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可可 发表于 2013-6-12 01:08:55

小椴作品 - 书评

  记得小时,家外面有一条长桥,桥下有江,名为郧水。桥下水中还有一段断桥的桥头,却不知是哪一年的了。好多夜经过那里,常想在那断桥桥头赤足抱膝、祼风一浴。如果我自信肢干夭矫、骨格清致,倒也不妨临风一舞。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32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Jojo 发表于 2013-7-26 09:08:54

  是不是所有的美艳带上颓废才分外的深刻?有很多经历了沧桑的男女,都让我觉得比起繁华似锦的青春年少来得动人。想当时老舍先生对新凤霞说“你不美丽,但是十分动人”,我便想象一种时光的驻足如同唇边的美人痣,勾起的是人们心弦上的那一缕柔情。
  
  有故事的人眼睛里藏着的快乐,忧伤,遗憾,别离,在顾盼之间传送出来的情意,怕是能够荡人心魂的。美丽在春夏的时候是外放的,灿烂的让人无法逼视,却疯狂追寻。所以少年人总是人群里的焦点,他们粉黛不施,也可以光彩夺目,因为年轻是最大的资本。可是越过了年少轻狂,洗尽铅华慢慢沉寂下来,那些经历过的往事都成为眼底的痕迹。这个时候的风情,无关年纪,都是秋天里的最后一朵花,凋零前最后的美丽,冰封前最后的盛放,充满让人窒息和心酸的美。
  
  它诱人,可是却不能接近。
  
  这样的人,你永远也无法走进他的内心,走进他的过去。即使我们总是在说,应该关注将来而不是过去,可是过去就是一堵隐形的墙,我们看不见,却撞的头破血流。你硬闯过去,生生撕开那创伤,看见里面的鲜血淋漓,愕然,倒退,于是离开,只能在其后的岁月里追忆那一场相遇,不能释怀最后的伤害。
  
  不知该不该庆幸这样的人,其实不多。
  
  大多数时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们不解轻愁的微笑,颜面上都是飞扬,脚步里都是快意,幻想一场惊天动地的邂逅和相知,都只是被淹没在最最无聊的情节里,成了最没有性格的主角。我不知道哪一种结局更加惨淡,也许情愿一个也不要发生。
  
  看电视节目里那么多述说,报纸杂志里很多老套的故事,不管是真还是假,都叫我黯然。开始越是惊世,结局越是惨淡。我们在佛前许了再多的年份,最后也是水月镜花。
  
  于是想起小椴的《脂剑奇僧传》里的小诗:
  淡淡天涯浅浅嗟
  落落生平暂暂花
  我笑白云无牵挂
  行到山深便是家
  
  空外空
  

selina 发表于 2013-7-30 10:05:40

  小椴是我最喜欢的武侠写手,他的文章遣词用句很有古迹,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落拓于江湖的文人.他是《武侠》的首席写手,作品有从创刊号的《乱世英雄传》《青丝井的传说》到《隙中驹》《刺》《长安古意系列》《洛阳女儿行》等。他所描述的江湖很另类,那里,没有快意恩愁、潇洒恣意,而是充满了荒凉和无奈的。每个人都为了不同的理由苦苦挣扎着存活在这样一场乱世,但即使如此辛苦,还是有一些温暖的东西令人坚持下去。
  
  
  
     比如友情,《杯雪》里的骆寒与易敛,他们自相遇以来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是可以为了对方忍受长久的寂寞和痛苦,付出一切以至生命。这是怎样的一种相知,相惜啊
  
     比如侠义,很多武侠中都不可避免的提到侠义,可是没有一篇像《余果老》一样给我如此深切的感叹。“请从绝处读侠气”,一个独臂的花甲老人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被整个世界所遗弃的遗孀稚子。
  
  
  
     他笔下的爱情很淡然,但总会有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感动。《隙中驹》中一个扮了一生男儿的女子和一个戏台上总是扮花旦的男子。《杯雪》中,那个绝色女子朱妍在绝望中立下绝志“朱妍今日谁妻我,他日必当不负君”,满座英雄无人敢于应答,当她想就此了却此生时,却听到易敛温温凉凉的声音传来:“我娶你”,自此,以为永远沉沦的灵魂可以被救赎。永远忘不了这样的一幕,每次读到时心里都会轻轻震动。
  
  
  
     人生真的是很苍白无奈,《商裳儿》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小稚临死说我想飞。人生如枷,而飞翔是梦。江流中一个孩子最后的愿望原来是想扑闪着他细瘦的臂膀在这疲重的人世里振翼而飞……
  
  
  
  小椴的诗词也是我很喜欢的,最初接触到是沧月在《夜船》中引用的:
  
  
  
  极浦一别后,江湖怅望多;
  
  
  
  相忘谁先忘,倾城是故国;
  
  
  
  挽风如揽炔,执手似初呵;
  
  
  
  人间但存想,天地永婆娑。
  
  

Danys 发表于 2013-7-30 10:26:07

  终于看完了。虽然觉得还不足以写评论,可是只写讨论,又和对待步非烟那本一样了。这是不对的,于是还是写写评论。
  
  此前看过椴的单行本《杯雪/夜雨打金荷》、《杯雪/传杯·秣陵冬》、《肝胆》,都是新世界出版社的。渐渐积累起好感,觉得小椴的手笔还是挺不错的,在继承温氏风格基础上,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所以看见这本作品集颇为期待。
  可惜结果不如人意。
  第一是内容的编排混乱。我看的单行本《夜雨打金荷》和本书同名故事的前后不同,不知道为什么。单行本出在前2005,合集2006,所以作了修订?《肝胆》更奇怪,大概是《长安古意》几个部分?因为印象中单行本结束于萧夫人登坛,所以应该包括他《长安古意》的余果老、屠刀、商裳儿、肝胆、登坛全部吧。
  
  第二是合集选择有问题。06年椴已有多部作品可选,可是挑出的《青丝井》、《刺》(改名《美人刺》?)、《隙中驹》都不能反映他的水平,短篇里只有《龙城》值得一看。这也引出另一个问题,小椴的短篇质量严重差于长篇。
  以前写过看书评论:小椴不但继承了温的优点,也延续了温的缺点,几乎每个故事都没完没了。这大概是武侠小说的通病,从梁羽生以后,如果哪部小说没有和其它小说前后呼应,似乎就不算入门。弄得一个个长篇都奇长无比,大多变成裹脚布。
  是不是描写江湖就需要长篇大论呢?以江湖的复杂,似乎不写长篇就不能充分表达。但是换个思路,非武侠作品写的也不外是生活,生活的复杂不更超过区区一江湖吗,为什么一样有短篇、中篇杰作——而且还不属于什么系列!
  这个误区其实反应了一点,就是作者的两怕:一怕没有读者、二怕没有题材。有个系列,故事可以吸引看过前传的读者,还可以在各个角度、范围、层面展开续篇。于是一个主角带出无数个配角,每个配角可以发展成一个主角,就这样一个庞大的系列形成了……
  
  看一个作者的能力,虽然不一定都反应在短篇上,但是写得好长篇不一定写得好短篇。在椴身上很明显:短篇都来不及展开就该结束,人物还没立起来就该死去,情节也因此多处斧凿痕迹……在这一点,倒是该向温学习,他有不少短篇比较不错的。
  
  最后,对这部选集的总体评价:体现了椴的特点,同样暴露了很多缺点。所以编辑手法有问题。
  依然期待他的《洛阳女儿行》、《魔瞳》——又是长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椴作品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