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发表于 2012-10-28 10:29:52

一九八四 - 书评

  《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他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了一个形容词“奥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1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fairy$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我把它当做恐怖小说来看的
  
  看完之后
  发现
  爱情在政治面前
  死的太惨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顺便把村上春树的《1Q84》前3部给看完了
  太像是童话了
  与爱情无关,与政治无关
  只是童话而已
  

来自: 豆瓣

九轩砂$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前三分之一,我觉得《1984》又无聊又可笑;中间三分之一,我承认它很感人;后三分之一……我发现这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可怕的一部小说。TUT
  所有对人物的认知,对情节的推想,对信念的感动,都在最后三分之一被摔得粉碎。我和曾经的主人公一样,以为自由的思想和情感是永远无法剥夺的骄傲,然而我们都太天真了。
  我的存在主义信仰几乎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友爱部的目的并不是你的生命或者情报,而是你的理智与情感。我无法想象从那里出来的时候还有谁能完整地保留它们,无法想象在101号房间还有谁能做到自由选择。
  ……如果萨特看过《1984》,他还会写下《墙》吗?
  “仇恨他们而死,这就是自由。”温斯顿想。
  可他最终还是没能获得自由。
  
  没有果尔德施坦因,没有兄弟会,没有怀念过去的旧货铺老板,没有引领者,没有同伴。
  没有异端,所有的异端都是党自身,所有的异端都被用异端的方式(双重思想)抹去了,然后抹去这件事本身也被遗忘了。
  
  《1984》是一个悖论,它是真理,同时又是谬误:最清醒地认识到集权制度的罪恶的人正是发动罪恶的人;主人公加入反党组织时立下的誓言与党的恶行毫无二致;党用理性将人还原到只剩本能,以此来摧毁他们的理性……
  然而,如果所有的理性在本能面前都不堪一击,那又如何解释有那么一批人如此无私地为“集体”工作,不惜以自身的毁灭为代价去换取“集体”的永存?(我指的是核心党员而不是外围党员,因为后者大多不能算“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没有清醒的理智与健全的情感)
  诚然,迄今为止有很多这样的组织,但是它们的成员无一不是相信,自己是在为人类的正义和进步而不懈奋斗,少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作恶、在与全世界为敌仍然不改初衷的,即使是恐怖组织。当然,组织的首领可能例外,但是这个首领有且只能有一个,原因很简单——权利欲是排他的。
  既然核心党员奥勃良表示,他们舍弃了所有的一切只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利欲”,那么权利欲的本能绝不可能使他们相处全无嫌隙、工作协调高效、利益完全一致。
  他们明明清醒地知道世界的真相,他们明明清醒地记得过去,他们明明清醒地了解人性。他们哪怕存有一点私欲,也能使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N倍(以当权阶级的标准看,他们的生活算是相当简朴的了)——他们甚至都不能把优越的条件传给后代。他们到底图什么?他们的信仰怎能如此坚定?
  既然“洗脑”是将人还原到本能层面从而获得成功,那么这些核心党员到底有没有经过洗脑?如果完全洗脑,他们就不可能有清醒的意识(奥勃良和洗脑后的温斯顿不一样吧);如果部分洗脑,那么贪婪、自私的本能不可能将他们导向无私奉献;如果完全没有洗脑,回到老问题——他们图什么?他们除了比别人稍好一点的物质条件和过早衰老以外还得到了什么?
  从权力欲的私心出发,却为了“集体”牺牲一切;奉行似是而非的双重准则,却将它导向单一的方向;一无所获,却相信自己拥有全世界……种种极端的矛盾都决定了小说所构建的体制只能是空中楼阁。
  所以1984只是一个寓言,它没有成真。
  能无私到这种程度的是机器,不是人类。
  人性万岁。
  
  另一个不科学的地方在于:人类社会永远不发展,这是不可能的。
  同样因为人性。
  人的天性不可能忍受一成不变的生活、日复一日的说教、永无休止的战争,人不可能生活在永恒的谎言里。人性的野蛮、自私和破坏欲同时意味着无畏、深爱和求知欲。没有永不改变的东西,自然规律如此,人心的规律也如此。
  而消灭全部的人性,是这个集权体制再发展一百年也做不到的事。
  首先,外围党员仍然保留着一些属于“人”的东西。老大哥改变不了他们对“美”的判断,否则宣传画里出现的就不该是健壮俊美的男女,而是现实生活中为党鞠躬尽瘁,面黄肌瘦过早衰老的人们;老大哥改变不了他们对“发展”的向往,否则皮鞋增产、战争胜利之类的宣传就毫无必要;老大哥磨灭不了他们的爱憎,否则他们又怎么能去仇恨“敌人”、爱老大哥呢?
  其次,被“挤空”再被“填充”后的温斯顿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而不是另一个奥勃良。他已经不能够做任何实质性的工作(他为退化成野兽的那一刻所付出的代价是:他将再也不能作为一个人生活),他真正地不存在了。可见,“洗脑”固然可以消灭“人”,却不能创造新的“人”。而国家不能靠一群白痴来运作,因此他们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关进友爱部。当一个温斯顿变成几十个几百个温斯顿,也许变革的火星就会出现。
  更重要的是,冷静下来以后,我觉得我还是非常相信广大无产者的力量的。[这部小说太成功了,我从来没有这样深刻地信仰过社会主义= =]无产者们无疑保持了相当完整的人性,他们拥有没有电幕的小屋,拥有家庭,拥有唱歌的能力(尽管歌词是机器写的,然而洗衣女工将它唱出来时不是打动了温斯顿麻木的心吗?因为她已赋予了它新的生命)。他们拥有爱。
  爱是生产力。
  那些外围党员们不会爱,所以他们只是消费,没有生产。世界必须依靠无产者的生产劳动才能维持运作,人类社会也将依靠他们的生产延续下去——他们曾推动了它的每一次变革,下一次也一样。
  最后,历史毕竟是一条浩瀚的人性和真理之河,它的存在是很难磨灭的。
  秘密警察却林顿伪装成开古董店的老头,直接导致了男女主人公的被捕。你却很难说他对古董的爱是假的,他渊博的知识是假的——也许他在道德和真理之间做了抉择,选择用良知去换取一小片自由的天空?
  奶油纸日记本、漆器鼻烟匣、玛瑙饰针、珊瑚水晶……这些造物是先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们带着不灭的真理之光穿越了久远的时空,前来告诉未来的人们:“人”之永存。
  他一定相信那些古老的歌谣存在过:
  
  二十四只乌鸦 拷馅饼里摆
  当那馅饼一打开 鸟儿就唱起来
  
  FIN
  
  +++++++++++++++++++++++++++++++
  P.S. 友爱部什么的太可怕了,理智惟一赢的机会,就是在被捕的那一刻马上自杀有木有T T
  不过还是有个疑问:101号房间将一个人最本真的恐惧展现在他面前,使他还原到兽的状态(温斯顿瞬间变成了那个抢走妹妹最后一点巧克力的野兽),从而摧毁他对自己是“人”的信念,夺去他最后的理智和情感。(我自认如果面对一笼子蛇,我的表现也不会比温斯顿好╮(╯▽╰)╭)
  但是……有没有可能,人在那种状态下出卖一切,却仍然会本能地保护子女?
  没有相关经验,所以我也不知道><
  

来自: 豆瓣

锦瑟华$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2010年夏天因为世界杯的缘故,我开通了微博其中关注了黄健翔,那时候主要是关注关于足球的评论,黄健翔有时候也会转发一些关于“自由,民主”的微博,那时候开始知道自由的另外含义,暑假里方舟子在微博上打假神仙李一,还有唐骏,慢慢的公知开始成为骂人的话了。2012年韩三篇问世,网络上关于自由民主革命的讨论达到了高潮,随后麦田质疑人造韩寒,方舟子的打假,彻底明白媒体绑架了我们的认知,
  可以确定无疑1984是一本恐怖小说,
  多一个人看1984,世界就多一份自由的希望,这本小说让自己成熟了很多。看这本小说时感觉很压抑,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恐怖从心底慢慢传遍全身,奥威尔在1948年写的这本小说,20年后小说中的情形不幸被历史印证。真是中华民族的杯具,

来自: 豆瓣

默镝$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你是否敢于去嘲笑他人思想的禁锢?因为从第一堂思想品德课开始,可能你边已披上枷锁,更遑论这么多年的新闻传播,政治会议。
  但你可以分辨,你知道北朝鲜军队见到领导人时的眼泪应被嘲笑被可怜,你知道香港的反对思想统治的有幸应该被理解被支持。虽然你身上有他们嘲笑的影子。
  这真可怕,但醒悟给我们以勇气。

来自: 豆瓣

Pz.蔡$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相信读书的各位生活状况不会差到哪里去。。。每日为一宿三餐奔波、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不会在这里谈论什么事情,所以当大家温暖的家中床上,或者是舒适的咖啡厅和图书馆、书店里读这本书,在键盘上敲击这些文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
  饱暖之后当然会思考更多的东西,还会去比较,和某某国还有多大的差距,在某某国能做的事我们不能做,会欲求不满,然后整个人就郁结了,把之前的幸福感都抹掉。苦于无处追根究底,把这些都归结于体制、社会,这样就让自己的郁结有一个合理的释放渠道——后者很难辩解也无法辩解。
  世界上一尘不染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每天都在吸进灰尘,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活得好好的,并且向更好的方向努力——这种努力不代表着要用推倒重来的方式:一、现在的生活没让你活不下去,被迫用这种重新洗牌的方式来改变,假如你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文中开头部分那样描述的话;二、世界上非常有限的国土和资源上养活着最多的人口,使这种方式充满着巨大的风险。当年苏维埃老百姓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麻木了,对这种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僵化的现状不如刺激的未来,所以过去20年都在为当年的选择还债。幸好大地眷顾,俄罗斯地下还有足够的石油天然气,1996年仍然饿死了人。如果同样危机发生在13亿人的地方,无法想象会发生什么样的人间惨剧。
  回到书上来,如果现实真的如此不堪的话,那么大家还能读到这本公开出版发行的书吗?还能在这里畅所欲言吗?我们的先辈曾经经历过那样的岁月,对于今天只是从他们口中听说那个年代的我们,再体会一下现在的生活,就会感受到一种进步。是的,这种进步不快,但是稳健,甚至还需要更稳健,这是上文提到的——我们的硬件环境决定了我们经不起大的激进,这是历史的教训。
  

来自: 豆瓣

枫小莫$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整个故事“反乌托邦”的基调定得令人毛骨悚然,主人公们明明知道其中执政者的理论荒谬至极,却无力反抗那些折磨人性的酷刑和洞悉他们每一分每一秒生活的思想警察;没有人性,没有希望,没有明天,只有对权力和老大哥的忠诚....
  
  书中这样的社会,显得格外荒诞不经,毕竟,彻底泯灭人性的社会和教条怎么可能统治全人类呢?(好吧我承认我没有办法理解所谓的双重思想... 客观的事情存在就是存在,你就算改了所有人的大脑,存在过的还是存在啊!)   
  还有,Party本身存在的目的就是用尽其极毁灭所有人身上的人性,并让执权者享受统治所有行尸走肉的快乐 。。。。。不太明白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样的生存方式于民是不幸至极,于执政者则是甘之若饴。。。这种执政者的丧心病狂只有邪教才能与之相比吧。。。到底是怎样的恶魔让这些内党这么狂热?到底是怎样的组织能让众人弃人性之根本于不顾?!
  
  
   然而这部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确实预测到我国和前苏联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最可怕的不是寓言本身,而是它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并不为零...   
  
  毛骨悚然,警钟长鸣。但愿我们可敬可爱的地球永远永远不会走到书中那一步。
  
   ps:村上的1Q84是向此书致敬的...但是...没看出太大联系啊!除了青豆一直在躲的那个组织。。
  
  pps:看完此书联想到了发条橘那电影。。准备近日观摩~

来自: 豆瓣

shelle$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人,不要想太多。规则内老实行事,你是完全可以快乐的。面包糙面的又怎么样,巧克力少吃点又何妨。光明的世界? 你到给我说说该是个什么样子。思想的解放?你说一是一,他说二是一,算不算,若真是这样,我看还不如谁都不知道什么是一。这个世界总有阳光照不到的一些地方。就像人性的斑点,去除了人也就不是人这种东西了。我们能做些什么,做什么才是有用?不甘心被别人压制,把他撸下来,自己站上去。若是做不到,或不敢做,多余的话也就别说了。自己真憋的不行了,就去找个能让你发泄的地方发泄一通,爽完了,也不会有太多的妄念。人本来就是个贱种,说白了所有的反叛不全是因为面包,咖啡,女人这些动物性的欲望的不及。若真把你带到了所谓的美丽新世界。面包,女人都给了你,就能保证你就心满意足了?呵呵,反正我不信。
  说到孩子,童年教育的异化可以说是一个问题,但总觉得那么矫情,若这般教育不好,那什么样的教育又算是好的?给他知识吗,在一个不需要科学知识的年代,你教老虎唱歌,有用吗。教他做人嘛?我看这些孩子倒全不必要人教,适者生存,为当权者效力,这种做法不正是当今众多人杰挤破脑袋想干的事儿吗?我们常夸的聪明孩子的聪明之处有一个共性,见风使舵。
  在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中,我们相信社会主义会是美丽新世界。在社会主义的光明旗帜下,我们相信资本主义的人权,自由是美丽新世界。我们找寻美丽新世界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了,也两三百年吧。美丽新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或者该是个什么样,一直都是各有各的说法,也一直都没个说法。
  我就纳闷儿了,说说想说的话,写写想写的字儿,发发想发的牢骚,骂骂想骂的不要脸儿的东西。怎么就那么难了?是真有老大哥盯着我们吗?还是我们自己做不到,就要怪罪人家。人,我说是贱种吧,就是不肯承认自己胆小无能。
  
  

来自: 豆瓣

旧时菖$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战争是和平   自由是奴役无知是力量
   战争是和平 即 既然一天到晚都有战争就等于无战争
   现代战争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让经济停滞 工厂不断生产而有一点没有增加世界上的财富
   均富的存在对统治阶级是一种威胁
  
  这些是以前没想过 不懂得的道理
  也许戈斯坦真的不存在 但是这些文字却打动人心 虽然现在没有让人来控制我们的思想 不允许我们想 但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某种思想 也许有些人一直相信 但有些人也终会懂得
  最后温斯顿是被镜子中的惨不忍睹的自己打倒了吗
  最可怕的也许不是死亡 而是不可抵御的对某物的的厌恶
  我浅薄的思想。。。

来自: 豆瓣

浓雾森$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一开始读时,感觉是灰蒙蒙的气氛,越读下去越压抑,感觉越来越黑暗、越来越寒冷,让人冷汗淋漓……情景却似曾相识……结局……还是不透露了,总之短时间内我是没有勇气再读一遍了。但是强烈推荐大家都读一读,你会体会到很多……

来自: 豆瓣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一九八四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