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有误 - 书评
酒瓶在酒桌上又转了一圈。陶德杭特先生就让这讨论停了下来。任何更进一步的举动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不管怎么说,他都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一周以前,陶德杭特先生被医生告知他可能只剩下最多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68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趁着在动车上看完的第二本书,起初我并不太喜欢安东尼·伯克莱的书,其实除了这本也才看过三本——《毒巧克力命案》、《皮卡迪利谋杀案》和《事实之前》。其中《毒巧克力命案》虽为多重解答第一作,但我认为充其量只能作为多重解答的开山鼻祖,却无法成为多重解答的教科书;而《皮卡迪利谋杀案》看了几十页就没兴趣看下去了,后面基本是跳着看了;《事实之前》看了一点就直接弃掉了,这本只能算是犯罪小说吧。所以在看本作前我对其并没有什么好感,会拿出这本也只是因为当时书包里只有这本了……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阅读,难免会对本作有一些歧视心理,以至于在读了100多页后我放下了书本,但看看时间还有2个多小时,不得已又拿起本作,这次再度捧起后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此刻我在暗喜我很幸运地没有错过这一佳作。
陶德杭特先生被告知身患绝症,只剩几个月的性命了,于是他邀请了自己的朋友,委婉地询问一个只剩下数月时间的人怎样度过余生才有意义,出乎意料的是最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谋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陶德杭特先生开始搜索目标,接近目标,在这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这一阶段写得太过无味,这也是我在读完前100页后打算放弃的原因之一,但接下来的展开才是本作的精髓。
真正进入高潮是在谋杀案发生后,本以为一切都会安然无恙的陶德杭特却发现自己的行为使得无辜者被怀疑为凶手甚至要被送上绞刑架,于是陶德杭特立即奔赴警局自首,但警方却丝毫不相信陶德杭特的供词,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位绅士为了解救一个青年而做出的自我牺牲,而陶德杭特所提出的证明自己有罪的种种证据也被一一否决,难道陶德杭特在无意中进行了一场完全犯罪?
接下来便是本作的精华所在,传统推理中嫌疑人要千方百计证明自己是无辜的,但本作中陶德杭特则要费尽心机证明自己是有罪的。此即作者最大的创新,陶德杭特不断奔走于犯罪现场,不断收集证据,只为证明自己犯下了罪行,这也正是后面的主要内容,从收集证据到法庭审判,没到最后,谁也不知道陶德杭特的命运将会如何。
本来应该就这么结束的,一切都很简单:陶德杭特谋杀了死者却使得无辜者受到怀疑,于是他挺身而出承认罪行。但作者在最后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逆转,以至于一切都不再简单,我们所知道的黑将不再是黑,而我们认为的白真的是白吗?构建一切,颠覆一切,这就是安东尼·伯克莱的《裁判有误》! 整部小说由始至终都带着浓浓的反推理意味。从利他主义的谋杀,到凶手自诉,到侦探联手凶手举证犯罪,再到最后的法庭辩论,乃至最后凶手面对死亡和行刑的态度,通篇都充满了极大的趣味性和英式幽默,作者颠覆传统的目的不言而喻。安东尼·伯克莱素有“多重解答大师”之誉,但是本作并没有毒巧克力那样的多重解答,整个案件的全貌从一开始就全部摊开在你眼前了,其实案件并不复杂,核心诡计也简单到不行,但是胜在作者的精心布局和妙趣横生的文笔吸引着你一直读下去。以至于最后结尾的一次逆转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小小佐料,即便在中段就完全被我料中,亦丝毫不减阅读本书为我带来的乐趣,我甚至觉得就算没有也无伤大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