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遥远的救世主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连接你我他
时间:
2013-5-25 01:17
标题:
遥远的救世主 - 书评
这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
豆豆,以她的才华,探索一个有机的、无定形的、陌生的、暧昧的和未曾臻达的世界。男女主人公那浓墨重彩的经历以及令人欷歔的爱情故事创造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06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qiping
时间:
2013-7-26 13:22
看了很多遍,包括影视与小说,脑袋里最大的问好莫过于 芮小丹为什么自杀?
如果说,小丹的自杀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没用了,我宁愿相信,她是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警察没有用了。她不愿意拖累别人。
芮小丹就是作者塑造的 天国的女儿,完美、无可挑剔。这样完美的女人,不贪生,不畏死的女人,是不存在于世间的,她属于天国。
作者:
游走的
时间:
2013-7-27 19:31
好看好看还是好看
改变的电视剧是《天道》
枉我刷过不少国产电视剧,这个居然不知道,惭愧
开始就被丁元英的话镇住了
基金 音乐 扶贫
替天行道 杀富济贫 论道灭神
感叹境界之高
让我想不到的是小丹也是
但也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门当户对”吧
并且让我吃惊的是
如果说丁元英的境界如释迦摩尼思考后的禅悟
那么小丹就是浑然天成无为而为
她是天国的女儿
终归不属于人间
最后的那个电话,他们太了解对方
挽留便显得多此一举,尊重是最好的选择
即使世俗的不理解,即使活下来的一方要默默的承受
场地画面感不是很强,但牛在对话上,处处流露出“禅”
而且人物塑造比较丰满,几个小人物也是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作者可能没达到这个境界,但是至少看到了这个境界
有没有救世主?有,也没有
没有——别人帮不了你
有——你自己
不要太把自己当人,也不要太把别人不当人
作者:
西海
时间:
2013-8-22 15:36
两年前初读《救世主》,之后一直对这本书念念不忘,时不时上豆瓣翻翻书评,某天忽然看到有人说书里主人公是有原型的,知名博主缠中说禅,遂打开他的博客:天文地理时政经济股票诗词歌赋谈佛论道中医国学包罗万象,谈吐汪洋恣肆。通读了《教你打坐》系列文章,如当头棒喝。最近重读了这本书和缠的博文,发现相似点很多,网上有人说这本书是缠让人代笔,感觉确实如此。
首先是操盘手的身份和对古典乐的热爱,这两点很明显无需多言了。以及缠的诗词,书中丁元英作诗,芮小丹那段评述,从平仄押韵到内容,跟缠评论诗的文风很像。
当然这些表面上的东西都可能是巧合,但两人主要思想高度重合就不是巧合了。况且这些思想都非常独特,巧合的可能性太小(连缠自己都说和他思想一样不太可能)。其中包括两点,一是丁元英反复论述的救世主心态,二是两人对文化、宗教等意识形态的批判态度完全一致。
第一点详见博文《鼓吹救世主、大救星的是真正的精神鸦片》,改得文绉绉一点可以直接放书里当丁元英的话了。当然这篇博文写得很随意,但缠是非常重视这个思想的,他对禅宗、马克思、孔子的推崇都没有离开这一点,《教你打坐》系列里借禅宗说了这个,《<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里,通过对《论语》的解读,也很明确地批判了救世主心态:
“而西人的生存和思维方式又是什么呢?柏拉图有著名的洞喻,说人如在洞中,须走到洞外,靠理智的光辉才能看清楚世界。这个比喻完全概括了柏拉图后整个西学以及西人的状态,这里没有了承担,人需要靠理智的光辉,这理智的光辉,在耶教里变成了上帝,耶教从本质上说就是柏拉图思想的神秘化。后来,科学代替了上帝的位置,但无论是理智、上帝还是科学,人都是奴隶,人不能独自去承担,独自去面对,而是要靠某样东西,即使那样东西被称为理智的光辉,也是典型的懦夫思维。
于西人来说,他们可以如古希腊一样悲剧,一样面对命运去抗争,但人的尊严只是一个推论或假设的前提。但是,只有奴隶才需要解放,只有奴隶才需要自由,只有奴隶才需要尊严,而你本解放,你本自由,你本尊严,又何须劳什子的解放来解放你、自由来自由你、尊严来尊严你?你只要承担,人一样去承担。承担什么?承担这个天地,人,天地之心;天地,人之躯壳,你连自己的躯壳都不能承担,你还能算是人吗?
承担,就是《论语》、也是儒学的真精神,什么是承担?就如本ID所写《六州歌头》里的“入红尘戏。惊天地,鹏展翅。挟风雷,存永罪,终不悔。振罗衣,立云霓,抖擞凌霄志。银河坠,缺星堤,弯日轨,旋经纬,乾坤回。混浊同污,纳纳穹苍气,激荡崔嵬,送鲸涛翻海。掷酒一高歌,万古同杯。”这,就是承担。这里不需要假设什么理智的光辉,也不需要假设什么上帝,如果真有什么理智、上帝,都只能是人的理智、人的上帝,最终都需要人来承担。人,浩然之气充盈天地,天地都为之小,一人成大,一人就成其天地之大,没有这种胸襟,没有这种浩然,没资格谈论儒家,没资格谈论《论语》。”
救世主心态,西方哲学里与之对应的就是柏拉图笔下的“洞穴人”概念,认为人必须通过某种外物(如理智,上帝等)实现自身,缠推崇儒家“自立于天地间”的独立精神,推崇释家破一切执“见佛杀佛”的态度,放在小说里就是丁元英的反救世主观。
第二点是两人对意识形态的态度,这点绝对是缠思想中的精华,从博文《说点想说的话:给现在、未来的人类》摘录这么几句:
“实证,一切必须如此。人,生而受骗中,你的文化、生存前提都构成你生命系统的所谓公理。而公理,往往就是骗局。人生,真要活明白,前面30、40年,都要破这骗局,当然,有历史以来,真能办到这事的人,估计也没几个。绝大多数的人,不过在受骗中终其一生。现代人,更是如此。我们不过首先都是耳食之辈,最终选择了一种信的东西,然后如抽鸦片一样一生了。历史的绝大部分,由各种级别的忽悠构成。忽悠包括口号、宗教、理论等等等。”
一篇博客,寥寥数语道尽人类文化本质,文化、伦理、宗教无自性、无分别,生命应该是一场实证。再看书中,那时缠应该刚有这个思想的雏形:
“由于酒精的作用,丁元英浑身燥热,说话的兴致更浓了,几分醉态地说:“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儿?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随便你能说的什么。”
还有丁提到文化传播问题: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你应该整合你的社会关系资源,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你的第一本书、第一个剧本、第一部电视剧做起,用小说的形象思维和影视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去传播强势文化的逻辑、道德、价值观。缠在博客里也说过:本ID有一个心愿,40以后完全转向文化的建构。
再细考证的话还会有收获,但这两点独特的思想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这本书和这部电视剧,大概都是缠“文化构建”的一部分吧,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令人扼腕。推荐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去看看缠中说禅的博客,不论是论禅宗的,儒家思想的部分,还是论马克思和经济的部分,以及教人炒股挣钱的方法,都是难得的高见。虽然言语不羁,对丑恶如金刚怒目,对朋友却永远是低眉菩萨,绝对是眼冷心热之人。
最近把缠的文章存在手机里,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智者之言如清泉滋润,读后法喜无限。漫长的夜车上用手机最后一格电记下了感悟:
缠,是谁,是男是女,是李彪么,扑朔迷离,难以验证。斯人已逝,唯有思想着实不虚。千篇博文,有真情流露,有真知灼见醍醐灌顶,有癌魔可怖,有好诗难忘,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种种故事、无数个谜,有天道,有难以磨灭的影响和印迹,但一切又终归虚化,来无踪去无影。大慈大悲源于觉悟,疯言疯语亦是有情。如今,连个背影都无可觅了,回眸一望,只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死生事大,终难释怀,看到这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仿佛缠师亲语,宽慰不少。今生有此缘已感念不尽,他日若能见真身,必当叩首拜谢,不忘缠师教诲。
2013年6月2日旁晚
于雾霾中的北京
作者:
苏彦别
时间:
2013-8-26 19:15
22年来,没有一部电视剧可以让我忘我的看上上百遍,以至于慕名去读了原著,纵然发现二者之间极强的吻合度,想必是尊重原著,也不由得心泛涟漪,思绪万千,在初次接触它的六年之后写下这篇书评。
刚开始看它,作为女性,我自然是深深的被丁元英吸引着,甚至自以为爱着他这样人格和修养,境界的人。再看,便不由得退避三舍,因为此时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够不着这样的人,不只是现实世界里的机会阶层问题,更多的是我自己的水平达不到。有时候甚至会觉得丁元英活的太累,不是世间所有的东西都必定是有因果的,解读一切就会让存在变得乏味和机器化。后来,在上百遍之后,再次的发觉还是喜欢他,爱他,为他着迷。有人说,我是入戏太深。或许,是这样。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存在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一部电视剧,可能从高二开始形塑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了自己的追求取向。爱上一种东西,你便会想着去一趟古城,去一次云台山。再加上我本身就是河南人的缘故,这种感情更加强烈。
或许,在别人看来,这部书乃至拍成的电视剧,商界的东西是它的精髓。或许因为我涉世未深,我更在乎的却是它所传递出来的价值理念。不光是,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着。更多的是,透过它,让我知道在绝大多数人都在追名逐利,社会风气日益败坏,人们累的烦的压抑的气喘吁吁的时候,有人可以这样的存在着,有这样的思想存在。如同在阴霾的天气中,无意间呼吸到一口清新至极的空气。回味无穷,刻骨铭心。
精神的东西是至高无上的,它可以让人不在乎物质和生命,却由觉活的舒坦,内心平静。
我想,我需要用一辈子来读懂它,其实也是在无形中勾画着自己的人生足迹。
作者:
金贵
时间:
2013-9-11 00:11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夜幕降临,马甸桥上的车流顺畅起来,这个城市的脚步变得慢了下来。每一天在每一座大厦里都有不同的故事发生,每一天都有人因为遭遇了另外一个人,而让自己的生命轨迹发生变化。
芮小丹在遇到丁元英之前,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和所有的普通刑警一样,没有什么差别。直到有一天,丁元英的出现,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谁都是谁的过客,但即便擦肩而过,也要让生命的交错放出光芒,也正因为不能长相厮守,没有天长地久,才要让那生命之花绽放的更加绚烂。没有谁知道永远有多远,没有人敢承诺一辈子有多长,于是他们之间永远停留在现在,这样的浪漫,比山盟海誓来的更真切。
于是芮小丹没有理由,没有未来的爱上了丁元英,爱上了那具躯壳上所附着的灵魂,爱上了他为她打开的那扇窗户透出的世界。
芮小丹跟《背叛》中的夏英杰不同,夏英杰想得到的是天长地久,芮小丹珍惜的是当下的拥有,所以芮小丹才无比珍惜,才全情投入,才毫无保留的付出自己的一切。也许是因为未来太渺茫,也许是因为明天太遥远,他们之间的承诺,只是共筑一个神话,一个可以不以两人生命而改变的神话。这样,不管丁元英走到哪里,他的魂,都会守着芮小丹。
丁元英说芮小丹是个不凡的女子,并不是她不食人间烟火,相反是她在庸俗之外的脱俗,是她与他精神层面的旗鼓相当。芮小丹的死是开始就注定的,这种不需结果的爱恋,原本便是一场悲剧,与其活着再见,不如一次生离死别。如此,他们的灵魂依然永远相守。豆豆的这种安排,与其说是残忍,不如说是完美。相比较《背叛》中夏英杰的自杀,对于芮小丹这样的女人,对于丁元英这样的魔鬼,对于他们的感情的延续,这或者才是最好的结局。
在《遥远的救世主》里,芮小丹仿佛就是天国的女儿,降临人间的目的是陪着丁元英这个魔鬼一样的人走过一段路,当这段路即将到了尽头,她便重回天国。
在这本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没有谁是谁的附庸,芮小丹对丁元英的敬佩并不能淹没她自己的睿智,她有着完全独立的思想。
曾经和同事茶余饭后谈到过独立的问题,独立不是单纯的经济独立,而是基于完备人格的思想独立。难就难在多数人的不但经济上依附、生活上依附,思想精神上更是完全的失去自我存在的价值。在政治上尽管一再倡导男女平等,但是在事实上因为生理结构等先天不可逾越的障碍,男女不可能经济上、生活中完全平等,所以在精神层次上的平等才是真正意义上应该倡导的平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精神,则是追求平等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正因为芮小丹在精神上的强大追求,才让丁元英这个视女人为虎狼的男人,为其所折服。
芮小丹死的时候,丁元英沉默良久,我相信他沉默的那段时间思维是空白的,我相信那一口鲜血足以证明他对芮小丹的感情。看了五六遍这本书,尽管一开始就知道了这个结局,但每每读到这一刻,心中都压抑的无法呼吸,甚至每次眼眶中都噙满了泪水。这样的结局尽管保持了芮小丹的完美,尽管在她认为这样的死去,保持了她对平等的追求,不至于成为别人的累赘,但我仍然每次都难以接受。我曾一次次思考,他们之间是否可以有别的结局,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最终还是认为这样的结局对芮小丹这个完美的生命,是最好的句号。
芮小丹走了,这种擦肩而过的璀璨,令人不能不联想到划过天际的流星,尽管短暂,但却令人仰望,让人感怀,叫人铭记。
放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终究都将是路人,都将在交汇之后,各自分手,但是不要忘了让那交汇的瞬间,释放全部的精彩。
作者:
梦平青
时间:
2013-9-11 05:20
小说有些粗糙,一些观点却让人为之一振;细细品读又觉差些什么,看来观点的产生者还需要更多的经历,来自圆其说。或是作者需要对这些观点更深的感悟,而不是照猫画虎。和他相同的书我接触的很少,因此觉得此书比较完美,值得一读。
有位朋友说我很像书中的某人,听后我也只能无奈的笑笑。虽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但规律是随着时间、环境渐变的。客观规律尚且如此,成长中的我更是如此。一直在改变,看到了么?我不会是遥远的救世主里面的任何一人 ,也不会盲目崇拜任何一类人。
作者的伏笔很多,暗示很多,结局让时间停滞,故事里的时间倘若继续流转,每个人的结局会是什么?关于结局,很符合因果论,因为性格的局限性导致了,导致了他悲剧的人生。只可惜作者忘记了一点,人不会每次犯同一个错误。这样的话宿命论和本书结局是否继续成立?
以上不过胡诌乱造罢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2013/02/24
作者:
夏天的
时间:
2013-9-11 13:27
读完《遥远的救世主》,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此刻的感受。这本书,是关于文化,关于人生,关于爱情,更多的是关于人的心灵走向。书中的情节很是生动简练,然而主人公超脱世俗的思想与对文化属性的探索极为深刻,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自身的浅薄,自己还没有办法去理解那样的人生与生命追求。书中谈到道,谈到禅机,谈到神,谈到了太多我未曾触及的领域。这本书里有对人生的探索,也揭示了各色的人性,淡薄的,贪婪的,表现了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动荡的人心。
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话在书中出现多次,然而浅薄的我无法理解它,搜寻它的涵义,依然深奥。
何谓神,神即是你自己的心。何谓自然,自然即是世间万物。术既是如何面对自然的方法。道法自然,即用心体会世间万物,明了其正道,用心做人!如此!——天国之道
丁元英
世界上有没有救世主?丁元英的回答是:没有。
丁元英,他不是传统文化的卫道士,而是传统文化的叛逆者,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居高临下的包容。在德国柏林,他宣布解散私募基金,结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带利用文化密码对中国股市的屠杀性掠取。孑然一身回到中国,在一个叫做古城的地方沉寂下来,有些许大隐隐于市的意味。
丁元英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荡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优质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一个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正是丁元英的这种与世俗的格格不入,让他的好友韩楚风为他划定了一个界限: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在古城,丁元英因为音响而再次与芮小丹接触,并最终被这个坚定而果敢的女人所打动,接受了她,与她一起探讨文化之道,天国之道,故事情节也就此展开。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丁元英说: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简简单单一句话,涵盖了基督、道、佛三教。丁元英对文化属性感兴趣,话语间处处玄机,“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我们还在探求传统文化的内容时,丁元英已经开始探寻文化属性-------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未曾接触过的领域。丁元英因循着文化属性的规律,为芮小丹演绎了一个“杀富济贫”的神话。在王庙村建立所谓的生产基地,为其农民找到接触市场经济的路径,成立格律诗公司,欧洲测评,为公司谋划一个长远的前景。最后,利用文化属性、人们的传统观念,获得对乐圣公司的胜诉。
为什么格律诗公司能够在诉讼中获胜,乐圣的代理律师蒋汉臣体悟到了原因,“观念,传统观念!一是传统的‘事实胜于雄辩的观念’,二是传统的疑罪从有的观念,三是传统的青天大老爷的观念。中国人一直接受简单的文化思维教育,他们相信法律是神圣的,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丁元英正是抓住这一点,主导了事情发展的方向。乐圣的败诉,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深,影响之远。谁抓住了文化属性,谁就能谋划更长远的未来。
建立公司之前,丁元英为讨个心安,同韩楚风一起去了五台山,与一禅寺的玄智大师探讨了弱势的得救之道。玄智大师说道丁元英身上乃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此乃对丁元英的绝叹。
芮小丹
芮小丹,一个独自生活在古城的女性,她的身份是刑警。父母的离异让她习惯了独自生活,九年的法兰克福生活让她对中国的主流生活异常向往。由于好友肖亚文的嘱托,她帮丁元英在古城租房子,略尽地主之谊。偶然的一次拜访,她听到了丁元英的音响,听到了《天国的女儿》,身、心、灵皆被震撼。由此,她开始到处寻找那么一种音响,那么一种声音。寻求无果,她带着音像店老板上门拜访,结果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懊恼。为解心结,她请丁元英吃饭,也就是在这个饭局上,她对丁元英的爱恋喷薄而发。
肖亚文对她说丁元英不管怎么尊重女士,都掩不住骨子里害怕女人,害怕就是鄙视,就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一旦动了那种心思你就算把地狱之门打开了。”
但,她还是心动了。
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芮小丹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想到再也见不到丁元英,她的心痛苦无比,于是她给丁元英打了电话……丁元英说 :“此生的你红颜知己,足矣。”一场爱恋,终得成全。
芮小丹在日记中写道:我知道你要走,所以我珍惜疼你的每一天。她想丁元英给她留个念想,于是要了一件礼物--------要丁元英在王庙村写一个神话。因此丁元英才开始了一步步的谋划。韩楚风感叹道:“古有千金一笑之说,如今看来,那千金一笑又算得了什么?”
丁元英则在两人的相处之中,发现了芮小丹的不凡。芮小丹有德国永久居留权,却回到了中国,在欧阳雪的饭店有20%的股份,仍然兢兢业业做刑警。他说芮小丹活得不是简单,是奢侈,活的是自性自在,不昧因果。芮小丹的生存观念里也确有一些禅机。芮小丹说:“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芮小丹和她的父亲谈天国的女儿,谈天国之恋,“参禅悟道至天人合一的那种境界,就是天国。道法自然,不具美丑善恶的属性,有美丑善恶之别的是人,不是天。天国之女是觉悟到天国境界的女人,是没有人的贪嗔痴的女人。天国之恋,是唯有觉悟到天国境界的人才可能演绎出的爱情。”
去外地执行任务,送家属回家返回的路上,芮小丹与通缉犯意外遭遇,在交火中,她的双脚被炸掉,严重毁容。在增援警察接近现场时,她开枪击中心脏自杀。
所有人都责怪丁元英没有劝阻芮小丹,而丁元英知道,芮小丹是在向他道别,她要履行一个警察的职责,这是芮小丹自己选择的。“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丁元英希望通过茶道舒缓自己心中的痛,然而,他伤心吐血了!他一直以为那是文学的夸张描写,如今才知,那是未到伤心处,他的理性,他的坚强……崩溃了!她留给他的是永生的魂和永恒的每,是关于“作为价值”与“人生价值”更深刻、更本质的思考。
豆豆
很早的时候就看过由《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天道》,那个时候就被震惊到了,王志文将丁元英的角色诠释得很好,我也很喜欢左小青饰演的芮小丹的角色。那时就在想,电视剧的编剧该是个怎样的人呢?有如此的学识与气魄。直到看到原著《遥远的救世主》,才知道作家豆豆和编剧豆豆,才知道了原来豆豆是一位女性。
我觉得,正是因为豆豆自己担任了电视剧《天道》的编剧,才使得这部电视剧没有像其他改编自小说的电视剧一样变换了原作者的思想与初衷,而是更加深化了自己的理念。
在这个喧嚣熙攘的文坛与社会里,豆豆的作品深刻不肤浅,充满着哲学气息。能够塑造出如此出彩的男女主人公,豆豆自身也应该是极为出色的吧。然而豆豆是一位相当低调的作家,在网上搜寻了好久,也才找到一点点她的个人资料,知道她还有另外两部作品《死比活着更容易》和《背叛》,知道了她有一个可以相守的丈夫,如此而已,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讯息。清静无为,隐于世俗是豆豆的生活写照,通过她的作品也可以看到她对道的追求,比如她作品中男主人公的名字,丁元英,宋一坤。“元”和“一”都是道家的思想理念, “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了解了更多的道家文化之后,愈加欣赏豆豆将道家思想运用于作品的理念。也许豆豆本身就是一个追求“道”的人,因为她自己也大隐隐于俗世之中,拒绝曝露于媒体面前。豆豆还可能是一位佛学研究者,阅读她的书,字里行间皆可以感悟到禅的韵味。面对顺境抑或逆境,豆豆书中的主人公皆着一颗平常之心,平静地生活,始终保持平常淡定的心态;而内心丰富深沉,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又是如此简单;遇事随缘,人去缘尽,“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人生乃是修缘之行。
从豆豆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中国传统文化、道、佛学、心理学、经济学都有深刻的了解,正是基于此,豆豆才写出了如此深刻的作品,令人唏嘘,令人向往。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扇门,开启了我对佛与道的想往,如此的人生,如此的生命,如此绽放......
作者:
tzston
时间:
2013-9-17 22:04
芮小丹活得简单。
当欧阳雪责怪她在饭桌上因丁元英失态时,她说“那是清高的女人,我本来就没清高跟着凑什么热闹?至于拿住拿不住,能拿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还拿什么?爱就是了。”
当想起肖亚文对丁元英的评价时,她心想:说魔说鬼都是个表述,本质是思维逻辑和价值观与普通人不同,所谓的地狱之门也无非是价值观冲突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如果你是觉者,我尊敬你,向你学习;如果你是魔鬼,我鉴别你,弃你而去。
刚开始谈恋爱时,她就对欧阳雪说要找点事给元英做,“古城不是他的久留之地,我也没奢望天长地久…”
她又是独立的。
丁元英告诫她辞职的时候,她说:“…我相信你的思辨,你是站在你所能把握的条件上判断我的前途,但那是你的,不是我的。如果我不是我自己的,而是你的,那就不是我爱你了,那是你自己爱你自己,也就没有爱了。”
她又说:“爱和驾驭没有逻辑关系,除非人格商品化,否则没有吃亏占便宜的概念。本来嘛,做男人就去承受男人的东西,做女人就去承受女人的东西。”
丁元英也说:“就因为她胆大主意打,所以她的将来不会让我去打算。”
难怪丁元英说:“…你的生存状态不是病态,用佛教的话说是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自在是什么?就是解脱。”
丁元英活得明白。
评论女人时他说:“红颜知己自古有之,这还得看男人是不是一杯好酒,自古又有几个男人能把自己酿到淡而又淡的名贵?这不是为之而可为的事,能混就混吧。”
谈论文化属性时他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劝告芮小丹辞职时他说得更透彻:“只要你一分钟是警察,你这一分钟就必须要履行警察的天职,你就没有避险的权力。但是,国家机器不缺一个迟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会应该多一个有非常作为的人才,这不是通俗的英雄主义和通俗的平等意识可以理解的价值。”
简单和明白哪个境界高?
丁元英说:“这不是简单和复杂的问题,是生存境界不一样。你活的是自性自在,不昧因果,通俗点说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我是想活个明白,还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离你的境界还差着几个位格。…. 我和你不一样的地方,仅在这一件事上就可见一斑。我在柏林前后呆了十二年,你能感受到的我都感受了,你是想到了就做,该拿的拿该放的放,自性作为不昧因果。我呢?就在那里参哪参哪,没完没了,越想活个明白就越不明白,一直参到了死胡同里出不来,就蹲在墙根打瞌睡。”
丁元英在五台山上说过一句话:“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如果说丁元英是个需要以性施行的悟者,那芮小丹就是一个性行合一无二的高级悟者,随心所欲不逾规了。丁元英想在思议中证得不思不议,而这本来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丁元英对芮小丹说过:“你不知道你,所以你还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丁元英活得太明白了,所以不自在,也变得不是他了。所以他要躲到古城、躲到柏林,要上五台山求心安。
一个太明白的人和一个太简单的人某种程度上都是超脱的,都是以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天眼”来看待世界,发现事物背后的本质,想要突破世俗的陈规陋习。而当这两个人性别相异又互相吸引时,称为知己则比称为情人来的贴切。他们由始至终都是独立的,只是在相互靠近的时候不断感受到对方的温暖。这种独立给予他们自由、尊严和美好。
他们就像两颗流星,在迎面相撞的时候发出耀眼的光华,然后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作者:
free
时间:
2013-9-18 12:16
天下之道论到极至,是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至,是男人和女人的一个情字。
08版的很深刻。可是我感觉电视剧和小说有些出入,譬如在论亲情上,五台山论道,在耶路撒冷这块,都是有不同说法。05版是不是会有什么更为深刻的东西呢?哪位知道05版的与这两者有何不同?如果有05版的书或者电子版的麻烦告诉我。谢谢!
作者:
折戟沉
时间:
2013-9-19 04:06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也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佳作。
好多朋友看完之后又去看了一遍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道》,并且极力推荐让我去看一下。我不愿,我害怕,我怕我心中的丁元英、芮小丹等等人物被特定化,限制住我的思维和想象。
这部小说在我心中是趋于完美的,无论是故事情节、对话、寓意还是那些似有所悟却又无法表达的感觉。
很喜欢芮小丹的个性和行事风格,那种敢爱敢做敢拼敢闯的胆识让我很敬佩。虽然最后她的死让我感觉很惋惜,但是仔细想想,这样的情节发展才体现了豆豆的明智。这个故事不是因为小丹的死而残缺,反而是因此完美了,大圆满了。死与死不一样,怎么死,什么时候死,为什么死,很有深意,引人深思。
不算书评,不做评价,我觉得我还没有资格,说实话我读不懂这本书,只有表面上的情节和少许的寓意能够看清楚整明白,再深层次的我就无能为力了。我一定还会再看一遍这本书的,可能那时候已经是多年以后了,希望那时候能让我看到不一样的救世主。
作者:
Jane
时间:
2013-11-2 04:23
初读这本书,我被元英和小丹深刻的爱情打动。爱情之所以深刻,是因为这男人和这女人的不平凡。因为这样才感到了作者林立衡女士的深刻的不平凡的一生。
关于林立衡:又名林豆豆,林彪与叶群唯一的女儿,颇得林彪宠爱,就读北大时经常与林彪高谈阔论。文革时,她曾担任过《空军报》的副总编,显赫一时,备受世人关注。可是林彪出逃的消息竟然是她的爱女豆豆向周恩来报告的。一个能出卖父母的孩子,她究竟是个什么样人性的人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想要知道答案,就要探查一下这段历史了。
这要从毛泽东和林彪的关系说起了。林彪是毛泽东的爱将,井冈山时期进入毛泽东的视野,中央苏区时期是毛的左膀右臂,长征时期是毛依靠力量,抗日时期毛寄予厚望,解放战争时期是毛的一把利剑!但林彪反对抗美援朝,称病拒绝出任志愿军司令员,令毛泽东大失所望。在高饶事件中,林彪被卷了进去但并没有影响他的升迁。1959年批判彭德怀的庐山会议林彪成了毛的援兵,会后取代彭德怀,执掌了军队大权。他极力宣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赢得了毛的喜爱、赞赏和信任。毛泽东在党内遇到挑战,他借着林彪搞掉了刘少奇和彭德怀。林彪在党内受到抵制,他更需要毛泽东做他的强大后盾。毛泽东则替林彪除去了反林的罗瑞卿,最后罗瑞卿跳楼自杀。借着批判教条主义为名,整了刘伯承、叶剑英、萧克、李达、陈伯钧、宋时轮等人。打到刘少奇后林彪被毛泽东确立为他的接班人。林彪特有的优势,使他成为接班人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
第一,政治上强,善于领会毛的意图,跟上毛的步伐。第二,爱学习,爱思考,有很强的理论概括和罗辑思维能力。第三,不串门,不拉关系。第四,年纪轻,少壮派。毛泽东对林彪的信任、倚重很深。
但伴君如伴虎,给毛泽东担任了18年秘书的田家英戴着“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满怀怨愤的自杀身亡。林彪私下对毛泽东的真实看法令人吃惊,他对毛泽东的成见很深。私下说过毛“言行不一,玩权术。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功为已,过为人”等。他们对治党、治国的理念不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看问题角度不同,加之背后有两个非同寻常且各怀鬼胎的女人推波助澜,决定了他们必然出现隔阂分歧矛盾。
林彪作为接班人,几次流露出不想干的想法。这并不说明他没有权利欲和野心。只是他不想做附庸和陪衬而已。他在党内,是副总理,在党权方面有毛泽东把关。在政府的职务是副总理,在行政权上受周恩来制约。尽管他受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但军权却被毛泽东牢牢控制。连文化大革命中调动一个排也得主席说了算。这样看来,接班人只是名义上虚的东西。况且,林彪看问题有独到而深刻的眼光。他感到毛泽东的接班人并不好当,高岗和刘少奇都是接班人,结果高岗自杀了,刘少奇被废黜了。林彪为自己的结局担忧。他的出逃是他太性急造成的吗?其实是党内矛盾尖锐冲突的结果,也是毛林个人较量的结果。他们不过是某一历史阶段的“同路人”。文化大革命打掉了刘少奇等人后,林彪同伙陈伯达起草了一个政治报告,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可是这时,江青已经把手伸向军队,要搞掉林彪的左膀右臂。江青想掌权,不把党章里的接班人搞掉,她怎么能登上历史舞台呢。70年九大后,毛泽东提出修改宪法,不再设主席职位。他自己不干,也不让林彪干,林彪觉得很可能戴着接班人的高帽子却永远接不了班。林彪担心毛泽东更换接班人,另一个是林彪的身体不如毛泽东健康,怕熬不过他。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发动“批陈整风”运动,林彪的处境日益艰难。毛泽东还与美国记者的谈话中透露对他接班人的不满,改组军队,削林彪的实力。林彪情绪低沉,林立果就开始了搞“武装起义”的准备。终于,在得知毛泽东南巡谈话点了他的名,从种种迹象看,自己即将被拿掉和清算。林彪万念俱灰,权衡再三,终于下定决心拼个鱼死网破。后来的事就不再赘述了。
豆豆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林彪对毛泽东的看法对她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对毛有了一些否定的看法,曾吃安眠药自杀过,后被救。在林家,叶群与林彪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林立衡与林立果都亲近父亲,讨厌母亲,矛盾很深。姐弟俩只叫叶群主任,不叫妈妈。林立果后来有了权力的欲望,渐渐与叶群关系缓和。林立衡很受林彪喜爱,叶群妒忌,经常虐待她,她也为此自杀过。豆豆认为林彪即使再对毛泽东不满,也不至于叛逃。林彪的出逃是叶群和林立果绑架的,她报告周恩来是想把父亲救回来。其实,林彪是自己走的,谈不上挟持和绑架。林彪叶群林立果三人已经知道豆豆告密当即扔下她仓皇出逃了。机场方面已被控制,8341部队也有阻拦。林彪的飞机竟然连油都没加就起飞了。飞机在蒙古坠毁后,林豆豆被审查,期间掉了六颗牙齿,少了一半头发。也曾自杀过。她这一生自杀过三次,都没死成,可见老天还是庇佑她的。1974年,毛泽东批示解除林立衡的审查。下放到郑州一家汽车厂工作。1987年回到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直至2002年退休。
豆豆这一生的人生信仰、追求、感悟,都在这部《遥远的救世主》中通过每个人物进行了完整的体现。
看过小说后,我带着诸多疑问,想探查究竟,探查的过程中我读懂了豆豆。
问题一,小说的背景为什么发生在德国?而不是美国,英国,法国?
这个问题先卖个关子暂不回答,读懂了后面的问题就知晓答案了。
问题二,元英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入佛教、基督,不言马列,他真正信奉的是什么?
在小说开篇,肖亚文去法兰克福见小丹时说的话,可以掀开一角。他是魔、是鬼、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就不是人、极品混混、会赚钱的人、地位高的人、有思想的人、有学问的人、我觉得也对,也不对,也不完全对。
我是从他对待周围人的态度来分析这个人:
1. 对父母亲人:元英回国后第一个见的就是他妹妹和妹夫,显然这是回国前就安排好在北京碰面交接的,在他心里家庭亲人还是第一位的。他把6万美金和车给了妹妹,关照她照顾好家里老人。他并没有同意妹妹改造老爹的茶馆,改成高档地方老爹就不适合经营了,也就没有了老年的乐趣。家长里短市井聊天,过着幸福安逸的老百姓生活。这就是他对幸福的理解吧。我相信这也是豆豆对幸福的理解。
2. 对朋友:元英好友韩楚风的妻子陈茹来找元英借钱,元英借给她15万,而且不能让韩楚风知道。可是元英的账户在德国被冻结了,这时他已经基本没钱了。他把自己的生活标准降到最低,穷到卖唱片,每天吃小摊,吃方便面度日。身价千万的他何至于此啊!挚交好友理应如此,能为人挨刀,人可为你送命!想那宋江,凭什么能在梁山竖起一面义字大旗!如这一生一个忠诚的好友都没有,岂不是一大憾事!
3. 对爱人小丹:
元英对女人的态度是怕女人,怕就是鄙视,就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从对女人的抗拒,到彻底爱上小丹,也是元英读懂了小丹的过程。
一个当刑警的女人,她超脱了普通女人的概念。元英爱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宁可拿微薄的薪水也要当社会的主流,而不是在国外当边缘人或者回国当富二代。在她们俩个这样的人眼里,钱根本不值一提,提了就是羞辱了彼此。元英爱她的大爱境界!小丹是大女人,她有大爱。大爱即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元英爱她的英姿飒爽!小丹命悬一线在死亡线上徘回,却拿枪击毙歹徒。这样的女人值得他这样的男人敬佩!遇到这样的女人,元英这样的男人也只能乖乖缴枪投降了。
元英大费周章的搞扶贫,只为送小丹一个礼物,也是送小丹一个觉悟。其中在杀富济贫的过程中,杀了富,见了血,背了骂名。元英道:天下之道论道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的冷暖论道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可见元英用情的炽热!只为小丹是他的红颜知己!小丹能够读懂他! 真正的爱情只发生在彼此惺惺相惜的条件下!其他只是肉欲而已!
4. 对于刘冰的处置:
元英是神吗?他能救人。元英是魔吗?他能害人。他给了刘冰一个“保命符”,这时考验人性的时刻到了。想要走出井底,关键看人性。元英没想救他也没想害他,只是给了他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命运其实就掌握在他自己手中。怀着小人之心的井底人,这辈子最辉煌的时刻就是趴在井沿看了一眼,之后又跌入了更深的地狱。这世上本没有救世主,众人苦苦寻觅不得,就把他神话了!原因就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元英既不入佛教又不入基督。他也不在中国从政,不言马列。那么他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呢?
1说说基督教。德国的宗教改革时代是民族运动的发端。马丁路德,德国人,作为神甫,目睹了罗马教廷的腐败并抨击,由此而发动基督教改革运动。路德把圣经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翻译成了德文。意义在于,他的翻译追溯到完全未经后人篡改过的圣经原本,并把他译成一种有他确定下来并通用的标准。所以路德形成了德意志民族的代表,但是他反对教皇的民族统一阵线却未能成立。
2说说德意志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普遍的思想运动,主要是摆脱中世纪神学和宗教教条的羁绊,破除迷信和偏见,教育人运用批判理智,勇敢的独立思考。因而带有反封建反宗教的色彩。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是一场文学运动,由新一代进步的热血青年所发动的。它从那种冷静的对于自然的观察发展到与自然的密切结合,从一般的理论宣传发展到与人民接近的语言从而温和的社会改革。代表人物是歌德与席勒。还有一位古典主义大人物就是黑格尔,他站在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的立场上对主观唯物主义、二元论,站在辩证法的立场上对形而上学,站在可知论上对不可知论进行了批判。他的哲学辩证法是最全面的,最富内容的,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的特点主要在文化领域,主张精神和物质的分离,主张政治与文化的分离,存在一种世界主义的倾向。
3说说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就是受到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思想的深刻影响。费尔巴哈的名言: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人就是人的世界,是国家,是社会。在哲学消除了真理的彼岸(指上天、天国)对天国的批判必然会变成对认识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对法律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必然会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中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在人类认知史上引起了一场空前的大革命。《共产党宣言》无疑开创了现代工人运动的新篇章。
元英在中国生长,接触佛教,在北大学习,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在德国留学,接触了基督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那么他到底信奉什么呢?还得从德国强权时代说起。
铁腕领导人俾斯麦统一德国,使德国进入了强权时代。经济大繁荣,使德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首先是一种经济概念,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完成时期膨胀起来的民族经济力向外扩张和渗透的载体。这时,德国的科学也进入了强权时代。
尼采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尼采哲学首先是对一切现存的、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反叛。从“强者”的方面做了猛烈抨击,并提出了“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他全面否定了当时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认为传统的价值观既无精神、理性、思维也无灵魂、意志和真理,全是无用的虚构。善恶观念均是从保护弱者的角度出发,从而造成了人的顺从和谦卑的劣根性,压抑了人的生命力和强力意志。所谓“上帝”,“救世主”,他们的说教多么慈悲和甜蜜,都是虚妄之词,不要上当。所谓“强力意志”,是以种不受理性、传统观念束缚的、超出善恶世界的生命本能冲动的表现。比如生物界物种之间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等,都是强力意志的体现。因此,强力意志会生生不息,不知满足,不知厌倦,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前进。
元英信奉的就是尼采的超人论。超人与魔鬼本一类!这也正是豆豆信仰。
问题三,作者为什么要女主人公芮小丹自杀?
于警察的身份而言,这并不是她的任务,她也可以等待支援。但是她知道这几个人一旦进入县城将会造成重大的危险隐患。她知道危险非常,即与元英打电话告别。殊死搏斗中受重伤,双脚被炸没了,左脸也被毁容。。与女人而言,她已经毁容残废,这叫她这么自强的人如何面对接下来的人生。如何面对爱她的元英。她是个完美主义者。那豆豆为什么不直接写小丹牺牲了而让小丹自杀呢?尼采声称,要懂得适时去死,自愿去死,万事必备,功业已成,慷慨赴死,更见豪情。一个真正的人,能够志得意满的离开人世,而一些满怀希望与信誓旦旦的人则围绕在他身边,为他欢呼而送行。那种自愿的死亡,颇为值得赞美,因为它召之即来,来的正是时候,不早也不晚。因此它最可赞叹!
问题四 林雨峰的死代表什么?
林雨峰的死,映射出的是豆豆对于林彪这个对她一生最重要的人的看法。林雨峰事业的失败,败在他的策略。只有矛没有盾。回顾历史,林彪到最后的叛逃也是这样的一种策略失败。他的敌人太强大了,意识到了这一点,应首先想到自我保护。林雨峰可以选择撤诉、求和,这样能保住自己大股东的地位和利益。但他的自尊让他无法做出这样的让步。只有选择自己了断。人是可以憋屈死的。反观历史,林彪坠机后,周恩来曾郑重的说:“林彪的座机不是我命令打下来的,确实是迫降时爆炸。林彪是党中央副主席,是军队副统帅,是写进党章的接班人。如果我命令部队把他打下来,我怎么向全党全国人民交代啊!林彪外逃时,是我向主席汇报的,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的组织纪律性。但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走,就由他吧。南巡时说过还是要保他的,他要是承认错误,还可以给他个政治局委员。主席对林彪宽容大量,我为什么要置林彪于死地呢?”
可是,林彪也并没有选择妥协。当不了国家主席、党主席、军委主席也绝不屈居当个政治局委员。这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这就是他太要强的个性。
尼采说:对于追求盛名之士,难得是退隐的艺术,懂得适时舍弃那些虚浮的荣耀,及时而退,及时而死,才是无上盛名!
一个人,当其显得最为香甜的时候,反而最应小心谨慎,凡想要受人长久喜爱的都知道这个道理,幸福不能长久,高位不得长居,生命不能永远握在手里。这正是豆豆想对父亲说的话!可惜她永远没有机会了!
问题五 什么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关于文化碰撞大讨论
元英说:“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所以佛教和基督教都不是元英的灵魂归宿。德国就是以这种强势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时间到了1933年,德国纳粹希特勒上台了,就对法西斯的本质做出了回答:法西斯是“金融资本的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极端帝国主义分子的公开恐怖独裁”。
法西斯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学说,其核心是反动的民族主义。纳粹德国挑起了全面的世界大战,其战败也有其历史必然性。
世界上还存在另一个德国,那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国,歌德和海涅的德国,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德国,爱因斯坦的德国,爱好和平主张友好的德国。德国的强势文化还在于它的内在修复能力。二战后的德国被分割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
1961年民主德国建造和柏林墙。时间的车轮到了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柏林墙被推倒。统一的潮流不可阻挡。
韩楚风与元英在北京的酒后长谈中谈到:“柏林墙倒塌,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中国政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两者上的,转变观念的要求使两者都陷入了理论真空,找不到着陆点。” 元英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
楚风脑海里却想着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同类。
写到这了,问题一,自然已经不用回答了。
元英与楚风这些言论都是豆豆的所思所想,是关于国家、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文明、人类、幸福、理想、信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情、友情
此刻,我为我能读懂豆豆思想的精华感到了一阵阵激动!
作者:
时光旅
时间:
2014-2-1 00:27
是一本值得去读的书。我非常喜欢。之前只是看过了改编的电视剧版《天道》,也是一部佳作,只是电视剧形态的描述没有书中文字描述的更加细致入微,具体圆融,这本书不是给人们讲大道理,而是人类应该明白生存的道理,生命的轨迹存在着真理。
作者:
只有霸
时间:
2014-2-1 01:56
烂书,炒个鸡巴。第一章的文笔都不如起点的网络小说。这年头大便都能上豆瓣评五星了。
看看第一章第一段这堆烂笔头子吧:
1995年5月21日柏林时间下午2点30分,北京——法兰克福的航班准时在机场平稳降落,法兰克福机场大厅的海关检查出口处三三两两地聚集着迎接亲友的人。身穿白色风衣的芮小丹站在离人群不远的地方静静注视着依次而出的旅客。
肖亚文随着旅客走了过来,她什么行李也没带,只是挎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坤包,那情形不像是来法兰克福旅行,而更像是去逛北京的超市。
肖亚文长着一张精致得让人无法判断年龄的脸,仿佛就是一件油画大师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她身穿一套华贵的职业女装,眼睛里注满了灵气和自信,浑身散发着一种精明干练的气质,那是典型的白领女性的特征。
芮小丹迎上几步,朝着边走边观望的肖亚文亲切地喊了一声:“亚文!”
肖亚文闻声快步走来,也兴奋地喊道:“小丹!”
两人激动地拥抱了一下,肖亚文说:“我得先告诉你,我只能呆几个小时,得乘晚8点的班机回去,明天我人必须得在北京。我这趟是专程来见你的,自费。”
芮小丹惊诧地看看她,不解地质问:“你疯啦?有什么事不能在电话里说,非得这么折腾?”
肖亚文说:“电话里,我怕你三言两语把我打发了。我这么折腾一趟,念我这来回的路费你也不好意思拒绝我。要是等你歇完探亲假再去古城找你,时间就来不及了。”
芮小丹迟疑了一下,本能地说:“如果是有人托你给古城的什么案子说情,那就别说出来了,我既没贼心也没贼胆,更没那个权力。”
肖亚文说:“你怎么看谁都像贼啊?”
两个人边说边走出大厅,走向停车场,上了一辆白色女士轿车,芮小丹驾车向莱茵河南岸的“紫竹园”小酒店驶去。
肖亚文一上车就笑着说:“你的拥抱不够真诚,敷衍我。”
芮小丹也笑道:“你神神道道让我猜心事,我真诚得起来吗?”
肖亚文系上安全带,理了理头发,说道:“小丹,咱俩从警官大学认识……”
芮小丹说:“不用铺垫,直说。”
肖亚文说:“不行,还是铺垫铺垫比较实用。”
芮小丹说:“最好的朋友。”
肖亚文说:“有你这个定性我就踏实了。”
芮小丹说:“少奶奶,您快把您那金口里的玉言吐出来吧。你这么精明的人,我还真想不出你能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
肖亚文摆摆手说:“不着急,还有时间,只要不误了班机就行。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得喝着咖啡细说从头。”
芮小丹心里越发疑惑了。
————————————————————————————
作者你真浪费纸张,那也是森林做的啊。真为那些评两星以上的人感到悲哀。你们都是看语文书长大的吗?
作者:
白悦悦
时间:
2014-3-4 04:40
最早看到标题这段话,是在一位网友的QQ签名上。
后来在另外一位网友的QQ上又看到了这句话。
很喜欢,就一直记很久。
最近书荒的程度已经是度日如年了。
就找人推荐了这本。
然后走的是平邮,大热天还劳烦老娘去邮局帮朕领书,朕忏悔。
朕懒惰。
说回书。
我一直觉得书是有生命的,有国籍的。
比如安娜卡列宁娜活在十九世纪的俄国。
海上花是清末的上海。
遥远得救世主活着的时代是上个世界末。
本来有很多感想可以说,结果还是算了吧。
阶层啊什么的早就定了
多说多错,不如就这样罢
好比那谁自杀。
作者:
末那
时间:
2014-5-22 04:38
看这本书的同时,也在看电视剧,之前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朋友向我推荐这部电视剧,说剧中的音乐很美。但看片子的时候,被这部片子震惊了!人性、佛理、商道、修养、艺术都融于此剧中。
觉、悟、修;精、气、神;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给人很多思考、反思。追求精神上的奢华,整个一灵魂的旅者。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这个人的思想。穿透灵魂的人,已然不是他自己了。是神?是魔?是鬼?总之,不是一般的人。而且文化属性一词,带给人很深刻的思考。
题外话,这部剧中涉及到的人性、宗教、艺术、情爱、因果、世间万物都和德国的一个乐团enigma的七张专辑相似,每张专辑都有一个很鲜明的主旨。
作者:
小灰灰
时间:
2014-5-30 09:10
《遥远的救世主》,根据我浅显的一点对宗教知识的了解,我感觉作者是遵从圣经的主旨,或者展示出了圣经的意向,虽然这本书想讲的并不只一种宗教。印象最深刻的是乐圣公司起诉格律诗,刘冰、冯世杰、叶晓明决定撤股,这让我想起犹大背叛耶稣,彼得三次不认主,想起以色列人出埃及进入旷野,虽然他们见过那么多次上主显神迹,但他们仍然不断的质疑不断的背叛。
刘冰三人最后失去了股份,而肖亚文因为对丁元英的相信,在判决未出结果之前入股,成为格律诗的总经理。最后判决出来格律诗胜诉,刘冰后悔了,他想起一个不小心失去了他一生中梦寐以求的生活,大房子大车子美女票子,他决定反击,书中写到:当人一旦从危险里跳出来,他就不再去关注这个事物的危险了,他的目光就会全部落在这个事物的利益上,这就是人。
而最后丁元英还是没有放弃他,丁元英告诉欧阳,如果刘冰最后这段期间没什么事就还让他在格律诗公司做事,但是刘冰没有经受住诱惑,丁元英给了刘冰那个称可以让乐圣与格律诗官司翻案的资料袋,刘冰的心里住的是神还是魔就靠这个资料袋鉴定。但最后刘冰走向了魔鬼,当他发现资料袋里全是白纸时,他跳了下去,他说丁元英是骗子,其实他不明白击碎他的是他自己。
在学习圣经的时候,有句话很是震撼了我,那就是——顺从是相信。只有你相信一个人,你才会听他的,他说什么你才会做什么。肖亚文相信丁元英,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人品是稳定的元素。人在世界上的亲情友情爱情各种关系,都是这样,会经受很多诱惑,但首先你要清楚一个人的品质,这样在诱惑来时,你才有分辨的依靠。你相信一个人的品质,是因为他有原则有信念,而所谓的信仰就是这样,信仰并不一定是信一个神,而是心中有杆秤。
在没看《遥远的救世主》之前,我跟王明阳一样,觉得基督就是人类自我发明的让自己内心安宁的工具,比如愤怒是罪,因为会伤害身心,知道这个之后我们就不再发怒了,怒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想干的事干不了,不想干的事被逼着干,说到底还是利,现在我们学会不愤怒了,但我们放下利了吗?没有,我们学习了更巧妙的方式去争利,有的人甚至是学会阴狠毒辣的方式去争利,所以我们看到砍人无数还烧香拜佛的黑道大哥,这就是属于走火入魔的那类。
所以我们从基督那里的确得到一些净化,但这净化是歪曲的。因为基督向善,而善的本质不是利己是利他,利己是私,利他才是善。所以没看《遥远的救世主》之前,在我浅薄的认识里,基督变成了让贪欲变得更心安理得附属工具,而不是管理世界的万世之主。
再有,虽然圣经一再强调耶稣是存在的耶稣行圣迹是真实的,但要让我一个现代人,相信谁摸一下跛脚病人他就能站立,这的确是难以接受的。要让我相信 信耶稣进天国,也是很让我纳闷,没人能说的出天国在哪,也没人能告诉我们他去过。
但《遥远的救世主》里说了,《圣经》最终告诉人们的是要进窄门,不因生死轮回的应许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也就是说把审判交给了自己而不是上帝。而我们当欲念起的刹那,我们就知道善该怎么做,只是我们做不到,上帝告诉我们最本质的是该朝着内心那个完美的方向努力,这还有什么逻辑辩证上的错误?
佛教跟基督教一样,基督教有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这七宗罪是道德的罪,在佛教上就是贪嗔痴恨爱恶欲。还拿嗔这一罪来说,佛教宗教认为脾气差没有包容心的人是福薄的,因为心直口快口无遮拦暴怒会伤害到人,那么人就会远离你了,然后诸事不畅,这不是福薄是什么?
而念佛经得福德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但这并不是佛祖从天上把这个福德扔给你了,而是你自己的心念(前提是要理解经义,而不是生硬的反复诵念)起了变化给你带来了福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就是自己的神。
所以我们不用再去质疑摩西开红海是否属实,不用再去质疑因果报应是否真的存在,这只是因为圣人相信宗教这种太高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圣人们使用了生死轮回的应许这种简单的方式创立了各派宗教,为的是让各种教育层次的人都有机会追求真善美。
而最本质的,不管是儒释道还是犹太、基督、伊斯兰,都是希望人们修身行善。而这个指向的是具体的每一个人,所以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五千年不灭,是这个精神在传承,在中国影响最深远的儒教并没有具体要供奉的神,开创儒教的孔子是人不是神,儒教教导人修身养性,修身修的就是言语和行为,吾每日三思而省吾身,省去掉的是道德的罪,得到的是道德的善。而如果能做到这些的人,他不需要认识神,他已经在走神的道路。所以天国在哪?能抵挡住诱惑,心中平安喜乐,戒掉贪嗔痴恨爱恶欲,这个人不管贫穷还是富裕,在佛教上来说,他就是有福气,在基督教来说,他就是到了天国。天国在我们心里,到此万法归宗。
所以刘冰不明白,是他的贪婪害了他自己,他行的不是人道,他并不需要救主,他自己原本就可以救自己,就好比上帝给亚当夏娃伊甸园,伊甸园能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上帝叫他们不要碰那颗苹果,他们偏要吃,人们说上帝不该试探亚当和夏娃,但其实试探不在上帝,在亚当夏娃自身,如果他们懂得知足感恩,他们就可以不让试探成为试探。
《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说中国人穷,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弱势文化,强势文化遵循的是规律。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觉悟神是自己!
是《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让我最终明白了这些,最后引用一个网友的一句话结束这次的评论:我们是自己的神,我们应该供奉自己。
作者:
wyzble
时间:
2014-6-10 02:20
此刻芮小丹就想这样静静地看着他,她摇摇头,看他吃了一锅又一锅,直到他自己都吃累了停下来歇歇,忽然问他:“你整天关在屋里受得了吗?就什么都不干吗?”
丁元英说:“上网,学习,什么都看看。”
芮小丹问:“研究什么?”
丁元英说:“谈不上研究,关注而已,对文化属性感兴趣。”
芮小丹问:“文化属性?没听过这个词,这个很重要吗?”
丁元英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芮小丹问:“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丁元英说:“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芮小丹把烟灰缸往他跟前推了推,免得他弹烟灰时落到旁边的食物上,说:“还是有学问的人会骂人,真尖刻。从字面上能理解一点,但知道又如何,怎么用呢?”
丁元英说:“无所用,无所不用。”
芮小丹说:“无所用,活个明白也行。无所不用呢?举个例子。”
丁元英想了一会儿,举例说:“比如说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丁元英说:“那个暴利不是由我决定的,是由人的主决定的,主让众生把他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由不得他不掏,因为不是我让人有了灵,是上帝。”
芮小丹说:“你信主?”
丁元英说:“没有主,主义、主意从哪儿来?主无处不在,简单地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丁元英点上一支烟,答道:“股票的暴利并不产生于生产经营,而是产生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投机性。它的运作动力是:把你口袋里的钱装到我口袋里去。它的规则是:把大多数羊的肉填到极少数狼的嘴里。私募基金是从狼嘴里夹肉,这就要求你得比狼更黑更狠,但是心理成本也更高,而且又多了一重股市之外的风险。所以,得适可而止。”
王明阳说:“强盗的逻辑,直接获取,冒险,刺激。”
芮小丹针锋相对地说:“这样讲,似乎你还算一条好汉。但我以为,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与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所以,你不算好汉。
丁元英问:“你为什么要当警察?为什么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病态?”
芮小丹说:“怎么又回到这个问题了?类似这种话我听多了,要么说我傻,要么就是想挖掘点思想火花什么的,我从不回答这种问题。那么多人都干警察,怎么一到我这儿就不一样了?说到底就是因为我有德国居留身份就金贵了。”
丁元英说:“德国居留没有价值吗?我就曾经为一纸永久居留身份在柏林熬了10年,为这个去工作、买房子、纳税。德国居留身份意味着很多东西,高收入、高福利,不愁生老病死,自由出入欧美国家,在国人面前有身份、有面子,过去甚至还有华侨商店的待遇。”
芮小丹说:“出国的人肯定得为居留权奋斗,我母亲连国籍都加入了。但是……这个我不说了,你把但是后面的东西说出来。”
丁元英说:“但是,你得到的,是人家德国人能够给一个中国人的东西,包括你在中国人面前的优越感。总有些东西是人家不能给你的,比如你永远是边缘人,你融入不了别人的主流社会。你不用表白,也不用提醒,人家错待不了你。警察是主流社会的标志,你在德国做不到,在中国就能做到,这是国籍和血统给你的权利,这就是祖国。”
芮小丹本能地伸出右手,做出一个握手的表示,随即与丁元英伸出的手握在一起,夸张地上下摇动了两下,笑着说:“同志!同志啊!”然后松开手感慨地说:“没有在国外呆过的人很难理解主流社会这个词对于一个普通公民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就生活在主流社会,他们不缺祖国,缺的只是一点钞票,所以不理解。我就是觉得警察威风,我就想要那种感觉,这和思想火花没关系。”
丁元英说:“所以,你活的不是简单,是奢侈,是你首先得放下点什么,这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奢侈。从世间法上说你是病态,从出世法上说你是奢侈,当有人笑话耶稣是傻子的时候,其实谁都不傻,仅仅是两种价值观不兼容。”
丁元英笑了笑,说:“我和你不一样的地方,仅在这一件事上就可见一斑。我在柏林前后呆了十二年,你能感受到的我都感受了,你是想到了就做,该拿的拿该放的放,自性作为不昧因果。我呢?就在那里参哪参哪,没完没了,越想活个明白就越不明白,一直参到了死胡同里出不来,就蹲在墙根打瞌睡。”
芮小丹说:“你参给我,我能出来。如果我出不来,我就不是你说的自性本来。”
丁元英说:“你沿着出国的感受往下参,跟着就参到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落后?你必然从现象参到制度、参到文化,因为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的产物。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足以让你拍着胸脯说:我们有文化。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却不能让你挺着胸脯回答:我们有什么文化?因为有文化和有什么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芮小丹问:“那你说是什么文化?”
丁元英说:“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芮小丹说:“我不懂多深的理论,只能说自己的感觉。第一,这不是咱们可以操心的问题,是拿了这个薪水、享受这个阶层既得利益的人应该操心的问题。第二,改革和转变观念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改革和转变观念不能脱离国情和国民素质,这不是谁一着急就能解决的问题,中国需要时间。”
丁元英说:“是个很客观的认识。再往下参。”
芮小丹说:“要是我就参到头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好好打算自己的生活。再往下参还能参什么?你参给我看看。”
丁元英说:“我就又回到起初的问题上了,中国为什么落后?然后又是一轮现象、制度和文化,然后又落到中国需要时间,就像一个永远走不出去的圆。所以说我不如你,我还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能活个明白就不错了。”
那个男的大概也听不下去了,摆摆手打断她的话,说:“嫂子,你这样讲不行,人家大兄弟是有文化的人,你得讲道理。”说着,将脸转向丁元英:“兄弟,我这么跟你说吧,你信不信有天堂?到时候俺都上天堂了,就你没去,你心里啥滋味?”
丁元英只是静静地听着,一句话也没说。
这时刘牧师说了一句:“丁先生,你应该回答这个兄弟的问题。”
丁元英说:“如果是骆驼穿针的天堂,我敬仰他们,因为我做不到。”
刘牧师一怔,下意识看了看丁元英。“天堂”二字解文解意皆是心性,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而正信正解、直心直入的回答却没有几个,多为貌似觉悟的华丽之词。让刘牧师心里为之一颤的是,问者是随心一问,答者是随心一答,并无思量。
刘牧师问:“你信神吗?”
丁元英说:“信,了妄唯真即是神。”
刘牧师思忖片刻,说:“了妄唯真,那神和人是什么关系?”
丁元英说:“不一不异。”
刘牧师说:“天国远了,没人能救得了你,你走吧。”
丁元英起身告辞,客气地说:“打扰了。”
作者:
kamuhi
时间:
2014-10-22 12:53
看完这部小说,反思了很久。
它指出很多人的心里都在渴望一个救世主,而现实是只有你自己是救世主。理解自己内心的人性和能力、背景,妥当地搭配,才不至于让自己难受。
可是,毕竟像李元英的人还是少数。
或者说,我们大家都是互救。
作者:
流云
时间:
2014-10-30 15:47
一、文化属性——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儿?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随便你能说的什么。”
“术”是细节,是特定的技能。“道”是战略,是精神,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融汇”,是“能因敌之变化而取胜”。“道”是一切术抽象总结、提取精华后所剩下的,是爱因斯坦苦苦追寻的描述宇宙一切规律的方程式。有直接求道的——哲人深刻思考、僧侣苦苦修行;更多人通过“术”来“求道”,“止于术”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术中有道,上帝无所在、无所不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便可能一叶知秋、一睹全豹。
“无明众生”便是被表象所迷惑、看不到本质的大多数人,他们崇尚“弱势文化”——流行、易懂、速成。与之相反,“强势文化”注重客观规律。大多数人有“人性的弱点”是客观规律之一,拥有“强势文化”的人一定程度上是“反人性”的。拥有“强势文化”的群体可以合法地、光明正大地剥夺弱势群体的利益。正如主角所说:
“主让众生把他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由不得他不掏。”
“开天眼”十分形象,即拥有“强势文化”的人张开了“真实之眼”——识破了被“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所扭曲的表象,洞见了背后的真实。
“遥远的救世主”这个书名大见匠心,基于强势群体(救主)的期望而破格获取的文化是“弱势文化”。可惜救主是救不了自己(弱者)的,因此救主是遥远的;能够给予救赎的只有自己靠自身的觉悟。
二、宗教与救赎
重读此书终于意识到了佛学的博大精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这句话便和“开天眼”异曲同工。世界上所有的因为因缘和合而成的现象、事物,都是暂时的,如同梦幻泡影一样不真实,应该这样看待这个世界。
我困惑于一个问题:是撰写经典的智者远超世人,世人所解读的都在智者想表达的范围内,还是历代才俊已经超越先贤,结合了自身的阅历读出了新的体会?不过无论答案是什么,能启迪众生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证明这些经典著作的伟大。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主角认为“求道”因有“求”的功利性,已落下乘。修行(求道)的人要用苦行来制约自己的本性,用纪律约束自己的凡心。与之相反,悟道的人随心所欲不逾矩,行为自在无碍、暗合天道。修行者若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觉者已经掌握足够多的自然法则,知行合一、直指本心。
我要乐观得多: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神性”,每个人都有成为神的可能。先通过功利性地“求道”,在“求道”的过程中不断修行、领悟自然法则,逐渐达到“悟道”的境界——这是一个过程,也是通向大道的正途之一。
“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
佛法本是唯心无形的,超度死者、觉悟生者,而现在佛教却越来越有形:建庙、敲钟、念经、烧香拜佛等等。文中对此解释是:
“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
宗教的教规等外在形式是“智与善的魔术”,普度众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但讽刺的是,若善男信女执着于佛教的教规等外在形式,反而不能得到“救赎”。
梁启超亦认为越注重外在形式、离佛门的精神就越远,这是小乘佛法,难成正果。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进一步提到《华严经》的“回向品”——凡人修行成佛已经不易,但成佛并非终点,只走了一半,还要“回向”,为众舍身。先出世、后入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才不失佛门正本。
但这些都无碍于佛教,基督的伟大。
作者:
考拉曼
时间:
2014-11-9 03:22
“推荐一本书,《遥远的救世主》,好几年前看过,最近又翻来看了遍!很不错,值得一看!”——这是朋友微信上随手发的一句话。一位颇有文艺范儿的小青年,想来也不会是什么落入俗套的口水小说,一向没什么阅读习惯和方向的我,去亚马逊买了3本书,包括这本。
因为很久没有好好阅读,害怕与文字交流的功能已经退化,我看的很慢,差不多花了5天,每天大概3、4个小时才看完,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理解、回想、猜测,有疑惑、碰撞、唏嘘、期待。期间摸索着,试图慢慢构建起一座启示的灯塔,为重启的阅读之路指引方向。
这篇读感其实是几天后的当下才开始记录,我已经开始读另外一本,虽然刚刚看完的时候颇有感触,但触感并不清晰,我偶尔会想想书中的“文化属性”究竟该如何注解?想想那个“神话”的布局是如何步步为营。想想那些似懂非懂的禅意玄词,是不是应该再回去咀嚼消化。但这些都是碎片式的,没有被串联,是散落的珍珠,每一颗都光灿有价值,但不能当成一件饰物自赏。直到昨晚经历过一个辗转的不眠之夜(咖啡喝多的结果),暗夜中感觉脑细胞骤然开始搅动、吵闹、沸腾,似要顶裂脑壳喷涌而出……逼得自己去想去思考,关于书中种种想法在脑中滋生、伸展、相互勾结……努力拼串后终成饰物,孤芳自赏!看着窗外的天从漆黑一片到黛色渐显,再略露微白,最终,这年末的最后一缕阳光冲破白障洒进房间!
-----------------------------------------------------------------------------------
不必赘述书中细节,也不对某一段落发表感念,只是针对书中提及的“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的概念,偏执的根据书中情节进行假设与猜想。又试探性的追本溯源,试图探究两种文化形成的表象和大体的原因。因为整本书通读下来,给我最鲜明的印象就是作者对这两种文化属性的不断阐述和究其本相,贯穿始终的那个局,也是在以这两种文化的交汇和厮杀为基调,有条不紊却又暗潮汹涌的进行着。
这里没有就事论事,就想唠叨一下我的所思。
显而易见的是,作者是将丁元英委作“强势文化”的代言人,那个之所以能称之为“神话”的局,是他依靠强势文化所蕴含的强大能量去与由中国现状的“弱势文化”冲撞,不留余地的完成结果。用作者的话说,“强势文化”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文化,她提到了美国,“弱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各方面显现出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还是那个本质上祈求救主的文化。由此,且事实上也是美国要比中国强大。
我在假定作者这个立意正确的基础上去问究,形成两种文化的原因是什么?就以美国为例好了,为什么他们的文化强势、先进,符合客观规律?为什么中国文化弱势,老旧,跟不上时代步伐?
我没有接受过老美的文化洗礼,无从得知究竟,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何种文化,最终的接收对象是“人”,传播的也是“人”。所以无论如何,文化是跟“人”息息相关的。这里的“人”是指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或多或少承载着从出生就开始接受的自有文化信息,而人又汇集成群,成家庭,成政体,成社会,成国家。文化是渗透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这些人中,有的将文化传承,有的将文化利用,有的将文化曲解,演绎出众生相,演绎进人生,和由他们的人生组成的世事,成了事件,成了现象,成了汇聚这些的国家。
如此究其本源,那所有文化之间的差异就是从每个人出生时接受的文化信息灌输就注定了的。我没有接受过西方教育,但多少能从书中,电影中或其他途径了解到,用一些词概述的话,可以是开放的,启发式的,诱导式的,自由的。而亲身经历过的从出生到现在步入社会多年的教育事实而言,中国式的教育,是灌输式的,强加的,扼杀式的,没有自由可言。尤其就教育体制内的对比来看,国外鼓励学生们自幼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引导他们按照客观的思维去看世界,不拘小节。而国内的孩子们从开始就被种种规定束缚着手脚,让你写方不能书圆,不许不许不许……必须必须必须……终于形成根深蒂固的差异,孰强孰弱自不必言。
文化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是日积月累的,受其影响的人都不易摆脱。传统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引以为傲的上下五千年,其实更是一种难以摆脱的禁锢,相对于几百年历史的美国而言,我们有更多需要摒弃和改变,但绝非易事。这又跟政治文化有关,政治文化受制于传统文化,而以政治国,即为以政治人,实为人治人!被动接受无反抗意识的人当然是最利于统治的,但同时也丧失了符合客观规律的创新和自由的精神。人成了国家机器的一个零件,任其利用,任由摆布,磨损时会有怨言,但一个两个的声音太小,没人听到,或听到了把你换掉,没人知道,没人关心,大部分给定期上上油,就安分守己、自得其乐了,我很渺小,再呐喊也没有用。
人是有本性,有欲望的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大部分人都会简单的附和的朝向被社会认同的成功之路奋力行走。事与愿违的时候会有抱怨,抱怨社会,抱怨统治者,抱怨国家,抱怨一切认为是造成他们事与愿违的始作俑者。但转念想,所谓的始作俑者也是在这种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个人组成,受弱势文化属性的掌控,即时有破茧的欲望,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文化瞬间转而成为强者,因此破茧挣扎中势必有不公,有碰撞,有矛盾,有失败,这绝对是个极其漫长的演化过程,国家机器的操纵者拥有至上的权利,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责任。即使他们不愿放弃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绝对权力行使力,总有一天也势必要跟上客观规律的步伐,认清现实,放下手中“皇权”,让“人”觉醒,让“人”成为自由的人,成为有思想的人。从而推动人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政党的进步,国家的进步。
最后再回到书中,丁元英代表的强势文化在最后取得了杀富济贫的效果,我认为是作者将一个她脑中的假设具象化,如果我们强行把强势文化的行事准则生搬硬套到弱势文化群体中去实施应用,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给出的答案当然是会取得实效的成功,但同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强势文化受到种种谴责,认为那是强盗的文化,是不合情理的,是不被社会轻易认同的,引发了爆炸性的报道和讨论。
对于芮小丹,我在这样思考的模式下,已经隐去了她作为恋人甚至人的属性,我把她理解成是弱势文化中那为数不多的有自我意识的一股力量,是能够看清客观事物规律的眼睛,是愿意与强势文化交汇,并在弱势文化中进行尝试变革的新思潮。如果这样去理解,那么她最终的死亡就是“注定”的,那是在文化进步途中必然会遭受的挫折和牺牲。甚至我有了这样的假想:作者对芮小丹牺牲的设定是,被毁容,并且炸断了双脚。毁容意为被传统恶习摧残到面目全非,而断了的双脚:我已失去双足,无法继续前行。小丹选择了自杀,是为不愿苟活,选择结束自己肉体的生命,让精神永生,这仿佛要涉及到宗教信仰的领域,尚不理解,不谈。
-----------------------------------------------------------------------------------
终于把所思所得记录下来,难免有偏颇之见,但对我而言已是极大的宽慰,找到阅读的乐趣,寻见思考的力量,偶得闪念的点光,足矣!
作者:
道可_
时间:
2014-11-16 12:26
有两种神。一曰道、造物主。一曰佛、救世主。
万物之神,冷漠之主,创造了世界,为万物制定了竞争规则——或者说,弃养了万物。这就是“道”、客观规律、绝对真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基督谓之“圣父”。
人类之神,慈悲之主,试图拯救人类的灵魂,给生命以意义,让人坦然接受生存之劳苦。这就是“救世主”“圣子”“现世佛”。人类之神没有万物之神、冷漠之主之超能力,或者说他根本不是神,只是“佛”。他拥有的不过是超人之智慧,和无量之慈悲。他不能违背造世主的旨意,却要尽己所能拯救万民。
基督教二神并尊,道教尊其一,佛教尊其一。
无论是往生极乐还是灵魂不灭,只是善良的谎言。“不见而信者有福了”。不如此,则无信众。什么是宗教?对现世世界的哲学思考(哲人)和人生教化(俗众),对未来世界的虔诚信仰。受戒是辛苦的,不用末日审判来恐吓,不用天堂来诱惑,人,是不会听话;不听话,拯救者就无法教化万民普度苍生。美德源于智慧,无明带来罪恶。所谓拯救,就是给人以智慧。教育孩子一样,既哄且吓,无非是为孩子吧。
抛去神秘主义的部分,宗教剩下的,就应该是哲学、教化,大体上就和道德学派如儒家接近。道德学派孤高自诩,清苦潦倒,不能吸引俗众,却可以为官家所用,以标榜仁爱。历来各朝莫不号曰仁爱,“以德治国”,实则“官重法家流”,因为法家实用。法家“本于黃老”,主张为君者当如“创世主”,制定如天道之“人法”,无为而治。按照法家逻辑,此类“人法”,应如天道,公则公矣,鲜有仁义。官家之清净,正是万民之劫难,必然“叫天天不应”。
没有来世。
没有救世主。
在这生命这首伟大的交响乐中,“一次次沉着的演奏即是天堂”。觉者即佛。向善向佛,今世今日。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如来:由来如此。
“人从根本上要面对两个问题:一、生存,得活下来。二、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作者:
决明子
时间:
2014-11-20 13:23
丁元英说:”所以,你活得不是简单,是奢侈,是你首先得放下点什么,这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奢侈。从世间法上说你是奢侈,当有人笑话耶稣是个傻子的时候,其实谁都不傻,仅仅是两种价值观不兼容。
不一样的爱情,不一样的享受,不一样的感悟
作者:
壹加壹
时间:
2014-11-24 16:16
喜欢这部小说的朋友们,你们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欢迎加入qq群:224509714 思想者协会,说出心中最难忘的想法。
我最佩服的是丁元英与韩楚风间那种什么都不说但什么都知道的朋友间的互相理解,还有丁元英遇到事情的从容与远见,这是我们都应该去学习的地方。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