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找回真我的旅程 [打印本页]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3
标题: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找回真我的旅程
作者简介:

王宇,南京森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兼任江苏卫视情感后援团专家;金陵晚报及东方卫报公益心理咨询平台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考前辅导教师。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等各类神经症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欢迎访问森知心理咨询机构网站

  南京心理咨询网:http://www.025xl.com/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5
作者序

“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P.吉尔伯特(Paul Gilbert)
当我陷入抑郁的时候,还无法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当我走出抑郁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抑郁不曾流淌过我的生命,想必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
陷入抑郁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绝望感和隔离感。自己好像处于孤岛之上,我走不近别人,别人也无法真正走进我的心。那时,常出现这样一个梦境:有一天,一个人,一双手,把我从抑郁的漩涡中解救出来,而我愿意用任何条件和他交换。但梦总归是梦,那个人,那双手终究没有出现。一次一次的希望变成绝望,无数次在绝望中鼓励自己继续坚持。因为无法放弃相依为命的母亲,因为不想人生还没有开始就结束,所以我继续在黑暗中寻找希望……
一次次的失败,让我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漫无目的地游荡着,整个世界灰蒙蒙的一片。我像是一个即将要走近终点的旅人,麻木地看着路边的景色和继续远行的人们。时间仿佛停滞了,那些在暗夜中的挣扎与纠结,被折磨得终日无法安宁的灵魂,终于要在这一刻了结。这里,即将成为我的终点,有不舍,却无奈。于是,我买了生平第一包烟,吃过为自己准备的“最后的晚餐”,之后猛然用啤酒灌下早已准备好的药片。终于结束了,我不用再奋力挣扎,不用再被绝望吞噬,我的内心终于平静了……
抑郁,让死亡离我如此之近。但也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才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爱与希望。正因为爱没有消融;希望没有泯灭,才让我走出抑郁,找回了自我。但处于抑郁之中的时候,我的眼前只有绝望,试图让自己相信还有未来,但也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我似乎只剩下在绝望中坚持的权利,但也正是这种在绝望中的坚持,才让我一点一点看到了希望。当曙光终于穿透黑夜,我看到了因爱而萌生的动力,因希望而产生的坚持。正是爱与希望让我变得坚韧,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5
冲破阴霾,重见蓝天!
本书从曾经的患者及现在的心理咨询师两个身份与角度而写,希望能够给绝望中的你一点希望,给无助的你一点力量,能做到这一点是我最大的欣慰。
我能够从抑郁中走出来,并完成本书的写作,离不开亲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我的母亲、已故的外婆、朋友及爱人,正是你们给我的鼓励和爱才能让我走到今天,没有放弃自己!谨以此书表达我真挚的谢意。
同时也要感谢伴我一路走来的患者及已故的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正是因为有你们,才让我更加了解抑郁,也才有本书对抑郁深度分析的可能。衷心地希望还没有走出抑郁的朋友能够早日走出抑郁,找回真我。



                                                        王宇   
南京,2011年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5
第一篇    抑郁人生……………………………………………… 1
          内心的挣扎     …………………………………………… 3
        滑落的青春………………………………………………………… 5
        为什么会是我?…………………………………………………… 7
我在干什么? ……………………………………………… 8
        困兽之斗 ……………………………………………………… 10
       “最后的晚餐” ……………………………………………………12
        死亡的诱惑    …………………………………………………… 14
        因为有爱  ………………………………………………………16
        渐见光明  ……………………………………………………19
        新的生活 ……………………………………………………… 23
       勇往直前  ………………………………………………………27
        真实的生活………………………………………………………29
尾声:蜕变   ……………………………………………………… 31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6
内心的挣扎
抑郁是一种无形的伤,没有经历过抑郁,就永远无法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痛苦与无奈。表面看起来,抑郁产生于特定的刺激事件,但其根源却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内心中的矛盾与挣扎。在幻想与现实的冲突下,在无望的挣扎的困境中,患者所有试图摆脱抑郁的努力都会变得苍白无力,只能眼见自己越陷越深,无力自拔。最后,只能逃避这一切,患者才能得到片刻的喘息……
我真正陷入抑郁,应该是15岁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恰巧那时父母也刚刚离婚,爸爸离开了家。虽然这和我陷入抑郁有关系,但也仅仅是导火索而已,毕竟在他们分开之前我的心态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们分开后,家里就剩下了我和妈妈。一个共同的“敌人”消失后,我反而觉得寂寞了很多。生活中一个关注的主题消失后,自然就会出现下一个,我的问题就慢慢暴露了出来。虽然在邻居家的小孩中我比较强势,但在学校里却经常受同学的欺负,从小学开始我就好像有了两个角色:一个强势的自己,一个懦弱的自己。那时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不想去上学,因为我担心在学校受到欺负。
小学的时候,我常常有这样的幻想:我是黑社会老大的儿子,被人欺负的时候,就有一群人坐着直升飞机来到学校帮我出气。但幻想终归是幻想,现实中的我依然自卑,只是希望可以快一点升入中学,可以逃离这一切。因此,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个虚伪和失败的人,在邻居的小孩中扮演的是一个勇敢者,而在学校里却是一个可怜虫,经常在和别人的冲突中失败。渐渐地,我失去了面对挑战的勇气,开始体验到了自卑感,即使我也有做得好的时候,也没能因此找回对自己的信心。
初中一年级是我相对快乐的时期,也是我从小到大受到鼓励最多的一年。因为我学习还算努力,并且在慢班,所以就显得比较突出。我也不再像小时候那么顽皮,努力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得好,所以慢慢地就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并且还以几乎全票当选了班长。这让我一时间找回了一些自信和快乐,也因此对初中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初二时,我的情绪就陷入到的抑郁之中。也许是因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6
为父亲的离开;也许是器重我的班主任退休了;也许是我的好朋友转学了;也许是我的学习成绩变得糟糕了……总之,当一个人没有在内心中真正接受真实的自己,只是逼着自己表演的完美,只是用成功来包装自己的时候,这种脆弱的“自信”总会在某一天破碎。这一切,也许不是由具体事件所激发,而仅仅是时候到了而已。本就不牢固的自信开始慢慢溃散,似乎再也找不到之前的快乐,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封闭,更加的自卑。此时,我的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肩部的肌肉总莫名地紧绷着,放松不下来。越是如此,就越加感觉自己不快乐,对学习、生活及周围的人也毫无兴趣。初一的时候我还期待上学,期待上学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期待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同学在一起玩;期待有一天可以勇敢地对喜欢的女孩表达出自己的爱意……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不能做到这一切,也不能给喜欢的人带来快乐。从此,我开始恐惧上学,因为上学只能让我更加压抑。我知道,从那时开始我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也找不回过去的感觉和快乐。原来对生活和未来的梦想都变成了一种奢望,最后只希望自己能考上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能有份工作就行了。于是,我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问题少年”。虽然这并非我的本意,但只有如此,才能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安宁;也只有沉迷于电子游戏里,流连在录像厅的时候,我才能暂时忘记痛苦。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我变了,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积极向上的人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颓废的、迷失的、令人失望的家伙。
从此,我已经不再是生活在现实中了,生活中的我就好像是一个空壳。只有在幻想的世界中我才成为了我想成为的自己——能言善辩、受人欢迎、勇敢坚强、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肯定。每日的生活就好像是梦游,我不知道自己的喜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现实中的一切离我越来越远,我也越来越不想投入其中,毕竟这一切和我想象中的不同……
曾经的光环离我越来越远。老师找我谈话,母亲对我失望,我还装作轻松地告诉他们:“我只想成为一个普通的工人,初中毕业能上技校就可以,所以我不需要学习好”。但这并不是我心里话,而是一种无奈。
日子就在这种内心中的挣扎与纠结中一天天的过去了。我的初中就在这种想努力却又找不到突破口;想找回自己却又找不对方向;想证明自己却又一次一次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7
地失败中度过的。我隐约感觉到自己有问题,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试图让别人理解我的痛苦,但没有人能够理解。关心我的人只是对我说:“不要想太多,努力学习就行了”。虽然我也想这样,但却做不到。我只感到有股力量在牵扯着我,让我无法安心来做事情,但我不知道它来自于哪里。再后来我干脆就不去解释,任由别人把我看成是一个自甘堕落的人,一个只会让家人伤心的坏孩子。然而,我却依旧迷茫,周围的“坏孩子”都很快乐,可是,我的快乐呢?

                       滑落的青春
人生真的有太多的遗憾,过去的人和过去的事,都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法改变的记忆。当这一切远去,我只是痛恨在本该享受美好的时候我却经历了抑郁,在本该滋润在纯真的友谊与爱情之中的时候,我却深陷痛苦。
青春在指尖一点点地滑落,我的心在慢慢地滴血……上高中前,我还幻想着自己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会有所不同,我可以从头再来。但幻想却不断在现实面前卑微地融化……
因为我没有考上市重点高中,所以花钱进了县重点。同学有三分之二来自于农村,而三分之一是像我这种在城里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又期望可以上好一点学校的学生。因为我是“城里人”,所以在刚入学的时候还有点小骄傲,但是这一点可怜的优越感在几天之后就荡然无存了。我眼见着同学们一天天地变得熟悉,而我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焦虑了——如果大家都不熟悉,那么我的不善交往、不善言谈的弱点就不会暴露出来,可当大家都打成一片的时候就会凸显出我的“问题”。所以我宁愿待在一个大家永远都不会熟悉的环境中,还可以装的和大家没什么两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才能感觉安全一点。
虽然我也有朋友,但更多的时候交朋友不是出于感情,而是因为恐惧——害怕被别人看透的恐惧。所以,我会刻意地和别人多说话,这样别人就不会发现我是一个失败、无能、不可爱的人了。当然,有一些朋友是我的真心朋友,但和他们在一起却也有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我怕他们和我在一起不开心,怕我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当无话可说的时候我就很焦虑,我怕对方觉得我不值得交往。所以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7
我非常羡慕班级里一些幽默开朗,受人欢迎的人,希望自己也能变成他们的样子,如果是那样,我就不必愧疚及担心自己的表现和他人对我的看法了。有时,我也试着把这种心态告诉我的朋友,试图让他们理解——其实我不是那么笨,那么无能,那么沉闷,只不过好像有东西在压着我,让我无法把我的热情和能力表现出来,不能做我认为可以成为的自己。
开学第一个月我还能投入学习,但后来就越来越不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了。虽然看起来很努力,其实却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际上的失败,逃避和他人的相比的自卑。慢慢地,我开始觉得自己和别人之间有一层无形的隔膜,我无法走进别人的内心,别人也无法走进我的世界。但我渴望友谊,渴望爱情,我不希望整个高中还是像初中那么失败,那么自卑。但只觉得我心中的“爱”像是被什么东西压住了一样,无法通过我的表情和言语表达出来。越是这样,我就越回避结交新的朋友;越是这样,当我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的时候,就越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知道为何会这样,怎么变得连自己都认不得自己了。
为了摆脱与人相比的自卑感,我又开始了逃避。虽然这不是我的本意,却能够麻痹自己,不让自己去想现在和未来。因此,我又成了网吧和录像厅的常客。好朋友找我谈心,希望我能改变,可我又何尝不想呢?只是我不知道如何停止这内心中的挣扎。
后来,我终于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有一天,学校突然发了一本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我仔细看了其中的内容,关于抑郁症的诊断和表现的章节突然让我眼前一亮,因为上面写的绝望感、对生活不感兴趣、躯体的紧张几乎和我一模一样……心里虽然燃起了康复的希望,但对于九十年代末东北的小城,哪里有心理咨询中心呢?我能到哪里去治疗呢?刚刚燃起的希望又变成了失望,也许省会或首都会有相关的机构吧。但那时资讯也不发达,我到哪里去找呢?而且家人能不能支持还是一个未知数。
初中的时候我就有了手淫的习惯,那时非常紧张自己的这种行为,并且认定自己的性能力一定会因此出问题。看到电视上有关性病广告的时候,就认为自己以后一定要到这种专科医院进行治疗,不然也许会影响以后的婚姻及生育能力。虽然如此担心,但高中手淫的次数是有增无减,我也试图控制,但却以失败为告终。又听到同学讲起:“一滴精液十滴血”。就更加担心自己已经大伤元气,这一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8
点也成了我自卑及不如人的一个理由。因为生活上的失败,情绪上的低落,手淫的行为也成了一种逃避的手段,一种麻痹自己的方式,就像经常逃学不务正业一样,但这种逃避方式就像一个漩涡,越加逃避,就越加恐惧;越加逃避,就越加自卑。几乎所有的逃避手段到后来都成了“新的问题”,让我无法承受,就像陷入沼泽之中,越加挣扎反而陷得更深。
为什么会是我?
终于知道自己怎么了,终于知道自己为何和别人不一样了,但为什么会是我而不是别人?
为什么我会患上这该死的抑郁?难道和我的家庭有关?难道和我的性格有关?难道和我懦弱可欺有关?难道和我不善于社交有关?难道和我的父亲没有给我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有关?……我想了各种可能性,但好像又都不对,为了探究根源,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及成长经历……
一觉醒来,我朦胧中看到妈妈正在镜子前面梳头、脸色惨白,她刚跟爸爸打过架。我太小了,所以并不理解他们为何打架,妈妈又为何不停地哭泣。我心里很害怕,怕妈妈会离开家再也不回来,不要我了。看着她哀怨地在镜子面前梳头,我心里很恐惧,感觉她像个鬼魂:一个受尽折磨,对生活没有一丝期待的空壳。我蜷缩在被子里装睡,故意视而不见……
我童年的生活就是在这种基调下度过的。后来我也加入了他们的“战争”:帮着妈妈打爸爸,也帮着妈妈监督爸爸。当爸爸欺负妈妈的时候我就很生气,看到电视中演到“秋海棠被毁容”的情节,就幻想长大后把爸爸毁容,帮妈妈报仇。我也想过要娶妈妈,来保护她,这样她就不会受欺负了。
也许是麻木了,或是太小的缘故吧,虽然我在“战火”中长大,但也不觉得痛苦。只是无奈经常是半夜被他们吵醒,而我只能跑出去找爷爷奶奶来调解。每次打架后,妈妈总会告诉我,她要离婚。其实,我真的希望他们离婚,这样他们就可以不用再吵,不用再相互折磨了。
小时候,我是妈妈的小跟班,因为爸爸喜欢玩,经常不着家,而妈妈就经常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8
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找爸爸。爸爸为了出去玩,经常和妈妈撒谎说在同事家或加班,但每次我们都能在舞厅找到他,结果他们的“战争”就会爆发在舞厅里,也会因此连累和爸爸关系暧昧不清的舞伴。我则像个卫兵,守在门口,看着他们一边打,一边走出门口。“你不是说加班吗?”妈妈质问爸爸,“胖子(妈妈乳名),你怎么能打她呀,我们才刚认识。”爸爸说。这样的对话我不知道听到过多少次,都已经让我麻木了,我知道爸爸又在撒谎,如出一辙的撒谎。
虽然爸爸无数次地给我们保证要好好爱这个家,好好对这个家负责。开始,我竟然一次次地相信了他流着泪作的保证,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对他失望,最后我已经不再对他抱有什么希望了。当他和妈妈打架的时候,我也总是站在妈妈这一边,当妈妈伤心哭泣的时候,我也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不能让妈妈再伤心流泪。
撒谎、侦查、打架、离婚、和好……这些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主旋律。但那时我整天想着玩,也不觉得可怕。只是可怜我的妈妈,嫁给了一个这样的人。七岁那年我们搬了家,不和爷爷在一个院子住了,但“剧情”却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他们依然会半夜打架,这时我就会去找邻居帮忙,之后爸爸就会一个人跑出去,而妈妈则坐在炕上哭,好心的邻居就会在一边安慰妈妈,我则不知所措地看着可怜的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她不再哭泣……
虽然家庭关系比较紧张和混乱,但我生活的还好,因为有妈妈的细心照料,我和其他孩子一样,吃得饱,穿得暖。其实,我不怕他们打架,最怕的是妈妈不要我了,如果是那样,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虽然爸爸说就算妈妈离开,他也能照顾我,但我不知道他这话是真还是假,所以就当耳旁风了。
总是幻想长大,到时就可以不必做那么多作业,也不会被一些大孩子欺负,并且可以保护母亲,不让父亲再欺负她。但当我慢慢地长大,却发现一切和我想象的不同……
我在干什么!
高二开学的第一个月,我没在学校待上几天,几乎都是在网吧和录像厅度过的。因为花销很大,一个月的生活费,几天就花掉了。后来我在县里玩得不过瘾,干脆就回到了市里玩。当钱快花光的时候,我在影院门口的大排档,一个人坐在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8
凳子上看着窗外闪烁的霓虹灯和窗前匆匆而过的行人,我不禁轻轻地问了自己一句:我在干什么?
我在干什么!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吗?逃避真的能解决我的问题吗?虽然我逃离了人群,暂时逃离了自己的失败,但我真的逃离了吗?为何我依然笑不出来,为何我依然看不到希望,为何我依然无法走近别人,而别人也无法走近我?我其实还在这里,抑郁依然在控制着我,逃避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既然逃避无法让我好起来,离开学校会不会好一点?就算不好,也总算不用继续浪费家里的钱了。如果真的要结束这失败与无意义的人生的话,我总可以先挣一些钱,给母亲买一套房子,这样也算我尽最后的孝道吧!
这次逃学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到学校,而是直接去了外婆家。我要结束这没有希望,混沌度日生活。也许在工作中,我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可能是我逃学太多的缘故,到了外婆家,外婆和外公并不惊讶。听到我回来的消息,妈妈急匆匆从单位赶了过来。我和她说了我的想法,她略带失望地对我说:“你好好想想再决定吧!”。虽然妈妈没有在脸上表现出她的痛苦,但心里一定很难过,因为婚姻的失败,她几乎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了,但现在一切都变成了泡影,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外婆家楼下是一个小公园,里面长满了笔直的大树,树木下面几乎没有任何植物,只有一层细沙。孩子们经常会在这里玩耍,还有的人绑起吊床来休息。即使在最炎热的夏季,太阳光也照不进来,这些树木足可以把阳光遮挡住。当母亲让我自己做决定后,我就独自来到了这个小公园。走到这片空地就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这里玩耍的情景,还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会在这片长满高高树木的空地上挖坑,然后用树枝盖上,上面再铺上一层浮土,这样一个陷阱就做好了,之后就等着看掉到坑里的人的倒霉像。而现在我却落入了自己挖的“陷阱”当中无法自拔。走在熟悉的小路上,看着从幼儿园起就熟悉的大树,好像它们没有丝毫的变化,依然挺拔秀美,但当年的我却改变了太多,让自己都认不出了。思考着未来,不知道退学的决定对我来说是否正确,也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为今天的决定后悔。但既然向前走不通,我只能退一步看看结果会如何……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9
困兽之斗

我整个人犹豫困兽一般,想走出抑郁,但却无法突围,不知道该如何挣脱出这无形的枷锁。
我该怎么办?谁能救我?在无数个黑夜中,在无数的梦境中,我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期待奇迹的发生。有时,看着镜子中在自己,看着这个陌生的自己,我不知道如何是好。你是谁?你想把我怎么样?你想把我带到哪里?你折磨的我还不够吗?镜子中的人没有回答,他只是在注视着我,我对他越仇恨,他看我的眼神就越哀怨……当刀片与烟头在身体上留下痕迹的时候,我依然会疼痛,这是为什么?为何我与一个陌生的人共享一个身体?这不是我,这真的不是我,真正的我是乐观的,是开朗的,是积极向上的,是受人欢迎的!但我到哪里去了,怎么取而代之的是这样一个麻木的、愁眉不展的、一无是处的家伙……
从陷入抑郁的那一天开始,我就试图冲出重围,但却屡战屡败。我试着让自己开朗和热情,但这种刻意的努力仅仅让我在几天的时间里感觉好像找回了自信。当我的“刻意”在现实面前不断融化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又回到了原点。我也试着多交朋友,主动对他人示好,但这种“被逼”的努力,几天后就荡然无存了;我也试着对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示出自己的爱,但对方的冷漠,让我知道自己只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已……
也有那么几次,抑郁好像被我战胜了,之后我就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思维也变得敏捷了,就好像通往快乐和自信的门突然被我打开了。这时,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完全没有任何障碍。我因此变得很兴奋,尽情地享受每一分和每一秒,因为真正的我终于回来了……好景不长,几个小时后这扇门又被关闭了,我又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当中……越是这样,我越加无法平静,越加无法面对现实中这个无能、蠢笨、消沉的自己……
突围、闪光、暗淡、绝望,我就被这种轮回束缚着、折磨着、撕裂着……我的未来在哪里?我的希望在何方?谁能告诉我!无数次大声的呼喊换来的只有死一般的宁静,没有任何反馈,没有一点曙光。
我刚退学那会正赶上乡下发大水,把大姨家的稻田冲毁了,一来为了帮大姨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9
的忙,二来为了放松心情,调整因为退学带来的茫然,所以我就自愿去大姨家帮忙,这一干就是两个月。
在乡下,我很少会关注到自己的情绪,只是期待每天的活可以早点干完。那时几乎是天不亮就要起床,一直要干到天黑,虽然我的身体不错,但几天后手上还是长满了水泡。邻居们也夸我能干活,一些亲戚还建议我以后在乡下生活算了,娶个老婆、种地、放牛,也不比城里挣的少。其实我也动过心,但我知道,就算我留在农村,逃离了城市的喧嚣,依然仅仅是另一种逃避而已,如果“心魔”没有离开,我永远无法找回内心的宁静。
乡下的工作虽然辛苦,却不用想着明天该干点什么;虽然抑郁,却被繁重的工作压得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忧郁,当然我知道它还在那里。回到城里我一下子感到轻松许多,但没过几天,一直隐匿起来的消沉与绝望又找到了我。因为没有自信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干点什么,所以就闲在家里。但因为受不了家人对我的唠叨,我只能赌气出去找工作。但没有学历和技能的我只能在街上游荡,因为我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找什么。有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到了酒吧询问是否要人,但因为我戴眼镜的原因(那时服务生工作不喜欢招戴眼镜的人),并且显得不自信,接连去了两个酒吧都被拒绝了。因为没有放弃的权利,我只能不停地找,尽管我不知道是否可以成功,是否可以做下来,是否可以被周围人接受。
就在这种固执的坚持下,我终于找到了一份火锅店传菜员的工作。这份工作的时间是从早九点到晚九点,供两顿饭,薪酬每月三百元。虽说是传菜员,其实什么都要干。早上没有客人的时候,我要在厨房摘菜及准备餐具,基本工作准备好后就要站在大厅等待客人的来临,有客人来的时候我们要大声说:“欢迎光临”。因为难为情,很多时候我仅仅是动动嘴而已。之后我的工作就是把指定的菜送到客人的餐桌上,一开始因为紧张我总是送错位置,所以常被领班斥责。客人走后我还要收拾桌子,之后回到厨房刷碗。唯一可以休息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到晚上五点之间,因为是中饭和晚饭的空隙,一般不会有客人来。就算是休息,我也放松不下来,我还在担心晚上的工作是否可以支撑下来。
除了工作的压力我还有心理的问题,所以大脑总感觉不够用,整个人显得反应很慢,所以在这里我并不受人欢迎。在这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我过得很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9
艰难,每天愁眉不展,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突然很怀念上学的时候,虽然那时也不开心,不过还算自由,如果太累了就可以不听课,如果心情不好也可以不说话。但在这里却不同,要是不想丢了工作,就得坚持干活,不想说话也得和客人及同事打交道,没人会在乎你的心情如何,也不会有人主动和你谈心,别人只关心安排给你的活是否干得利索。整日的工作就好像梦游一般,都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生活,而且未来的生活也将是如此。
这份工作的试用期是三个月,一开始我还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干到一年,这样也算是干成了一件事,也算是适应了社会。但现实中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在受罪,每一天都是在煎熬,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几天后,店里又来了一个新同事,他很机灵,也很会说话,所以很快就和周围的人打成了一片。他来了之后我更加自卑了,毕竟以前我还可以用“我是新人”来安慰自己,但自从他来了之后我就更加肯定是自己无能。一些我认为很难的事情,他都很容易地上手,和他比起来我简直笨得要死。也许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干过活,也许是因为太过自贬而过于紧张,虽然我很想把第一份工作做好,但这个目标对我来说就好像是一个很遥远的梦。
虽然痛苦,但我依然在坚持。可是几天后的一个意外,让我这个可怜的梦想也破灭了。那天,我像往常一样的工作,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一个总是在背后说我坏话同事又开始说我做错了事情,而且嘴里还很不干净,我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就和他吵了起来,差点动手打起来,最后他看我真的生气了就没有再说什么。当天晚上我就被后厨的主管告知以后不用再来上班了,我的师傅也失望地对我摇了摇头。虽然失去工作让我更加失落和自责,却也有一种解脱感——终于不用在这里受气和煎熬了。
当晚回家的时候外面正好下着雪,看着雪花纷纷落下,我心里一酸竟落下泪来。只感觉自己对不起妈妈——学习学不好,连最简单、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真的怀疑自己还能做点什么,怀疑自己是否可以独自生存……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19
                       “最后的晚餐”
死亡会让人突然长大。在本该青春年少的岁月,我却在心里不断地思索活着的意义,人为何而活?死了会如何?我死了会有人为我哭泣吗?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相信我会珍惜每一天!真的希望这一切是老天爷“天将降大任”的考验,但何时才是了结?
与抑郁的抗争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我看不到希望,虽然一直是希望在支撑着我。我不能绝望,但绝望却不断地把我吞噬。本以为爱情可以让我好过一点,但没想到这个游戏又这么快地落幕,似乎再也找不到在黑暗中继续前行的理由,我不知道这样的屈辱与痛苦还要几个三年才能了结,我看不到前方。
在一个电脑学习班上,我结识了她。虽然我不爱她,但因为孤独,并希望爱情可以冲破我内心中的阴霾,我开始了对她的追求。那时,我的爱情标准已经降的很低,只要是年龄相仿,只要能谈得来,只要不讨厌我,都可以谈一场恋爱,似乎是为了恋爱而恋爱。我的爱情观已经完全被扭曲,仅为了一种生理上的满足;仅为了在孤独的时候能有人陪伴;仅希望爱情可以冲淡我的抑郁,其它的完全不在我考虑的范围。
这种不算追求的追求让她只做了我一天的女友,陪我看了一夜的通宵录像,仅有一些亲密的行为而已。也许正是这些亲密行为让她第二天就把我当成了陌生人,让我还没来得及回味和异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心情就再次跌入了低谷。我难过不是她离我而去,而是我又失败了,而且还是让一个连自己都没怎么看上眼的女孩抛弃。这时,内心中自我否定的声音又一次占了上风:你不行,你做不成任何事情,你是一个失败者和可怜虫。
都是因为抑郁,因为抑郁我不能和别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因为抑郁我不能拥有友谊和爱情;因为抑郁我无数次经历失败的折磨;因为抑郁我做不到自己所期望的自己,而且还要经历本不该我这个年纪承受的绝望与痛苦。如果没有抑郁也许一切都将会不同。每失败一次,我对抑郁的仇恨就增加了一分,想挣脱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但无法挣脱的束缚感让我变得绝望,真的希望有一天抑郁会离我而去……
自杀,是一种选择。我比较喜欢这种诠释,但自杀却是一种不可逆的选择。在绝望中变得无力挣扎的时候,死亡是唯一可以摆脱绝望与无助的方法。我已与绝望战斗了太久,对于希望,我不再奢望!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0
她离开我不久,我再也无法抑制内心中的绝望,自杀的念头变成了行动。我渴望结束这一切的失败与绝望。不是因为她,是因为我自己。因为我已无力再挣扎,再抗争。
那时已经快过年了,走在落满积雪的道路上,看着路边叫卖的商贩及熙攘的人群,却觉得这一切离我好远,虽然身处其中,但我和他人就好像处于完全不同的世界,真的很羡慕普通人的普通的快乐,这一切在我眼里都变成了奢求,似乎他人轻易可以得到的幸福在我的世界中却如此的难求。虽然安眠药已经列入了处方药系列,但我还是顺利地买到了二百片,并买了生平的第一包香烟,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总归要把没有尝试过的东西尝试一下吧!
回到家已经是下午,妈妈不在家,我开始着手准备起了“最后的晚餐”——为自己准备了两瓶啤酒,很苦;为自己煮了一点虾,很难吃。流着泪,思考着自己的抑郁,思考着自己的绝望,思考着自己的一生,思考着如果死后妈妈将如何!梦中的那个人与那双手在我即将结束生命的时候都没有出现。想着,想着,竟落下泪来,流吧,最后一次了。一瓶啤酒、一包烟、200片安眠药,不犹豫了,是时候了……猛然用啤酒灌下了一把药片,苦酒夹杂着咸味的泪。让自己平躺在炕上,炕还热着,是妈妈早上为我生的炉子,不知道她会如何面对我离开的现实呢?平静的悲哀中,我渐渐没有了知觉……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0
                          死亡的诱惑
死亡不断地向我招手,它轻声地告诉我,只有它可以帮我解脱。但另一边却是亲人期待的目光,他们希望我可以站起来。我到底选择哪边?是为了亲人继续这痛苦的人生,还是奔向死亡,结束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内心中的两种力量不断地争斗,每次失败,就让我离死亡近了一步;每次看到家人对我爱的点滴,我就清醒了一点,努力拒绝死亡的诱惑。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睁开了眼睛,一开始我还怀疑这是不是“天国”,后来才发现自己还躺在炕上,我“睡下”的地方。心想:难道药是假的?我怎么还活着。这时,发现妈妈就在身边,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关切地望着我。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我在医院洗过胃后,已经睡了一天一夜。但这一切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有点不好意思地看着妈妈,因为我没办法向她解释发生的一切……
虽然发誓不再做傻事,但轻生的念头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我,我知道自己只是在不停地克制与压抑。每当绝望袭来,当无力与抑郁抗争的时候,我就不停地提醒自己:为了母亲,我不能放弃。但当我对自己的表现不满的时候;当遇到喜欢的人却无法表达出我的情感的时候;当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无论我怎么努力都做不到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无能。这时,轻生的念头就又一次占了上风……
    慢慢地,死亡对我有种难以言表的魔力,似乎只有投入它的怀抱,才能结束这屈辱的人生,才能结束这痛苦的挣扎。每当绝望袭来,无力再抗争的时候,我就会制定能帮我结束“战争”的死亡计划……
后来,我的“计划”终于成功了——拿着打工挣的一百五十元钱就开始了我的“大连之旅”。
虽然是一次死亡之旅,但旅途中我依然会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也对旅途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而感到新奇。车上有几个退伍军人和我邻座。他们问我的目的地,我只是说到大连玩玩,脸上还表现出兴奋的表情,因为我不想让他们发现我真实的想法。真的很羡慕他们,在车上他们讲起当兵时候的经历,也谈起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而想到我自己,心里不禁一阵酸楚,人家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我却只有绝望相随。
到大连的时候是早上五点多,吃过早餐,我漫无目的地在车站附近游荡,欣赏着大连的景色。但没有走多远就已经累得不行,我本想直接打车去海边,之后就在大海中结束生命,但一时却被景色吸引,想着如果在老家,想必一辈子也看不到这一切。无意间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心理咨询”几个大字,还有服务电话,我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好像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样。
因为太累了,我索性就进了车站附近的录像厅休息。虽然电影很无趣,但因为无事可做,就耐着性子看下去。后来,一个镜头映入了我的眼帘,让我不禁哭泣了起来,这个片段是:一个女人抱着一个被警察打死的男人,不停地哭,不停地哭……她哭得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我突然想到当妈妈得知我离开的消息的时候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1
也会如此不停地哭,不停地哭。妈妈,我的妈妈,想到这我再也抑制不住泪水,竟然不知不觉痛哭了起来。不,不能这样,不能让妈妈哭泣,不能让妈妈因为我而再次受到伤害,不能让妈妈像电影中那个女人一样,绝不能。
从影院出来已经是下午,心中好像有股力量在支撑着我,我不再像之前那么怯懦与萎靡。眼睛里含着泪,心中有股气,就好像一个没了骨头的人突然站了起来,虽然我知道一切还没有结束,但我希望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鼓起了勇气,在电话亭拨打了广告牌上的心理咨询热线,也顾不上身边有很多等待打电话的人对我的看法,对着电话那头就说起了我的症状——轻生、绝望、抑郁、无助……电话那头是一个说标准普通话的中年男性的声音,他简单地告诉我要多运动,要多和人接触等。虽然他讲的我都知道,但当一个专业人士给我讲的时候,我就好像如获至宝一般,眼前又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虽然妈妈对我说过,即便我死了,她也会活下去,为了她的父母。但如果是这样,她也会因为我的离去而痛苦终身。如果我坚持下去,即便是痛苦的、抑郁的、绝望的,总还会有一个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快乐,那就是我的母亲。所以,即使是痛苦的人生对我而言依然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份痛苦可以换来妈妈的快乐与幸福。本来准备用身上剩下的五十元钱打车到海边,因为看了这个录像,因为想起了妈妈,接着我就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报了平安,正好是外公接的电话,他告诉我家人正在为我担心,没事就好,快点回来。于是我就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张返程的车票……
没死成,还得好好活着,因为有爱让我牵挂!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2
因为有爱

以前是家人不让我死,现在是我认识到自己不能死。“大连之旅”让我醒悟到,即便是痛苦的人生也可以在痛苦中找到活着的意义。我活着,我承受无尽的痛苦起码可以让我的母亲免除痛苦,虽然她的儿子没有成就,但最起码,她还有一个儿子,最起码,她还不是一无所有。从大连回来后,我就再没有过轻生的行为,因为痛苦不能再把我打倒,我已经找到了必须承受这份痛苦的理由。虽然绝望,但在绝望中我还是努力看到了一丝希望,那就是不管怎样,妈妈快乐就是我最大的欣慰。我一定不能让妈妈在痛苦中度过余生,虽然这种选择也许需要我用一生来独自承担抑郁和绝望带来的痛苦。就是放弃,也总要等到妈妈不在的时候,也许那时我才真的没有牵挂,也许那时我将再也无法在绝望中找到活着的意义。
这一切的转变都只发生在当我要结束生命的那一刻,都只发生在当我离死亡如此之近的时候,才发现生命中什么对我才是最重要的,不是痛苦,不是绝望,而是爱!为了爱,我甘愿痛苦;为了爱,我敢于直面绝望。
外婆教育我的时候常说:“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现在回想起来,我想对她说的是:“人,爱一个人一时容易,难的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爱一个人”。而我却幸运的得到了外婆和母亲这样的爱。如果不是因为爱,我不会走到今天,如果不是因为爱,生命对我而言早就不再有任何意义,我也就不会在绝望中继续前行……
又一次振作了起来,又一次把为母亲而活当成了存在的理由,但这次比以往都更加坚定和坚决。
为了多挣些钱,从大连回来后我做起了人力车的生意。以前也想过做这个,但因为碍着面子不好意思做,但现在我连死都不怕,还在乎什么面子呢?虽然在小城里熟悉的人总会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我已经顾及不了那么多了。
第一次上路是晚上八点左右,一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以前没有骑过“倒骑驴”,有些不顺手,尤其是掌握方向的时候,因为车斗在前面,所以转弯的时候比较累手臂,并且一坐就要几个小时,屁股还真有点吃不消。那晚我干得不是太迟,十点多就回家了,虽然只干了两个多小时还是挣了八元钱。回到家的时候我很兴奋,就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看着妈妈数钱的样子,我心理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这么多年总算做了一件让母亲高兴与骄傲的事情。
虽然这不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外婆总是对我说:“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挣钱,没偷没抢,依然很光荣”。每次有活路过外婆家的时候,外婆也总是很高兴地和周围的邻居说我是她的外孙子,当周围的老人夸奖我这么年轻就能吃苦的时候,外婆总是抿着嘴笑,我知道她是在为我高兴,是在为我能够做“正事”而自豪。那时外婆也总会拿我和一些待在家里的“啃老族”或上了大学也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比,并认真地对我说:“你比他们强多了”,就好像我给她争了光。虽然我当时并不认为自己真的行,但当外婆这么说的时候我心里还是很高兴。很多年没有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2
听到这样的鼓励了,这些年我让家人操透了心,而当我通过努力取得这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家人都为我的努力而自豪,丝毫没有因为我做着这么低级的工作而感到给他们丢脸。
这座小城是我的家乡,我本以为对这座城市已经了如指掌,但真的干上这行才发现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太多了,有时虽然知道某个地方但却叫不上名字,有时一些地方我根本就没有听过,因为这个原因我也干过不少冤枉活。过了两个月的黄金期,就慢慢进入了冬季。东北的冬天来得早,而且特别冷,所以生意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不过每个月挣六百元总是可以保证的。舅舅还特地在沈阳给我买了一双铁路工人穿的那种翻毛皮靴子,虽然很丑不过很保暖,再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戴上妈妈为我织的帽子就可以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中坚持一天了。实在太冷的时候我就会不停地跺脚,吸烟,和周围一样等活的人聊聊天。在外面没有人把你当孩子看,虽然他们的年纪比我大很多。
我几乎是这行最年轻的从业者,所以经常会被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一些坐过我车的客人经常会问我:“这么年轻怎么做这个呢?”很多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毕竟我不是因为家里穷,而是因为心理出了问题才放弃了学业。但那个年代,在家乡那样的小城又有谁能理解,有谁能听得懂呢?不过,一次我的车上带了三个人,其中一个人问了我这个问题:“小伙子,这么年轻怎么做这个呀?”,还没来得及我回答,车上的另一位中年妇女就严肃地说:“现在干这个,是为了以后不干这个。”问的那个人没有再说什么。虽然现在已经记不起那位客人的模样,不过从她的话里我听出了尊重和鼓励,她并没有因为我的工作而看不起我,反而因为我可以从最低级的工作做起而对我的未来寄予了希望。也许那是她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但这句话却在一生中都激励着我:现在干这个,是为了以后不干这个。虽然我也很希望会像她说的一样,但我真的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做到。不过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来自他人的一点尊重和一点鼓励,都会变得如此刻骨铭心。
现在想来这份工作我可以做的久一点,也许是因为不用与人深入打交道,没有同事,只有客人。所以我不必在乎自己的表现,不必在乎别人如何看我,毕竟都是萍水相逢。我不怕辛苦,只怕当看到别人可以谈笑风生,自如地和他人亲近的时候,而我什么都做不了。就算什么时候我在人前表现得还好,也总怕别人发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2
现我的不好,怕别人和我相处得久了,自然会发现我的沉闷、无能及失败。所以我不敢靠近别人,只有不得不接触的时候才会和别人来往。一次在街上我看到了我的哥们王海峰,看着他和同学一起去上学,顿时就觉得他好幸福,而我连和他打招呼的勇气都没有。我不能让朋友快乐,也许和别人在一起他会更快乐。想到这里我的情绪就变得更加的低落……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又是一年。后来,我进了妈妈的工厂做起了临时工。那时我内心短暂的平静来自于平淡和枯燥的生活。平淡的生活会让我少遇到一些事,少遇到一些人,这样就不会引发我内心中的波澜,会让我暂时地忘却痛苦与无奈。友谊与爱情虽然是我期待的,但同时也是我恐惧的。因为我无法去爱人,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他人感受到我的爱,似乎我传递爱与接受爱的“器官”出了问题,当我感受到别人对我的爱,或是我想去爱某人的时候就会变得焦躁,容易自责,感到绝望。虽然我不断地试图修复这种与他人情感链接的能力,却总是以失败为告终。
现在想来,问题也许出在:一个连自己都不爱自己的人;一个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一个以逃避来解决问题的人;一个过于在意别人态度的人;一个不敢面对失败、否定、挫折的人;一个不相信自己是值得爱的人;一个只会自怨自叹,而不敢勇敢追求的人……怎么会,怎么能,被他人所爱,和他人建立情感上的链接!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2
                        渐见光明
就这样,我继续在绝望的煎熬中前行,不知道自己会走到哪里,但除了坚持我别无选择。绝望中的坚持只为了我爱的人能够幸福,痛苦也就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我依然没有放弃“走出来”的希望,虽然这种希望,连自己看来都是一种自欺。但,不能死,就只能对自己说:也许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有一天会好起来的!”,这个遥远的希望不知道伴随了我多少个日日夜夜。有时这句话飘渺得像露珠一样,阳光一出来就很快的消失了。那时我怕阳光,阳光意味着一天的开始,而我又要经历内心的折磨,绝望的煎熬。晚上,虽然黑暗,却可以静静地思考,独自舔舐白天留下的伤口。
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曙光。那一年,我刚好从学校出来两年整。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期访谈节目《天之骄子,为何自杀》,主持人是马东。他的访谈对象是两位自杀未遂的北大学生,他们自杀的原因正是抑郁。记得其中一位女学生自杀未遂的经历是这样的:因为抑郁,所以她想轻生,而她没有去过泰山,所以她想在泰山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到了泰山她只剩下了40元,当年的门票是60元,当工作人员得知她来泰山的原因后,把她送回了学校。后来她经过了三个月的治疗最终康复。于是她大胆地走上电视,呼吁全社会对心理问题的关注。
看了这个节目,我很激动,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知道了抑郁症是可以在北京治疗的,而且通过三个月就可以治疗成功了。为了得到嘉宾更多的信息我记下了栏目组的联系方式,随后就给栏目组写了封信,希望能够告知我两位嘉宾是在哪里治疗的,但信写出去,却一直没有得到回音。
虽然栏目组没有给我回信,但这两位学生是北大的,如果到北大找到这两位学生,问问他们是在哪里治疗的,也许我还有希望。于是,正值我的高中同学高考的时候,母亲随我来到了北京,来到了北大。也许这是一种巧合,也许是一种运命的安排——我与昔日的同学都同时面临着人生的转折,虽然我们的目标不同,但对整个人生的意义却至关重要……
经过一夜火车的颠簸,我和母亲终于来到了北大。进了北大的校门,走在长长的马路上,感觉好像走进了公园一般。看着在校园里散步的学生,新建的图书馆,坐在草地上的情侣,我不禁竟有些伤感——他们的幸福我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呢?他们正在为自己的前途努力的时候,我却在与自己抗争,这是何等的命运,何等的不公!想着正在高考的同学,想必过一段时间他们也会走进大学校园开始新的生活,而我的幸福在哪里呢?
走了一会我就开始向周围学生打听起那两个上过电视的同学,但因为忘记了名字,所以没有人知道我要找的人。在北大不知道名字和系别,仅仅通过是否上过电视这一个线索来找人简直是大海捞针。后来一些好心的同学告诉我,可以到北大校医院去看看,也许能找到新的线索。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3
当时的北大校医院是一座独栋的两层小楼,走进小楼发现这座校医院还是比较简朴的,我和母亲到了二楼才找到一位穿白大褂的大夫。简单和大夫说明了我的来意,他以为我是想在这里治疗,就告诉我这里的床铺已经满了,只能到北大六院去看看是否可以提供治疗。虽然在这里依然是没有找到我想找的人,也没有得到我所希望的治疗,但总算是不虚此行。
北大六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是一所专门的精神类疾病治疗医院。我去的那年主楼还是一栋普通的几层小楼,但前来就诊的患者却非常多,这里可以听到全国各地不同的口音,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治愈的信心——毕竟这里是北京,而六院又是北京屈指可数的精神类疾病治疗医院,所以我有一种来对地方的感觉。
因为有很多和我一样来自各地的患者,母亲就和一些同样带着孩子来治疗的人聊起天来,这一聊却让我担心了起来。同样来北京治疗的一对母子,他们老家在内蒙,已经来北京快一个月了,因为治疗不是一次就好的,需要定期来治疗,他们母子在北京租了一个地下室,每个月四百五十元,加上治疗和吃饭等费用每个月要花费一两千元,这还是省吃俭用才够的。这次来北京我们总共就带了一千元,真的担心这点钱是否能治的好,如果要待在北京治疗的话,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怎样,也不知道就算做到了这些结果会如何。
在挂号的时候我才知道,预约咨询分为普通和专家号两种类型,因为来就诊的人太多,所以当天的专家号已经售完,只能预约普通号。但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我还是这么严重的患者(我是这么认为),当然要到最好的医院,当然要找最好的大夫了,虽然可以马上就挂普通号,但我还是决定明天预约专家,母亲也只好听从我的意见。
忙完这些事情后,天黑了,接下来我们又要找住的地方了,但大宾馆我们是不敢问的,在小胡同里我和母亲找到了一家小宾馆,标间是50元,虽然嫌贵但还是去问了问,但却没有空余的客房了。结果在医院一带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宾馆,最后我和母亲只能在离六院不远的三院的候诊长椅上睡了一夜。因为旅途的劳累,我很快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发现妈妈早就起来了,她告诉我她一夜都没有睡。这时,我心里又是一阵酸,因为都这么大了还不能为母亲尽孝道,还让她为了给我看病和我东奔西跑,想到这里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于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今天的治疗上,希望在中国最好的地方,最好的医院,可以治疗好我的病,这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3
样总归没有白费妈妈对我的爱和一片苦心。
等待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就好像期待已久的幸福之门即将向我敞开。在医院里我的情绪反而平静了许多,对于治疗我充满了希望。专家一般出诊一上午,只预约六位患者,前面几位患者治疗的时间不长,基本上20-30分钟就会结束一个,所以很快就轮到我了。当我走进那扇门的时候心情很复杂:激动、希望、倾诉的欲望混杂到了一起。不知道走进那扇诊疗室的门,里面等待我的将是什么。是否会像梦中一样:一个人,一双手,带我走出阴霾,重获新生?
走进门,发现诊室里面的布置和普通医院的诊室并没有什么不同,几张略显简陋的桌子散落在三十几平米的房间里,透过窗子还可以看到街道两旁的树木和行人。大夫是一位看起来有五、六十岁的老太太,穿着白大褂,她的对面坐着三四个同样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也许是来学习的年轻大夫或研究生吧。虽然诊室里还有“旁观者”,有些不情愿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起我的“故事”,但为了治疗我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看到大夫宽大的办公桌侧面的木凳子是空的,于是我就坐了下来,大夫并没有看我,只是低着头拿着笔问道:“能谈谈你的情况吗?”
我的情况,终于等到有人问我情况了,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病情陈述(我把病情写在了几页纸上,怕在关键的时候忘记)拿了出来,尽量抑制自己的激动读起了我的病情。从头到尾,虽然少了些修饰,但却详实地描述了我当时的心态。读的时候只是奇怪,大夫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抬头看我一眼,周围的学生倒是在关注着我,倾听着我的病情。当时只感觉自己像试验台上的小白鼠被一群人观摩,但为了治疗,被所有人“观摩”都无所谓了。
大概不到二十分钟,我终于结束了自己的“长篇大论”,抬头看了一眼大夫,她依然在记录我刚刚说的内容,依然没有看我一眼。正当我等待她能够和我说点什么,哪怕是一点同情的话也好,但她只是“淡然”地说了一句:“你可以出去了,让你母亲进来”。也许是她听惯了世间的痛苦和纷扰吧,这位大夫的“淡然”让我茫然,我不知道这种淡然是治疗的一部分,还是一种冷漠。出了诊疗室的门,我的心情从高峰跌入了低谷,猜测着她和母亲谈完是否还会和我谈一会或有着后续的治疗。
我出来后母亲进去了,十分钟不到的样子她也出来了,当我问她大夫问了什么或说了什么的时候,她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最后护士带着我去做了一个心理测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4
试。认真地答完题目,我又和母亲共同进了诊室。这回大夫终于和我说话了,她说我得的是轻度抑郁症(当时我很怀疑这个诊断,我算轻度,不知道重度是不是早就不在人间了),并给我开了些药,还告诉我们以后就不用来北京了,直接到长春的精神科医院去就好了。在药房拿过药后,我的治疗就结束了。
也许是我期望太高,充满希望来到北京,来到北京最好的精神疾病治疗中心,却得到了以后不用来了,到长春就行了的建议,除了药物我一无所获。难道这就是治疗?难道这就是中国最好的医院,难道这就是专家?我不知道,如果有钱的话,我想去美国一趟,看看最好的国家的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是什么样的。从那一刻,我对北京,对治疗变得有些绝望,还把这种绝望的情绪撒到了母亲身上。出了医院的门,和母亲走在陌生的马路上,竟然对母亲发起脾气来,因为我不想这样就回去,不想这样就结束我千里迢迢找寻到的治疗,不想再次陷入绝望之中,在绝望中正是治疗给了我希望,结果却让我更加绝望。
妈妈拿药的时候,我在医院一楼发现了一个卖心理书籍的小窗口,并找到了一本有关抑郁的书籍,名字叫《走出抑郁》,是一位英国的心理医生写的。带着几盒赛乐特(治疗抑郁的药物),和这本书,又在北京车站像难民一样等了一夜,第二天就和母亲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虽然治疗让我失望,但药物和这本书却又是绝望中的那一点光。也许会有用,也许我真的会好起来的,也许我错怪大夫了,因为吃上药片情绪就会稳定,所以专家不需要讲太多,也许这就是治疗,也是她的治疗风格吧。一路上我不知道是为六院的大夫开解,还是在安慰着自己。回家的路上虽然不像去的时候那么充满期待,却因为药物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真的希望这也是一个新的人生的开始……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4
新的生活
在北京开的药只够一个月的药量,从开始对药物的希望,到一个月后的失望,我的奇迹没有在药物的作用下发生,情绪没有真正地好转,与世隔绝感没有消除,自卑与自我否定依然存在,一切如故。并且我也不想把辛苦挣来的钱花在吃下去毫无作用的药片上,因为它没有带来我所期望的反应与结果。所以当把从北京带回来的药吃完后我就彻底放弃了药物上的治疗。
生活还在继续,抑郁也如影随形。但我有了对抗抑郁的指导书,虽然一开始没有太大的改善,有时也会怀疑是否可以真的通过一本书走出来,毕竟书上也说,一本书不能替代专业的治疗。但可惜我不是生在英国,所谓的专业治疗对我来说仅仅是一种奢望,我只能按照书上说的方法坚持做下去。
从北京回来以后,我的生活慢慢变得“奇怪”了起来,因为书上说运动可以缓解抑郁,所以我开始了长跑。有时,我会在早上五点没有下班的时候,趁着领导不在就到马路上跑一个五千米再回来。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在下班之后,不吃饭,直接骑车到家附近的体育场跑一个五千米,虽然很累,虽然因为一夜的工作早就想回家睡觉,但为了治疗,再苦再累我都不怕,因为和绝望及无助比起来,“累”真的不值一提。体育场有时会有人踢足球,跑完后我还会和他们踢一会球,虽然和他们在一起还是很自卑,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怎么和他们成为朋友,但为了那个“希望”我在坚持,因为我知道不能再回避人群,再回避生活,不能再“闭关修炼”了,只有投入生活,才能找到新的希望和可能。
《走出抑郁》上谈到,走出抑郁的第一步是要积极起来,要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到哪怕一丝丝快乐的事情,不要因为体验不到快乐而逃避生活,即使只能体验到一点点快乐也值得,因为快乐就像储蓄,需要积累,而不是突然变得快乐。并且要从小的进步中鼓励自己,而不是期望自己一下子取得一个很大的成功才能肯定自己。过去我总是沉溺于自己的不快乐之中,却从没有为自己的快乐做过什么,而快乐就像储蓄,就算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快乐,就算不快乐的感觉在短期内没有因为我的努力而好转,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从隐藏的地方走出去,而不是一个人自怨自叹!”是呀,我隐藏和封闭了自己太久,过去的朋友都成了过去,但我真的想他们,真的希望再和他们做朋友,真的想和别人一样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和爱人,而不是躲在角落里流泪。“笑,全世界都对着你笑,哭,只有你一个人向隅而泣!”是呀,为何不走出去呢?为何继续因为自己的内向和不善言辞而自我贬低呢?为何还继续把自己当成一个失败者和可怜虫呢?虽然努力可能会失败,但是不努力却注定失败。既然我向往正常人的生活,那么为何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活呢?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4
一个月后,我终于鼓起了勇气,敲开了我好朋友王海峰家的门。我记得有一年的十五元宵节,就算是遇到最落魄的我,他还是要和我合影留念,这张照片依然在我的影集当中。也许他不会排斥我,也许他不会贬低我,也许他依然会把我当成朋友看……
虽然他的家离我外婆家仅有一站地,但我却五年不敢登他的家门,五年不敢和他再联系,在街上遇到的时候,还要装着视而不见,我怕他看不起我,或者说,一个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又怎能期待别人看得起呢?
这一次在“有时成功的关键在于,尽管前景不容乐观,我们仍不放弃努力!”的鼓励下,在绝望中获得重生的希望中,我终于鼓起了勇气敲开了朋友家的门。之前还怕他不在家;之前还担心他已经不记得我;之前还担心因为时间长不联络他会对我冷淡,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他看见我就叫道:“风剑(我原来的名字),你跑哪去了?这么多年怎么找不到你了呢?”我只是低着头说了句:“一言难尽,我慢慢和你说”。他比小的时候帅气了很多,见到我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我显得有些愧疚,因为我的病,竟这么多年忽视了,回避了我的朋友,而他还把我记挂在心里。
我简单和他谈起这些年我为何“失踪”,他闪烁着大眼睛听着我的故事,但在他的目光中我感觉到了迷惑。毕竟,那时什么是抑郁,什么是心理障碍,并不为大众所知。我并不期待他能理解,只期待他的原谅,原谅我这么多年的“失踪”,原谅我一直把他“忘记”,只想让他明白,这一切并不是我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最后我告诉他,我刚从北京回来,正在治疗,现在的我已经和过去不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还将是最好的朋友,虽然我们的友谊中断了五年,但它将从此伴随我们彼此一生。
虽然我迈出了第一步,但失败感及无能感依然伴随着我,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依然觉得自己不如人。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开始和他人接触和接近了,不再那么孤独和封闭,虽然依然在人前表现得有些拘谨和不自信,但和过去不敢和人接触的自己比总算强了不知多少倍。虽然我没有突然间变成一个不同的人,但起码我学会了因为自己小的进步而鼓励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挑剔自己的毛病和不足。也许陷入抑郁就是因为自己过于挑剔自己和贬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造成的吧,总是把现实中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相比较,没有接受现实中的自己,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4
没有发现那个想象的自己其实不存在,还一味地用理想中的标准苛责现实中的自己。能感悟到这一点,让我轻松了很多。
因为要做“思维记录”和“信息卡”(一种认知疗法的治疗技术,主要是为了改变自我否定性思维),所以我经常随身携带一个红色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我每一天情绪的波动及影响我情绪事情和当时的想法,进而评估这种想法的正确性与否,而不是全盘否定自己。之后,我才一点一点意识到,我的自我否定更多的是一种这样的语气:失败者,无能,不可爱,不值得爱,一个没有价值,一个没用的人等等。过去我对这种大脑对自己的评价一直是全盘接受,但《走出抑郁》告诉了我,这些是想法,不代表你自己,更不代表你这个人。大脑的一部分告诉你不行,劝你放弃,你要让大脑的另一部分相信,你是可以一点一点把事情做好的。就像腿受伤的人,能走一小步,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要因为进步太小而否定自己,也没有必要因为一时的想法来评价自己整个人……
就这样,在工作中,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一出现自我贬低和否定,我就会提醒自己,我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差,感觉自己很差,很失败,也不意味着自己真的如此。感觉也会犯错误,不要一味地相信这种失败感及无能感,感觉需要事实来证明,而不是一味地去认同。
在这些治疗性语言的鼓励下,我开始做了很多以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当然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合理信念及自我贬低性思维,但我不再轻易地相信自我否定与贬低,开始把这种自我否定与贬低当成一种假设,尽量试着用实事去验证。后来,我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即使抑郁我也做了很多的事情,虽然在一些事情上做的不尽如人意,但某方面的失败并不代表整个人的失败。在与他人比较方面也是如此,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别人也不意味着我就真的比对方差,毕竟我也有我的优点,比如,诚实、努力、真诚、善良……就算真的有人在各各方面都比我做的好也没有什么,毕竟总有比我优秀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是失败者。
当我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事物,来评估自己,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过去我的错误就是太过期待用“大成功”来证明自己,而不懂得在点滴的进步中鼓励和支持自己。当没有取得“大成功”的时候,就认为自己很失败,进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5
而丧失了进一步努力的勇气和动力,结果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失败者和可怜虫。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真的没有能力,而在于我为自己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就好像刚开始学习开车,就要求自己成为一个熟练的司机,即使我真的做到了,我还会拿自己和那些更优秀的司机比,忽视了自己的成绩和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更加的消沉和萎靡。越是这样,就越陷入一个误区,越期待奇迹的出现,现实就越让自己难以忍受。后来我终于意识到,作为一个人,你并不需要用“大成功”证明自己,很多的时候你需要做的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否则,成功对你而言将是一条艰险的道路,因为在未开始之前,你已经把自己打败了。并且作为一个人也无需把所有的事情做得好,无需各各方面都出色才能接纳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和做得不好的地方,这不能成为否定自己的理由……
           
                            勇往直前
    抑郁会成为一个人逃避现实的理由——我现在抑郁,所以不要努力了,一切等我好了再说吧。因为抑郁,我错过与放弃了学业、友谊、爱情、梦想……不能再逃避了,不能再幻想了,不能再继续用“等我好了,一切都将不同”来自欺了,我必须面对现实的人生,去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
开始自我治疗的时候,我并没有一下子变得自信,开朗,但我却有了前进的勇气和动力,也不会因为事情不顺利或失败而把自己一棒子打倒。那时,通过朋友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因为我们在一起玩过几次,所以对她有些好感。现在想来也许那并不是爱,就好像是一个测试,为了证明自己有勇气的一种尝试。虽然我知道自己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工人,长得也不帅,家境更是一般,所以追求她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为了弥补过去的遗憾,为了证明自己并不像过去一样是一个懦夫,就算失败也表明了我有勇气向喜欢的女孩来表达我的爱。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我开始了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我就好像是一个大病初愈的赛车手,急着要回到跑道,回到赛场,回到正常人的生活,我开始了对她略带些盲目的坚韧追求,即使在她明显表现出对我的排斥和反感的时候也是如此。朋友教给了我一些追女孩的“技巧”,所以我追求她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5
就更加主动了一些,比如,接她下班或请她吃饭等。她那时在商场做营业员,我会经常到商场去找她,虽然有的时候她会特意地躲着我,但对于一个鲁莽的选手而言是不会注意到比赛中这些细节的。
有一次,她请我去她家里吃饭。不知道她是出于朋友的关系,还是对一个傻蛋的同情,不管怎么说,能到她的家里做客我还是很激动的,但却因为准备不足更加导致了后来的失败。
那时,我刚刚二十岁出头,所以穿着非常随意——剔着平头,穿着黑色T恤,下面穿着自制的乞丐裤,看起来就像小混混一样。我这身打扮就和她一起到了她家,正好她父母也在。她的母亲是一个很大方的女人,她吸烟的时候,问我吸不吸,而我也不懂得矜持,也就随手拿了一支,这样看起来就更不像是个“正经人”了。第一次到她家里做客,没有带礼物不说,还很“大方”的和他们一家人吃饭,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故作镇定。吃过饭我也没有知趣地离开,反而是在她的房间和她聊了一会儿天,后来不知道该聊些什么,并且她也表现出困意,我才知道是该走的时候了。我当天的穿着与表现也许会让她很后悔把我带到家里吧。
也许正是这次失败的拜访,后来她告诉我以后不要再找她了。虽然这是一个打击,却也是一种解脱,因为那时我根本就体会不到爱和喜欢的区别,更多的是把这种追求当作是对自己勇气的考验,她如果不拒绝我,我是不会放弃的,我可以允许自己失败,却不允许自己中途放弃,因为怯懦和退缩已经让我丧失了太多的美好,即使是失败也总比逃避要来的好。我的目的已经达到,因此有一种比赛结束后的轻松感,虽然结果不令人满意,但终归是敢于再次回到“跑道”,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还真有一种虽败尤胜的感觉。
这种“盲目的追求”以后我又有过几次,当然都是以失败为告终,不过最后我终于克服了和异性交往及被异性拒绝的恐惧。后来我不再如此盲目,因为我知道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我是有勇气去追求的,而不会像过去一样只会逃避。这种勇气,这种不怕失败的自信,也许正是那时鲁莽地对异性追求的最大收获吧。也正是因为那时的努力,那时“鲁莽”的勇气,才使我在以后的人生中没有再次错过和我真正情投意合的人。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5
真实的生活
    抑郁会让人逃避现实,活在自我的幻想之中。在幻想的国度里,没有痛苦,没有绝望,没有失败,每一天都是享受,而不是在煎熬中度过每一天。在这个世界中,我成为了我想要成为的自己,我过上了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但越沉溺于幻想的世界之中,我就越远离真实的自己与真实的生活,在抑郁的漩涡中也会陷的更深。抑郁的程度与幻想的深度成正比,只有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在维系一个本不存在的“乌托邦”,并从幻想的世界中走出来,才能停止这无休止的内心中的挣扎!
慢慢地,我的生活不再孤独,下班后也不总是待在家里,经常会和朋友逛街、吃饭、打牌。虽然谈不上因此就变得多么快乐,但和过去那个封闭和阴郁的自己比起来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和朋友的交往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也让我慢慢认识到了真实的生活。以前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好很多,但真正和朋友深入交往之后我才发现,真实的生活和现实的人生总会有很多的烦恼和无奈,总会有情绪低落及不如意的地方。这时我才真正理解:生活本来就是充满艰辛与困惑的旅程。是呀,就算没有抑郁,生活也是生活,不是天堂;就算没有抑郁,自己也总是自己,不会是超人,也不能无所不能。以前我总把一切归结到抑郁的头上;以前我总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失败者,但当我真正走近他人,走进生活后才发现,一切和自己想象的不同……
后来我才知道,在工作时认识的姐姐和相恋了三年的男友分手了。我一直认为他们是天生的一对,永远都不会分开,但现实却如此的残酷。虽然表面上她一直对我说无所谓,但这件事对她伤害有多深,想必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也只能独自舔着伤口。她长得虽然不是很漂亮,但对人很好,性格也很温柔,懂得照顾人,大家都很喜欢她。经历了这么多,她依然开朗,依然对朋友真诚。从她身上让我懂得了,就算没有抑郁,也会被别人抛弃,被别人伤害,你无法控制别人,只能让自己面对这冰冷的现实,这和抑郁没有关系,这是现实。所以又何必期待一种完美的生活呢?为何还要期待着当抑郁消失了生活就变得充满阳光?生活就是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5
生活,有时会晴空,有时会乌云密布,一切和抑郁无关,就算没有抑郁,该经历的,该遭遇的总是要经历和面对的。当把生活当成生活,而不是幻想中的天堂的时候,我才真正接受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一些不如意,一些挫折。这不意味着我不可爱或是一个失败的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王海峰,又帅气,家境又好。但在我们相聚的半年后,她的女友竟然和他的一个好朋友在一起了。因此我陪了他近一个月,他的情绪才平复了一些。这么优秀的人也会被他人背叛,而且是好朋友和恋人。以前这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我认为这种倒霉事只能发生在我这种可怜虫身上,在他这么优秀的人身上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呢?上天应该眷顾优秀和出色的人呀。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该发生的总会发生,就算是成功和出色的人也会被他人伤害,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也会有缺点。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因为自己的缺点与失败而和自己过不去呢?我又何必把缺点和失败当成否定自己的理由?毕竟成功和出色的人也有不如意,也会失败,为何我要把自己否定?为何不能善待自己?慢慢地我不再把他人看的很“高大”,把自己看的很“渺小”,毕竟人无完人,而且人重要的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好,而是要把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做得出色,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足够。
大姨家的表哥,他的性格很开朗,喜欢他的人很多,他属于那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和别人成为朋友的人。以前和他在一起我经常会自卑,因为没有他能言善辩,没有他受人欢迎,没有他有能力。但后来他告诉我,其实我看到的仅仅是表面,虽然看起来他的朋友很多,但真正的好朋友并不多,很多都是表面上的朋友。并且他也有受到别人伤害和欺骗的时候,但他的座右铭是:就算你对别人好,把别人当作朋友,也总会有受到伤害和欺骗的时候,但也不能因此就不交朋友,毕竟当你和别人以诚相待,真心相处的时候,就算受到伤害,最起码你做到了“问心无愧”。从哥哥的身上,我知道了凡事不能看表面,性格开朗是交朋友的优点,但并不是全部,就算是性格开朗也不见得会和所有的人成为真心的朋友。所以朋友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没有必要因为朋友不够多而自卑,只要你做到“以诚相待,真心相处”已足够,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已经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的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6
心。
一开始我仅仅是通过思维上的辩论来对抗负性思维,但我心里依然有一股力量在苛责与否定我自己。我的内心中好像有两股力量在作战,一个声音告诉我:你是一个失败者,一个可怜虫,没有人会喜欢你;而另一个声音却对我说:不是的,你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是抑郁让你有了这种感觉,你需要从可以努力的地方开始努力,没有必要和自己过不去。开始的时候,自我肯定与援助的声音很微弱,但这种“声音”起码让我开始怀疑自我否定是否正确,是否真实,并且有勇气去面对心中的恐惧。当勇气变为行动,当行动让我看到真相的时候,内心中力量的对比才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当我发现,别人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完美,现实生活并没有我认为的那么美好,当我看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取得成功,自己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的时候,我才不再因为失败及缺点而贬低自己。因为我知道,我不是超人,注定无法把所有的事情做得好,别人也不能。我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人的优点都集中起来把自己打倒,也明白了,幻想中的美好,仅仅是幻想,现实注定是残酷的,对每个人都是如此。当我可以放弃理想化自我的幻想,当我发现真实的生活并不是天堂的时候,我才真正懂得怎样与自己相处,如何来爱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幻想完美的自己了。

尾声:蜕变
   
苦难会让人变得坚韧;苦难会让人变得成熟;苦难会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苦难会让人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从北京回来一年后,我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没有彻底地从抑郁中走出来,但却有了朋友;虽然有时也会抑郁,想要逃避,但却敢于从隐藏的地方走出来,可以开始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从新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和自己过不去了。其实,治疗抑郁的过程正是善待自己,关爱自己的一个过程。
既然我都敢于和朋友交往,既然我都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那么我的学业和事业呢?我的未来与发展呢?这个问题也慢慢成为了我关注的问题之一,毕竟我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6
不能一辈子在工厂里打工,以后的人生该怎样度过呢?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呢?
没有经历过的经历总是有着无限的诱惑。大学,对于没有上过大学的我来说就好像是一个梦幻般的地方,在那里可以学习,可以交友,可以恋爱,可以开阔视野,可以为了以后找工作铺平道路……但我真的可以吗?我真的可以坚持吗?我真的可以做到吗?我真的可以考的上大学吗?毕竟离开高中已经三年多了,等我考上大学,过去的同学都快大学快毕业了,我这个年纪还适合回到高中考大学吗?回到高中是否会被别人笑话?我是否可以从失败过的地方站起来?太多的担忧在我的头脑中盘旋,是挑战还是放弃,是坚持还是妥协?
最终我还是决定重回高中,有几个原因:其一,可以从失败的地方站起来,可以完成自己过去没有完成的心愿;其二,在自我治疗的过程中,我深深地爱上了心理学,本来我是一个拙于表达的人,但和母亲谈起心理学却总能滔滔不绝;其三,虽然我的情绪已经稳定了很多,但我不知道抑郁会不会再来,心中依然存在着隐忧与不安全感。所以学习心理学还有一个自私的目的:就算抑郁再次袭来,我也不会恐惧它。就好像一个平日里胆小懦弱的人练习武术一样,不乏防身之用。
虽然做了这样的一个决定,但现实中的困难依然重重。家人是否同意?工作怎么办?上学的学费从哪里来?
同妈妈和外婆说了我的想法,妈妈是比较同意的,但是外婆有些不同意,她希望我可以在这份工作岗位做下去。正在这个时候,我的单位放了无限期长假,因为生意不景气,所以不得不停工。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吧,最后外婆也不得不同意,并且跟我说了一个条件:把留给我以后结婚的钱拿出来供我上学,但以后结婚的事情就要靠自己了,家人就帮不上忙了。我欢喜地答应了外婆,因为在我看来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方式去活比结婚重要的多。之后妈妈就找了在教育局工作的同学,我就顺利地再次回到了原来辍学的高中……
今日回首,已经离我当初想要上大学,学习心理学的时候,相距了十年之久。回首这十年,虽然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但却因为自己没有放弃梦想而庆幸。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我也完成了从一个患者到心理咨询师的蜕变。还记得当年的那个梦,梦中的那个人及那双手。而我现在正在用自己的这双手尽力地帮助那些心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6
灵倍受煎熬的人们。这一切我用了十年,想必没有抑郁我定不会坚持十年做一件事,而且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放弃。
处于抑郁中之的时候,我绝不会想到抑郁还有什么好处,但当我真正趟过抑郁这条河后才发现,原来抑郁也和其他生活中的磨难一样,如果打不倒你,将会使你更坚强。现在我已经不再伤感抑郁改变了我的人生,反而庆幸抑郁曾经流淌过我的生命……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7
第二篇  抑郁的初步治疗  ……………………………………… 34
   了解抑郁………………………………………………35
        认识抑郁………………………………………………………… 36
        抑郁的诊断……………………………………………………… 42
        抑郁产生的原因………………………………………………… 43
抑郁的心理治疗………………………………………………… 47
     初步治疗…………………………………     …  49
        治疗生活………………………………………………………… 49
        思维与情绪……………………………………………………… 55
        我们的思维容易犯哪些错误?………………………………… 58
        如何找到负性思维?……………………………………………65
        如何挑战负性思维 ………………………………………………70
        挑战负性思维的其它方法……………………………………… 78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8
      了解抑郁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对抑郁的了解比十年前要深入得多;随着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心理治疗机构也随之蓬勃发展。想必,现在说起心理治疗或心理疾病,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与我当年陷入抑郁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值得欣慰的是,在我家乡的小城,也陆续开办了几家心理咨询中心。一切发展得如此之快,是十年前的我所无法想象的,毕竟,十年前的家乡,没有人知道心理咨询,也没有人关注心理健康,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求助于算命先生,而不是心理咨询师。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更为科学的方法来摆脱疾患。
虽然这十年心理健康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民众对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并对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第二,我国心理健康行业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同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一点也是制约心理健康事业发展及民众接受心理治疗的主要屏障;第三,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很多缺乏实证经验或国外已经禁用的治疗手段,依然在我国大行其道,让民众无法真正在治疗中有所收获,并因此对整个心理健康行业产生怀疑与不信任。所以我国在为民众服务的心理健康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各种心理疾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相对比较高,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或正在经受抑郁的折磨。而我国目前在治疗方面更多的是以药物为主,缺乏对患者人性的关怀及对抑郁深入的分析,所以导致了比较高的复发率。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地分析抑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希望对您了解抑郁及治疗抑郁有所帮助。本书大量的案例及治疗观点均来自于临床观察及实践,希望本书能成为你同抑郁作战的盟友,祝大家早日走出抑郁,重新找回失落的自我及久违的快乐。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8
认识抑郁
要说清楚什么是抑郁,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每个陷入抑郁之中的人对抑郁都有着个人化的体会和理解,当然也有着不同的症状表现。一般而言,抑郁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对未来的希望、对自己及他人的看法,同时在食欲和睡眠等生理方面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患者越希望自己能够快乐积极一点,越是难以做到,整个人好像已经不受自己的控制,经常和自己唱反调。当他人可以轻易获得我们期待已久的快乐的时候,这一点会更加刺痛我们的心。在患抑郁之前,我们对生活和未来也许会抱有很多希望和理想,但当陷入抑郁之中,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只有:我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虽然周围的人也试图理解和关心我们,但他人无法真正地理解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毕竟抑郁是一种无形的伤。别人也许会认为我们在无病呻吟,或小题大做。就算别人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痛苦,但也爱莫能助。
抑郁还会让患者体验到严重的受困感:感觉到整个人被抑郁所束缚,无法挣脱。下面是一位患者的随笔:
“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锁在笼子里面,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我还在挣扎,但这些都无济于事,我越想着冲出来,就会变得越疲惫,现在的我已经被撞得头破血流,却还是不愿放弃地挣扎着,希望奇迹会出现,笼子会突然被打开。我也知道把笼子锁起来的人正是我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作孽,但我怎样才能找回自己?谁能给我这个答案。”
就在这种不停地挣扎又不断挫败的循环当中,毅力被不断地消磨,生存的意志受到严酷的考验,一些人放弃了,一些人坚持了过来,重新找回了自己,找回了久违的快乐。所以,战胜抑郁除了正确的方法,还要有一种坚韧的精神——请记住:有时成功的关键在于,尽管前景不容乐观,我们仍不放弃努力!
抑郁的核心症状是:缺乏快乐。更确切地说是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过去可以让我们开心的事情,现在却无法激发我们的兴趣,越想摆脱这种状态却陷得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9
越深,无力自拔。当一次次的抗争换来的是失败与绝望,改变的动力就会进一步被削弱,也许躺在床上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一切都太费力了,生活对患者而言变得异常的艰难。起初,逃避可能会让我们感觉好些,但最终逃避也成了我们问题的一部分——越逃避,就越发恐惧;越逃避,就越发自我疏离;越逃避,就越被失败及不快乐的感觉所淹没。
在绝望与无助中,我们总是期待奇迹的发生,并幻想这一切仅仅是一场梦,但这一切却又真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无法逃避,无力摆脱。很多人会期待药物可以帮助他神奇地从抑郁中走出来,但有时换来的却只有绝望:尽管药物能帮你缓解症状,但潜在的失败感、自卑感仍然存在。药物不能让我们了解自己,也无法使我们发现陷入抑郁的症结所在,所以药物不能帮我们找回真正的自我。
下面是一位患者在抑郁状态下写的随笔:
我敢说:上帝对我不薄。
我没有外界的压力,却饱受折磨。
我担忧
我恐惧
我孤单
我哭泣
我自责
……如此循环着
我企盼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生活。越这样,越认为自己的处境无奈、晦涩。
我需要独立自主,他们(父母)不应该管我、关心我,只需提供食宿即可,他们也确实如此。
我又不满了,我还没有能力去独立,我什么都不会,我什么也没学。
我空出的时间很多,就那样循环、循环、循环
我不断地恐慌,那是他们造成的。
我不断地希望可以有个新的开始。
可我又不想了。时间还有很多,可以再等等,再等等,还欠缺些什么。等一切准备好,会更完美。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9
I stand alone in the darkness.
There was no sorrow, there was no pain.
Memories ……
……
The winter of my life came so fast.
……
我的心理素质很好,我一直在自我安慰,一直在
最后,我崩溃了。我嚎啕大哭,瞬间,我得到了解放。
现在,我又在回思。寂静、沉默、虚伪、冷清。没有繁华,没有诱惑,没有陷阱。
我不再需要自我安慰了,或许我麻木了。
我在逃避着那些我无法逃避的
我无法信任谁,我面对着一堆资料,厚厚的一堆。我把它们堆在我怀里,我床前,这样就不会有问题了。
掸去浮灰,释去浮肿。
我抛弃了一切。
简单、明了,不再有压力。
我会去散步,在黑夜中,我可以自由哭泣,没人会嘲笑你,哭到累为止。捂住被子,倒头大睡,那是我的幸福生活。
我挑拣我喜欢的,怎样。我赤脚,我摔打,那都是我的事。
怯弱、懒惰、少根筋、无知——麻木、渺茫——饥渴、自卑、空虚
多好的搭配,为我营造了这么多借口。
黑夜中,我一人独行,再美不过。
置身其中,足矣。
   
抑郁不仅影响我们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思维、想象、生理等各各方面。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9
情绪
处于抑郁之中,我们的情绪会变得低落,缺乏体验快乐的能力,即使是过去能够让我们开心的事情,现在也不会引发我们快乐的感觉,越希望自己能够快乐起来,就会对情绪越加关注,但结果快乐就越难寻。所以,对情绪过于关注反而不利于情绪的平复,我们不要逼着自己快乐起来,而要试着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不开心?一开始我们可能找不到任何原因,这其实提示着我们缺乏对自我的了解。当我们开始了解自己,倾听情绪在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不快乐就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反而是一种“情理之中”的事情。比如,如果你把别人的肯定当成自我肯定的条件,那么当你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同与肯定的时候,就会不快乐,因为你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从中我们会得知:情绪仅仅是“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晴雨表”,通过对情绪的分析,就可以发现我们内心深处的“需要”,通过“需要”我们就可以慢慢发现内心深处的自己。
思维
情绪的变化会影响到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同理,某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例如,一个人情绪不佳,就比较容易把他人没有恶意的玩笑解读为是对自己的否定,而不会理智地思考是否还有其它可能性。当然,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可爱的人或一个失败者,在这种自我否定的思维下,想必他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心情。
在抑郁的状态下,一个人的思维会陷入到某种非理性之中,而这种思维倾向会让他的情绪变得更加抑郁。如,一个失恋的人,如果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值得爱的人所以才会恋爱失败,那么他很可能就会想到过去被他人拒绝和否定的经历,而这会让他更加确定自己是不可爱的,不讨人喜欢的人。这种思维倾向就会让他的情绪进一步陷入低谷。
所以,通过改变一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改善情绪状态,当我们不再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失败者,一个可怜虫,一个无能的人的时候,抑郁才能慢慢地离我们而去。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29
行为
当一个人陷入到抑郁之中的时候,因为很难看到未来的希望,现实中的失败和挫折却摆在面前,无力摆脱抑郁,摆脱绝望,还会有什么积极的行动可言?连活下去都是一种煎熬,一种考验,还会有什么心情去做那些曾经让我们快乐的事情?就算做了,也只会让我们更加疲惫不堪。
抑郁会让人变得消沉,想鼓励自己积极起来,振作起来,但最终这种自我鼓励的语言只会成了一种空洞的口号。在抑郁面前,我们变得软弱无力,几乎找不到突出重围的方向。之后,我们不得不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努力,因为只有逃避一切——逃避那些我们无法改变,无力面对的现实——才能让我们暂时感到好受一些。最后可能从床上爬起来,走出家门都变得异常的困难,一些过去我们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现在都需要极大的努力才能够做到,但做到又有何意义呢?一切都没有改变,门外依然充满了挫败及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
要走出抑郁,就要打破这种因抑郁而改变了的行为方式,治疗抑郁首先要治疗生活,努力从隐藏的地方走出来是战胜抑郁的第一步。
想象
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抑郁的状态下我们的想象力会进一步被激发。这时,我们好像成了生活的导演,凡事都会往坏处想,而且还会想得特别具体、生动——我们会想象自己是如何失败的,是如何被别人拒绝的,是如何表现得糟糕。这些悲观的“剧情”,让我们变得更加不自信,并且也害怕幻想中的情节在现实中上演。虽然我们极力避免,并试图让自己往好的地方想,但就是无法做到,也无法真正感到放松。
这种想象有时也会在梦、幻想或白日梦中出现。一些患者在白日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成功的画面,在幻想中他达到了期望中的自己与生活。这时,一切都和现实中不同,在想象的世界中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人。而当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的时候,美好的画面就会被无情的现实所取代,这时强烈的焦虑与恐惧就会让我们在头脑中闪现出失败及被伤害的画面,这种画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0
面的出现,让我们更加不安。
有时,患者也会把他的绝望反映在梦中。如,我得了癌症,到医院检查,大夫说还有三个月可以活。又去检查的时候,大夫说还有半个月。再去医院检查大夫说还有十天。过了几天他又做了一个梦:自己马上就死了,自己给自己立了一块墓碑。
所以,梦与幻想也会暴露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期待与冲突。通过对想象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并发现我们的期待及受伤害之处!
生理
抑郁时候的生理变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见的,如,食欲减退、睡眠的变化(睡的过多或过少)、躯体的轻度疼痛及紧张感、体重及性欲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不可见的,主要是大脑内一些化学物质分泌的变化,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它们通称为“单胺类物质”。一般来讲,在抑郁状态下,大脑中这些化学物质的分泌水平会下降,这也是服用单胺类药物能缓解抑郁症状的原因。
因此,很多人会认为抑郁是生物学原因导致的,即,大脑内单胺类物质分泌的异常。所以,只有通过药物来改善这类物质的分泌才能达到治愈抑郁的目的。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的精神科门诊就是基于这种理论模型来为患者进行诊疗,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般就会被认为是服药的时间不够久,或需要换一种药物试试看。一些医生甚至建议患者终身服药,一部分患者对抗抑郁药物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即使副作用很明显的时候也是如此,药物就好像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当然,药物确实对一部分患者有帮助,但必须记住的一点是: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它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化地认定抑郁就是因为大脑中化学物质分泌异常造成的,其中的疑问在于:原有的大脑内化学物质的平衡是如何被打破的呢?如果最初影响我们大脑化学物质分泌异常的原因没有找到,没有解决,就好像不断地往有漏洞的水池中注水,而水池中的洞却没有补上,这样是无法把水池真正加满的。找到抑郁的症结所在,才能真正走出抑郁,并有效地防止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0
复发。

抑郁的诊断
按照美国精神病协会的诊断标准,一个人只要连续两周出现下列可能症状中的五项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患有“主导型抑郁症”。
1.情绪低落。
  2.快乐明显减少
(以上两者至少居其一)
  3.食欲明显下降,体重至少减轻5%。
  4.睡眠障碍。
  5.易激惹或情绪郁闷。
  6.精力不佳,每天疲惫不堪。
  7.无价值感,缺乏信心,有罪感。
  8.注意力难以集中
  9.常想到死或自杀
  (至少有其中4个以上症状)
当然,除了 “主导型抑郁症”,抑郁还有其它的类型。如,双相情感障碍,该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与躁狂交替出现。患者处于躁狂状态的时候就会精力异常充沛、情绪高涨、充满自信、踌躇满志,好像有很多伟大的计划等待他去实现。但处于抑郁状态中的时候就会变得情绪低落、万念俱灰,给人感觉他好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在躁狂状态下的“伟大计划”也会虎头蛇尾地放弃。如希望对双相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0
情感障碍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参见,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Kay Redfield Jamison)的著作《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
如果伴有幻觉和妄想的话,这种抑郁属于“精神性抑郁”。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比如,周围没有人还能听到别人在讲自己坏话。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它的特点是:第一,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第二,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的结论。例如,患者认为电视里在演他们家的事,因此关闭电视机;认为报纸上的内容是影射他们家,因而把报纸放在一边;认为马路上陌生人之间谈话是在议论他,咳嗽吐痰是针对他的,是蔑视他,因而拒绝出家门。
当然,如果需要确诊,需要到专业机构进行,上述抑郁诊断方面的知识仅作为自我评估的参考。

抑郁产生的原因
“我为什么患上这该死的抑郁症?”是很多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回答了“为什么?”,就有利于我们下一步的“怎么办?”。
为何会陷入抑郁,不同的理论有着不同的解释,当然一种解释并不排斥另一种解释,只不过是分析角度不同而已。有时,陷入抑郁也是多方面原因所致,下面就介绍一些有关抑郁成因方面的理论解释。
遗传因素
第一种可能性是某些人天生具有抑郁的易感性。陷入抑郁时我们脑内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会出现异常,这种异常有时来自于我们的基因,即,控制着大量生物化学物质的DNA片段。如果这种见解成立,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抑郁在家族中的延续,即,抑郁具有可遗传性。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0
对同卵双生子的调查也证明了遗传因素的存在。同卵双生子中,如果其中的一个患有抑郁症,那么另一个患有抑郁症的概率则会高于其他人。同卵双胞胎尽管基因相同,但却不一定同时发病,其中一个发病,也不意味着另一个也一定会发病,这一事实表明:除基因因素之外,环境、教育、成长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所以,我们下结论时应该避免犯简单化的错误,即,认为所有的抑郁都是遗传的产物。
成长经历
虽然遗传会影响到我们对抑郁的易感性,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尤其是早年的经历对是否患抑郁的影响更为显著。如果一个孩子在缺乏爱的家庭中长大,或者就算父母是爱孩子的,但却经常以苛责的方式来表现“爱”,那么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闹,或父母本人就存在神经症倾向,如,过于追求完美、吹毛求疵、严重自恋等,就会让孩子体验到不安全感,形成基本焦虑。为了克服焦虑,他就会试图把所有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以博得周围人的肯定,借以减轻心中的不安全感。这种扭曲的心理防卫机制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信念及内在驱力。
     
生活信念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当中,但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方式却各不相同,这种不同可能来自于我们的父母、成长、教育、环境等差异。人一旦形成了某种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及世界的方式就很难改变,以后也会倾向于用这种视角来看待周围的人及事物,即使环境改变了,也很难改变其固有的观念。例如,如果孩子一直难于满足父母的期待,或犯了一点错误就会被家长打骂及苛责,那么他就很容易形成“我是一个失败者”的信念。就算他日后表现得再好,也很难会对自己满意。
某种信念一旦形成,他往往会忽视与其信念相反的证据,通过这种“过滤效应”,他会更加确定自己判断的“正确性”,而忽视了事实真相。如,一旦一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1
个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他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失败之处,因为这符合他的“口味”,就算他有成功的时候,也不会因为这种成功而肯定自己,反而会认为这种成功仅仅是一种偶然或巧合,或者任何人都会做到。当然这一切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而是自动化的,就好像事情原本就是这样的。所以,心理治疗有时也会针对这种负性的信念,打破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善情绪状态。
内在驱力
生活信念仅仅会影响一个人对事物某一方面的判断及评价,而内在驱力则会影响一个人整体的生活基调与追求。信念仅仅会影响一个“点”,而驱力则会影响一个“面”。内在驱力是影响及支配我们生活的一种内在动力,我们生活中很多选择及判断几乎都产生于此,症状也不例外。
在生活中我们明明知道不应该为某事、某人或某物而焦虑、恐惧或抑郁,但理智却往往无法说服我们的心。当理智失效的时候,其实就说明内在驱力在控制着我们,它好似另一个自我,只不过我们对它缺乏了解。一位青年男性,害怕自己紧张会影响别人;担心自己的仪表不够整洁;害怕脸红被别人发现;也敏感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自己的失败而耿耿于怀。虽然他知道自己不应该如此在意自己的表现,也不该如敏感别人的看法,但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有缺点暴露在别人面前;当可能会受到别人否定的时候,他就会变得异常焦虑和恐惧。经分析,正是内在驱力,而不是理智在左右他自己。试想,如果一个人如此担心别人的看法,如此在意自己不完美之处,那么他的“追求”必定是:要博得所有人的肯定,不能有任何不完美之处……正是由于有着如此的“追求”,他才会对“小事”如此敏感。而这种“追求”,正来自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内在驱力。这股力量在推动着他把自己打造得完美无缺,以博得所有人的肯定。虽然他本人尚未意识到这股力量的存在,也不承认自己有着如此“非人类”的追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一直逼着自己做着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当他无法继续满足这股内在驱力的要求时,他就会陷入到深深的焦虑、恐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1
惧或抑郁之中。所以当我们的理智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发现并了解这个内心深处的自我。只有了解并摒弃这股控制我们的内在驱力,才能真正从症状中解脱出来。
刺激事件
抑郁发作有时是在某种严重刺激事件下产生的,如,失恋、失败、亲人的离去等。有时,一些多数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容易成为抑郁发作的导火索,如,发言紧张、考试失败、被批评、被轻视等。
从表面上来看,也许我们会认为患者心理素质差,或抗挫折能力太低,但当我们真正了解一个人的生活信念及内在驱力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事情对他而言的意义,才能发现在我们眼中的“小事”,在患者的眼中却是一件“大事”。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患有抑郁的人,不是被生活中的刺激事件所打倒,而是被这些事情对他而言的意义所打倒。所以,刺激事件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它会“按动”我们内心中“脆弱”之处。当我们责怪一些既往事件让自己患有抑郁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为何“这块石头”绊倒了我们,而不是别人,我们自己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我们自身存在怎样的问题?
社会文化
每个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主流的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当个体一旦超出了社会文化的期待,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社会文化因素也会成为一个人的压力源,比如,现代社会要求男人独立、成功;要求女性身材苗条、有修养;并且能否挣钱也成为了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当个体没有满足这些期待的时候,就会产生易被他人排斥或贬低的焦虑感。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些人并不完全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压力。如,当一个人投身于某种自己喜爱的事业的时候,就算挣钱很少,他也甘于清贫;一个女孩就算身材不是很好,她也可以活得快乐幸福。在我们身边也不乏相反的例子,就算一个人已经赚了足够多的钱,但依然缺乏安全感;就算一个女孩足够漂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1
亮,也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漂亮。从中我们会发现,社会文化虽然制约着我们,却不决定着我们,真正决定我们的依然是我们的“心”。
当一些人抱着错误的价值观不放的时候,就很容易在社会文化当中找寻支持自己的理由和证据。比如,一些女孩为了更漂亮,不顾风险地整容或瘦身,并认为这只是满足社会文化对她的要求而已。其实她仅仅是利用社会文化为自己“追求”保驾护航而已。
          抑郁的心理治疗
               
处于抑郁状态下,虽然患者也试图寻找方法帮助自己摆脱抑郁,但因为这些方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系统性,很可能会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要治疗抑郁,必须要了解抑郁,找到抑郁背后的“真凶”才能真正从抑郁中走出来。如果我们缺乏对自己及抑郁的了解,就无法击中“抑郁”的要害,仅仅是胡乱出招而已。
    目前,心理治疗的理论五花八门,归纳起来可以大致分为针对症状的认知行为治疗及对症状背后原因分析的心理动力学派。本书将分别从这两种理论方向来分析抑郁的成因及对策。认知行为治疗方向,会有效地缓解抑郁的症状,但缺乏系统性的分析,所以在本书中将把它定义为:初步治疗。心理动力治疗方向,将透过症状看本质,使人更加自我了解,理解症状的成因及背后的动力系统,所以在本书中将把它定义为:深入分析。
        
上文我们已经谈到,人的行为与思维是相互关联的,并且人的思维与情绪也是密不可分的。虽然一开始我们不能准确地找出自己陷入抑郁的真正原因,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行为的改变来影响思维;通过思维的改变来改善情绪。如,在抑郁的时候,大脑告诉你不行,劝你放弃,但是我们的行动却不见得听从这一指挥,如果听从这一指挥我们在抑郁的深渊中将陷得更深,并且会让这种“我不行”的思维更加根深蒂固。如果你要交朋友,不管大脑如何对你说不行,劝你放弃,那么在行动上一定要勇敢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发现这种思维的错误之处。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发现这种思维的不合理之处,来改变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如,当我们失败的时候,就很容易得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的判断。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2
在这种思维的作用下,我们就丧失了进一步努力的勇气,这时我们的思维其实犯了“过分概括化”的错误,毕竟,一次或几次的失败并意味着你就是一个失败者。当情绪因为行为及思维的改变而变得更加积极,而不是死气沉沉的时候,我们就会有精力和动力进一步分析让我们陷入抑郁的深层原因,从而更好地了解与改善自我,预防抑郁的复发。
所谓深层治疗就是要发现症状背后的原因,也就是要找到症状背后的驱动力。这种背后的动力系统得不到解决,症状就不会消失,就算消失了也很容易变换。今天你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对自己不满,明天你可能就会对自己的失败而耿耿于怀,后天你就可能会因为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而紧张不安……
从理论上来讲,通过对抑郁的初步及深层治疗就可以成功地摆脱抑郁,并可以有效地防止复发。但如果没有坚韧及永不放弃的精神,再好的方法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抑郁的典型症状就是绝望感,而这种绝望感会让我们看不到希望,而很难有持之以恒的动力。也有一些患者缺乏改变的动力、勇气与意志,并且无法忍受治疗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及艰辛,在没有成功之前就放弃了,或只是观望而不尽全力,不去面对自己的恐惧。这成了很多抑郁患者无法被治愈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开始阅读本书,或采取相应的专业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有决心和毅力及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没有勇敢去行动的决心,那么也许本书并不适合你。如果你对自己负责,并真心希望从抑郁中走出来,相信本书将会对你有帮助。当然一本自助读物,并不能取代专业的治疗,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以本书为开端,慢慢学会分析自己,了解自己,找到抑郁的症结所在,并坚持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可有效缓解抑郁状态。
好,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找回真我的旅程吧!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2
                         初步治疗
治疗生活
在抑郁状态下,患者往往缺乏行动的动力,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感兴趣,回避社交及生活。抑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而这种病态的生活模式又强化了抑郁本身,所以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就需要先改变病态的生活模式。抑郁告诉你不行、劝你放弃,但你不要相信抑郁时大脑对你所说的话,反而要逆流而上。即使你恐惧与人交往,恐惧面对生活,你也要鼓起勇气去面对你所恐惧、你所逃避的。当然,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快乐会如期而至,但这却是重建生活,治疗抑郁的第一步。当你开始工作,开始交往,开始丰富自己生活的时候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而这时才是解决的最佳时机。一些患者会反问道:患抑郁之前我不就是在投入生活吗?正是因为抑郁才让我无法投入,继而选择了逃避,而现在再次投入生活,不是自讨苦吃?以往投入生活的时候你也许一直陷入到某种错误和误区之中,正是因为这个误区的存在才让你找不到出去的路。而这次“旅程”将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本书将向您细致地讲解在前进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误区及解决之法。不要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把自己打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虽然你已经对抑郁产生了绝望与恐惧,但不要对自己绝望,不要对未来绝望,因为成功来自在绝望中的坚持。
很多人在开始之前会说:这太难了!我做不到,我没有信心。一些人把信心看得过于重要,好像什么事情必须要有信心才可以做到。殊不知,信心是需要培养的,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学说话,学走路一样。我们不是有了信心才去说话和走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2
路,这种信心是在不断的磨砺中慢慢养成的,在失败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敢于失败,我们才能有前行的勇气,敢于失败才能慢慢培养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做不好。如果抱定必须成功,不能失败的信念,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会有开始的勇气,因为对失败的恐惧就已经把我们打败了。从现在就开始行动吧!不要期望一开始就有信心,在行动中去找回你的信心,而不是在等待中。
抑郁不仅挫败了我们对自己正面的评价,而且还让我们丧失了与人交往的信心及面对生活和未来的勇气。所以,我们要从失败的地方站起来。
你是否回避和过去朋友的联络?
你是否放弃了曾经的爱好?
你是否不敢面对工作和生活?
你是否不敢去谈恋爱?
你是否过于依赖家人?
你是否经常把自己封闭起来?
你是否因为绝望,而不敢尝试,即使是对你有意义的事情?
你是否因为情绪不佳,而忽视了身边的人和事?
……
如果你对上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就是你努力的方向,这就是你跌倒的地方。从可以努力的地方开始努力,先不要管自己是否会成功。对于陷入抑郁中的你而言,敢于尝试就是一种成功,能前进一小步就是巨大的进步。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进步有多小而否定自己,要因为自己的努力而鼓励自己。或许,过去的“失败”正是来自于你不善于肯定自己小的进步,过于轻视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以前的我,就是过于把人际的成功定义为是否表现得活泼、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2
开朗、谈吐自如。当自己没有达到心中所期待的标准时候就会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行,认为别人也不会接受和喜欢我这样一个木讷的人。但后来当我不再因为自己的表现而否定自己,反而因为自己不再隐藏自己,敢于走出去而鼓励和肯定自己的时候才发现,其实真实的人际,真实的感情并不取决于你是否表现得“灵光”,而取决于你这个人,你的“心”。
陷入抑郁之中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关注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失败。而我们做得好的地方,我们的努力在自己的眼中反而变得无足轻重。当然,我们不能一开始就分辨出,自己何时又开始自我否定了,又开始无视自己的长处了,但我们总可以先把自我评价放到一边。即使你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失败者、可怜虫、不可爱的人、一片阴云,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行动,你的努力。很多的时候正是你轻信了抑郁时候的自我评价,才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所以,你要让大脑的另一部分慢慢地相信:我可以一点一点地把事情做好。
我们如何做?
面对你所恐惧的:何谓开始生活,治疗生活呢?简单来说就是去面对你所逃避的,直面你所恐惧的,而不是在逃避当中寻找安全感。当然,有时面对自己所逃避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变得更加紧张不安。但不跳入水中,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游泳呢?忍受痛苦有时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点痛苦与焦虑都无法承受,就不会有坚韧的力量与勇气坚持到战胜抑郁的那一刻。
去面对是治疗抑郁的第一步,但不是最后一步。在忍受痛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慢慢了解未发现的自己,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抑郁,才能为以后的治疗铺平道路。有些患者连这种最基本的勇气都丧失了,他们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敢出门,不敢与人接触。如果不鼓励自己面对生活,那么无论什么治疗对这类人都是无效的,因为他没有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有时,情绪低落是对枯燥乏味的生活的自然反应,所以让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对情绪的调节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一些患者陷入到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中,因为恐惧,所以他不敢走出家门,整日通过网络或睡觉打发时间;还有一些患者,看似过着正常的生活,但生活中除了工作或学习之外就没有了其它的部分。如果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3
你陷入了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生活之中,那么努力从隐藏的地方走出来,开拓并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让新鲜的空气进入你的生活,是战胜抑郁的重要一步。
找回快乐:快乐来自于行动,而不是等待。我们要去做那些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情,就算开始得到的快乐如此之少,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所以,每天我们要学会问问自己:今天我做了一件令自己开心的事情吗?
虽然每天不开心的事情没有减少,但我们总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人要为现在而活,不要为明天而抑郁不乐!
陷入抑郁之中,我们对情绪状态会非常关注,因为抑郁的主导症状是“缺乏快乐”。其实,情绪是一种自发的过程,无法人为地控制,如果我们太过期望变得快乐,这种过高的期待也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就好像睡眠一样,当我们担心失眠的时候,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影响我们睡眠本身。快乐也是如此,快乐的人不会整天想自己快不快乐,所以就算你缺乏快乐,也不要把注意力关注在情绪上,关注情绪本身会成为问题的一部分,无益于抑郁的治疗。
快乐和幸福来自于“投入”,当我们把自己投身于爱、工作、创造之中的时候,快乐自然会来。当我们过于关注我们的内在世界,而忽略了外在世界,快乐将离我们而去。就好像农民的快乐来自庄稼,当他辛苦播种的庄稼慢慢地成长,他自然就会快乐。但如果他的庄稼长满杂草,而他整天苦思冥想“我是否是个称职的农民”。相信他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如果你因为不快乐而忽视了朋友、爱情、工作、学业、爱好的话,那么不快乐就像沼泽一样,你会越陷越深,而这正是你放弃了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机会和可能。
体育运动:一系列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身体的活动,特别是慢跑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在对抑郁的治疗中,经常性跑步已经成为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并且体力活动不仅仅对躯体,也会对精神产生积极的影响。“经常性的运动锻炼,可以使肌肉全面放松,使呼吸正常,有利于身体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神经系统的紧张,也会促进鸦片类物质、寄生物质(endorphine)加快释放,这样对于抗抑郁和激发情绪都有好处,而且减少疼痛,没有副作用。”心理学教授和心理治疗师赖因哈德.陶施这样写道。像很多人一样,他也坚信,跑步锻炼对抑郁症患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3
者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
运动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而不是为了追求好的成绩。为了不使第一次尝试之后就沮丧地放弃,最好事先对困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些患者太过于把长跑当成一种治疗抑郁的手段(当然一开始我也如此),并会问我:“要坚持多久才行?”,其实这不是时间的问题,如果需要一辈子也不长。如果你真的不喜欢跑步,其它运动也是可行的,只要能让你出汗的运动,只要能持之以恒,都会有改善情绪的作用。既然“生命在于运动”,所以对于运动的坚持当然越久越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最好,而不仅仅是调节情绪的手段。
学会放松:抑郁会带来躯体上的紧张感,每个人躯体紧张的部位不尽相同。当然,躯体上的紧张大多是来自于精神上的紧张,当精神上的紧张感降低的时候,躯体的紧张感也会自然缓解。但学会一些躯体放松的方法总会有一定的益处,尤其是在你紧张的时候。
   
放松方法之一:走路时的放松术
•站直,但不要僵直
•走路的时候,将意念集中在呼吸上
•慢慢地深呼吸,但不要过度
•呼气的时候,集中意念于“放松”上
•注意你身体的感受,哪个部位感到紧张,就放松哪个部位,让你的身体变得沉重、放松。你的肩部感觉如何,紧张吗?如果紧张,让双臂下垂,体验沉重感。你的其他部位感觉如何——比如,脖子或前额?
•有意识地放松身体
•学会照看你的身体,了解紧张时的感受,此方法必会有效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3
放松方法之二:冥想放松术
•选择一句话,一个概念,一句祈祷词,作为您入静的口诀。
•选择舒服的姿势安静地坐下。
•闭上眼睛
•肌肉放松
•缓慢而自然地呼吸,呼气时默念你选择的口诀。
•如果你的思想走神,设法收回到口诀上来。
•每日至少一次做这种练习。

放松方法之三:呼吸放松法
•舒服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气和吸气上,要注意节奏。
•慢慢将气吸入肺里(感觉空气下到了横膈部位),让空气在肺里保存几秒钟,然后慢慢呼出。
•有节奏地呼入呼出,慢慢数数,吸气(一、二、三、四),保持(一、二),呼气(一、二、三、四)。
•如果你找到了令你舒适的节奏,集中注意力于“吸气”与 “呼气”,以同一节奏默念“吸——呼,吸——呼,吸——呼”
不要有负担,做缓慢的、有节奏的深呼吸,尽量保持轻松、舒适。一旦你感到愉悦,就要告诉自己,你正在努力将身体节律减慢,以期逐步达到放松状态。每次呼气,你要在脑海中默念“放松”——或者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默念“安静”。想象每次呼气,你的身体便开始放松。你呼出了紧张,开始变得温暖、轻松。


放松方法之四:顺其自然
有时,紧张是因为“关注”而引发,也许是你太过担心自己紧张时候的表现及他人的看法,所以才对紧张如此耿耿于怀。所以对待紧张也可以用一种“顺其自然”的“无为”态度,这也不失为是一种好的选择。毕竟,有时“问题因解决而存在”,紧张也是如此,正是因为过于关注紧张的感觉,所以这种关注本身才强化了紧张的程度。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4
精神上的紧张在躯体紧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自己精神紧张的原因,对于解决躯体紧张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担心自己紧张焦虑的时候别人怎么看。这种过于在意他人看法的思维,更容易强化紧张焦虑本身。下文将详细地讲解如何降低精神紧张。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5
思维与情绪
情绪来自于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了解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才能理解自己的情绪。
比如,同样的失恋,如果一个人认为:这仅仅意味着我们不合适,况且,天涯何处无芳草,失恋虽然很痛苦,但并不是世界末日。这个人的行为和情绪虽然也受到了失恋的影响,但不会因此而消沉或抑郁。而另一个人如果认为:失恋就意味着我不可爱、失败,我将永远无法找到到自己喜欢的人,也注定无法拥有一份亲密关系。如果失恋对他的意义是这样的,那么失恋对他而言将是一场灾难。
从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受到“物”的困扰,而是受到对“物”的态度的困扰。如果可以改变影响情绪与行为的态度及观念,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们的情绪状态。
情绪的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久而久之,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还会引起情绪障碍。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因此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A(事件) B(思维与信念) C(情绪和行为)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会引起相应的情绪体验。然而,如果细心就会发现,相同的事情,往往会引发人不同的情绪反应。例如,同样是和朋友闹得不愉快,一个人会感到有些伤心,而另一个人却可能会变得紧张不安,甚至是恐惧。其实,引发人不同反应的关键就在于B(思维与信念)。第一个人可能认为:和朋友发生争执很正常,过段时间就好了,所以他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仅仅是暂时有些难过而已。另一个人可能会认为:和朋友吵架,他将不会喜欢我,我再也找不到喜欢自己的人了。所以他会变得紧张不安,甚至是恐惧。
A(事件) B(思维与信念) C(情绪和行为)
和朋友吵架 没事,过段时间就好了 开始有一点难过,之后慢慢平静
他将不会喜欢我,我再也找不到喜欢自己的人 恐惧、焦虑、抑郁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5
如果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变B(思维与信念),即,对自己、他人及这个世界负性的看法及观念,就可以有效地改善我们的情绪。
例如,负性观念:他将不会喜欢我,我再也找不到喜欢自己的人
更正: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相互伤害的时候,如果吵架了我们就不再是朋友,只能说明我们之间的关系太脆弱了,我需要的是那种“经得起风浪的船”,而不是如此脆弱的关系。就算我们做不了朋友,也不意味着我找不到朋友,毕竟一段关系的结束,不代表我将孤独终生,我可以开始新的友谊。事情也许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
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就好像是一种习惯,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就好像发生了某事,我们就自然有了某种情绪及行为反应,而我们往往没有试图去发现自己是如何“想”的。为了发现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们要准备一个本子记录下我们经常出现的负性思维,要战胜它就需要找到并了解它。我们经常会注意到情绪的变化,却很少问问自己: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我的情绪如此低落?这件事对我的意义是什么?
萧丽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一次短期培训中,因为她表现得不是很活泼,没有一些开朗的女孩受人关注,于是她的情绪产生了很大的波动。后来分析得知,她如此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开朗,就不会讨人喜欢,在以后的工作、爱情、友谊方面就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就不会过上自己所希望的人生。
从中我们发现,萧丽过分放大化了该事件对她的影响,并把是否表现得活泼当成获得他人尊重和良好人际的条件,又因为自己做不到像其他女孩那么开朗,就开始自我否定,所以她的情绪才会陷入到抑郁之中。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中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真的仅仅取决于活泼开朗?难道真的取决于一时的表现?难道只有活泼开朗的人才能过上有意义的人生?除了活泼,作为一个人的其它品质难道不重要?是否活泼就可以成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是否成功的唯一尺度和标准?在其中我们会发现有太多的思维与信念上的误区。她忽略了一个人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如,善良、真诚、执着、温柔、稳重等,并且也忽略了自我接纳的重要性,毕竟每个人都需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6
正是因为这种思维与信念上的误区,才导致了我们情绪的波动,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思维与信念会陷入哪些误区当中。

我们的思维容易犯哪些错误?
“应该”和“必须”
只有成功,我才有价值;必须有人爱我,否则我就是一个不可爱的人;只有得到别人的肯定,我才能有自信;别人应该公平地对待我;我必须比别人强,比别人出色;我不能失败,不能有缺点,不能不完美……
有时,我们会被这种“应该”和“必须”的观念所束缚,认为“有它,才能有我”。自己、他人、生活,必须满足我们的某种要求,才能有意义与价值。当现实没有满足我们这些“应该”和“必须”的要求的时候,就很容易对自己、他人,甚至是这个世界不满。这时,我们就好像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只有一切随了自己的心意才能快乐。
李军虽然上了大学,毕业后也可以顺利找到工作,但他却活在失败的阴影当中。他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认为都是因为抑郁才无法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才让自己成了一个平庸的人。但平庸对他而言就意味着失败,没有明显超过他人,就意味着自己不值一提。他一直抱着“只有成功,我才有价值”的观念不放,虽然他在生活中不乏出色的地方,但因为离他所期待的“成功”差得太远,所以他一直无法找回对自己的信心,并且把一切责任都归结到抑郁的头上。他没有反思,其实问题不在于抑郁,而在于他一味地逼着自己达到幻想中的成功,才无法接受现实中的自己。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6
情绪化推理
人在强烈的情绪作用下,理智的判断就会受到影响。这时,我们就会轻易相信自己在某种情绪下得出的结论,而忽视了理智的判断。即,我感觉是这样的,那么事实就是这样的。如,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那么我就是一个失败者;我感觉自己不可爱,所以我真的就不值得别人来爱;我感觉自己无法维系一段长久的友谊或爱情,所以他人就会离我而去;我感觉自己是一个虚伪的人,所以我就是一个虚伪的人;我感觉自己无法成功,所以我就无法成功……
有时,感觉如此强烈,负性思维又自动产生,让我们来不及静下心来反思。接着,我们又把这种感觉和情绪化的推理当成了一种事实,最终给自己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但,就算你感觉自己是蠢货,你也不会真的因为这种感觉而成了“废品”,成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记住:感觉不代表事实,也不代表你自己。
莉莉有着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但她对自己及他人的要求却很高。当她没有表现出一个灿烂的微笑;当她没有在人际中表现得挥洒自如,她就会对自己生气,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她就很容易给自己下一个极端的判断。如,她会因为感觉自己很笨,感觉自己无能,接着就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蠢货。对于别人也是如此,当别人没有按照她所期待的那样对待她,当别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她,她也会对别人愤怒,接着她就会认为别人是有意针对她,没有把她当成一个有价值的人来尊重。在这种感觉的作用下,她形成了一种对自己及他人的极端判断,这种极端和缺乏弹性的判断又使她更加愤怒,更加无法看清事实的真相。
其实,就算他人没有按照你所期望的那样对待你,也不意味着他人在针对你;就算他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你,也不意味着他人不尊重你,也许还存在其它的可能。所以在抑郁的时候,我们最好把感觉和情绪化的推理当成一种假设,而不要一味地相信——毕竟主观感觉,无法替代事实的真相。我们要用证据来证明:这种感觉是事实,还是一种被扭曲的真相。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6
草率下结论
在抑郁的状态下,理性思维的力量会被削弱,我们往往会从一个方面,或通过有限的依据得出整体性的判断。这个判断虽然经不起推敲,但我们却容易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如,一个人对我们不够热情,在抑郁的状态下,我们就很容易把这种情况解读为他人讨厌自己,或自己是一个不可爱的人,而忽视了其它的可能性,如,也许今天他的心情不好,或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而与我无关。
当我们草率地给自己下一个否定性结论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把这种结论当成是一种事实,虽然这种结论看起来是那么的“真实可信”。我们要学会停下来和自己对话,质问那个自我否定的声音: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有什么证据证明没有人喜欢我?当然我不是超人,有人不喜欢我很正常,我没有必要得到所有人对我的喜爱和肯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喜欢我。
以偏概全
从一个“点”,就得出一个“面”的结论。这种以片面的事实,就得出全面结论的行为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如,一次失败,就认为是自己整个人的失败;一次失恋,就认为自己永远也找不到一份真挚的感情;被一个朋友背叛,就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人值得信任;被一个人否定,就认为所有人都是这样看待自己的……当一个人对自己不够肯定的时候,就很容易根据外在的一些细微线索,得出对自己整个人全盘否定的结论;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时候,也就很容易把别人的一些小的忽视和否定当成彼此关系的危机,甚至是结束。
李瑞是一位留美博士,毕业后他顺利地应聘到一家美国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开始,他还热血沸腾地打算一展宏图,但真正做项目的时候却被“一棒子”打晕。因为他介入的项目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头疼的项目,先前十个墨西哥人都打了退堂鼓,后来公司的几个“猛将”也相继被这个项目折磨得辞职了几个。即使是有十年工作经验的同事也说这个项目是自己遇到的最难啃的“骨头”。就在这种背景下,他当初的热情被该项目消磨殆尽,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的挫败感。虽然周围的同事都安慰他说:这是现实原因,而不是你能力不足。但他却一直无法原谅自己。因此,他认定是自己能力不够,所以才在该项目上举步维艰。这种自我否定慢慢泛化到了他生活中的各各方面,他甚至对自己的交友及生活能力都产生了怀疑,随之陷入到了抑郁当中。
在李瑞的身上我们会发现,他仅仅从一个片面事实,就做出了对自己全盘的否定,而没有从全局出发。毕竟在该项目上的挫折,并非是他能力不够,更多的是该项目本身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他却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地责怪与否定自己,进而丧失了对自己整个人的信心。也正是这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才让他无法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最终陷入到了抑郁之中。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6
非黑即白
非黑即白,即,“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只注意事物的两极,忽略了中间部分。如,不成功,就是失败;没有受到别人的肯定,那么就是一种否定;不表现得坚强,就是懦弱;不做到完美,就什么都不是……
有时,我们会极端地评价自己与他人——自己要么是成功的,要么就是失败;他人要么是爱我们的,要么就一点都不爱。在这种思维倾向之下,我们很难温柔地对待自己与他人。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时候处于中间状态。这个世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成功,同样也没有彻彻底底的失败。就算他人爱我们,也不可能什么时候都能想到我们,也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人不在乎我们。毕竟,生活就是如此,我们自己也不可能完全符合他人的期待,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人在我们心中不重要。就算我们没有在所有的时候都表现出勇敢,也不意味着我们是懦弱的人。毕竟勇敢的人也有懦弱的一面,诚实的人也有不诚实的时候。如果用一种绝对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与他人,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没有什么人是成功的、值得爱的、或是爱我们的了。
生活就是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高峰也有低谷,同时也是一段充满艰辛的旅程。
自我中心
以为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是他人看待事物的方式,或坚持认为他人应该遵守与自己相同的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如,我认为自己很失败,那么别人也会这么认为;他人如果爱我,就要无时无刻地关心我……
其实,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仅仅是一种外移作用。如,当一个人自我否定的时候,也倾向于认为别人也会看不起他。外移作用在生活中很常见,如,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就会觉得小鸟在歌唱,花儿也在向我们招手;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觉得整个天空都是灰暗的,世界也变得没了色彩。其实,无论我们情绪如何,小鸟还是原来的小鸟,天空也还是原本的天空,没有半点不同,仅仅是我们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投射到了外部世界。对待不会思考的物尚且如此,对待会思考的人,当然我们就更容易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就好像他人就是这样想的,之后就更加恐惧他人,恐惧失败。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7
责任内化
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还表现为责任内化。即,把一切责任和错误都归咎于自己,就算自己没有错,也能做到“鸡蛋里挑骨头”的地步,不能理智地评价是非曲直。如果恋爱失败,他会责怪自己不可爱,而全然不顾感情的失败双方都有责任的事实;如果事业不顺,他会责怪自己能力低下,而全然不顾客观存在的现实原因;如果被别人否定,他会一味地责怪自己不好,而不会看到对方的吹毛求疵,凡此种种。似乎生活只有完美无缺,自己不犯任何错误,他才能满意,不然他将永远成为自己苛责与否定的对象。也因为如此固执地责任内化,他往往容易成为一个“老好人”或容易成为被他人利用及伤害的对象。所以只有放弃这种责任内化,才能公平地对待自己,才能看清事实真相。
过滤积极评价
当一个人陷入到自我中心思维的时候,就会固执地认为自己所想的就是事实,任何与之相反的理由和证据都会被他无意识地过滤掉。如果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当然也不会相信别人对他积极的评价。他会认为:别人肯定我,可能是出于礼貌,或者是不了解我,亦或仅仅是一种同情。
抑郁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够好”,而对自己的“足够好”却视而不见。我们只会盯着自己的失败不放,而忽视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功。同样,我们也会更敏感他人对自己的否定,却忘记了他人对我们的肯定。正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好及出色之处,我们才会如此怀疑他人的正面评价。就好像患有进食障碍的女孩,虽然她已经很瘦了,却依然会觉得自己胖,无论别人怎么说,她都不会相信自己真的已经够廋了。
摆脱这种思维倾向的关键在于:要让自己慢慢相信,也许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只不过是我们太关注自己不够好及失败之处,过滤掉了我们的成功及来自于他人的积极评价。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7
贴标签
以静止的观点,给自己及他人贴上固定的标签。如,我不可爱;我是一个失败者;没人真的爱我;他人都是不可信任的……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而不同的成长经历会形成我们对自己、他人及整个世界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但,人生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来不是静止的。就算过去我们被父母否定,就算过去有过失败和不如意,这些也仅仅意味着过去,过去的失败不代表现在,也无法决定未来。不要给自己贴上一个极端的标签,因为这会削弱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对待他人也同样如此,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爱和绝对的信任。就算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欺骗和伤害,在给对方贴上标签的时候,要先问问自己:现在下这个结论是否为时过早?尤其是在你处于抑郁状态的时候。“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要过于因为一时或一事,就过早地给他人贴上极端评价的标签。
对未来的消极预期
有时,我们会无意中成为自己的“导演”,经常会陷入到自己编导的“剧情”当中。就好像《蜡笔小新》之“营养午餐”一集中的风间,当他把营养午餐弄撒后,就试图把撒在地上的饭菜捡起来,但后来他发现这样做也是徒劳的,之后他的大脑中浮现出这件事对他一生的影响:就算我上了小学,“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把营养午餐……”同学说;就算我上了高中, “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把营养午餐……”同学说;就算我长大了,“风间,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把营养午餐……”新婚妻子说;就算我当了爷爷,“爷爷,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把营养午餐……”孙子说;就算我死了,“这个人,上幼儿园的时候把营养午餐……”后辈说。“我的前途全毁了”风间最后绝望地说。
虽然看起来这仅仅是剧情中安排的笑话而已,但这个笑话却也会真实地在生活中上演。一位大学即将毕业的女孩,因为老师说了句:“你性格太内向,不开朗,不容易亲近”,她自从听了这句话,就经常会在大脑中浮现出工作以后的情景:如果我工作了,没有人喜欢我,我将孤独一人;如果单位集体出游,那么没有人喜欢和我邻座;如果到了宾馆,没有人喜欢和我住一个房间;因为没有人喜欢和我说话,我只能埋头坚持把每日的工作做完。但这样能有什么前途和乐趣,我的生活全毁了,看来我无法适应这样的一个世界了。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7
因为我们的思维有着“自动性”(自动产生,无需有意识控制)和“生发性”(从一个点,联系到一个面)的特点,所以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挫折,就联想到未来的失败及过去不愉快的经历。从一个点我们放大到了整个人生这条线,就好像整个人生都没有希望了,一切都被毁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蜡笔小新》“营养午餐”最后的结局是:当日营养午餐多送了一套,所以小朋友都吃上了午餐,大家正在吃的时候,风间跑了进来,脱光了衣服,大声说:“不好了,强盗把营养午餐都抢跑了,虽然我拼命反抗,可连我的衣服也被抢走了。”本来是为了逃脱责任编织的一个谎言,最后却成了小新嘲笑他的笑料。所以不要陷入到这种自我编制的陷阱当中,也许一切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8
如何找到负性思维?
运用思维记录本
当我们受到负面情绪困扰,或经历了一些令我们沮丧的事件时,就可以在方便的时候,把当时大脑中的想法记录下来。要准备一个本子专门进行这种思维的记录,坚持记录是自我了解的第一步,从中可以发现我们被哪些想法所束缚。
在记录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A-B-C的顺序来进行记录,当然也可以不严格按照格式,只是写出困扰我们的事件及对事件的看法即可。毕竟这本记录完全是为个人而记,只要自己可以看懂就可以,没有严格的形式。
例如:
图一:
A(诱发事件) B(信念、思维) C(情绪、行为)
和同事产生矛盾,关系有些紧张 因为我不会沟通,所以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我总是处理不好这种简单的事情呢?如果是优秀的人想必就可以处理好这种矛盾。 情绪:自责,紧张,情绪低落
行为:在人际中更加退缩,不敢表现自己,担心被别人排斥
图二:
A(诱发事件) B(信念、思维) C(情绪、行为)
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和别人相比缺少热情 这样的自己被别人发现,一定会被他人看不起,他人也会因此而离我而去。 情绪:恐惧,焦虑
行为:封闭自己及不与别人接触
图三:
A(诱发事件) B(信念、思维) C(情绪、行为)
失败/事情进行得不顺利/表现不令自己满意/他人比我们更优秀/缺点与不足 事实证明我是一个失败者,我没有能力做好自己所期望的事情,所以不要白费力气了,还是省省吧。 情绪:绝望、抑郁
行为:逃避,不敢继续努力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8
如果情绪可以讲话它将对我说些什么?
有时情绪的变化好像是无缘无故,让人摸不清头脑。这时,我们可以体验到明显的情绪变化,却不知道情绪波动是因何而起。如果是这样,我们就需要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如果情绪可以讲话它将对我说些什么?
当然,一开始我们不能很好地意识到情绪在告诉自己什么,但不要急,只要有耐心,就会对自己的情绪多一些了解。就像生活中其它事情一样,当我们熟练的时候自然就会做得更好,所以要慢慢培养自己的悟性。
一位男性患者突然间陷入到了愤怒和抑郁的情绪之中,但他却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引发了自己的情绪波动,因为他一直和朋友在一起玩得很好。后来他试着问自己:如果情绪可以讲话它将对我说些什么?他终于意识到了之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朋友开车带着他出去玩的时候,路上有一辆车挡住了他们的路,朋友就大声叫那个人把车挪开。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成了他情绪波动的导火索。他最后意识到,情绪低落来自于这样的思维:我不如朋友,他敢大声地和别人说话,如果是我,我一定不敢,我是多么无能和无用,我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试着倾听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情绪,也许你会发现,情绪的变化并不是从天而降,不总是无理取闹,也不是无法了解的。从中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伤口”,找到这些“痛处”,才能为下一步“疗伤”做好准备。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8
通过“问题”了解自己
弄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件困难的事情,除了上面提到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向自己提问来找到负性思维。假设你努力做某件事,但没有做好,你感到失望、情绪低落,这时,你可以问自己如下问题:
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他人会如何看待我?
这件事对我的未来有何影响?
一位患者经常因自己没有满足他人的要求而自责,即使求他帮忙的人和他的关系并不好。当他通过上面三个问题来探究这件事对他的意义的时候,得出了如下答案:
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我是一个自私的人
他人会如何看待我?
别人一定不会喜欢我,认为我很差劲
这件事对我的未来有何影响?
没人喜欢和我做朋友,我将会孤独一生
正是因为这种对自己、他人及未来的消极预期,他才将一件小事看得如此重要,才会因为没有帮助他人而贬低自己。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8
学会感觉
在抑郁的状态下,我们往往会沉溺于某种感觉之中,却很少分析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的情绪是从天而降,找不到任何原因。谁如果痛苦或难过,他总会知道,他为什么痛苦,为什么难过。如果问一个抑郁的人,他忧伤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压抑在他身上,他就会回答:我不知道,我无法解释。
心理治疗的任务,就是为患者打开通往感觉的大门。理查德.奥康纳认为,患者自己也可以为此做些事情。你可以设法找到感觉瘫痪的动因,办法是借助“情绪日记”。患者应该把每日发生的事情记在这本日记中:谁都干了什么?事情是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我这一天有过什么思考、幻想、和回忆?奥康纳承认,对抑郁症患者来说,记录这些事情一开始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他们能够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可能会发现事件和抑郁之间的关联。就能够学会有意识地去感觉事件的发生,就会发现他们的抑郁并不是突然“从天而降”,而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有其动因的。
这最好是用书面的方式。心理治疗师奥康纳的建议是:“您最好每天在同一时间写日记。不要限制您的思想和感觉,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每周翻阅一遍您写的东西。设法总结出你的感觉模式”
很多人在年轻时代都写日记,有些人还能回忆起,每天写日记对他们有多大的意义。写日记是一种自我对话,它可以减轻压力,并能像朋友谈话一般,澄清很多问题。
本书中多处提到了“自我了解”,可能有些读者会对“自我了解”不是很重视。就像很多来做治疗的患者,他们更期待“一种方法”,这种神奇的方法可以快速地帮助他从抑郁中走出来。但如果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就提供所谓的建议和方法,相信也不会真正对患者有所帮助,也不会让患者真正从抑郁中走出来。因为“治疗”是在“了解”之后。只有我们有了“自我了解”,知道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知道了自己为何会陷入抑郁,才有可能走出抑郁。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9
如何挑战负性思维
既然情绪与思维是相关联的,那么通过改变负性思维就可以改善我们的情绪。上文已经谈到了负性思维的特点及如何找到负性思维,本节就重点和大家讲解如何挑战负性思维。
                           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喜欢检验和验证,它不愿受情绪影响而草率下结论。有时,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但自己却浑然不知,一味地沉溺于其中,把想象当成现实,把片面的观点当成结论。所以,我们要把“结论”当成一种假设,无论你多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失败、无能、不可爱、没有价值,这些仅仅是假设而已。我们要去验证它们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还是因为我们太过关注自己的消极方面,而忽视了积极品质。
当你因为他人的不赞同而否定自我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自己优点?
当你因为失败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是不是忘记了自己以往的成功?
当你因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的时候,是不是忘记了“人无完人”的事实?
当你没有受到某些人的喜爱或关注就感到失落,是不是幻想得到所有人的欢迎?
当你因为挫折就变得自怨自叹的时候,是否忘记了生活本来就是充满艰辛的旅程?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9
应用举例:
例一:
A(诱发事件) B(信念、思维) C(情绪、行为)
和同事产生矛盾,关系有些紧张 因为我不会沟通,所以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我总是处理不好这种简单的事情呢?如果是优秀的人想必就可以处理好这种矛盾。 情绪:自责,紧张,情绪低落
行为:在人际中更加退缩,不敢表现自己,担心被别人排斥
挑战B(信念):
和同事产生矛盾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毕竟这是两个人的事,没有必要我独自来承担。就算优秀和成功的人也会出现人际的问题,不仅仅是我。有时,就算努力地沟通也不见得能化解所有的矛盾,毕竟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那么“和谐”。就算我和某人处不好关系,也不意味着我无法和其他人处理好彼此的关系,没有必要因此就怀疑自己。虽然现在因为情绪化推理让我无法看清事实,但我要慢慢倾听理智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苛责自己。
例二:
A(诱发事件) B(信念、思维) C(情绪、行为)
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和别人相比缺少热情 这样的自己被别人发现,一定会被他人看不起,他人也会因此而离我而去。 情绪:恐惧,焦虑
行为:封闭自己及不与别人接触
挑战B(信念):
如果别人发现我低落的情绪就开始远离我,不喜欢我,我真的要怀疑他是喜欢我这个人,还是我的“情绪”。如果他人因为我的“情绪”而离我而去,那么这样的朋友也不是我真正需要的。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也一样,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个超人,所以我没有必要把自己逼成一个整天快乐的“开心果”,更没有必要通过快乐来讨好别人。我要搞清楚情绪不佳的原因,而不是因此自我否定。
例三:
A(诱发事件) B(信念、思维) C(情绪、行为)
失败/事情进行得不顺利/表现不令自己满意/他人比我们更优秀/缺点与不足 事实证明我是一个失败者,我没有能力做好自己所期望的事情,所以不要白费力气了,还是省省吧。 情绪:绝望、抑郁
行为:逃避,不敢继续努力
挑战B(信念):
一次失败并不意味着我整个人的失败,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我又何必同自己作对呢?在一些事情上我是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但是不是我的期望值太高?当然一些人比我做得好,表现得出色,但不意味着我也要达到他们的样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没有必要总是拿着自己的缺点和别人比。从可以努力的地方开始行动,总比一直在自怨自叹要来得好。如果一个朋友失败了,我会如何对待他?是鼓励他,还是说他有多么糟糕和失败?为何我不能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为何当我跌倒的时候还要踹自己一脚?学会在自己失败和失意的时候鼓励自己,依然相信自己,是我需要学习的一课。我需要慢慢地学会接受真实的自己,就算是在失败的时候也是如此。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39
用 “心”改变
用心,意味着要培养对自己的爱心、同情心、耐心及悟性。改变自己除了方法,更重要的就是一种对自己发自内心的爱与接纳。要把“知道”变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感悟”,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只有这种深层次的转变,才能产生“质变”的效果。一些患者通过“方法”来改变负性思维的时候,仅仅停留于方法的层面,而没有把方法变成一种内在的感悟,缺乏内在感悟的方法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自我苛责就好像是暴君,缺乏对自己的爱与同情。结果把自己当成了苛责的对象,而非需要来爱的人。所以,我们要慢慢培养对自己的同情心和爱,要像朋友一样对待自己,而不能一味地纵容内部暴君对自己的苛责。对抑郁的治疗,我们不仅要改变负性的思维,也要改变对待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地来爱自己,没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朋友,仅仅进行“冷冰冰”的思维练习是不会取得理想效果的。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当成盟友。
走出抑郁也是学会如何同自己相处,学会如何来爱自己的一个过程。当自己跌倒的时候,我们要搀扶自己一把;当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我们要给自己鼓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我们要告诉自己没有那么差;当全世界都抛弃你的时候,你要成为那个最后的还爱着自己的人。给自己时间,让自己尝试;给自己勇气,让自己前行……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0
应用举例
例一:
是什么事情让我情绪低落?

同事A和同事B关系更为亲密。

我是如何想的?

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没有人会和我成为真正的朋友。

这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我是一个没人爱的可怜虫与失败者

从中我们会发现,他情绪低落的原因是其他同事关系更好,而他和他们的关系不够好,因此就得出自己是一个没人爱的可怜虫与失败者的结论。在这种自我评价下,如何能让自己拥有一份好心情?如何能在人际关系中保持自信?
负性观念:我是一个没人爱的可怜虫与失败者
更正:他们关系更好,不意味着我不好,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类型。可能我们不适合做朋友,但这不意味着我是一个失败者,也不意味着我不可爱。毕竟明星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这不意味着明星很失败。而且我也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喜欢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放弃“贪念”才能平静地面对现实,如果我一直抱着“让所以人都接纳,并喜欢我”的观念不放,我将无法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
例二:
是什么事情让我情绪低落?

工作(事情)没有做好,被老板(他人)批评

我是如何想的?

我是一个笨蛋,我永远也做不好任何事情。。

这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我将一事无成,注定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被批评,事情没有做好,就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做不好任何事情的失败者,这种思维未免过于狭隘与草率。也正是因为这种草率下结论的思维方式,才让我们无法承受失败。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0
负性观念:我将一事无成,注定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更正:我是表现得不好,没有令他人满意,而且连我自己也感觉自己很糟糕。但“感觉”不代表现实,毕竟他人的看法也不能决定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我受到伤害、受到他人否定的时候,我不能继续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我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敌人,没有必要和自己过不去。接受自己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的事实,而不是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与苛责自己。这是自我接纳的第一步。
例三:
是什么事情让我情绪低落?

某人比我做得更好,表现得出色,更受欢迎。

我是如何想的?

和别人比我总是很差劲,任何人都比我好

这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没有人会喜欢我,和别人相比,我没有价值
   
这个世上总有人比我们做得好,表现得出色。如果仅仅因为他人更出色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难道只有成为“第一名”才能觉得自己有价值?如果用这种标准来衡量,想必这个世上只有“第一名”是有价值的,其他人都没有价值。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1
负性观念:没有人会喜欢我,和别人相比,我没有价值
更正: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些人比我做得好,表现得出色,但这不意味着我也要和他们一样,也不意味着,我是一个失败者。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总是和成功及出色的人比,想必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有我能做好的事情,也有不如他人的地方。这很正常,如果什么都好,什么都出色,那只有超人才可以做到。我没有必要把自己逼成超人,也没有必要用超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否定自己。即使有的事情我做得不好,即使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比我出色,也不意味着我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毕竟人的价值不是来自于把所有事情做得出色,而在于在自己可以做得好的事情上的努力。
例四:
是什么事情让我情绪低落?

我有抑郁,而别人没有

我是如何想的?

别人可以轻易获得我期待中的快乐和幸福

这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我永远都不会好了,我的人生就是悲剧

在抑郁的状态下,虽然我们很难体验到快乐的感觉,但这不是说别人就永远快乐。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上升与下降的曲线,没有必要把生活幻想得过于美好。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1
负性观念:我永远都不会好了,我的人生就是悲剧
更正:抑郁是一种心理障碍,但不是绝症,只要肯努力,并发现抑郁的症结所在,总会走出来。所以,现在重要的不是关注抑郁能不能好,而是要关注生活中什么对自己重要,自己可以从什么地方开始努力。虽然别人没有抑郁,但也总会遇到各种问题。生活不是一帆风顺,总有各种艰难险阻,而抑郁仅仅是我们遇到的众多难题之一而已。先扛起解决问题的担子,才能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没有开始之前就把自己打败。虽然你现在没有信心可以好起来,但只要行动就会产生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总会达到目标。
实践验证
用行动和实践去验证,总比一味地活在自我中心的思维当中来得好。去发现真相,而不是沉溺于自我杜撰及幻想中的世界中。当我们鼓起勇气去面对令我们恐惧的现实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恐惧不是来自于外界,它一直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中。当我们不再被恐惧所困,敢于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时,也许就会发现一切并没有自己所认为的那么可怕。不跳入水中,是永远无法学会游泳的。人生就是一场冒险,如果甘愿不冒任何风险的话,生活也就注定没有光彩。
如果你认为不善言谈就会受到他人的否定,那么你就更需要保持本色与人交往,用事实来证明一切——不善言谈是否真的会受到他人的排斥。当你可以勇敢地走出这一步的时候,也许就会发现:是否健谈并不是人际成功唯一重要的方面。当失恋或遭到抛弃的时候,你也许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认为是自己不好、不可爱才会被他人如此对待,此时我们依然需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糟。当你担心自己的错误或者缺点会让朋友失望或远离,那么我们也可以当面问一下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也许和我们自己所认为的相差甚远。
因为缺乏勇气,我们丧失了很多机会和可能。但,毕竟已经没有什么比抑郁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1
更糟糕的事情了,既然这样为何不放手一搏?这总比活在自怨自叹与自我封闭的世界中要来得好。很多患者没能走出抑郁,是因为他已经活在 “妥协”当中,已经习惯了幻想与逃避的生活。在幻想与逃避当中他就可以不必面对现实,就可以不必面对心中的恐惧,而他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甘愿与抑郁为伍。所以要想真正救赎自己,就要先鼓起面对生活及内心中恐惧的勇气。不然一切都是空谈,整个人也只能活在无望的挣扎之中。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2
挑战负性思维的其它方法

信息卡技术

信息卡技术:准备一些卡片,把我们经常出现的负性思维写到卡片上,并写上对这种负性思维的挑战。当我们又陷入到某种负性思维的时候,就可以用卡片上的内容帮助我们摆脱负性思维的困扰。
李芳是一个稳重、文静的女孩,但因为小时候亲戚更喜欢活泼的孩子,所以她自感受到了冷落。从那时起她就很羡慕那些开朗的小孩,因为他们更受欢迎和重视。后来她长大了,虽然朋友们都很喜欢她,但她却经常因为自己的稳重和文静而自卑,因为她认为这种性格特点是缺点,这种性格特点是不讨人喜欢的。当人际关系和谐的时候她不会想到这一点,但当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比如,她和好朋友出现矛盾,或者在一个新的群体中不受重视,她就会开始自责,并对自己不满意,更加认为自己比那些开朗的女孩差。因此她对未来很悲观,对自己很失望。后来她为自己制作了下面的信息卡。

我不够活泼开朗,所以没有人会喜欢我
挑战:凡事都有双面性,稳重和文静的性格虽然不能受到所有人的欢迎,不能在一个新的群体中一下子受到别人的关注,但这种性格却会给人一种踏实和值得信任的感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个优点。当然会有人不喜欢我这种性格,但我没有必要讨好所有的人,让所有人都对我满意,我只要让我喜欢和喜欢我的人满意就够了。并且是否能够受到他人的欢迎,是否能够和他人成为朋友也不能仅仅从“是否会讲话”这一个方面来评判。我需要慢慢接受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幻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这只能让我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也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紧张不安。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2
信息卡应用举例:
例一:
我是一个失败者,永远都无法成功
挑战:“我是一个失败者”,这是一种全或无的思维,或许在一些事情上我没有做到自己期望中的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是一个失败者。就算我现在没有什么成绩,也不能因此就否定自己整个人的价值。“永远无法成功”是一种情绪化的推理,虽然我现在感觉如此,但感觉不代表现实。其实我也有做得好的时候,不能因为感觉就否定了自己所有的成绩和进步。我是一个容易苛责自己的人,但我要慢慢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努力。克服抑郁需要鼓励,需要坚持,需要给自己时间,而不是一味地和自己过不去。

例二:
我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挑战:一个人不可以简单地用有价值或没价值来衡量。虽然我现在情绪抑郁;虽然我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虽然好像周围的人都比我强,但这些都不是我没有价值的证据和理由。感觉一个人没有价值,并不代表这个人真的就没有价值。有时,缺乏价值感来自于对自己过高的期待。平心而论,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仅仅是没有我期望的那么多而已。我需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一味地用有价值或没有价值来衡量自己。

例三:
没有人真正关心我,朋友都是不可信任的
挑战:或许他人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关心我,但这并不意味着朋友根本就不关心我。要么朋友是关心我的,要么朋友就是不关心我的,这是一种全或无的思维,现实中很多事情并没有这么绝对。就是我们讨厌的人,也不是什么都不好。同样,就算是我们喜欢的人也不会什么都好。或许我们身上有他人不喜欢的地方,当然他人有些做法也不令我们满意。但判定他人是否真正关心我们与值得信任,不能仅仅从一时的情绪或某件事做出如此极端的判断,而要从长远来看。如果从长期来看,他人真的根本就不关心我,而且不值得信任,那么我可以慢慢降低对他人的期望值。但要谨记:不要对他人提出过高的要求,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2
敢于冒险
要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从可以努力的地方开始努力。接受挑战,给自己机会去尝试,去面对未知。
李梦是一个高中辍学的女孩,虽然这次失败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她依然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在工作中她很怕出错,她认为出错就意味着自己能力差,反应慢,所以在工作中她变得谨小慎微。当她发现自己做得不好,表现得不够出色的时候,她就担心周围人会看不起她,老板会把她开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她就会在老板没有开除她之前先把老板炒掉。这样虽然会让她丢了饭碗,却让她感到安全——这样的结果总比被开除,在他人轻视的目光中灰溜溜地离开要来得好。所以“六个月”成了她工作上的梦魇——从离开学校到现在,她没有干一份工作超过六个月。
经过治疗,她选择了冒险。在工作中她不再轻易地放弃,无论她多么担心被开除,表现不好被他人发现,这次要用事实来说话,一定要等老板先来炒自己的鱿鱼,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提前退出。
经过努力,她终于在一份工作上坚持了一年多,虽然她并没有因此奇迹般地摆脱抑郁,但最终她找回了工作的信心。
当然,是挑战就有风险,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不要因为事情进行得不顺利而责怪自己,不要逼着自己一定成功,也没有必要把失败当成否定自己的依据。毕竟,敢于尝试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一种进步了。很多的时候我们是被恐惧所打倒,因为恐惧我们错过了很多本来可以去努力,去追求的事情,又因为错过和放弃让我们对自己更加失望,更加抑郁。所以,当我们可以面对最坏的结果,敢于面对失败和不如意,不再仅仅把成功当成唯一可接受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自由和自信。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3
积极的自我暗示
有时用自我暗示来对抗消极思维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抑郁的时候我们往往“中毒”太深,只能听进自我否定的声音,这种声音更符合我们的“口味”,而与之相反的声音会被我们选择性地忽略。就算有人对我们说:你很好,很棒!我们都会把这种话当成一种恭维或者虚伪的客套话,而不会认为自己真的就是这样的。所以,当我们对自己感到不自信,对未来绝望的时候,就可以试着对自己说一些积极和鼓励的话,要尽量简短,实用,便于记忆。
•我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我能一点一点地把事情做好!
•人要为现在而活,不要为明天而抑郁不乐!
•我诚实、善良、诚恳、勤奋,所以我是个好人,虽然不完美!
•有时成功的关键在于,尽管前景不容乐观,我们仍不放弃努力!
•获得爱情最好的方法是过好一个人的生活!
•敢于冒险,如果不能冒任何风险的话,必须在生活中剔除:友情、爱情、事业、梦想等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的东西!
•先扛起解决问题的担子,才能解决问题!
•只有战胜惰性,人生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能熬得过昨天,我就能够熬过今天,没有必要想明天会如何!
•绝不放弃;绝不,绝不放弃;绝不,绝不,绝不放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我很好,很正常,一切都很好!
……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3
当大脑对我说不行,劝我放弃的时候,我也曾无数次地怀疑过这些鼓励自己的话,并且有时也会觉得上面的话是一种自我欺骗。但后来我意识到:既然看待事物的角度有不同,为何我不能从最美的角度来欣赏自己呢?一件事情在没有结果之前总会有成功和失败,为何我不能给自己勇气呢?为何不帮自己一把,反而拆自己的台呢?当我在点滴中取得进步,当我在进步中看到希望,当我从希望中获得力量的时候,就不再怀疑上面的话了,这些话反而成了我面对困难时的“座右铭”。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4
第三篇    抑郁的深入分析…………………………………… 83
        抑郁与完美主义 …………………………………………………84
        探究完美主义  …………………………………………………88
        创伤性经历导致的“完美主义”………………………………91
        维系优越感导致的“完美主义”………………………………95
        完美主义的表现………………………………………………101
        病态要求:“应该”和“必须”……………………………101
        自卑与自负…………………………………………………106
        放弃:逃避生活…………………………………………………109
       自残与轻生:深深的自恨………………………………………112
        迷失自我   …………………………………………………117
        如何摆脱完美主义………………………………………… 119
       停止战争:摒弃理想化自我……………………………… 119
       现实:敢于面对不再逃避    ……………………………… 123
不再“表演”,活出真实的自己……………………………… 126
纯真之心:不再为荣誉而活……………………………… 130
“战略方针”的改变      ……………………………… 132
“知道”不等于“领悟”  ……………………………… 138
  真正的治愈:回归真我………   ……………………… 146
一例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   ……………………… 148
        抑郁与人际关系 …………………………………………………153
        别人都看不起我?………………………………………………154
        一切都是我的错?………………………………………………157
       挥之不去的“伪装感”…………………………………………160
        无法停止的“愤怒”…………………………………………162
        社会比较:我是一个失败者…………………………………165
        我找不到朋友!    …………………………………………168
        爱与性……………………………………………………… 171
        抑郁与工作……………………………………………………181
       学校与工作的选择……………………………………………183
       工作中的完美主义……………………………………………184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187
        工作为了什么?……………………………………………190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4

                       抑郁与完美主义
上文谈到,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会影响情绪,所以通过改变负性思维与信念就可以改善情绪状态。但有时负性思维与信念非常固执,无法轻易地用理智说服,这时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根源。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
对负性思维与信念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负性思维与信念的产生,很多时候都源自一个人的“追求”——正是因为一个人有被所有人接受的追求,所以才会过于担心别人的看法;正是因为一个人有使自己变得十全十美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自己哪怕一点缺点而耿耿于怀;正是因为一个人有超越所有人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自己的失败及不如人之处无法释怀;正是因为一个人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的追求,所以才会对现实中的自己百般挑剔与不满……
对自己的苛责与否定越加强烈,也就预示着“追求”越远大。患者只有达到这种“伟大的追求”,才能停止自贬与自我憎恨。负性思维与信念来自于“追求”受阻,或者说是对没有实现理想化自我的一种惩罚。只有成为幻想中的自己,只有达成幻想中的生活他才能真正停止这种自我攻击。所以自我攻击有时也是一种逼迫自己达成理想化自我的一种手段。就好像皮鞭一样,虽然抽在身上很痛,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驴”跑起来像一匹“马”,如果放弃这种手段,那么“驴”只能是“驴”了。正是因为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患者才会不断地苛责、攻击、憎恨现实中的自己,这样总可以维系成为一匹“马”的幻想。例如,负性信念“如果我做得不够好,那么我就是一个失败者”。以前的我只会逼着自己做到“足够好”,当做不到的时候就会否定及苛责自己,却没有反思这种价值观的错误之处。做得“不够好”,那什么才是“足够好”?世上真的存在这种“足够好”吗?别人都达到了这种“足够好”吗?这种“足够好”是否是过于理想化而非现实。是否正是因为这个“足够好”过于脱离现实,才显得自己“不够好”?当我放弃了对这种“足够好”的追求,放弃了这种做人做事的价值观的时候,这种“不够好”的感觉才慢慢变淡,我的心态才慢慢变得平和。我后来发现,这个“足够好”正是内部暴君的期待,它想把我变成一个没有缺点,受到所有人欢迎的“成功者”。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5
而这个“不够好”,正是现实中的自己,那个“奴仆”,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暴君的要求。只有放弃这个“足够好”的幻想,脱离暴君的统治,才能真正地同自己和平相处,才能真正地爱自己——这个“不够好”的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负性思维与信念表面看来是自贬,其实也蕴含着巨大的“希望”。如,只有被人爱,我才是可爱的人;只有成功,我才有价值;只有完美,生活才有意义;只有超越他人,才能抬起头做人;只有不犯错误,才能被他人接受……如此“希望”其实正是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活在幻想的完美当中,总比残酷的现实要来得好。试想,一个从小备受苛责或成长经历中有太多的创伤性经历的人,自然心中会对现实充满恐惧,对现实中的自己产生不满。“需要”没有在现实中得到满足,就很容易在幻想中去满足。对现实中的自己不满,就容易在幻想中创造出一个完美的自己,来应对这残酷的现实。在他的世界中或许会认为:如果自己“足够好”,也许他人就不会如此对待自己了。一位女性患者,极为在意他人的看法,并且容易责任内化(别人欺负她,她不会认为这是别人的错,反而认为是自己不够好)。在人际中她总是很“善良”,害怕得罪人。同样,做事情她也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因为她害怕遭到别人的否定。就算她如此“努力”,依然整日活在紧张不安当中,害怕别人“了解”她之后就会离她而去。从中我们可知她“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善良”、“完美”的人,所以才对现实中的自己如此不满,甚至隐藏真实的自己以讨好他人,博得他人的肯定。这种“解决法”成了她应对现实的生存法则,但可悲的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反而成了问题的一部分,让她活得不真实,整日处于紧张不安之中。
很多患者在头脑当中都存在一个理想化自我的幻想,幻想如果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那么自己就可以接受自己,人生也会变得有意义。他在无意识中对自己苛责,也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正是因为一直抱有这种病态的追求——把自己变成完美、没有失败及缺点的人——所以才会形成这种“有条件”的自我接纳。如,只有被他人肯定,我才能接受自己。在这种“有条件”的自我接纳作用下,一个人越来越远离真我,越来越陷入对理想化自我的幻想之中。但可悲的是:人总逃不过现实。不能放弃幻想,“自我的战争”就此被激发。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5
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人为何不能接受真我,反而要逼迫自己达到理想中的自我?为何不能平静地生活,而是要不停地进行“旧城改造”?这其实和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及监护人(主要是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深入分析,我们往往会发现患者有着一个容易苛责与吹毛求疵的父亲或母亲,从小无论他如何努力都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与期待。当然,就算父母不那么具有攻击性,仅仅是忽视或冷漠也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在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很难意识到这是父母的错,反而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父母才不爱自己。之后他就会更加努力做得“足够好”以博得父母的爱,越加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当家庭中有不止一个孩子时,如果父母更喜欢其中的一个(如,重男轻女),抑或是其中的一个更为优秀,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那么另一个孩子就会感到受忽视,就会努力在其它方面取得优势。比如,一个孩子学习好,另一个如果无法在学习上取胜,也许就会对体育或音乐等发生兴趣。当父母爱的天平过于倾斜的时候,受忽视的孩子就需要更加努力——努力成为一个“乖乖女”或“乖乖男”,通过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懂事”的孩子以寻求父母的关注与认同。这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他自己,为了取悦父母他已经从小就开始“表演”,不再是真实的自己了。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当孩子从小过于受关注、重视、溺爱或太早就取得了“成功”,成了周围人讨论的话题,关注的中心。这时他就会认为:我就应该是“中心”,就该受到他人的关注,就该比别人强,就该拥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当这种自负一旦形成,他就很难容忍被他人超越,就很难接受不再受人关注的事实,也无法面对自己不如人之处。当病态的自负被现实击破,当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难以维系,他“生命的意义”就成了再次找回那个受人关注、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自己。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脱离真我,追求理想化自我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毕竟,当一个人没有得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肯定与爱的时候,内心中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与恐惧。而追求幻想中完美的自己,最起码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点希望——也许成为了理想中的自己,就可以得到父母的肯定与爱。渐渐地,这种自我保护的“追求”,成为了做人的内在驱力,生存的最高准则,就算扭曲真实的自己也在所不惜。而对于在溺爱与备受关注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维系理想化的自我,不是自我保护,而是“圆梦”——如果自己足够完美,就可以再次找寻到君临天下、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他不能面对现实,因为现实只会让他知道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5
自己仅仅是只“丑小鸭”,而不是万众瞩目的“白天鹅”。
有人可能会反问:人难道不应该变得更完美?人难道不应该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人难道必须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人是应该对自己负责,也应该有追求,而不是混沌度日,但我们必须反思这种追求的内在动力,是发自对事物本身的热爱,还是出于恐惧与逃避现实的努力。如果是后者,那么这种追求本身就好像“夸父追日”一般悲剧,因为他正在追求一个永远都达不到的结果。也正是因为“现实”无法接受,“理想”无法达成,所以他才成为理想与现实夹缝中生存的人,所以他永远无法对自己满意——无法对真实的自己满意。
所以,解决之道在于:放弃幻想中的完美,放弃病态的追求,接受现实与现实中的自己,而不是一味把自己变成理想中的样子;接受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局限性,而不是活在对幻想的追求及对现实的逃避当中。
下面我将借用“完美主义”这个概念来详细阐述上述观点。当然这里的“完美主义”不仅仅是指一种做事情过度认真,在意细节,更多的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完美主义——无法接受与面对现实,投身于理想化自我的追求与捍卫之中,沉浸在幻想的国度中。
三个自我概念的说明:理想化自我、真实自我、现实自我
理想化自我:乃是为了逃避现实而在内心中建立的一种理想化的形象。因此对个人而言,它是绝对完美的,必是生活的最高标准。但它产生的基石是幻想,而非现实,是一种把幻想当成现实的自我陶醉状态。
真实自我:乃是个人所具有的天赋潜能的一部分,是活生生的,是一个人真正的生命的中心。它使人按照个人的天性及天赋潜能,自由、健康地发展,沿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
现实自我:是真实自我受环境的熏陶炼铸,所表现出的状况之综合,它是实际的,是现实的。简而言之,它是真实自我的外在表现。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6
探究完美主义
人生没有完美,也不可能完美,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这就是生活。我们要带着不完美走进这不完美的生活,而不要期待把自己变得完美才可以活。因为那一刻永远也不会到来。
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正是因为人有理想和目标,所以人类社会才得以发展和延续。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件好东西,也许是所有事物中最美好的。而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逝。)《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中的台词也道出了希望与追求的重要性。但人总归是人,有些事情是无法达到的,有些事情也绝无完美。当一个人去追求本不存在的完美,就会坠入深渊。
每个人都有成为“更好自己”的心愿,但我们也能面对自己的局限。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会去追求那些可以实现的方面,放弃一些非我们所能及的目标。在这种弹性的努力下,我们有成功,有失败;有长处,同样也有不足;有朋友,当然也有不喜欢我们的人;有超越他人之处,也有被他人超越之时;有可以控制的事情,当然也有一些事情非我们所能控制。当我们在希望和现实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就会把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发挥出来,把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做得好,当然也可以欣赏他人的过人之处,不会因为自己的失败或缺点而自卑。毕竟我们知道这是作为人的局限性的一种必然,而非能力不足。在这种心态下,我们的努力与追求,仅仅是一种实现自己潜能的努力,是一种兴趣与爱好,而非迫不得已。所以,成功的时候我们会很高兴,失败的时候也能坦然面对,就算一些事情没有按照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也不会因此而怀疑自己的价值。在现实中,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并真实地活。因为不用害怕失败,所以我们不会逼着自己只能成功;因为清楚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所以也不会恐惧他人的否定。所以我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敢于失败,敢于让他人发现自己的缺点及不足,敢于面对生活的现实与生命的必然……
但由于成长经历的差异,一些人虽然表面上也是在追求完美,但此时的追求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6
却不是为了自我实现,也不是因为兴趣爱好,而是通过“吾必完美”来维系理想化自我的幻想,进而满足内心中病态自负的需要(所谓病态自负是指:把幻想中的优点集于一身,进而找到一种优于他人及高人一等的自命不凡)。因为他的“目的性”,所以他极其害怕失败,害怕挫折,害怕不可控之事,害怕不完美之处。因此,他必须做到完美,必须用完美的结果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就算他成功了,也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要不就是一种逃过一劫的暂时的放松,要不就会陷入一种飘飘然的自大当中。
当“完美主义”成为一种手段,就会变成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他要么就对自己百般挑剔,要么就会自以为了不起。当“吾必完美”成了人生的最高追求,他就容不下自己不如人之处,并认为自己就应该在任何事情上高人一等。当完美主义成了一种病态的追求,成为一种“必须”及“应该”之事,这种追求就会成为一个人沉重的枷锁。这时,在这种现实与幻想的矛盾中,他往往会迷失真我。达不到理想中的自己就会让他恐惧,受到这种焦虑与恐惧的驱使他会不断地鞭策自己,不断地向“理想”努力。在这种病态完美主义的作用下,他就会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无法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继而他会去追求荣誉,追求优越感,无法面对现实,产生病态的自负或因为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样子而自卑及自恨,一步一步地陷入深渊。
当一个人迷失了真我,他将不知道自己是谁,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整个人会陷入到一种病态的追求当中,不是为了摆脱自卑,就是为了维系自负。为了摆脱自卑,他会试图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他会试图用成功证明自己;他会无意中去模仿别人,以摆脱这个无能的自己;他会希望和所有人都处好关系,为此不惜委屈自己;他有时也会依附于他认为强大的人,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了维系自负,他会努力追求成功,不是对事情本身的热爱,仅仅是通过做到最好来证明自己鹤立鸡群。他会变得极其宽容或狭隘,“宽容”是维系自己良好的形象,“狭隘”是他不能容忍被伤害。如果他对自己的小的缺点及错误无法容忍,不是因为爱自己,而是因为恨自己,恨自己没有达到想象中的完美。当他无法表现得如自己所认为的那么完美的时候,他要么就会强迫性地努力,要么就会选择逃避。
在这种病态完美主义的作用下,一个优秀的女孩可能会因为没有得到他人的关注而焦虑;一个成功的男士可能会因为缺点而羞于见人;一个优秀的学生可能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6
会因为成绩落后几名而耿耿于怀;一个出色的人可能会因为遇到更优秀的人而紧张不安;一个看起来成熟的人可能会因为他人的一点不敬而出言不逊或拳脚相加……他所有的努力都是在维系理想化自我的幻想,也只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才能让他满意,让他感到安全。为了这种病态的追求,他出卖了自己的生活、快乐、需求、爱好,一切都是为了成为他心中“完美的自己”而存在。即使他已经很优秀、很成功、受人欢迎,却依然不快乐,依然不觉得自己成功,因为他的目标是如此的“远大”,常人眼里的“很好”,也许仅仅是他心中的“及格”而已。
结果他仿佛成了一头被驱赶的驴子,跑得很快,看起来好似一匹马。但这却不是出于驴子的本意,而是驱赶驴子的魔鬼(理想化自我)的需要,当驴子没有按照魔鬼所期望的方向行使时,或没有达到魔鬼所要求的速度时,就会受到无情的鞭打。但这时驴子依然没有意识到它应该走自己的路,反而会恨自己为何是一头驴子,而非一匹骏马。任何会暴露它原本是头驴子的蛛丝马迹都会让它恐惧,所以它不能和同类亲近,因为这种亲近就会让同类发现它不过如此。这样就会让它丧失幻想中的优越感。
当他无法继续扮演成一匹“骏马”,或可怕的现实让他知道自己仅仅是“丑小鸭”,不是“白天鹅”的时候,也许他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活真可怕,竟然充满了现实!”。这时他会用各种方法来逃避现实,以降低现实对病态自负的打击。他可能会离群索居,这样就可以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在幻想中满足魔鬼的需求。
但幻想终归是幻想,逃避现实终归需要接受现实的惩罚,履行魔鬼协议终究要付出代价。当幻想无法继续,当他无法再继续满足魔鬼的要求,当他无法再扮演成一匹“骏马”或“白天鹅”,当理想化自我被现实击破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结局:一种是放弃,轻度的放弃表现为抑郁或社交恐惧,最彻底的放弃是轻生;另一种选择是挣扎。虽然他已经漏洞百出,虽然已明知自己是强弩之末,但他依然要拼命维系幻想,依然希望自己达到幻想中的完美。结果就会表现为强迫或焦虑——为了让自己十全十美,为了让自己不犯错误,就需要拼命地检查、核对、确认,不容许自己犯“普通人”的错误。因为“神”是不会犯错,也不会失败的,所以他不允许自己被他人超越,不允许自己被他人轻视,他就必须用“神”的标准而不是“人”的标准来强迫要求自己。当他发现自己有失败或犯错的可能时,就会出现强烈的焦虑——一种预期的恐惧,一种无法成为“神”的恐惧。

作者: 活着是一种幸福    时间: 2012-8-13 18:46
所以,病态的完美主义与对理想化自我的追求不是优点,不是美德,不是积极向上,而是一种幻想,非真正的理想。当一个人活在自我的幻想之中,就会无力面对现实及现实中的自己,也不敢活得真实,这时,生活就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他必须时刻逼迫自己努力,没有一刻停歇,生活对他而言不是一种享受,而充满了恐惧与焦虑。他恐惧面对现实,恐惧面对自己的局限性,这时,抑郁仅仅是一种对无法达到理想中自己与理想中生活的一种绝望。他一直在奋力挣扎,即使表面看上去他是平静的、成功的、优秀的,但内心中的挣扎使他成为了理想化自我的囚徒。这种痛苦有时连他自己都无法意识到来源,所以他人更无法理解他的无奈,他好像成了一个孤军奋战的士兵——既孤独,又无望。
病态的完美主义是来自于理想化自我的幻想,正是为了把现实中的自己变成理想中的样子才会对自己提出各种“非人类”的要求。而理想化自我的来源在于:创伤性经历与维系优越感。当然这两点不能截然分开,而是或多或少的问题,下文将更详细地阐述理想化自我产生的根源。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