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看书 发表于 2013-6-12 01:17:04

寻秦记 - 书评

  寻秦者,寻秦始皇也。黄易的梦幻系列代表作《寻秦记》,主要描写了特种战士项少龙由21世纪到达战国末期寻找秦始皇,从而改变整个中国秦代乃至汉代历史的过程。并以独特新颖的布局和写法,开辟了一代武侠写作新风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1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aran 发表于 2013-7-24 18:28:13

  如果非得归类,以上元素好像可以比作:中国的007吧。
  美女、金钱、权利、英雄,大大的反派,最后是大团圆。
  
  这里面有感情戏、有激情戏、有大场面、有小桥段、人物众多,香艳、冷血。。。唉
  
  这一类读物,看过这一本就够了。所以,它经典。

枭杰 发表于 2013-7-26 19:57:17

  黄易先生的《寻秦记》又通读了一遍。自然又是一番感慨。春夏秋冬,人情冷暖,我突然觉得自己又回到了二千多年前的金戈铁马的生活。
  第一次知道《寻秦》是从电视剧上看到的,那年大概是初中的岁月吧,青涩的年代里,充满着幻想,也充满着对电视剧的喜爱。不过第一次看小说是大一那年,这中间虽只隔着三五年的春秋,不过却隔着我把我自己人生观塑造的最黄金的年龄。大概这部作品影射了最美好的年华。
  我喜欢先秦的混战史。战争已经成为了那个遥远年代的唯一主题。同样也是是少数的掌握权力的君主之间的游戏。人性的贪婪就在些瞬间膨胀。但那又是一个充满英雄主义的浪漫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很多的战争艺术家,千军万马,信手拈来。最最重要的是,那个年代有着老黄笔下的项少龙。
  项少龙是个英雄,书中有说过的,即便是田单等敌人,也觉得和项少龙只是政治立场的对立,丝毫不影响对他人品的敬仰。他是个比那个年代任何人都多了二千多年文化的人物,正是因为这种先进性,才使他在思想方面大大超过别人。而在21世纪他又是一个军人,铁一样的意志铸成他无坚不摧的战斗力。他忠于历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用已经的未来去改变现在。让还没到的未来,成为过去已经的事实。他说过:绝对的权力让人绝对的腐化。不过这话并不适用在他自己的身上,既然再绝对,再诱人的世界放在他的面前,他依然不为所动,只为一心忠于历史。他是个风流的人,不过他不轻薄,他完全可以妻妾成群,可他却因为曾经爱过的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女人而心如止水,不再对任何人动情。他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不在于对于未来的已知,也不在于二千多年文化的沉淀,而是他真的能为别人所不能,运用着自己的才智,扫清了秦皇统一天下的道路。他似乎是天神下凡一般,以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当然一部好的武侠作品,不会只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丰富的人物刻画,才会丰富整部小说。读罢整部《寻秦》,独自闭上眼睛,我想到的人物去是善柔。
  善柔虽名为柔,可是在书中对于她的刻画却和温柔一点也不沾边。她是一个思想和行为都很独立的一位女性。当然如果在当代,她的思想毫无先进性可言,但别忘了,她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她不需要任何男人给予他爱的施舍,她真正所追求的是那种浪子生活。不过,她遇到了项少龙:一个改变了她一生的男人。她爱他,同样,他也爱她。当少龙再次遇到已为人妻,为人母的善柔的一瞬间,感叹与辛酸之情像泉崩一样倾泻……他与她深爱的人,居然最后的时候,是以这样的方式又一次碰面。其中真的是让人暗自唏嘘。爱情与亲情,在这一瞬间,化成了千言万语的思绪,却又已经什么都说不出口了。
  还有个人对我的印象很深,他是李园。李园和少龙是由嫣然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的。那段少龙扮马痴,又折煞李园的一段故事是真的让人拍案叫绝。可是这就是老黄的功力,在那个年代没有绝对的朋友,也没有绝对的敌人。之后在楚国的经历又把之前未完的故事,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笔锋续写下去。和李园很相似的是龙阳君,不过相对我个人对李园的好感大大超过龙阳。也许是李园身上体现的是那个年代最优秀的最吸引异性的英雄,而龙阳身上多少有股媚气吧。李园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的确存在的,他与项少龙两个人已经构成了最简单的现实与虚拟,政治与人性的一对对比。而最精彩之处就是在政治角逐中,是永远没有人是胜利的。
  最后说一下全书的构思。黄易老先生真是个对历史很了解的人,这种了解不只体现在对于事件进行的把握上,更多的其实是透过历史,结合了政治与人类的思考。老黄常常通过少龙之口表达了些他独到的见解,例如说: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现实的一切,都是历史的沉淀,那么,其实时间就像是镜子一样,现实是真实的,而历史其实是镜子里反射的光线。全书结尾绝对称得上是点睛之笔,焚书坑儒就是最好的消除历史的途径,最最后的时候项宝儿名为项羽也为全书画上了一个完完整整的感叹号。《寻秦》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从未被超越,我相信也不会被超越……
  

康熙队 发表于 2013-7-27 04:19:08

  文/康熙队长
  
  1
  项少龙以秦国为支点,走过了四大历程。
  
  第一次历程是他从现代随时空机器回到古代之初,掉落在赵国一个小村庄,然后进入邯郸城,智斗巨鹿侯赵穆。在此期间,他偶遇墨家元宗,学得了受益终生的武学基石墨家剑法;在此期间,他获取美蚕娘、舒儿、素女、婷芳氏、乌廷芳、赵雅、赵妮、赵倩的芳心;在此期间,他前往魏国盗得《鲁公秘录》并成功返赵,随后护送赵国三公主赵倩出家魏国,又成功带领后者脱离大梁;在此期间,他结识并入赘了乌氏家族,知遇忠实的人生事业伙伴乌卓、滕翼、荆俊、肖月潭、图先、邹衍等人,并目睹了乌氏家族受到赵国王族的猜疑和排挤,帮助后者及公子盘假嬴政母子脱离至秦国。
  
  第二次历程是他第一次易容扮作董马痴返赵,目的是生擒赵穆、杀齐国田单。在此期间,他获取赵致、善柔、纪嫣然的芳心,并在逐步升官过程中按照现代特种兵的方法私训精兵团,最终智擒赵穆回秦。
  
  第三次历程是他在秦国田猎大会后潜往楚国边境截杀田单。被吕不韦派人追迫后走失方向,路遇滇国王后庄夫人寻求复国,第二次易容扮作其弟万瑞光。在此期间,意外与龙阳君、李园达成完全信任,共肩作战完成滇国复国重任。遂复真身追杀田单,但仍被后者以假田单迷惑逃离楚国。在第三次历程之前,他出使六国,但被吕不韦派人追杀痛失爱妻赵倩。最后路过滇国回秦,并获取与纪嫣然齐名的战国大才女琴清的芳心。
  
  第四次历程是他几次推脱之后终不得不亲率大军上战场,第一次灭屯留的蒲鹄,第二次退五国联军,但大败于赵国李牧,项少龙独身大逃亡。在此期间,他途经韩、齐等国,逐渐复元,最后第三次易容扮作沈良,担任到凤菲的歌伎团执事,到达齐国都城临淄,处理“三大名姬”凤菲、石素芳、兰宫媛之争及歌伎团善后工作。并偶然结识齐国大臣解子元及重逢已为解妻的善柔,最后在与稷下剑圣曹秋道比武之后智离回秦。
  
  四次历程之后,他展开了与吕不韦、嫪(lao,第四声)毒、公子盘(秦始皇)的斗争。与大佬之争贯穿全书后半段。在此期间,他在秦国陆续扶持李斯、昌平君、桓奇、蒙武、蒙恬、王贲等将臣;在此期间,他接连结识信陵君、龙阳君(历史首位有记载的同性恋)、韩闯、燕太子丹、李园等各国要人;在此期间,他在各国连克连晋、嚣魏牟、莫傲、管中邪、赵巨鹿侯赵穆、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田单等人。
  
  
  2
  (以上可以在看过书之后再对比看。)
  这本《寻秦记》中刻画的绝对主人公项少龙的一生的何其辉煌的,是开天辟地、大开大阖、气势如虹的。美女、政治、战争是其三大关键词。
  
  作者也是开天辟地的。有一句话是这么评价黄易的:“历史架空主义穿越小说的鼻祖。”能肆意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又能自圆其说,他写的科幻武侠小说是相当靠谱的。小说情节设置的几个关键点是:项少龙从现代返回战国时期,本想做科学实验穿越时空记录秦始皇登基的时刻,但早了五年;他本能追奉嬴政,没想到假嬴政弱不禁风终日吃喝嫖赌、真实的嬴政又早早被征兵战死,将小盘指为秦始皇嬴政;扶持李斯、嫪毒、提议“仲父”加身吕不韦;提议秦始皇统一六国,施行车同轨、书同文等治国方略;秦始皇焚书坑儒毁灭所有有关项少龙的资料,以掩盖他的假帝王出身;项少龙在古代不育,收养滕翼一子长成少年后由儿子自行改名“项羽”。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小说推动力。
  
  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他笔中的人物:“与金庸的侠骨柔情、梁羽生的刚正不阿、古龙的离奇古怪相比,黄易更加的放荡不羁,气势万千。”我深以为然。完整读过这本小说的人当不会只抱着前几章的情色描写大做文章。
  
  纸上谈兵的赵括输了千古一战的长平之战是项少龙穿越之前发生的事,秦国最后灭六国历史第一次统一中国是全书项少龙完全退隐之后发生的事。之后赵高合谋李斯改诏书、逼死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与将军蒙恬、后篡位这些就不提了,反正那么早的历史根本不熟。幸好有小说和影视剧,多少能帮助人产生或重燃对历史的一丁点兴趣。
  
  
  3
  上大学那会儿隔壁宿舍一人就特迷恋玄幻小说。那时我连最好看的金庸小说都还没有看完一半。顺道说说那小子。我在大四的时候曾不止一次对他说,我说小哥啊,以后你给我的印象就只有泡面和玄幻小说两样了。时光一晃数年,一语成谶。可见,要总结一个人的几年或者十几年,没准就一两个词就可以解决了。我也很惨,一说那四年就只有弱不禁风的学院记者团和足球浮现脑海。
  
  项少龙应该不会。他在古代待了十年左右,就收获了比现代二十岁那一年不知道多少百倍的经历。所以,现代人都是憋屈的。明明是国不好,你还不能说话、做想做的事。还是古代比较自由,那种重视人才的战乱时期尤为可爱。比如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又比如宋末《天龙八部》时期。
  
  因为乱,所有更多人不熟悉真正的历史记载是怎样的,小说作者可以恃才傲物、从容挥洒自己的想象力笔墨。当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的时候,争议就比较多了。
  
  前几天我又重温浏览了《寻秦记》的电视剧版本。看完了一半。有人说,电视剧不如小说的十分之一。还有人说,小说要是拍成魔戒三部曲那样的史诗电影那该多好啊,才不会浪费这么一本好的题材。我恨不得举四只手深表同意。
  
  古天乐演得非常好,电视剧在普及能力上也的确高出小说很多,但一俊不能遮百丑,有几个硬伤我实在无法容忍:
  
  一是古天乐一掉回古代就遇到刺客善柔,虽然小说里善柔不断想要刺杀家仇田单,但这不明摆着把姐妹赵致给忽略了,而且把田单给忽略了,还把第三次、第四次历程给抹去了。要我看,尤其第四次最有奇遇色彩。二是纪嫣然与琴清合二为一了,纪嫣然在书中的智慧美女形象荡然无存。三是将连晋、管中邪、嫪毒三合一了,少了很多项少龙克敌的快感,也少了对分别几个配角的人物刻画,书中可是连管中邪的形象都刻画得有模有样。四是把滕翼、荆俊这几人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傻子,尤其是前者,表现神勇毫不逊色于项少龙,完全可以撑起一部单人外传。这些都使作品失色不少、内涵重度下降。
  
  但,毕竟改编是改编。要我说,最好还是严格如实拍摄,但成本高,集数太多,《天龙八部》拍成电视剧都有删有减的。客观来说,电视剧改编得还是很成功的,如果没有对小说过于先入为主,大可当另一个故事看,也挺完整又有新意的。你要真去看,还是注意一下赵盘如何被认作为秦始皇这个剧情片段吧,这是我唯一左右为难的一个转折点。
  
  按照内容、作者、改编三大点说了半天,我总结一句话:这本小说如果在文字技巧与语言上再圆润臻熟一些,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望《天龙八部》项背的。
  

@二古 发表于 2013-7-27 04:41:50

  
  我在读《超脑》的时候,住在深圳华侨城的燕晗山脚下。夜晚,燕晗山的街灯发出幽暗的光,无孔不入地穿过山坡上一片荔枝林,照进我的阳台和房间。屋里的灯有一个又大又厚的灯罩,把强一些的黄光束在墙角。流出的光就和街灯暗黄的灯光把屋内的天地融混在一起。一间公寓和一座山的距离拉得亲密起来。泰戈尔的诗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 一个在天 / 一个却深潜海底”。可惜,没有这样的黄光裹挟飞鸟和深潜海底的鱼。
  
  《超脑》的第一个故事《情约》里,一个单恋的女孩,艾芙曾对马嘉西说:“物理系的谢定国约我今晚去听音乐,你要不要我陪你……”然后马嘉西不敢看艾芙的眼睛。傻瓜都知道一个女孩这样告诉她和别人的约会,是要男人正式表态。呜呼!“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知道我爱你 / 而是 爱到痴迷 / 却不能说我爱你”。呜呼!女人的矜持注定谋杀自己的幸福。
  
  相反,主动可以救赎女人。《情约》里真正的女主角是未来亚洲历史研究员思梦。她冒着被时空警察追捕的危险,穿越时空回到1989年12月18日,与马嘉西一尝十三天的爱情。她说“命运的剧本早就编定你是男主角,我是女主角”,又说“一切都是注定了的,就像沙滩上每粒沙的大小和位置,都是被命运安排好了”。这完全是周星驰《大话西游》式的对白啊。佛祖捻成的灯芯就是这样拿着宝剑对齐天大圣说,“上天注定的姻缘最大”。思梦比艾芙更擅于主动表白。于是,她得到自己想要的。
  
  命运,真的是上天注定的吗?
  
  小说里,思梦和马嘉西的两人世界是从1989年12月18日开始,维持了十三天。真实的世界里,1989年的这一天,中国中央电视台开播了《经济半小时》节目。它从开播就追求“观经济大势、知民生冷暖”,号称永远走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守望的最前沿。从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衍生,大众传播独有的“议题设置”功能,在这时候不仅启发引导,也折射出中国人民此时从关注政治和上层建筑改革,转而更加关注经济民生改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而有了与“1989年东欧巨变”不一样的命运。
  
  在思梦和马嘉西热恋的时候,罗马尼亚内战爆发了。内战前,罗马尼亚国内经济困难,物资贫乏。据说,1987年前苏联领导人葛罗米柯在访罗时曾参观布加勒斯特一家国营食品店,看到商品丰富,购物者装满了塑料袋。苏联人一走,这些购物者立即把自己手中的塑料袋交给站在一旁的罗内务部军官。原来,排队的人都是内务部指定的人,商店里丰盛的蔬菜和食品也是在苏联客人来之前临时摆上去的。那个时候,罗马尼亚流行一个政治笑话讲,一次,在一家肉铺前许多人排长队等候买肉。一大清早人们就来排队了,十分辛苦,能否买到还是未知数。一个人骂骂咧咧地说:“市场供应这么糟,全是齐奥塞斯库搞的。现在我去把他干掉!”说完便走了。过了一会儿,此人返回,继续排队。其他人就问他是否把齐干掉了。他一言不发。大家就骂他是胆小鬼,放空炮。此人实在忍受不了了,就大声说:“那里的队伍排得比这儿还长!”
  
  1989年圣诞节,罗马尼亚总统、罗共中央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和夫人被叛军逮捕并秘密处决。据新华社当时驻罗首席记者撰文回忆,行刑之前有一个特别军事法庭在兵营内对齐奥塞斯库夫妇进行审判。特别军事法庭是以下述罪名判处齐奥塞斯库夫妇死刑的:屠杀六万人罪;破坏政权罪;破坏公共财产罪;损坏国民经济罪;在外国银行存有10多亿美元并企图逃往国外。
  
  在政治风波来临的时候,中国的政治强人邓小平稳住了大局,中国的命运得以改变。罗马尼亚的政治强人齐奥塞斯库不但没能改变罗马尼亚的命运,还搭上了自己和老婆的身家性命。
  
  中国的命运是政治强人决定的。难道齐奥塞斯库的命运是上天注定的吗?
  
  后来的调查表明,当初判决齐奥塞斯库死刑的罪状之一——在国外银行存款这一罪名是无中生有。而且,2004年3月上海《新民晚报》曾报道,德国一家电视台播出了布兰德什塔黛导演的纪录片,首次报料是美国中情局策划了罗马尼亚政变,精心导演了推翻齐奥塞斯库的进程。
  
  导演布兰德什塔黛调查发现,判处齐奥塞斯库死刑的另一罪状“屠杀六万人”的根据——当时西方媒体肆意渲染的发生在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的所谓“镇压血腥惨案”也是假的。“蒂米什瓦拉惨案”电视镜头中出现的尸体,居然大都是从停尸房里收集来的,根本不是在所谓“冲突”中死亡的无辜平民。美国主导的西方媒体将死亡100余人的冲突,歪曲描绘成六万人大屠杀。而“大屠杀”正是罗马尼亚革命的直接导火索。2007年上映的罗马尼亚电影《无主孤军》(英文片名:The Paper Will Be Blue)描绘了1989年12月22日,革命爆发的那一晚。民众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凭借看到反齐奥塞斯库的电视台播出的“大屠杀”画面,走向街头参加战斗,布加勒斯特陷入混乱,齐奥塞斯库众叛亲离,政府垮台。
  
  很显然,在齐奥塞斯库的生死问题上,决定他命运的不是上天,是比这个政治强人更强势的美国政府。
  
  在说《超脑》之前,居然从《情约》引到命运,还讲了这么多!实在是因为穿梭时空没什么好讲的。我是不赞同未来科技足够发达以后,人可以回到过去又重返未来的。科学已经证实了宇宙正在疯长,宇宙本身的未来和人的未来一样也充满不确定性。如果人可以往来时空,这种宇宙间神秘的不确定性就不存在了。因此关于时空,我的看法是:即便时空可逆,也是单向的。即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回到过去,但绝无可能再重返未来。在黄易的另一部作品《寻秦记》原著里,黄易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返回战国时代的项少龙被永远留在了那个时代。可惜香港的编剧在改编电视剧的时候,让项少龙重返了现代社会。因为我的时空观,所以我有命运不是天注定的人生观。命运虽然不是天注定,可也不像有些人说的是掌握在人自己手里。人的命运永远是掌握在比自己更强势的人手里。那么谁掌握最强的强人的命运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就像大象吃蛇,蛇吃鼠,鼠吃大象一样,存在一个一物降一物的循环。一定是处在金字塔最底层的人决定金字塔最顶尖的人的命运。当然,一个最底层的人未必就能决定最顶尖者的命运,但是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这也就是我相信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所以说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有道理的。
  
  我很早就听说《超脑》是黄易的代表作。可是因为是早期的代表作,在网络的书店上都买不到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这本《超脑》,可是直到读了十来页,也没有发现“超脑”的影子。在读完第一个章节《情约》,即将过渡到下一章《同归于尽》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手里的《超脑》是黄易的一个短篇合集,真正的《超脑》只是其中一个一万字左右的小故事。
  
  《超脑》讲述的是中国人发明的一台超级计算机在2020年与外星骇客斗智斗勇的故事。其中最出彩的一点是,黄易设想了人与超级计算机合二为一成为“电脑之神”。我是赞同这个设想的,而且有理论根据。现在的计算机处理器是基于以“0”和“1”为基础的二进制算法。人体DNA的基本构成也是像“0”和“1”一样的“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这两种核酸如果能够负载“0”和“1”的二进制信息,实现二进制编码算法,人体成为一台独立的生物计算机不是没有可能。
  
  我在新浪围脖:@二古月
  2009年6月17日傍晚
  

蓬山远 发表于 2013-7-30 10:20:31

  最让我笑的是,书中所有人都赵孝成魏安厘楚考烈秦庄襄的······人家还没死呢,你就给人家起谥号?
  还有,这本书里敌人都太简单了,项少龙第二次击败五国联军,我看得都晕了,敌人太弱智了吧,赢得太容易了,略施小计,几十万大军就灰飞烟灭了?
  还有纪琴两大才女,不明不白地就落入项少龙手中,也让我心痛不已。
  还有啊,项少龙运气很好,与敌人玩阴谋的时候,总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敌人诡计······
  
  不过,这也是本不错的故事书,比起大唐覆雨翻云则要逊色不少,虽然黄易也给其加入了人生道理生死观念这类东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秦记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