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下的果儿 - 书评
这部小说与青春、爱情、成长有关,与孤独、迷茫、颓废也有关,最重要的是,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与已不再年轻的我们相当有关。时间和成长,无法逆转也无法超越,于是生命就出现了黑色幽默的错位:
民办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3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青春期的爱情有千万种,可是你见过混迹于流氓圈的后进生跟顶级学府的尖子生长达十二年的爱情长跑、并最终成功的吗?也许很多人构思过这种组合,之所以面市者少,恐怕是因为作者们自己都不敢相信。不要说高中同学,大学同学能修成正果的都凤毛麟角,毕业季也是分手季,进入社会大染缸就更加不靠谱,感情再好,该劳燕分飞的时候有几位一步三回首呢?
故事里的男主和女主没有花哨的名字,也没有笔墨告诉我们女的美不美,男的帅不帅,深情的对白更是稀缺,可是随着情节的展开,一桩桩乌龙又奇妙的事件使两条永不该交错的平行线有了交点,我们也早已忘记关心他们是怎么长的,只想揣摩他们是怎么想的。这份用人物的心思牵动读者心思的功夫,不是普通“写手”能达到的,那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才有的实力。
如何描写爱情,女生跟男生下笔很不一样:前者偏于感性、直露,后者更加冷静、客观,快乐时不动声色,悲哀时泪不轻弹,这种内心的喷薄与性格的压抑,似乎更值得玩味。小说中陈星与张红旗简单、纯粹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暗埋在一系列含而不露的细节里:
开篇处陈星和小北助纣为虐,就在陈星手抄板儿砖准备下狠手的瞬间,他竟然可以认出受害者是班长张红旗的弟弟!要知道班长跟流氓是从不说话的,假若不是平日里留心,一个小混混怎么可能在电光火石之间完成认人、倒戈的路线大转变呢?
得知张红旗留学归来,整个北京城在陈星眼里都变了模样:“他忽然发现街上的景色变了,还是那些楼还是那些车,但气场却不一样了——他和张红旗又在一个城市里了。北京不再是繁华得六亲不认的北京,不再是古老得千秋万岁的北京,又变成了那个密布着忧愁的青春萌动的北京了”;与此同时,飞机着陆的一刻,张红旗心里是念头是:“陈星现在也在北京吧。她是否和他呼吸着同一个城市的空气呢?”
分别的五年间,张红旗给陈星的信件全部泥牛入海,陈星给张红旗的信则没有寄出,当该死的物业把尘封已久的二十多万字完璧归还,绝望的陈星对照着读着两个人的心事:“读了两封,他心里忽然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悲哀而又欣慰。原来这些年,即使远隔着千里万里,即使颠倒了黑夜白天,他们之间却还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关联。这种关联让平行线般的两个人遥相呼应,心心想通”。感情最伤人的部分不是分开之后的孤独,而是被人辜负的痛楚。我们可以想象陈星当时那种“悲哀与欣慰”同时决堤而出将他吞没的感受,真的是“痛而无悔”。
从小区跟踪到电影院重逢,再到酒吧的拥抱、接吻,“他像确认似的看着她的眼睛。就是这双眼睛,这么多年来一直隐秘地看着他,让他变成了今天的他。现在,这眼睛正在鼓励着他勇往直前”。写到这里我们都知道他们要做什么,可是作者笔锋一转,到了第二日早晨,小北这厮龇牙咧嘴地出场了,我们心中的感动与喜悦、甚至想窥探人家“好事”的那点小心思都借小北之口得到了释放。如果作者也学那些媚俗的小说续上一段刺激的床戏,那就真是狗尾续貂、以瑕掩瑜的败笔了!
作者一直以戏谑的北京话作为叙述的主导语言,所以总体风格依旧是贫嘴的幽默。由于男一号和男二号是俩流氓孩子,很多对白那叫一“糙”!如果有这么一号人做同窗,我敢肯定自己一定是外表如常内心抓狂。可作者就是有本事把一另人“头疼”的流氓生写成让人“心疼”的男子汉,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化腐朽为神奇“吧!
(本书评版权归云中书城所有) 在这部书里面,作者仿佛一直在强调这个“主题” (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管是陈星,还是张红旗。他们都那么一心一意,坚贞不渝。或许也是一直对爱的较劲。看完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一个人都还没爱过。在看的时候多少次想不看了,因为害怕结局是悲剧的,害怕他们不能在一起,但是还是忍不住看了下去,结果很好,这样的收尾,是给这段感情最好结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