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可可 发表于 2013-5-24 00:49:37

星星、月亮、太阳 - 书评

  由于胡适爱惜自己的羽毛,时时记挂着历史会如何对他作评价,因此从不轻易在书信、日记上留下任何感情上的鸿爪。所以,想要了解胡适的情感世界,我们所必须倚赖的,不是他自己所留下来的文字,而是那些环绕着他这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3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傻X孩 发表于 2013-8-9 23:41:26

  张爱玲与胡适两家是世交,而张爱玲早期对胡适也是有仰慕之情,可惜的是两人相见时胡适已经与江冬秀结婚,而胡又是有名的妻管严,两人在美国有过一段邂逅,如果历史允许张爱玲跟胡适结合,又该是怎样一段故事,是否会像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那样呢

香理 发表于 2013-8-14 05:04:40

  枝上红襟软语,商量定,掠地双飞。
  语深浑不管昏鸭,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    ——胡适
  
  比胡适大六岁的韦莲司原本是个画家,家里比较有钱,受过国外的教育,有思想有主见。她发现胡适不仅智慧而且有鉴赏美的能力和爱的能力,两人在思想心灵上一拍即合。在当时,男女独处一室交流是为不妥,以他们所受过的教育及思想当然不会把它放在话下。何况他们认为自己的见地不在外人之下,又何必在乎他人的眼光与评论。但胡适又是非常小心的不在历史上留下自己感情的泄露证据,即使在书信中写诗,上面两句也算是艳丽之词了,在这一点他又不似徐志摩般坦荡可爱,也许是因为自己有婚约在身。但也不必如此拘束,虽然受了高等教育还是对中国的礼教心有畏惧?
  
  胡适毕生为自由与尊严而奋斗,自己的婚姻却成了礼教祭品。他从美国留学归来写信要求未婚妻江冬秀过来一见未得,于是亲自去江家看她,一直等到晚上还是不见人,冬秀却躲在床上放下蚊帐坚持风俗不肯见面,耐何只好作罢,也在江家住了一夜。他说自己那次要是任性必定闹出个不妥,自己受了半世教育如果竟然连这一点也不能顾全就白读书了,从这可以窥见他的稳重与谨慎又不似志摩般冲动急躁。胡适是一个能够用理性驾驭自己感性的人,但王冬秀为此付出了隐忍的代价。
  
  胡适在婚前与韦莲司一直保持着纯洁的精神关系,后来有了关系之后精神上的交流反而少了。他与王冬秀初婚时过得比较幸福,还是很有爱且也付出了爱的,他包容着妻子的浅薄享受着她的青春肉体。曺诚英是他们结婚时的漂亮伴娘,是胡适兄妻的姐妹。因为有亲属关系一来二往的二人有共同语言慢慢就建立了感情发生了关系,加上诚英也算得上是一个才女。起初的婚姻满足了胡适本性上的需要,过了一段比较满足的日子,后来红颜知己满足了他精神和肉体的双重需要,但终究未能抗得过传统的枷锁。

容克地 发表于 2013-8-14 06:38:54

  国人考据小学,兴盛已久。
  名人私人领域的事情,向来是我小民在酒后茶间点提刺吹而为同桌惊诧笑羡的核心!
  名人是风流,常人是下流。其实别人私领域的事情,好和不好值得我们评价么,总归有一个根子还是我们自己羡慕妒忌恨嘛。
  作为休闲娱乐的高级版本,这样的书还是值得一读的,毕竟考据比较权威。而今在这个走向自由的时代,就是大众对于公众人物私领域八卦的挖掘,所有一切,都是满足了市场和群众的需求。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民众的归民众,胡适的归胡适!
  

alias 发表于 2013-8-26 16:13:32

  恋爱里的信是情不自禁的事情,如此做了文章,反倒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不同于街头小报上晦暗不明的ps相片,逝者已矣的八卦端的颇费思量。作者以考证功夫自矜,将自己的著作与被他嗤之以鼻的传记文学截然分开。胡适的生平自然烂熟于心,隐语化名的障眼术则需缀合诸事揣度。s君何等学问,迷魂阵里自然还借了不少西洋的典故和俏皮话。
  只是学术著作的叙述,难免不能完全按照编年的法子。即便是编年体例,也时常需要以“初”来做几段引语。
  
  
  太阳
  胡适(1891-1962)
  
  
  月亮
  江冬秀(1890-1976)
  1904年1月订婚。
  1917年8月,胡适到江家探访,发生“誓死不见”一幕。
  1917年12月30日结婚。
  1918年,胡适百般要求母亲允许江冬秀赴京。
  1919年3月,胡祖望出生。
  1920年,胡素斐出生。
  1921年,胡思杜出生。
  1925年上半年,胡适与曹诚英藕断丝连,又介入到了徐志摩、王庚、陆小曼的三角关系中。1925年7月,女儿素斐死去。这一段时间,胡适与江冬秀关系最为低潮,有人认为江冬秀杀子的威胁出现在此时。
  1939年8月,江冬秀因为徐芳的信向胡适写信抱怨。
  1950年6月,江冬秀到纽约与胡适团圆。
  1953年7-8月,江冬秀与胡适应韦莲司之邀,到绮色佳小住27天。
  1958年,胡适到台北,江冬秀在纽约居住。1961年,江冬秀到台北跟胡适团圆。
  
  
  韦莲司 Edith Clifford Williams(1885-1971)
  1914年,胡适与韦莲司相识。
  1915年1月,韦莲司因为与胡适在她纽约的公寓里单独相处一下午而遭到母亲的批评。此时胡适曾写下“古人说‘相思’,无乃颇类似”的诗句。经他再1939年的回忆,是写给韦莲司。
  1916年,韦莲司搬回绮色佳。
  1917年,胡适离开美国。
  1924年,韦莲司担任康奈尔大学兽医系的图书馆员。
  在1917年胡适向韦莲司报告新婚的信件后,1919年胡适写信介绍自己回国后的情况。
  1920年,胡适寄给韦莲司Immortality as a Guiding principle in Life.
  1923年,胡适寄两张照片以及回国生活。
  1924年,胡适报告烟霞洞生活点滴。
  1926年,胡适长信表示可能访美。
  1927年3月,胡适见到韦莲司。 根据韦莲司1931年残信中的形容,“他那一个吻,今天看来一点都不重要,它的意义只在于‘回老家’(home coming),回到了那个唯一能了解他的女人的脚边。”
  1927年4月,韦莲司在信中向胡适坦言,“然而,从许多方面来说,我们【在精神上】根本老早就已经结了婚了。因此,你回国离我而去,我就整个崩溃了。”
  1931年,胡适写长信给韦莲司。
  1932年4月,韦莲司母亲去世。
  1933年9月,胡适再次前往绮色佳。韦莲司的残信中提到:“我手指渴切地想要抚摸你柔嫩的肌肤,暖暖、亲亲的。”诸如此类的语言颇多,作者推测“他们已经身心合二为一了。”
  1934年,胡适写信给韦莲司,托韦莲司照顾曹诚英。
  1936年10月,胡适到绮色佳。虽然之前已经写信告诉韦莲司不要将曹诚英带来同住,但是韦莲司已然知道此事,态度冷淡。同月,胡适曾写信说,“我过的是一个非常寂寞的生涯···我觉得即使是在做这种研究工作,我也需要与人来跟我分享,给我鼓励。”
  1917年到1936年,胡适写信的次数,基本如上文所记。
  1937年10月,胡适和韦莲司在纽约见面,二人关系的低潮。从日后的信中所见,大约是胡适希望韦莲司同意R.S.的求婚。根据作者的推测,二人的关系在此后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似乎又回归到了胡适留学时代的起点,“他们还是继续讨论人生、世事,互相给予鼓励,以及人生抉择的建议。唯一改变的,是韦莲司刻骨铭心、痴痴的爱的呢喃不再。”
  1938年3月,胡适与韦莲司在绮色佳见面。
  1938年8月,胡适与韦莲司在伦敦见面。
  韦莲司在胡适出任驻美大使一事上提出不少精妙的见解。
  1939年5月,胡适写信表示寄给韦莲司一套《藏晖室札记》,并告诉韦莲司哪些诗是为她所写。
  1939年6月,胡适到绮色佳参加康奈尔大学毕业25周年的返校庆典。7到8月,关于祖望学习的事情通信。
  1942年5月,胡适写信给韦莲司。三年间,除去生日、新年贺卡和赠礼外,并无联系。
  1946年,韦莲司从康奈尔大学兽医图书馆退休。
  1949年,胡适到绮色佳参加康奈尔大学毕业35周年的返校庆典。8月初,韦莲司到纽约探望胡适。
  1953年,7-8月,胡适接受韦莲司的邀请,与江冬秀在绮色佳小住。
  1959年,韦莲司写信给胡适,表示愿意出资帮助胡适出版其著作。
  1960年,韦莲司卖掉绮色佳的房子,搬到加勒比海的巴贝多司岛居住。在华盛顿和纽约与胡适匆匆见面,胡适前往纽约机场送行。
  
  曹诚英(1902-1973)
  三姐嫁给胡适的三哥,作为姻亲,是胡适与江冬秀结婚时的伴娘。
  1918或1919年与胡冠英结婚。
  目前所见1918年3月即与胡适有书信往来,而这绝非第一封。主要是对文学的探讨。
  1923年5月29日,曹诚英对胡适的信中改称“穈哥”。
  1923年6月23日到10月4日,胡适居住在烟霞洞,“神仙生活”。
  据说,1923年初回京后胡适向江冬秀提出离婚,也就出现了江冬秀以杀掉儿子作为要挟的剧情(也有说法认为是1925年)。
  1924年2月下旬,胡适因“我到杭州打电话去寻曹女士没有寻着”,托徐志摩到杭州看望曹诚英。
  1924年9月,胡适因江浙战争要徐志摩到杭州把曹诚英救出来带到上海。
  1925年,胡冠英“是真的订了新人了”。
  1925、1926、1928年,胡适都与曹诚英见面。
  1932年,胡适因为割盲肠住在北京协和医院,江冬秀提及“推门看见他(曹诚英)在你枕边睡下。”
  1934年,胡适写信嘱托韦莲司照顾前往康奈尔留学的曹诚英。
  1936年,胡适写信给他准备前往绮色佳探望的韦莲司“她的确是一个人人哄捧、夸她有小聪明(cleverness)、被惯坏的孩子。”并告知韦莲司不要邀曹诚英同住。胡适离开绮色佳后,曹诚英大病一场曾景贤曾予以照顾。曾比曹小九岁。
  1939年,曹诚英曾试图到峨眉山出家,被她的哥哥劝阻。
  1941年,胡适托吴素萱转交曹诚英美金200元。
  1949年2月,胡适准备从上海离开中国。亚东图书馆的老板汪孟邹请客,也邀请了曹诚英,曹诚英当时在复旦大学任教。这是二人的最后一面。
  1952年,曹诚英因院系调整到沈阳农学院。
  1958年退休。曹诚英将一声的文件、日记、书信集成一包交给汪静之保管,并嘱咐在其死后焚毁。
  
  
  星星
  
  陆小曼(1903-1965)
  1925年5-6月之间,陆小曼写给胡适三封英文信。信中有不少大胆的话语。
  
  瘦琴Nellie. B. Sergent(1883-)
  1914年6月,胡适到“赛姬楼”(Sage Hall)的女生宿舍访友,即为瘦琴。
  1915年,胡适到哥大后,频繁来往的即为瘦琴和韦莲司二人。
  1927年1月,胡适与瘦琴之间发生了“情不自禁的情景”。在31日的信中,瘦琴认为“我们能不能一起把上星期四所发生的事情忘了,不要让他弄馊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徐芳(1912-)
  1936年1月,徐芳和胡适恋情的开始。据徐芳1938年月的信,“记得前年此时,我们同在上海找到了快乐。”
  1936年5月,胡适回信中自称是“无心肝的月亮”。
  1937年2月,胡适在协和医院治疗疝气,徐芳常去探望。
  
  罗慰慈Roberta Lowitz(1904-1970)
  1938年4月,胡适在日记中首次提到罗慰慈。
  1938年11月,胡适上任美国大使时。罗慰慈充当仪容顾问。
  1939年,罗慰慈和葛兰特结婚。
  1939年11月,胡适写信给罗慰慈“我一面走着,一面望着月亮慢慢地被云遮住,心中想着的是你。”
  1941年,葛兰特去世。
  1946年12月,罗慰慈和杜威在纽约结婚。
  
  哈德门太太Mrs. Hartman(1895-1969)
  1938-1939,胡适因为心脏病得到特别护士哈德门太太的照顾。
  1939年6月,胡适与哈德门定情。根据哈德门在1942年的信中强调六月六日和七日。
  1946年,胡适回到中国,暂时结束了和哈德门太太八年的同居。
  1946年6月,胡适离开美国时,写了24封信,发了8个电报。哈德门太太得到一信一报。
  1949年,胡适回到纽约。7月,韦莲司到纽约探望胡适,出于对他身体的关心,决定和哈德门各出一半的钱,为胡适购买冷气机,后来遭到哈德门太太系里的拒绝。胡适后来还取信给韦莲司,未表示任何谢意,反倒是支持哈德门太太的做法。
  1953年7-8月,胡适与江冬秀应韦莲司之邀在绮色佳小住时,哈德门太太为胡适整理家务。
  知道胡适去世,二人一直保持通讯。
  
  白莎·何桑Bertha Hosang(1896-1959)
  与其他几位不同,白莎与胡适的见面,基本上都是在丈夫与孩子的陪伴之下。
  1936年,胡适日记中记载:“我三年前在他们家(马如荣家,马如荣为白莎的丈夫)中吃饭,别后马夫人在园中种了一杏树纪念我,今来时已如我高了。”
  1938年,档案中所见白莎写给胡适的的第一封信件,其中包了两朵玫瑰花苞。
  1946年6月,胡适离开美国时,写了24封信,发了8个电报。白莎得到一信。
  1949年,胡适在旧金山,两次到白莎夫妇家吃饭。
  
  
  月亮星星中,我倒是最偏爱韦莲司的。她对事情的看法十分聪慧,1927年和1937年对爱情的思索同样睿智可爱。其挣开枷锁,与胡适的寻常相处,更需勇气。至于她建议胡适读的英国诗人董恩(John Donne,1572-1631)的诗,则别有一翻情趣。曹诚英的三首词令人不免感慨垂泪。罗慰慈的Poems in Praise of Practically Nothing十分风趣幽默,想来杜威和胡适的神魂颠倒事出有因。
  
  
  虽是省了陈衡哲的那段儿,但已然足够精彩了。
  
  
  作者的考证功夫一流,但情感之事毕竟难料。
  韦莲司在1927年的信中,方才说明1917年即对胡适萌生的爱意。即使记忆无误,今日之坦诚,需得与今日之情景相和。述往忆旧,往往能增添许多原本不存的浪漫色彩。从种族差异的分析固然可靠,但是情感的掺杂却无计可施。
  而胡适一生中的星月故事,似乎又与年纪相关。大约年轻时候的胡适,是不会迷恋上热爱家务占有欲强的哈德门太太。为佩声几次嘱托友人的事情,也自是老年胡适所不屑为之的了。
  
  总之,charming teacher这样的生物本是祸害。若没有罗慰慈的古怪精灵,还是早早地收了自个儿那不堪一击的神通吧。
  
  
  
  

大时代 发表于 2013-9-2 19:32:21

  一九一五年一月,日本政府“二十一条”曝光,举世哗然。知识分子尤其震惊不已,救国的怒潮迅速冲击了美洲大陆的中国留学生界。这里注定有个异类,那就是“好抒己见”的胡适之。当时正是胡适一生政治与国际思想从消极的不抵抗主张向国际仲裁主义发展的阶段,胡同学依旧忍不住,像好友任鸿隽所言:“胡适之的不爭主义又来了!”
  尽管开会的时候被人讥讽不断,胡适文思泉涌,一晚上写就《莫让爱国冲昏头:告留美同学书》,在文章里历数此次不理智的反应。认为大多属莽夫之勇。着重指出学生的职责是求学,学成以后才谈得上救国报国。要学勾践卧薪尝胆。即使国家不幸覆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就是胡适这篇文章以及此后他对学生运动和政治风云的一贯态度。胡适没少挨左派和爱国人士的砖头,学生唐德刚,也在身后多年含蓄批评他的“书呆子气”(见《胡适口述自传》唐注)
  
  谈到胡适的思想离不开负笈美利坚的岁月,梦回绮色佳和牛约克必然闪现着一个大智慧的女子,韦莲司氏。写到这里,不禁感叹,这么多中国知识分子,各说各话鸡同鸭讲互相瞧不上眼,还不如一个玩先锋艺术的女画家目光如炬。(注:胡适与韦莲司的剪不断理还乱不在本文讨论范畴,直接跳过。)少年的时光除了感情上需要伴侣,思想上尤其渴慕唱和之朋,其中与异性的过招自然是如纯金一般宝贵。林语堂老师教导我们:“无论谈到什么题目,女子是攫住现实的。她知道何者为饱满人生意义的事实,何者为学者无谓的空谈。”男女关系、学问之道、艺术赏析。。。可以说韦莲司在启发点拨胡适的心智这一点上,不亚于杜威夫子。
  
  一如往常,胡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寄给韦莲司,顺便请她评个是非,论个公道。注意,韦莲司的回信是这么说的:
  
  她认为有关学生的责任那段话,确实说的鞭辟入里。但是,她也认为纵容一般留学生的态度不够明智,其所反映的却是股很宝贵的动力,因为他所展现的是元气、生命力以及团结的倾向,这些征兆都很让人感到振奋。【她建议胡适应该因势利导去引领这股动力,而不是去浇它的冷水。】【不要只是告诉留学生要冷静;当那澎湃之气被激起的时候,我们只有透过行动——高标的行动——才可能健全地进入冷静的境界;在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一般人是听不进冷静这句话的。】她觉得胡适提倡“克己尽责”是一个积极的方案,但应该发挥得更透彻,才可以把它利用来引导留学生心中被激起的能量。
  
  读到此处,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对比当下的声音,我觉得宽容——对普罗大众的宽容在中国的学界竟是如此稀缺。当知识分子津津乐道于庸众、网络暴民这些专制词汇的时候,有谁像韦莲司这般,引起同情地感触和建设性的判断呢?实在不如韦莲司!
  
  书接上回,胡同学收到复信以后,大喜过望,在回信中赞同【冷静确实是只有透过行动才能进入的境界。】胡适承认他只顾要求大家冷静,却完全没有去表扬这种群情愤慨所反映出来的正面精神。胡适后来还写了第二封公开信,这次他学乖了,放下身段,直言大家虽是殊途,毕竟同归。二十一条激起的民气,是坦荡的、健康的,但必须运用智能,把这股民气导向有用、具有建设性的方向。(可惜,这封更好的公开信没有被公开。)
  
  以此而观胡适日后对学生运动,学者问政的态度为何如此暧昧,也就有了线索。他认为五四运动中断了新文化进程,在历次运动中和蔡元培一样力议学生应该回到课堂,这分明是个大反动派嘛!可是一旦学生出事,坐着车子闯进各大衙门救人的又有胡适之!不肯当官,蒋公虚位以待被他连番推脱,做了大使也坦言有违心愿。可是他又把朋友们一个一个劝进政府希冀有个好人政治。胡适先生就是这么倔,偏不让你们一帮学术宵小拿二元政治论来给他涂颜料!
  根据江先生的说法,胡适的立场,并不是反对一切抵抗的行为。他所反对的是武力。(H-K:比如冲击大使馆,拳殴家乐福员工之类) 胡适的理想,一开始是世界大同,进而不抵抗主义,然后再修正为“道义的抵抗”。师从杜威以后,最终形成“国际仲裁主义”。
  这个理念的实现,就是成立一个国际组织,它不但可以用来仲裁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执行国际仲裁,而且还能被援用来培养超越国界的世界公民的理念。一言以蔽之,就是用理性、法治与井然有序来作为衡量个人与国家行为的准则。
  
  也就是说,无论是学者参与政治,还是学生参与运动。胡适的态度是,不反对政治运动的本身,而是对其方式进行讨论。简单地说,他可以接受政治运动,只要它合乎理性、法治、井然有序的准则。
  这不是胡适之的不争主义,这是胡适之的透过行动达到冷静的主张。
  
  鉴于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本文的讨论接近尾声。只是忍不住要再说一句,江先生对胡适的解读,大多来自胡韦通信,那么是不是可以说,韦莲司对胡适的了解,远超后辈学人呢?实在不如韦莲司!
  
  能以艺术家之敏感女性的细腻探得胡适的内心,再以达观者之透彻母性的智慧对胡适加以影响。可惜,世间再无韦莲司。
  

艾萱 发表于 2013-9-2 19:51:03

   一周以来都在专心的看新近出的关于胡适情感的书《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看名字就可窥一二   胡适并非“善类”“情圣”这个中性词应该可以形容
        学现当代的怎么也绕不过胡适这个大人物安徽绩溪名望之族 享受第二批庚子赔款的赴美留学生 哲学家杜威的弟子美国的“无双博士”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白话文的倡导者不断为新诗呐喊   为中国新话剧出力    国民政府的驻美大使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不论他的政治倾向现代文学史上他的确光彩万分   但一个在思想上前卫新潮引领大家走在新文化运动思想前方的学者   却安分的和传统包办、媒妁之言下结婚的妻子相敬如宾   这几乎成了一段佳话   蒋介石为其的挽联提到“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90年代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胡适是“旧礼教的牺牲品”、“为母亲的大孝子”      
        我一贯是对这样的大人物是敬而远之的   总要人仰望才看的到的人我内心总会有些排斥可能骨子里总有点反叛心里   总是期盼可以消解权威或颠覆一些固定的程式   自己可能没有这样的力量   看了这本书就真的很感谢作者——江振勇书   中某些具体的史料和时间有出入   但我真实的相信书中提到的人物的事件大体上就是这样那些新发现的书信真有石破天惊之感
        书一开篇就这样描述胡适很是精到:“胡适爱惜自己的羽毛时时记挂着历史会如何对他评价   因此从不轻易在书信、日记上留下任何感情上的鸿爪……”
        “爱惜羽毛”?何尝不是那?中国人最好的就是面子和名声羽毛就是他最靓丽的外表一个受人敬仰温文尔雅蜚声国际的学者   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及传统又前卫的中国男人在情感上会这样的放任的疯狂   看到三分之一处时请允许我说句实话   我很讨厌他   他爱周围每一个女人对每一个人都很好为她们着想   替她们分忧   情书情诗写的绵绵深情无人能抵挡他的温柔他可以同时和几个人暧昧调情但从不会放弃自己那有些荒唐的婚姻……
           可当我突然看到了胡适的阳历生日——12月17号我释然了   对我这个迷信星座性格说的人来说   一切的不解甚至的愤怒霎时间都找到了答案有了万分合理的理由——胡适也是射手座呵呵我们是同一国的前一秒钟的咒骂在这一秒我仿佛也背上了原罪   他的多情 花心他的喜新厌旧他在感情上追求的情投意合似乎在我的心底都得到了宽恕只是轻轻的责备——“太浪漫了吧…….”
           射手的致命点在于不会拒绝不会选择无奈之下就只能周旋 谁都不愿辜负滴水之情都能涌泉相报   他和韦连斯长达五十年的真情让我看到一种射手的真诚对曹诚英热切的爱恋是射手情爱观的体现   对妻子江冬秀的不离不弃很好的说明了射手是个难解的矛盾体……有人对我的评价 是一只脚踏在前卫的21世纪一只脚还在规规矩矩的19世纪停留   表面上正儿八经内心充满了反叛…..这样贴切的评语我在胡适身上似乎也找到了同样的例证   看这样书可能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给了自己另一扇心灵之门的钥匙
        月亮、星星不都要围绕太阳转么?张爱玲说“权势是一种春药”我添一句“才华就是伟哥”女人是感情动物最难抵挡的就是才华这类的东西   才华是生活的乐趣是浪漫的开始是情意的日常体现胡适胡兰成汪静之徐志摩这类男人都有这样致命的魅力而女人恰好都中了文学的毒药就像包法利夫人一样   有了飞蛾扑火的勇气
        江振勇写书引用的新材料不少鸿雁往来的书信很能说明问题唯一的不足就是应该做一份胡适的情感年表清晰的梳理一个射手男人丰富的情感历程
        爱惜羽毛的胡适在自己的日记和与情人们的书信电报来往时   万分注意绝不会明显的留下感情痕迹人名多为字母缩写   还常常改换有时还会故意的写错或倒换缩写名   日记本来就是自己罪证的记录最爱给自己作传立碑的胡适在这方面尤为注意生怕给自己苦心经营的一世英明沾染上绯色
         他是否真如作者写的这样富于心机我觉得在如今根本不足为怪前阵还看到有个落马官员贪钱又贪色   情人一大堆高学历的他就学以致用用MBA管理情妇效果甚佳胡适在众多情感中能全身而退拿捏自如几乎不冲突可能有早期的工商管理思想吧哈哈

张洪彬 发表于 2013-9-15 04:26:13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胡适去世后,蒋介石送的一副挽联。
    提起胡适这个名字,老一代的人可能脑子里边还有个印象,那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的产物,是美国帝国主义一手造成的买办洋奴,是彻头彻尾为帝国主义服务的”。这是1954年,大陆批判胡适时的定性。1955年,作为这次运动的一个总结性“成果”,195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八大册,总共300万字!好玩的是,当时在美国的胡适,认真搜集大陆批判他的文章,兴致颇浓地在文章上批注。
    这场批判之后,胡适就在大陆“销声匿迹”了,以致于不少青年人都不知道胡适是何方神圣。不过,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胡适被重新挖掘出来,通常与鲁迅相提并论。不过,不管是《四十自述》还是《胡适口述自传》,还是白吉庵的《胡适传》,胡适留给我们的印象还是一个比较扁平的形象,一个讲究科学方法的实用主义者,一个提倡白话文的启蒙者,一个温和的自由主义者。这就是蒋介石所赠挽联里所描述的“新思想的师表”这个形象。
    不过,随着相关史料的披露,胡适研究日益深入,他的另一个形象正在突显出来。这就是关于他的私人情感方面的。
    正如我们都知道的,1917年,新文化的旗手胡适,迎娶了一个半文盲的小脚女人江冬秀,终身未改,这号称民国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 蒋介石说的“旧道德的楷模”,很可能指的就是胡适这门包办婚姻。这门亲事还在胡适14岁时,就由守寡的胡母一手定下来了,当时江冬秀也只有15岁。江冬秀文化水平很差,脾气比较刚烈,婚后的兴趣爱好是打麻将。我们十分困惑,胡适为什么没有违背母命,毁弃婚约;我们难以想象,温文尔雅、满脑子新思想的胡适与这样一个女人是如何度过几十年的夫妻生活的;我们怀疑,胡适的情感生活在这样的婚姻里能得到有效的展开吗,胡适有没有与其他人的亲密关系?
    罗志田先生在1995年出版的《胡适传》里,通过对胡适日记和诗歌的细致比勘,颇为精彩地挖掘出胡适与曹佩声在西湖边的浪漫岁月;1998年,周质平著《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周质平编辑的《不思量自难忘——胡适给韦莲司的信》在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披露了大量的一手资料;2004年,余英时先生出版的《重寻胡适历程》里又挖掘出与Robby(即罗慰慈)的一段感情,而Robby后来成为胡适的老师杜威的夫人。
    去年,又一颗重磅炸弹被引爆,这就是美国学者江勇振著的《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新星出版社2006)。江勇振,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美国印第安纳州私立德堡(DePauw)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之前,他还出版过另一本研究胡适的情感的书《男性与自我的扮相:胡适的爱情、躯体与隐私观》。翻阅《星星、月亮、太阳》一书,实在可以说,该书是研究胡适情感世界的集大成者。据江勇振的研究,风度翩翩的胡适确实与江冬秀之间确有感情,但又与很多女子产生过感情,韦莲司、曹诚英、徐芳、陆小曼、瘦琴、罗慰慈、哈德门太太。蒋介石地下有知,也许他得重新考虑一下送给胡适的挽联该怎么写了。
    这个形象简直可以让我们大吃一惊:胡适还是这样一个人!不过,这可不是小说家的虚构创作,这是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讲究的是有一分证据讲一分话。作者费劲心机在台湾胡适纪念馆、北京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以及美国搜集资料,引用资料既有信件,又有日记,还涉及到报刊杂志,作者对蛛丝马迹的发掘和对资料中障眼法的透视,让人不得不佩服其火眼金睛。而且,作者着意突破之前相关研究的男性眼光,力图还原胡适身边这些女性的不同个性,他甚至认为,这些星星和月亮才是赋予这些故事以血肉/情韵与色彩的人主角。她们的爱恨、她们的相思、她们的挣扎、甚至她们对爱欲的礼赞,是胡适情感世界里最扣人心弦的精华。
    更为有意思的是,该书可读性实在很强。该书是这样开头的:“韦莲司万万没想到,她原来并不是胡适婚姻之外唯一的女人。这个残酷的事实,啮蚀、扭绞着她的心。从某个意义说来,这是她第二次失去胡适。”这个开头绝对够香艳,够八卦,一下子就挑起你平时一本正经道貌岸然下边隐藏着的八卦因子,急欲窥探这位光光鲜无比的大人物的隐私。这样的片段在书中比比皆是。江勇振对英文书信的翻译也堪称精彩绝伦,译文字里行间甚至能看出不同女性的不同性格。比起琼瑶这样的专写爱情的专家,江勇振的文学功底也不见得逊色。事实上,这本书真的像言情小说一样好读,你完全可以在枕上、马桶上、车上读。读到胡适对江冬秀说“我不会做十分对不起你的事”时,你会为胡适的狡黠莞尔一笑;读到江冬秀提菜刀威胁胡适,你会幸灾乐祸地大笑;读到白莎夫妇对胡适的崇拜,你也许会咋舌不已……
    
    江勇振著《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新星出版社2006年12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星星、月亮、太阳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