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德国青年运动
[打印本页]
作者:
角落有故事
时间:
2013-5-26 13:51
标题:
德国青年运动
候鸟们
谁赠于你们
在陆上,在海上
自如驾驭翅膀的学问?
……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年崇拜”席卷整个欧洲,在德国,浪漫主义的后裔们,发起了一场回击现代社会的青年群体运动——“候鸟运动”。自譬为候鸟的青年,漫游在德意志的广袤大地,他们寻找着未经现代性侵染的民间文化,以行动追求对德意志民族生活方式的重构。面对扑面而来的现代世界,候鸟们正在寻求一种区别于“西方”社会模式的有机共同体。
德国青年运动于1900年代以候鸟运动的形式在德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为一场全国性的青年运动。由于德意志民族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后发性质,德意志青年运动有其特殊性:在形式上,继承德意志知识人的漫游传统,德国青年运动以漫游山川的“候鸟运动”而兴起,从柏林旁边的小城施特格利茨肇始,短短三五年时间就发展成全德意志青年有组织的普遍运动;在精神上,当其他国家的青年热切地奔向现代性的地平线地,德国青年却返身走向前现代的自然和农业社会。运动中的青年们希望通过漫游,寻找尚未受到现代性侵染的民间文化中重构德意志民族的生活方式,以此建构出一种区别于“西方”社会模式的共同体。
这场运动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另外两个方面。其一,从最初的候鸟运动,到后来的希特勒青年团、青年抵抗运动,德国青年运动与纳粹关系复杂;其二,许多著名的德国现代思想家都参与到德国青年运动之中,包括本雅明、容格尔、冯特、瑙曼,等等。这些思想家对德国现代思想影响至深,可称为现代德意志文化的形塑者。
德国青年运动不仅是时代现象,也不仅是人性现象,它是一种“原德意志现象”,这场运动构成了20世纪德国保守主义的开端。
《德国学术》以德国现代思想史为脉络,延展思路,格局包容,细挖穷考,触类广泛,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阔的思想史视野,深入到德国思想的内里和细部,为国内广大的德国思想研究者提供详实的思想资料和新鲜的学术观点。
作者简介
曹卫东,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德国《论证》杂志和香港《社会理论学报》编委、德国普莱斯纳学会学术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
研究方向为德国思想史、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以及中德文化关系。曾获“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优秀论文奖”(2004)、“冯至德语文学奖”(2005)、德国“德嘉银行奖”(2008)等。
相关著作及译著:《权力的他者》(2004)、《哈贝马斯精粹》(2004)、《欧洲为何需要一部宪法》(2004)、《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99)、《后民族结构》(2002)、《宗教社会学》(2003)、《现代性的哲学话语》(2004)等。
德国青年运动
(16.75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2013-5-26 13:51 上传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