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晶乖乖 发表于 2013-6-14 21:37:21

非正规反抗分子 - 书评

  这是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第八本,包括四个故事:“千川余生妈妈”、“池袋清洁队”、“退休牛头犬”和“非正规反抗分子”。这本书延续了石田衣良一贯的风格,曲折的故事和丰富的都市时尚元素,加上冷调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09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参悠云 发表于 2013-7-24 07:30:38

  推荐指数:84
  有时候想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读石田衣良的小说呢,相比于大师,石田的池袋系列不过是系列漫画式的通俗小说,文笔,题材,写作手法,相比于同期日本小说家也并无出彩特别之处。 最大的吸引人出大概是石田总是站在社会弱者的一方看待社会问题,关注身边的边缘人,如流浪汉,失业青年,单亲妈妈,非法移民等,以年轻人的角度,年轻人的方式叙述他们的故事,这份用心值得赞许。 其次他笑说语言平实诚恳。没有过多卖弄技巧,看上去通俗畅快,每一个故事就像一集ova,赏善罚恶,看着提气。 再者,对日本社会(池袋)的看法也是他不同于一般通俗作家,展现光鲜下不一样的日本

一三十 发表于 2013-7-25 14:51:34

  我不讨厌池西八。在这个系列的第八本,阿诚似乎变得更加成熟,在搭建小说的过程中,如何将这种比较明显的变化放进原先的步伐之中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石田衣良做的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糟。
  我觉得,其实吧,池西整个系列从一开始就很关注现实,你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作者是如何通过阿诚这个在家里水果店打工的男孩子的视角来扫描社会中底层青年现状的。所以,当看到池西八中阿诚反复的思考“M型社会”时千万别以为是作者突然深刻了,其实从一开始便是这样,只不过如今阿诚已经三十了,用他成长后的思考来看也许会更加好。这里提到的“M型社会”,只要随便翻翻书,你就会发现其出现率相当之高,类似《舞舞舞》中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石田试图通过一个困窘之中的单亲妈妈、一个热爱底层的大财阀公子、一个受勒索的少女和一群无家可归的非正式打工族来描绘这个“M型社会”。我发现从池西七开始,石田便开始让阿诚明显地有意识地思考现实,这有着相当明确的段落给我们这种感受。到了池西八,这样的段落变得更多,于是我能看到许多评论里提到的阿诚的“人文关怀”、“深刻的思考观察社会”。可问题在于,从一开始,整个池西的故事其实就设定在这个社会,阿诚也一直是用他的热、他的直来解决身边的麻烦,而发生的那些故事也一直都是在这个社会中的各个角落。那么在这本八中反复的反思和责问就不免显得有些突兀或者说用力过猛了。
  可是,阿诚不但变成熟,在这本书中,我们还能明显发现的是,阿诚有点累了,对于一些身边的事,他似乎开始倾向于采取随意的态度。虽然这不明显,同时我们也没忘记阿诚本来就是一个不怎么爱出风头的人,但我们能够发现这点,对于这个现象,便可能有了不同的想法。或者认为是“M型社会”使人疲倦、冷漠,或者认为是年龄的关系阿诚开始变得不太像“少年”了。
  说到这里,我发现一个很可怕、不愿意碰到的问题:年龄。整个池西,为什么这样能够扣人心弦,为什么这样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为什么这样让人产生后背发麻感而不忍释卷,我觉得说到底,便是以阿诚为首的那些孩子们的热了。这股子热气,是那些混迹街头却仍然对生命对自己有着希望,仍然保持着自己内心真诚的希望和不愿随意变动的尺子,仍然嫉恶如仇、讲究义气而不折腰。我们读着池西,即使是才储分析出内向知觉的家伙,也会从内心升起这样的感动,认可这种简简单单的人情,欣赏阿诚的处世之道。如果因为到了三十岁了,阿诚会变得平庸,崇仔必须面临退位的境遇。这个故事,会不会让我们很难过?
  不知道石田准备怎么样处理接下来的情节,我觉得,池西可能不会再有多少新书了。尽管作为读者,总不免有各人的再创作,总不免对情节有个人的想法,可我想,到了最后,无论他们是真的变得不那么热、开始凉了,或者他们依然,如我们所愿,保持着这股子热气,我想,石田都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吧。
  我记得我是在两年前第一次读池西的。那个时候在图书馆兜了两圈发现好像没什么可以借的,在一个当日还书的柜子上看到他们,觉得封面挺有意思就准备回家去看看。而当我花了随随便便的十五或二十分钟或者更长的一点时间搞定第一个小故事时,我发现我的运气实在实在是太好了:竟然借到了这么棒的小说!然后我从下午读到晚上,完全忘记了第二天,也就是下个星期一我有多少作业要交。从此开始,我发现我的确喜欢上这部小说了。直到现在我早已经不专门看日本小说,看到书架子上出现了池西八我还是马上买下。我一直认为,这个通俗小说的系列,虽然看上去不怎么能登上我们常说的大雅之堂,但也正像阿诚处在的街头一样,能够给我们每个人心头加点热气和鼓励。这样的话,池西系列怎么不算成功呢?又怎么不能讨人喜欢呢?
  

Atlant 发表于 2013-7-30 01:04:53

  IWGP8的确很难称得上让人满意。
  
  首先从基本的阅读体验来说,至少前两个故事完全没有池袋系列应有的气息。没有设计精巧的情节,没有扣人心弦的波折,阿诚从原本依靠智慧斡旋于各种强大势力之间的麻烦终结者变成了随便使用手头上的强制力量的仲裁者(他一直是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力量的)。
  
  第一篇千川余生妈妈,直线的情节苍白得让人难受,说白了就是单纯的替人出头而已。第二篇池袋清洁队,读池袋系列读到一半猜到结局让人很难接受,一个没有任何新意与亮点的故事。另外也忍不住想追问这样一个清洁队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是怎样被组建起来的,仅靠和文的个人魅力以及民众的热情恐怕很难想象吧。第三篇退休牛头犬,与第一篇一样,没什么可说的。最后非正规反抗,可说是这一辑唯一一篇还看得过去的。
  
  石田衣良或许是想在这一弹中尝试一些转变,比如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像文中阿诚那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使它有一些积极的转变。但这种尝试很难说得上是成功的,我们看到的是池袋系列原有风格和魅力的剥离以及说教般的幼稚的现实反映方式。像“M型社会”这种词在一本“青春浮世绘”中反复出现十几几十次,影响的是读者的阅读体验,反映出的是作者在向关注社会现实路线转变中的不稳重与不成熟。
  任何一位作家尝试在作品中更多的关注社会现实,使自己的作品更具现实的社会价值,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这种常识和转变都要以保持自己文风和谐为前提,如果这种尝试在文章中显得突兀格格不入,那这种常识显然是失败的。我们喜欢的是那样的池袋系列,如果它变成了这样一本所谓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说教读本,还会有多少人继续追随,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又从何实现?
  
  阿诚一直在强调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人,是可以如何影响这个社会,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让的变得更好。所有四篇文章看起来也是在讲述平凡的底层人士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改变这样一个主旨,似乎可以让所谓的“M型社会”底层的人鼓起一些干劲,但自己想一些不难发现,这些读来让读者充满爽感的故事,仍不过是特权者的游戏,贵族的伪善消遣罢了。四个故事中,社会底层人士们麻烦最终是怎样解决的?单身妈妈是阿诚借助丰岛开发这一强大后台(饶是阿诚你再怎么强调你老妈如何牛掰最后管用的也不是她!);池袋清洁队事件本来就是充满爱心天空王子盖给自己(是的,给自己的)的沙筑城堡;M小遥有一个随便就能派遣柔道高手的警察老爸;而工会代表萌枝最后居然又上演了一出“他是我老爸”的狗血剧目……结果到头来,还不是这些“上层阶级”自己的游戏?
  那些真正的透明人,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深渊的黑暗里,呼喊没有人听见的真正的无助者,拿什么去拯救他们。所以,还是乖乖写你的街头专栏,收起这些不现实的伪善。
  
  
  

至深的 发表于 2013-8-14 19:06:14

  从池袋1看到池袋8,越看越乏味,从最初的池袋1、2的惊艳,到现在觉得百无聊赖,我总觉得这系列该结束了。既不悬疑,又不是推理,暴力暴的那么假,人物脸谱化,故事越来越正义……让人倍感失望,孩子王同学那冷如冰霜是不是太脸谱的让人作呕了,而阿城的山鸡属性强烈的让人觉得发窘……
  好在,故事也不是完全不能看,只是,失望感越发强烈。

原仔仔 发表于 2013-8-15 13:36:09

  因为本人书读得不算多,所以“书评”这样的东西对我来说难度挺大。自己总是会认为,如果一部小说能够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视野和感受,那就是我所喜欢的。
  所以以下的东西只能作为自己的读后感。
  《池袋》里面的每一个故事先不论好不好看,精不精彩,这一故事系列最大的特色便在于“各种人的生活”和“少年斗争、友情与感悟”上。那么这第八本,并没有像第一本《太阳通内战》那么紧张精彩的对决,四个故事都的确,相当侧重于观察。
  第一个故事是讲述单亲妈妈,中间穿插的阿诚妈妈的小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没想到一直以来在大家眼里那么彪悍坚强的阿诚妈妈也有着一段单亲妈妈的辛酸历程。
  第二个故事是高层企业的儿子想通过不同于父亲的方式来创造社会价值,这个故事从后面儿子被绑架开始就很容易猜到是怎么回事啦=___,=他从每周的捡垃圾活动开始做起,这一个故事侧重说明人不同的价值观。
  第三个是一个喜欢被M的奇怪女生(……)被前男友用那啥的照片勒索钱财的简单故事,这一篇确实没什么太大新意,父女俩暗地的相互关心就是最后的真相。倒是崇仔对那个女生家练柔道的叔叔好像相当在意,想让阿诚联系他来当成打架练习的对象……当然阿诚的各种吐槽也是亮点。
  惯例的第四个较长篇的故事是讲非正式打工族的艰苦生活和抗争,这一次并没有大量剧情描写抗争过程,而是侧重于写阿诚所了解的非正式打工族的艰辛,其中智志那一长串鼓励自己的话就连读者的我看了也相当感动,当我们要开始自己养活自己,靠的就是不间断的工作、少抱怨压抑的心情,所以在任何一个比自己过得好的旁人来看也其实只有一点同情而已,无法帮助改变什么实质的东西,只能自救。关于那段“屏障”的说法也让我心底一软,原来自己能过得比他们舒坦,靠的也是有很多朋友、亲人的屏障啊。
  
  (当然后来阿诚给崇仔打电话那段情节,我们这些崇诚党腐女就笑而不语了。几个故事中的各种JQ我们就默默High吧。阿诚变得越来越幽默了,崇仔和阿诚之间的默契也依旧相当高,这一点真是让人愉快啊=W=)
  
  就算石田衣良在这本里只是侧重“观察”,其实我们也能跟着从阿诚的角度了解到各种人的心情。过得固然辛苦,但是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调剂自己心情的好事物,懂得珍惜、懂得享受,自然最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正规反抗分子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