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们从浩瀚星空、大地万物,走向了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次,是一位女“弗洛伊德”,在对饱受精神困扰的阿夫塞进行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中,逐渐寻得了整个昆特格拉丝恐龙种族潜意识中的噩梦及由来。这也是恐龙从中世纪的蒙昧走向科学时代的三部曲,“到星星上去”的至关重要的三块奠基石。
前两卷中的一切细节和铺陈,几乎都在这里有了照应和解答。阿夫塞的失明、丧子、杀死别的恐龙,都成为他潜意识中的心病。然而最核心的部分是刚出生时被血祭司追赶、兄弟姐妹被一一吞噬的一幕。这也是整个种族的精神创伤——而国王,或者阿夫塞的子女们,因为没有经历这一幕,而天然地不具地盘争斗本能,不会坠入“达加蒙特”的迷狂。
这是因果难辨的。恐龙们之所以采取血祭司制度,是因为若不控制人口,人口密度的增加将引发全民的“达加蒙特”,形成屠杀和暴乱;但“达加蒙特”又恰是因血祭司制度所引起。另一方面,由于自古以来,都以强壮有力为选择标准,昆特格利欧社会变成了一个“男子气概”过于浓厚、两性差异被抹杀、男性最恶劣最反社会的特质被极大化放大的社会。
在现阶段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空间和资源仍然不够,人为的选择还要继续下去。但他们认识到差异性的可贵,也希望不再制造童年噩梦阴影。办法是不等蛋孵化,直接毁灭掉其中七个,让随机性带来多样性。——等到种族不再面对“达加蒙特”的威胁,这种无奈的残忍就能结束。
阿夫塞的妻子顺着蓝色飞船中生长出来的通天塔进入了这颗星球的同步轨道,在那里看到其它智慧生命的星球传来的画面。托雷卡和探险队员们在小块群岛上发现了异族恐龙:和他们相似但不一样的身形面貌;密集群居而无地盘本能;能自由地撒谎而不变色……但除托雷卡外,任何昆特格利欧只要看见异族恐龙就无法遏制杀戮欲望。最终,两个文明和平交流的希望暂时破灭,被引到大陆来的异族恐龙船队被歼灭殆尽,阿夫塞也被异族恐龙枪伤至死。
但希望已经种下,事实证明恐龙并非一定会具有地盘本能。在故事末尾,两族恐龙已经和平相处,乘坐无数艘飞船航向新的家园。其中一艘,将跨越漫漫时空,前往恐龙古老的家乡——地球。
合理建构的异星天地,栩栩如生的“龙”物角色,矛盾纠葛的内心世界,曲折起伏的情节变化。这一切构成了一部经典,索耶也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科幻大师。 哦?仍然是阿夫塞的时代?看来索耶没有跳跃到另一个时代、像观测地质断层一般剖析“恐龙发展史”的意思。
这本书里至少有四条故事线索,而且在特定的时空交汇点上将互相勾连。索耶讲故事的技巧还是蛮不错的,尽管对其中一条线索我并不喜欢。
我不喜欢的是,在全书对恐龙世界的叙述中,不断插叙的“上帝”视角的故事。这是“来自现在这个宇宙之前的那个宇宙”的“唯一幸存者”,仅以意识存在,在这个宇宙中,全知但不全能。它发现这个宇宙无比严酷和荒芜,只有唯一一处适于产生生命。它通过操纵暗物质而间接影响着这个宇宙中生命的诞生、发展和扩散……是它直接指挥另一种智慧生命,将恐龙们及其身边的其它生物,运送到卫星上去的。然而它却疏忽了这颗卫星的毁灭性未来;另一种智慧生命又灭绝于战争,于是“上帝”所做的,也只剩下无奈地观察和等待了……
尽管这解释了我在阅读第一卷时的疑问:在一颗卫星上如何能够产生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但我仍然不喜欢这种想象。就像在《计算中的上帝》一书中那样,索耶再度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毁灭,交到了超乎人类想象的超级存在手中。这或许是很多科学家、科幻作者和知识分子的思路:尽管现代科学似乎让传统意义上的“上帝” 无容身之处,但更高层次的存在、我们不能理解的“超自然”力量、智慧或生命难道不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上帝”吗?它们未必那么关心人类的道德,但却拥有影响一整个星系的能力。于是,在阿夫塞、布鲁诺们解构了传统宗教信仰的同时,一种新“宗教”又以科学之名重新结构起来,同样是超越经验的,不可知的。此外,索耶在描写这位“上帝”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时,就如同五岁儿童试图扮演国际政治舞台上长袖善舞的风云人物一样显露了幼稚和可笑:即便真存在这样的“上帝”,且并非全知全能,那它也不会像我们人类这样思考和行动,无法以我们的经验加以阐释。因此看到它似乎是因为寂寞而不遗余力、亿万年如一日地在这个宇宙中创造生命,感觉是不甚合理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对本卷的评价不高。
但其它的线索还是颇为精彩。
一是恐龙的科学进展。阿夫塞之子托雷卡的考古、探险,发现了在冰雪大陆上形形色色的生物形态,竟然都是由“翼指”演变而来。这位恐龙达尔文提出的物种起源和自然选择学说,否认了恐龙是上帝双手创造的生灵,也再度震撼了恐龙们的心灵。他同时还在地层中找到了一艘巨大蓝色飞船——给这个世界带来生命的宇宙方舟。他的母亲和其他科学家证实:星星不仅是他们的未来,而且曾是他们的家园(实际上,他们就来自地球)。恐龙们制造出了第一架原始的飞机。
一是恐龙的社会变迁。皇族和血祭司的秘密被有意篡位的国王的兄弟公诸于众,血祭司要么被愤怒民众杀死要么逃亡。恐龙人口激增,人均空间骤减,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达加蒙特”……阿夫塞设计,让国王和兄弟姐妹们面对霸王龙的死亡挑战,最终捍卫了王权,重新树立血祭司这种代替自然进行选择和控制人口的体制,但是选择标准将从更强悍好斗变为更宽容温和智慧。
一是发生在阿夫塞的子女们之间的谋杀案。因他被认定为“the one”,所以儿女得以全部生存,但一个儿子出于某种心理原因,连续谋杀了另外一女一子,被查获后自杀身亡。这个故事不仅充分展示了恐龙的爱恨与“人性”,而且似乎也为某个重要情节埋下了伏笔:至少,阿夫塞的儿女间没有恐龙间通常的地盘争斗本能,接近和接触也不会引发“达加蒙特”,为什么呢?应当会在第三卷中揭晓。 是什么让我将罗伯特·索耶的科幻小说中译本一本接一本地找来读?一是因为他瑰丽而不失严谨的想象,环环相扣的细节刻画能力;再则是他笔下的主人公始终要面临个人的危机和困境,伴随情节发展同时也走一段心路历程。我曾读过的有《金羊毛》(Golden Fleece)、《星丛》(Starplex)、《计算中的上帝》(Calculating God),每一次都是难以预料的结局,每一次都要感同身受地体验,或许是道德上的两难选择,或许要面对缓慢来临却不可避免的死亡。
这一次,不是科学家、宇航者或超级人工智能,而是昆特格利欧恐龙们的传奇。曾以研究恐龙为乐并一度立志成为古生物学家的索耶,会如何描绘恐龙的“人性”?这是我最初的好奇。
远望者,指的是占星者阿夫塞,他远望的是恐龙们生活的“陆地”之上璀璨的星空,远望的是曾被膜拜为上帝、实际上是恐龙们脚下的卫星所环绕的行星的“上帝之脸”,远望的更是整个种族的宿命、机缘与未来。
饶有兴味地,我们看到异于人类的生物所生存的世界,他们的文明和社会,一切被架构得拥有充足的合理性。首先在生理特征方面,恐龙们相互接触甚至靠近都是不可接受的(除了发情期的交配),因为将引发无意识的杀戮欲望“达加蒙特”,这种欲望还会迅速传染所有看到的恐龙并演变为整个城市的暴乱和灾难——这似乎成为昆特格利欧恐龙们最奇异的特点,另一点则是他们一旦撒谎鼻口就会变色,因此这是个诚实的种族,一个无法撒谎——至少无法当别人面撒谎的种族。此外,恐龙的肢体可再生。这些应当是恐龙文明与社会的核心要素。
精神和信仰层面上,恐龙们有自己的创始传说、神祗、宗教、典籍和僧侣阶层;社会习俗层面,狩猎和朝圣成为成人礼的两步骤,同时也构成社会食物重要来源、社会心理需求(发泄暴力欲望、根据信仰净化心灵);避免互相接触、行“让步礼”、每窝八个蛋孵化的小恐龙要被“血祭司”吃掉七个只留一个最强壮最敏捷的、恐龙们不知父母也无兄弟姐妹……都是恐龙们生理特征制约后的结果;政治上,恐龙们是世袭君主制加诸侯制,一位国王统治着五十个部族,五十个部族又划分在包括首都在内的八个行省的管辖中,除首都在外另七个省由国王的同胞兄弟姐妹统治(这是血祭司们和皇家的秘密)。恐龙们没有家庭关系,隔离居住,“龙”际交往的同时保持距离,数年方能交配一次;他们的社会没有大众媒介和大众传播,狩猎不使用工具,机械化程度不高,基本对应着欧洲中世纪或曰“黑暗时代”的文明水准。 ——看起来,一个成功的科幻作家首先得做个社会学者,然后才是满足读者猎奇心理的细节想象,例如那些似可对应地球古生物的物种:雷兽-雷龙,翼指-翼龙,卡尔塔古克-蛇颈龙,黑死兽-霸王龙……
黑暗与蒙昧的时代亦不能湮灭理性的光辉。阿夫塞终究凭借理性,从观测和计算中得出结论——昆特格利欧非但不生活在宇宙的中心,甚至不生活在行星之上;被认为上帝象征的“上帝之脸”,只是他们生活的卫星所环绕的行星;而且,这颗卫星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分崩离析粉身碎骨,愈发频繁的地震就是实际证据之一。阿夫塞的发现,将恐龙从上帝垂青的宇宙中心,抛到了偏远危险的世界角落。
对阿夫塞而言,科学战胜信仰的心灵斗争痛苦而短暂,但如何将之昭示天下,呼吁全体人民为自我拯救而团结奋斗?中世纪欧洲,布鲁诺因揭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而被判异端,丧生火中。阿夫塞亦因之被刺瞎双目。在危机关头拯救他乃至恐龙种族的不是科学,而是宗教和信仰——有别于皇家拥护的传统宗教信仰的“猎人宗教”。阿夫塞神奇的狩猎历史和其它事迹恰好吻合这种宗教预言中的“the one”形象,从而被信徒们拥戴。一场暴动重整了恐龙世界的宗教格局,和国王达成共识和联盟后,阿夫塞及其科学家妻子成为昆特格利欧们“逃离”计划的领导者。
“到星星上去。”——这是第一卷的最后一句话。我想,第二卷会描绘哪个时期呢?在《天渊》(A Deepness in The Sky)中,蜘蛛人们在数十年中从炸药、汽车与电台的时代飞入了宇宙;步入信息和太空时代的恐龙们?在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中,一位位英雄们的传奇故事,成为“基地”向整个银河扩散进军的里程碑;恐龙中间又将出现哪些英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