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晶乖乖 发表于 2013-5-25 01:27:44

海边的卡夫卡 - 书评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自称名叫田村卡夫卡——作者始终未交代其真名——的少年。他在十五岁生日前夜独自离家出走,乘坐夜行长途巴士远赴四国。出走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父亲所作的比俄底浦斯王还要可怕的预言:尔将弑父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17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狗小白 发表于 2013-7-23 15:14:03

  
  在看《海边的卡夫卡》之前,先看了村上春树的另一部小说《且听风吟》,还有从前看的《挪威的森林》,对村上的印象并是很好。那种隐秘的甚至有些阴暗的思想我并不是完全不能理解,但并不能引起共鸣。
  
  初看挪威的森林时并不知道村上春树是谁,小说是同学从她的MP4里传给我的,抱着手机熬夜看完了。只对那个阿绿的姑娘有种奇怪的既喜欢又厌恶的感觉,而其他书中的角色,倒真是不很能理解,特别是他们的悲伤。大约三四个月前看了拍成电影的《挪威的森林》,里面阿绿的演员并不喜欢。倒是主角喜欢的那个女孩倒是反而夺了印象,那种浅浅淡淡,不急不缓的对话,莫名其妙地自杀场景,依旧是不能理解。只是对电影里大片大片的绿色,
  荒野一般的精神病院周围的森林,丘陵上覆盖的草,随着风起伏如波涛。还有主角,独自坐在岩石上,海浪就那么一阵一阵拍在石头上击起白色的泡沫,发出大海独特的声音。此外,没有背景音乐,没有人生,什么也没有。
  
  《且听风吟》实在是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倒是书名本身比内容更令人喜欢。里面的角色较之挪威的森林也并没有什么新意。
  
  至于《海边的卡夫卡》,打开看时应该是带着对村上春树另外两篇小说的印象去看的。也就是有色眼镜,至少认为村上的作品是在写那些走不出自己心结的或深或浅的神经病的故事。自杀似乎也是书中一种不带情愫的唯美的事情。好像看完挪威的森林电影后,看到有人评价村上,写性事竟也写的那么诗意,不是什么黄色低俗的东西,就只是和自然一样,自然。前面做翻译练习的时候,有看到这么一段话,你要自己进入书中,不带着先入为主的印象,这样能从原本看不到的那些隐喻和暗示中进入作者和你自己为你铺设的与众不同的新的境界。在看《海边卡夫卡》时,应该有在做这种斗争。一方面,并不喜欢这种莫名的愁绪,另一方面也希望看到这不作品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只是很可惜,最后也没有发现。
  
  书的译者序中说,很多读者觉得读的过程中,在将自己融入其中。而在故事结束时,又似乎故事不明不白,未有结束。
  我并没有这种感觉,大概是离得太远,在自己最迷茫的时刻,所思所想的问题与文中少年相差甚远。带入感有时能冒出一点点,也很快没有。再说结束时的未结束感,也感觉故事到这里就完了,再下去也不是不行,但文章就该在这里结束了。
  
  文章情节不像前两部那么流水一般,有点的感觉,倒更加吸引人。行文中似乎也能探讨出更多的道理来,但我也都忽略过去了。只有那片森林那的小屋,在心底里漾出墨绿的颜色,且听风吟地,安静沉寂地留在阅读之后的心里。
  
  文艺什么的,大概就是这类型小说了,粗鄙的脏话竟也能带来静谧的气息。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中国人文要寓意,文采啥的是形式,写文章是要有寄托的。日本很多文学纯粹是感时伤花。这么想,那么一本书只留下自然的感觉倒是很了不起的了~
  
  ps这书评写得好文艺,那啥啥,看书容易受书中文字影响

小脆 发表于 2013-7-31 02:39:37

        了解作者的读者都知道,村上春树喜爱音乐,跑步等等,书中作为15岁的离家出走少年还是当货车司机的星野对于音乐部分的了解和理解都比常   人来的惊讶,这点我觉得是比较不可思议的。可能在作者的内心,音乐这种无国界的沟通,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的。
  非常喜欢星野在中田睡觉时一个人独处的内心独白。那些应该是当今很多年轻人偶尔思考人生的时候也会有的想法吧。

LizLee 发表于 2013-8-1 06:15:21

  总觉得村上的书是文艺青年才拜读的。不知道为何总是有这么一种印象。
  
  在刚刚读高中的时候班里面有一个女生就在读海边的卡夫卡。当时她是我的同桌。每当她看到描述性那方面的章节都会拿给我分享,然后我们会加之讨论。那时候也不过18,9岁,所以自然不够成熟的我反而被那些情节所吸引。于是默默的把整部书都已快进的形式看完了。当然除了那几部分。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
  
  二次接触是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他最近又拜读了一遍卡夫卡。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青。这大学四年他也影响了我很多。所以再他的强烈推荐下我也再次读了一次。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不知为何。感觉是十年之后我还是会再读一遍。
  
  作为卡夫卡一个15岁的少年时承载了太多的东西。父亲那该死的诅咒,没有温暖和感情的家庭,不负责任的母亲,被姐姐诱惑的我。不管思想还是心灵都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如果唤作是我,我可能会选择自杀吧。其实读者们在读到一半的时候就会揣测两个故事的联系,以及里面人物的关系,推理能力好点的读者应该就早知道结局是那个样子。可是最精彩的地方是它平时的语句故事情节里有着科幻的色彩。这是比较添彩的地方。很惊异作者的想象力。从开始读第一章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整个压抑的气息有时甚至让人无法喘息,但到最后,作者又给了大家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一个积极向上的力量。
  
  人总是在面对不想面对的东西的时候,选择逃离,选择不想。然而面对,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
  送给正在分岔路口的自己。
  
  2013.7
  
  ps一直觉得作者是不是有精神分裂???感觉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优秀的文艺者大多是疯子。哈哈。

大老鼠 发表于 2013-8-4 23:35:16

  好了,周一一大清早冒着被村上迷狂喷狂拍的危险来写几句。
  
  迄今为止只读过村上的三部作品,分别是《挪威的森林》、《1Q84》和《海边的卡夫卡》,对这三本书的评价正好也是按时间顺序在递减。
  
  以我一个仅读过村上极其有限的作品的普通读者的眼光来看,我对村上的文风作以下浅显的总结:
  
  1. 通篇贯穿的忧伤气息
  
  我不是个文艺青年,最多有时候装装文青(我承认我内里就是个二逼)。所以我对这种刻意制造出的忧伤啊什么的,真的没有特别好感。其实我国的某些所谓青春小说也是这样,无病呻吟,不过村上的描写技巧肯定是这些小破孩儿无法企及的。
  
  2. 无性不欢
  
  这似乎是所有日本当代小说的共同点(当然本来就不粉日本这个国家的我,所读日本作家的书也是不多的)。虽然就这一点而言,也不仅仅是日本人在用吧,但村上的描写总是显得特别详细。我绝对没有装纯洁的意思,只是认为有时候,朦胧地刻画一下,应该也足矣反映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了吧。《海边的卡夫卡》尤甚,同母亲和姐姐交合实在让我接受无能。
  
  3. 天马行空
  
  本来想说“科幻”的,但总觉得这个词还不能将这种感觉表达透彻(因为“穿越”也是其成分之一)。村上的想象力的确丰富,现实和幻境的交替让人分辨不清自己究竟身在何处。相比较而言,《挪威的森林》是最现实的一本,印象中应该是没有类似元素吧。《1Q84》和《海边的卡夫卡》则把“天马行空”这四个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4. 结局坑爹
  
  这一点紧跟上一条。故事变得奇幻了,自然会吸引读者一直看下去,而且是迫不及待想要快点看到结局(必须说这是个优点,一本优秀的小说就应该具备这一点不是么?)。但就《1Q84》和《海边的卡夫卡》而言,结局往往都没有恍然大悟的通透感,反而是觉得前面挖的一个个大坑都白挖了,完全没有要为结局服务的意思。就说《海边的卡夫卡》吧,Johnnie Walker和Harland Sanders,一个虐猫的,一个拉皮条的,到底是为了说明什么呢?各位书迷请原谅我才学疏浅吧,实在猜不透。
  
  5. 隐喻之类的
  
  不得不说村上的确很博学,作品中经常会提到各方面的知识,甚至还会有非常专业的理论性文字。不过,有些其实很简单的东西,用得着非要深究其隐喻吗?最受不了的是某些理论就出现在本应很日常的对话中。我就真不信,日本人平时这么讲话的,那还不得疯了?这一点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尤为明显,特别是大岛,脱口而出就是高深的语句,大概也只有书中十五岁的不像少年的少年才能领悟了。
  
  好了,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还有遗漏没。有的话也算了,因为估计广大村上迷已经在心里把我碎尸万段无数次了。村上作为日本乃至全亚洲全世界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肯定是有其令人称道的地方。我没有冒犯的意思,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最真实的看法而已。还是那句话,爱喷不喷,我都管不着哈,那是您的自由。

哥伦布 发表于 2013-8-5 14:59:10

  很久以前就知道这本书了,同学也多次和我说起,担一直不能静下心来看,最近临近毕业,基本上没啥事,就天天泡在图书馆咯
  
      刚开始在讲着两个不同的故事,一个是田村的离家出走,另一个是中田的故事,知道最后这两个故事才慢慢交织在一起。所以看得时候不免有时候会感觉很奇怪。
     
     然后就是大岛和卡夫卡的对话,充满隐喻之类的对话,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总感觉很神奇,很深奥,有些云里雾里的
  
     当然这些都不能降低我对这本书的欣赏,特别是卡夫卡在高山深处生存的那一段,我感同身受,以前出去旅游时,也经常一个人,有时候在大山深处害怕迷失道路,更害怕那无边的孤寂,倒不是被什么蛇虫吓到,大部分都是因为看不到同类,自己折磨自己啊
  
  这本书给我印象较深刻的一个是中田的说话方式“中田我。。。中田我。。。”,很喜欢啊,另一个是田村遇见佐伯时说的“佐伯,我可以和你睡吗”,瞬间感觉碉堡了,不知道岛国人是不是那么开放。
  
  每次看村上的书都能感觉很平静,因为书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单的活着,但这种孤单却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量,能让我更好的面对一个人的时光,不焦躁,不烦躁,一个人静静的
  

Bowen 发表于 2013-8-7 19:53:17

  因为是老师的要求,硬着头皮看了,果断从一开始就没有看懂村上在写什么东西。毫无逻辑性可言,支撑着我看下去的也就是看两条线索的交织,结果看到后来确实也没有什么。书中有大段无意义的话,却偏要有人说有什么隐喻啊什么的,没事搞得自己那么深沉干嘛。。。。
  
  毫无意义的一本书,如果是作为人生的指向什么的话,太晦涩难懂了。。。

江南, 发表于 2013-8-11 00:33:20

  早前买过这本书 翻了几页 没有读下去 这个月又一鼓作气把他读完了 比较羡慕书里的中田 可以和猫猫说话 还可以让天下鱼 下蚂蝗 最神奇的莫过于他可以睡三天 作者一章写主人公 一章写另外一个人的故事 最后又交织在一起 这样的顺序开始看的时候有点没头脑 一直看下去就会越来越感兴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边的卡夫卡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