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彩图科幻百科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看书问道
时间:
2013-5-24 23:03
标题:
彩图科幻百科 - 书评
本书以10年为一阶段,对科幻文学及其各种形式(包括小说、杂志、连环漫画、电影和电视)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权威性的全面回顾,对各阶段给科幻文学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作了引人入胜的分析和介绍。100多位享誉国际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74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夏小靖
时间:
2013-7-24 14:46
就象任何小说一样,科幻小说同样无法不受到时代的影响,不同的是,从未有过如此热衷并且执着的对于时代本身以及它所可能拥有的某种未来做着详细描写的文学体裁。事实上你能发现,最优秀的科幻小说——不管是忧心忡忡的,或者是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它们都是诞生于人类社会最为宏大和激动人心的变革时代。
被正确承认为科幻小说鼻祖的作品《弗兰肯斯坦》在1818年的英国出版,作者是刚二十岁的 玛丽雪莱,她描写了一个孤独又充满歌特式的故事。这个故事当然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这来源于玛丽动荡不安的早期生活,虽然乌托邦这个概念在1516年就已经提出来了,但玛丽时代的科幻小说似乎并未承载起对社会本身的思考,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在1800年以前,人类从未认真的对自己所处的世界进行过系统的探索,而正是在那年,工业革命浪潮已经到达全盛时期,如果说在这之前人类只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而无法对世界进行探索的话,那么在这之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怀疑令到人们相信,这个世界上会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更为洁净、更文明、儿童和老人更健康的生活在社区里、人们更有礼貌、更长寿、高度的技术文明令人们的生活细节更舒适……这样一个乌托邦理想国在工业革命技术的推动下显得那么的真实,那么近,那么具有诱惑力,因为人们相信这样一个世界是存在的。
然而这个对未来充满想象的时期仅仅过了10年,世界大战的血腥就迎头来了一桶冷水,人们悲伤的意识到,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的进步,技术是服务于意识形态的。在社会意识不发展的情况下,技术很容易就沦为党派的统治工具。这样一个悖论并未令人所理解:假设有技术更为先进的高度乌托邦文明,那他们的社会结构是怎样构建起来的?这样的一个文明肯定是先构建起完善的社会体系,才发展出高度技术文明的,如果步骤相反,那么拥有如此先进技术的社会早就出发去寻找更为先进的文明社会了,而不会存在于地球的某个地方等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去发现了。
到20世纪初,科幻小说已经发展到更复杂更多样化的阶段,一部分作者继承以往的传统,开始出发到更遥远的地方如月球和火星以及外星系寻找先进文明,而留在地球上的人们,则被世界性的战争、物种变异、机械人反叛、病毒入侵所折磨,更令人绝望的则是乔治奥威尔和菲利普K迪克式的描写:更庞大的未来都市里隐藏着更严酷的统治,党派和政治机构以先进技术限制着人类社会,《1984》、《发条橙》和1966年的《机械人梦见电子羊》,这些作品更为绝望和悲观的描述了人类社会的异化,就象人类社会本身一样,科幻小说从早期的对自然界和未知世界的探索,渐渐转化为对人类本身的社会结构和群体性杀戮的描写了。
赛伯朋克(Cyberpunk)一词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信息和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街边混混和巨大社会体系中的低层人。自1980年由布鲁斯贝什克首次使用以来,就带着强烈的无政府和科幻色彩,最具赛伯朋克的主题通常是巨大社会体系中的隐藏势力和自我的瓦解,伯纳德沃索夫1952年的《地狱边境》、贝斯特的《虎!虎!》、安冬尼伯吉斯的《发条橙》、威廉S伯罗斯的《裸体午餐》、《新星特快》以及电影《大都会》《攻壳机动队2》都是此类作品,和先前时期的可见杀人工具,即便是宇宙战舰和星际联盟战队相比都毫不逊色。最高的斗争形势就是意识的争斗,把宇宙大战和世界大战转化为信息间的捕捉和对抗,后来的科幻作家所传达的,不再是对技术的热切向往,这些已经象是政治小说的作品所要表达的是,未来只存在于社会本身,寻找它需要先进的技术,更需要打破一切压制者的绝不妥协的态度。
-----------------------------
事物已经出现并有了开端以后,再去进行识别总是要容易得多。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了,出现过许多作为科幻小说雏形的作品,但是几乎无人知道它们的创作。我们必须记住,“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这一名词直到 1930 年才真正被人提出来,在那之前,人们创作的这类故事有各种名称:“奇异航行”、“乌托邦”、“未来的战争”、“歌特式浪漫故事”、“科学浪漫故事”、以及“失落世界的故事”等等。大约从 1930 年起,这些名称开始成为我们现在认识的科幻小说前身。
在 18 世纪前,那时现实主义小说开始出现,如 菲尔丁 的《汤姆琼斯》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很简单。那时已经有了戏剧、诗歌和白话文。白话文指的是各种故事、传说、散文故事、浪漫故事、历史故事、专题文章、讽刺故事,到后来就被统称为小说。科幻小说这一感念还未产生,,我们现在称之为“科幻小说雏形”的各类故事和我们决不会称其为“科幻小说雏形”的故事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1800 年以前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摸彩袋,我们称做“科幻小说雏形”的故事得从这个袋子里去好好寻找。
我们进行这样的寻找是为了确定科幻小说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和什么是科幻小说。然后去挑出能证明这些看法的材料来,这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进行起来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在几个不同的开始时间和几个不同的定义之间作出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我们确定科幻小说产生于这个名称开始出现之时,那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所写的东西就都不能称之为科幻小说的雏形了。显然这是荒谬的,而且很显然 1930 年前的许多科幻小说作家就知道他们创作的东西和现实主义小说不同。如果我们确定科幻小说始于 HG威尔斯 于 1895 年出版的《时间机器》,那么在这之前创作的所以科幻一类的作品,则必须被成为科幻小说雏形。但是如果确定科幻小说始于 玛丽雪莱 于 1818 年出版的《弗兰肯斯坦》,那么我们碰到的问题就要少一些。几乎所有从《弗兰肯斯坦》的角度来看颇似科幻小说的浪漫文字,产生于历史上在散文被分成几种体裁之前的某个时候……
……弗朗西斯培根 爵士于 1629 年出版的《新大西洲》,就很好的反映了这一众说纷纭的世界。相反地,莎士比亚 于 1611 年出版的《暴风雨》则是一个我们今天认为反映奇异的、非现实世界作品的代表,它决不是科幻小说的雏形。
……“奇异航行”类的小说可能是对科幻小说影响最明显的早期故事了,在科幻小说雏形期的两个世纪里,月球成了最常见的目的地。托名为 默塔格麦克德莫特、出版于 1728 年的《月球旅行》即是一例;几十本同样题材的作品在 马乔里霍普尼科尔森 于 1948 年出版的《通向月球的航行》中均有介绍。同样常见的是,通向地球内部、进入许多思想家持有争议的巨大洞穴旅行(当时看上去有某种可能性)的作品肯定存在。这类作品中最著名的是 丹麦 男爵 路特维希霍尔堡 于 1741 年出版的《尼尔斯克利姆地下世界游记》。到了 19 世纪,当一位美国陆军上尉提出对地球内部进行探险时,这一想法被认为是离奇的幻想。那以后,《弗兰肯斯坦》和新的未来来临了。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