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发表于 2013-5-29 20:25:19

带上她的眼睛 - 书评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作者简介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代表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06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九咩 发表于 2013-8-7 02:22:44

  我羡慕那个女孩
  虽然她失去了自由,甚至生命
  但是她会过生活,甚至懂得生活
  而我,坐在空调房里
  享受着柔软的椅子
  却无法读懂蓝天的美丽
  看不到路人明媚的笑脸。
  
  每一次看见别人用手机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时
  我羡慕
  因为我做不到
  我羡慕别人的生活
  虽然我知道他们秀出来的不过是他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
  但是他们有这个心
  就已经让我羡慕不已了。
  
  就算我站在景色秀美的山上
  我也只会觉得疲倦
  而看不见远处的风景
  
  所以我羡慕
  我羡慕那个女孩
  那片草原,那朵鲜花
  因为她,而有了存在的意义。
  
  而我,只能面无表情的看着电脑屏幕。。。
  仅此而已。。。

初见 发表于 2013-8-7 04:01:22

  大刘笔下的未来总是充斥着一股灰黑色的悲伤,不知所起。从《带上她的眼睛》到《吞噬者》,从《流浪地球》到《鲸歌》,虽是科幻,但却都是一则则悲剧。细细的描绘,真实的幻境,越发让人心疼起未来。
  这是看的大刘的第一本书,读完后就深深的爱上了他的作品,他的风格。他总能赋予“科幻"这个听上去冷冰冰的词些许温热,感情在文中慢慢流淌,直入内心。有时看着,有种欲哭不能,要憋出内伤的心情。不止记述,不单想象,超越描写,自然煽情。

java 发表于 2013-8-14 12:58:52

  《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我所看的中文科幻小说并不多,拿回来这一本纯属偶然。没想到他的小说真的很有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苍凉与气魄。作者本身是个电子工程师,所以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清晰了逻辑思路,与很强的物理基础。可以说这本书里的好几个短篇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比如《流浪地球》和《诗云》里对地球未来的想象大胆而严谨,描述得简单直接,不露“科幻”小说的痕迹,反而好像一部写在未来的史诗。《流浪地球》写的是当人类发现太阳即将衰落之后,在地球上建了上千座山高的发动机,停止自转,然后逐渐扩大空转,最后离开太阳系飞向人马座的故事。故事主角出生在地球停止自转的时候,然后他冷静地讲述了地球与人类经历的一切表面及内部的变革,给人印象很深的是,无论多少物理及心理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与地球都一直坚持下来,而且咬紧牙关向着一百年后才能到达的人马座飞行。《星云》则是发生在恐龙帝国几乎吞噬地球之后,人类被恐龙当作家畜饲养,一个会读诗的人类与一个恐龙去见一个“神”,也就是比恐龙文化更高级的生物,神发现了人类手上的古诗,十分佩服,它化成一个人类,李白,来仔细咀嚼诗里面的意境。然而李白倾尽所有的几乎神化的技术与能力,都不能再创作一首与古诗同样伟大的诗来,于是它想出了一个主意,把所有汉字能够想出的组合都写下来,这样,无论以后别人能写出多卓越的诗来,都是抄袭他的。为了储存这些诗,神摧毁了恐龙帝国,但是也把地球还回了人类,它挖空了地心,把有限的空气和水放在地球里面,在地心中央放置了一个空间驻洞引过来的白洞作光源。而那些存在量子储存器上的所有诗篇,就以晶子版的形式漂浮在地球外面,是为“诗云”。后面一篇《人和吞食者》其实是《诗云》的前篇,它讲述的是恐龙帝国吞食地球与地球的反击战。
    
  这本书里有很经典的科幻小说,作者刻意把自己与故事拉得很远,像个记录历史的旁边者那样,使《流浪地球》和《星云》相当出色。然而其他一些,像《全频带阻塞干扰》,《光荣与梦想》,《混沌蝴蝶》和《朝闻道》就没能有同样的客观,让人看得总得觉得哪里不对劲。这一点让我觉得相当疑惑,因为它隐藏在看似冷静平和的叙述文字中间,想了几天之后才终于有了一点眉目。这几部不对劲的小说里面,隐约地吐露的是作者对战争与自我牺牲的偏爱。《全频带阻塞干扰》讲述的是俄罗斯保卫战,战争是北约发起的,起因是俄共在俄罗斯当选。北约方面运用干扰,使俄罗斯的军队瘫痪,男主角,虽然是俄军元帅的儿子,但他是一个不喜欢战争的科学家,最后他让承载自己的飞船撞上太阳,引起最大程度的全频带阻塞干扰,使双方同时被干扰,而给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机会打退敌人。男主角的女朋友是个博士上校,在被围攻之后,不惜引爆自己拿着的炸弹以杀死围上来的美国人。这样的故事,听起来是捍卫国土可歌可泣,但让我不明白的是,人物们似乎并没有表示出他们支持俄共当选,或是支持祖国,或是支持人民,他们的自我牺牲只是“责任”,感觉更像是为了牺牲而牺牲,为了制造历史性的悲壮而自尽。我一向认为没有人是甘愿为了责任或是科学或是国家而自我牺牲的,能让一个人这样做的,只有信念。迦里略不是为了科学而被火刑的,他为的是相信自己的科学理论与计算,谭嗣同被杀不是为了中国,而是因为他相信这样能唤醒国民。这些听起来似乎都差不多,但是没有这个“相信”,人决不会视死如归。这几部小说,我认为没有表示出人物的“信念”。
    
  《朝闻道》更离谱,科技超发达的外星人来到地球,地球科学家们想知道自己研究课题的答案,外星人说,泄露这些是违反他们守则的(Star Trek里的首要规定,哈哈),除非科学家在知道以后被他们杀死。于是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排了长队去见外星人,问了他们的问题之后被杀死。小说主角是一个假日里只肯带妻子女儿在环球的粒子通道里跑六十个小时的物理学家,最后他不顾妻子女儿的哀求也走上了朝闻道,而他同事的未婚妻在他面前自杀也没能拉同事回头。这个故事看起来好像是科学的魅力无边,身浸其中的科学家虽然作法超乎常人想像,但他们是为了追求真理而死亡的。可是等你转念一想,还是不对。难道科学家就不是人吗?人类有约束人类的社会及感情元素在。我可以相信这个迷恋物理的科学家带着妻子和女儿在地底下的管道里做环球旅行,因为这不等于说他不爱他的家人,他是在用他自己的最好的方法爱她们,然而在她们苦苦哀求让他不要离开的时候他依然选择自杀就完全不可能了。再不近人情的科学家,牺牲自己的生命之前也要想一想为什么吧,他想要知道自己研究课题的答案,但是知道之后就要死了,所以并不会推进科学发展,更不会造福人类,连个奖状都拿不到,那么他这么做就只能是因为好奇了。而我们知道,人是不会为了满足好奇心而自杀的。
    
  何况,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再渴望知道结果的科学家也一样,从外星人那里抄袭来的答案,恐怕总不如自己吃了苦乐演算出来的。
    
  虽然这样批评,其实刘慈欣已经相当优秀了。因为喜欢看他的小说,我又对中国科幻小说充满了信心,于是跑去借了一本《2007中国年度科幻小说》,没想到里面不是把普通小说加几个眩人的科学字眼,就是天马行空完全没有人气的假科幻,总之让人觉得中国科幻依旧前途茫茫。

绿树 发表于 2013-8-22 05:18:13

  读到现在,大刘给我印象最深的作品,就是《带上她的眼睛》。
  被浸没在地心里,一辈子无法出来。没有办法和外界联系,没有人说话,没有音乐影像商店书本,没有爱情友情亲情,甚至连菜单也一辈子固定了,这个刚刚毕业的年轻女孩一辈子面对的,只有船舱一亩三分地,和一具已去世船长的尸体。
  花儿刚开放出美丽,就被罩在暗箱里永不见天日。有比这个更残忍的生活吗?
  这个女孩是伟大又坚毅的。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我只能找到一个字形容我的心情,那就是悲壮。

衣服飘 发表于 2013-8-23 21:17:15

  到现在还没找到   继续下跪中
  ..............
  
  
  大刘的书我都收集齐了 这本书借给同学给弄丢了 真是郁闷 哪位磁铁肯转让啊 我出高价购买啊 ......... wangzhifeng233@163.com QQ 114435281 MP 13439637412 跪求啊......

think 发表于 2013-9-17 23:52:26

  大刘的小说大都是气势恢宏,这篇给人了另一种柔美。给人的感觉是婉婉述来的凄美,弱小的柔情撑起了宏大的钢铁机器。隔了几年再次拾起,还是深陷其中。
  
  大刘的小说大都是气势恢宏,这篇给人了另一种柔美。给人的感觉是婉婉述来的凄美,弱小的柔情撑起了宏大的钢铁机器。隔了几年再次拾起,还是深陷其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带上她的眼睛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