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百变 发表于 2013-6-12 01:10:41

七剑下天山 - 书评

  《七剑下天山》是梁羽生大师的经典之作。
  讲述康熙年间“天山七剑”与清廷殊死斗争的故事。
  ×      ×      ×      ×      ×      ×
  谈武侠小说,不能不谈梁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34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Acoust 发表于 2013-7-22 12:09:17

  人物刻画不深刻,为圆满结局硬凑姻缘,多对男女又添重复之感。
  最致命的还是作者宣扬的,无脑反抗政权为大义。
  女人拥有过于远大的志向,往往不得善果。
  从散花女侠于承珠、凌云凤,到白发魔女练霓裳和她的弟子们,无一不是抱着反抗当前政权的过于远大的志向,没一个有好结果。
  她们都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夺取天下。她们更没有想过,夺取了天下之后,她们是不是能更好的治理天下。否则,她们所做的,只是害了百姓也害了自己。
  唯一有远见的还当属张丹枫,放弃了反明的祖仇,捐出祖传宝藏一致对外,就算是皇帝杀于谦,也只是要求正名,而没想过取而代之。因为他知道这对百姓没有好处。
  可惜张丹枫一代大侠,徒弟却目光短浅,祸害了接下来的姑娘和小伙们。可笑可叹。

谷球球 发表于 2013-7-26 04:09:20

  
        也许是从小受金庸的浸淫太深,以至于以如此高龄才第一次接触梁羽生的小说,阅读的过程充满了各种不适应(尽管中学时就非常喜欢他的散文,可散文跟小说究竟是两回事)。
         开篇的杨云骢之死接受起来倒是非常自然,毕竟引子总逃不开这种笔法。可凌未风一出场,却堪堪一百多页才让我意识到原来这就是男主角。至于一段段的情节,则总觉得只是伏笔,大动干戈的场景还在后头,却没料到倏忽间就到了最后那场激战,凌未风为楚昭南所擒,竟是转眼就要结局了。
         直到此时才恍然醒悟,原是不应用读金庸的惯性来读梁羽生的。   
         金庸的故事情节经纬交织,绵绵密密地层层铺开,犹如展开巨幅画作,人物描写也是细腻非常。相较之下,这部《七剑》却恍如版画,笔式简洁,点到即止,人物更是只勾描筋骨,并不着意渲染。
         因此,金庸的小说一经翻开,书中的武侠世界便充盈于头脑内心,只需跟从情节行进,便会读得如痴如醉;可这部《七剑》假若也是如法炮制,便会失之乏味了。它需要你静下心来默默体察,自己去将那些没有仔细分说的情节和情愫补白。然后你便会发觉,其实你懂得凌未风跟刘郁芳相忘于江湖的无奈、忧戚和决绝,其实你明白易兰珠一时凄惶一时果敢的内心——因为这些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却十分经得起推敲,只需将他们的身世际遇略一思索,一切便都在情理之中。
         书中唯一让我产生违和感的,是冒浣莲对纳兰容若的感情:前者每次在后者面前提起自己的未婚夫婿桂仲明,语气总是明快得过分——这不是因为她对纳兰的情意一无所知,便是她丝毫不顾纳兰内心的感受——然而这两样都与书中的人物设定相矛盾:其一,冒浣莲冰雪聪明,雅擅诗文,如何会不解纳兰的深意?其二,冒心地善良,口齿伶俐,怎么会找不到合适的说辞安抚纳兰?最让人绝倒的还是结局时冒桂成亲,新婚的桂夫人竟然想到了容若,紧接着又默祝公子早日觅得佳偶,读到此处,真是一片混乱,完全不知冒姑娘对纳兰公子究竟情意若何。事实上,冒浣莲有感于容若的爱慕,却清楚桂仲明才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夫婿,这有什么难以分说?非要搞成现在这样自相矛盾,反倒把把冒浣莲显得虚伪了。
         ……老了,写不动了。最后说一句,看完之后豪侠之气还是充塞胸臆啊,武侠小说的魅力果然是无法替代的。
  

+ヤ转 发表于 2013-7-28 04:03:49

  笑江湖浪迹十年游,空负少年头。对铜驼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酒冷诗残梦断,南国正清秋。把剑凄然望,无处招归舟。        明旧天涯路远,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数英雄儿女,俯仰古今愁。难消受灯昏罗帐,昙花一现恨难休!飘零惯,金戈铁马,拼葬荒丘!

天涯 发表于 2013-7-29 18:06:45

  也许是受了之前的电视剧和电影的影响,从一开始我就期望看到七剑的华丽出场,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故事也已经接近尾声。不能不说影视作品和原著的情节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的,阅读过程中,我只是把楚昭南作为一个普通的反派人物,类似于碧血剑中的张召重,而凌未风无疑则是衬托起故事的正面英雄。
  
  但看完整本书回头再去看影视作品,才觉得导演们也真是慧眼识人,自信骄傲性情如火的楚昭南才赋予了七剑新的生命力。他们不再仅仅是作为超脱于世外的剑仙,而是开始作为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在自己的宿命中挣扎与抉择。
  
  先看完了《云海玉弓缘》,不是很理解为什么网友对于金世遗和厉胜男之间的爱恋如此得推崇。再看到这里,才颇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梁羽生笔下的爱情来得太简单了,不是指过程简单,身在其中的男女侠客同学要经受各种生离死别和刀光剑影,而是那种平淡得仿佛让人窒息的气息。一切仿佛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甚至在读者的心里激不起一点涟漪。

醉里挑 发表于 2013-7-29 18:23:58

  看七剑还是小学的时候,一点印象都没了。如今信手翻来,梁羽生的文人派武侠现在看也是一般般啦。古典诗词在书中显得生硬,倒不如天龙八部的回目那么顺畅了。故事看来非梁羽生所长,缺乏说服力,像韩志邦将天地会总舵主之位让给刘郁芳,这是多大的事,岂能如此轻描淡写,实在不近人情。感情描写也不成功,除了凌未风和刘郁芳有点意思,其他也是缺乏说服力,冒浣莲写得尤其失败,她与桂仲明确非佳侣,但把纳兰弄进来插上一腿就未免唐突佳人了,最后洞房花烛的时候,冒想的竟是纳兰,虽然后面又找补了一下,说是祝福纳兰也早觅佳偶,但已经把冒浣莲写得不堪,哎,可惜了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孩!在打斗描写上梁老口味倒是不轻,动不动就是“削断了一条腿”,对了,还有“削断了两条腿”,或者“把他撕成了两半”之类的,估计六七十年代邵氏拍的武侠片,风格就是追随了梁老吧,呵呵!七剑胜在大意境的创设——苍茫天山,无边云海,英雄儿女相忘于江湖,确让人把书怅惘,回味良久。而金庸不仅有大意境,亦有小情节,这就高了一筹。徐克拍七剑,创意极佳,把眼光放在七剑所蕴含的不同气质上,借讽人生,完全可成佳作,可惜电影没能体现出这么好的创意,沦为庸碌之作,可惜可惜!

早就想 发表于 2013-8-4 04:42:15

  喜欢纳兰容若-冒浣莲,一个是才华横溢善良多情的翩翩公子,一个是蕙质兰心冰雪聪明身负民族大业的潇洒女侠。对视间见到的彼此都足够闪亮和醉人。她敬他十分文采十二分的脱俗,不同其他贵族的真诚和友善。他慕她剔透聪明武功俊俏才思敏捷,堪堪江湖儿女的洒脱和率真。而她竟是嫁与他人。一个纳兰公子看不上眼的“粗俗之人”。令谦和的纳兰都动了嫉妒之心,浣莲啊,你究竟有多迷人?为何他们属于敌对的两个阵营,为何她的一腔热血非要扑灭那本该燃烧的爱情。她明明是动了心,却没有起意。嫁与一个个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起初的怜爱幻成的爱情。怎么能比得上和纳兰那种心心相通的灵犀?桂仲明只能是一个同事,而不应该是你共度一生的人!怎么不学你的母亲,选择文采和智力相当的夫婿?真傻,真傻,也不能怪你傻,那时代,那形势,你是定然与他为敌。真是为你叹息,为纳兰惋惜,偏偏你们都是那么聪明的人,聪明到不会因为感情而放弃其他。究竟该说你们傻还是聪明?或许我只能唏嘘不已。读着纳兰的词,泪不觉间滑落,不知。
      杨云聪-纳兰明慧——多铎
      “我是不会伤害你,但你若嫁给别人也就是把灾难带给了他。”电视剧里杨云聪从没说过这么决绝的话,但小说中,他是说了,深深地刻在明慧的脑海。这部小说中没有正面写他们的爱情,却让明慧回忆中带出了这句话,让我震撼不已。杨云聪不再只是一个模式型的民族英雄,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男人,一个热爱民族事业同时用同样的热情爱慕一个女人的男人。
  多铎,我总是说,多铎放到现在定然是个百分百的优质男人。莎莎却总否认多铎。一个娶了不爱自己的女人的男人,18年如一日地爱这个女人,对她言听计从,只是为了他临死前她的一点怜惜愧疚的表情就能瞑目地说“我很满意,明慧,而后安然死去,也不顾被人刺杀的怨恨。这样的简单执着厚道的男人如今还有多少?另,人家也是贵族高官金龟婿,放到现在肯定也是抢手货了。:)
  对于明慧而言,这样两个优秀的男人都出现在她的生命里,却不是一种幸运,所谓的物极必反吧(呵呵,不能让她一个人占全了啊)所谓的感情纠葛,用在她身上真是太合适了。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美女,自然是君子好逑的对象,却没有善终,为不能解救女儿,和对多铎的愧疚,以及对杨云聪的思念,使得她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悲剧的生命。“生在贵族家庭有时也是一种罪过啊。”小说里不只一次这样写道。
     三公主-张华昭 三公主不是主角,但我觉得她比易兰珠更加生动,一个长在深闺的公主,单纯美丽,爱上江湖侠客,偏偏是与自己的阵营为敌的一方的侠客,一开始就能看透的悲剧。也有心理挣扎,却最终帮助心爱的人救他心爱的人,自己却被逼自缢宫闱。这种默默的牺牲,坦荡荡的喜爱一个人的奉献,不惜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代价。这样的女人有多可爱?张华昭,笔墨不多,却因为有这样为着他的女子,而显得魅力逼人。
     易兰珠-纳兰明慧
     亲情,纠葛着仇恨,杀父之仇和民族大义。血缘的力量依然伟大,易兰珠可以为父亲的遗愿不惜困难刺杀多铎,终于修成正果,却在面对她一直用理智仇恨的母亲束手就擒,这个女孩没有享受过母爱,她渴望母爱,但是又恨母亲是民族的仇人,谋杀父亲的凶手的妻子。这样一段纠缠不清的亲情,让一个20出头的女孩承受,她也摇摆不定,她也迟疑。却又继承了父亲的决绝和坚定,使得母亲自尽谢罪。自己也懊悔不已。狱中诀别是我哭得最惨的地方。所谓的命运弄人哪。
      惋惜楚昭南为什么要叛变?和这样一群英雄儿女一起不是很好吗?
  
     不是一个很纯然的武侠迷,可是总是被梁羽生吸引,喜欢他的书卷气,最为喜爱七剑下天山,因为有纳兰和冒浣莲的感情,因为那句“待沧海换了,并辔数寒星。”
  
  

瓜安 发表于 2013-8-20 23:01:27

  想来小学一年级的第一次看的就是它,印象很深刻。
  这算是我人生书涯的第一本正规意义的武侠启蒙。以前的小人书不算。
  
  记得有对仗严整的诗词,正直大气。
  记得一堆大侠小侠美女帅男,冲突多,文字深奥(集中在武打场面。。从来都是跳过去的)
  
  印象深刻的人物:
  飞红巾,易兰珠,冒浣莲,桂仲明,楚昭南,纳兰性德(纳兰容若?),康熙,董小宛,五台山的老皇帝。。。
  
  小时候把这个当天书来看,统共就看了一次,却依然记得里面的某些情节,至今仍在脑内念念不忘。可见梁老先生功底很是深厚。
  
  后来三年级看了梁老先生的大唐游侠传,喜欢铁摩勒和韩芷芬,还有精精儿空空儿,甚至觉得强于七剑,长大后忍不住复习一遍,忽然找不到小时候的感觉,因此至今不敢看七剑,还是留住那些零星的美好吧。
  
  现在想想,应该说,怀一颗童心去看去想,会有不同的世界呈现来着,现在的自己的确太现实,武侠,终究还是个童话,观赏心态很重要。
  
  因而梁老先生的作品看了没几部,七剑还是心里最好的。
  
  希望梁老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堂继续创作,笔耕不辍,文思不断。

静水沉 发表于 2013-9-9 13:41:16

  逝去的背影,文士的江湖
  
  这几天一直想就梁羽生扯点什么,虽然我不是他老人家的fans.虽然他的小说我看过的不超过5部。
  早些年喜欢古龙的任侠义气,后来又喜欢温瑞安的惊艳凄冷。
  有段时间甚至觉得黄易的小说都更有看头。
  
  人故去后,才想起,他对武侠意味着什么;才细细悟到,许多事情虽然他没有在小说中写的锋芒毕露,但并不意味着他看不懂。只是,他宁愿为江湖披上一层温和的面纱,编织出一些理想而略显迂腐的大侠。
  想说的很杂,分开说:
  
  1.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就有这本书,七剑下天山,封面上七个剑客。
  小学看看张国荣林青霞主演的白发魔女传,不知道改编的离谱,
  还以为他老人家写的是那种地摊风格的艳情武侠。
  初二开始正式系统的看武侠小说,同桌带来一本散花女侠。
  这部小说基本代表了梁羽生的风格。
  开篇精彩,过程平淡,反派人物总死不掉。
  中间跳出个过场人物,一般附个括号(关于xx的故事,见拙作<xxx>)。
  铁镜心集中了他小说中男主角的大部分优点和缺点。
  于承珠独立理性,
  
  顺便,小说中有点bug,于承珠和霍天都是一辈人,同处景德年间。而霍天都的徒弟岳鸣柯就跳到了明末的白发魔女时代。
  
  到初三,电视台热播塞外奇侠传。开头的插曲是王菲的雪中莲。
  三代白发立于雪中。
  印象中最漂亮的还是演纳兰明慧的郭淑贤,后来还演了昆仑奴。
  
     
  我看七剑下天山一直到高三的寒假,
  当时觉得很……用现在的形容词来说,是很雷,完全照搬牛虻的情节。
  (后来在梅里美和爱伦坡的小说里看到金庸引用的桥段,也很无所谓了)。
  但结尾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使意境为之一提。
  
  05年徐克重拍的七剑下天山炒作一时,
  但似乎没人想起隐居的梁羽生,
  梁羽生也没有对这些喧嚣发表什么意见。
  
  2.江湖的格局。
  早些年,受包青天影响,觉得展昭很帅,也有点迷信制度决定论,我相信大内高手,六扇门的捕快能够维持江湖秩序。
  自然觉得梁羽生笔下,把效力于朝廷的统称为鹰犬太过脸谱化。
  古龙是在江湖里写城市故事,
  他反对的组织比如青龙会之类的更多象征人本身的欲望和罪恶。
  金庸似乎更大气开通,正邪并不那么分明。
  故事的精彩性,人物情节的丰满性对他来说更重要。
  难得梁羽生几十部作品一直不停的行侠仗义,与朝廷鹰犬作斗争。
  但这几年的经历,我认为梁羽生的设定非常符合现实。
  梁羽生yy的地方是,他笔下的名门正派,始终能与朝廷划清界限。
  几百年斗争下来,邪不胜正。人们依然可以寄希望于大侠来救民于水火。
  
  更冷酷的状况是,名门正派其实与官府勾结在一起,瓜分利益,鱼肉百姓。
  
  这种局面从黄易的争霸天下模式开始,就变化了。
  黄易笔下的人物地位与武功成正比。
  到网络武侠兴起,庆熹纪事和江山开始,武林就变成了天下的一角而已。
  武林上斗争似乎只是宫廷斗争的延续而已。
  这种模式很好看,代入感强,武功强同时有权利。
  但这类小说已经背离了我心目中武侠的一些传统的价值观。
  不是所谓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类的口号。
  
  武侠小说的主人公,试图通过武技的修炼来维持自由和个性。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现在流行的是想法是,一身好本领,卖与500强。
  相信技术强而且懂管理就能成为商界精英。
  映射到小说中,自然就是争霸天下,玩阴谋斗争,腹黑到庆余年那样的地步。
  
  现在只有小椴的小说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张扬和力度。
  孙晓的英雄志已经超出了武侠小说的范畴。
  
  3.人品与文章
  古人有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当然,现在在blog上立言太容易了点。
  
  这几年一些偶像不断破灭,
  我意识到一名作者写出几篇漂亮的文章并不难,
  难的是成名后自持,不要受名利的驱使,自损名节。
  温瑞安走火入魔,自废武功。
  金庸这几年的表现不提。
  作者的小说未必能表现其人品,
  但有时候情节却能与作者的现实遭遇形成奇妙的镜像对应。
  
  梁羽生一以贯之,秉承儒家理,温厚敦良。高寿而终。
  没人对他说,你过时了。
  大家都默默的说一声走好。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的序言里说:
  我爱福楼拜,因为在他之后人们再不能试图像他那样做了。
  我爱简.奥斯汀,因为我从未读过她,却只因为她存在而满足。
  
  对梁羽生的感觉也类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剑下天山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