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百变 发表于 2013-5-23 21:37:06

牛津迷案 - 书评

  远渡重洋来到牛津大学深造的阿根廷数学系留学生,刚到牛津不久即卷入一宗谋杀案,一个夏日午后,他的房东老太太在家中被杀。与他同时赶到现场的是牛津大学数理逻辑学泰斗阿瑟·塞尔登教授,因为有人在他的信箱里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6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独吹筚 发表于 2013-8-28 09:59:09

        终于把这本由一个数学教授写下的推理小说看完了,说终于是因为我看的时候一直没有找到想一看到底的阅读感觉而已。
  
      “我”,来自阿根廷的留学生,似乎扮演了华生的角色,即事件的见证者和解说者。解说者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恰如其分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解说者和读者站在相同的立场上,从头到尾,他只是把他的所见所想如实地说出来,并不比读者更加接近事件的真相。所以,情节设置恰如其分,不偏不倚,做到了对读者的公平。
  
      再说说书中的数学元素。阿瑟-塞尔登,可以看做是本书的侦探,顶着逻辑学界的四大权威之一的名号,穿行于故事的角角落落里。作为逻辑学权威的他所研究的东西自然不是一般读者想要看和能看懂的,数学元素的导入不能把故事的一些部分变成论文。所以作者将数学元素作为开胃菜分散地布置到了故事的角角落落里。塞尔登向警长,同时向读者阐释着诸如“圆是历史上可以被最大程度阐释的符号,是一个包含最大不确定性的符号”这样的话题,阿兰图灵和费马定理加入了了故事的背景,成为了事件的零件。还有毕达哥拉斯,这一兼具数学和哲学意味的命题被非常好的溶进了故事的发展中,使故事带上了一种历史感。
  
      此外,在本书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角色们,大多都在这起案件中扮演一一个或大或小的角色,没有谁是真正的配角,或者说无关者的出场少之又少。这也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谨性。就如同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简单直接的证明方法是一种美学,这种美学就是本书所遵循的原则。
  
      数学的特征还表现在了人物的塑造上,简单来概括就是缺乏性格。人物的对话中难得流露性格的踪影,是否意味着数学性对文学性的反制。或许这只是作者的选择罢了。于是,难得流露的人物内心独白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表露的方式也是极尽合理化,否则作者是不会让其来占篇幅的。
  
      虽然没有觉得十分精彩好看,但故事里头,事件的起点和终点间,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个零件出现地如此恰到好处,浑然天成,说构思精妙绝对不为过。这份精妙不是由来自作者的笔成功地从起点以一条让人没想到的路径走到了终点(正如很多其他作家所做的事),而是作者构建了一条起点到终点间的最短距离通路。
  
      一切都被计算好了,实在是合理之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牛津迷案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