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 发表于 2013-5-14 20:43:06

光射之海 - 书评

  《光射之海》中投海自杀未遂的精神病女子,怀有五个月的身孕,谜一样地住进了望月医生所在的精神病医院。她失去了记忆,只是反反复复唱着一首哀怨的《镜子里》。她是谁?她叫什么名字?她有着怎样的经历?她怀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4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NANI? 发表于 2013-8-17 16:44:17

  可能不管是谁,内心都有一片无底的黑暗世界,如果那里升腾出来的怪味和周围的人产生了排斥反应,这个人最后就要成为精神病患者,住进医院。
  
                                        ——望月
  
  每个人都带着性格的缺陷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唱着《镜子里》,而你却从我的镜子里渐渐消失……
  
  
  
  
  
  自看这本书起,心里总有一个疙瘩。
  
  如果……我是说如果。
  
  如果洋一没有经历那次海难的话,他还会那么坚定勇敢地面对小百合吗?
  
  还是……
  
  还是就如同我最近一直所说的那样,很多事情的实现,都需要某个契机?
  
  这莫不是人们偶尔自我安慰的感觉吗?
  
  
  
  
  
  健史羡慕着为小百合所爱的洋一;同时也嫉妒着能够身在海上的洋一。但是,他所憧憬的生活方式却不是最适合他的。一个无法在生活中定位的人是可悲的,但欣然的是,他也许能在不久的将来摆脱这种困境,尤其是在经历了自我束缚之后……
  
  
  
  ——大海一定有改变人的生存方式的力量。
  
  
  
  健史的想法,似乎隐约验证了之后洋一所经历的以及他所改变的。
  
  
  
  惟有经历了绝望,才能真正体会当年小百合濒临崩溃的情感世界…………
  
  
  
  
  
  每个人选择的爱的方式不同。有时,我们宁可拥有短暂的幸福也要漠视幸福背后所隐藏的悲哀,而这种由漠视演变而成的心理负担如果没有正常的宣泄途径的话,往往会成为这一生纠葛于内心的梦寐。
  
  
  
  
  
  当交流产生隔阂,于是……
  
  沉默,悲哀的沉默……
  
  乖张,歇斯底里……
  
  面对这样的小百合,洋一选择了逃避。
  
  
  
  
  
  不说,你什么都不说,我怎么可能理解呢?
  
  说了,我什么都说了,你又能理解我多少?
  
  
  
  
  
  对于书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负责治疗小百合的望月大夫,个人感觉很深沉低调。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书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都赋予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并游离于这些性格之间,发掘人们内心以及精神上复杂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就像望月所说的“人生不是一条不可改变的直线,你每踏出一步,所带来的结果都会出现双重可能性,这便是支配着我们的无常世界”,面对充满魅力的女同事明子,望月的理智最终敌不过情感与欲望的双重压迫,迈出了违背社会伦理的一步。
  
  
  
  在经历了小百合事件,以及自己内心的情感冲击后……
  
   “他逐渐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意识,自己将不得不带着性格里的缺陷,去直面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
  
    我们亦是如此。
  

カエデ 发表于 2013-8-17 17:55:55

  铃木光司任何的作品都是神作,我看了午夜凶铃都惊叹不已,中国的恐怖小说就写不出这种效果,强烈推荐铃木光司的小说

刀魂剑 发表于 2013-8-21 20:30:51

  和别人不一样,我对此书的结尾很满意,确实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处理。
  
  从午夜凶铃和本书可以看出,铃木光寺的特点是将怪病和推理、悬疑结合的很好的作家,难道作者有医疗背景?
  
  老实说,这本书的情节编入《格雷的解剖》和《豪斯医生》等美剧中也是相当不错的

苍穹残 发表于 2013-9-6 05:50:33

      我 倒不喜欢在海上关于洋一的描写,好久没有看小说了,尤其是恐怖小说,本来就很少看。看电影都从来没有看过自己觉得恐怖的,什么江户川乱步,我真的体会不到恐怖小说的引人入胜。而且这本也不悬疑,真是被《午夜凶铃》的冠号给忽悠了。
  但作为一部描写心理方面的小说,也就打个还行的评价了。我对精神方面的电影或小说有强烈的好奇,多数悬疑恐怖电影最终都是归结于精神问题。人的思想真是太复杂,太难以研究了。

yinsu 发表于 2013-9-10 10:04:44

  星期六(2009年11月21日)才知道这本书出版了。
  那么久才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在不知情下问世,不免对出版社(稿费当时已经给我了)没有告诉自己有一些情绪化的东西,但是冷静下来觉得这本书带给我自己的收获,情绪不满实在有悖于当初和书、和出版社、和素未谋面的作家铃木光司先生那种珍贵的缘分,所以现在有一点点冲动,想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
  
  书翻译好准备出版的那一段时间,正好赶上2005年北京的反日游行,由很多年轻人聚集在中关村的海龙大厦开始,街上忙碌的面包车上也能看见贴着“抵制日货”的标语口号。
  
  对于爱国的年轻人我没什么可说的,如果这个国家真没人爱了,那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城门失火殃及鱼池,出版社全面停止了一切日文书籍的出版,当时觉得辛辛苦苦翻出来的书可能永远胎死腹中,不免有些遗憾。所以今天能看到它,应该说还是喜悦的成分多,还是应该感谢为了出版它的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
  
  说到当时我翻译它的背景,不免要说几句个人的事,当时我回国创业失败,经济上受到了沉重打击,甚至影响到家庭和感情生活。还好,会几句日语,就接受了这份工作。其实,当时我也没想到它能带给我上那么大的精神力量。
  
  翻译的语言文字水平自己实在不敢说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很认真。最后竟进入了情节不能自已。现在还能回想起来冬夜里盘桓在斗室,有时候为了一些一下子不能准确的把握与表现的词句和段落来回的踱步的情景。我和洋一一起,痛苦和欢乐,设想自己如果陷在他的处境里能不能最后勇敢的直面人生?有些段落,不怕读者笑话,我是噙着泪翻出来的。特别是获救前大海的描述那一段,我自己也十分喜欢,我和他一起为获救感到重生的喜悦和无比的振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好的文学作品的意义恐怕就在这里,给人力量。
  我觉得不管我的翻译水平如何,但铃木光司先生的这部作品确实是一部好作品。
  
  读者精辟的解读和概括似乎毋庸赘言,因为我是译者,知道它的出版年代和背景,同书有一篇日本作家椎名诚的解说词可能对读者了解铃木先生以及作品有所帮助,而出版的时候没有刊登出来,现在将这篇解说附在这里能够回答许多问题。
  
  不管出版商有什么样的考虑,但是我认为在一件事物汲取到有益的成分就足够了,多一些宽容吧。
  
  不过,我也确实感到读者真的绝不能糊弄,也糊弄不了。
  
  解   说
  椎名 诚(作家)
  自己成为日本幻想小说诺贝尔大奖的评选委员,所以最近有机会和连续获得巨大成功的铃木光司先生进行过交谈。其实我本人与作家同行的交流不是很多。当然,我也有很多喝酒的朋友,但大多属于伙伴们置身山川或海滨围着篝火一边豪饮一边畅谈,但是和出入于银座一带所谓传统的文坛酒吧的作家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出于非常个人的原因,我对一本正经的谈话非常怵头。特别是初次见面,如何安排一两个小时的谈话内容,不禁有些担心,很怕遇到话题卡壳时候的那种尴尬。
  所以,我当时仅仅是为了完成获奖作品的报导文字与铃木光司先生见面,打算敬而远之来完成这次谈话。但是我没想到,经过简短几句对话立刻互相之间就产生了亲近感。
  年龄上他要比我年轻得多,不知怎么看到他就有一种好象又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或者说看到铃木先生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的感觉。铃木先生对我的了解也是通过看了我的几本书以后。“每天上保育园送孩子、接孩子,空下来的时间就写小说,然后是喝酒”——他一边笑着一边这样说。他有着宽宽的肩头、似乎蓄积着巨大能量的厚实的胸膛。
  “我和椎先生一样,也很喜欢格斗技术哦”当听到他说这话时,又一次证明了我们性格里有非常相近的东西。
  我也经历过每天接送孩子的时期。当时我和妻子两人都工作,我在杂志社里当编辑,时间上比在幼儿园里当老师的妻子富裕得多,每当妻子上早班或者是开会学习什么的,接送孩子就成了我的任务。
  铃木先生好象眼下也处于这种状况,大家都有共同的体验,唤醒过去使我非常高兴。
  因为喜欢格斗技术引出了好多话题,铃木先生很快就说出了像缠打(内围)之类的非常专业的术语。当然我们探讨的不仅限于职业摔跤,而是包括所有格斗技术中崇尚的自由的战斗精神,能够顺嘴说出专业用语也说明对谈话对手感觉上有着相当的理解和领悟。
  出于上述原因,我开始拜读铃木先生的作品就是这本书。
  像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同样是搞文学创作的圈子里,有的作家非常勤奋,可是像我这样的人却显得游手好闲,通过对谈了解到虽然有着同样状况的体验、甚至有着同样的兴趣,可是写出来的作品以及文中的世界竟然是那样的千差万别,由此使我们不禁产生了自愧弗如的悔恨。
  故事以一个精神病科医生为中心展开,在这个领域我又和铃木先生有着相类似的体验。之所以这样说,是我有一本准备了十年的小说,书中的主题便是描写精神病科的医院及医生。在和铃木先生对谈的那一段时间前后,经常到东京郊外的一家神经病医院去采访,根据其中各个不同分野存在的医疗问题向医生、专家顾问以及协理员进行了解,获得了很多知识和感受。就在开始读这本小说的前几天还曾经去过医院,所以对下午的斜阳洒在的医院的庭院里,柳条在熏风里摇曳的那种写实的气氛,丝毫也不感到陌生,很容易的一下就进入了书中的世界。
  首先,话题是从一位让人颇感兴趣即将来住院的女性患者说起,描述初次会面的方式让人感觉非常的映像化,应该说作家很会描绘人。精神病医生出场,然后是围绕在他身边的两位女性,一下子就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我们似乎就在一旁看着那位看上去带有浓厚性感色彩的心理疗法医士,是如何曲折迂回的接近精神病医生的,设计得如此巧妙。在整个通读的过程中,自己常常会掩卷沉思,要是自己来写的话,能不能如此这般的设计呢?读书的过程竟成了和自己的并行比较。
  故事在医生、心理疗法医士,充满魅力谜一样的女性患者、以及倾慕她的病愈出院的年轻男子之间一波又一波的交错展开。详细的内容读过本书的读者已经知道也没有必要在这里重复,然而,对于整篇作品的梗概一无所知,同样搞创作的我,最感兴趣的是接下来怎么写,关心下一步将如何铺开。
  戏剧性的情节变化竟然在途中一下子跳跃到海上的男人世界,这显示了作者对于小说构成的技巧相当纯熟,而且同时再次让我们如同看电影一样展示出影像般的场面,作家高超的技巧使人感铭。
  对于大海的临场感描写得实在太好了。
  这方面我和铃木先生也有着极其类似的感觉,我也非常喜欢大海和它周围的世界,迄今为止在我的作品里有不少把海当做舞台。写作的时候,将自己过去的生活体验以及在生活体验过程中接触到的人搬到自己的作品里来需要极大的力量。在这本书的后面介绍了有关参考文献,其中一半是关于精神医学及其相关的著作,另外一半是与海有关的书籍。
  用眼睛扫了一下又是很感触,里面竟然有好多是自己读过的书。像《空中飞舞的金枪鱼》《赖以生存的海》、《流动的海》、《大西洋漂流76天》等等,都是自己带着相当浓厚兴趣读过的书。其中《流动的海》是潜水员从大岛海域到房总半岛海域,仅用了一个水下安定器巡游记录下来的真实记录,这可不是什么热门书,连这样的书都读过令我很吃惊。《大西洋漂流76天》是在众多漂流体验历险记中最杰出的作品,史蒂芬贾拉汉(音译)这位漂流者在书中记录了自己在救生筏上是怎么捕捉飞鸟、如何钓鱼,以及怎样每日每夜顽强的与大海进行搏斗,最后生还的令人感动的过程。
  从铃木先生这本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觉到,参考文献使他获取了相当雄厚的知识基础,以及他在此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挑战。我想起他在对谈时说过的话:“其实小说就是经验和知识的吸收量”。反观自己,一开始并没有带着明确的目的把当作家做为自己的工作,简单说我开始写东西纯粹是一种偶然。在这方面是我和铃木先生有很大的不同,铃木先生很久以前就把成为作家当作自己的既定目标,为此目的进行了刻苦的钻研,并且一开始就动手向文学奖挑战。
  铃木先生的获奖作品是《乐园》。谈话过程中,问起他当时的感觉时,他回答说:“写好以后参加征稿比赛时的那一刻就坚信这个作品一定会获奖”。应该说这种充满力量的自信来自于年轻的活力,而且充满了英雄气概,没有那种躲躲闪闪的假谦虚,让人感到信服。
  铃木先生不停地写,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创作和想成为小说家的欲望,并且为了创作准备,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阅读大量文献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构筑了创作的强大生活基础。比起自己那种盲目的创作状态,无论在意识准备上和坚韧程度方面都显示出极大的差距。
  有一种结果性的类似,我写小说也是主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来获取相关的知识。根据创作的愉悦和物力论原理的说法,写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必然要从相关的读物和文献中汲取大量知识,如果不是为了创作,有时恐怕不会特意去读那么多的专业书籍。
  成为小说家并因此感到快慰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通过阅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作品,把其中令人愉快的知识使用在小说的情节里,这样说口气有些狂妄,但也确实不能说完全没有这种企图。
  让我们再回到本书故事的展开,陷入精神病的女患者的秘密、作品后半部登上金枪鱼渔船的男子,以及围绕两人身边的社会关系及各种瓜葛,都在作者巧妙的安排下错落有致的一一解开,两人远隔千万里却同样为人生的痛苦所折磨而迷惘,故事最后感人的场面真所谓豹尾一甩,为全篇作了漂亮的收场。
  这本小说到底算什么类型合适呢?读过之后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应该说它既不属于心理医学类的推理小说,也不能算成是海洋历险记之类,到最后我反倒认为给这篇小说归类的念头就算了吧。
  在铃木先生的小说里,既描写了人性极其危险脆弱的一面,同时也描绘了人性的坚强和不屈不挠。应该说作者是在叙说着波澜起伏的人生中被命运捉弄时的人性特点。这本《光射之海》是3年前的作品,其后通过多种不同的主题铃木先生继续进行着规模宏大的创作。眼下,铃木先生的笔下(也许是在用键盘)许许多多的故事都跃跃欲试等着来到这个世界。
  将格斗技术的精神贯通于实际生活,朝夕送迎爱子的慈爱的父亲,胸怀宽广的铃木先生正在努力把自己更多的优秀作品献给读者。
  同时,做为我为数很少的作家知己,我愿意我们能够更加意气相投。                        1996年4月
  
  
  
  
  
  
  
  
  

周杰伦 发表于 2013-9-21 02:25:04

  不要听别人忽悠 这本书写的,没头没尾 中间又很沉闷 情节很是俗套 看后简直怀疑不是铃木光司写的 没看过的就不要看了 真的

blackw 发表于 2013-9-21 02:57:58

  3.24 周二 晴
  
  《光射之海》铃木光司的。日本推理小说的风格很类似,让我想到天童荒太。
  
  一家精神病院有个自杀未遂身怀六甲的女病人,由于她男友外遇加上这女人本来就疑神疑鬼,很sensetive,说风就是雨,后来得知她父亲死于一种亨廷顿氏舞蹈病(自杀是其症状之一)然后她以为以1/2的遗传几率自己也会得,所以产生了类似杯弓蛇影的效果,还企图拉其男友一同殉情(未果)。后来男友去当水手捕鱼遭人陷害险些丧命,所幸命运是被作者安排成Rose型,顺而最终感悟到在面对死期/不治之症的时候要振作是多么困难和无助,换位思考了下其女友的难处后,终于HE。
  
  副线是那院长的婚外情、女主母的婚外情、男主的婚外情、船长的失手杀人、暗恋男的痴心付出...情节不够紧凑之外,我觉得构思也有些俗套,悬念不足。所幸作者还是用功的介绍了几个心理病,精神病人的状态描写也很传神,船上生活则是第二亮点。算是伦理类而非horror和inference book。至少有收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射之海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