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传 (上下册)
美国对纳博科夫来说太重要了:这里是他的避难所,是他最终放弃俄语而改用英语写作的地方;他在这里第一次发现了新的蝴蝶品种,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他在这里写下了那些著名的文学讲稿,翻译、评注了备受争议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更重要的,他在这里创作了让他名扬天下的《洛丽塔》;美国还为《微暗的火》,为《阿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尽管1959年后去了欧洲,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美国公民的身份。纳博科夫的后半生是名副其实的“美国时期”。博伊德以一种准确而从容不迫的笔调追踪纳博科夫美国时期的生命轨迹:他不断的搬迁,他的艰难求职,他的捕蝶与写作活动,他的成名与迁居欧洲,他跟威尔逊友谊的始末,他与出版商、采访人及传记家的交往,他的疾病与去世等等。博伊德主要围绕纳博科夫的三种身份来组织材料——教师、科学家和作家,并注意揭示他的那些非常个人化的特征,那独特的蝴蝶研究视角,教学活动中那些纳博科夫式的问题,对细节的关注,等等。
纳博科夫的小说艺术就是细节的艺术,而博伊德的文本分析则堪称小说细读法的范例,他让我们深悟到细节之于纳博科夫小说的决定性意义。同时,他还给我们展示了纳博科夫的世界中那一幕幕以想象力为主人公的奇幻剧,正是依靠想象力,纳博科夫将非常个人化的经验点化成了非个人化的艺术,将寻常普通、杂乱无章的生活世界幻化成了神奇新颖、和谐有序的艺术世界。阅读纳博科夫,阅读《纳博科夫传》,我们经常面对的就是这种想象力。
作者简介
布赖恩博伊德,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语系杰出教授,对美国、巴西、英国、希腊、爱尔兰、新西兰及俄罗斯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以及从史诗到喜剧的翻译多有著述,成果在四大洲荣获多种奖励,并被译成12种文字。他最富盛名的学术成果包括《纳博科夫的<阿达>:意识之地》(1985,2001),两卷本传记《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1990)、《纳博科夫传:美国时期》(1991),《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艺术发现的魅力》(1999),网站“阿达在线”,此外还编有八卷本的纳博科夫小说、回忆录、蝴蝶著述、诗歌翻译及诗集,最近的一卷是《微暗的火》(2011)。他对文学与进化论的研究也很著名,成果包括《论故事的起源:进化、认识与小说》(贝尔克纳普/哈佛,2009)以及合编的《进化、文学与电影读本》(2010)。
刘佳林,1965年11月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近现代西方文学及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及文化,传记写作及传记理论。近期主要成果有有:《比较文学概论》(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论文明、权力与知识》(译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诚与真》(译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汉娜阿伦特:政治、历史与公民身份》(译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外国传记鉴赏辞典》(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尼古拉果戈理》(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目前正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纳博科夫小说论”的研究工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