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晶乖乖 发表于 2013-6-14 21:45:50

微观清华 - 书评

  《清新时报》创刊于2002年11月8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管、清新时报社主办,面向全校发行。目前,拥有包括学校各部门、各院系领导和老师在内的300多名VIP读者。通过人人网、微博、博客以及智能手机APP阅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8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番茄黄 发表于 2013-7-20 21:27:11

  曾有前辈说,踏入社会后发现,在清新的时光是自己做新闻最纯粹的时光。对于我来说,清新就像是书院,它教给我技能,更塑造理想。在这里,人们淡薄层级之见,自由地思考写作,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新闻本身的品质;在这里,到处洋溢着对新闻的真诚与热情,遇到压力阻挠时,学长学姐与你同呼吸共吐槽。
  这本记载了十年来清新人清华人所思所想的文集我会珍藏一生。

白墨君 发表于 2013-8-15 04:09:36

        像孩子一样走进清华,像赤子一样观看世界。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聪明人,亦不缺少自以为聪明的笨人。我们耳边日夜聒噪着成功大师的普世良言,我们眼前总弥漫着都市里灯红酒绿的拜金哲学,我们点击鼠标,却又笼罩在一堆负能量的黄色新闻和强说“正能量”的官方宣传迷雾中。你看,聪明人在劳心劳力地经营自己的一亩田,愚笨者在无所事事地幻想虚妄的乌托邦。曾几何时,他们并不是这样生活;沧海桑田,我们失却了孩子的单纯,也失却了本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本可以发现的幸福。
        又看了一遍《微观清华》,朴实无华的装帧,清新明媚的文字,稚嫩却别有新意的文章——我努力让自己像孩子一样去看待这样一本书,因为,这本书真的像孩子一样给了我无尽的回忆与体验。
        《微观清华》里的一篇篇文章都来自一个清华园里的学生真媒体——《清新时报》。这份以“清新”为名的报纸,在清华园的世纪沧桑中度过了自己的十岁生日,她的记者和编辑是清华园里一代又一代的本科生。21世纪最初的十年已经过去,大时代下的清华园里有多少大事小情正在悄悄地淡入历史的浓雾;所幸,这群孩子们用朴实的笔触、学生的视角记录历史、描摹人物、摄录春秋、评点时代,留下了这样一本迥异于清华宣传材料的真实体悟。而我庆幸,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亦献给了这份报纸和这本书。
        这是一本清华的孩子们写成的关于清华园的书。“微观”者,英文所谓“micro”,常态所不可见也,想了解最原汁原味的清华所不可或缺者也。我不相信一套十张甚至二十张的明信片可以表现清华万分之一,不相信一本“清华北大之路”可以让你认识“正常”哪怕一点儿的清华人,不相信都市媒体走马观花的校园报道能揭开这个时代清华学子的所思所想,更不相信枯燥无味的校史能完整地反映出清华的“这十年”。这十年里清新人记录下的,虽挂一漏万,但却是其时其地其人所真心真意的看法和态度,是可以摸得到的清华,是可以闻得清的清华。
        这是一群十八九岁的孩子写给这个世界的诗。不能苛求二十岁的青春与热血能完成如何的煌煌巨著,不能苛责孩子们以朴素的哲学和单纯的思考面对着人生和社会,更不能批评一群准新闻人为了客观真实的准则在校园里东奔西跑、上蹿下跳。正好相反,青春与热血、朴素与单纯、客观与真实,这是每个人对待世界最应有的、该保持一生的态度。失去了热血的生命将遑论青春,头未白而心老矣;失去了单纯的思想,世故圆滑的聪明人比比皆是,又有几个真正快乐;世间不平事十有八九,总须得有较真的人、挑头儿的人,例来如此的“例”很多时候就是用来被打破和被改写的。像孩子一样看这个世界,人会变得简单。因为简单,所以不简单。
        还有,这是属于清新人的青春纪念。我们习惯称彼此为“清新人”——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里的小人儿,抑或,清新脱俗的人儿,后者,怕是自恋病人的征兆了。清新9字班的我,在清新足足呆满了四年,期间,从新闻中心到视觉中心到评论部到深度到文化……一直到毕业前夕苦兮兮地坐在编辑室里写毕业论文,抬起苍老的眼看看“年轻人”在排版、在改稿,四载春秋仿佛倏忽须臾。在总编的电脑上我第一次看到自己写的豆腐块排进版中,在执行总编的电脑上我第一次跟张晔君学了排版,在老旧的打印机旁我钻研总结出了“一拍二翘三上吊”的修理法,在小小的讲台边我给清新零字班和一字班讲过自己悲催的“第一篇硬新闻”,在圆桌的南角我画过百年校庆时的评论漫画,在圆桌的北角我跟琰妈设计过几期特刊的封面……然而,清新给我的远多过我带给这里的。我收获了跟一群妹子们纯真的友谊,收获了无数个深夜的回忆,收获了一本可以回味一生的纪念文集和一本签满报社同仁名字的报纸合订本。大学如此足矣,少年复何求!
        这本书从去年暑假开始编纂,期间几次讨论和修改,最终于2012年底定稿交付清华大学出版社,奈何出版流程的限制,只能在十年社庆半年之后、101年校庆之时面世。这半年,全社同学齐动员,对书进行了多遍校对;这半年,赵老师先行垫付了几千大洋,印出一百本样书撑起了清新十年的庆典;这半年,佩雯和我完成了三个版本的封面设计,最终有了现在的样子;这半年,我骑着“单的车”(和后来单的车的复制品)往返于编辑室和出版社,也算对出版的流程领悟了许多。这些回忆都被夹在了这本书的纸页之间,慢慢地飘散出无尽墨香,陪我走向天涯,行向海角。
        衷心地希望这本书既能勾起清新人的一点回忆,又能为校外读者窥见清华时打开一扇不设防的窗。愿每位翻开《微观清华》的读者,都能跟着这群孩子们一起,看到不一样的清华,合上《微观清华》,又能像赤子一样,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观清华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