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
发表于 2013-9-19 04:06:45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也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佳作。
好多朋友看完之后又去看了一遍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道》,并且极力推荐让我去看一下。我不愿,我害怕,我怕我心中的丁元英、芮小丹等等人物被特定化,限制住我的思维和想象。
这部小说在我心中是趋于完美的,无论是故事情节、对话、寓意还是那些似有所悟却又无法表达的感觉。
很喜欢芮小丹的个性和行事风格,那种敢爱敢做敢拼敢闯的胆识让我很敬佩。虽然最后她的死让我感觉很惋惜,但是仔细想想,这样的情节发展才体现了豆豆的明智。这个故事不是因为小丹的死而残缺,反而是因此完美了,大圆满了。死与死不一样,怎么死,什么时候死,为什么死,很有深意,引人深思。
不算书评,不做评价,我觉得我还没有资格,说实话我读不懂这本书,只有表面上的情节和少许的寓意能够看清楚整明白,再深层次的我就无能为力了。我一定还会再看一遍这本书的,可能那时候已经是多年以后了,希望那时候能让我看到不一样的救世主。
Jane
发表于 2013-11-2 04:23:39
初读这本书,我被元英和小丹深刻的爱情打动。爱情之所以深刻,是因为这男人和这女人的不平凡。因为这样才感到了作者林立衡女士的深刻的不平凡的一生。
关于林立衡:又名林豆豆,林彪与叶群唯一的女儿,颇得林彪宠爱,就读北大时经常与林彪高谈阔论。文革时,她曾担任过《空军报》的副总编,显赫一时,备受世人关注。可是林彪出逃的消息竟然是她的爱女豆豆向周恩来报告的。一个能出卖父母的孩子,她究竟是个什么样人性的人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想要知道答案,就要探查一下这段历史了。
这要从毛泽东和林彪的关系说起了。林彪是毛泽东的爱将,井冈山时期进入毛泽东的视野,中央苏区时期是毛的左膀右臂,长征时期是毛依靠力量,抗日时期毛寄予厚望,解放战争时期是毛的一把利剑!但林彪反对抗美援朝,称病拒绝出任志愿军司令员,令毛泽东大失所望。在高饶事件中,林彪被卷了进去但并没有影响他的升迁。1959年批判彭德怀的庐山会议林彪成了毛的援兵,会后取代彭德怀,执掌了军队大权。他极力宣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赢得了毛的喜爱、赞赏和信任。毛泽东在党内遇到挑战,他借着林彪搞掉了刘少奇和彭德怀。林彪在党内受到抵制,他更需要毛泽东做他的强大后盾。毛泽东则替林彪除去了反林的罗瑞卿,最后罗瑞卿跳楼自杀。借着批判教条主义为名,整了刘伯承、叶剑英、萧克、李达、陈伯钧、宋时轮等人。打到刘少奇后林彪被毛泽东确立为他的接班人。林彪特有的优势,使他成为接班人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
第一,政治上强,善于领会毛的意图,跟上毛的步伐。第二,爱学习,爱思考,有很强的理论概括和罗辑思维能力。第三,不串门,不拉关系。第四,年纪轻,少壮派。毛泽东对林彪的信任、倚重很深。
但伴君如伴虎,给毛泽东担任了18年秘书的田家英戴着“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满怀怨愤的自杀身亡。林彪私下对毛泽东的真实看法令人吃惊,他对毛泽东的成见很深。私下说过毛“言行不一,玩权术。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功为已,过为人”等。他们对治党、治国的理念不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看问题角度不同,加之背后有两个非同寻常且各怀鬼胎的女人推波助澜,决定了他们必然出现隔阂分歧矛盾。
林彪作为接班人,几次流露出不想干的想法。这并不说明他没有权利欲和野心。只是他不想做附庸和陪衬而已。他在党内,是副总理,在党权方面有毛泽东把关。在政府的职务是副总理,在行政权上受周恩来制约。尽管他受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但军权却被毛泽东牢牢控制。连文化大革命中调动一个排也得主席说了算。这样看来,接班人只是名义上虚的东西。况且,林彪看问题有独到而深刻的眼光。他感到毛泽东的接班人并不好当,高岗和刘少奇都是接班人,结果高岗自杀了,刘少奇被废黜了。林彪为自己的结局担忧。他的出逃是他太性急造成的吗?其实是党内矛盾尖锐冲突的结果,也是毛林个人较量的结果。他们不过是某一历史阶段的“同路人”。文化大革命打掉了刘少奇等人后,林彪同伙陈伯达起草了一个政治报告,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可是这时,江青已经把手伸向军队,要搞掉林彪的左膀右臂。江青想掌权,不把党章里的接班人搞掉,她怎么能登上历史舞台呢。70年九大后,毛泽东提出修改宪法,不再设主席职位。他自己不干,也不让林彪干,林彪觉得很可能戴着接班人的高帽子却永远接不了班。林彪担心毛泽东更换接班人,另一个是林彪的身体不如毛泽东健康,怕熬不过他。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发动“批陈整风”运动,林彪的处境日益艰难。毛泽东还与美国记者的谈话中透露对他接班人的不满,改组军队,削林彪的实力。林彪情绪低沉,林立果就开始了搞“武装起义”的准备。终于,在得知毛泽东南巡谈话点了他的名,从种种迹象看,自己即将被拿掉和清算。林彪万念俱灰,权衡再三,终于下定决心拼个鱼死网破。后来的事就不再赘述了。
豆豆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林彪对毛泽东的看法对她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对毛有了一些否定的看法,曾吃安眠药自杀过,后被救。在林家,叶群与林彪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林立衡与林立果都亲近父亲,讨厌母亲,矛盾很深。姐弟俩只叫叶群主任,不叫妈妈。林立果后来有了权力的欲望,渐渐与叶群关系缓和。林立衡很受林彪喜爱,叶群妒忌,经常虐待她,她也为此自杀过。豆豆认为林彪即使再对毛泽东不满,也不至于叛逃。林彪的出逃是叶群和林立果绑架的,她报告周恩来是想把父亲救回来。其实,林彪是自己走的,谈不上挟持和绑架。林彪叶群林立果三人已经知道豆豆告密当即扔下她仓皇出逃了。机场方面已被控制,8341部队也有阻拦。林彪的飞机竟然连油都没加就起飞了。飞机在蒙古坠毁后,林豆豆被审查,期间掉了六颗牙齿,少了一半头发。也曾自杀过。她这一生自杀过三次,都没死成,可见老天还是庇佑她的。1974年,毛泽东批示解除林立衡的审查。下放到郑州一家汽车厂工作。1987年回到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直至2002年退休。
豆豆这一生的人生信仰、追求、感悟,都在这部《遥远的救世主》中通过每个人物进行了完整的体现。
看过小说后,我带着诸多疑问,想探查究竟,探查的过程中我读懂了豆豆。
问题一,小说的背景为什么发生在德国?而不是美国,英国,法国?
这个问题先卖个关子暂不回答,读懂了后面的问题就知晓答案了。
问题二,元英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入佛教、基督,不言马列,他真正信奉的是什么?
在小说开篇,肖亚文去法兰克福见小丹时说的话,可以掀开一角。他是魔、是鬼、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就不是人、极品混混、会赚钱的人、地位高的人、有思想的人、有学问的人、我觉得也对,也不对,也不完全对。
我是从他对待周围人的态度来分析这个人:
1. 对父母亲人:元英回国后第一个见的就是他妹妹和妹夫,显然这是回国前就安排好在北京碰面交接的,在他心里家庭亲人还是第一位的。他把6万美金和车给了妹妹,关照她照顾好家里老人。他并没有同意妹妹改造老爹的茶馆,改成高档地方老爹就不适合经营了,也就没有了老年的乐趣。家长里短市井聊天,过着幸福安逸的老百姓生活。这就是他对幸福的理解吧。我相信这也是豆豆对幸福的理解。
2. 对朋友:元英好友韩楚风的妻子陈茹来找元英借钱,元英借给她15万,而且不能让韩楚风知道。可是元英的账户在德国被冻结了,这时他已经基本没钱了。他把自己的生活标准降到最低,穷到卖唱片,每天吃小摊,吃方便面度日。身价千万的他何至于此啊!挚交好友理应如此,能为人挨刀,人可为你送命!想那宋江,凭什么能在梁山竖起一面义字大旗!如这一生一个忠诚的好友都没有,岂不是一大憾事!
3. 对爱人小丹:
元英对女人的态度是怕女人,怕就是鄙视,就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从对女人的抗拒,到彻底爱上小丹,也是元英读懂了小丹的过程。
一个当刑警的女人,她超脱了普通女人的概念。元英爱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宁可拿微薄的薪水也要当社会的主流,而不是在国外当边缘人或者回国当富二代。在她们俩个这样的人眼里,钱根本不值一提,提了就是羞辱了彼此。元英爱她的大爱境界!小丹是大女人,她有大爱。大爱即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元英爱她的英姿飒爽!小丹命悬一线在死亡线上徘回,却拿枪击毙歹徒。这样的女人值得他这样的男人敬佩!遇到这样的女人,元英这样的男人也只能乖乖缴枪投降了。
元英大费周章的搞扶贫,只为送小丹一个礼物,也是送小丹一个觉悟。其中在杀富济贫的过程中,杀了富,见了血,背了骂名。元英道:天下之道论道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的冷暖论道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可见元英用情的炽热!只为小丹是他的红颜知己!小丹能够读懂他! 真正的爱情只发生在彼此惺惺相惜的条件下!其他只是肉欲而已!
4. 对于刘冰的处置:
元英是神吗?他能救人。元英是魔吗?他能害人。他给了刘冰一个“保命符”,这时考验人性的时刻到了。想要走出井底,关键看人性。元英没想救他也没想害他,只是给了他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命运其实就掌握在他自己手中。怀着小人之心的井底人,这辈子最辉煌的时刻就是趴在井沿看了一眼,之后又跌入了更深的地狱。这世上本没有救世主,众人苦苦寻觅不得,就把他神话了!原因就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元英既不入佛教又不入基督。他也不在中国从政,不言马列。那么他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呢?
1说说基督教。德国的宗教改革时代是民族运动的发端。马丁路德,德国人,作为神甫,目睹了罗马教廷的腐败并抨击,由此而发动基督教改革运动。路德把圣经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翻译成了德文。意义在于,他的翻译追溯到完全未经后人篡改过的圣经原本,并把他译成一种有他确定下来并通用的标准。所以路德形成了德意志民族的代表,但是他反对教皇的民族统一阵线却未能成立。
2说说德意志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普遍的思想运动,主要是摆脱中世纪神学和宗教教条的羁绊,破除迷信和偏见,教育人运用批判理智,勇敢的独立思考。因而带有反封建反宗教的色彩。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是一场文学运动,由新一代进步的热血青年所发动的。它从那种冷静的对于自然的观察发展到与自然的密切结合,从一般的理论宣传发展到与人民接近的语言从而温和的社会改革。代表人物是歌德与席勒。还有一位古典主义大人物就是黑格尔,他站在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的立场上对主观唯物主义、二元论,站在辩证法的立场上对形而上学,站在可知论上对不可知论进行了批判。他的哲学辩证法是最全面的,最富内容的,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的特点主要在文化领域,主张精神和物质的分离,主张政治与文化的分离,存在一种世界主义的倾向。
3说说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就是受到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思想的深刻影响。费尔巴哈的名言: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人就是人的世界,是国家,是社会。在哲学消除了真理的彼岸(指上天、天国)对天国的批判必然会变成对认识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对法律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必然会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中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在人类认知史上引起了一场空前的大革命。《共产党宣言》无疑开创了现代工人运动的新篇章。
元英在中国生长,接触佛教,在北大学习,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在德国留学,接触了基督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那么他到底信奉什么呢?还得从德国强权时代说起。
铁腕领导人俾斯麦统一德国,使德国进入了强权时代。经济大繁荣,使德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首先是一种经济概念,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完成时期膨胀起来的民族经济力向外扩张和渗透的载体。这时,德国的科学也进入了强权时代。
尼采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尼采哲学首先是对一切现存的、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反叛。从“强者”的方面做了猛烈抨击,并提出了“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他全面否定了当时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认为传统的价值观既无精神、理性、思维也无灵魂、意志和真理,全是无用的虚构。善恶观念均是从保护弱者的角度出发,从而造成了人的顺从和谦卑的劣根性,压抑了人的生命力和强力意志。所谓“上帝”,“救世主”,他们的说教多么慈悲和甜蜜,都是虚妄之词,不要上当。所谓“强力意志”,是以种不受理性、传统观念束缚的、超出善恶世界的生命本能冲动的表现。比如生物界物种之间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等,都是强力意志的体现。因此,强力意志会生生不息,不知满足,不知厌倦,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前进。
元英信奉的就是尼采的超人论。超人与魔鬼本一类!这也正是豆豆信仰。
问题三,作者为什么要女主人公芮小丹自杀?
于警察的身份而言,这并不是她的任务,她也可以等待支援。但是她知道这几个人一旦进入县城将会造成重大的危险隐患。她知道危险非常,即与元英打电话告别。殊死搏斗中受重伤,双脚被炸没了,左脸也被毁容。。与女人而言,她已经毁容残废,这叫她这么自强的人如何面对接下来的人生。如何面对爱她的元英。她是个完美主义者。那豆豆为什么不直接写小丹牺牲了而让小丹自杀呢?尼采声称,要懂得适时去死,自愿去死,万事必备,功业已成,慷慨赴死,更见豪情。一个真正的人,能够志得意满的离开人世,而一些满怀希望与信誓旦旦的人则围绕在他身边,为他欢呼而送行。那种自愿的死亡,颇为值得赞美,因为它召之即来,来的正是时候,不早也不晚。因此它最可赞叹!
问题四 林雨峰的死代表什么?
林雨峰的死,映射出的是豆豆对于林彪这个对她一生最重要的人的看法。林雨峰事业的失败,败在他的策略。只有矛没有盾。回顾历史,林彪到最后的叛逃也是这样的一种策略失败。他的敌人太强大了,意识到了这一点,应首先想到自我保护。林雨峰可以选择撤诉、求和,这样能保住自己大股东的地位和利益。但他的自尊让他无法做出这样的让步。只有选择自己了断。人是可以憋屈死的。反观历史,林彪坠机后,周恩来曾郑重的说:“林彪的座机不是我命令打下来的,确实是迫降时爆炸。林彪是党中央副主席,是军队副统帅,是写进党章的接班人。如果我命令部队把他打下来,我怎么向全党全国人民交代啊!林彪外逃时,是我向主席汇报的,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的组织纪律性。但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走,就由他吧。南巡时说过还是要保他的,他要是承认错误,还可以给他个政治局委员。主席对林彪宽容大量,我为什么要置林彪于死地呢?”
可是,林彪也并没有选择妥协。当不了国家主席、党主席、军委主席也绝不屈居当个政治局委员。这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这就是他太要强的个性。
尼采说:对于追求盛名之士,难得是退隐的艺术,懂得适时舍弃那些虚浮的荣耀,及时而退,及时而死,才是无上盛名!
一个人,当其显得最为香甜的时候,反而最应小心谨慎,凡想要受人长久喜爱的都知道这个道理,幸福不能长久,高位不得长居,生命不能永远握在手里。这正是豆豆想对父亲说的话!可惜她永远没有机会了!
问题五 什么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关于文化碰撞大讨论
元英说:“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所以佛教和基督教都不是元英的灵魂归宿。德国就是以这种强势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时间到了1933年,德国纳粹希特勒上台了,就对法西斯的本质做出了回答:法西斯是“金融资本的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极端帝国主义分子的公开恐怖独裁”。
法西斯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学说,其核心是反动的民族主义。纳粹德国挑起了全面的世界大战,其战败也有其历史必然性。
世界上还存在另一个德国,那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国,歌德和海涅的德国,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德国,爱因斯坦的德国,爱好和平主张友好的德国。德国的强势文化还在于它的内在修复能力。二战后的德国被分割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
1961年民主德国建造和柏林墙。时间的车轮到了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柏林墙被推倒。统一的潮流不可阻挡。
韩楚风与元英在北京的酒后长谈中谈到:“柏林墙倒塌,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中国政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两者上的,转变观念的要求使两者都陷入了理论真空,找不到着陆点。” 元英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
楚风脑海里却想着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同类。
写到这了,问题一,自然已经不用回答了。
元英与楚风这些言论都是豆豆的所思所想,是关于国家、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文明、人类、幸福、理想、信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情、友情
此刻,我为我能读懂豆豆思想的精华感到了一阵阵激动!
时光旅
发表于 2014-2-1 00:27:50
是一本值得去读的书。我非常喜欢。之前只是看过了改编的电视剧版《天道》,也是一部佳作,只是电视剧形态的描述没有书中文字描述的更加细致入微,具体圆融,这本书不是给人们讲大道理,而是人类应该明白生存的道理,生命的轨迹存在着真理。
只有霸
发表于 2014-2-1 01:56:39
烂书,炒个鸡巴。第一章的文笔都不如起点的网络小说。这年头大便都能上豆瓣评五星了。
看看第一章第一段这堆烂笔头子吧:
1995年5月21日柏林时间下午2点30分,北京——法兰克福的航班准时在机场平稳降落,法兰克福机场大厅的海关检查出口处三三两两地聚集着迎接亲友的人。身穿白色风衣的芮小丹站在离人群不远的地方静静注视着依次而出的旅客。
肖亚文随着旅客走了过来,她什么行李也没带,只是挎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坤包,那情形不像是来法兰克福旅行,而更像是去逛北京的超市。
肖亚文长着一张精致得让人无法判断年龄的脸,仿佛就是一件油画大师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她身穿一套华贵的职业女装,眼睛里注满了灵气和自信,浑身散发着一种精明干练的气质,那是典型的白领女性的特征。
芮小丹迎上几步,朝着边走边观望的肖亚文亲切地喊了一声:“亚文!”
肖亚文闻声快步走来,也兴奋地喊道:“小丹!”
两人激动地拥抱了一下,肖亚文说:“我得先告诉你,我只能呆几个小时,得乘晚8点的班机回去,明天我人必须得在北京。我这趟是专程来见你的,自费。”
芮小丹惊诧地看看她,不解地质问:“你疯啦?有什么事不能在电话里说,非得这么折腾?”
肖亚文说:“电话里,我怕你三言两语把我打发了。我这么折腾一趟,念我这来回的路费你也不好意思拒绝我。要是等你歇完探亲假再去古城找你,时间就来不及了。”
芮小丹迟疑了一下,本能地说:“如果是有人托你给古城的什么案子说情,那就别说出来了,我既没贼心也没贼胆,更没那个权力。”
肖亚文说:“你怎么看谁都像贼啊?”
两个人边说边走出大厅,走向停车场,上了一辆白色女士轿车,芮小丹驾车向莱茵河南岸的“紫竹园”小酒店驶去。
肖亚文一上车就笑着说:“你的拥抱不够真诚,敷衍我。”
芮小丹也笑道:“你神神道道让我猜心事,我真诚得起来吗?”
肖亚文系上安全带,理了理头发,说道:“小丹,咱俩从警官大学认识……”
芮小丹说:“不用铺垫,直说。”
肖亚文说:“不行,还是铺垫铺垫比较实用。”
芮小丹说:“最好的朋友。”
肖亚文说:“有你这个定性我就踏实了。”
芮小丹说:“少奶奶,您快把您那金口里的玉言吐出来吧。你这么精明的人,我还真想不出你能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
肖亚文摆摆手说:“不着急,还有时间,只要不误了班机就行。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得喝着咖啡细说从头。”
芮小丹心里越发疑惑了。
————————————————————————————
作者你真浪费纸张,那也是森林做的啊。真为那些评两星以上的人感到悲哀。你们都是看语文书长大的吗?
白悦悦
发表于 2014-3-4 04:40:29
最早看到标题这段话,是在一位网友的QQ签名上。
后来在另外一位网友的QQ上又看到了这句话。
很喜欢,就一直记很久。
最近书荒的程度已经是度日如年了。
就找人推荐了这本。
然后走的是平邮,大热天还劳烦老娘去邮局帮朕领书,朕忏悔。
朕懒惰。
说回书。
我一直觉得书是有生命的,有国籍的。
比如安娜卡列宁娜活在十九世纪的俄国。
海上花是清末的上海。
遥远得救世主活着的时代是上个世界末。
本来有很多感想可以说,结果还是算了吧。
阶层啊什么的早就定了
多说多错,不如就这样罢
好比那谁自杀。
末那
发表于 2014-5-22 04:38:11
看这本书的同时,也在看电视剧,之前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朋友向我推荐这部电视剧,说剧中的音乐很美。但看片子的时候,被这部片子震惊了!人性、佛理、商道、修养、艺术都融于此剧中。
觉、悟、修;精、气、神;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给人很多思考、反思。追求精神上的奢华,整个一灵魂的旅者。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这个人的思想。穿透灵魂的人,已然不是他自己了。是神?是魔?是鬼?总之,不是一般的人。而且文化属性一词,带给人很深刻的思考。
题外话,这部剧中涉及到的人性、宗教、艺术、情爱、因果、世间万物都和德国的一个乐团enigma的七张专辑相似,每张专辑都有一个很鲜明的主旨。
小灰灰
发表于 2014-5-30 09:10:03
《遥远的救世主》,根据我浅显的一点对宗教知识的了解,我感觉作者是遵从圣经的主旨,或者展示出了圣经的意向,虽然这本书想讲的并不只一种宗教。印象最深刻的是乐圣公司起诉格律诗,刘冰、冯世杰、叶晓明决定撤股,这让我想起犹大背叛耶稣,彼得三次不认主,想起以色列人出埃及进入旷野,虽然他们见过那么多次上主显神迹,但他们仍然不断的质疑不断的背叛。
刘冰三人最后失去了股份,而肖亚文因为对丁元英的相信,在判决未出结果之前入股,成为格律诗的总经理。最后判决出来格律诗胜诉,刘冰后悔了,他想起一个不小心失去了他一生中梦寐以求的生活,大房子大车子美女票子,他决定反击,书中写到:当人一旦从危险里跳出来,他就不再去关注这个事物的危险了,他的目光就会全部落在这个事物的利益上,这就是人。
而最后丁元英还是没有放弃他,丁元英告诉欧阳,如果刘冰最后这段期间没什么事就还让他在格律诗公司做事,但是刘冰没有经受住诱惑,丁元英给了刘冰那个称可以让乐圣与格律诗官司翻案的资料袋,刘冰的心里住的是神还是魔就靠这个资料袋鉴定。但最后刘冰走向了魔鬼,当他发现资料袋里全是白纸时,他跳了下去,他说丁元英是骗子,其实他不明白击碎他的是他自己。
在学习圣经的时候,有句话很是震撼了我,那就是——顺从是相信。只有你相信一个人,你才会听他的,他说什么你才会做什么。肖亚文相信丁元英,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人品是稳定的元素。人在世界上的亲情友情爱情各种关系,都是这样,会经受很多诱惑,但首先你要清楚一个人的品质,这样在诱惑来时,你才有分辨的依靠。你相信一个人的品质,是因为他有原则有信念,而所谓的信仰就是这样,信仰并不一定是信一个神,而是心中有杆秤。
在没看《遥远的救世主》之前,我跟王明阳一样,觉得基督就是人类自我发明的让自己内心安宁的工具,比如愤怒是罪,因为会伤害身心,知道这个之后我们就不再发怒了,怒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想干的事干不了,不想干的事被逼着干,说到底还是利,现在我们学会不愤怒了,但我们放下利了吗?没有,我们学习了更巧妙的方式去争利,有的人甚至是学会阴狠毒辣的方式去争利,所以我们看到砍人无数还烧香拜佛的黑道大哥,这就是属于走火入魔的那类。
所以我们从基督那里的确得到一些净化,但这净化是歪曲的。因为基督向善,而善的本质不是利己是利他,利己是私,利他才是善。所以没看《遥远的救世主》之前,在我浅薄的认识里,基督变成了让贪欲变得更心安理得附属工具,而不是管理世界的万世之主。
再有,虽然圣经一再强调耶稣是存在的耶稣行圣迹是真实的,但要让我一个现代人,相信谁摸一下跛脚病人他就能站立,这的确是难以接受的。要让我相信 信耶稣进天国,也是很让我纳闷,没人能说的出天国在哪,也没人能告诉我们他去过。
但《遥远的救世主》里说了,《圣经》最终告诉人们的是要进窄门,不因生死轮回的应许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也就是说把审判交给了自己而不是上帝。而我们当欲念起的刹那,我们就知道善该怎么做,只是我们做不到,上帝告诉我们最本质的是该朝着内心那个完美的方向努力,这还有什么逻辑辩证上的错误?
佛教跟基督教一样,基督教有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这七宗罪是道德的罪,在佛教上就是贪嗔痴恨爱恶欲。还拿嗔这一罪来说,佛教宗教认为脾气差没有包容心的人是福薄的,因为心直口快口无遮拦暴怒会伤害到人,那么人就会远离你了,然后诸事不畅,这不是福薄是什么?
而念佛经得福德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但这并不是佛祖从天上把这个福德扔给你了,而是你自己的心念(前提是要理解经义,而不是生硬的反复诵念)起了变化给你带来了福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就是自己的神。
所以我们不用再去质疑摩西开红海是否属实,不用再去质疑因果报应是否真的存在,这只是因为圣人相信宗教这种太高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圣人们使用了生死轮回的应许这种简单的方式创立了各派宗教,为的是让各种教育层次的人都有机会追求真善美。
而最本质的,不管是儒释道还是犹太、基督、伊斯兰,都是希望人们修身行善。而这个指向的是具体的每一个人,所以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五千年不灭,是这个精神在传承,在中国影响最深远的儒教并没有具体要供奉的神,开创儒教的孔子是人不是神,儒教教导人修身养性,修身修的就是言语和行为,吾每日三思而省吾身,省去掉的是道德的罪,得到的是道德的善。而如果能做到这些的人,他不需要认识神,他已经在走神的道路。所以天国在哪?能抵挡住诱惑,心中平安喜乐,戒掉贪嗔痴恨爱恶欲,这个人不管贫穷还是富裕,在佛教上来说,他就是有福气,在基督教来说,他就是到了天国。天国在我们心里,到此万法归宗。
所以刘冰不明白,是他的贪婪害了他自己,他行的不是人道,他并不需要救主,他自己原本就可以救自己,就好比上帝给亚当夏娃伊甸园,伊甸园能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上帝叫他们不要碰那颗苹果,他们偏要吃,人们说上帝不该试探亚当和夏娃,但其实试探不在上帝,在亚当夏娃自身,如果他们懂得知足感恩,他们就可以不让试探成为试探。
《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说中国人穷,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弱势文化,强势文化遵循的是规律。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觉悟神是自己!
是《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让我最终明白了这些,最后引用一个网友的一句话结束这次的评论:我们是自己的神,我们应该供奉自己。
wyzble
发表于 2014-6-10 02:20:00
此刻芮小丹就想这样静静地看着他,她摇摇头,看他吃了一锅又一锅,直到他自己都吃累了停下来歇歇,忽然问他:“你整天关在屋里受得了吗?就什么都不干吗?”
丁元英说:“上网,学习,什么都看看。”
芮小丹问:“研究什么?”
丁元英说:“谈不上研究,关注而已,对文化属性感兴趣。”
芮小丹问:“文化属性?没听过这个词,这个很重要吗?”
丁元英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芮小丹问:“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丁元英说:“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芮小丹把烟灰缸往他跟前推了推,免得他弹烟灰时落到旁边的食物上,说:“还是有学问的人会骂人,真尖刻。从字面上能理解一点,但知道又如何,怎么用呢?”
丁元英说:“无所用,无所不用。”
芮小丹说:“无所用,活个明白也行。无所不用呢?举个例子。”
丁元英想了一会儿,举例说:“比如说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丁元英说:“那个暴利不是由我决定的,是由人的主决定的,主让众生把他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由不得他不掏,因为不是我让人有了灵,是上帝。”
芮小丹说:“你信主?”
丁元英说:“没有主,主义、主意从哪儿来?主无处不在,简单地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丁元英点上一支烟,答道:“股票的暴利并不产生于生产经营,而是产生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投机性。它的运作动力是:把你口袋里的钱装到我口袋里去。它的规则是:把大多数羊的肉填到极少数狼的嘴里。私募基金是从狼嘴里夹肉,这就要求你得比狼更黑更狠,但是心理成本也更高,而且又多了一重股市之外的风险。所以,得适可而止。”
王明阳说:“强盗的逻辑,直接获取,冒险,刺激。”
芮小丹针锋相对地说:“这样讲,似乎你还算一条好汉。但我以为,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与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所以,你不算好汉。
丁元英问:“你为什么要当警察?为什么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病态?”
芮小丹说:“怎么又回到这个问题了?类似这种话我听多了,要么说我傻,要么就是想挖掘点思想火花什么的,我从不回答这种问题。那么多人都干警察,怎么一到我这儿就不一样了?说到底就是因为我有德国居留身份就金贵了。”
丁元英说:“德国居留没有价值吗?我就曾经为一纸永久居留身份在柏林熬了10年,为这个去工作、买房子、纳税。德国居留身份意味着很多东西,高收入、高福利,不愁生老病死,自由出入欧美国家,在国人面前有身份、有面子,过去甚至还有华侨商店的待遇。”
芮小丹说:“出国的人肯定得为居留权奋斗,我母亲连国籍都加入了。但是……这个我不说了,你把但是后面的东西说出来。”
丁元英说:“但是,你得到的,是人家德国人能够给一个中国人的东西,包括你在中国人面前的优越感。总有些东西是人家不能给你的,比如你永远是边缘人,你融入不了别人的主流社会。你不用表白,也不用提醒,人家错待不了你。警察是主流社会的标志,你在德国做不到,在中国就能做到,这是国籍和血统给你的权利,这就是祖国。”
芮小丹本能地伸出右手,做出一个握手的表示,随即与丁元英伸出的手握在一起,夸张地上下摇动了两下,笑着说:“同志!同志啊!”然后松开手感慨地说:“没有在国外呆过的人很难理解主流社会这个词对于一个普通公民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就生活在主流社会,他们不缺祖国,缺的只是一点钞票,所以不理解。我就是觉得警察威风,我就想要那种感觉,这和思想火花没关系。”
丁元英说:“所以,你活的不是简单,是奢侈,是你首先得放下点什么,这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奢侈。从世间法上说你是病态,从出世法上说你是奢侈,当有人笑话耶稣是傻子的时候,其实谁都不傻,仅仅是两种价值观不兼容。”
丁元英笑了笑,说:“我和你不一样的地方,仅在这一件事上就可见一斑。我在柏林前后呆了十二年,你能感受到的我都感受了,你是想到了就做,该拿的拿该放的放,自性作为不昧因果。我呢?就在那里参哪参哪,没完没了,越想活个明白就越不明白,一直参到了死胡同里出不来,就蹲在墙根打瞌睡。”
芮小丹说:“你参给我,我能出来。如果我出不来,我就不是你说的自性本来。”
丁元英说:“你沿着出国的感受往下参,跟着就参到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落后?你必然从现象参到制度、参到文化,因为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的产物。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足以让你拍着胸脯说:我们有文化。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却不能让你挺着胸脯回答:我们有什么文化?因为有文化和有什么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芮小丹问:“那你说是什么文化?”
丁元英说:“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芮小丹说:“我不懂多深的理论,只能说自己的感觉。第一,这不是咱们可以操心的问题,是拿了这个薪水、享受这个阶层既得利益的人应该操心的问题。第二,改革和转变观念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改革和转变观念不能脱离国情和国民素质,这不是谁一着急就能解决的问题,中国需要时间。”
丁元英说:“是个很客观的认识。再往下参。”
芮小丹说:“要是我就参到头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好好打算自己的生活。再往下参还能参什么?你参给我看看。”
丁元英说:“我就又回到起初的问题上了,中国为什么落后?然后又是一轮现象、制度和文化,然后又落到中国需要时间,就像一个永远走不出去的圆。所以说我不如你,我还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能活个明白就不错了。”
那个男的大概也听不下去了,摆摆手打断她的话,说:“嫂子,你这样讲不行,人家大兄弟是有文化的人,你得讲道理。”说着,将脸转向丁元英:“兄弟,我这么跟你说吧,你信不信有天堂?到时候俺都上天堂了,就你没去,你心里啥滋味?”
丁元英只是静静地听着,一句话也没说。
这时刘牧师说了一句:“丁先生,你应该回答这个兄弟的问题。”
丁元英说:“如果是骆驼穿针的天堂,我敬仰他们,因为我做不到。”
刘牧师一怔,下意识看了看丁元英。“天堂”二字解文解意皆是心性,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而正信正解、直心直入的回答却没有几个,多为貌似觉悟的华丽之词。让刘牧师心里为之一颤的是,问者是随心一问,答者是随心一答,并无思量。
刘牧师问:“你信神吗?”
丁元英说:“信,了妄唯真即是神。”
刘牧师思忖片刻,说:“了妄唯真,那神和人是什么关系?”
丁元英说:“不一不异。”
刘牧师说:“天国远了,没人能救得了你,你走吧。”
丁元英起身告辞,客气地说:“打扰了。”
kamuhi
发表于 2014-10-22 12:53:35
看完这部小说,反思了很久。
它指出很多人的心里都在渴望一个救世主,而现实是只有你自己是救世主。理解自己内心的人性和能力、背景,妥当地搭配,才不至于让自己难受。
可是,毕竟像李元英的人还是少数。
或者说,我们大家都是互救。
流云
发表于 2014-10-30 15:47:10
一、文化属性——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儿?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随便你能说的什么。”
“术”是细节,是特定的技能。“道”是战略,是精神,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融汇”,是“能因敌之变化而取胜”。“道”是一切术抽象总结、提取精华后所剩下的,是爱因斯坦苦苦追寻的描述宇宙一切规律的方程式。有直接求道的——哲人深刻思考、僧侣苦苦修行;更多人通过“术”来“求道”,“止于术”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术中有道,上帝无所在、无所不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便可能一叶知秋、一睹全豹。
“无明众生”便是被表象所迷惑、看不到本质的大多数人,他们崇尚“弱势文化”——流行、易懂、速成。与之相反,“强势文化”注重客观规律。大多数人有“人性的弱点”是客观规律之一,拥有“强势文化”的人一定程度上是“反人性”的。拥有“强势文化”的群体可以合法地、光明正大地剥夺弱势群体的利益。正如主角所说:
“主让众生把他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由不得他不掏。”
“开天眼”十分形象,即拥有“强势文化”的人张开了“真实之眼”——识破了被“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所扭曲的表象,洞见了背后的真实。
“遥远的救世主”这个书名大见匠心,基于强势群体(救主)的期望而破格获取的文化是“弱势文化”。可惜救主是救不了自己(弱者)的,因此救主是遥远的;能够给予救赎的只有自己靠自身的觉悟。
二、宗教与救赎
重读此书终于意识到了佛学的博大精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
这句话便和“开天眼”异曲同工。世界上所有的因为因缘和合而成的现象、事物,都是暂时的,如同梦幻泡影一样不真实,应该这样看待这个世界。
我困惑于一个问题:是撰写经典的智者远超世人,世人所解读的都在智者想表达的范围内,还是历代才俊已经超越先贤,结合了自身的阅历读出了新的体会?不过无论答案是什么,能启迪众生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证明这些经典著作的伟大。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主角认为“求道”因有“求”的功利性,已落下乘。修行(求道)的人要用苦行来制约自己的本性,用纪律约束自己的凡心。与之相反,悟道的人随心所欲不逾矩,行为自在无碍、暗合天道。修行者若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觉者已经掌握足够多的自然法则,知行合一、直指本心。
我要乐观得多: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神性”,每个人都有成为神的可能。先通过功利性地“求道”,在“求道”的过程中不断修行、领悟自然法则,逐渐达到“悟道”的境界——这是一个过程,也是通向大道的正途之一。
“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
佛法本是唯心无形的,超度死者、觉悟生者,而现在佛教却越来越有形:建庙、敲钟、念经、烧香拜佛等等。文中对此解释是:
“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
宗教的教规等外在形式是“智与善的魔术”,普度众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但讽刺的是,若善男信女执着于佛教的教规等外在形式,反而不能得到“救赎”。
梁启超亦认为越注重外在形式、离佛门的精神就越远,这是小乘佛法,难成正果。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进一步提到《华严经》的“回向品”——凡人修行成佛已经不易,但成佛并非终点,只走了一半,还要“回向”,为众舍身。先出世、后入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才不失佛门正本。
但这些都无碍于佛教,基督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