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湘军志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天向上    时间: 2013-5-26 15:33
标题: 湘军志 - 书评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史上的大事件,而湘军正是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到了同光之际,太平天国运动早已被镇压下去,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也相继失败,以农民兄弟的鲜血染红自己官顶的湘军将领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85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检蒲斋    时间: 2013-8-5 02:03
  湘军 (上、下)
  
  
  成品:  165×230    字数: 680千字 (共)    页数:360(上)、 320(下)
  出版时间:2008年6 月
  定价:28.50 元(上)、27.50元(下)
  建议上架类别:通俗历史 /历史文化读物
  
  ◆        卖点
  本书作者王纪卿先生系资深出版人,作家,学者,潜心研究湘军,对湘军人物、湘军历史如数家珍。本书便是作者潜心研究湘军二十余年的结晶,其材料翔实、论述精当,雅俗共赏,堪称经典,是时下全面系统了解湘军的最佳读物。部分文字在其新浪博客上贴出后,引起网友的争相追捧,点击率近百万。
  本书以湘军的时间演变为脉络,以湘军人物为主线,详细叙述、评价了湘军在晚清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点点滴滴。湘军的功与过,成与败,作者更是下足了功夫。
  一书在手,一览无余!
  
  ◆        作者
  王纪卿,湖南长沙人,1953年生,资深编辑,作家,学者,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年,著作多种。近年来主持湖湘文化的电视讲座,是新浪博客、新浪读书专栏推荐作家,拥有超高人气。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nanese
  
  ◆        内容
  本书是第一部全面而深入的湘军通史,湘军作战历程全记录首次面世,叙事清晰,无所遗漏。自1851年起,湘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太平,镇捻军,平西北,复新疆,兴军屯,办洋务,抗法军,拒日寇,直到1894年的牛庄之役,湘军全军覆没,一段历史风尘跃然纸上。
  作者着力于真实再现湘军将帅的个性,拓摹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十多位清末名臣,发掘已被历史烟尘淹没的上百位湘军将领。湘军的成败得失以及清王朝的国运兴衰,作者尤为关切。
  作品气势恢弘,布局严整,叙事井然,分析恳切,雅俗共赏,堪称佳构。
  
  ◆        目次
  上
  1851年,咸丰元年      
  1852年,咸丰二年     
  1853年,咸丰三年      
  1854年,咸丰四年      
  1855年,咸丰五年     
  1856年,咸丰六年     
  1857年,咸丰七年     
  1858年,咸丰八年   
  1859年,咸丰九年      
  1860年,咸丰十年     
  1861年,咸丰十一年
  下
  1862年,同治元年      
  1863年,同治二年     
  1864年,同治三年     
  1865年,同治四年     
  1866年,同治五年      
  1867年,同治六年     
  1868年,同治七年     
  1869年,同治八年   
  1870年,同治九年   
  1871年,同治十年      
  1872年,同治十一年   
  1873年,同治十二年   
  1874年,同治十三年  
  1875年,光绪元年      
  1876年,光绪二年      
  1877年,光绪三年   
  1878年,光绪四年      
  1879年,光绪五年   
  1880年,光绪六年     
  1881年,光绪七年     
  1882年,光绪八年      
  1883年,光绪九年     
  1884年,光绪十年      
  1885年,光绪十一年   
  1886年,光绪十二年   
  1887年,光绪十三年   
  1894年,光绪二十年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        精彩文摘
  1
  曾国藩预言了江忠源的崛起,这个预言在1851年开始实现。
  江忠源本人的预言也是正确的。1851年,中国进入了乱世之秋。
  江忠源一展身手的机会到来了。他是这个时代的人才,因为当机会到来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7月7日,江忠源抵达赛尚阿的军营。赛尚阿把他向清廷要来的这个人才,分派到副都统乌兰泰帐下。
  正红旗将领乌兰泰打量着眼前这个湖南人,发现他手臂长得出奇。当他把手臂垂放下来时,两手到达了膝部,真是奇人异相。乌兰泰又发现,此人双目炯炯有神,顾盼之间,可见他心胸坦荡。
  乌兰泰没有看错。江忠源是个忠厚人,与人交往,披肝沥胆,始终不渝。他尤其爱才服善,只要听到孝顺老人、忠于朋友、深明大义的好人好事,一定要加以表彰。而且他心胸豁达,以诚示人,见义勇为。他要干的事情,无论有什么艰难险阻,无论别人怎么徘徊观望,他都会勇往直前。
  乌兰泰是广州副都统,奉命来到广西。他秉性耿直,平生自负,看不起身边的将领。但他立刻就对眼前的这个中年书生产生了好感。乌兰泰当然知道这个湖南的读书人颇有来头,是皇帝打算重用的人才。但他的好感,更多地是出于直觉。他从见到江忠源的那一刻起,就从这个湖南书生的眼睛和表情里,看到了一种军人非常欣赏的气质:豪爽而重义气。
  于是,江忠源这个七品文官,受到了二品武官乌兰泰的赏识。乌兰泰对这个读书人“深相倚重”,凡事都要征询他的意见。江忠源也尽心出谋划策,两人合作,屡战皆捷。
  惺惺惜惺惺。江忠源很快也从乌兰泰这个满人将军的身上,发现了值得他敬重的品格。乌兰泰治军的特点是善待军士,与部属同甘共苦,如同父兄对待子弟。下雨时,军士们没有雨伞,他也不撑雨伞。他从来没有余钱,所得的军饷,全部用来赏赐给有功的军士。
  江忠源见清军兵员不足,认为自己在新宁所办的团练,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他立刻修书,叫二弟江忠淑募选五百人,奔赴广西,号称“楚军”。
  江忠淑很快就按照兄长的吩咐,带领楚军来到广西。这件事成为一个里程碑。湖南的乡勇首次出省作战,楚军就是湘军的先驱。这支军队纪律严明,不许骚扰百姓,为湘军留下了一个良好的传统。
  但是,这些先驱者的登场,并没有得到隆重的欢迎与喝彩。赛尚阿一见这些乡勇,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些湖南的乡下人,衣着土朴,颈项干瘦,不像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赛尚阿心下凉了大半截,心想:罢了,这些人只能为清军大部队凑凑人头。于是,他将这批“乌合之众”,划归乌兰泰手下。
  
  
  2
  清廷在1853年感到了更大的威胁,太平军北伐部队长驱北上,震动了华北。
  林凤祥统帅部队,从扬州推进到安徽临淮和凤阳以后,6月在安徽捻军配合下,进攻河南,占领了河南东部的重镇归德府,接着向西长驱三百里,包围开封,驻扎在开封南边五十里的朱仙镇。
  林凤祥决定不打开封,从朱仙镇继续西进。部队冒着暴雨,脚踏深达一尺的积水,行军三百里,经中牟、郑州和荥阳到达巩县,在洛河岸边,得到当地百姓支持,乘民船渡过黄河。
  林凤祥所部挺进山西,接着又折回河南,从武安东进直隶,于9月29日攻克临洛关,大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所部清军一万多人。进而挥师北指沙河、任城和藁城,从这里东进深州等地。
  10月13日,林凤祥的部队直逼保定城南六十里的张登镇,距离清廷京城不过三百里。天子脚下的臣民们大为震惊,三万多户官绅逃出京城。
  文宗急令惠亲王锦愉和蒙古科尔沁王僧格林沁负责京畿防务,率八旗兵出战,带兵堵截。
  林凤祥所部转战千里,兵员不断损耗,粮食弹药供应不上,战斗力大大减弱。林凤祥和李开芳尽了最大努力,也未能突破保定清军的防线,只好改变从保定直捣清廷的计划,南撤两百里,沿滹沱河东进,取道晋州、深州和献县,到达沧州,计划北上进占天津,从天津侧翼横插北京。
  10月29日,太平军攻克了距天津仅四十里的静海县和独流镇。天津知县谢子澄率领四千多名团练勇丁抵抗,掘开南运河堤岸,使天津城外成为湖泽。太平军攻势受阻,只好退守静海,与清军对峙。北伐部队兵力不济,失去后勤补给,渐入困境,逐步被清军消灭。
  太平军的北伐虽然失利,但在北伐部队所过之处,点燃了反抗清王朝的火焰。安徽与河南受到最大的影响,捻军势力大增。
  安徽的地理位置,注定这个行省会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极大震撼。安徽南部的池州和太平,靠近太平天国的天京,而徽州和宁国两个郡,与江西和浙江交界,是太平军经常出没的地界。安徽东部的和州与滁州,位于长江以北,与天京隔江对望,更在天国势力范围之内。
  安徽北部更是一个敏感的地区。凤阳、庐州、宿州、蒙州、泗州、颍州、亳州和寿州,介于河南与江苏之间,民风强劲剽悍,尚武好斗,感应于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大批捻军。捻军首领有李士林、刘疙瘩、刘元吉、任二皮和龚瞎子,而他们都尊奉安徽涡阳人张乐行为大头领。
  河南固始人李兆受也于这一年在安徽西部的霍邱组织起一股几百人的捻子,出没于河南东南角上的光州、光山、商城和固始之间,与安徽的捻军相呼应。
  捻军的勃兴,使清廷的文宗十分忧虑中原的局势。他害怕捻军与太平军携起手来,一起对付自己的王朝。他命令提督善禄率部驻扎河南与安徽交界处的永城,命令周天爵率兵驻扎徐州和宿州一线防备捻军。不久,周天爵去世,文宗又派给事中袁甲三取代他,驻扎在颍上和亳州一线,还任命舒兴阿任陕甘总督,率领军队驻扎河南东部的陈州。舒兴阿率部移驻安徽北部,后来前任总督牛鉴取代了舒兴阿。
  文宗如此还不放心,又责成河南巡抚英桂总管对捻军的军事行动,镇压捻军各部。
  但是,捻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安徽桐城的捻军拥有一千多匹战马,开归的捻军分为二十多部。河南南部的捻军也很强大,汝宁和信阳的捻军攻打正阳,在河南与湖北交界的桐柏杀死知县潘树霖,河南巡抚不得不从汝宁出兵,保卫省城。河南东部的捻军则围攻夏邑和沈邱,袭扰永城。
  清廷倾尽全力对付太平天国,而捻军的日益活跃,迫使清廷不得不分兵对付。而捻军却越战越强,以至于到了后来,与善于骑射的捻军作战,也成为湘军的一个课题。
  1853年爆发的上海小刀会起义,也牵制了清军的兵力。三十三岁的广东人刘丽川在9月7日率领起义军攻占了上海,建立大明国。文宗将代理两江总督杨文定革职逮捕,任命许乃钊为江苏巡抚。许乃钊带兵去上海攻打刘丽川的起义军,向荣从江南大营中分出兵力,以虎嵩林为大将,协助许乃钊作战。
  
  3
  1862年刚刚到来,左宗棠的命运就有了第二个重大的转机。在经过多年苦熬之后,这个湘阴人终于跻身清廷封疆大吏的行列。
  1月中旬,太平天国辅王杨辅清率部攻打徽州,左宗棠亲自领兵从婺源前往援救。鲍超也从江西出兵安徽,攻打宁国,以声援浙江。
  1月23日,左宗棠还未进入安徽,清廷任命他为浙江巡抚,并责备他出兵迟缓,催促他赶赴浙江衢州,与李元度的部队一起,攻打严州和金华。
  左宗棠以他在湖南的军事经验,对军机要务了如指掌,奉命襄办军务以后,又亲自领兵打仗,胜多败少,更加丰富了军事阅历。同时,他还有王錱家族的兄弟们这样一批能征善战的部属。清廷将一方疆土托付给他,的确没有看错人。
  左宗棠在怀才不遇的那些岁月里,自比为诸葛亮,写给别人的信札,喜欢署上“亮白”二字,世人多讥笑他狂妄。湖北监利人王柏心深信他的大才,往往在诗歌中表达对他的仰慕。
  张亮基是左宗棠的第一位贵人,在他的幕下,左宗棠得以施展抱负,谋划军事。后来骆秉章更加重用这个柳庄的奇才,兵事和饷事,都依靠他来解决。司道衙门来参见汇报,骆秉章老是说:“去见季高先生,请他定夺。”
  左宗棠执掌一省的大权,不拘一格,任意挥洒,引来嫉恨,可谓万众指目,谤议横兴。于是讼狱大起。清廷派总督查核,严加责问。骆秉章为了避嫌,不敢为他辩护,左宗棠命悬一发。
  左宗棠的祸殃因出名而起,但他的幸运也由出名而生。他的名声传播之广,连清廷的最高统治者都从不同渠道听说过他的名字。于是,文宗每次召见外臣,都要垂询左宗棠的才具。
  当然,左宗棠光是出名还不行,还要遇上清廷急需军事人才的时机。他的案子正在审核时,适逢东南军情紧急,曾国藩和胡林翼各自上疏论荐左宗棠,很多朝臣也说左宗棠可以寄予重任。文宗急于用人,将他提拔为京卿。从那时到现在过了不到两年,他就跻身于疆帅了。
  左宗棠的德量才智,不论是否及得上武侯,但他无疑是清末的一个大军事家。在妒贤嫉能之辈的虎视眈眈之下,他终于能够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是非常幸运的。
  自古以来,在独裁统治下,多少贤人君子遭到世人诽谤,以致颠沛流离,沉郁湮灭,只能把一肚子学问带进坟墓。何况左宗棠秉性耿直,嫉恶如仇,根本不入官场潜规则之流,在得罪了一大帮高官之后,不但保住了他那颗聪明的脑袋,还能得到清廷的擢拔,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像左宗棠这样幸运的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可谓九牛一毛。
  其实,曾国藩本人和他的湘军集团中那些得以出人头地的湖南书生,无不沾了乱世的光。他们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千古留名,不仅因为自身养成了良好的素质,还必须有一个太平天国运动搅乱沉闷的社会,他们才能在晚清的军政舞台上大显身手。
  曾国藩也不是一个对清廷唯唯诺诺的汉人大臣。在军事上,他常常对清廷抗命不遵,大谈客观的困难,要按自己的战略意图行事。如果不是清廷对他的湘军多有依赖,恐怕他早就被革职问罪了。但清廷偏偏并不固执成见,而同意了他的方案。
  时事造英雄,在晚清,仍然是一个历史事实。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