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的女儿 - 书评
这是一部带有悬疑色彩的亲情小说。单亲妈妈葛蕾丝靠着微薄的薪水独自抚养女儿希薇,不幸的是,希薇从小就有很多不同于一般同龄孩子的地方——她沉默寡言,极度怕水,而且从来不称呼葛蕾丝为妈妈,反复地画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1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一个从小缺少父爱的年轻女孩和一个老到足以当她父亲的老男人出轨,生下一下有着前世记忆的女儿。
有关女儿的章节,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震撼。类似的书看太多也许就是这样。反而看到妈妈为了帮助女儿去见老男人的时候,老男人逃避不负责任还一副道貌岸然的摸样心情就没办法平静下去。这得是多恶心的人啊,才能在引诱年轻女孩之后还很开心的和对方谈论自己的家庭孩子多么幸福可爱,而对方还有一个在外人看来有社交障碍的女儿。
我并不是觉得只有老男人是错的,那个年轻女孩就没有错。年轻永远都不是我们犯错的借口。弗若伊德把人生所有行为思想缺憾都归结于童年,显然作者很同意。否则女主人公不会爱上那个老渣男。可惜她不是那么理智的人,陷入一场迷恋,付出太多代价依旧无法醒来。可是这场迷恋里,有多少是因为得不到父爱而将对父亲的爱投射到这个老男人身上?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老男人与女主人公的父亲在某一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比如,他们都不服责任的把孩子扔给了母亲,而后一个人逍遥去了。
我痛恨女主人公不可自拔的迷恋。明明清楚明了他的无心还让自己陷进去。一个巴掌永远拍不响。这个世界就是因为有太多女人这样放纵自己偶尔的心动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虽然为女主人公认真宠爱女儿而感动,但是这也是个自私的主啊。一个孩子,如果可以,请在你最完美的时候给他完美的降生。每个小孩都应该被善待。 我们自以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是每个父母会犯的通病。初读几页,真的很震惊,我们执着的认为我们是爱孩子的,我们可以给他们想要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固念的爱却会伤害心爱的孩子。 适当地疏离,给孩子一个他们想要的空间,那是天使与天使的对话。那些天使可以是书,可以是树,可以是一段并不传奇的音乐,或者是一朵并不娇艳的花儿,一幅有些许遗憾些许残败的画儿。。。。。。。可以是一个人静静地在角落发呆。。。。总之,那是他们的世界,一个我们或曾走过却已经走过更至忘却的世界。。。。。。。 我们在寻求什么?孩子在想念什么?成长是痛苦的,追寻与舍弃的过程痛无可避。 亲情终归是一个爱最后的回归。。。。。。。 一口气读完彼岸的女儿,压抑,烦闷,心痛伴随了我整个阅读阶段,放下书,也久久不能平静,有种很久没有感到的纠结,一个矛盾而痛苦的单身母亲,一个沉迷前世记忆不愿醒来的女儿,我们不认识这个世界,不认识身边人,也不认识自己。更多的时候我们愿意相信谎言,是因为我们不敢面对真实,即使我们心中早已接受了那才是对的。 葛蕾丝是位辛苦的单亲妈妈、生活除了花店的打工外、全身都在唯一女儿(甚至可说是唯一亲人)希薇身上打转。而原本故事可以是很单纯、就沿着辛苦的单亲母亲与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如何努力创造未来之类云云。
但葛蕾丝只是无可奈何地哀叹:「她从不叫我妈妈。」、彷佛她不仅从另个女人那偷走丈夫、也带走完全不像是属于自己的女孩。她们之间的关系不像我们想象中的美好、似乎只有葛蕾丝对她有亲情、希薇觉得自己是另一个独立个体、她说以前住在英格兰某个与海相邻的一栋小房、有个山洞、还豢养着一条龙、这些无人可以解释与理解的记忆描述都让葛雷丝与我感到害怕、阅读时还能感受到我心和葛蕾丝一起问着相同问题:「希薇究竟是谁?」
我觉得这本书的题材、或许不算是新颖(东野圭吾也曾写过)、但读起来还颇为有趣、因为读着葛蕾丝与希薇的互动、最初还真会有那么些时后觉得只是因为单亲母亲过于将女儿是为自己的一部份、而让母女之间没有界限。她们只是长幼无序罢了; 又或者女儿只是在缺乏父爱的情况下、无所顾忌地编织一个会童话、一个可以满足她心中不平衡的故事。从未想象过这会与前世今生有关、甚至不知道故事竟会牵扯出一段悬疑的杀人故事、成为一部令人意想不到的推理小说。
读完彼岸的女儿后、希薇究竟是谁?她体内究竟住着谁的灵魂?好像都不再重要、反而开始设想起、如果我是葛蕾丝、如果希薇只是沙、怎么样也抓不住、我会选择放了她、还是宁愿一抓再抓、不辞辛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