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弗儿 发表于 2013-9-16 01:43:25

        这本书给推荐,是推荐给18-22岁的特定群体的,如果我自己能早几年看到这本书多进行思考,不知道自己的今天是否会不一样。至少我会去多读一些书。
      十几年前大学以及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今天依然存在,是那么的相似,甚至变本加厉。功利、浮躁产生了压力,于是我们有着统一的所谓的目标,我们成了校园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统一产品,我们不再生动不再有趣,缺失了青春的浪漫与理想。我们只为了未来的生存,再也不会去体验生命应有的跃动与疯狂。
      走出校园,一方面我们没有真正的获得生存的本领,另一方面我们也缺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体会生命的宽度。
      许知远大篇幅的是对青春、对生命本应有的浪漫、放荡进行描述,于是产生对今天的木讷的大学生的无限同情与惋惜。这一部分也是最刺激我内心的部分,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后悔,对未来生命的思考,青春已经所剩无几,我到底应该怎样去生活,是遵循旧路,还是响应许知远的号角?内心无所得到答案。因为我也已经习惯了浮躁与功利,我无法放下它们。
      其他部分论及到了阅读,科技等,不少观点我挺赞同。但是不得不说,这本许知远20多岁时候写下的书,还是透露着年轻人思想的矛盾,比如他一方面追求更有深度的思想鄙视无知的呐喊,但是另一方面他还是被一些小资小调所打动。年轻人写东西就是这样,我觉得。
      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标题,自己最近一直忧伤,于是被字眼打动。但是其实这本书并没有起到疗伤的作用,他所指的忧伤是那些有理想的人,他们爱思考但是理想又得不到实现,他们矛盾,所以他们忧伤,他们敏感。

Jason 发表于 2013-9-17 10:59:09

  但这忧伤不是坏事,唯一的,希望可以持久。
  
  发觉埋头的这许多年,唯一的收获竟是我从网上以比书店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了这本书。
  
  对折扣的迷恋竟可以高过对书本身。因此评价过短倒也不足为奇,很少进行过人文思考,阅读得最多的也是教科书。

薇薇vi 发表于 2013-9-18 16:03:54

        现在看书中描写的那些大学生化图景,如果要用时下的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最贴切的恐怕就是“屌丝”了。但这群屌丝现在恐怕走在祖国最重要的位置上发光发热吧。
  “谁的青春不曾荒唐过”,这群70年代“屌丝”的疯狂却让我看的心潮澎湃,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联大时期,他们就和那时 的苏熟人一样有激情有梦想,有着改变世界的雄心,知道最近看《虞美人盛开的山坡》看到上个世纪日本的学生那种追求梦想追求进步的激情,我又着实被震动了。
     现在动不动有拽得不得了的“二代”们,“高富帅”们恐怕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激情与梦想了吧。。。。。

anne 发表于 2013-9-18 23:57:15

  作为80`的我,总是如青年时的许知远一样,对那些历史深处的记忆与激情,充满了向往。然而,更感谢许知远在憧憬与呐喊之后的理性回归。走近经典,思考人生,不论是对中国大学发展的批判,还是对中国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思索。
  忧伤,浅以为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追思,是对人生意义追寻与确认中的迷惘和坚持。在急速发展的当下,这种忧伤渐渐消融在浮躁的心绪里,变为了喧嚣的不安,尽管可以在物质富足的征程中暂时消隐。但终究,只要不放弃对人与人生意义的追问,这样的忧伤,将会伴随人一生。

食时 发表于 2013-9-21 21:47:31

  我喜欢故事,讨厌评论,因为很多评论就是自我偏见的代名词,除了发泄一腔情绪之外,别无用处。
  我讨厌公知,他们是发表评论最多的人,自以为是,站在高台上俯视人群,指责这,指责那。
  我以为许知远是公知,所以错过他的讲座。
  却因为书名上的忧伤和年轻的词语搭配而借来这本书。
  大仙说:女人一怨妇就脱俗,相应的男人一忧伤就脱俗。
  书里面充斥着作者对北大对那个白衣飘飘年代的憧憬,对90年代校园的批驳,忧伤的男人大都这样感今伤古的。可惜当时许知远只是一个大学生,他岁现实的所感多思略显幼稚。
  更喜欢他书中类似于短篇的读书笔记的文章,阅读让作者在一群只知道学习课本、考研、考GRE的功利动物中特例独行。
  他喜欢夜晚,喜欢晃荡,对一个陌生女人有不是爱情的微妙情愫,他说这是冒险的体现,如果他害怕这个,那就表示他老了。
  他喜欢逃课、喜欢睡懒觉,他有着年轻人的高傲,他甚至会昂着下巴藐视众人般地走路。
  他对自己的生活是看透后的放肆,因为他想不一样。
  他躲进书里,给自己一个闪亮的灵魂。
  我爱他的勇敢和忧伤。

leader 发表于 2013-10-11 04:31:17

      历来的少年们,在青春后期激素的扰动下,纵情的狂欢,嗜酒如命、为爱痴狂。他们创造和延续着历史,在生命最旺盛的时期,创造了一部部伟大的故事。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了多久,而是如何在有限的时光里为历史续写传奇。他们看起来是那么不珍惜生命,日夜笙箫、纵情声色。
  
      作者笔下的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李敖说他们:文明即梅毒。法国的大学生在街头高声叫嚷:要做爱,不要作战!易卜生说他们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也是最孤独的人。只有性、饮食才能给他们带来生理的满足。他们狂妄、暴躁、孤独、寂寞。混淆梦境与现实的爱恋,却时刻幻想着高潮。他们矛盾、焦躁、激情、抑郁。时而为了爱而不惜一切,时而相互指责对方的叛变。他们易怒、好强、堕落、渴望。早晨还在憧憬,傍晚却已经忘却。作者笔下的这些忧伤的年轻人,创造来了历史,赢得了人们最终的尊重。他们的想象力才来都没有收到过限制,他们的思想在宇宙里徜徉。他们创造了一个个伟大的奇迹、诞生了一个个伟大的不朽。他们热爱生活,他们执着,他们豪爽,他们唯一的遗憾就是生命苦短,英年早逝。
  
      更形象的说,那是伟大的年轻人的忧伤。然而我们现在更多的年轻人却是碌碌无为、平凡一生。他们也忧伤、他们甚至故作深沉,可是他们的思想蜷缩在三尺卧榻上,就像笼子里的鸟,失去了翱翔的自由,再也绽放不出绚烂的光彩。
  
      我总是这样评价现在这些年轻人的,那就是:他们不够勇敢、不够浪漫。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他们不敢去实现它,甚至不敢把它说出来。他们很世故也很现实,尽量让自己不去触犯所谓的规则,努力使自己符合大众的审美。他们怕孤单怕安静,喜欢凑热闹、怕一个人孤独的呆着,一群人仅仅为了不孤独的消耗生命。他们从众,哪怕是错的也会坚持、他们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放弃了自己的特色。他们怕把自己的想法暴露给别人,不是因为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而是担心暴露自己的无知。他们伪装坚强和忧伤,伪装自己的年龄,他们甚至耻于自己的年轻,他们丢掉了自己的本。他们呆板、乏味,对爱情那么无知、没有一点浪漫的气息。他们都暗恋着某个个,可是他们不敢去表达和追求,因为他们的内心没有承受失败的坚强,机会总是在这样矛盾的忧伤中流逝。
  
      他们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唯一坚守着的,就是努力使别人认可自己,这是他们获取快乐和成功的源泉。事实上,我行我素、做自己才是真正的年轻人,可是他们却努力扭曲自己的天性,妄自菲薄。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为何如此不堪,我甚至有点厌倦他们,那些更小的孩子和更大的孩子反而更加风趣和幽默。他们抽烟、喝酒,可是他们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纯粹是为了酷、没有所谓的忧伤、只是故作忧伤。他们不知道想什么,只是努力不让自己空虚。打击他们的好方法就是,去否定他们。他们攀比、追星、追随潮流,怕落伍、没有一点自己的坚守,因为他们怕离群、怕孤单。所以我也不喜欢他们这种傀儡的性格,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只是盲目的跟随。他们应该更勇敢一些、应该更浪漫一些,而社会也应该允许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因为他们是年轻人!
  
      如果一个人在青春期时不具备飘渺的幻想,那么这个人注定是乏味的。我喜欢他们独到的见解、欣赏他们蓬勃的朝气。希望他们能够坚守自己的孤独,因为那是创造历史的源泉。我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更勇敢、更浪漫!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