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看书 发表于 2013-6-2 19:05:36

十角馆杀人预告 - 书评

  第一个,静静地躺在床上.脖子上缠着普通的尼龙绳——被勒死的……
  第二个,喉咙像支不顺畅的笛子,不断发出嘎嘎的声响,身体在地板上抽搐挣扎——被毒死的……
  推理小说研究会的成员一行七人,来到曾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77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Steven 发表于 2013-7-25 13:50:53

  如题,和“无人生还”的阅读次序很重要,如果先读“十角馆”再读“无人生还”绝对会感慨后者是神作,但如果先读了“无人生还”再读“十角馆”只能感慨“十角馆”是一部不太高明的模仿,而且两者相隔几十年,没看出有什么进步的地方。当然“无人生还”是推理史上前三名的作品,这个比较是有点不公平的。
  
  从本格派作品来看,本作的连续杀人缺乏惊艳点,显得非常平淡,几个人物的性格刻画还马马虎虎。此做登场人物都以推理史上的名侦探命名,像阿加莎,艾勒里,陆路云云,和“无人生还”用职业代言相比,高下立见。杀人手法或者说诡计手法严重缺乏,同时在两个场景中切换的写作手法也是我个人不喜欢的,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最后,作者在提供线索方面也不太充分,在“挑战读者”方面略显不公。而至于最关键的大揭密部分,我只能说让我感到失望。
  
  3个小时读完,本来下了馆系列的第二作,不过看来还是算了

陌茶忒 发表于 2013-7-26 09:14:05

  仰慕者“新本格的宣言”,在第N年终于拿起这本《十角馆十角馆杀人预告》。
  故事在角岛和本土上同时展开,踏上孤岛的六名各自以侦探小说家为代号的大学生,以及死命在本土因为奇怪之信而聚集在一起的四个男人,“凶手”、“侦探”、“牺牲者”在这“十个人”中徘徊!
  
  作品沿用备受亲睐的孤岛模式,先入为主的观念使读者认为这一次的凶手必定在那七个登上笼罩着血色迷雾的小岛上。
  事实上既是如此,又非一般。
  就个人而言,这次除去漂亮的不在场证明,犯案手法算不上是高超,浓浓的“我是凶手”的味道,即便是什么都不懂的雏儿,也可以在一开始就直觉性地认为凶手一定是那个人。
  而作者,甚至在一开始就将最大嫌疑人(实际上也就是凶手)告知天下。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开篇作者就曾经介绍六位成员的代号来源,尤其是最先到达角岛的以名侦探法伊洛·凡斯之父凡斯·但为代号的第七人,加上本土篇中,守须恭一扬言要当“轮椅侦探”,有心的读者便会从“轮椅侦探”下一系列搜索条中找到“凡斯”这个名字。
  
  很遗憾的是,与我们所认知的不同,我们在角岛的六位名侦探都牺牲在死亡之手下。
  没有点破一切的侦探,没有高手外援的警察,这场以“中村青司”之名为女友进行复仇的连环杀人案,最后戏剧性地在一个漂流瓶之下以凶手的“自首”终结。
  所谓的“Measure for Measure”,在这本书里,仿佛是在嘲笑,又仿佛是在哀叹。
  所有的一切,在十角馆的火灾中化为灰烬,在小男孩将瓶子交给岛田的一瞬间画下一个不算圆满的句号。

眸冷骨 发表于 2013-7-26 15:52:56

  此书探讨的是密室杀人中如何建立不在场证明,唯一的亮点也就是不在场证明了。说实话,我看完有点失望,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精彩程度,我还以为这个特殊建筑十角馆对情节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唯一的用处也就是暗示那个特殊的钥匙了。

柳琳皓 发表于 2013-7-30 12:46:19

  这是馆系列中,我读的第一本书。那时候我12岁,还不懂得到底什么是本格派。个人认为,他的场景和时间的跨度比不上蔡骏,个人角色刻画比不上莫里斯·勒布朗,也没有给人留下一个鲜明的传奇角色。但是他作品的气氛烘托,从字里行间无意中浮现出来,深夜里从书中冒出来的寒气,在其他作品中很难体会到。喜欢在夜里读书的朋友,我很荣幸向你们推荐绫辻行人这一位出色的推理小说家。

mymiss 发表于 2013-7-31 13:43:22

  虽然这本书在很多人评价里是“新本格”的好作品,但是我总是不愿意用“本格”去称呼《十角馆杀人预告》,因为我看的时候更多地还是关注了书里营造的那种气氛。典型的叙述性诡计,一边用名侦探的名字做代号,一边用真名。虽然已经对凶手有所知晓,但是在听到守须淡定报出自己的代号“范达因”时,心里还是不免震动了一下。这本书的悬疑感确实很好,蛮惊悚的,说不定胆小的女生小心脏会受不了。很压抑啊!像《无人生还》致敬的作品,“开放的暴风雪山庄”,蛮新颖的。
  
  个人感觉这本书前半段几乎没有提供有用的推理线索,额,要说的话应该就是通过调查中村千织的死而暗示的杀人动机。关键的线索个人觉得就是勒胡死前的那段回忆、现场的脚印和多次提及的藏船的岩场。之所以不愿意说它本格,还有一个原因。仅凭书里的线索是不能用严密的推理得知案子的全貌的,大多数人猜到凶手都是因为看推理小说的经验和对作者写作思路的揣摩。毕竟没有专业的验尸和现场勘查,而且不得不说岛上的杀人案,在场的嫌疑人几乎都有均等的杀人机会,因为都是趁大家睡觉时犯下的杀人或者是事先下毒。所以感觉这本书更多地还是想用叙述性诡计和气氛忽悠读者,推理解谜还是稍其次的。
  
  人物,说实话我至今没记住那些人都是什么专业、几年级的。不过,每个人的个性还是很鲜明的。阿加莎的女王作风和其实敏感脆弱的内心,卡(我记的是,不过不是很确定)的略略冷漠、艾勒里的侦探调调(虽然结局唏嘘,但是还是很有范儿的,而且孤岛上的人除非像勒胡一样,否则没什么理由会认为凶手在自己人内部),还有范。最后的结局,他托小孩将写有犯罪手法的漂流瓶交给岛田洁(记不清了...),也算是一种“认罪”吧。不过,想从法律途径制裁他恐怕很难,不知道纸上到底是怎么写的杀人计划,有没有署名之类的。
  
  杀人动机很老土,相信不少人看到对宴会上的惨剧的描写,就差不多锁定凶嫌了把!不过,这种理由充分吗?或许很多人不能赞同吧。大家也并无意害死一个少女,一时嗨过头了而已。尤其是奥西兹,也算是一种典型的无故被害人形象了吧。或许,没有范那样的爱,我们是不能理解的。不过,尾声里漂流瓶适时的回来,可能老天,或者说自然界,也不承认的他的复仇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角馆杀人预告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