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声叹息——阿乙《下面,我该干些什么》书评
阿乙的新书《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如作者所说,是一个寓意为“猫捉老鼠”的故事。主人公由于感觉生活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无尽的无聊,所以决定做一件事情来打破这种局面。他选择当一只“老鼠”,也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物种憎恶的对象。他想要那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生活。在他的想象中,这也许会让以后的生活有所不同,甚至更加精彩。为此,他做了自己所能想到的最邪恶的事情,残忍地杀害了一个善良的女同学,成功地变成了一个人人憎恨且惧怕的逃犯。如果可以剧透一下,我得说,这位主人公很快像厌倦了以往的生活一样厌倦了逃犯的生活。此刻,对于他而言似乎只有一死方可解脱,也许他一开始就想到了死,那么这一切就只是为自毁做的一次尝试了。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写作时我很平静。我从来不去赞美也不认同这种行为······我遵循加缪的原则,像冰块一样,忠实、诚恳地去反映上天的光芒,无论光芒来自上帝还是魔鬼。”诚然作者创作的出发点无可厚非,但读完全书之后,我不得不说,对比前言而言这本小说的创作对作者、以及对这次写作本身都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阿乙是70后作家群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没有之一。几个月前,《鸟看见我了》带来的惊艳和震撼还没有结束(直到现在我偶尔翻到《巴赫》这样的小说还是钦赞不已),《寡人》就带着诚挚的深情接踵而至。相比“鸟”对小说技艺的耐心求索和创作中所蕴含的思辨精神以及怜悯之情,《寡人》这本散文集带来的则更多是隐秘的情感的潮水和对生活的敏锐的感知。我坚信大部分读者都会从中得到些许生活的同感。与小说文笔的精准、节制和沉静相比,阿乙的散文更加偏向女性化,更为细腻,感怀,触角更加敏锐,同时下笔也更加的肆无忌惮。文字偏向华美,修饰过多,表面上的妙句也就跟着多起来。对于散文来说,选择这样释放生活经验无碍于读者进入作者的世界,这或许还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小说写作,如果也用这种写法就很难保证了,尤其是“下面”这本小说,我就是被文中丰富的辞藻给呛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阿乙用写散文的感觉写就了这本小说,读完之后多少令人有些遗憾。
比如像作者在前言里所希望做到的那样,他恰恰没有做到(也许前言写在小说之后)。作者的冷静只是相对于他的主人公,但他好像并没有意识到在写作过程中已经控制了本应该保持距离的写作对象。书中有很多不必要的修饰和主观议论,没有做到像最后“我”的那段告白那么自然。对于第一人称写作,应该说从始自终都是“我”的独白。在文中“我”是一个厌倦了生活觉得什么都无聊至极的人,就是这么一个人,怎么会在叙述中掺杂那么多巧妙的修饰以及对主流审美的认同和惋惜呢?怎么还会对吃一顿肯德基怀有那么大的热情呢?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没有舍弃自己的影子,在写散文时惯用的修饰常常会不经意地暴漏出来。像“庞大的时间”、“隆重地记录”······这种个人化的用词不愿舍弃,或者说惯性代带入,很容易把人带出角色,把作者从人物背后暴漏出来。于是,那个杀人犯就成了阿乙。阿乙就是那个杀人犯。这让人想起了一直不上进的张艺谋,坚决地把大红大绿贯彻进每一部电影当中。
除去这些,本书所带来的颠覆性的思辨精神像作者以往的作品一样引人深思。阿乙的写作一直以来都充满哲思,只不过这次由于对人物的失控导致问题抛出得过于生硬。关于这一点,或可以参照他的老大哥加缪的《局外人》,在叙述上更加简单粗粝一些,让主人公尽可能减少对外界事物的主观评判。或者可以像《冷血》那样,用客观的第三人称拼叠资料,写成一本伪纪实性的作品。当然这些都是一个热心读者的深情建议,毕竟这本书已经诞生了,不同于人的生命,它的诞生是作者处心积虑、耗费心血的结晶。它的好坏自有更多读者去评判。而对于一个小说家的追随者也就是我而言,惟有期待阿乙的下一部作品了。
源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be4b2901010ogn.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