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说书 发表于 2013-5-22 19:42:10

庞贝 - 书评

  《庞贝》
  凌晨04:21
  人们已经发现,火山爆发的强度与火山爆发前休眠期的长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历史上几乎所有特大型的火山爆发都出自那些已经休眠了数世纪的火山。
  ——雅克-玛丽·巴尔丁杰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3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物理老 发表于 2013-8-13 00:12:00

  整个故事就是在描写火山喷发之前的种种迹象中展开的。有点推理的情节,但是很牵强,因为最后火山喷发、庞贝覆灭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一个结果被读者知道的推理故事注定不会太精彩。 另外文中大量描写了当时罗马的贵族阶级中的钩心斗角、权利游戏,除了普林尼的《博物志》之外,其他的部分貌似与故事的主线没什么关系……至于努力出身控制庞贝的暴发户更是显得多余……
  另外就是男主和女主的爱情,那么的模糊以至于我都没发现他们是怎样互相吸引的……难道是第二次在庞贝见面的时候男主看到了赤裸上身的女主顿起色心(纯属YY……屌丝的逆袭……)
  比较出彩的还是本书的最后部分,为科学献身的普林尼,以及“人总会死的,只有书籍才是永恒”,都很不错,在最后男主实施大营救的过程中也充分显示出他的机智,结尾的桥段还是比较像一部小说的。
  

王威廉 发表于 2013-8-14 02:05:23

  公元79年8月,维苏威火山显示出的毁灭预兆已经很密集了,可庞贝人固执地相信自己可以侥幸生存下去,正如十七年前的那场大地震过后,他们重建了自己的城市,这增强了他们对人类的信心。可这种对人类的信心在大自然面前是不值一提的,试想太阳能量用完的那一天,宇宙是不会在意人类的感受的。除了这种虚妄的信心,细究庞贝人的另一种心态也很有意思。他们的酒杯上铭刻着这样的话:“尽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这倒是一种典型的末世心态,他们早都看透了命运的本质,及时行乐,向死而生。
  
  写好历史小说很不容易,英国作家罗伯特哈里斯这本长篇小说《庞贝》在场景感上做足文章,文字如画面般流动着,剪辑得也很漂亮,如果要改编电影的话,差不多就是现成的剧本了。选择水务官做主角非常独到。罗马帝国的水利系统十分发达,高架输水道处于固定的坡度,避免了地面的起伏变化,确保将远方的淡水输送到各个城市。庞贝古城便是由建于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的塞利诺高架输水道提供用水的,城中引水渠四通八达,通往家庭、公共喷泉、作坊和城市浴室。因此,只有水务官这个职业可以把灾难来临前的预兆(水中浓重的硫磺气息以及随之而来的断水)与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面貌(尤其是贵族的奢华与腐朽)衔接与贯通起来,同时,让一个能够幸存下来的美好结局具备足够的可信度。
  
  小说的时间跨度只有仅仅四天,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却发生了一场激情四射的爱情:奴隶主的女儿背叛了自己的父亲与家庭,与男主角坚定地在一起。这让故事跌宕起伏,却显得如梦幻一般过于美好。没办法,在世界毁灭之前,谁不愿意在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庇护下去坦然赴死呢?这是毁灭前我唯一愿意做的事情。当然,渺小如我不值一提,还有另一些伟大的人在毁灭前做着伟大的事业:正如小说中的大博物学者普林尼,火山爆发后,他不畏死亡,坐船向火山驶去,为的是观察并记录下第一手资料。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的确是西方的伟大传统。
  
  我一直想去庞贝古城的遗址看看,它就像一枚巨大的琥珀。火山灰把当时的城市原貌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包括人。看相关资料说明,火山灰将人紧紧包裹后,人体逐渐腐朽消亡了,其中形成了空腔,考古学家在空腔内注入石膏,做成了雕塑,可以清晰地看到庞贝人临死前在做什么。这是庞贝最震撼人心的地方。想想看,当时的毁灭却变成了现在的复活,令人无法不激动,这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这部《庞贝》基本上为这种想象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容器,别的作家要还想重现庞贝历史中的死亡时刻,都得掂量下这部《庞贝》和自己的斤两。
  
  最后,我觉得此书如果能删去五万字距离经典会更近。——历史小说与历史电影不同,很多场景电影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而小说对那些地理、风俗与知识却得不厌其烦地罗列与描述。我的意思是,除却这种必要的铺垫之外,这篇小说在叙述上还可以更精粹。
  

清浅 发表于 2013-8-15 16:40:40

  公元七十九年八月第四个星期,那不勒斯湾的日出时间约为六点二十分。仅仅四天,一个庞贝毁灭的故事。一个完整的故事,庞贝如此堕落,一切似乎已是天意。
  
  阿蒂里乌斯见证了一切,安普里亚特斯操纵了一切,一个贪婪终致毁灭的故事,水道、火山,上天给了一个暗示,世人被蒙蔽了双眼,终于躲不过这样一个结局。

陽光的 发表于 2013-8-17 11:07:36

  庞贝是我小时候便听说过的城市。
  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在那期电视节目中,眼前的死城里,一具具如同美术馆里石膏像般的躯体,仍保持着他们生命终止时的姿态,栩栩如生。
  自此之后,我便一直记着这座被维苏威火山毁灭的城市——庞贝,甚至早于我所知晓的其他意大利城市。
  
  于是,从书架上抽下这本书,毫无疑问的,便是出自它的名字。
  这座生与死的界限如此模糊却又如此清晰的城市,于我而言,一直以来都散发着若有似无的隐秘魅力。
  书的开篇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夺人眼球之处,倒是古罗马人的名字一如既往地让我头痛。在几个繁复冗长的人名中挣扎了甚久之后,我才慢慢摸清了整个故事的脉络。
  
  这个以火结束的故事,却是以水开始,期间过渡以时间为行进线索——从火曜日到金曜日,从城市的繁荣到毁灭,只有四天。而一个个时辰的流逝更像是无数生命的倒数计时,却将整个故事逐渐引入高潮与结局。
  期间耐人寻味的因素有许多,譬如奥古斯都水道的先进,譬如前任水务官的离奇失踪,譬如一个个贵族或是暴发户们的自私、贪婪与冷酷无情,譬如普林尼最后的结局,不过瑕疵也有一些,譬如阿蒂里乌斯与科蕾莉亚那不知怎么滴就生死与共的关系。当然,瑕不掩瑜。
  
  有些故事,从一开始就让人猜到了结局,却仍不能减少它给人带来的震撼。
  那些石膏般的尸体以最真实的模样告诉后人,这场灾难的猝不及防以及毁灭性的影响。在飞散的火山碎屑以及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所有人的生命——无论他生前高贵或是卑贱,无论他生前富有或是贫穷,无论他生前善良或是凶残,都如宇宙间的一颗渺小星尘。
  很喜欢结尾处的一段话:
  “尸体在这紧身的空间里腐烂,几个世纪后这地方曾经有过一座城市的记忆也随着那些尸体化为乌有。庞贝变成了一座空城,里面的公民只有完美的驱壳。”
  
  时间在这一刻定格,而在此之后,世间再无庞贝!

Hello- 发表于 2013-8-18 20:29:53

  超喜欢的书。能够把人带进那个时代。高中的时候看的,一口气读完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非常平淡的文字却很引人入胜。情节很好,人物设定也很好很喜欢。结局很出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水务官的性格真是太好太喜欢了。

砂糖 发表于 2013-8-30 16:53:50

  高中时用人教版的教材,高三英语是本很厚的书,里面有个单元讲自然灾害,课后练习的阅读里是一篇信,老普林尼的侄子写给这本书的作者的,讲述收到雷克蒂娜的信以后老普林尼前往庞贝的时,记得还有什么“希望对你的创作有所帮助”,当时觉得掐头去尾没头没脑的就停在了那里,人到底救出来没有?后来死掉了么?很想往下看但是就没了,不过还是很自豪地跟同桌炫耀了我知道维苏威山在意大利(她以为在美国……),仅此而已。
  不久前去图书馆,不知道为什么机缘巧合地看到了在书架最下面的这本书,翻开就看到那句“故事发生在四天内。在公元七十九年八月第四个星期,那不勒斯湾的日出时间约为六点二十分。”忽然就被注定毁灭的感觉吸引,果断借回来打算寒假看,可它每天摆在那里不小心就会看到,一个手痒抓过来,就直接没放下……到后来越看越熟越看越熟,猛然反应过来这不就是我高三时纠结了很久的那个么,这算啥命运的重逢啊……
  撇开之前的印象来说,作为一本小说,它实在是很精彩,我知道庞贝最终会被毁灭,但书里的人不知道,看的时候极端想向他们吼:“水道啊利益啊都是浮云啊还不快跑!”可是丫们忠实地向我展现了啥叫的“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我就也只能看着他们一步步发现了……好吧这种先知者的感觉真的很爽……
  当然既然不是写历史,那重点就不会只是火山爆发,在大自然的不可抗力下,还有那么多阴谋啊爱情啊手段啊,看多线小说时总会有发晕的感觉,好在这书里角色切换很自然,更妙的是根本不怕剧透,反正最大的梗是世人皆知的……即便看之前已经知道了必然的毁灭,还是会感到紧张和疑惑,我想是因为作者成功把读者的视线调到了书中人物的命运上去了,以至于那座山到底要闹哪样……随便它吧。
  印象很深的是那顿炫富宴会,那菜谱是要有多猎奇啊……当时罗马帝国的富人奢侈浮华(不其实不是浮华是腐化我多么想奸笑)奴隶猪狗不如详细描写下来还真是……怎么说,超出想象吧……
  对了顺便一说我觉得主角他真像错生在意大利的德国人……作风完全不意大利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庞贝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