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说书 发表于 2013-5-14 20:56:37

埋 - 书评

  简介
  如果想用最简单的方法来介绍《埋》——从这里,你可以读懂中国。
  看一看《埋》的构架就知道了它在讲什么:
  一个继承了悠久的文化传统,却在近代的工业化浪潮中由于封闭而没落的村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0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周语 发表于 2013-8-13 02:14:38

          欢迎来到东德村
  ——杨哲《埋》
  作为国内首部社会悬疑小说,这部《埋》最初的名字叫做《黑木偶》。这个名称使得小说有了一种浓郁的神秘气息。在这个神秘的隐喻之下,80后黑记者、70后妓女、90后富家女、黑社会、矿商、赌徒、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构成了小说的话语场。这个话语场的发生地就是东德村,一个被神秘和恐惧笼罩的村庄。
  杨哲选择的黑木偶作为最初的书名,让我想到的是古代的傀儡。据说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这个隐喻进入小说叙事之后,让我们充分领会到了小说的惊悚一面。   
  这部小说的叙事与我们当下常见的惊悚小说,比如岛田庄司(Soji Shimada)与丹.布朗(Dan Brown)式的智力侦破不同,东德村的村民在历史上传闻是偃师的传人,继承了做木偶的手艺。而随着煤矿老板的意外身亡,一只悲伤、哭泣的木偶被矿工重新从地层深处黑暗中发掘出来。
  在杨哲的笔下,东德村的每一个村民似乎都在一夜之间成为神秘主义者。木偶的破土而出,甚至让警察苏翔以及笃信传统和神秘偃师庇护的村长,以及可能的凶手,都成为巨大的疑团和谶语幕后的不确定因素。
  偃师的诅咒与凶案的谜团刚刚展开之时,一切都是在命运的不确定性之幕下走向诡谲的黎明。偃师的故事里警察苏翔的侦破展开之时,随着阅读的进展,继而而来会有更多的人以偃师传统的守卫者加入这场角逐。他们因偃师而陷入悲伤与恐惧,因木偶的存在而在星夜里失眠……阿信隐藏了身份进入奴隶工厂,黑暗世界,一如传说中偃师所消失的那个夜晚。他的潜入也是充满波折与惊险。苏翔则潜入地下室去寻找矿老板失踪的答案。在这个被矿山开发污染的村庄里,刀疤男在黑暗中东游西荡在寻找他的儿子,而木炎则在这个暗淡的气息之中离奇死亡。虽然它并不能归于偃师对东德村的诅咒,迷局在矿老板女儿琳达出示的录音证据里,指向了村长小武。在这个漫长的夜晚,东德村似乎又重回千年前偃师的时代,一切都扑朔迷离,疑团丛生,每一个人物都在这个夜晚陷入焦虑和迷失。
  现实与谜团中的东德村,情节的进展有点像《24小时》(24 Hours)那样惊心动魄,伏线迭出。阿信,苏翔,鲁新的冒险,每一次都引出新的疑团。三个人在疑团横生的夜晚,刺探那交织着诡异与神奇的秘密的凶杀案薄如蝉翼的面纱,而阿信与村长小武之间的玄机则是本书最大的底牌。
  杨哲的小说叙事和结构安排是极为熟练的。阿信终于进入了这个纯粹的黑暗世界——奴隶工厂。阿信的相机并不能将这个世界的秘密完全昭示于白昼。而苏翔似乎拒绝神秘偃师传说的引导,潜入地下室去寻找矿老板失踪的答案。在这个被矿山开发污染的村庄里,到处布满陷阱、诅咒、惊悚,刀疤男黑暗的夜晚东游西荡在寻找他的儿子,而木炎则在这个暗淡的气息之中离奇死亡。虽然它并不能归于偃师对东德村的诅咒。
  在杨哲的笔下,这个漫长的夜晚,东德村似乎又重回千年前偃师的时代,一切都扑朔迷离,疑团丛生,每一个人物都在这个夜晚陷入焦虑和迷失,每一个都像偃师的木偶,在宿命的黑暗中失眠。黑暗世界,一如传说中偃师所消失的那个夜晚。他像一个木偶一样,在未知的黑色世界里探险,寻找谜团和真相。这是一次极端危险的冒险,因为黑暗的秘密自偃师的时代以来就从来难于为人洞察。
  
  
  
  

湖畔 发表于 2013-8-13 03:54:49

  
  杨哲一直是我比较关注的八零后作家。从他刚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并同韩寒在同一届拿到一等奖开始我就一直比较喜欢他的作品。然而对他的关注本身却不是从看作品开始的。我记得在我初一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档叫《荧屏连着我和你》的谈话节目,而恰巧这一期是访问的几位少年作家,有杨哲,还隐约记得有一位叫金晶的,韩寒是在节目的下半场出来的。对杨哲最初的影响是稳重,有才气,而且他讲到他和韩寒的最大区别是,同样的少年得志,才华横溢,但是他成绩却是奇好,但是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的附中,而以后的梦想是考导演系,做一名优秀的导演。节目的后半场韩寒也出来了,两人以很经典的严肃握手开场,后来的讨论中韩寒的话较少,因为看得出来当时的节目主办方主要还是相对韩寒现象进行一些批评的。那段时日,韩寒正准备退学,是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很多讨论也比较多。而节目也是在韩寒的沉默和大多数人的口诛笔伐中结束。
  此后我对这两位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来的“少年作家”十分关注,相继借来了作品看。对两人的才华亦是大为赞叹。
  杨哲的文章我是看的《公平》和《绳子,还是蛇》,看完的感觉很奇妙,构思很精彩,语言在铺陈故事情节,旁白处理和心理描写上做得异常的出众,在我看过的作品中也是极少见的。我的第一感觉是,拍成一部电影肯定不错。这两篇短小说都是讲的关于阴谋的故事,《绳子,还是蛇》是复赛的题目,短时间内构思如此跌宕起伏的情节的确是需要很强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创作能力。
  而韩寒的文章当然是看的《书店》和《杯中窥人》,文字老练深刻,耐人寻味。
  而此二人在后面的发展却是完全不同的方向。韩寒果真退了学,玩赛车,写书,后来开博客,经常与人论战,成了华语世界访问第一博,也出了唱片,活得异常精彩,是社会焦点聚集下的公众人物。而杨哲,却是似乎销声匿迹。要知道,当年是有“北杨哲,南韩寒”的说法,将二人排上新概念两大高手之列,看着如武林高手一般过瘾。杨哲的隐退使得他在八零后这一拨作家群中的关注度和知名度明显下降,鲜有人知道他的近况,可以偶尔透过回顾八零后作者的访谈类读物可以知道些许情况,虽然他也开有博客,但关注度始终不高。杨哲其实在他成名后的生活也算的上精彩,是属于自己真正的精彩,他果真进了中西,学了编导,毕业后做过导演、编剧、记者等等职务,他一直在找寻应该说也是磨砺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很欣赏这样的态度。从这一方面来说他和韩寒一样都是幸福的,他们都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沿着自己最初的方向走下去。
  杨哲是在十六岁推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放飞》,十九岁推出第二部小说《没有翅膀的飞翔》,二十岁推出杂文集《杨哲主义》,从此的七年一直没有作品问世,直至今年他终于推出新作《埋》,号称中国第一步社会悬疑小说,是一部用罪恶写成的大善书,对于社会悬疑小说一说我自己的理解是,在这一本小说里,你可以看到悬疑,甚至带点鬼怪的描述色彩,还可以看到惊心动魄的推理情节,更重要的是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社会,一个社会的各种丑态都尽收眼底。这便是悬疑小说的超脱之处。
  我是先看了很多评论后才看的书籍,虽然情节和语言依旧的让人佩服惊叹,但是离我心中想象的还是有差距。杨哲的语言在这本小说中显得优秀收紧,因为他的作品语言是很晦涩难懂的,心理及社会背景描写异常的复杂,但是在这本小说中却是简单多了。这或许与他最开始只打算写一个剧本的考虑有关,写着写着发现文字太多了,干脆就出的书。故事是起源于一个偏远的却有着很传统古老文化的而今盛产矿产的小村庄,矿产老板离奇死亡,有着复杂背景的警探介入此案,一心只想尽快破案,村上的人都有着十分古怪的猜不透的内心,之后到达的矿老板的家属也是异常的诡异,到来的多年前的揭黑记者,似乎也不是正义的化身,不学无术的赌徒,盲目不堪的妓女,失去土地的无可奈何的农民,表面和蔼待人的村长,所有这一些都处在一个污染严重,矿藏丰富的村庄,故事也就发生在这里。怎能不引人入胜。
  也许是我对于悬疑小说的要求过高,在过去的几年中文学作品类我看得最多的是悬疑推理这一类。高起点才华过人杨哲在七年后的表现显然没能让我十分满意,我眼中的杨哲对于小说叙述,驾驭小说和讲故事的功底应该远远高于这本小说体现出来的才气。故事引人深思的不多,人性的挖掘也不多,人物塑造上倒是很到位。我自己对于悬疑小说的理解是这样的,真正优秀的悬疑推理小说是讲人性的,是一部看后可以一直回味,一直品读的,而不是一部快餐似的消费品。八零后这批作家中,我看多的小说不算太多,但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有蒋峰,他出道后的第一本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让我如痴如醉。《维以不永伤》有两点让我欣赏,第一也是作者自己讲到的,对于小说情节文字及整体布局的高妙控制,的确,故事是一个长篇,但是却有不同的叙述方式,我曾经写过书评“蒋峰的才气在这本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四个不同叙述风格的故事,以一桩谋杀案件联系起来,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故事,引出了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事,很悲伤,很忧伤,而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作者的企图和这篇小说的魅力,所以引用诗经的话说‘维以不永伤’”。小说是要将一个悲伤的故事,我看完后真的看到的悲伤,内心也一直是悲伤,最关键是,悲伤后我会时常想起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人。故事中有很多悲剧的人,悲剧的事,但却不能去怪罪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和悲伤的身世。正如小说的题目一样,取自诗经,它的意思是“那些行军在外的男人只能依靠饮酒来摆脱思念亲人的痛苦”, 到了书里意思变为:只有把这件事写下来,才不至于永远地伤怀。
  杨哲的生活态度一直让我钦佩,他和韩寒不是一类人,他甚至批判韩寒的做作,他当然也不需要和韩寒一样。我希望“北杨哲,南韩寒”的名号一直流传下去,他们本也应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杨哲说他甘愿为了让自己真正成熟,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编剧导演而沉寂七年甚至十年,这让人看到八零后这批当初饱受争议的作者们向世人证实了他们关注社会,关心社会,文学成熟的蜕变,无论是被称为公民意见领袖的韩寒还是用小说控诉社会的杨哲,他们在这一阶段至少都是成功的。
  

Daisy 发表于 2013-9-12 12:48:48

  看完后,对于故事的结局表示失望,但故事仍然足够精彩,足够吸引。
  
  老王既然是小学老师,为何一个受过教育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会说出自己看到鬼魂的话?最后他把木偶卖掉,一笔带过,那之前他为何非要把木偶给老村长看?带到偃师宙去?
  
  矿老板没有死,路上的大坑也是刀疤男挖的,那么阿信的死呢?难道是矿老板受刀疤男的指使去杀他的吗?还有那个一起被埋在井底的木偶?
  
  至于苏翔的女儿,到底存不存在?
  
  真相大白之前,一切都是那么压抑,那么深不可测。然而最后,居然会是这样一个结局,真的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难道这也是苏翔计划里的一部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埋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