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 - 书评
《记得》大32K 全彩色 192P/册 28.80元/册
作者:BENJAMIN 策划出品:漫友文化
出版:北方妇儿 全国总经销:新未来图书
讲述“失去”和“追求”的故事,诗意地勾勒出蓝色与红色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33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 BENJAMIN的画风,买这本书也并非本愿。
所以书中的内容我并未认真的去读,因为,这样的故事,对我的青春来说是不大能理解的。
应该说他的画风写实而带着些许颓废,像时尚而前卫的衣,终是我不喜欢的风格。
1. 在我们看来是在空中的艺术家,接近他的作品,我们才会发现其中必然有那些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并且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可能是已经被我们丢失遗忘的,可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但他就这样将这些真实的东西传达了出来。
想想最近看了本杰明的漫画,我可以感受到他要传达的一种感受,但不强烈,可以说,从他单幅的插画作品中,我感受的要比从他的漫画中感受的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我在想,是他的漫画画得不好?我不能这么说,但我就是没有强烈地共鸣,即使我很喜欢画面的色彩,风格,画面的表现力也绝对不错的。我想,可能是因为漫画中的情节故事没有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吧,但我又去回想,想到类似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些电影,其中的情节也不可能在我身上发生,并且感觉是现实中不大可能的,但为什么又会深深地触动到我,我又想到宫崎骏的《龙猫》,我看了很开心,却又不知不觉流下了眼泪,甚至一时想不出感动在哪里,就这样莫名地被深深感染了。其实使我们深受打动的是其中的小小细节,那些细腻不做作的细节中传达出来的喜,怒,哀,乐,少年的烦恼,成人的无奈,老人的心思等所有真实的情感,就是这些拨动了我们内心的细线,久久地在内心回响。
一首令人回味的诗,可能就是因为里面一个凝练的字;一幅绝妙的画,可能就因为里面一笔的点睛。大师,就成就在那些细节上,内容再变,情节再变,形式再变,就算所有的角色和背景都是现实社会不存在的,但是在细节的上,它必定是按照人理的方式去实现的,体现的必然是人们心里有的一种情感。
再回来看本杰明的漫画,看其中的一些细节,可以说,就是这些地方使我的感受减半了,不够真实,细腻。《那年夏天》为例吧,故事开始的时候我挺喜欢,但是当那个有钱的舍友出现的时候,我就感觉不那么自然了,鞋子被踩一脚,就算很狂妄,对于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我感觉就直接动手打人就不那么真实,接着那人说的“我这双鞋2000多块,还算买得便宜!”这些话更让我感觉不真实,有钱一般也不会直接这么说。有钱的人炫耀有钱一般都是带点含蓄地炫耀,比如“我想买双鞋,看中一双###,2000左右。”这是在我周围发生的比较常见的方式。细节上给我不自然的感受,就让我感觉这是作品,人物是塑造,情节是安排,就是这样。伟大的作品是你自然从头到尾看完,情感的感受被深深地唤出,忘了从现实角度去看作品。
这就是细节的伟大之处。
回想自己以前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我感觉自己把环境描写得生动精彩,读着读着,读到其中一个情节自己就感觉味道见了一半。我也知道是其中对话的细节出了问题,但我当时就是想不出更好的,自然现在,我也没有再回头去思考过。
一个细节的处理可能就很困难,而杰出的作品正是无数个这样的细节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作品,一个细节好了,你或许只是感觉很自然,但一个细节出问题了,你就会感觉很突兀。这就是我们感慨大师的感慨之处啊。
真实平凡的情感自然人人身上都有,但是否能将其发现,是否能将其传达,通过何种方式。这些是艺术的形式,是艺者的追求,自然也是艺者地病处。
另外,我写的文字只代表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而已,我有说得不恰的地方,也请原谅。
至于对本杰明作品的指手画脚,不管你们怎么想,就像他本人说得一样,真实感受是欺骗不了的,并且,我还是很喜欢本杰明的画的。
当年的BENJAMIN还只拿了一个漫画金龙奖,书也只出了那么一两本。
当年的漫友,四娘的i5land都力推他。
当年我们好不容易省出来的零花钱,也只够时不时的买上一本漫友。然后和几个同学怀着无比愉悦的心情在课间传着看完。偶尔那么一两期会登他的短篇漫画,那便看得更是入神。对于当时天价的单行本,我们也只能在漫画店的新书架旁默默走过。即便如此依旧是无比的崇拜作者,因为字里画间展现出来的完完全全一浪子啊爷们啊,当时便想:BEN哥,受用了,俺今后一定也要像你一样不羁!
这么多年了,我终究还是没有变成浪子,也已经完全不记得漫友的存在。只是某天突然在豆瓣上看到了这个条目,卓越上正好打折,恰好我也不再像当年那么穷逼,仿佛是完成夙愿一般,神情无比坚定地买了一本。
可是,平平淡淡读完下来,也就那样了。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可能是当年左右我思想、情绪、情感的那些人或者事,我已经完全都不记得了。 对于 <没有人会飞没有人会记得>~BEN说它半真半假 里面被恶俗所淹没的真情需要我们用力嗅~而且只有一点点~ 并宣称自己是个说谎者~十句里只有五句是真话~
切~去TMD的说谎者~
第一次读remember是在麦当劳的儿童乐园旁边~里面的小孩尖叫得很high~ 朋友坐在对面 在读席慕容的诗集 这个场景现在想起来甚是诡异
然后某一个时刻的一抬头 看见她泪流满面 而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 她是因为“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 你”
而我 或许是嗅到了故事与色彩里那些他所谓的被恶俗淹没的真情
但它不只一点点 也不用用力的去寻找 它就在那里 铺天盖地
看了令人觉得很热血沸腾的书。画面充满了野性,放肆,故事却扣人心玄。在强烈的颜色和光的反差下,我看了到了她真挚的眼神。
本杰明的画功自然不在话下了。关键是他依然能把故事的衍生和人物的感情在看似缭乱的色彩中实实地展现出来。
虽然没看过这本书忘了是哪看到的海报第一眼就被这书的画风吸引了 一直没去找今天偶然看到了不错有机会看下大爱这种画风 第一次看本杰明的作品是《地下室》,前面的几幅他的插画让从未接触过这种风格漫画作品的我觉得惊为天人,为此特意买来了《记得》。
而这是本让我有些许失望的书。
《记得》的画风依旧,却不及封面那张的细腻。《没有人会飞没有人会记得》通篇的蓝色调,故意粗糙随意的挥洒笔触,时幻时虚的人物面孔,这些并非不好,只是不及我内心对每幅画都如当初看到的插画那般细腻的奢望。或许是我贪心,或许这在行家看来就是完美的美术作品。但是本杰明在漫画中讲故事能力貌似远远不及他的小说,我无意否定他的努力,也无意质疑他的能力,只是接下来的《那年夏天》更让我不能接受。当然,这纯属个人喜好,不关乎作者风格。
之后的作品集,倒是让我有“值回书价”般的感觉,就好像觉得韩寒的杂文比小说优秀的感觉一样,觉得本杰明的单幅作品对人物和细节的刻画更让我欣赏。
一直很欣赏本杰明的绘画作品,更为难得的是他的小说,只是在这两者的结合上,似乎需要更多斟酌。
再之后看过《我们去哪儿》,介绍说这是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长篇小说,而我读的时候就一直觉得这是彻头彻尾本杰明的故事,读完却发现自己可以理解本杰明的画笔了,那些肆意的色彩,随意的笔墨,虚幻的场景,却都是真实的感受。
都是应该的,他经历过的,悲伤过的,坚持过的,画下来的,写出来的,都是应该的,都应该就是那样的。
因为他是本杰明。
你还记不记得,那年看他画的惊叹。
你还记不记得,那时读他小说的感动。
谢谢本杰明,我记得。
《Remember》是我读Ben的第一本书。好几年前了,那时候我刚上高中。一个天色阴沉的下午,我一口气把书全读完了,感动不已。《Remember》成了我记忆中最重要的一本书。
之后不久,我买了板子,开始用电脑画画。已经五年多了。如今我还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作品。在学校开过小型的个展,可是依然觉得自己画得还是太一般了。现在想起来,有那么一瞬间我好像又变回成手捧着480块钱买的黑色数位板坐在电脑前忐忑不安地装驱动程序的那个欣喜若狂的傻小子。
是这本书让我开始拿起压感笔画画的,画我内心的色彩。压感笔尖磨平了一根又一根。我要不停地努力,一直画下去。
我是个特别不善于长篇大论的人。就写这么多吧。
《Remember》百读不厌。 本杰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浓烈的色泽 强烈的突出了光的感觉
阴影的处理 被拉长的影子 很亮的打火机
这样让我觉得 即使是静止的画面 任然有火焰那样跳跃的光与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