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看客 发表于 2013-6-1 10:12:49

雪盲 - 书评

  私立R大学史学系的霍恩海姆教授以庆祝自己退休为名,邀请学生们前往位于自己狗神漥的宅邸“蝙蝠馆”做客。
  学生们抵达的当晚,教授家的仆人弗里茨在密室中惨遭毒杀。馆外风雪呼啸,与外界的所有联系都已断绝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64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修炎真 发表于 2013-7-29 09:30:45

  人究竟可以死几次?——(德)伊曼努尔·康德
  
  只能死一次的,是社会派推理。
  
  能死两次的,是新本格诡计推理。
  
  能死三次的,是仓野宪比古的《雪盲》。
  
  号称要复兴古典推理小说的作者(这哥们名字实在太绕口),在《雪盲》中营造出完美的暴风雪山庄向古典致敬,的确在阅读开始给所有的读者灌下一大口迷魂汤。主人公夷户一次又一次的看到被害者以不同的形态和方式惨死,作为心理学研究者而介入侦探工作,随着主人在愈发光怪陆离的幽闭环境下怀疑甚至否定自我,小说也从纯本格作品逐渐向外崩塌,到谜底揭晓的那一刻,所谓古典早已面目全非。
  
  仓野宪比古究竟有没有想要复兴古典推理,我不得而知,倒是本作中倾泻而出的心理学、女巫学以及纳粹种族论,不由让人嗅出一股炫耀玄学的气息。尽管《雪盲》本作的解谜命门和文字叙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其操作手法也老道细密不留痕迹,让全神贯注于离奇死亡案件的读者在翻开第一页的时间就落入了只属于语言世界的陷阱,但是,《雪盲》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解构本格框架的文本,完成仓野宪比古自己心中古典推理的重生。
  
  无独有偶,最近国内三线烂片女王赵奕欢有一部电影排上档期,叫做《校花诡异事件》。一身绿茶婊妆容的女主角不断在旅馆内(咦,不是校花诡异事件吗?)遭遇灵异事件,在一轮又一轮的撞鬼后,就快精尽人亡的观众终于直面真相——女主角做了一场春秋大梦。一切都是做梦~
  
  是的,如果你不幸看过这部烂片。那么阅读《雪盲》无疑会带给你再一次类似的畅爽体验。一本正经将被害人杀死三次之后,当我已经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将平行宇宙纳入推理逻辑范畴的时候,作者却突然宣布凶手尼玛是个精神病!神经病啊!(我摔)
  
  好吧,让我们继续数数——
  
  能死四次的,是京极夏彦的《狂骨之梦》。
  
  能死n次的,是西泽保彦的《死了七次的男人》。
  
  ……
  
  诚实如我,我会告诉你开头康德那句话是我鬼扯的?

Santis 发表于 2013-7-30 09:11:57

      中世纪的利刃,现代的剑;希望的花雨,人性的帘。
    ——题记
     
    我向来是不会推断情节的。多数时候是没这个必要的,因为散文,小说,享受的是惊喜,或是目送溪水流过青石的淡淡水痕,去,复还来。但是,带有推理的小说可就不一样了,我,以及作者,都是希望人们能参与进来,在紧张的情节中,与呼吸的脚印,眼神的余光做追逐游戏。可是啊,这场游戏常常以我狼狈的叹息结束,之后,再附上惊叹的眼神与棰顿桌子的余响。在阿加莎编织的迷宫里尤其如此。但是,但是,不是的!不是的!《雪盲》大不一样。这是一个巨大的骗局。“An Elaborate Trick!” 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在人群中大声呼叫出来。其实,这一切都不是作者自己的错,错就错在我自己,以及编者。
    编者老是在拿“心理推理”说事。我开始是被欺骗的。读完后干脆破口大骂:“叫心理恐怖小说不就得了”。这饱含了我对其被划归为推理小说强烈的不满。
    最开始的画面绘制是成功的。荒野,光秃秃的树枝,令人恐怖的像海洋一样并且更为冰冷渗人的茫茫雪原,当然,还有一座迟早得被孤立的古宅。
    那是一座设定俗套的古宅。有着怪异的装饰,昏暗的灯光,耸人听闻的传说。与种族和人性纠缠的种种罪过仿佛预示着血与尸首的陈列展。蝙蝠的主题,貌似将每个居住在其中的人吞食,消化,化作糜烂的、腥臭的液体。唯一不同的是,貌似只会有巨大血字涂抹的房间,却有着大量的书。这些书就是矛盾的关键。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长篇的心理论述会不会让人头疼,心理学当然会增添神秘色彩以及一定的深刻性,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大块大块的肉食也会让饥饿的人呕吐。但是,这里选择的主题是深刻的,中世纪的女巫,是人性与宗教的激烈碰撞,也为后来文艺复兴埋下了种子。夸张的说,是用休克疗法扭转了人类历史。(注意,这里与小说里所谓“必要的倒退”是有些类似的)历史无所谓错误,但是总有历史中存在惨痛的教训。饱含争议的历史比人人赞颂的太平盛世更有分量,虽然那些重量往往是乌黑的血块所堆积。充满争议的事实是有些人无法正视的,但却是存在部分宝贵真相的。(真相是真相,但只是绝对而言,是既定事实一般,说不上可延伸性)我无法赞同小说里的人物谈论纳粹的论调,就像狡猾的激进主义者开始演讲时漂亮的说辞,(偷换概念的,嫁接式的骗子行径)令人厌恶。
    最后,精神分裂出的数个场景,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但不免有些突兀。
    以上是我第一遍读小说时所关注的,以及感受的。
    但是,假期读的时候不免心不在焉。且动笔写这篇文章时距第一次读完时有些时日了。自觉不敢盲目下笔,便又粗读了一遍。
    当我浏览时,不觉心一惊,对文章的结构很是赞叹。如果单从情节上割裂开的话,很容易产生文章结构脱节的错觉。我认为这大概是因为与众不同的“嵌套”吧。最开始是将故事中的谈的历史与故事本身产生联系,让读者更能进入故事里的现实,并且产生奇妙的错觉,仿佛故事叙述的角度一下子变多了,感官变得丰富了。不过这是常用的手法,只是这篇文章因为情节需要,相较于其它文章用得尤其多些。接着就不太一样了。用“心理”为锁链,将“幻觉”世界里的“故事”与书本故事的真实动机相连,又让读者的“视界”得以变换,所得观点也得以更新。并且,值得强调的是,结构的精巧与主旨并没有脱离,臆想、分裂,妖魔化的人性,难以捉摸的恐惧。是的,就像山里的回声,听着它仿佛窥见了山不同的形态。不过这里的声音是女巫竭力叫声的回声罢了。
    我想简述一下我对《雪盲》之题的理解。无尽头的恐惧,在回忆中邪恶的喘息与挣扎,悲哀的蠕动的黑点,我们在空中俯瞰之景。
    有兴趣的朋友希望能探讨一下第二章之题,“蠹鱼”。在我看来是讽刺之意。原因在于,它是“在潮湿中即生存,干燥时即自然消失”;“常食谷物,书本之害虫”;“为防天敌,总是摇着尾巴,等天敌咬上之后便自断其尾,身体得以脱逃”的“不完全变态”的“无翅小型昆虫”。
    
    
  

亭九 发表于 2013-8-10 21:51:05

     首先要说明几点
  1、我看的这个版本,(也就是大理石雕像嵌一颗绿色眼睛的这版)基本上很少用他她它来称呼,用的都是名字。没有犯前面用了性别他|她,后边又反悔说是女的|男的这类自己抽自己大嘴巴的坑爹错误
  2、所谓时间倒流这类玄幻情节(也可称之为匪夷所思的坑爹情节)在书里“终幕·幻视”也就是第245页以后其实是有所说明的,只不过个人理解可能不同。
  
  第一次看见在《雪盲》这书是在整理学校图书馆新书的时候,一摞白花花的,清一色印着雪盲二字,封面是大理石雕像,有点像维纳斯那种希腊美女风格又有点像罗马美男子那种样子,不辨男女,嵌着一颗绿眼睛,死盯着我。在花花绿绿的书里很是扎眼。不久就订了一本买来看。
  书名《雪盲》,我理解雪盲症是长时间盯着雪地反光强烈导致的暂时性失明,但是显然,这书和雪盲,雪,盲,几乎没关键关系。只不过看完这书才明白,可能还真是盲了,也可以说,让作者忽悠了。
  最初适当一本正常推理书来看的,跟着作者一步步推理。我预料的结局是最后大家都死了,蝙蝠馆从此成为鬼宅,然后还能利用这个再写一本雪盲二,讲一帮人来这里颠覆蝙蝠馆的厄运平息以前的亡灵最后宅子坍塌,顺道宣传一下真善美,科学发展观(咳……)啥的。结果居然,时光倒流了。
  我惊了一惊,决定接受这个扯且烂的安排,继续看了下去。
  然后又一次,时光倒流……又一次时光倒流……死了又死……
  我猜想,这可能是要往玄一点的方向走啊。没准那个钟楼里有什么物质或者其他什么的,结局应该是根津拯救了大家或者大家永远困在这个循环里,然后宣传一下宿命啥的。
  然而我又错了,是教授有时光倒流的超能力。
  这个设定,让我不禁想骂一句“别哔哔啦你妹的!这不是坑爹是什么啊同志!这也没有这么扯的吧!”教授要是这么牛,为什么不时光倒流回被强的那时候把那罗马人也就是弗里茨他爹杀个百八十遍啊,非得折腾这几个学生这不是吃撑了吗。
  抱着已然看了一大半,半途而废不是我的风格,这样的心情,我又翻开书,接着看。我现在无比庆幸这个决定,要不然这书永远破烂一本了。
  最后,“终幕·幻视”,不仅是整本书的结局,更是一个解释。据我理解,这才是整本书真正现实的部分,现实就是教授邀请这些学生来蝙蝠馆,试图杀了他们几个,但是只杀了她的儿子弗里茨,然后计划失败被逮捕了,检出她有精神分裂症。她就一次一次在脑海里反复制定、执行、完善自己的计划,所以说有句话说得无比精辟:精神病人思路广。颠茄,时光倒流,就都有了。
  这才是雪盲两个字的真正含义,被大片的雪映瞎了眼睛,看见白花花的一片。作者这些莫名其妙的杀人情节,最后其实不过一场精神病人的妄想罢了,我无法不佩服这出不落俗套的戏。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看雪盲也就有一千种书评。总而言之,我认为这书算不上如何深沉博大的名著,但的确是出热热闹闹不落俗套的好戏。真正怎么样,还是诸位自己看看吧。
     
     至于作者的大量引用资料,个人觉得只是风格问题。
     有的作家写政治,比如龙应台,写好之后给菜市场大妈看,问看不看得懂,力求人人都懂得。这是因为谈论政治这东西,真正的政治家只管搞,怎么说是你的事,他不管;如果只引经据典,小老百姓就看不懂,对政治感兴趣的也只觉得无聊,这书就卖不出去。而且也达不到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
     而心理学这东西忒玄,不是一个可以明明确确说明白的,而且知识面杂,要是让作者跟你用大白话说,那是达不到那种效果的。可是如果利用一些诠释心理的优秀作品来解释那么就会好很多。至少真正懂行的不会来找茬,有兴趣的也不会觉得枯燥还会知道很多知识。并且作者本身是心理学硕士,不是文学学位;这就跟你是个学数学的,要出一本关于数学的书,能通俗地解释自然很好,但这毕竟不是一本文学书。说是用知识文献来显摆凑字,个人感觉略失公正吧。
  
  关于一些暗示
  男女这问题,唯一学到的就是别想当然=。=、在这个娘娘腔遍地纯爷们女人满大街走的世道,一个男的名叫秀美,行动娇俏,性格可爱也是有可能的……一个女的(老太婆)也是可以瞧着二郎腿抽烟喝酒面色严厉眼神犀利的…………
  唯一可说的,就是本书222页(真是个好数字~)的一段可以得出秀美是男性:“秀美抬起头,神情忧郁而疲惫,嘴巴周围薄薄地长着邋遢胡子……”女性就算再强大寒毛再重,也是不可能长出胡子的同志们……
  最后建议大家看完全书之后,返回来看看前面的那首小诗,其实还是有一些暗示在里面的,比如“白色的监狱令我头晕目眩”“为了将祭品献上”,结合终幕幻视的内容,就明白其实作者还真不是编得太离谱扯不下去圆不了了做的这样一个结局,而是一开始就把结局告诉大家了,只不过没人在意,没人想得出来罢了。
  
  
  PS,郑重地PS:以上不黑任何人,不针对任何人,不反对任何人观点。纯粹个人意见。如有冒犯,表示抱歉;如有雷同,说明缘分;如有看不顺眼,漱漱口来讨论吧亲……
     

浅小尘 发表于 2013-8-16 10:46:41

         想起写这本书的书评也是心血来潮,因为这本书正处我的书柜的黄金分割点处,又正好和我坐着时的视线平行,所以一直看到,印象比较深刻。
         我这个人对于坑爹的书一向不怎么感到厌恶,甚至有点喜欢又雷又坑爹的。一星书也不是没有,但都不是因为坑爹的关系。
         我在吧里见过有人甩卖这本书,甚至到了卖书时附赠给对方的程度。当然我觉得这本书还是思路挺广的。
         我是封面党,这本书的封面还是相当不错的,带到学校里能引起同学的围观;再者书的简介写得很唬人,当然看多了推理的人都知道这么写写出来的不是神作就是坑爹作,但我的同学们都看惯了天朝的悬疑类,像这种精神病人思路广,欢乐多的作品应该还是喜闻乐见的。
         我为什么打三星其中一颗星就是给漂亮的封面。
         打三星的第二点是那个叙诡。也看到过有人喊不公平。但我是个不怎么注重公不公平的人,被骗到就是赚到。当然我的那些没有叙诡概念的同学们也应该会大吃一惊的。
        第三点也是最广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文中的诡计。时间逆流什么并不是没有在推理小说里出现过,但都是作为大前提和SF元素出现的,路人皆知。但这本的时间逆流如此突然迅速简单直接是让很多人没想到的,虽然最后给出了一个思路极广的解答,我还是觉得不如先申明个什么世界末日之类的可行条件来得好一点。
        好了,时间逆流了,一个家伙被杀了好几次之谜也就解开了,都是YY罢了。
        在YY这个隐藏在深处的大背景下,什么房间内高空坠落而死也就是发散作者的思维随意抓来一个在小说里可行的方案拿来用了。
         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心理学,什么捏碎蝴蝶啊,摆放刀叉什么什么的在我看来就是辅助一下谜团的东西,虽然挺好玩的但日本人玩来玩去似乎也就是这么点恋母恋父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精神病人在想什么你永远不知道,与其指导还不如选择性失明看看一些能看的东西来的好

玉手竹 发表于 2013-8-19 03:36:03

  注释1:本评与出版社的诚信无关,书本本身质量也木有问题,也木有刑事上犯罪,请勿误解~
  
  
  注释2:一下仅为笔者的理解,虽说大致方向不会有所偏差,但难免和部分读者理解有所区别,请大家不与深究~~
  
  
  作者与出版社联手设下的骗局
  
                              ——评《雪盲》by仓野宪比古
  
  
  
  作者简介:仓野宪比古(Kurano Norihiko)
  
  
  1974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推理作家。2008年,凭借长篇小说《雪盲》开始创作生涯。作者将该书视为“向早期的江户川乱步、梦野久作等人的古典心理学侦探小说致敬”的作品。而本书也的确将本格推理和恐怖两大要素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颇显作者的心理学功底。
    可以说,仓野宪比古极有可能成为复兴古典侦探小说的第一人。
  (扯淡!!!!!)
  
  
  
  评分:★
  
  
  
  “咦,为什么你的脸那么红?”
  “……”
  “什么书你看得那么入神,拿来给我看看?”
  “不、、、不、要啊啊啊啊啊啊!!”
  
  室友当场石化,并且近一个下午向我投来轻蔑的眼神……
  
  
  
  
  这件事就发生在我看《雪盲》这本书的时候,具体原因我们等会儿再谈。先来扯扯这本小说的主线。
  内容照搬: 私立R大学史学系的霍恩海姆教授以庆祝自己退休为名,邀请学生们前往位于自己狗神漥的宅邸“蝙蝠馆”做客。
  
  学生们抵达的当晚,教授家的仆人弗里茨在密室中惨遭毒杀。馆外风雪呼啸,与外界的所有联系都已断绝。心理系学生夷户开始进行缜密推理,而事态却向着越来越诡异的方向发展——女学生杏子被恶魔附身,男学生根津惨死房中,难道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无人生还?
    
  更可怕的是,夷户居然看到了时间倒流的景象!仆人弗里茨一次又一次地被杀害,同学根津竟然也死了第二次……
    
  真的有人拥有能让时间倒流的力量吗?“蝙蝠馆”里的众人,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内容照搬完毕,如果不明真相的读者绝对热血沸腾,特别是像我一样不懂日文,看不到很多“传说中的本格杰作”的读者,必定会期待本作的问世。密室,毒杀,恶魔附身、时光倒流神马的最有爱了!~!
  
  
  
  但当我看到结尾的时候,整个人都瞬间石化了……
  接下来进行深入剖析:
  
  
  
  
  1.大量灌水炫学,灌水:
  本作一上来,男主角与男二角以及教授连番上来扯淡,大量精神学分析、魔女审判知识、行为分析、邪典片的炫学看得人极其不爽。我再次希望各位读者不要喷岛田了,至少他在《水晶金字塔》、甚至在《龙卧亭》中的灌水读得还让人觉得津津有味,但本作的炫学、灌水~~orz
  感觉上和柄刀一在《三千年的密室》中乱扯考古学,以及三津田在《凶鸟》中乱侃名俗学一样让人觉得X疼。
  
  
  
  
  
  2.诡异之极的谜团:
  
  从上文介绍中可以看到,本作的谜团可分为以下几个:
  1.弗里茨是如何被杀的?
  2.根津是如何被杀的?
  3.恶魔附身是怎么回事?
  4.时光倒流是怎么回事?
  
  
  
  
  
  
  3.坑娘之极的解答:
  
  熟悉我的人,我很少给一本书打一星的,如果不是过分垃圾或过分装X,我都能至少给予三星的分数,而本作打一星的原因自然是属于前者——太垃圾了!!!!
  
  本作最秀逸的解答在于对时光倒流的解答,接下来我来泄底:(放心,看了你绝对不会后悔!!!):
  
  
  
  
  
  
  
  
  
  
  
  
  
  它,是存在的。
  (解答完毕)
  
  
  
  
  
  这个真相顿时惊得我差点从寝室的床上跳起来,接下来看到了出版社的内容简介:“真的有人拥有能让时间倒流的力量吗?”
  
  我顿时内牛满面,一般推理小说都说:“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犯罪吗??”然后到结尾侦探都会很牛X地在结尾说:哼,世界才木有完美的犯罪呢\(^o^)/。
  
  但是,但是……我只想说出版社你还真会卖萌啊~~
  
  接下来,是两个密室的解答:(看了你依旧不会后悔的)
  
  
  
  
  
  
  
  
  
  
  
  
  
  
  
  吃了乌头和颠茄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在高处,因为恐高死去~~~
  
  
  
  
  
  好了,读到这里,我不得不吐槽,我们是读者,不是中医,你拿出这种可能作者都不知道到底有神马药效的药糊弄谁啊!!!
  
  
  
  
  
  
  4.叙诡:
  
  刚才忘说了,现在补一点:
  
  其实本作还存在一个叙诡:
  
  
  
  
  
  
  
  
  教授是女的!!
  
  但是尼玛翻译的时候一直都用的是“他”,那么是否可以理解神马根津是女的,杏子是男的啊啊啊!!!
  
  
  我想这也是出版社或作者设下的骗局之一o(╯□╰)o
  
  
  
  
  
  
  
  
  
  warning:最后!!!转折来了!!!
  
  5.结局
  
  首先要感谢网友亭九的提醒!!
  
  其实本文最后突然提到了所谓的操控时间只是作为教授臆想的产物!!!!!!!!!!!
  
  
  但我想,这并不能掩盖其坑爹的真相,因为从读者的视角来看,时光倒流依旧是存在的~~所以这是我依旧认为出版社在扯淡的原因之一~~~~
  
  
  所以嘛~~~~~~~~~~最后的最后,真相是什么呢?
  
  嘿嘿~~其实就是教授精神病发作杀人未遂罢了~~~~其他的神马时光倒流,密室杀人根本不存在~~
  
  
  不错的解答有木有!!( ̄□ ̄||
  
  
  
  
  
  
  
  评论的最后,我来解释一下,为神马我和我的室友会出现一开始出现的情景呢??
  
  First,仆人弗里茨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快被恶魔附身,而且:
  1.看到蝴蝶后会在脑中脑补把他捏碎的场景。
  2.看到这种幻象后,会用伞硬戳地面
  3.在餐桌上会将刀子尖端对准女客人(杏子)
  (第3点可能有点些微不准,不过意思差不多~~)
  
  
  好了,精彩解答开始:
  
  首先,弗里茨有恋母情结,小时候就想将XX插入母亲的XX,而自己又怕被自己的父亲给割了~~
  
  他看到蝴蝶之后,其双翅代表XX,中间的虫体是XX,于是产生了妄想,但怀着被去势的恐惧,捏碎了它。
  
  之后地用伞戳地面,是因为要发泄欲望,即伞代表XX,而地面的别称是“大地之母”
  
  最后最赞的解答开始了!!
  
  ~~~~~~~~为神马把刀的尖头对准杏子?
  
  
  
  答案是:因为杏子的母性魅力激起了弗里茨的欲望,于是~~~~
  
  刀子象征XX,于是他的行为即是向自己的母亲夸耀自己的XX(~~)
  
  
  本作总评:……
  

御姐黑 发表于 2013-8-28 04:18:06

   可以说是现代派炫学推理小说。作者精通心理学,对于各种恐怖电影推理小说都有比较深的研究。暴风雪山庄传统模式,得出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结论。尽管在最后一章开始之前,我似乎知道了结局,但还是有些出乎意料。作者的构想还是非常大胆的。
  其实小说在进行当中不断在提示读者。比如弗洛伊德,比如罗密欧茱莉叶。
  总体来说还是有点可读性的,不过前半部分炫学还是稍微多了点。

angeli 发表于 2013-9-13 10:38:08

  当我失望的看完结局之后,忽然想起东野圭吾的超杀人事件里面一段:作家因为前面写的太天马行空,自己都猜不出结局,在报纸上称自己突然猝死。推理就推理,搞什么玄幻,还不如作者突然猝死,没有结局来得好。反正看完以后相当失望,这是我真实的想法。

眠兔大 发表于 2013-9-17 23:23:04

  
  [微透]
  
  三星半,有趣又独特的一本。
  
  诡计有点弱,但总体架构很巧妙。
  
  250页虽然充满了炫学这种油质水分,但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一气呵成,比黑死可好读多了。
  
  真正的魔女很好猜,因为除了确定的一个女性,只有一个人暴露前始终没有第三人称。
  
  天才魔女智商可能并不那么高,既然是自己设计的诡计,为什么会出现“看书掉进火炉”的情节呢?不看或是离暖炉远点不就好了....
  
  凶手的力气不符合年龄和性别,干冰是何时、怎么拿上去的呢....弗里茨怎么吊上钟的也没说呢...自由控制肾上腺素...?
  
  
  
  诡计弱,容易猜到凶手,有漏洞,三星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雪盲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