泪,正是因为他没有把她当成一个存在。人们不愿意在有人的地方流露感情,因为怕受到伤害。赵博喜欢穗穗,所以他从来没在穗穗面前哭过,他逗她,和她吵架,骂她,哄她……最后报复她,为他所受到的伤害。耿穗穗的不幸不仅是因为她喜欢张扬,更是因为赵博喜欢耿穗穗。初恋本是人生最美好的感情,但是他们太年少了,他们还是孩子,脆弱而无助,得不到任何帮助,不能依靠老师,不能依靠家长,甚至不能依靠彼此。他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于是就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用自己十二岁的双脚践踏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初恋,流着血,流着泪……
或许多数人的初中时代都没有耿穗穗这样不幸,因为我们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我们就是那些跟着起哄的孩子,就是那些助纣为虐的其他人。如果说《小牲口》中有哪一点最触动我,就是在一大堆男生欺负郭婷的时候,刚刚得到片刻解脱的耿穗穗立刻成了一个旁观者,甚至也能同其他人一样从中得到无伤大雅的乐趣了。人类真是冷酷的动物,我们的冷酷在少年时代还是那样的赤裸裸,如今回头看看可能还印在教室的墙壁上。
弱者注定是要被抛弃的,耿穗穗被抛弃了,被她的朋友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以同样的方式,她也抛弃了宋斯文,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宋斯文比耿穗穗更不幸,因为在他被无数只脚踩住的时候,其中有一只就是他母亲的。他甚至不能像耿穗穗那样向母亲诉苦、和她冷战。
在初一(二)班,在耿穗穗受苦的日子里,只有两个人给予了她真正的一点关心,一个是赵博,一个是宋斯文。赵博的恨由爱生,他的报复也伤到了他自己,他所希望的结果很快就变了形,变得无法控制,不可收拾。而宋斯文更多的时候是出于同病相怜,既想帮助耿穗穗又怕被连累,既想得到耿穗穗的帮助又无力得到。其他的人都是一些冷酷的旁边者和落井下石的帮凶,即使是李大伟和张扬那些人也并不了解他们给耿穗穗带来了怎样的伤害,他们只是想从中得到乐趣而已,然而他们得到的也不多,只有一点。而孤立无援的耿穗穗却不得不拼命地巴结他们,通过欺负郭婷,通过说别人的坏话,通过向校长告状……屈辱和尊严不过是人类的奢侈品。
我们总是要长大的,曾经的美好与残酷经过岁月的洗礼,最后只剩下了美好的回忆。曾经的煎熬已经远去,那些残酷的事实也已经面目模糊了,我们记得那些美好的一切,因为那是我们再难获得的东西。而曾经的残酷之所以被我们淡忘了,是因为它一直追随着我们,融入在我们的身体里,帮助我们成长,使我们成为强大的大人,行走在刘福和马燕的队伍里,再也不畏惧,再也不纯真……
来自:
豆瓣
作者:
Megan
时间:
2012-10-20 12:10
AD萝卜都推荐的书,于是我在昨天晚上花了4个小时不到看完了。
整本书几乎都是在心痛中度过,心脏跳得很快,我的五脏六腑仿佛在不停剧烈运动,停不下来。
关于校园暴力关于残酷的青春。
在很多人印象里,青春是一袭华美的袍子,可是有时我们都忽略了,那上面爬满了虱子。不置可否,在小牲口里我看到了虱子,看到了冷酷。
因为朋友的出卖,耿穗穗被全班孤立了,然而我觉得这都是由于那个年纪的幼稚敏感小孩子气导致的。喜欢一个人当然是每个人的自由,即使公开,那样也无妨,然而在初一(2)班这个集体里,有了李大伟、张扬等人的存在,再美好的事情也会被一点点玷污,直至难以触碰。耿穗穗在他们的不断刁难下,她的自封宠儿地位没有了,她的好成绩也不再了,她的好名誉被毁了。她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了。她连她仅剩的两个虚伪好学生朋友也没有了,并且她在喜欢一个人的同时让一个喜欢她的人也离开了,甚至那个人也一同和他们欺负她。
当这一目标被顺利完成时,他们乏味了,他们需要一个新的目标去玩乐。
在与耿穗穗的纠缠之中,宋斯文是其中的牺牲品。宋斯文同样喜欢着这个天真纯洁甚至有点傻傻的女孩子,为了她,他勇敢地拔了他的敌人的气门芯并且毁坏了自行车,然而在之后这辆车竟被别人顺手牵羊偷了。从这件事开始,他成了这场闹剧的最大受害者。他偷钱偷东西说谎,他屈服了。然而他们还不够,他们甚至让他和弱智的郭婷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令人生厌的动作,以此满足自己的快感。他们在一步步将他们逼上绝境,最终,结局让人意外且爆炸。在十一举国欢庆张灯结彩色彩缤纷的日子,在某个安静的角落,这两个饱受校园暴力毒害的人死了,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以怎样的过程死的。然而,宋斯文和郭婷他们选择了最勇敢的方式逃避他们日渐再也无法忍受的生活。故事也推向了高潮。
最后的最后,初一(2)这个浑浊的集体换了一个善于管理的年轻老师,曾经的乌烟瘴气也一点点消散开来。他们现在是初二(2)班了,他们走上了正轨。没有暴力没有残酷。耿穗穗又恢复了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她和赵博又如之前一样谈笑风生嘻嘻哈哈,冰释前嫌的感觉。
而宋斯文和郭婷这两个悲剧人物也在孩子们淡薄的记忆中慢慢沉淀,或者很快便消失。
读完整本书,心里在抽搐在运动。
想起自己不久刚过去的初中生活,忽然开始庆幸自己的美好生活。没有暴力没有恶语相向没有针峰相对,也许是这本书是以夸张的手法来集中凸现这一切,然而这样使得我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
青春应该是扑满涂鸦的墙,凌乱却不锋利。
青春应该是温柔似水的歌,甜腻却不恶心。
青春应该是内心深处的梦,自由却不无边。
青春应该是值得珍藏的宝,珍贵却不昂贵。
有些残酷值得小心翼翼品尝,但不希望在身上得到实践。
假使它们不幸降临,勇敢点坚强点。
来自:
豆瓣
作者:
明日希$
时间:
2012-10-20 12:10
果子给我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她一着急口误了,把“小牲口”说成了“小畜生”!用了两个晚上的睡前时光读完,然后觉得耿穗穗她们班的同学,真是一群“小畜生”!
不敢相信,这些可怕的事情,居然都是一些12、3岁的孩子干出来的了。看来,我的校园生活太过阳光,以至于都没看到隐藏在阳光背后,还有如此多的黑暗面。或者,是我太“老”,老到已经无法了解现在孩子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着!
读这本小说,像面对一个捂不住的伤口。无助的感觉。
——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
耿穗穗“倒霉”,应该是从她“宣布”喜欢张扬的时候起吧。进而,让自己成为全班同学的嘲讽对象。当她被人骂“鸡”的时候,我在想这些孩子怎么这样的恶毒?果子说,你往后看,还有比这恶毒一百倍的——“倒霉”的耿穗穗被同学欺负得厌了学,可怜的“小和尚”宋斯文跳了楼……能说那些孩子是凶手吗?他们是吗?!
果子说,你小的时候,难道没有集体“围攻”过一个同学吗?我说,对不起,没有。真的,没有。
从小学到大学,班级里的同学的关系都很“和平”。尤其是初中,同学之间的关系更是好的不象话。象《小牲口》里写的,因为熟了拔河比赛,全班集体大哭的经历,在我的班级同样发生过——那次是足球赛,我们输了——也是我们初中三年,唯一输掉的一场比赛——全班同学坐在教室里抱头痛哭,惹得各种老师来我们班对我们进行各种安慰……但没有书里写得,背后搞那么多小动作……我们只是哭,通过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是,我承认,在我们那时幼小的心灵里,也会有自私和骄傲。也会“瞧不起”某些学习差,智商很“潮”的同学。但或许,我们那个时候,更“成熟”、“有礼貌”和“成人化”一点点,用耿穗穗的话说,我们懂得虚伪,我们懂得,至少要在表面上,去尊重一个同学。
那时候,在班级里确实有小圈子——优秀生总爱和优秀生一起玩,中等生和中等生关系比较好,差生和差生很谈得来。但同学之间,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见了面也都有说有笑。而且,那些所谓的界限也常常会变得模糊,总有些活泼好动的“中等生”和“差生”积极“混”入优秀生的队伍。
在任何时候,优秀生都是老师的宠儿,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很多校园“混混”可以不屑我们,但他们绝对不敢欺负我们。自然,我们也决不会欺负、辱骂、甚至殴打差生。这一点,孟德斯鸠的“人生而平等”的说法在当时相当深入人心。
所以,我看到《小牲口》里,那些孩子居然如此对待自己的同学时,我觉得自己的血都变得冰冷——这还是孩子吗?他们还有一点点孩子应有的单纯和善良吗?对于他们在书中的所作所为,用“残忍”甚至“残酷”这样的词汇来形容,都毫不过分。
看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那么无力,无力去帮助那些受着巨大校园痛苦的孩子;同时,我也痛恨那些“虚伪”的老师和“冷漠”的家长,让这些本该活泼、健康成长的孩子,变得如此敏感而脆弱。
很感谢丁丁写出了这样一本“残酷”的校园小说,让我能够看到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世界,看到原来有的孩子的童年,曾经是那样的不幸,被那些“很黄很暴力的小牲口啃噬着他(她)的伤口!”并由此而非常庆幸自己的校园生活是如此的“阳光”和“温暖”!
推荐给所有有孩子的人,希望他们读了以后,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世界,让他们不会因为生活在这样的“灰色地带”,而让他们的心灵一生都蒙上巨大的灰色阴影!
来自:
豆瓣
作者:
彩虹头$
时间:
2012-10-20 12:10
名字叫小牲口,是因为班里有太多畜牲吗?
这个书名我刚开始以为是写写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宠物……
不太明白为什么宋斯文要被写死,可能是作者一时冲动,或者就像《南方公园》的Kenny, 编剧“就是喜欢看他死”。。。。。。
看完了之后,
想狠狠暴打张扬一顿,这孩子看起来比李大伟还TM坏,欠抽,该被送进工读学校。宋斯文的妈妈应该拿刀砍张扬才对吖!
觉得对郭婷的后续报道不够,她后来是退学了,还是去弱智学校了,还是继续来上课了?要是还来上学,她会蹲班吗?
荷韵儿这种学习好、家世好的漂亮女生好像每个班级或者年级至少都有一个,命运真的不公平,上帝把门和窗户都给她们开开了,凭什么啊!让她们堕落吧,堕落吧!让她们都被大款包下吧!
对于女主耿穗穗,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太软弱,太逆来顺受,新时代的新女性怎么能这样子?!而且她对她曾经的迷恋对象一直没有忘情的样子,她老对他心软,就像我爸对我妈又打又骂,可是在遭遇家里暴力之后,我让她跟他离婚,她就开始想他的好,【虽然在我眼里他没有一点好,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还教育我说我跟他有血缘关系,不能这么说他……女人,劣根性。耿穗穗为张扬受了多少苦,最后还在想着他,还以为他本质不坏。耿穗穗还好有赵博,不然她真无可救药了。
谢谢描写50年大庆的情况,我没参加过。(不过我并不遗憾没有参加这难得一遇的国家大事,唯一后悔的是他们翻花的有钱拿,我没有)
问题,有错别字。最严重的地方在P47,倒数第5行中间,那3个他/她,男他和女她的位置颠倒了,不知是排版的问题,还是作者写的有误。
又及:希希,穗穗和莹莹也看了这本书,她们都没有看出这书里面有朦胧的同性恋情怀,她们都太纯洁,太可爱了。当然我也很纯洁,很可爱,可是我还是看出来了。咳~咳~~请参考P159页第9段及以后。
来自:
豆瓣
作者:
RedFiv$
时间:
2012-10-20 12:10
残酷青春的不同回忆
读这本书纯属机缘巧合,读高中的表妹列了个书单要我帮她买书,《小牲口》刚好位列其中。旅途无聊,随手拿来读,便一口气读完。
读完颇多感慨。这是一本写九十年代末初中生的小说,作者是一位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女生,书中她用一种刻薄的让人胆颤心惊笔调描述着初一二班的世态炎凉 ——一心希望被老师同学喜欢却事与愿违的主人公耿穗穗,满嘴脏字儿却熟稔为人处世之道的赵博,顽劣的孩子王李大伟,学习好却冷漠地吓人的宠儿陈静白雪,即将退休而自以为是的班主任刘福老师,还有内向软弱的宋斯文、郭婷……自己的学生生涯的某些记忆一下子被唤醒,不少人物让我看到了那时的影子。
作者用尖刻的字眼儿叙述初一二班的人和事,批判这群学生和老师身上种种人性的弱点。在我读来,挥之不去身边人的影子让我越读越不安,也越来越试图从不同的视角来反思书中的记叙。
和书中的描述不同,我印象里的初中虽不是至臻至善的天堂,却也绝不至于书中试图表现的那么不堪。一方面,家乡属小城,虽时代和书中相近,但较之书中所描述的北京,家乡中学偏僻单一的环境反倒让我们得以与烦躁现实的社会暂时隔离;另一方面,自己当时应该算有老师宠着,可以让“孩子王”那样的人物稍有忌惮,更何况家长、老师的长期教导不外乎就是不和或者少和所谓“坏孩子”相往来,自然少了许多是非。从另外的角度看,或者也就可以被解释成是作者所说的冷漠吧。
书中尤为让我不安的,是班上同学对几个学生的孤立和骚扰,老师虽然知晓此事,却出于种种原因任其发生。不安是因为记忆里自己班上也有类似的事情,一大帮同学出于某种原因对某些学生的孤立。至今还记得每次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招致大片嘘声。不记得自己当时是不是随着起哄,但知道自己没有站出来阻止——当时根本就不认为这是一件有多错的事情,即便是真的一起起哄,恐怕也只不过是出于有趣,大多数起哄者的动机怕也不过是如此。老师倒介入了,还记得某位老师就此批评班上的同学,结果却只能是加强了嘘声,大约这也是表达逆反的一种方式,更何况自己班那时出名的乱,老师也不大愿意来趟这浑水。情况似乎和小说里描写的相似。
读这本书前,我没想过被起哄者的心理会受到什么影响。书中,则描写了被起哄的耿穗穗内心的失落与彷徨,更极端的,另一个遭起哄者,内向的男生宋斯文选择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反抗。自己班上被起哄的同学,时至今日我还偶有联系,从未问过他们当时的感受,他们也不主动提起。不好受是肯定的,印象里一位女生为此是哭过鼻子的,他们心里的感受相较耿穗穗未必会逊色多少吧。
《小牲口》封底印着几位名人的推荐,大意是说没想到当今的孩子竟然是这样,还捎带着批判了一下校园暴力。我却觉得这种评论颇不得要领,“党同伐异” 当属人类本能,这些中学生,包括那时自己的同学,或许只不过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实践了人性之恶而已。这帮人大可去批评学校教育片面强调分数而忽视了青少年健康的心理教育。我倒是想问问,在成人社会越来越现实的今日,指望孩子们不沾染社会之风气,压抑人性中灰暗的一面是否可能。现如今有多少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理想中的道德楷模?表面看家长看重分数,实际上分数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混社会的敲门砖而已——高分儿等于好大学,好大学等于高薪工作等于社会地位。说到最后,钱权才是对孩子教育的最终希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空去感叹校园暴力着实是有些不着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解决问题需要反省的也不仅仅是教育本身,整个中国社会都应该反省!
《小牲口》文字并不出众,内容也显稚嫩,很多地方读起来更像是一个受气学生的发泄。作者安排宋斯文在建国五十周年庆典当天自杀许是为了增强作品的批判性,可惜前文铺垫不足,给我突兀之感。读来觉得如此安排纯为表现,未免有形式大于实质之嫌。不过这本书总算是提出了一种教育中的阴暗现象,促使读者思考,倘若能形成有益的公共讨论,也算是功德一件。
转自博客:http://redfivespace.com/2008/02/different-memories-of-the-cruel-youth.html
来自:
豆瓣
作者:
小意达$
时间:
2012-10-20 12:10
最真实的残酷青春物语。红色的封面,一个背着黑色书包的女孩,穿着一声黄。可是她却没有脸,白乎乎的一片。很久没有以那样的速度看完一本小说了,源于明珠的博客,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小牲口》。是这个名字吸引我去买的。
看完,却一时语塞。胸口有许许多多的要说,可是却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当翻开第一页,看到开篇对于那个初中的描写时,我想起了我的求是,也是水泥跑道,一直到我毕业才换成了塑胶的。爬山虎攀缘在一堵堵的墙上,大批大批的孩子像潮水一般涌进去。我还记得那好像是个下雨天,我现在只记得我的第一任同桌带着紫色的折叠伞,迟到了好一会儿坐到我身边的模样。
他是好学生,现在在交大。
可是《小牲口》里的好学生,定义得让人感觉残忍,初一二班,当我看到那个叫做耿穗穗的女孩和她的同桌赵博互相吵架划着三八线的描写的时候,我和我的同桌曾经也是那样的打打闹闹,原来每个孩子成长中的经历都那样出奇的相似,拿起对方的铅笔盒往地上砸的前一秒想着再也不理你了,捡起地上七零八落的笔和文具的时候,两个人嘴里说着对方的不是,其实已经好了。即使是做着眼保健操的时候互相踩对方,用手肘撞对方,那也是如今回忆起来的会心一笑。
我看到快三十页的时候,对于这个主角的命运产生了担忧,我心里有一种恐惧,我害怕这个小说的标题写的是她,我甚至满心希望这是一个以她的口吻来描写她所看到的青春暴力的一切,我害怕看到的是一个孩子的切身经历,看得好像觉得自己也曾经那样,孤立无援的仿佛在一座小岛上,就连最后一个会帮助自己的人都转身离去。因为太久没有静下心来去回忆自己的初中了,以我已经长大了,被成人世界同化了的思想来看,我看到是所谓的暧昧,所谓的青春期,所谓只不过是大人看来孩子们的打打闹闹……
可是,我害怕的,终究在翻着书的每一刻,时时呈现在我的眼前。那是不是所有孩子都会感同身受的?即使是所谓的好学生,戴着团徽,享受着那种高高在上老师的宠儿的荣誉,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小算盘,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觉得明哲保身,可是,有时候,看着那些所谓的差生,弱势群体被欺负,被孤立,而自己却在一旁不敢吱声的行为,比起那些坏孩子,又有什么差别呢?
我记得小学时候班上有个叫做郭佳亮的男孩子,他比一般人都要反应慢,据说是因为他妈妈怀孕的时候营养不良。像豆芽一样瘦小的他一度是孤立无援的,就好象书里的那个叫做郭婷的女生一样。还有书里的流氓留级生,对面班级漂亮的像白天鹅一样的女生,默默无闻在班里冷眼看着的中等生,还有那种把自己当作好生,好像和差生讲话就会玷污了自己,一下课就往办公室跑的女生……我觉得,任何一个,都是回忆在脑海里的重新放映。她们都是很鲜活的人物,因为鲜活,所以让人感到残忍的现实。
关于善良这一点,从小到大的教育已经无数次地被强调。我们要团结同学,友爱师长,我们要爱劳动爱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可是孩子的内心真的能够被教条式所框牢,老师们就能够真的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么。。。我不知道,我也说不好,脑海里很乱的,不知道应该讲书里的内容还是我自己的回忆。真的假的,书里的,现实的,交织在一起。当得不到家长的帮助只能寻求朋友的帮助的时候,而那平时常常在一起的朋友因为碰到所谓的班级荣誉和好学生的称号,就躲的远远的。女孩子之间叽叽喳喳的八卦,男孩子之间嗡嗡嗡嗡对某一个女生不成文的嘲笑和捉弄,课桌底下故意伸出去的脚,新鞋踩三踩,上厕所时候的成群结队,班里的拉帮结派……
我看到初中时候自己的照片,预备班时候的一次班会。我躲在最角落的角落,彼时我自己都认不出自己,因为我是那么的其貌不扬,瘦瘦小小,干巴巴地挨在那时的好朋友身边,索性那时候我们的两班没有那么多书里的残忍,即使有,或许我也淡忘了,我不记得被欺负,我不记得冷眼看过的那些儿童暴力,不过我记得老师的某一句话对一个孩子的一生可能都会有极大的作用,我语无伦次地表达着自己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却总觉得词不达意。只能说,这是一本太好的书,好到我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那些回忆。
来自:
豆瓣
作者:
dumb$
时间:
2012-10-20 12:10
在卓越上买书,看到新书排行榜上的这本,先是封面吸引了我,然后是书名,再然后是那些推荐。虽然对类似这样的推荐总是心存疑虑,但可能是史航的出现让我觉得还是有点保证吧,就买了回来。事实证明,还是高估了,但从内容上来说,又值得一读。
作者85年生人,小女生,照片上看,招人喜欢。这是我第一次看这么年轻的人写的小说,本意是想窥探一下真正的80后人生和他们的笔头子。遗憾的是,书写的并不是很好看。节奏缓慢,写的很絮叨,对话不是很多,更多的时候是交待人物的内心活动。这里可能有写作功力的问题,毕竟,这是她的第一本书。之前,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写了童年,冯唐的《万物生长》系列写了青年,抛开水平不谈,我倒是希望这本书能以它的真实(如果真的真实的话)补上少年的这一节。
还是说说内容吧。
开篇写到,主人公即将进入的是一所小区学校,这立刻让我嗅到新时代的味道,原来哪有什么小区的概念,学校都是编着号的,要不就是挂靠在某个大学或某个单位下面,名曰某某附中。故事就在这所学校里发生,围绕着七八个初一的孩子展开,灰色的一年。书里描写的学校生活和我记忆中的差不太多:好学生,坏学生,早恋,告密,欺负女生,拉帮结伙,讨好老师,霸道的孩子头,自负的班主任。但是相同的行为却笼罩在不同的气氛之下,我们那时候可能更单纯一点,更应该叫调皮而不是这样接近于“坏”的范畴,至少在我们的行为里没有那种穷凶极恶的感觉。对,恶,是这本书里充斥的一种感觉。在这里,孩子们表现出不可想象的奸诈,狡猾,和残暴。耿穗穗的软弱和宋斯文郭婷的死都让人震惊,我以为,长时间的污辱会让他们爆发,反抗,甚至以暴制暴,这可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课。但是没有,他们都选择了逃避和忍让。两个人的死好象改变了整个初一二班,孩子们变得安静变得规矩,耿穗穗和赵搏也终于得到解脱,但我担心,这一年中发生的事情会对孩子们产生永久性的影响,因为他们在这里做过暴君做过小人做过阶下囚。
正象作者后记里写的,她要泄愤。是的,孩子在那样的成长阶段里不应该是无助的,她/他身边该出现的人在哪儿呢?我总是想起,天安门广场上,成千上万学生当中的耿穗穗,她是那么的渺小,渺小到没人会注意她,而她竟然因此而感到轻松。
不管怎样,我想向那些曾经被我欺负过的女生们道歉。
来自:
豆瓣
作者:
还得注$
时间:
2012-10-20 12:10
《小牲口》书名起的好,象极了十三四岁的孩子的状态。
一个小孩写的,她还没来得及忘掉痛苦的记忆。大家都忘不了,不过是隐忍不说而已,心照不宣。
书里的这帮孩子都是八十年代中期出生的小孩,和我的初中生活相差不远。所有的青春都是一样的,没法走捷径,吃的亏,犯的错,受的苦,一样也不能省,就算有人指导你,领着你走,也没法逾越。
主人公资质不高,没有突出的特长,除了敏感。总是莫名其妙的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全班同学的嘲笑攻击,比她更惨的还有两个更懦弱更笨蛋的孩子,有一个竟然被逼的跳楼自杀了。
书评说这是反映校园暴力的小说。也不能完全是暴力,非要刻薄的看,谁的青春不残酷。
在小学到初中,班上总会有一两个头,一两个众矢之的。头要么是学习好的老师同学的宠儿,要么是逞威逞凶的混世魔王。众矢之的一般都是笨的、丑的、有点过的,甚至可能是贫穷的弱者,他们因为不合时宜,被一两个头所孤立,渐渐地被全班嘲笑痛贬。想想看,我们的身边一直都有这样的人,是童年灰色的记忆。
薛说他们班上也有个这样的女生,得了大病,成了秃子,又因激素发了胖,全班人都视她为瘟疫,没人理她,编排人的时候把她拉上,派给最恶心的男生,那男生也要翻脸,更会莫名仇恨那女生,带累了自己的清白之身。
我从来都没当过冷漠的小跟班,看见别人倒地,再去踹一脚的那种“小催催”。因为一直是边缘人物,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有自己的情感世界,不会盲从。小孩的情绪是传染的,就象一个婴儿哭,别的婴儿也跟着哭,那不是同情心的问题。我反而因为逆反的缘故,和这些被全班抛弃的人玩的很好,多半是同情的问题。小张也和众矢之的们玩,但她是健康的,她拿他们当普通人,包括在教室后面撒尿的那个弱智男生,在她眼里,他们都和自己一样平等。因为没有觉察,她也能和大部队走在一起,她害怕被孤立,这是她的喜人之处,有眼里价吧。
那个弱智男生是全班乃至全校最弱的一个,谁都敢厉害他,谁都可以踢他一脚,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对新来的转校生大耍威风,按住人家打还抢人家的东西。残忍是本性,不论智力的问题。
初中的孩子真是疯子,男生女生绕着教室追打,象撒欢的小兽,按住就狂捶,嘣嘣乱响。圣诞的时候,从一所初中门口过,看见他们拿着罐装的“泡沫”逮住一个个小的很“灭”,就在大马路上,所有的人都看着那孩子,被“灭”的倒在地上,头上顶着老高的白沫。越玩越奢侈,可是性质一点也没变。
等到上了高中,一切都好了,高壮不再可以吓住人,女生一律文静秀气起来,男生也深沉内敛的很。越来越象文明人,不复是当小牲口的日子。
变文明不知是人类的进步还是悲哀。
我还是喜欢有点文明,有些温情的世界。
-----30岁看13岁,回忆还不能开始
来自:
豆瓣
作者:
我的苦$
时间:
2012-10-20 12:10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看《小牲口》这本书,我明明大概了解了小说的梗概,知道阅读它的过程就象是硬生生地把那结珈的伤口撕开,任凭它再次血流不断。我以为我好了,但其实伤口一直都在,只等着再次揭开。《小牲口》的作者她的初衷是:“校园暴力总是有人去关注,关注那些干坏事的孩子们,关注他们如何步入歧途,是谁造成他们那颗冰冷的心。他们的坏是可追溯的,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有根据的,他们似乎更需要保护,他们应该再受教育,受改造,再次得到机会,他们只是孩子而已。不管他们干了什么,伤害了谁,他们总是可以得到重新开始的机会,因为他们只是孩子。而另一些孩子,作为被忽略的受害者,却再也没有机会了。永远也不可能原谅伤害他的人,不管他长得多么老,那伤痕始终在他身上,一辈子提醒他是一个被损害过的人,一个不完整的人。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只要他想起来,那种耻辱就像新的。”和《蝇王》一样,他们都是讲孩子间的残害和杀戮,他们都在抛出质疑:难道邪恶只存在于成人世界吗!看看我们所谓的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小牲口》用“小牲口”比喻那些冷酷麻木邪恶与牲口无异的孩子,《蝇王》里的“野兽”折射了真正的野兽是孩子们自己。从自己不愿再提起的童年经历和旁观他人的经历,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小小年纪就以伤害他人欺凌他人为乐,总是想着攻击和欺压同伴,而另一些人又总是处于被压迫的角色?!就象仍在糨褓中的婴儿,有些就喜欢乱蹬腿去揣好好地躺在旁边的孩子,而有些就安安静静地躺着,连大气都不敢喘。人们都说性本善,我倒认为每个人的本性都不一样,有人是与生俱来就是邪恶的,有些人是与生俱来是善良的。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可能会转换他们的本性,但又有可能巩固加深他们的本性。人性的黑暗不用等到踏入社会,几乎每个孩子在童年就品尝到了同伴之间的龌蹉,尽管伤害过你的人那散发着邪恶的脸上还稚气未脱。
《灿烂劫数》描写自杀者的心路历程,暗示着他们的童年留下的阴影必然造成他们走向自杀,而《13骇人游戏》里主人公执行的骇人游戏里的任务都和他的童年阴影有关,他最后的释然带来的却是死亡。身边总有太多关于孩子出生的事,人们通常发现怀孕了,都是自然而然的把他生下来,即使是不要这个孩子,也只是因为经济和婚姻状况。也许从来没人想过,为人父母不单单是你有否足够的财力抚养一个孩子,而还要考虑很多很多别的因素,比如你能否和他如朋友般交流,能否给予他足够的爱,能否给他指引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能否避免他受到外界的伤害。《小牲口》的作者也有类似我这样的希冀:“亲爱的家长们,别忽略您们的孩子,多拉拉他们的手,多拍拍他们的脑袋,一家三口经常去看电影吧,哪怕你们并不是他的亲生父母。再热闹一些,别让你们的孩子从小就觉得孤独。然后,千万别存有侥幸心理,别把他们送进一个都是坏孩子的班级,别以为他们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别以为只要你的孩子意志够坚定,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他就可以自保,别低估了别人孩子的意志力。”所以凯尔泰斯·伊姆雷写的《给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祷告》就表示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肮脏邪恶:“亲爱的孩子,请原谅我不忍心把你带到这个世界。”
我不敢说我本性是善良的,但我总是被压迫,一次次受辱的经历已然变成往事了,我也早就告别了童年,但那些过往还是让我害怕见到某些人,听到某些事,我的心头有个烙印,印证着我是个被损害的人。感谢张悦然替我说出心底话:“我始终认为,童年,成长深重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孩子是最坚韧的人群,他们总是默默地承受下一切,生,离,死,别。他们还不懂得用逃脱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泄反抗折磨。他们所能做的,就是接受下这一切,睁着惊恐的眼睛,带着冰凉的小手小脚,甚至根本没有人察觉他们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总是想,孩子是可怜又可敬的。”想想那些扭曲变形的人,伤透心的辱骂,终生难忘的那些幸灾乐祸的眼神,那些绝望压抑得让我窒息的日子我是用多少泪水和心痛熬过来的!
亲爱的,一切都过去了,最坏的已经熬过去了,虽然已伤痕累累,无法痊愈,但越来越好的未来不是正在等着我吗?!
来自:
豆瓣
作者:
rivers$
时间:
2012-10-20 12:10
九型人格里有“领袖型”,其心理成因是成长过程中受的欺凌和创伤,底层动机是“愤怒”。特点是追求权力、爱面子、粗鲁、易暴躁。
当然也有“愤怒”动机的另一种形式:“平和型”。特点是温和友善、忍耐随和、怕竞争、无法集中注意力。
一种是终生在燃烧挫折的火焰,一种是被折断信念失去活力的动机。
来自:
豆瓣
作者:
Ariel
时间:
2012-10-20 12:10
我以为我在看小说,但心里很清楚,没有经历过的孩子断然是写不出这样的东西的。
犹豫了很久,才决定为它写点什么。这段残忍,在看完书后缠绕我至今。想到了威廉戈尔丁的名作《蝇王》,在那部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中,一群流落孤岛的孩子在各种条件的诱使下以“正义”的面容掩盖了罪恶,用最残忍和泯灭人性的方式发泄心中各种堆积的情感。
与《蝇王》的隐喻社会不同,《小牲口》为了写孩子而写孩子,为了倾诉而倾诉,这也使其中的伤更深,痛更甚。在作者笔下,每个青春期的孩子,心里都藏着一头小牲口,在一定条件和环境触发下,它就会表现出极端的兽性,但孩子们自己并不知道,大人也不知道。成人世界的规则,是比牲口更让孩子畏惧的。
小说中的孩子,都是十二、三岁的年纪,正在步入青春期的他们在生理上日益接近成人——这并不会使他们惊慌,现在的孩子对性的坦然是成人难以想象的。同时,他们期待成为真正独立的人,真正能自己分析处理问题,做出对自己有益决定的人。这与生理上的成长是并行的,也是成长的必经阶段,但由于各种因素,他们的诉求常被成人轻视,或者以一句“屁大的小孩懂什么”挡回去。
这里我们就看到了差异:孩子需要成长,而大人拒绝承认这一点。我很不想提大人的这种拒绝,因为大人的出发点是保护孩子,保护孩子不受污染,试图帮他们延长纯真童年——哪怕几天也好,这种心理总是可以被理解的。但问题的根本出在哪里?社会真的如大人们担心的那样,是个污水横流的染缸么?还是他们自信自己的保护和掩饰,就能压制住孩子期盼改变,期待成长的心?
当然,小说里并没直接谈到这些。小牲口的作者,带我们面对惨淡人生——属于孩子,失序的天空。书中的的每一个孩子,无不在尝试成长:“我”希望藏起自我的怯懦,表现得尽量优秀而成为“宠儿”;赵博为了保全自我不惜出卖朋友,换取自尊心的昂扬;李大伟以武力和威吓,建立虚妄的自我地位……一群试图学习成人世界里善恶佞诈的孩子,以各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演绎着剧场版的人生。缺少对他们理解、沟通的良师益友,他们所谓的“对”在不自觉之时,扭曲向各个维度。
其实这些孩子中,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坏,即使是敲诈欺负同学的李大伟,也只不过在学校的一顿教育处分和家长一顿老拳下焉了神。这使我们更加痛心,就是这样一群孩子,自我却又从众,妄信而且偏执,他们小小的恶,汇成一股无法阻挡的暗流,并由于缺乏指引而在这种漩涡里越陷越深。他们以孩子的身份,做着与自己身份不相符合的事,并因为“未成年”三个字而逃避罪责。
在整个班级为了国庆仪式彩排时,孩子们在雨中望着焰火,眼里满是清澈和喜悦。同时,一个叫宋斯文的孩子因为忍受不同学们的威逼和阴郁,从18层楼房上一跃而下。这些威逼他的孩子,正为烟花欢呼雀跃,笑得比谁都无邪。他们没想到宋斯文会自杀,他们会惊愕和悔过,但很快就淡忘了。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的无助,她说,他们还是孩子,无论做了什么,没有人会认真怪罪。于是,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该为此检讨的究竟是谁?
一个孩子,举起屠刀向同学,他知道这会造成什么结果,他撇着嘴,露出庆祝六一那般的纯洁笑容,说,我还没到14岁,谁都拿我没办法。
这曾是我梦中最深的痛,今天不幸成真。
来自:
豆瓣
作者:
闲情小$
时间:
2012-10-20 12:10
封面简单自然,很能传达主题的含义.看到书名觉得有点别扭,牲口感觉很生硬,没有被尊重的感觉,但,看过书以后就全都明白了.书里的一群孩子,是12岁大的小小少年.生活却已经开始压力重重了,教室就是个微缩的小社会,有竞争有排挤,有强弱有忍耐,友情变成出卖和蔑视.悲剧究竟是老师的漠不关心造成的?还是学校的管理失误?还是家长的忽视?填鸭式的考试教育是否真的有用?太多沉重的问题叩问这个扭曲的书会,叩门现在的教育制度,叩门只关心成绩的老师和学校!究竟孩子的心灵由谁来关怀?如果一个三好学生,心灵是肮脏的,那究竟是教育的失败还是成长的教训?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但落实就很难了,老师的奖金,学校的名誉是和学生的成绩挂钩,和学生的品德没有太大关联.社会是时候来关心孩子的心灵了,不要等待出现悲剧的时候再来悔悟!
来自:
豆瓣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