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陈栗子,怀揣着梦想考入大学,19岁时,我们天真地认为这个世界是我们的,我们无视大学扩招的事实,毫无道理却又固执地依然当自己是天子骄子,直到几年后“蚁族”一词的诞生,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就是下锅的饺子;初入大学的校门,我们总觉得天地任逍遥,认为自己以后定能成就一番事业,却弄不明白最眼实的那点专业课到底都是干什么用的;我们以为自己会在北上广成为小资白领,却没料到十年后小白领的工资还不如民工高。我们看了听了不少宣传误导,以为大学就是功课不多成天谈恋爱,好不容易摆脱了高中的生活才发现大学的忙碌其实并不比高中轻多少。还有我们无数次梦中期许的那个美丽的校园,由于扩招,它新建在城市的远郊区,不仅里面设施不全,外面也只有白菜地。同样困惑的还有爱情,类似于林涛那样不靠谱的不能嫁,郎烨那样的虽然明摆着是长辈们眼中的理想夫婿,可嫁过去终究有些不甘心,心底想的,还是如苏砾那般谜一样的男孩,明明没发生过什么,可无数次的幻想渴望却让我们无端地自己和自己谈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心灵早已疲惫不堪,于是到了该嫁人、被父母催的年龄又发现早开的花反而不结果儿,如同“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花儿也凋了,叶子也蔫了。
也许,我们又不是陈栗子,我们是天真又率性的素梅,整天大大咧咧没心没肺,一旦结婚,就把全心铺给孩子;也许,我们是小冬,表面乖实则叛逆;也许,我们是苏砾,被大家敬仰着,阳光的外表下,却在暗夜独自舔舐着伤口;也许,我们是薇薇,执着地坚持,执着地努力,世界广大,我们兀自前行,不期,路边的花儿给我们送来了天地间的祝福和最美好的礼物。也许,我们谁都是一点,又谁都不完全像,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然而,谁都不是的我们却有着共同的记忆。不得不说,相比与《最大的一场大火》的故事情节本身,更加吸引我的,是这些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记忆,我们共同读过的书,共同听过的歌,共同看过的电影,共同喜欢的明星,共同经历的大事,毕业后,相似地拼搏却结果不尽相同的人生。而如今的90后不再喜欢我们看过的书,不再听那些已经“过时”、只有80后的我们还在单曲重放着的歌,明星一个个地过气,我们经历过的大事被他们称作“掌故”或者“历史”。青春不复,有些感伤,可毕竟还是有欣喜,明白了“却道天凉好个秋“背后的苍凉与惆怅,三十之际的我们多了很多淡定,少了很多迷茫,人生像一杯醇酒,历久弥香,而《最大的一场大火》则是青春的记录篇章,是挽歌,是告别曲,也是一个装酒的容器,盖上橡木塞子,几十年后再打开,必定是人间佳酿。
看完这本我原以为会很矫情的书(奇怪,这样一本书,却用了一个失败的名字),我惊慌的以为照到了一面镜子,或者是拿到了自己的自传。我好像有好多话要说,可是我竟然不知道能不能如愿的表述出来。
所有关于青春的记忆扑面而来,好的坏的,浓郁的清淡的。思绪有点混乱。遭遇这种情绪,大抵是因为触碰到了深处的某种东西。
跟栗子一样,大学时候的我一直忙于勤工俭学,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栗子还有一段若有似无的爱恋贯穿这十年,而我,“把感情看得很淡”。好在,爱情也并非主线,苏砾串起的是一片忽明忽暗的天空,他不过是一段时光的见证者,一段年轻感情暂时得以安放的场所。
大概荞麦同学是娱记的缘故,这十年最重要的一个线索竟然是娱乐圈的大事记。其实,除了作为同龄人的娱乐记者,我们又何尝不是用明星的起起落落来回忆我们青春的浮浮沉沉呢?
我们不知道当年那些同学都漂泊到了什么地方,现在过得怎么样,我们却知道张柏芝谈过几次恋爱,曾经幸福得让人艳羡,如今仍未修得圆满。我们背得出大话西游的每一句台词,我们却忘了朋友间曾经有过的恳切对话。我们记不住外婆外公的悼念日,却清晰的记得张雨生离开的年月、张国荣坠楼的瞬间。
十年过去了,我们仍然这么矫情却自以为是的活着。我们这么真切的活着。我们却是这样冷漠。
不过,十年而已。 最初的结局 我们都可以预料
但是那故事 后来怎么样
没有什么发生 也没有发生什么
我们的故事在从前 早已画上句点
时间的河啊 慢慢地流 时间的河啊 慢慢地流
自你走后 我便数着时间
时间又回来 回来数我
没有什么发生 也没有发生什么
我们的故事在从前 早已画上句点
时间的河啊 慢慢地流 时间的河啊 慢慢地流
——蔡琴《时间的河》
“没有什么发生,也没有发生什么。我们的故事在从前,早已画上句点。”蔡琴的这首《时间的河》,便仿佛道尽了陈栗子和苏砾十年纠葛的真相。在别人看来似乎稍嫌寡淡、面目可疑的一段情感,却成了当局者旷日持久的欲语还休、欲罢不能,虽求而不得,却也终难以全然放下。
苏砾、陈栗子,是荞麦的长篇《最大的一场大火》中的男女主人翁。虽然荞麦说这不是一本自传,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却总是难免对号入座,而这“犹如故人归”一般的熟稔与亲切,不仅仅是因为我曾每天潜水看她的博客达数年,不仅仅是因为我在大学期间也曾遇到过一个“苏砾”般的男生,不仅仅是因为从我入大学至今,也已十年。
十年前的荞麦,是这样的一个女生:“我一无是处,十足的一个普通人,永不会成为任何传奇。冗长而无聊的人生正默默吞噬我,吞噬所有华光,而本来那些华光就并非来自于我,而是来自于年轻。年轻时真是每个人身上都发出光彩啊,或者是自以为发出光彩。”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十年的惨绿记忆,荞麦娓娓道来。错综纷纭的往事,黑白分明的悲欢,其间是娱乐圈十年的纷纷扰扰,红氍毹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非凡。十年后回首看去,当年的轰轰烈烈早已面目全非,当年高调牵手的人儿如今已风流云散,而就算在在当年,那些所谓大事记,也不过就像是一个个时间坐标,让我们的记忆了更确切的凭藉,借以描摹出我们的个人悲欢史,仅此而已。
这是荞麦最好的十年,也是我们很多人最好的十年,说它是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却也不诬也。
唐诺曾经说过:“所谓最好的时光,指着一种不再回返的幸福之感,不是因为它美好无匹从而我们眷恋不已,而是倒过来,正因为它永恒失落了,我们于是只能用怀念来召唤它,它也因此才成为美好无匹。”
突然十年便过去,方知岁月冷漠似水。
十年,陈奕迅的《十年》仍旧听到泪流满面;十年,著名词人周耀辉写了一本叫做《突然十年便过去》的书。
十年,青春的浓雾散尽,逐渐裸露出时间的荒原;十年,我们被时间携裹而下,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十年踪迹十年心,且向青春十年说声:再见!
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我的十年,还没有过完,但是很多事情、很多人都已经贱贱模糊起来。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平静中带着一些些伤感,书的本身并没有多少内容,却真真切切提醒你了你过去这些年经过了怎样饿饿路,爱过了怎样的人,承受了怎样的离别,忍耐了怎样的挫折。仅仅这些年的记忆,就像找到了一把钥匙,陡然打开保险柜的密码锁,呼啦一下倾倒出来,收拾都不知从何做起。
书里面的偶像我们也曾经喜欢过,发生的情节我们曾经复刻过,连爱过和遇过的人的类型和相貌都是一样。我不知道这算不算80后的共同点。都说80后是被70后和90后所不齿的一代人。70后上进老练,认为80后懦弱优柔,90后前卫开放,认为80后平庸无趣。但是身为这其中的一人,我深刻觉察出80后身上所有的那一种伤痕体质,年少的伤口看似浅薄却注定了今后的路途遥远。
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再最后归于平静。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页:
1
[2]