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玛利娅,喜欢佛提妮,还有那些我实在记不住名字的勇于面对人生的斗士。作者: 窗外那 时间: 2014-6-26 13:13
这本书刚开始读有很多比较乱的地方,像一个简单的剧本构想,那时我不断怀疑作者的意图,又不断怀疑译者的原汁原味呈现到底有没有打折扣。
读了6个小时,了解了一段历史,四星给的是这个还有那个自成一体的美丽世界。很少去细读一些句子,大体有个结构非常散漫的印象,有时细读也能看到译者的一些文字功力,想来在呈现希腊风情这块,已经做过努力了,我是对海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人,对于书中风景的描写,更多的倾向于用电视剧中的场景嫁接,同样鉴于冬天下午室内温度的巨变,得承认自己并没有那么专注于句子和句子里的画面。因为在四分之一处,大概有什么不能解释的东西堵住了我继续探索的乐趣。我心里是在鄙夷的,确实,但害怕说出来让人骂。就是关于伊莲妮被送到岛之后,安娜和玛利亚竟然从没有去看过她,500米的隔岸距离,父亲驾驶的船只几乎每天都在往返,那么小的女孩竟然在失去妈妈之后没有去过一次,多么神奇的处理。
很多东西我怕说出来就浅薄了,因为历史的厚重感不容忍轻易践踏,也许这是事实,也许那段历史真实存在过,作者在如实描述而已,但是我就是接受不了,待到伊莲妮死,或者说从她被送到岛上,她就已经死去了。这是作者给安娜和玛利亚设置的人生。后来我就更没法专注于那些人物的跌宕人生,直到最后一页,我觉着眼眶湿润,读一个故事能这样结尾,所以还是原谅了前面。
比如说别人看你像看怪物的眼光,那种被判死刑般的疾病症状,那就是基督教熏染出来的社会文化,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丝疑问,这种思想在我们的前朝历代到底有没有类似的呢?或者说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里到底有没有这种蛮荒的观念?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投递到有道云笔记去,让罗胖解读一下,反正我一下子也看不到那么多?
每个人物切进去就是一个传奇,医生和玛利亚的爱情,另外一个医生的无私付出,安娜的贵妇生涯等等,最终被抛弃的岛,有了对比之后,我忽然对于不同作家的写作功力差别在哪,有了一点点模糊的概念,我不该像看韩剧那样去找硬伤,轻率地质疑故事构造,记住前几天看到的那句话就好:Literature can remind us that not all life is already written down,there are still so many stories to be told.作者: mmcai 时间: 2014-6-28 03:40
索菲亚吃惊的看着女儿问道:”阿丽克西斯,埃德在哪儿?“
阿丽克西斯想说:”都结束了,我觉得没意思,没什么热情。“
当听了妈妈家庭时,他们经历的事情,让我那么震撼。真正打动我的是他们彼此的爱那么强烈,经过了疾病与健康,顺境和逆境,到死才能分离......我知道我对埃德没有那种感觉——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我也肯定对他不可能产生那种感觉。
看了书中结尾的这段话的时候,我很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份爱。带着这份疑惑,我在书中的文字中寻找着这份如此伟大的爱!也许是我太过愚钝,或者说实际上是因为我还太年轻,入世不够太深,没有好好的爱过,始终理解不了作者所说的这份爱的伟大!每个人都想拥有这么一份爱——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看到自己的另一半都会心中温暖如春,不用太多言语,相视一笑都能了解彼此!这样的爱果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究竟是如何一个样子呢?人生苦短,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平平淡淡,真正伟大的爱,是否真的就存在这样的生活当中呢?也许真的是那样——大爱无形!
谁的成长?Maria。全书序言中那个灰冷的早晨,女孩踏上赴往Spinalonga的小船那一刻——It was the beginning of a one-way journey to start a new life. Life on a leper colony. Life on Spinalonga——正是Maria真正成长的第一步。
Maria在Spinalonga目睹欣欣向荣的一切让她理解到可怕的疾病并没有改变人生的意义,积极乐观的态度让岛上的麻风病人有胜于外面世界的精彩。没有了对麻风病人的偏见以及那些遭受疾病毁容的人的恐惧,Maria开始承担起照顾行动不便者的工作,用草药在岛上治疗疾病也为她赢得了尊敬。最重要的是,和Dr. Kyritsis的相处让Maria找到了真正爱情的感觉,她所爱慕的是纯粹的Dr. Kyritsis,而不是那些表面的虚荣和花言巧语,而且这个男人是舍得为她作出放弃的人,是理解和支持她的人。收获了人生乐观态度和爱情的Maria最后得以离开Spinalonga。随后,因为Anna被丈夫Adreas杀死,Maria记恨Adreas一家。当他们家写信来和解时,她曾愤怒地叫喊“Does he accept no responsibility? Where is the remorse? Where is the apology?”,不过,父亲Giorgis的一句话让她释然,最终做到了宽恕,甚至在多年后Adreas病逝时作为唯一一人出席了丧礼。在此后抚养侄女Sofia的岁月里,Maria学习到作为母亲对女儿的责任和庇护,但她在Sofia需要独自闯荡时也经历了一番所有父母都经历的不舍和忧愁。对这个与生母Anna有着相似叛逆天赋的Sofia以及其忘恩负义的行为,她有着深深的无奈和痛苦,不过她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和原谅,这实际上也代表她同样原谅那个从小桀骜不驯、自私势利,并为家庭带来不幸的亲姐姐Anna,最终完成她一生最漫长痛苦的历练。在Dr. Kyritsis先她去世后的五年,Maria可能是孤独的但绝不会是凄凉的,我可以想象黄昏中她独自坐在海边眺望Spinalonga时,夕阳在她身上闪射出的耀眼光辉。
首先是小说的整体布局失衡,严重削弱了主题的鲜明性。故事的主体情节其实是从Manoli这个花花公子回乡后才正式展开的,可这个部分居然开始于全篇的50%以后。小说的前面一半,花了大量的篇幅在许多无关紧要的叙事上,包括居民反抗纳粹、来自雅典的麻风病人、Spinalonga上的选举和建设等等。使得整个小说虽然时间上延续和连贯,但在主题方面变得十分零散。这个“成长”的主题,也是我读完全书后反复咀嚼了很长时间才理出的头绪。而网上商业化的宣传自然不会花费这些时间去琢磨的思考,且看这些简介:“A richly enchanting novel of lives and loves unfolding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Mediterranean during World War II”;“这是一处禁地,一个令布拉卡、爱琴海,甚至整个欧洲都谈虎色变的禁地,更是母亲的禁地”。在维基百科的“麻风病”词条下,更将《岛》列为与麻风病相关的著名故事。自身结构的散乱加上商业煽情错位的宣传,让大众带着错误的期待去读书,有些想看二战动荡下的幸存,有些是想看麻风病如何被战胜,有些甚至想看Spinalonga上雅典派和本地派的政治斗争。这些错误的定位,让人更难去发现和理解小说的真正主线。
其次是内容前后缺乏有效呼应。例如在二战期间有一段文字:“Levels of starvation in Crete were, by now, reaching such high levels that it was not unheard of for local people to accept what was known as the ‘Deutsche drachma’ for a tip-off about the whereabouts of resistance fighters. Famine and hunger could corrupt even honest people, and such betrayals led to some of the worst atrocities of the war, with mass execution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whole villages.”这里很像是在暗示村庄Plaka会因抵抗组织的暴露而被毁灭,但实际上作者后面话锋一转,大谈Spinalonga上的平静生活,对那段话中的“背叛”“毁灭”等问题从此只字不提。小说最大的呼应问题还在于:一开始Alexis决心探寻其母亲身世秘密的动机在于她自己在感情问题上的困扰,所以想知道母亲为何年纪轻轻就能确定自己的Mr. right。可实际小说在说到Sofia找到真爱的那部分时文字极其稀少,连Alexis父亲年轻时的形象都非常模糊。根本没有回答Alexis最初的问题,然后Alexis就突然下决心和男友Ed分手了,理由就是Ed不听她说话。可Alexis妹纸啊~,从你谈恋爱开始Ed不就一直是那副对你爱理不理的欠揍的死样子么?你决心分手和这次经历有毛关系啊?小说这个最大的缺陷,让Alexis、Sofia、Maria三个本应联合支撑起整个故事结构的重要女人缺乏有机的关联,把Alexis和Sofia变为引出Maria的龙套角色实在是不应该。
我想到在“肖申克的救赎”和“裂痕”里出现过一样的情节,当人们顺应于一种环境下时,再作出巨大的改变是要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肖申克里面监狱图书管理员在刑满释放时,出狱对他来说无疑是最残酷的考验。摩根,弗里曼扮演的囚犯在出狱时受人歧视,遭人白眼,也几乎要放弃自己的生命。裂痕里的miss g 在一个女子学院,编织着自己的梦想,活在自己的谎言中,然而没有经丽的那些女学生把她当成性感,前卫的新时代女性,处处以她未效仿。然而在真实世界里,她连去商店买东西,也要哆哆嗦嗦提前默记自己要买的物品的名字来避免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