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柏杨版资治通鉴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角落有故事
时间:
2013-5-25 00:08
标题:
柏杨版资治通鉴 - 书评
有人说,研究历史离不开研究《资治通鉴》。
然则,或购之不读以作装饰,或读之不懂半途弃之,或读之乏味掩卷息之。其缘由何在?
有人说,古文晦涩难解其意。的确,对于惯读现代汉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34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童尼
时间:
2013-7-26 21:23
先说一些不足的地方:
1. 许多人诟病柏杨的书生意气, 当然就是他的以今非古, 开口就骂, 议论过多。我认为这里有可爱的地方,也有可厌处.
2. 他有某几个翻译用词不伦不类, 比如太仆就不能说是交通部长了吧, 御用司机还差不多。
3. 他称皇帝为先生, 皇后为女士,个人觉得有点怪.
4. 他评论的价值观和标准并不严格, 有前后不一的时候, 证明他史学观不算严谨. 比如评论秦始皇, 和刘邦.
好的地方:
1. 柏杨的书生意气其实是"民主版"的. 他所评议的地方的确是有争议的地方, 但有议论方可以促进思考, 对司马光那一套产生距离感.
2. 柏杨在找出各个人物, 包括司马光的前后矛盾, 很敏锐切实, 用词也非常有趣.
3. 作为这1300年的历史,因为多记叙帝王将相, 也就是描写权力本身, 而这又是个常常失控, 不稳定又时常的权力. 因此看到的多是黑暗,
比如吕后杀赵王, 将戚夫人制作成人彘后,皇帝儿子觉得这很不人道,对吕后说, 自己连家事都管不了, 再不能管天下了。
司马光便说这是小义. 应该要大义才对。
事件本身已经很压抑, 看司马光的评论让人更感压抑. 看看柏杨的评论, 多少会对情绪有帮助. 当然这是对心血少的人而言。
4. 柏杨的工作其实很细致, 包括每十年一张地图. 所有出现的地名都标上现代名. 这是任何白话版不及的。
关于资治通鉴本身:
很多人崇拜书中的权力智慧和博弈理论(其中以谋反还是不谋反这个选择题为代表), 但是其中包含的价值观是非常有问题的, 不能含糊过去. 另外里面出现多次的天象, 灾难记录, 还有屠城, 食人的记录频繁, 让人对这个文明多少有点质疑. 而里面一些露骨或夸大的意识形态宣传, 和地域种族中心论,又让人有在读教科书的可笑感觉.
宋儒的心性跟唐比,有种清教徒式的认真虔诚。在司马光这部书犹能看得清楚。
历史的许多争议, 都是当代价值观烦扰的镜子. 道理要辩才能明, 但事情的真相却多不可知, 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一块可疑的镜子.
作者:
无知是
时间:
2013-7-29 07:01
首先,我古文差,此书也没看多少。
只是今天无意翻到李敖的《丑陋的中国人研究》,
里面对柏杨的资治通鉴实在贬的一无是处。
别误会,我向来不喜欢李敖,什么白话文他第一。
但他找资料的本事还是佩服的。
不过还是觉得他有些证据有问题(不是指评资治通鉴)。
由于PDF无法复制,大家有兴趣可以下载。
大致说柏杨不懂“太岁”意思等。
看到李敖这么一说,翻阅以前的书评,
我也记录对柏杨《中国人史纲》的历史考证的存疑,准备仔细回想下因为什么引起我的怀疑。wiki上也有对中国人史纲局限的评价。
翻了下WIKI,如下
《柏杨版资治通鉴》颇受李敖、何怀硕以及香港学者孙国栋、李明德、菲律宾华人作家江桦等人批评,例如:把“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错译成“水利部长”,“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收入)错译为“农林部长”;柏杨又将“罢”与“免”混用(在《通鉴》中,“免”和“罢”不同,有过失的用“免”,没有过失而离职的用“罢”),将二者皆译为“免职”等。
李明德表示:“以原典第一册开宗明义‘臣光曰’的一千字,与《柏杨版》对照,柏杨完全没有弄清楚司马温公到底‘曰’了什么。上面列举出的二百字,是错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足以判定柏杨走在地雷上,只有炸死一途。”香港一些文化界人士提议组织“修柏会”,即是修改《柏杨版通鉴》的意思。 江桦从一九九九年六月起,开始在菲律宾《世界日报》连载《评〈柏杨版资治通鉴〉》,指出了许多学者没注意到的错译。
尽管《柏杨版资治通鉴》有许多不善之处,但也有带起读书及古籍今译风气之功。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