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大心灵 发表于 2013-5-22 19:41:12

深蓝告别 - 书评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军官戴维 巴里被派往缅甸一带作战。他与战友一起,利用战争中混乱的局势走私黄金、债券等各种稀缺品,从中牟取暴利。战争结束后,他巧妙地将财物带回美国,不料一上岸就卷入殴斗,服刑八年后死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1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乔治丝 发表于 2013-8-17 11:04:00

  开篇不久的自白让人做足了心理准备,崔维的闷骚想必是有了一定造诣的。大概是系列第一本的缘故,他的表现在各大硬汉中偏温情有爱,给他配一条德牧,恐怕也能照顾妥帖,闲着演个《我是传奇》毫无不妥。
  
  要是举办一场硬汉派男煮脚生存游戏,不管在马洛还是斯佩德面前,崔维都有可能“弱爆了”。斯佩德会用话把他绕晕,然后找准卵蛋踢两脚,至于马洛,一边和他逗闷子,一边拿枪托或者酒瓶子锤他,没有悬念的局面,也不在话下。宏观看来,崔维是个小纠结,观察和总结女人有很主观的一套方法,这套方法系统性强,但也很慈爱,不像其他硬汉那样要不把感情直往心肌里藏,要不毫不掩饰地想办法爽一把。
  
  他的顽强起码有一半不是出自天性,易动怒也导致了易动情和易受打击,很多时候连自嘲都搞不纯粹。因为他总喜欢装成半吊子心理分析师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也许是其他同类型人物不爱和读者剖白心意,倒衬得崔维心理结构相对一目了然,成了个又普通又固执的好人,这是游侠和铁血神探的细微差别,用来在同类Pulp Fiction里承前启后,分量恰恰好。
  
  反而小艾伦塑造得能量充足,恶意里有种无懈可击的利索,对比之下,他浮于表面的魅力很容易盖过男煮脚。
  
  麦克唐纳的叙述很干净,不单指词句,也包括对话和场景的条理性,他喜欢用大段的对白和大段的描述,好处是把每个人的外观都讲立体了,坏处是把不少角色都写成了讲故事天才。
  
  深蓝告别用有点儿传奇的背景搭了个一点也不传奇的故事,但挺好看的。
  

Shirle 发表于 2013-8-17 11:22:13

  文/Shirley
  
  如果约翰.麦克唐纳的《The Deep Blue Good Bye》中文译名是《再见,忧郁》的话,会不会恰好与萨冈的《你好,忧愁》形成遥相呼应之式?他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位作家,拥有格格不入的粉丝群体。萨冈吸引的是那些享受青春癫狂扑朔迷离的文青们;而老麦克唐纳,却拥有大量侦探小说与悬念小说的追捧者。这位美国人创造的“崔维斯.麦基系列”,已经在全球侦探推理小说爱好者中风靡半个世纪。惊悚大师斯蒂芬.金形容约翰.麦克唐纳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艺术家和迷人的讲故事高手”。
  
  老麦克唐纳年轻时曾就读于商学院,1940年进入美国军队服役,后被派往“二战”的中缅战区。他丰富的个人经历,为他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首部作品《深蓝告别》,即将二战,贪污,欺诈等诸多元素一网打尽。小说塑造的私家侦探“崔维斯.麦基”是典型的硬汉形象,让人不由得在内心里与无所不能的OO7、美剧《24小时》里打不死的杰克.鲍尔悄悄地比较起来。我们的确读到了不同,那就是不起眼儿的淡淡的蓝色忧郁,一点点颓废,还真有点“萨冈范儿”。永远不死的硬汉离我们很远,心地善良内心忧伤的男人好似更接近我们的心。
  
  “缺角同花”和“逍遥游”是停泊在海岸边的两条游船。“崔维斯.麦基”和“小艾伦”分别是它们的主人。两条船的来历都不够干净,“缺角同花”是崔维斯赌博赢来的,而“逍遥游”却是小艾伦诈骗来的。赌博肯定不是什么光彩的行为,但比起欺凌妇女,侵占他人财产的恶行来说,赌徒完全有匡扶正义的责任。偶然之中的必然,麦基举脚淌进了看似表面深蓝清彻,深蓝之下尽藏污浊的混水当中。
  
  当凯西由于父亲的遗产被小艾伦骗走而求助于崔维斯时,我们完全读不出这个故事的立意有多讨巧,而且与“深蓝告别”的矫情也扯不上多少关系。此类故事不外乎侦探追,骗子逃,追的还是一笔在“二战”中贪污投机赚来的不意之财。可当柔弱、纤细、酗酒和病态的露易丝走进我们视野的时候,忽然间,我们开始理解了麦克唐纳笔下“崔维斯”形象,内心由然而生的对于弱者的保护,对于正义的渴望。小艾伦对于苏西、露易丝,以及小说结尾新鲜猎物帕蒂的摧残,内心的阴暗,激起了人们对这个十恶不赦的恶棍的仇恨。除暴安良和快意恩仇,不是正是我们牵挂硬汉的情愫吗?
  
  我想,约翰.麦克唐纳参加过“二战”,那一定体会过战争的残酷,面对过无耐的死亡。这是否在一定程度对他的语言风格有所影响?“一只鸟,一条狗,一个男人,一个女孩,或一只猫—你欺侮他们,自己也变得渺小,因为你的所作所为只是证明自己同样脆弱。”他的语言在平淡背后却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韵味。
  
  小说语言里一直在渲染蓝色,蓝色的海,蓝色的宝石,蓝色的静脉,还有凯西用身体迎接崔维斯时退掉的蓝色棉布裙,仿佛在告别远去的噩梦,仿佛为逝去的露易丝向忧郁道再见。
  
  《深蓝告别》中文版的封面设计好像是代表崔维斯所做的一场告白。封面是层层叠叠,深浅不一的蓝色条纹,深蓝色的英文字母,星罗棋布地散落表面,真像崔维斯不规则的人生轨迹。比起国外版的封面设计,我想这款是理解了约翰.麦克唐纳人物塑造的精髓。
  
  “我不知道自已没有永远留在那里,是不是天底下最傻的决定。”这是崔维斯离开凯西时,最后的深蓝告别。
  

灰土豆 发表于 2013-9-6 01:11:50

     “深蓝”是海的色彩,蓝色的深渊表面,时常有一种幽暗的平静显示在人们的眼中。侦探小说家约翰·麦克唐纳的《深蓝告别》的主人公,生活在“缺角同花号”游艇上的崔维斯·麦基,便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岸线边。那片海岸,以及周遭的生活,似乎也有一种沉闷的平静。私家侦探麦基于此展开了自己的第一次任务。
      这部小说是麦克唐纳创造的海边游侠“麦基”系列的第一部,但已经用老道的笔法确立了粗犷而怅然的风格。作为典型的硬汉侦探小说,恒久的套路并非智力的推理,而是在侦探接下任务之后,靠观察力或蛮力对线索的无限追寻与探索,通过一个线索获得下一个,直至最后找到最终的目标。
      另一位著名的侦探小说家劳伦斯·布洛克的“马修·斯卡德”通常会在昏暗的酒吧里点一杯掺了咖啡的波本酒,借助酒精与咖啡因带来的迷醉与清醒,从各类角色的口中套取信息。麦基的行事策略基本相同,但他没有酗酒的颓废劲,潜入的场所也更丰富,酒吧、餐馆、游艇修理厂、高档旅店,甚至闯入相关者的家中,麦基为了目标,并不害怕将自己卷入麻烦的漩涡,甚至要靠绑架来获得信息。
      麦基有着岁月带给他的深沉的忧郁,观察能力一流,粗暴,有胆量。他以帮人收债为生,主顾于正常渠道无从收回财产,他便去寻找线索,不论以何种手段,收到钱便与主顾对半分。这种活计,常要在最险恶的环境中去遇见最险恶的人——《深蓝告别》作为侦探小说的大悬念便在此处。一个酒吧舞者凯西找到麦基,让他去找一个喜欢寻花问柳的混混“小艾伦”,这个混混不仅占有过凯西、虐待凯西,并且将凯西父亲曾秘密留下的财产偷走了,那财产是一批战争中非法获得的宝石。
     《深蓝告别》中最吸引眼球的“悬念”元素就是这些,财富没有那么多,而盗贼是谁也不需要推理,开篇不就各位便都知道掉了,那个酷爱虐待女人、且窃取了宝石的混混小艾伦,成为麦基从开头确立,到结尾亦未变更的侦查对象。这小说的精彩处全不在悬念,而在于作者对心理、对环境、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极尽细致的描绘。
  
     譬如一种虽然并未明说,但又处处呈现的对“受虐癖”的描写。小艾伦勾引麦基的主顾凯西之后,获得了财宝,随后又去勾引了一个生活较为富足的女子露易丝,这女子为小艾伦强奸,随后却为之倾倒,甘愿忍受精神与肉体的虐待,最后被抛弃。麦基发现露易丝时,她精神已近崩溃,歇斯底里,昏昏沉沉。麦基请来诊察的医生说:“现在她只剩一点点勇气和一丁点自尊”。麦基甚至不太相信:“一个男人能将女人弄成这样?”
      在随后的聊天中,麦基渐渐了解了小艾伦对露易丝做下的所有不耻的事情。我们能在作者那沉郁的文字描述中感受到深渊一般的绝望。虽然不细读完整本书便难以体会,但我还是愿意将露易丝对小艾伦的感受抄写一下,当小艾伦对她的精神虐待达至极点时:“那时候我觉得过去已经不存在,我唯一的过去就是他,而他又占据了现在,没有未来。……他是一股力量,我不得不接受。不知道为什么,取悦他变得非常重要——我给他做吃的,给他调酒,帮他洗衣服,不停地和他做爱,以此取悦他。喝醉会好过些……他把我变成一团焦虑,时时刻刻在意他,确保我做的和他心意,只是出于一种生理反应,没有任何快感。一种可怕的解脱感,崩溃感……”
      作者约翰·麦克唐纳书写的绝妙处就是这种对人处绝境的状态的精准雕刻。这种“受虐癖”的自动与不自觉,不愿与自愿,统统抛到读者面前。而小艾伦的这种可恶的,将道德置于死地的行径,最终成为麦基找到小艾伦的动力。麦基这个角色也便被作者赋予了正义的成色,他不再为了那些财产去追踪目标,他为了撕裂这种自虐的面纱,为了反抗绝望。
      因为结合了整本书中所有人物屈服于生活的状态,这种在书中被描写为性欲虐待的情节,实际上成为一种生活虐待众人的隐喻。书中开篇不久便诉说,麦基时刻保持警惕,并随即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我还对很多东西保持警惕,比方说信用卡、工资扣税、保险、退休金、存款账户、集点印花、打卡机、报纸、房贷、布道、神奇布料、除臭剂、清单、分期付款、党派、图书馆、电视、女演员、商会、选美、时代进步、还有天命西进论。”
      这即刻叫我想起了一些电影中的经典台词,譬如《猜火车》中那一段著名的列举:“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套西装……”
      《搏击俱乐部》则对这种物质堆砌的文明做了个总结:“整整一代人都在当加油工、招待员或者白领奴隶,广告诱惑我们追逐汽车和时尚,于是我们拼命工作,买那些没用的狗屎,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也没有经济大萧条,我们的战争就是心灵的战争,我们的生活就是经济大萧条。”
      这两部电影与《深蓝告别》中描述的世界一样,肮脏、可鄙,完全看不到他们列举出来的这些文明产品所提供的舒适生活,反而是所有人都在挣扎。作者的结论在书中是如此说:“我们把这个乏味、沉寂、乱七八糟的世界打造成了一个闪闪发光、头重脚轻的体系。我们能做的,只是看着它的光芒,蛮横地维持它的运转,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我对此保持警惕。”
     麦基对这宗案件的侦查与斗争,最终击碎了这个不堪的世界。譬如他曾去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做调查,那家男主人唯唯诺诺地维持生意、维持一个大房子中舒适生活的运转,然而他的女儿却非常叛逆,而他的老婆在外面偷汉子。那些光鲜的表面下面,没有一个幸福的人。麦基实际上成为腐烂生活的侦探者,而他的愤怒与暴行,成为一剂未知疗效的药。
  
     硬汉侦探小说最引人感官耸动的,是掺入勇气与血的动作场面,这是硬汉之“硬”不可少的元素。书中,最后茫茫大海上,麦基与小艾伦趁暴风雨来临时在游艇内的激烈打斗,描写得精彩极了。麦基并非小艾伦的敌手,他被打晕,小艾伦“痛快淋漓地猛击我的肋骨,抠我的眼睛,用膝盖撞我,把能打到的地方都打个稀烂”,麦基几乎要死掉,然而勇气又令他奋起,最终在怒吼的深蓝色的啸海中赢得战斗。
      与推理小说不同,我们的大侦探从未可能脱离事件做理智的推理,他们和他们所遭遇的那些人一样,寄生在这个烂世界,倘若想得到结果,就必须踏入结果,或与事件一同,制造出结果。
     硬汉侦探们行走在恶的世界里,好像在炼狱里看见各种显见或潜在的受刑。他们的努力,就像善的火花,也许能照亮些什么,也许就随着这个世界一起覆灭。硬汉小说能作为通俗小说畅销于世,又能够跳脱出来成为为人尊敬的文学,多少要靠这些小说中被染上黑色的现实主义。《深蓝告别》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蓝告别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