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凶宅笔记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书虫百变    时间: 2013-5-25 00:36
标题: 凶宅笔记 - 书评
  年度最火爆悬疑小说·炒房者买卖凶宅的诡异经历
  每座凶宅,都有一个超级可怕的故事!南派三叔激赏推荐!
  所谓凶宅,就是里面曾经有人横死过的房子。传说这样死去的人因为阳寿并没有过完,所以会死得很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3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glh    时间: 2013-8-26 17:26
  个人很少看这类的书,但是看过不少鬼片,自认为是对这种事物比较免疫的,但是这本书却看得我毛骨悚然,老实说作者的文笔很一般,但是一些书中一些描述十分贴近生活,加上作者出奇平淡的文笔就像一个你认识的人在对你讲他亲身经历的灵异事件······
作者: 卷毛长    时间: 2013-9-1 16:03
  好不容易在网上找了电子版,又把新的连载给看了,和盗墓是一个风格,但是因为涉及的是鬼神之类的,难免让人觉得更恐怖一些。
  明显作者的坑越挖越大,不知道接下来能不能把坑都填完,恐怕就要看作者的功力了。
  作为消遣的读物还不错,实体书就不值得购买了。
作者: shabek    时间: 2013-9-1 17:05
  看完盗墓之后,我定义一本悬疑小说好坏的界限就成了是否能让我通宵去看。看这本书,断断续续好久,也许是每个小故事都比较短,随便哪里就能给我找到去睡觉的节点。
  
  入手这本书,是冲着三叔激赏推荐入手的,其实一直不是很了解“激赏”是什么概念,一直觉得用这种稀罕的形容词,编辑的目的肯定是忽悠人的。
  
  这本凶宅笔记,长线做的很出色。短线切割成的一个个故事,外行的人不是觉得扯就必然被勾引的神神叨叨,我就属于后者。
  
  优秀的悬疑作品总能拿模棱两可的野史、怪诞来说事。贴近生活,又无从考证,你信了,就信了这套完整的理论,信了这个作者在传说上修订的现象世界。
  
  不管你有信仰或者没有信仰,只要你的唯物主义思想不够坚定,那这本书值得一读。
作者: 竹子猫    时间: 2013-9-15 06:42
  凶宅!身临其境而又创新的取材,让读者身临其中,深夜家中读起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恐惧感,似乎书中描述即将在自己床边发生,平淡简单的叙述和每个小故事中的未解之谜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可惜,本书后半部分华而不实的道具和貌似玄幻YY小说的情节又深深将读者打回现实,告诉你这必不是你真实故事而是作者瞎编的鬼怪小说而已,加上最后不知道是结尾了还是烂尾了还是太监了的结局上看,此书仅仅是看官茶余饭后观后一笑的佳品,离类似盗墓笔记,鬼吹灯类的神作相比,作者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作者: 酒中虫    时间: 2013-9-18 02:11
  这书真的很不错,构思巧妙,布局也强大。真的一下子把人带到了凶宅的现场。我是个好奇的人,所以我也想试着写了一下凶宅的小说。http://www.17k.com/book/555618.html凶宅房东。不敢妄想能和《凶宅笔记》一样出名,只是想因此而交一些喜欢灵异的朋友。
作者: 峰起赟    时间: 2013-9-18 09:39
       因为这书最近很火,所以买来看看。看完之后觉得作者文笔很是一般,整个就是在记流水账。故事发展很是乏味。虽然整个故事背后的阴谋这个设定还不错,但是支撑起这个阴谋的各个故事写的实在是不敢恭维。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不知道为啥会这么火~
作者: 老爱书    时间: 2013-10-4 23:03
  惊悚小说历来都有一种介质,依靠它来营造一种恐怖的氛围。《盗墓笔记》、《鬼吹灯》皆是如此,常常会有一些让人感到恐惧的地方,如坟地、殡仪馆,现今包括恐怖小说在内的惊悚题材影视作品,甚至将这种介质延伸到了厕所、电梯、走廊、楼道等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大有一种恐怖无处不在的势头。
  凶宅自然也是这种恐怖蔓延的最好去处,从惊悚片或是恐怖游戏开始以来,一栋非常阴森的年久失修的别墅总是最好的前提和基础,让人总能联想到很多的东西。《凶宅笔记》在这方面说实话,做的还真不赖。凶宅是什么?本身就是让人感觉到不舒服,或是恐惧的房子,这样的地方总是让人浑身不自在,因为它身上必然发生过一些恐怖的事情,譬如死过人而且是非正常的死亡。在非无神论者看来它们始终在那,它们就是所谓的灵魂或者说是鬼怪,甚至或可说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贰十三在创作的过程中很明显是在淡化主人公在整个笔记中的形象,以至于我在看完整本书后忘记了主人公的名字,尽管这个名字在书中还出现过几次,而秦一恒则不同犹如一位挥之不去的幽灵,因为他的出现就意味着凶宅的出现,但是他又犹如一位道行高深的师傅,因为他的出现就意味着主人公大难脱险。
  凶宅的问题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同时也是一种人类心理复杂反应的表现。要说谁能够完全不在乎所谓“凶宅”的影响似乎很难,不要说宅子里的人是死于非命,单单是生老病死都会给一些人带来心理上的阴霾。这就是人心理的复杂反应,对于死亡的敬畏,更加对无法了解的所谓灵魂的恐惧,如果再加上一些离奇、古怪事情的发生,不论这些事情是否具有合理的解释,都难以说服当事人。当主人公决定以做凶宅的房产生意后,就屡次碰到真实版的凶宅,也让他彻底的对所谓的实实在在的世界有了一个另一面的认识。秦一恒以其广博的鬼神知识让主人公一次次的脱险,也更让他对自己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依赖,在接一单生意时必须要询问过秦一恒才行,这也是一种对未知前景的担心。在最初的时候,每一单凶宅必然有一桩惨剧,用书里的话说就是有怨气始终存在,房子里有东西不肯离开,这是贰十三写作的一种技巧,先是用这些惨剧捕捉到大多数人的兴趣点,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有那样的房子才会是真正的凶宅,才会真正的让后来的人感受的真切的恐惧。后半部分,所谓的“凶宅”大多没有发生过什么惨剧,相反以风水局的形式让后来的人深陷其中,“凶猛”程度甚至超过了前者,让人不得不感到一种神秘莫测感,但我相信如果将本书的前后部分对调,可能就不会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原因就在于,惨剧的主角是人,而风水的主角是物。
  《凶宅笔记》的纪实性很强,它已经以另一个视角在反映民间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和解决的途径,多多少少也会有民间信仰的问题。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这本书仍旧有一个问题,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过渡显得有些生硬,加之还缺乏新意,作为文学作品还是有待于加深功底。
  
作者: 短腿不    时间: 2013-10-23 08:43
  看完发现是个更大的坑!!!!!!!!
  坑啊!!!!!!!!!!!!!!!!
  买来兴冲冲的一天就看完了啊!!!!!
  以前看过的部分也都完全都看了一遍啊!
  完全不是涉猎啊!!!!!!!!!!!
  逐字逐句的看的啊!!!!!!!!!!
  看到最后就瞎了啊!!!!!!!!!!
  为啥结尾会问你是江烁啊!!!!!!!
  明明前面都强调过很多次自己是江烁啊!
  后面夹杂的贩卖器官是怎么回事啊魂淡!
  好突兀啊!!!!!!!!!!!!!!
  会不会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突兀啊!!!!
  讲故事的背景也好突兀啊!!!!!!!
  难道这个也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突兀吗!!
  还是很像以前贴吧互动的感觉啊!!!!
  其实只是蛛丝马迹没有改动啊!!!!!
  还是好还念贴吧跟帖的日子啊!!!!!
  结果最后还是个小太监啊!!!!!!!
  听闻要在超好看上连载二啊!!!!!!
  难道又要买杂志看了啊!!!!!!!!
  还是不停的追啊!!!!!!!!!!!
  到几会完结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作者: 柏拉图    时间: 2013-10-23 19:02
  这本《凶宅笔记》很好看。对于恐怖灵异、悬疑推理类的作品,我向来是喜欢的,这是我的菜。这本《凶宅笔记》的上架建议是文学悬疑小说。这两个建议都对,这本书还是很有文学性的,书中的冲突设置得很合理,能够吸引你不断地读下去,不时地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一点其实也是悬疑小说的特点,你总想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这就是悬疑,这就是吸引你不断地看下去的动力,这本书在这一方面做得极好。
  个人感觉,这本书更应该归为恐怖灵异类的作品。因为这本《凶宅笔记》描写的是脏东西的故事。脏东西本指的那个字是忌讳的。脏东西明显是灵异类的主角。这本《凶宅笔记》里的脏东西这么多,自然是恐怖灵异类的作品。我也看过很多有关脏东西的作品,电影和小说都看过。那些作品都有一个公共的特点,那就是恐怖,吓人。就算那些略有喜剧风格的作品也是以吓人为主的。当然,这本《凶宅笔记》肯定也是吓人的,不过个人感觉不是那么地恐怖。如果用最恰当地话描写这本书,我认为这是本非常正统的恐怖灵异作品。因为这本书里讲述的有关脏东西和风水、趋邪之类的东西都太过专业了,专业到这些知识都成为了系统。对于这些知识,其实老百姓们都是或多或少知道一些的,我们不能判断作者说得是否都是正确的,但至少作者说得很多东西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东西是吻合的。比如说新房子需要暖房之类。对于这一点我感触颇深,因为前几天自己刚刚搬家,那边的确需要暖房,要不然自己大白天的在里面待着还觉得害怕呢。这些系统的知识也许未必是真实的,但这些的确成为了玄学的主要内容。对于玄学,我不太了解,因为我本来是不信那些的,但是读完这本《凶宅笔记》,我觉得有些东西还真的不能不信。其实现在的人就是这样,名义上都不信,但是暗地里却都顾及这个顾及那个,信得不行。我只不过是做到了表里如一罢了。
  书是真的好,让你不忍释手。令人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结束,也就是说这本书还有续集。看完这本书你得不到结局,这一点真的是感觉很痛苦,你很迫切地想看下一本,这也许是作者的一种策略吧。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