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迈拉的世界 - 书评
这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网上贩卖卵子和精子;我们能通过检测,察看配偶是否患有基因方面的疾病;我们体内的五分之一的基因密码掌握在别人手里……
这是一个人类欲望疯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22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首先,作为读者,向译者表示敬意。无论如何,数十万字小说的译介需要付出极大的辛劳与汗水。我对克莱顿的小说情有独钟。因为他的几篇演讲稿没有找到译文,自己也曾试着翻译过他的《外星人导致全球变暖》演讲,短短9页文字却着实令我这个高中生焦头烂额,这也让我真切体会到翻译的艰难。我买的是中译本第一版《喀迈拉的世界》,去年夏天看完,这个寒假又在电驴上下到了英文原版,偶与译本对照阅读,大吃一惊,谬误竟多到了如此地步!我个人认为,关于身高、体重的错误不值一提,它们对大意的理解没什么妨碍。有些名词译错,也是勉强可接受的。(译本P90第11行“数字处理器”原文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电脑;本页倒数第二行“电感性点位分压器”,原文为“IPOD”,不必多说。有趣的是,金山词霸中IPOD的翻译恰为“电感性点位分压器”)但是,对于原文段落的大量删节和词汇意义的选择就太过不尽如人意了。仅以译本“引子”部分前四页为例(我只对照了这四页),P1第二段“技术工作者”之后,原文的“including investors,HR officerswho hired scientists,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rs,CEOs,....”完全没有翻译出来,下一行译文“越南佬”原文为“dink”,倒数第三行“登记表”原文为“event roster”。P2第十五行“资本家的名声”后,又略去“that appellation had carried him......for underprivileged kids”。P3第十八行“有一个敲诈勒索的人,他女儿是个律师,在为弗兰克处理这个案子”翻译完全没有理解原意,“一个敲诈勒索的人(an extortionist)”就指代弗兰克。倒数第三行“那家伙不可能已走了”之后的顺序完全混乱,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己去看。P4上方也有一大段删节。
话说回来,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对照了四页,就发现这么多问题,况且我只是高中生。我不愿猜测剩下的300多页是什么情况。我更关注的并非语言的生动和对内涵的把握,而是最最基本的项目——完整性。如此多的删节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希望刘先生给出一个完满的、可接受的解释!读者并未在译后记中找到关于删节的说明。 鱼儿身上都会发出带着大公司广告的光,云彩的形状也是各大公司的广告,鹦鹉不仅会说话而且还会帮小孩做算术,猩猩会用荷兰语和法语骂人,人和猩猩通过基因技术的后代既有人的聪明同时还有猩猩的敏捷身手,人身上的细胞株不属于自己而属于研究机构,这些事情听起来都很不可思议,但是这一切都出现在迈克尔·克莱顿的新小说《喀迈拉的世界》中。
克莱顿曾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出版过包括《侏罗纪公园》在内的多部关于高科技的小说。不过,如果我们把这本书当作科普小说来读就大错特错了,虽然书中提到大量关于基因科学的名词,但是读者并不会从中得到太多获取前沿知识的乐趣,反而只会对现代科学发展可能导致的后果不寒而栗。
与中国科幻小说对未来科技充满憧憬和期待不同,在克莱顿的笔下,科技的发展导致人变成大公司的附属物,人类像一个初涉世事、到处胡乱冲撞却不明白后果的孩子,在并不充分了解一种新技术的全部利弊之前就开始盲目乐观,并急于投入实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喀迈拉的世界》中,基因技术的滥用产生了一个人与猩猩的后代戴夫,一种未经充分实验的新产品被用于戒毒导致了受治疗者的迅速衰老死亡。小说中因基因技术滥用和误用导致的一系列后果让人触目惊心,并引起了物种问题、法律问题、宗教问题和伦理难题。
克莱顿并不反对科学研究,但是他对现在美国的科学研究体制充满了怀疑。在他的笔下,医生随意倒卖死者的器官,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病人的细胞做实验。资本家则忙于将自己的发现申请专利赚钱,而不是通过新发现来造福病人。当新的科学技术掌握在只顾自己名望的学术投机分子和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手中时,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小说中的罗布博士和资本家杰克就是这样的代表。
克莱顿参与过多部电影和电视的制作,《喀迈拉的世界》更像是电影剧本,故事中人物众多,作者充分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各人物的故事不断切换,由于刚开始时各条线索的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就在读者心中形成了悬念,即这个人物出现对整个故事有何意义。但是看完了才发现作者只是要通过不同人的故事来揭示问题的不同侧面,这是一部结构并不严整的小说。因此,就连克莱顿个人网站也承认这是一部“非典型的小说”。
《喀迈拉的世界》也不同于《1984》《美丽新世界》等反乌托邦小说。反乌托邦小说主要是对未来的政治运行体制和人类命运做悲观的预判。而这本小书则集中描写对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忧虑,目的是引起人们的警示。它和大多数美国的电影电视作品一样,对现有秩序充满了怀疑和不安,不断揭露政府和某些大机构的黑幕,但是最后又都在现有体制中解决问题。小说最后罗布博士、杰克等人都种瓜得瓜死于非命,弗兰克一家也不用因担心被作为实验用品而逃亡。问题似乎都解决了,但是,由于作者将问题描写得太过严重,不能不让人对未来人类如何使用现代科技产生忧虑。亨利的邻居就希望生产一个人和猩猩的混种供自己驱使。小说的英文题目“next”也表明了作者对随时会出现下一个类似案例的担忧。
译者确实是令人无话可说,可这本书的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是令人感觉该发配地狱。
迈克尔·克莱顿的中文版我都收集齐了,不过这本《喀》我是铁定要扔垃圾筒了。
一边看英文,一边看中文,本来是想偷懒,遇到不懂的单词,复杂的句子,借鉴一下。没有想到,中文翻译如此糟糕。
虽然也能说得上文同字顺,跟中文不及格的翻译相比,这本书一个给几个。但是,这不是技术手册,也不是学术论文,这是文学啊!
好歹有点儿文采吧!
1,译名方案是蝎子的baba——独出一帜
该译本采用了一个奇怪的方案,所有人名一律只译Personel name(名),把人家的family name(姓)完全忽略,无视人家的文化习惯。不管原书出现的是哪个名字,还是全名,统统只译成其Personel name。比如第九章最后一句:and I told you before---don't call me Marty. My name is Dr. Roberts. (p70),就被翻译成“我先前告诉过你——别叫我马蒂,我是马蒂博士。”(中文第59页)这是对原著的极大不尊重,也是对人物的不尊重。在人家原来的文化背景中,什么时候用名,什么时候用姓,是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与时间场合有密切关系的,不是随便可以替换的。原文因名字而产生的一些微妙的情绪,就完全不能体现。
同时,还产生了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名同姓不同的人无法区分。在中译本提供的人物表中,就出现了两个杰米。一个后面解释是亚历克斯的儿子,一个是林恩的儿子。这活儿未免做得太糙了。
2,专业知识欠缺。
p59 embryonic stem cell, 胚胎干细胞,被译成:“未成熟干细胞”(中文48页)。
国际社会关于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问题不知道讨论了多少年,译者要译这本书,也不做一点起码的功课。最奇怪的是,就算硬译,应该是译成胚胎干细胞啊?怪哉,孰不可解。
同样怪哉的是中文50页,正文道:“从杰克和克里克对基因进行解码到人体基因疗法开始,整整用了40年。”MMD, 这杰克是谁呀?英文分明是Watson and Crick,沃森和克里克因为发现了基因的双螺旋结构获得诺贝尔奖,这事随便勾一下就能出来。这哥们整了个杰克!叫的这个亲热,真不见外。可是叫错了呀。Watson 的全名是James Watson(Crick的全名是Francis Crick),哪弄出来个杰克。页底还煞有其事地给杰克做了一个脚注,说他是美国生物学家,和英国的克里克共同得到了诺布尔奖。
别的,我看到了再说;)
我第一次上豆瓣。
我第一次写书评。
居然是为了翻译得如此垃圾的一本书。
把一本好小说翻译成这个样子还是让人无法接收的,好像用翻译软件翻出来的一样。
为了挣钱无论译者还是出版社都没有认真地作校对工作。
唉!
人不能为了钱把名声都不要了,下次你再翻译别的书还有人愿意买吗?你有没有把自己翻的书从头到尾看一遍呀?你还能吃的下去饭吗?
Shame on you! 幸好没买啊,这年头没几个权威靠得住了.别说刘荣跃,中科院被暴光的那几个抄袭论文的老王八蛋不还稳当当地坐着吗? 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迈氏的作品!
不说情节的散漫、人物的面目模糊、线索的混乱,只看书本身就掉价得厉害。
目录里居然用“知音体”写出每章概述——从80年代后就很少看见这种地摊式排版了。没看过原版,不知道章标题是不是真那么寒碜:“不忠的妻子”、“乔希的喷雾剂”、“医院的不法”、“不堪的医德”、“奇特的强奸案”、“里克的发誓(发誓可以作名词吗?)”、“蟑螂大如狗”、“血屎大战”……不止俗到极点,还每每在一开章就揭开本章的悬念,结果每章一看标题就知道结果,象读侦探小说提前知道凶手。阅读的乐趣丧失殆尽,寡淡一如凉白开兑水。
看看这目录,分明一本故事会杂集!
至于翻译,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形容。大的错误、译文的晦涩在看豆瓣评论时已经领教了,没想到网友还算客气的,小的错误还多的是哪。象
P.356:既然人人都有一只鼻子,什么人怎么能拥有它呢?——绝对小学语文不及格;
P.47:由于在技术上处于无知状况,他们就不明白应该采取了什么方法步骤。——谁需要那个“了”字?
P.50:杰克(一九八二——),美国生物学家,……,获得一九六二年诺贝尔医学奖。——傻B!
再怎么闪烁其词文过饰非,也不能原谅译员、编辑的错误。刘某人还大言不惭地写上“为便于记忆,凡涉及到的每个人一律只用其名,而不用原文中的姓和昵称等”。什么时候翻译变这规矩了?居然连最基本的信都作不到,以后中文译外文是不是也都省掉小名、字、号、别号、谥号?!你个老不死的,你要得了老年痴呆症就说你自己记不住,说什么“便于记忆”,关别人P事!
这书怎么得以出版的?这种质量怎么可能通过审稿?这27块大元是怎么定义的?
这都不封杀,无以惩前毖后。
附:(买书黑名单)
译___员| 刘荣跃
责任编辑| 赵岩
出___版| 吉林出版集团译文出版公司时代文艺出版社 哦,原来不止删了我一个人的回帖呀!
现在,连自己的帖子也删除了,是不是有点醒悟了?
不好意思,google很忠实地保留了你的言论,我就做一回搬运工好了: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译者
――就畅销书《喀迈拉的世界》答“安东”等
刘荣跃
去年,笔者有幸为吉林出版集团翻译了一部重点图书,即美国畅销书作家迈克尔克莱顿的《喀迈拉的世界》(原名NEXT,“下一个”)。该书目前正在全国热卖,新浪网、中国网和腾讯网等众多网站也在全面推介,只要输入“喀迈拉的世界”就可搜索到很多信息。根据网上看到的信息,此书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和肯定,基因问题的确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不能不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凡是关心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状态的人,必然都会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作为一名译者,自然是感到欣慰和荣幸的,毕竟为文化的传播事业又作出了一份努力。我感谢吉林出版集团对本人的认可,以及相关领导和老师们所具有的真诚。由于译事繁忙,我最初并没一口答应接受翻译本书。但集团真诚相约,并给予较好的条件,我因此欣然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也感谢很多读者网友对本书的关爱,作为译者真的荣幸有加。
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个别读者(比如署名“安东”者)对译文提出了意见,为此笔者认真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我觉得有的意见能够接受,有的则不能。例如关于瓦斯科的身高和体重的问题笔者就能接受,确实有误(应身高“超过1.93米,体重约109公斤”,不应“超过1.80米,体重约120公斤)。记得当时还专门托人向外国老师请教过,因原文只有数字没有单位。不知怎么就出现上述不应有的误译,在此向广大读者致歉。虽然不是十分严重,但从严谨的角度讲也不应该。关于“赏金猎人”的问题,笔者就不一定能接受了。如果这样译,是否人人都了解其内涵呢?必定有些人是不清楚的,这就需要加注。而为了尽量减少注释,以免过多影响读者阅读,当时集团开会研究时曾提出尽可能将需要注释的地方表达在正文中。我倒是倾向于译“赏金猎人”并加注。可见,有些地方的译文也并非完全是译者个人的意思,因为一部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译者只起到部分作用而已。再就是使用的语言问题,笔者参与集团共同研究时,大家也把此书定位为“大众化的娱乐性读物”,要求译文力求通俗化、口语化和时尚化,要通俗易懂。即使这样,我还觉得译文语言不够时尚呢。可也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说语言太注重于通俗易懂了。
上述意见,我觉得都很正常。任何事情你要想得到别人众口一词的赞同是不可能的(再说任何人的工作本身也都存在不足之处)。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不同,人生阅历各有差异,在认识事物上必然会有分歧。只要能够坦诚地交流沟通,都会使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键是以什么态度来看待他人所做工作的问题。(《达芬奇密码》够得到公认了吧?不是同样也有人说“中译本的翻译质量低下”吗?)
不过,笔者最不能接受的,是个别读者提出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偏激、武断、嘲笑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的态度。实事求是、坦率真诚的意见,我想大多数译者、作者是很欢迎的,也会表示衷心感谢,因为谁不愿意把作品弄得更好呢?但偏激的方式就为人所不齿了。你提出意见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帮助别人改进,还是发泄自己的什么?或者是为了表现自己什么?要知道译文除了有译者所付出的艰辛外,还有众多专业人士撒下的汗水,难道他们一双双智慧的眼睛都看不出问题?以偏概全,片面武断地否定一切,是否要说明自己什么呢?既然水平如此高超,为什么自己不译几部像样的作品出来给人看看?――真要是有了这样的经历,个别偏激的人一定会改变自己的认识了,不信试试?真不知意见如此偏激的人怀着怎样一种心理??
于是我在网上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评价一部译著,要看它总体如何。如果由于个别错误或不足而完全否定译著、译者,就吹毛求疵了。译者不是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译者没有,任何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译一部几十万字的书,要一点错误都没有怎么可能?看问题总应客观一些。连余秋雨、于丹、易中天这些不是译者的作家们,还有人挑毛病呢,这都是正常的。但无论如何不应片面,走极端,要看总体情况如何。再说,对这样一部译著的把关,还有吉林出版集团的众多人员呢,相信他们不会都很差劲吧?凡事走极端了都不好。”
想到这部拙译能得到集团的认可,看到它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同时笔者也看到其余的一部部拙译不断由众多出版社推出(《无名的裘德》已有上海译文出版社等推出的六个版本,《英美名家论人生》刚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这的确是很令人欣慰的。但我并不满足,深知自己在翻译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不过笔者可以毫不惭愧地说,尽管目前社会上粗制滥造的翻译作品时常可见,但本人至少是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在从事翻译工作,否则不会与众多的出版社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我深知自己的知识水平还很需要提高,我也愿意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求知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我时时用大翻译家傅雷的名言鼓励、告诫自己:“先熟读原著,不厌求详,尤为要著。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
也许,我根本没必要写这篇文章。坦然地、认真地一步步走自己的路好了。
——————————————————————————————]
也许,我根本没必要转载这篇文章,坦然地、认真地发起抵制"刘货"运动好了,不要让他再误导小朋友了! 今天看到你删除了我的两个回复,现贴在下面:
森纳乔:
很抱歉,你发布的内容已被话题发起者Jean(http://www.douban.com/people/2216003/)删除。
原因:含有人身攻击或者恶意言论。
----- 删除内容备份 -----
标题或出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译者
删除文本:
two-forty 译成了“一百二十公斤”,逼迫着美国人也用起了“市斤”单位,还真有你的!
——————————————————————
森纳乔:
很抱歉,你发布的内容已被话题发起者Jean(http://www.douban.com/people/2216003/)删除。
原因:含有人身攻击或者恶意言论。
----- 删除内容备份 -----
标题或出处: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译者
删除文本:
真是佩服这位老师的厚脸皮程度!
“例如关于瓦斯科的身高和体重的问题笔者就能接受,确实有误(应身高“超过1.93米,体重约109公斤”,不应“超过1.80米,体重约120公斤)。记得当时还专门托人向外国老师请教过,因原文只有数字没有单位。不知怎么就出现上述不应有的误译,”
作为一位英语文学翻译,竟然连英制单位的这种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对于别人指出的你的不可理喻的思维完全回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