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活着的理由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书虫百变    时间: 2013-5-25 18:43
标题: 活着的理由 - 书评
  《活着的理由》乃钱理群先生最新一本“退思录”。钱先生保持了其一贯的思考方式及思考力度,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其“搅动灵魂”主题的发展,既是对严峻现实的正视,又有超越现实的思考。因此,《活着的理由》的文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73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周老师    时间: 2013-7-20 18:21
     关于钱理群老师《活着的理由》一书,一共分为三大章节,仅读了前两章:“活着”的问题和教育问题。第三章说的是学术问题。感觉功力不足,未能继续完成阅读。就说说看前两章后的感受吧。
     这是一本让我很难快速读下去的书,每一章每一节都很沉重,都是关于那些真正的老师,当然包括钱理群老师对当今教育的担忧。一字一句都透着老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不得不服从以及不能真正实现老师的痛苦。同时也对我曾经说说过的话所做过的事产生了怀疑。
      首先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抨击了如今教育下培养出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的利益成为他们一切言行的唯一驱动力,为他人、社会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教养,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同时,他们又惊人的“世故老成”,经常作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最善于利用体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利益,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钱老师就发问,我们农村孩子们的家长,拼命赚钱,砸锅卖铁,就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读上书,最后,当我们辛辛苦苦倾家荡产的去送孩子接受教育时,接受到的确实这样的培育“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教育。
     正是这样的发问,让我对我的行为产生了行为。我曾经数次去到山区,去接触那里的孩子,然后捐赠书籍给他们,记得我当时说让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然后走出农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接受更好的教育。当时的这些话语,如今的我觉得好无知。我真的徘徊疑惑了。
     让村里孩子努力读书 飞出大山 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真的是正确的吗?更多孩子家长为了让孩子读书,真的是算得上砸锅卖铁了。这样真的正确吗?近期,看到微博上传播的一个记录片《为什么贫穷》(链接http://tv.sohu.com/20130304/n367697899.shtml),揭示了当今教育问题,教育已是致贫穷罪魁祸首了。我做的这些 正确吗?
      我带着纠结心情继续阅读,知道看到这段话:
      乡村教育不能只限于教会学生“如何生存”,用石先生的说法,就是局限于“离农、为农”教育,以帮助学生“走出农村”或“帮助他在农村更好生存”为教育的全部目的,而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文明观、世界观的培育,使他们懂得怎样“理解生存”,追求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才是乡村教育的根本,也是我们反复强调乡村文明教育的意义所在。
      释怀了。我不想再去纠结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冲去大大山的正确与否,只要继续做好现在所做的,多给孩子带上本好书,丰富孩子精神世界,不以冲出大山为目的,只要努力去给孩子们培养文明观、世界观,让孩子们真正成为“人”,而我所需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不仅仅是给孩子送去书籍,还需要研究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文明观、世界观等,丰富孩子内心世界,让孩子幸福生活,就好,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到在实践公益一线中所看到的不美好的事物,也是让我焦虑的问题。总觉得自己远离了给书做书评的主题,但这现象却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而这本书,离不开教育。
      在我们去资助的一所学校,在我们把辛辛苦苦在学校跳蚤市场换来的儿童新书送到孩子手里的时候,孩子们那理所当然接受,甚至是你不给他书就不对的心里与表现,让我深深痛心与焦虑了。
      孩子为何有这些表现?因为公益的泛滥。他们可能已经接受到了太多人的资助,来自于不同人的帮助,他们习惯了这样的帮助,而没有人去教育他们感恩这回事儿,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迷茫我疑惑我气愤了。
      这些资助的人里面,太多是一次性资助了,他们可能是为了满足一次单位活动需要,一次团队建设,亦或只是为了去拍一组照片录一段录像,还是因为自己热心泛滥,甚至只是钱多找个花钱的通道,顺带有一个爱公益的“好人”头衔,而因为一次次不同人的不同目的的公益,孩子成为了一个道具,成为了牺牲品。
      或许你会告诉我,找些少一点关注的学校,就不会有这样反映了,是的,我有去过相对偏远的交通不是很方便的学校,孩子们是另一个极端,懂事到了极点,甚至今年2013年的第一个电话就是那里的孩子打进来的。
      但是,对不起,我不会因为看到懂感恩的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痛的孩子,就会忘了那些在不经意间变得不懂感恩不会满足的孩子,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甚至向秦皇岛那边资深志愿者表达次疑惑,可是,对方给我的回答,失望了。
       
  
  
  
  
作者: 玲珑心    时间: 2013-7-23 11:43
  很早之前看过秦文君的一篇文章《活着的一万零一个理由》,内容好像是她和祖母约定要寻找人活着的一万零一个理由,并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带着本子出发的作者因此邂逅了人生中若干个凄美的故事,活着的理由,很多都是濒临死亡的人更有感染力的表达来记录的。好比是一个白血病的女孩死了,人们意外地在她经常抱过的大树上发现了三个大字:我要活。
  用心活着,已经足够。
  所以当作者积攒了一万个活着的理由赶到医院时,她的祖母已经在医院的病床上奄奄一息。
  祖母费力地说:“我在倾听心跳的声音。”
  于是作者流泪记下了这一万零一个活着的理由。
  心跳的声音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这本书里面真的是有心跳的声音,也是心跳的人能够发出的声音。
  如果这些声音没有被听到,它们还能存活么?
  幸运的是钱理群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教师发出的声音。
  那是他们精神活着的理由。
  不管是不是最好,还是值得一书。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