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曼 发表于 2014-11-9 03:22:11

      “推荐一本书,《遥远的救世主》,好几年前看过,最近又翻来看了遍!很不错,值得一看!”——这是朋友微信上随手发的一句话。一位颇有文艺范儿的小青年,想来也不会是什么落入俗套的口水小说,一向没什么阅读习惯和方向的我,去亚马逊买了3本书,包括这本。
  
      因为很久没有好好阅读,害怕与文字交流的功能已经退化,我看的很慢,差不多花了5天,每天大概3、4个小时才看完,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理解、回想、猜测,有疑惑、碰撞、唏嘘、期待。期间摸索着,试图慢慢构建起一座启示的灯塔,为重启的阅读之路指引方向。
  
      这篇读感其实是几天后的当下才开始记录,我已经开始读另外一本,虽然刚刚看完的时候颇有感触,但触感并不清晰,我偶尔会想想书中的“文化属性”究竟该如何注解?想想那个“神话”的布局是如何步步为营。想想那些似懂非懂的禅意玄词,是不是应该再回去咀嚼消化。但这些都是碎片式的,没有被串联,是散落的珍珠,每一颗都光灿有价值,但不能当成一件饰物自赏。直到昨晚经历过一个辗转的不眠之夜(咖啡喝多的结果),暗夜中感觉脑细胞骤然开始搅动、吵闹、沸腾,似要顶裂脑壳喷涌而出……逼得自己去想去思考,关于书中种种想法在脑中滋生、伸展、相互勾结……努力拼串后终成饰物,孤芳自赏!看着窗外的天从漆黑一片到黛色渐显,再略露微白,最终,这年末的最后一缕阳光冲破白障洒进房间!
  
  -----------------------------------------------------------------------------------
      不必赘述书中细节,也不对某一段落发表感念,只是针对书中提及的“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的概念,偏执的根据书中情节进行假设与猜想。又试探性的追本溯源,试图探究两种文化形成的表象和大体的原因。因为整本书通读下来,给我最鲜明的印象就是作者对这两种文化属性的不断阐述和究其本相,贯穿始终的那个局,也是在以这两种文化的交汇和厮杀为基调,有条不紊却又暗潮汹涌的进行着。
  
      这里没有就事论事,就想唠叨一下我的所思。
  
      显而易见的是,作者是将丁元英委作“强势文化”的代言人,那个之所以能称之为“神话”的局,是他依靠强势文化所蕴含的强大能量去与由中国现状的“弱势文化”冲撞,不留余地的完成结果。用作者的话说,“强势文化”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文化,她提到了美国,“弱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各方面显现出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还是那个本质上祈求救主的文化。由此,且事实上也是美国要比中国强大。
  
      我在假定作者这个立意正确的基础上去问究,形成两种文化的原因是什么?就以美国为例好了,为什么他们的文化强势、先进,符合客观规律?为什么中国文化弱势,老旧,跟不上时代步伐?
  
      我没有接受过老美的文化洗礼,无从得知究竟,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何种文化,最终的接收对象是“人”,传播的也是“人”。所以无论如何,文化是跟“人”息息相关的。这里的“人”是指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或多或少承载着从出生就开始接受的自有文化信息,而人又汇集成群,成家庭,成政体,成社会,成国家。文化是渗透到每一个人身上的,这些人中,有的将文化传承,有的将文化利用,有的将文化曲解,演绎出众生相,演绎进人生,和由他们的人生组成的世事,成了事件,成了现象,成了汇聚这些的国家。
  
      如此究其本源,那所有文化之间的差异就是从每个人出生时接受的文化信息灌输就注定了的。我没有接受过西方教育,但多少能从书中,电影中或其他途径了解到,用一些词概述的话,可以是开放的,启发式的,诱导式的,自由的。而亲身经历过的从出生到现在步入社会多年的教育事实而言,中国式的教育,是灌输式的,强加的,扼杀式的,没有自由可言。尤其就教育体制内的对比来看,国外鼓励学生们自幼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引导他们按照客观的思维去看世界,不拘小节。而国内的孩子们从开始就被种种规定束缚着手脚,让你写方不能书圆,不许不许不许……必须必须必须……终于形成根深蒂固的差异,孰强孰弱自不必言。
  
      文化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是日积月累的,受其影响的人都不易摆脱。传统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引以为傲的上下五千年,其实更是一种难以摆脱的禁锢,相对于几百年历史的美国而言,我们有更多需要摒弃和改变,但绝非易事。这又跟政治文化有关,政治文化受制于传统文化,而以政治国,即为以政治人,实为人治人!被动接受无反抗意识的人当然是最利于统治的,但同时也丧失了符合客观规律的创新和自由的精神。人成了国家机器的一个零件,任其利用,任由摆布,磨损时会有怨言,但一个两个的声音太小,没人听到,或听到了把你换掉,没人知道,没人关心,大部分给定期上上油,就安分守己、自得其乐了,我很渺小,再呐喊也没有用。
  
      人是有本性,有欲望的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大部分人都会简单的附和的朝向被社会认同的成功之路奋力行走。事与愿违的时候会有抱怨,抱怨社会,抱怨统治者,抱怨国家,抱怨一切认为是造成他们事与愿违的始作俑者。但转念想,所谓的始作俑者也是在这种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个人组成,受弱势文化属性的掌控,即时有破茧的欲望,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文化瞬间转而成为强者,因此破茧挣扎中势必有不公,有碰撞,有矛盾,有失败,这绝对是个极其漫长的演化过程,国家机器的操纵者拥有至上的权利,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责任。即使他们不愿放弃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绝对权力行使力,总有一天也势必要跟上客观规律的步伐,认清现实,放下手中“皇权”,让“人”觉醒,让“人”成为自由的人,成为有思想的人。从而推动人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政党的进步,国家的进步。
  
      最后再回到书中,丁元英代表的强势文化在最后取得了杀富济贫的效果,我认为是作者将一个她脑中的假设具象化,如果我们强行把强势文化的行事准则生搬硬套到弱势文化群体中去实施应用,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给出的答案当然是会取得实效的成功,但同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强势文化受到种种谴责,认为那是强盗的文化,是不合情理的,是不被社会轻易认同的,引发了爆炸性的报道和讨论。
  
      对于芮小丹,我在这样思考的模式下,已经隐去了她作为恋人甚至人的属性,我把她理解成是弱势文化中那为数不多的有自我意识的一股力量,是能够看清客观事物规律的眼睛,是愿意与强势文化交汇,并在弱势文化中进行尝试变革的新思潮。如果这样去理解,那么她最终的死亡就是“注定”的,那是在文化进步途中必然会遭受的挫折和牺牲。甚至我有了这样的假想:作者对芮小丹牺牲的设定是,被毁容,并且炸断了双脚。毁容意为被传统恶习摧残到面目全非,而断了的双脚:我已失去双足,无法继续前行。小丹选择了自杀,是为不愿苟活,选择结束自己肉体的生命,让精神永生,这仿佛要涉及到宗教信仰的领域,尚不理解,不谈。
  
  -----------------------------------------------------------------------------------
      终于把所思所得记录下来,难免有偏颇之见,但对我而言已是极大的宽慰,找到阅读的乐趣,寻见思考的力量,偶得闪念的点光,足矣!
  

道可_ 发表于 2014-11-16 12:26:48

  有两种神。一曰道、造物主。一曰佛、救世主。
  
  万物之神,冷漠之主,创造了世界,为万物制定了竞争规则——或者说,弃养了万物。这就是“道”、客观规律、绝对真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基督谓之“圣父”。
  
  人类之神,慈悲之主,试图拯救人类的灵魂,给生命以意义,让人坦然接受生存之劳苦。这就是“救世主”“圣子”“现世佛”。人类之神没有万物之神、冷漠之主之超能力,或者说他根本不是神,只是“佛”。他拥有的不过是超人之智慧,和无量之慈悲。他不能违背造世主的旨意,却要尽己所能拯救万民。
  
  基督教二神并尊,道教尊其一,佛教尊其一。
  
  无论是往生极乐还是灵魂不灭,只是善良的谎言。“不见而信者有福了”。不如此,则无信众。什么是宗教?对现世世界的哲学思考(哲人)和人生教化(俗众),对未来世界的虔诚信仰。受戒是辛苦的,不用末日审判来恐吓,不用天堂来诱惑,人,是不会听话;不听话,拯救者就无法教化万民普度苍生。美德源于智慧,无明带来罪恶。所谓拯救,就是给人以智慧。教育孩子一样,既哄且吓,无非是为孩子吧。
  
  抛去神秘主义的部分,宗教剩下的,就应该是哲学、教化,大体上就和道德学派如儒家接近。道德学派孤高自诩,清苦潦倒,不能吸引俗众,却可以为官家所用,以标榜仁爱。历来各朝莫不号曰仁爱,“以德治国”,实则“官重法家流”,因为法家实用。法家“本于黃老”,主张为君者当如“创世主”,制定如天道之“人法”,无为而治。按照法家逻辑,此类“人法”,应如天道,公则公矣,鲜有仁义。官家之清净,正是万民之劫难,必然“叫天天不应”。
  
  没有来世。
  
  没有救世主。
  
  在这生命这首伟大的交响乐中,“一次次沉着的演奏即是天堂”。觉者即佛。向善向佛,今世今日。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如来:由来如此。
  
  “人从根本上要面对两个问题:一、生存,得活下来。二、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决明子 发表于 2014-11-20 13:23:33

  丁元英说:”所以,你活得不是简单,是奢侈,是你首先得放下点什么,这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奢侈。从世间法上说你是奢侈,当有人笑话耶稣是个傻子的时候,其实谁都不傻,仅仅是两种价值观不兼容。
  
  不一样的爱情,不一样的享受,不一样的感悟
  

壹加壹 发表于 2014-11-24 16:16:40

      喜欢这部小说的朋友们,你们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欢迎加入qq群:224509714 思想者协会,说出心中最难忘的想法。
     我最佩服的是丁元英与韩楚风间那种什么都不说但什么都知道的朋友间的互相理解,还有丁元英遇到事情的从容与远见,这是我们都应该去学习的地方。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遥远的救世主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