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 - 书评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打破首奖连续空缺两届的局面,成为开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和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此后,他留学德国继续深造,并成为第一位签约DGH昌片公司的中国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这本书洋溢着作者浓重的花痴情节,与其花时间读这本书,还是听李的CD来的实在!!!!!!!!!!!!!!!!!!!!!!!!!!!!!!!!!!!!!!!!!!!!!!!!!!!!!!!!!!!!!!!!!!!!!!!!!!!!!!!!!!!!!!!!!!!!!!!!!!!!!!!!!!!!!!!!!!!!!!!!!!!!!!!!!!!!!!!!!!!!!!!!!!!!!!!!!!!!!!!!!!!!!!!!!!!!!!!!!!!!! 这是采访笔录吗,还是算是整理?给自己推荐的。
不说作者采访阶段如何花痴,也不说文字,就说这个传奇的钢琴王子,就说张小鲁有其他母亲没有的毅力和坚韧。
很惭愧的是,在一个综艺节目上第一次认识李云迪,并开始了把他与郎朗的对比,发现这是个不太一样的钢琴~~额~~弹奏者,也浏览了很对和他相关的评论和新闻,今天又看了这本书,发现他的前二十几年的生活被描述成一个小学或者初中读物里介绍某个佼佼者(高考状元之类的),而文明于国际之后的生活就被打上了现代社会、经营与利益、商业化的评论的戳印。
刚读到第五章,抽空跑图书馆看的,等看完整本再继续。
出专辑之前,作者在写实中注入很多个人的感情,也不晦涩,还行。出专辑之后的篇章,语言是不是有些太华丽了。
写到周杰伦和李云迪四手合奏时,有一句说李云迪很从容地弹琴,而周杰伦则略显紧张,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
翻开《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这本书,如同打开了黑泽透亮的钢琴琴盖,双眼滑过文字仿若触碰黑白琴键,李云迪的隐忍、坚毅、执著、辉煌、荣光、不懈……化作一段段优美旋律飞扬而出。一曲终,这个面容清秀、深沉内敛的男孩在钢琴前诠释生死爱恨、悲欢离合的画面久久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难以抹去。
当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被贴上“垮掉的一代”、“虚无”、“物质化”、“浮躁”等标签时,我们却为李云迪的理想与激情所折服。李云迪生来就具有绝对音感,他从小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歌曲与歌词,辨认音的高低、节奏,甚至还包括调性与转调。但是李云迪今天的成就并非依靠与生俱来的才能一蹴而就。正如波兰著名音乐家帕德列夫斯基所说的:“如果没有引向艺术和技术的严肃而热情的学习,才能有什么意义呢?”诚然,倘若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训练,李云迪也许只是比常人对音乐更敏感而已;倘若没有遇到独具慧眼、因材施教的但昭义老师,李云迪恐怕要在音乐地图上虚掷光阴;倘若没有聪慧、坚韧与执著的混合气质,音乐界又怎会在2000年10月的第十四届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画上那样的一个惊叹号;倘若没有坚定的信念与远大的理想,登上巅峰的李云迪眼中如何又浮现出另一座巅峰。
记得音乐家陈可辛对他的儿子陈钢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是艺术家,再是音乐家,最后才是演奏家。”他认为热爱音乐是第一要素,然后才是技艺的打磨。李云迪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音乐,愿意让自己整个生活浸透在音乐的流光溢彩中。他着迷于汽车,因为他在汽车上发现了与音乐同质的东西——数百年来传承的技艺和新颖的设计理念。他追逐名牌,深深迷恋那针尖上的精致,细节中的完美。他欣赏莎士比亚戏剧,因为那给予他人性的震撼。他甚至品味音乐带来的孤独,孤独能够为他打开更广阔与深邃的思考空间。
合上《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一书,我想起李云迪名字的含义,“云”是指祖籍云南,而“迪”字在字典中最初的含义则是“迪,道也。”这仿佛预示着,在永无止境的音乐道路上,李云迪这位人类灵魂的语言家孜孜不倦地行走着……
2007年10月1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