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Da$ 发表于 2012-8-28 14:02:50

  就在这样一个毫无预料的早晨,我读完了这本书,这本在我买了很久很久的书,两年了吧,从我刚开始找到这本书开始,我也许是被它奇怪的名字吸引了,也许是被它的作者吸引了,一名阿富汗的作家,或者我是被它的内容,两个男孩在阿富汗的成长故事,那样简单的概括,在我看来实在是不能作为这本小说的简介,简单的字里行间无法透露出故事中始终隐隐存在的那巨大的悲伤,像是一片灰暗的天空,压得人永远透不过气。

来自: 豆瓣

我的MI$ 发表于 2012-8-28 14:02:50

  这本书有看过一段时间了
  不过记忆还是蛮深的很里的主人公的形象很是鲜明一个富家子弟
  有点自闭缺少父爱最好的朋友是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一个仆人家的孩子老是欺负他不开心的时候拿他来出气可是这个小男孩却不生气总是像哥哥一样的保护着他其实欺负完他后主人公也是很内疚的但是他就是不喜欢 父亲为什么总是那么的喜欢那个小男孩认为他划分了自己的父爱其实主人公也知道他受了很多的苦
  从这里刻画的是多么的现实每个人都是这个样子的一种心理看到的是别人的好没有发现自己的幸福
  生不福中不知福可是有一天这一切都变了   从家里富有到一无所有
  对主人公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这一切也都是因为战争
  使他失去了一切可是这没有打垮主人公反而使他变的更加坚强明白了自己以前的错误和愚蠢行为
  还是一个好的结局

来自: 豆瓣

包子王$ 发表于 2012-8-28 14:02:50

  这本书中最最让我感动的是小哈桑,即使他长大成人,我还是觉得他是一个坚强而受伤的孩子!关于爱,恐惧,愧疚,赎罪的……这是一个说也说不清的话题,我们身边有多少个哈桑,就有多少的幸福……

来自: 豆瓣

丸子$ 发表于 2012-8-28 14:02:50

  我本以为只有看电视剧的时候会哭的稀里哗啦。没想到读了这本书后眼泪不争气的流出来,是我变得更加感性了,还是书中的内容深深的触动了我。特别是书里写到哈桑充满悲剧的一生,先是为了少爷被阿瑟夫强暴,后来不得已搬出老爷家,本以为他会有个好的结局,克最后还是被无情的杀害,到死也没能知道自己的亲身父亲。。。。。。。

来自: 豆瓣

伊游yi$ 发表于 2012-8-28 14:02:50

         昨日下午+晚上终于把断断续续看了一半的《追风筝的人》续完。
  
         觉得Khaled Hosseini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接受与付出的救赎故事,读罢全文,心也终于落地。带着一点点思绪萦绕在傍晚的小梦里。
      故事背景设定在信仰种族至上的、战乱纷繁的阿富汗国度。穿插铺叙的手法缓缓展开发生过的一切故事。从那些不经意的字眼,渗出各色人物的本心。
      接收和付出,值得探讨。是这样觉得的,一个人心甘情愿的为另一个人做事,必有其内在的动因。如果说相对纯粹的,只为付出的付出,可否理解为,为了捍卫友谊(当然也可能是爱情等等)的价值,而去那样做。或者直接说,因为我不可离开他,所以我愿意为了他做事。那么哈桑便是了。可是我们的接受者——主人公“我”,因接受到哈桑的付出而感动,尤为的是,感到一种压力和痛苦:因“我”知我无法对等付出于他。理由?种族?背后呢?是整个阿富汗社会固有的条律和成见?还是只因我心懦弱?
      过去悬而未决的愧疚成为心里的伤疤。时间过隙,伤会结痂会偷偷被时间剥落但一定是有印记的。想过坦然幸福的日子,却迈不过内心这一点。便也落寞纠缠。
      踏上救赎的道路绝非偶然,释怀过往才能真正迈向未来。“我”正克服自己的懦弱,“我”,愿为曾经那千千万万遍,回报为你。一路心悬,如被细丝掉起,又重重摔落。情节跌宕,也恰到好处。不过,倒也略微失望,在于图书本身的介绍渲染过度,似乎有,故事发展本该如此之嫌。(也许看一本书直接切入故事便好,不要被前言书评期待起内容)
      结局颇为理得,故事仍在继续。倒是在我心已画上句点。
  
      另外,借由此书,了解到阿富汗及周边文化圈。种族派别,纷争,历史故事包括一些仪式,感受了一把。
  
      总之,还不错。

来自: 豆瓣

南湖潜$ 发表于 2012-8-28 14:02:50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清晰
  是流亡美国后对以前生活的回忆性的叙述
  但看的时候我哭了
  看了那么多的小说,眼睛经常有点干涩
  有时候需要点眼泪来滋润,但能够使我流泪的小说不多
  这本没抱太大希望的居然做到了
  其实,这是作者纯粹,直率的文笔的效果
  只有言之有物的东西敢用如此的笔法
  也只有如此的笔法能突显如此的内容
  人性,不分阶级就呈现在人们的点点滴滴之中
  

来自: 豆瓣

阿森纳$ 发表于 2012-8-28 14:02:50

  读完,是前一阵子的事了。那份感情---主人公曾经不想肯定的友情和后来突然知道的“亲情”,到最后都化作一句无论何时想起都要让人泪奔的话: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more...

来自: 豆瓣

kunth$ 发表于 2012-8-28 14:02:50

  获救与赎罪
  
  罪行只有一种,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
  
  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
  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
  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
  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如果说有什么真主的话,
  我希望他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
  而不是来关注我喝烈酒。
  
  
  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
  ——这个男孩最后生活的还不错。
            这是文学创作的结果,还是逻辑错了?
               这是一个问题。
  
  文中一直强调中国人的脸,是否隐含了某种涉及种族的情绪?
  
  那男人干吗杀了自己的老婆呢?
  实际上,为什么他必须感到悲伤才能掉眼泪呢?
  他不可以只是闻闻洋葱吗?”
  ……
  就在同一个夜晚,我学到了写作的目标之一:讽刺;
  我还学到了写作的陷阱之一:情节破绽。
  芸芸众生中,惟独哈桑教给我。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
  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
  这是个公平的代价吗?
  ——拿到风筝,提高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博得父亲的喜欢。
  
  哈桑承认盗窃,父亲为何原谅?看出了其中的虚假?
  
  读至43页。第九章结束
  

来自: 豆瓣

纵横四$ 发表于 2012-8-28 14:02:50

  我看的书不多,赏析能力有限,但是我只想说,这部小说真的很好看,值得大家去看,表达能力有限,我很希望自己能像一个销售人员那样,一口气说出这部小说的好,让你们情不自禁地去买或者看这部小说,我觉得我又必要向作者收取介绍费,呵呵。看的期间,我还情不自禁的留了几次眼泪,唉。

来自: 豆瓣

虹。$ 发表于 2012-8-28 14:02:50

      因为一个很荒诞的原因,我又重读了一篇这本书。感动依然。
     
  从阿米尔小时候开始,阿里和哈桑就得到了超过他们本应得到的爸爸的爱护,这令阿米尔很是嫉妒。爸爸更喜欢大胆,外向的哈桑,而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内向,喜欢读书和写作的阿米尔。当然,知道阿米尔赢得风筝比赛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小孩子总是最纯真而不加掩饰的,他们不喜欢本应只属于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保护父母的爱和心爱的玩具;他们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他们需要独尊感,需要优越感。
  
  而哈桑总是对阿米尔毕恭毕敬,视阿米尔为最亲最敬的人,更是令阿米尔心理不平衡。
  
  所以后来,亲眼看着哈桑收到伤害,阿米尔并没有像哈桑帮助他一样帮助哈桑,与其说是没有勇气,毋宁说是一种报复。
  
  只可惜到了后来,待到阿米尔童年中的人物几乎都离开人世之后,阿米尔才发现自己原来才是那个拥有了超过应该拥有的东西的人。
  
  所以,他的勇气再也没有障碍可以阻挡。
  所以,这一次轮到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只能说人世复杂。任何事情,都不要轻易小觑。
  但是请永远相信,总会有那么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救赎的路。

来自: 豆瓣
页: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查看完整版本: 追风筝的人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